第十三课 复杂网页的制作——带框架网页的设计 课件(共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课 复杂网页的制作——带框架网页的设计 课件(共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慈溪杨梅
慈溪市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与嘉兴海盐通过杭州湾大桥南北相望,境内"两山一水七分地",素有"中国杨梅之乡"的称谓,已通过杨梅原产地保护认证。慈溪杨梅以名闻遐迩的"荸荠种"和"早大种"杨梅为主,果大、核小、色佳、肉质细嫩、汁多味浓、香甜可口,其品质优势极为明显,鲜食、加工均可。至今,慈溪杨梅已通过各种网络远销到香港、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市场,成为海外游子的家乡珍果。
品种
杨梅的品种很多。根据杨梅的样子、颜色、个头,可以分荸荠种、尖刺种、水晶种、红种等。其中以荸荠种为最多、最好。品质最优。产量占总产量的85%,果实可食率达到95%。
作用
杨梅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杨梅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极为有益。它还能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在夏日吃上几颗杨梅,能去暑解闷。它的药理作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杨梅还能加工成多种食品。因为杨梅很娇贵,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全变”的说法。所以在慈溪民间,人们习惯把上等的杨梅浸泡在优质白酒中制成杨梅酒。酒色微红,不仅可与葡萄酒比美,还是夏日防暑的“灵丹妙药”。用慈溪荸荠种杨梅制成的杨梅罐头,得了国家银质奖,畅销全国。经过特殊加工,还能制成杨梅干,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好食品。
梅还是友谊使者。每年6月28日,是我们慈溪特有的杨梅节。节日期间,全国各地的宾朋会被特意邀请来到慈溪,到山上一边亲手采摘,一边品尝,还会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来款待客人。欣赏完美景,品尝了佳肴,杨梅的美味传遍全国各地,慈溪人的好客也受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肯定。
营养价值
慈溪杨梅具有消暑生津、利尿健脾、解渴止咳、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等天然医疗保健功能。在慈溪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日啖杨梅三百颗,不辞长做陵南人”。 慈溪杨梅富有蛋白质、糖、果酸、钙、铁、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和多种维生素,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测中心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14.6%,可滴定酸含量为0.97%,维生素含量为15.23mg/100g具有除湿、消暑、止泻等功能。
2004年,浙江省水文地质大队在慈溪南部杨梅山区共发现富硒土壤156平方公里,其中翠屏山脉一带含量在0.4mg/kg以上,属于富硒地区。2009年慈溪市已经开始对天然富硒杨梅产业进行开发、推广。2010年、2011年共送检207份慈溪杨梅样品,检测结果发现93.7%的杨梅样品硒含量大于等于0.01mg/kg(是富硒起点值),慈溪匡堰镇的12批次样品硒含量更是超过0.03mg/kg,是最具代表性的杨梅产地。天童寺 (古刹)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
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传说
由来传说
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禅寺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成殿屋999间,规模恢宏,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错落有致。
寺名传说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胜景传说
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及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 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
旅游出行
住宿
景点位于宁波北仑经济开发区内的老板娘新光大酒店坐落在小山公园边和便利的商业中心附近。距宁波市区仅20分钟车程。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服务设施是您在北仑地区商旅居停的最佳选择。酒店拥有豪华客房,类型丰富。
旅游线路
少白岭→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天王殿→大雄宝殿→千僧锅→ 西涧分钟、玲珑天凿、太白生云、东谷秋红、南山晚翠、天童寺交通线路平台铺月→应供堂→觉磐石→法堂、藏经楼→罗汉堂→应真寺→钟楼
下面主要介绍下天王殿、大雄宝殿,以供拜佛人参考。
天王殿:正门供养弥勒菩萨,许合家平安愿;反面供养韦驮菩萨,许家宅平安,出入平安愿。
韦陀菩萨——背靠弥勒佛、手持降魔杵,面朝大雄宝殿的佛祖。按佛教寺院规矩,韦陀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意为持法护法,驱除邪魔。他常在东、西、南三洲巡游,守护佛法,故称“三洲感应”,是寺庙的守护神。
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谐音“调”的是东方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样的宝幢象征“雨”,用于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他是群龙领袖。合起来的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雄宝殿:中央供养佛祖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代表东、中、西三方空间世界,故称“横三世佛”。右面的药师佛人们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佛。左面的这尊佛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门之教主的阿弥陀佛。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
三世佛背后为海岛观音,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五十三参”海岛立体彩色群塑,塑造了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150尊。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福生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他曾向文殊菩萨请教过佛法,文殊菩萨指点他去参访53个名师,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得道后成为观音的胁持。中间为手执净水瓶的观音菩萨,观音大慈大悲,最能接受告急信息,又肯助人为乐,所以受到了众多信徒的欢迎。
注意事项
天童寺在双休日、节假日游客很多,特别是162路,非常拥挤,要注意。
2012年4月26日起,天童景区和阿育王景区将免入口门票,同时恢复天童景区内森林公园20元门票。
典型游览安排(市民型):上午游览天童寺。中午稍微休息后,下午游览天童森林公园(门票:20元)。宁波汤圆
汤圆是浙江宁波著名的汉族小吃之一,也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春节,元宵节节日食俗。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大多数中国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做法
制法
1.准备水磨糯米粉500克、黑芝麻50克、猪板油80克、绵白糖100克、糖桂花15 克。
宁波汤圆
宁波汤圆
2.黑芝麻炒熟碾碎,猪板油去膜绞碎加白砂糖制成馅。
3.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团,下剂,包入馅心,制成汤团。
4.锅中加水烧开,倒入汤团,改用小火煮熟,撒上糖桂花,放入碗中即成。
工艺提示
⒈ 磨粉、制馅适宜大批生产,家庭制作也可以到市上购买现成的水磨粉和猪油麻心馅;
⒉ 水煮汤团,水宜略多,沸后下汤团,并保持似沸非沸的状态,使其“养”熟,如沸水大滚,汤团外表粉层剥落,影响外观和口味。
营养价值
糯米: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猪油(板油):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当,能提供极高的热量,并且含有的维生素A、维生素E也很丰富。动物油热量高、胆固醇高,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肥胖和心脑血管病患者都不宜食用。
黑芝麻:黑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其所含有的维生素E尤其丰富,维生素E能促进细胞分裂,推迟细胞衰老,常食可抵消或中和细胞内衰物质“游离基”的积累,起到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黑芝麻作为食疗品,有益肝、补肾、养血、润燥、乌发、美容作用,是极佳的保健美容食品。蒋氏故居
蒋氏故居,即蒋介石前后几辈的故居。平日蒋氏家族就于此地生活,工作,娱乐等。位于奉化市溪口境内,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如今被列为AAAAA级旅游景点。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因是蒋家的私庵,因蒋氏祖宗摩诃太公是个佛徒,所以这个私庵称为“摩诃殿”。
历史
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它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 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房屋系1946年所建。蒋介石即出生在这里,现存建筑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为西式两层楼房,临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报本堂有蒋介石亲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东钱湖
东钱湖又称钱湖、万金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距宁波城东15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即东经121°34′,北纬28°52′,是闽浙地质的一部分,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泻湖。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东钱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组成,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周长4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为杭州西湖的3倍,平均水深2.2米,总蓄水量3390万立方米。
东钱湖开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经历代开浚更具风采。唐天宝年间(744年)鄮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
湖上有堤,东西长达4公里,湖面划分为二。环湖皆山,溪水七十二条汇集于此,形成个巨大的天然水库。每逢天旱,开闸放水,可灌溉奉化、鄞县、镇海八乡的农田,又是淡水养殖基地,故又称万金湖。东钱湖原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坪十景等。
宁波东钱湖被列为中国湖泊生态环保试点。
钱湖节日
东钱湖龙舟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十,各路龙舟便在钱湖聚会。次日早晨,观众便从四面八方云集到钱湖赛场周围,湖上,从曹家山头到蚌壳山留出了800米的竞舟水道,当行会队伍一到陶公钓矶,龙舟竞渡便开始了。锣鼓一响,水手们奋力划桨,这时水上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大发龙威……当龙舟在蚌壳山绕回来时,秒龙舟便拉开了距离,分出了高低,这时赛场进入高潮。最先靠岸的水手便跃身上岸,端起一坛作为奖品的绍兴老酒,这一龙舟的水手们就成了龙舟竞渡得胜英雄。东钱湖龙舟节与中国龙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其植根于美丽的东钱湖,故又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东钱湖山水相融合。今后的龙舟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体现时代精神,赋予新的内涵。
中国湖泊休闲节
2009年举办首届中国湖泊休闲节。本次休闲节活动包括中国湖泊休闲节开幕式、中国湖泊休闲论坛、湖泊休闲嘉年华、湖海交融美食汇等6个部分,其中,以“湖泊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主论坛,将邀请世界著名湖泊景区单位代表、知名专家,推介各自最具特色的湖泊休闲资源和发展理念,宣传“湖泊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倡导湖泊生态资源的保育。
东钱湖冬捕节
随着东钱湖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东钱湖旅游品牌已经在长三角区域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增加东钱湖的旅游特色,挖掘东钱湖传统渔业文化,充分体现东钱湖秀美湖光风景、浓郁水乡风情、深厚人文底蕴,丰富东钱湖冬季旅游品牌,提升东钱湖旅游人气丰富当地渔业文化,增强当市民及游客的娱乐氛围,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特举办“宁波东钱湖冬捕节活动”。
东钱湖赏花节
东钱湖首届郁金香赏花艺术节于2012年3月16日至4月16日盛大举行。本次郁金香赏花节由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宁波大为旅游有限公司承办,活动地点在东钱湖环湖南路钱湖水上花园。据主办方介绍,本次郁金香赏花节汇聚了38个品种50万株郁金香,将在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内陆续绽放,赏花节期间并有10大花海主题活动同游客互动欢乐,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宁波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内容最丰富的郁金香大型花展,是春季踏青赏花的最佳去处。
东钱湖紫气东来,人文荟萃。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退后携西施避居湖畔伏牛山下,晚年自号陶朱公。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北宋王安石曾在此任县令,多留遗迹,南宋权臣史浩家族更名动古今。近现代,生物学家童第周、书坛泰斗沙孟海和画家沙耆更为东钱湖抹上亮丽的色彩。
民居民风
东钱湖居民至明清基本定型。现存居民保留了民清江南建筑的风貌,从外观上,与江南水乡面水临街,高墙长弄,粉墙黛瓦风格一脉相承。
东钱湖融吴越与中原民风为一体,依山带水,故民风活泼柔和,风俗习惯以勤俭耐劳为美德。正月初一烧头香、清明踏青、端午吃粽子、农历九月初十赛龙舟、农历八月十六吃月饼等更使这里民风丰富多才,别具一格。
交通线路
自驾游
从麦德龙路向西出发,沿麦德龙路走90米并右转到建新路,沿建新路走300米并右转到杭甬高速公路,沿杭甬高速公路走5.2公里并右转,走0.9公里并右转到S71,沿S71走3.2公里并右转,走500米并右转到钱湖北路,沿钱湖北路走0.7公里到达目的地。
公交线路
1、乘坐公交906路、902路、903路、905路、106路、620路等皆可到东钱湖镇。
2、乘坐公交901路可到陶公岛、小普陀景区。
3、乘坐公交960路可到福泉山风景区、十里四香、绿野岙等景点。
4、乘坐环湖线966可到沿湖大多数景点,票价3元/人。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的崇拜,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季节与农业有很大关系,所以,古时候春天播种前要进行“春祈”活动。到了秋季八月,正是收获季节,五谷丰登,要拜谢土地神的保佑,这就是“秋祀”或“秋社”。
  民间“秋祀”的重要活动主要是拜月、祭月,一方面表达对月神的感恩,另一方面祈望月神在未来给更多的庇佑和福祉。所以,每逢中秋节不同的地方都会举行不同的祭月、拜月、赏月、闹月、跳月等各类形式的既欢快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以感谢大自然,感谢天地,感谢月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的尊崇。
  这种“秋祀”活动历代相沿。但是在六朝以前,农历八月十五还没有作为固定节日,唐代才将八月十五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一天,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身在异地的游子们都纷纷回家与家人团圆,共庆中秋佳节。
  此外,中秋节的传说也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事流传甚广,这也使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厚。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
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位于宁波鄞县东钱湖史氏墓道,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大、最集中的南宋墓道石刻遗迹。据《宋史》记载,南宋鄞县史氏“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故南宋时便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说。
馆藏文物
史氏墓道分布在上水、下水、韩岭、横街、福泉山等地,约30余处、计180余件,其中有文臣(忠)、武将(勇)、蹲虎(节)、立马(义)、跪羊(孝),都是成对排列于墓道两侧;有的还有石笋墓表柱、石太师椅、仿木石牌坊等。这些文臣武将最高达3.5米,刻画写实生动,衣纹、盔甲精致细腻,石羊、石虎、石马或踞或立、敦实安详、刚柔相济,就连马鞍上也刻满了花草云朵、海涛鱼兽等纹饰,形象逼真、雕琢精细。 这些石像雕刻工艺反映了南宋时期高度成熟的写实主义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中国的美术史、雕塑史、服饰史、建筑史、家族史、堪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发展历史
东钱湖的南宋墓道石雕群几百年来处于荒山野林之中,风化、碱化现象相当严重,还发生过盗窃、破坏等事件,因此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1999年,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由鄞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将就地保护有困难的120余件石刻迁移至上水村史渐墓道区域的凤凰山山岙内,易地保护,集中管理,逐步建设成为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南宋石雕博物馆。千丈岩 (浙江省奉化市)
千丈岩瀑布水源来自雪窦寺东西两边山谷中。寺东那条涧水。从中峰白龙洞环流到雪窦寺南边;寺西涧水从屏风山雪峰玉龙洞经过十八折而泻,抵达雪窦寺南侧。两条涧水在雪窦寺前面伏龙桥下相汇合,流到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冲出崖口。
名人垂青
当年,蒋介石回溪口,只要坐轿子到妙高台小住。经过千丈千丈岩时,一定下轿观景。他还经常与宋美龄一起观瀑做诗作画。历朝不少名士来千丈岩驻足,赏心悦目,留下美好典故词章,流传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出于此处。宋朝以来,赞颂“千丈岩”风景的诗歌举不胜举。唐宋“八大家”,就有两“大家”给千丈岩留下绝妙诗文。宋朝宰相、大文豪王安石来到溪口,马不停蹄赶到千丈岩。他写下“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的著名诗句。大文学冢曾巩站在千丈岩西边山坡上观瀑,出手想写绝句,想了老半天,找不到超过王安石的诗句。便顺山道下坡,走到底下观瀑,擦把汗水,写下“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的诗文。宋朝还有一位宰相、大诗人叫郑清之,他曾先后多次到过千丈岩。第一次,是少年气盛之时,他是带着表妹私奔的。听说雪窦山是皇帝梦见过的名山,便到雪窦寺拜菩萨,求菩萨成就他俩终身大事。走进雪窦寺,他与其表妹烧香点烛后,抽了一签,签书“上上大吉”。他心情十分开朗,便搀扶表妹,走到千丈岩。美好的风景令他诗兴大发,他欣然命笔,写下《千丈岩》绝句:“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好多文人读后,自知不如。
在浙江奉化市镇雪窦寺前。崇岩壁立,高千仞,故名千丈岩。有水流自千丈岩顶泻下成瀑,喷薄如雪崩。瀑高186米,飞珠溅玉,五彩纷呈,蔚为壮观。王安石观瀑诗云:“拔地万生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面瀑旧有飞雪亭,后圮。现为1986年重建。瀑下有仰止桥、午雷亭。
瀑布自崖口出,至潭底,落差1 7 1 米。宋真宗赵恒曾赐名“东浙瀑布”,人称千丈岩,水源来自东西两涧水,东涧水从中峰白龙洞环流寺南,西涧水自屏风山上雪峰玉龙洞十八折而下,相汇于寺前伏龙桥,流经锦镜池畔,穿关山桥出崖口,势如玉龙腾空奔泻,至半腰撞击突出巨岩,顿时水花四射,飞珠溅玉,再折而崩泻,如银帘倒挂,经阳光折射,五彩粉呈,蔚为壮观。宋郑清之《千丈岩》诗:“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西首崖顶,宋时筑有飞雪亭,供人俯览飞瀑。1986 年的秋亭毁,1988 年重建。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可至千丈岩底,水击成潭,潭水碧透,寒气袭人。1894 年(清光绪二十年)潭旁筑仰止桥、午雷亭。2 0 年代重修,抗日战争时期被破坏。1986 年复修。伫立桥上,水气弥漫,余沫扑人,仰望飞瀑,惊心动魄,宋楼钥《千丈岩诗》:“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午雷亭旁摩崖石刻“烟声”两字,为1 6 4 2年(明崇祯十五年)县令胡梦泰所书。飞瀑对面崖壁上,“乐不”两字,1 9 1 6 年(民国五年)亭下人沈皆城书。1 9 3 7 年4 月,冯玉祥到此,曾赋诗:“来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
景色介绍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由东边到瀑布下面,便能听到阵阵闷雷响声,仿佛从天边滚动而来。抬头看飞瀑,空中飘下水珠,直扑潭里。潭水清碧,寒气袭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潭边筑起“仰止桥”、“午雷亭”,供游人观赏,后遭损坏。20年代重修,抗战时期,又遭受侵华日军破坏。1986年,奉化人民政府拨款复修。“午雷亭”旁边磨崖刻石“烟声”两字,为1642年,即明崇祯十五年奉化县令胡梦泰所题。崖壁上“乐不”两字,为1916年亭下人沈皆诚手书。诗人楼钥站在潭边看千丈岩,见水气弥漫,飞雪飘舞。眼花缭乱,坐潭边写下“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祗向悬崖顶上看”的著名诗句。
1937年4月。冯玉祥来到溪口,登上雪窦山,观看千丈岩。他先从上往下看,又走到“仰止桥”从下往上看,挥笔写下别具一格的诗句:“走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文笔十分浅显,抒发了诗人赏景情怀和美好愿望。还有一位宋代奉化藉著名诗人戴表元.他把“千丈岩”与庐山的“香炉峰”瀑布进行比较,认为后者远远不及前者,于是写下“匡庐亦有千寻瀑.无此凌空翠玉台;身倚老松天上立.眼看飞雪下云来;山神禁肃难投唾.木客魂清得浣埃;见说下岩堪对望。道人临壑翦蒿莱”的七律诗。
评价
从历代文人赞美“千丈岩”的诗句可以看出,惟佳景撞击文人之心,惟佳景令文人突发灵感,惟佳景洗涤文人灵魂。与其说文人写“千丈岩”。倒不如说“千丈岩”牵动了文人的心。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原称“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约起源于同(治)光(绪)年间。流行于宁波及舟山群岛一带。据艺人传,最早从上虞流入。当时,曾有佃工在农作中你唱我和,自我娱乐,借以消除疲劳。后由唱小曲发展到唱有故事情节的片段,当时伴奏只用一副竹板和一只毛竹根头敲打节拍,曲调也十分简单。光绪年间,这种演唱形式已流行余姚农村。后余姚有农闲时从事曲艺演唱的农民、小贩和手工业者成立“杭余社”,交流演唱经验,研究曲艺书目。其中有位许生传老先生,吸收绍兴莲花落的曲调,率先采用月琴伴奏,自弹自唱,很受群众欢迎。在其影响下,许多艺人也都采用各种乐器伴奏,并从四明南词、宁波滩簧、地方小调中引进不少曲调,加以改造应用。同时,书目方面也有发展,出现了《四香缘》、《玉连环》等一些长篇,演唱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宁、舟、台地区。宁波走书表演开始为一人自拉自唱的“坐唱”。后出现简单伴奏的形式,演员坐于桌后,乐队坐桌子两旁;演员因于桌后表演,动作幅度较小,故称“里走书”;再后,演员与乐队相对各坐一旁,演员在台上有较大空间作表演圈,称为“外走书”。时鄞西谢宝初的表演,城里段德生的唱腔,慈北毛全福的武功,各有千秋,名噪一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相当盛行。20世纪50、60年代演唱区域甚广。
2008年6月7日,宁波走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走书的主要传统书目有:
《白鹤图》、《黄金印》、《四香缘》、《十美图》《玉连环》、《何文秀》、《胡必松》、《双珠球》、《三门街》、《大红袍》、《绿袍》、《珍珠塔》、《麒麟豹》、《玉狮子》、《天宝图》、《文武香球》、《包公案》、《狄青平西》《紫金鞭》、《小五虎平南》、《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乾坤印》、《薛刚反唐》、《金鱼缸》、《穿金线》、《盘龙镯》、《绿牡丹》等。月湖 (浙江省宁波市月湖)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是宁波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而且,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约1160米,东西约130米,周围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岛屿及周边土地上,沉淀着深厚的文化积层,构成了众多璀璨的传统文化。
主要景区
开凿于唐贞观年间(636年),宋元佑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服装博物馆】
位于市中心的月湖景区,创建于1998年10。一个以展示中国服装服饰文化和历史为主题内容的大型服装博物馆,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服装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宁波红帮裁缝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成长和发展的轨迹。红帮裁缝从横滨港学艺、海参崴淘金发轫,到上海滩成名、东三省拓展、天津卫称雄,终于积淀起丰厚的红帮服饰文化。宁波红帮裁缝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卓越的地位和贡献。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套中山装、第一本西服理论著作、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等均出自宁波人手笔,此外,宁波还有“中国红帮第一村”、“申城西服业的摇篮”等美誉.尤为弥足珍贵的是有关孙中山制作第一件中山装的史料和为毛泽东主席制作的“毛装”、周恩来总理的西服样件,都已被该馆所珍藏。
【高丽使馆遗址】
位于月湖东岸宝奎巷一带.是昔日宁波港对外交往和中国与高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熙宁七年(1074)宁波开始接待高丽使者。北宋政和七年(1117)明州太守楼异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设置“高丽司”,管理与高丽国往来的有关政务,并在月湖东岸“菊花洲”上,创建了国家级迎宾馆——高丽使行馆。 高丽使馆是北宋时期明州接待高丽来使的住所,是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埠政治、商贸往来的一处的重要文化遗存。
“明州与高丽交往史陈列”主要由序厅、高丽厅、明州厅等几大部分组成,总体陈列开放面积达750平方米。
【佛教居士林】
坐落在月湖文化景区的柳汀洲上,右毗贺秘监祠,后临月湖。风景幽雅,瑞气霭林。林内诸座殿宇蔚为巍峨,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重楼歇顶,庄严清净。碧波荡漾的“放生池”及飞檐玲珑的“水云亭”,构成人喜人爱的怡人景观。居士林是佛教居士们学习教理、开发智慧、弘扬教义、净化身心的活动场所。该林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初为家祠。元泰定四年(1237)改为驿站,后改为玄坛殿,辛亥革命后,由鄞县姜山边文锦大居士捐资将居士林由南门迁移至现址。建立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等。1989年后修复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弥勒殿、圆通殿、念佛堂、放生池等,位于偃月堤边的银台第,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主人童槐曾任江西、山东按察使,后改任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别称臬台,通政司别称银台,故童宅有“臬台第”、“银台第”之称。童槐之子童华以礼部右侍郎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的老师,童宅又被视为“帝师故居”.银台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现中轴线上有门厅、大厅、正楼、后堂等建筑,东西两侧有厢房、书楼,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规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是宁波城区内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官宅建筑艺术、清代家具艺术、官宦人家的生活及内在的文化价值提供实例,从而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贺秘监祠】
位于月湖风景区柳汀岛上,陆殿桥下的贺秘监祠,人文品位很高。东为居士林、关帝庙.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贺知章名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字秀真,会稽永兴县(萧山)人。唐征圣元年(公元695年)举进士,开元中升迁秘书监。他在天宝三年告老归乡,居四明小溪湖上,贺知章擅诗、书,高风逸韵,向为世人推崇。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李白也誉其为“四明逸老”。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墨,顷刻间写成好文章,可惜他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石浦老街
石浦老街入口处迎面的牌坊红艳照人,“石浦古城”的四个大字为宁波前任市委书记黄兴国所题写。石浦中街东段200多米两侧,基本上较好地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貌,虽然比较陈旧,但还是具有一定的观赏及研究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条巡司弄,巡司弄有幢明代石浦巡司衙门旧址,这在别处已难以见到了。
古色古香的老街坊,地势崎驱不平,台阶或窄或折,极具曲径之势。老街上几乎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街而筑的“封火门”,上面砌有高高的砖墙。假设一个地段不幸起火,“封火门”拦街阻挡,火势一般很难蔓延,这与江南民居的“封火墙”有异曲同工之妙。老街上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街而筑的“封火门”,一共有5座。尽管经过时变迁,中街两侧的旧店号,有的还仍稀可见,“封火墙”上的牌文,有的也保留了下来。
老街民居标志性的物件,莫过于每过几步之遥的房檐下都挂着的一盏渔灯,彰显石浦老街上浓厚的渔文化。街道两旁原木色的建筑上及明清时代的传统石雕图腾及依稀可辨的各种店铺字号,极具古色古香之风韵,悠远回荡。老街上的每幢房子几乎都有人家居住,门户敞开着不设防,只要你抬首即可探视前院风景。
  古街的另一个尽头,那里座落着一座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关帝庙,被修缮一新,依庙而下有一座江心寺,亦是香客聚首之地。古城台全部由青砖构筑而成,极尽仿古之态,乍一看,还是颇为壮观的。
  游览收费石浦老街的门票60元,包括老街内各个场馆的参观门票费。但如果只是纯逛街,不需要门票。
如果说渔港古城是一颗大树,那么分布在老街两旁新开发的十二个场馆就是长在这颗树上的叶子。
  透过簌簌作响的片片叶子,久远的历史在我们耳边回荡。 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第十三课 复杂网页的制作——带框架网页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从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网站、学会规划、创建网站,掌握运用表格布局网页之后。但在实际网站制作中,除了表格布局外还有另一种更广泛应用的布局形式,那就是使用框架网页的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可以为学生解惑,帮助学生理解框架网页的应用,让学生以后在自主设计网站时能灵活运用两种布局方法,相辅相成来规划网站。
二、学情分析
对于已经学习过一段时间网页制作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页设计基本知识与技能,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表格来布局网页,以及用网页中的背景色调整、表格设置、图文排版等方法来对表格进行细致而精确的美化,但学生对制作一个网站的整体布局缺乏系统的认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简单网页、表格布局网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网页的框架布局,利用框架网页模板来统一网站风格,提高网页制作的效率。本节课我设计以制作“宁波”主题网站的框架网页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制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建立带框架的网页。
2.学会设置框架属性。
3.学会建立带框架网页的链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视频中相同布局的中秋网页,让学生理解使用框架网页布局的优点,及框架网页在网页布局中的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互助解惑,理解框架网页概念与组成,掌握创建、保存框架网页及设置框架网页相关属性,进一步体会使用框架网页的优点及方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书网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小组互助合作的意识。
2.通过欣赏、评价学生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语言及逻辑表达能力、合理评价自己及他人作品的能力。
3.通过制作宁波主题网站,让学生更加了解宁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框架网页的概念、组成及用途。
2.学会创建、保存框架网页、设置框架网页属性。
五、教学难点:
1.框架网页中超级链接的设置。
2.学会根据网站主题选择适合的框架模板制作框架网页,以及对框架网页进行细致而精确的美化。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法。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及任务书网站; 2.自制框架网页模板教具;
3.课堂问题登记表; 4.多媒体网络机房。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课礼仪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播放自制短片)同学们,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求助视频,仔细听,求助的内容是什么?视频播放完毕了,影片的最后,姜炙夏他们向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了帮助请求:这个“中秋”网站,采用复制、粘贴真的是制作新页面最便捷的方法吗?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其实,对于这类布局的网页,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框架网页来制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项技术,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0页,第十三课 复杂网页的制作-----带框架网页的设计。 老师好。坐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聆听,明确目标。 引起学生注意,统一学生情绪。用学生自编自演的视频,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框架网页埋下伏笔。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框架网页的概念、组成及用途任务一:小试牛刀初建框架网页任务二:大显身手制作宁波主题的框架网页任务三:再接再厉 框架网页超链接任务四:上交作品与评价 书本中给出的框架网页的定义是:框架网页是一种特殊的网页,它将浏览器窗口分成称为框架的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可以显示不同的网页。例如,“横幅与目录”框架结构,它将整个浏览器窗口分成了三个区域,顶部为横幅框架,左侧为目录框架,右侧为主框架。以影片中这个“中秋”网站为例:既然所有网页的抬头图片、左侧的目录,它的内容、位置都是一样的。那我们就可以将它们独立出来,制成一个单独的页面。让他作为框架网页中的一个框体的内容公用于整个网站。正因为是公用于整个网站的,所以以后每次修改更新时,我们也只需要更改这一个公共网页,就能完成对整个网站的修改。在主框架内,显示则是正文的内容,当我们单击目录框架中的文字超链接时,横幅框架和目录框架上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布局形式的网页我们就称它为框架网页。使用框架网页不但极大的提高制作网页的效率,而且使整个网页结构清晰明了,布局风格统一。欣赏、分析两个用框架网页制作的网站实例:新思维英语网站及意大利品牌比亚乔摩托车的网页。PPT展示多种框架网页模板的结构布局。过渡语:在FORNTPAGE中如何创建框架网页呢?1、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任务书文件夹,双击INDEX页面,你会看到在左侧目录中有我们今天需要完成的4个任务,单击任务一:小试牛刀,初创带框架网页,仔细阅读框架网页操作步骤,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框架网页的制作,在创建过程中体会,并尝试回答老师留下的两个问题。提示:制作过程中,如果技术上遇到困难的,可以参考任务书中提供的技术帮助,也可以参考书本P70-72或者小组内帮助解决。并将问题登记在问题登记表上,如果问题解决了,将方法记录下来,如果没有,一会向全班提出你们小组的问题,请全班同学一起解决。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制作框架网页。教师巡逻、解惑、记录学生问题。2、交流体会问题一:“设置初始网页”与“新建网页”有何区别? 教师演示:演示利用“设置初始网页”及“新建网页”创建页面过程,展示效果。(其中“设置初始网页”时用刚才台上学生制作的网页文件,作为初始网页) 教师小结:“设置初始网页”与“新建网页”的不同点在于其适用情况不同:如果之前有合适的制作好的网页,可以通过“设置初始网页”,让这个页面成为这个框架的初始页面;如果没有,则用新建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将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① 初始 有新建 无问题二:框架网页的保存与我们之前普通网页的保存有何不同?教师小结:框架网页的保存和普通网页的保存是不一样的,它需要先给每个框架中的网页进行保存,最后再将整个框架再保存一次。教师在黑板上将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② 保存 先分区再整体追加问题:老师刚创建的这个框架网页,需要保存几次呢?(其中一个框架内的初始页面是通过设置初始页面引入的)教师现场保存,验证结论。 教师小结:在框架网页中如果某个框架中的网页不是新建的,是通过设置初始网页方法的引入的,那么它就不需要进行保存。过渡语: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框架网页的方法,那我们就来大显身手,制作各小组选定的宁波主题的框架网页。1、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点击左侧目录中的任务二:大显身手。提示:上周我们进行了宁波主题资料的收集,在课前已将每个小组自选主题任务包发到桌面上。教师演示打开任一个小组主题文件夹,说明:同学们搜集的图片在INMAGE中,文字在文字素材文件夹中,注意,因为每个小组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所以选用何种框架网页模板由同学们自己决定,制作难度可由同学们自己选择,创建完成后一定要保存,保存在小组主题文件夹内。同样的,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技术上遇到困难的,有相应的技术帮助。要求认真阅读任务要求后,开始制作框架网页。教师巡逻:看看哪些问题是比较集中出现的,请同学上台将他的遇到的问题在黑板上简单描述写下来。2、黑板上学生问题反馈(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框架大小是否可以调节? 问题二:框架中的文字、图片距边有留白是否可以去掉? 让在黑板上留下问题的小组同学回答,如果解决了,让他演示操作步骤;如果小组没有解决,邀请其他解决的小组来到他的电脑上演示操作步骤) 教师将学生演示的操作步骤记录在黑板上:③图片太大框架太小 拖动边框线④图片与框架间有距离框架属性---边距(“宽度”、“高度”为0)追加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同学制作的网页,有没有觉得网页中有什么东西是多余的?思考:边框线既然是多余的是否可以想办法将它隐藏掉?有没有同学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的? 教师将学生演示的操作步骤记录在黑板上:⑤隐藏边框线 框架属性---框架网页---框架间距改为0或清除“显示边框”复选框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操作,同时提示在框架属性中进行的相关设置,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相关设置,如:更改初始页面、边框大小设置、滚动条等设置。1、布置任务:已完成大显身手任务的同学,点击任务书中的任务三,再接再厉框架网页超链接:实现网页之间的跳转,同样的,在制作之前仔细阅读任务要求,完成之后同样要保存。还未完成框架网页制作继续完成。2、交流问题体会邀请学生上课演示在框架网页中设置超级连接的方法。 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超链接的页面没有在预期位置打开。思考:如何让其在指定的框架内打开超链接的网页?教师将学生演示的操作步骤记录在黑板上:⑥超链接 注意目标框架选择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操作,同时强调,在框架网页中制作超链接与普通网页中的方法基本相同,但需注意框架网页建立超链接时,“目标框架”中的相应设置。布置任务:完成前三个任务的同学,点击任务四:上交作品与评价。提示:将自己制作的框架网页保存好,并上交作品,同时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打分。 学生了解框架网页的定义。学生聆听、观看框架网页组成、用途及优点。学生观看网站实例学生仔细听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操作步骤,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创建框架网页。一名学生上台创建框架网页学生回答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学生观看聆听教师小结学生回答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学生思考后回答。聆听教师小结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宁波主题框架网页的制作。学生上台将自己小组遇到的问题发布在黑板上。学生演示问题解决方法。解决不了时,邀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问题。聆听教师小结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步骤聆听教师小结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框架网页中超级链接设置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聆听教师小结学生上交作品及自我评价 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网页的概念。通过教具逐步展示框架网页的组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框架网页的组成、用途及优点。通过观看实例,引导学生注意要根据网站主题、想突出的网站内容,选用适合的框架来制作框架网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框架网页创建及保存,体会框架网页与普通网页在创建、保存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在创建框架网页过程中体会“设置初始页面”及“新建网页”方式区别及各自的适用情况。通过教师小结来再次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理解框架网页的保存与普通网页保存的区别。通过教师小结来再次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体会“设置初始页面”及“新建网页”方式下,保存的不同。通过教师小结来再次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宁波主题创建,张扬学生个性,而不要一味模仿。设置难度分层任务,满足学习能力有差异的不同学生,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等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小结来再次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小结来再次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遇到挫败之后,再给出答案,可以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采用请学生来解惑,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综合素质。通过教师小结来再次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学生根据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实情认真选择,完成自我评价,了解本节课自己学习效果。
作品展示及评价 请还末完成或未上交作品的同学先暂停操作,目前已有N位同学上交了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作品吧!随机挑选几位学生的作品展示,邀请制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解说完毕后,请其他同学对他的作品进行点评,或者提出建议。 学生欣赏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这是一个再次给予肯定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在评价提升审美情趣和技术水平,培养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课堂小结下课礼仪 今天,我们学习了带框架网页的制作,同学们,你给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打几颗星呢? 9星以上的同学请举一下手?老师这里有三个问题,我想应该是难不倒同学们了。问题一:什么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框架结构来制作网页?问题二:框架网页在保存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问题三:框架网页有何优点?结束语:看来,同学们都已掌握制作框架网页的方法,回头我们可以很自信的告诉姜炙夏同学,我们有更好的方法解决他的难题,为他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同时通过框架网页模板实现网站整体布局。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完成每个小组剩下页面的制作,老师希望各个小组以宁波主题网站早日诞生,发布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宁波,了解宁波,爱上宁波。下课。同学们,再见! 9分以上同学举手示意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回顾本节课内容老师,再见! 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点,教师组织、引导(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板书回顾、总结)再次强调框架网页的优点及作用。指出下节课的主要任务,为下节课铺垫。
九、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复杂网页的制作-----带框架网页的设计
问题 对策
① 初始 有
新建 无
② 保存 先分区再整体
③ 图片太大框架太小 拖动边框线
④ 图片与框架间有距离 框架属性---边距(“宽度”、“高度”为0)
⑤隐藏边框线 框架属性---框架网页---框架间距改为0或清除“显示边框”
⑥超链接 注意目标框架选择城隍庙 (浙江省宁波市城隍庙)
宁波城隍庙一般指城隍庙(浙江省宁波市城隍庙)宁波市(府)城隍庙,道教庙宇,又称宁波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22号。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宁波城隍庙正殿供奉宁波府正二品鉴察司城隍威灵公纪信大老爷,明洪武年间,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宁波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
宁波城隍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是宁波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宁波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历史沿革
文献记录中最大的一次火灾是明洪武四年(1371)春正月,一场大火把位于“治西南”,就是现在呼童街口的城隍庙烧毁殆尽,郡守张琪只好“以郡治南握兰坊故元帝师殿为庙以祀神。”从此城隍神就搬到今天的位置,屈居在帝师殿这“二手房”里。
但此后,火灾屡有发生。清雍正十年,孙诏所撰的《重修宁郡城隍庙碑记》中对此有较详尽的记叙,较大的火灾有清康熙时的癸酉(1693)和庚寅(1710)两次,灾后的城隍庙“虽历经补葺,而因陋就简,弗甚庄严。”
被毁后,雍正四年到十年(1726—1732),城隍庙一直在修。雍正五年(1727)时刚到位的知府孙诏按例到城隍庙斋宿,碰到诸生朱世煃等正在为重修城隍庙募款筹资,马上捐出自己的俸禄,因有知府榜样的影响,使其后任也踊跃相助。
这一次修葺历时六年,而真正确定整座建筑的规格和形制,奠定了城隍庙在宁波历史古建筑中的地位的,还是雍正十年的大修,增建后殿和卷棚,使原来五间九檩重檐硬山顶的正殿之前多了面阔三间的卷棚,使长方形的大殿变成了凸字形,使原来单一的硬山顶成了美丽的“勾连搭”。
交通信息
轨交:乘坐2号线到城隍庙下车。
公交:可乘20、238、330、804、820等公交车在第一医院站下车,或12、28、302、357等到药行街站下车。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历史沿革
简介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创立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范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特色。由于一度位高权重,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
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辞官归家之后,随着藏书的增多,亟需兴建新的藏书楼。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
建筑特色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 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防火建藏书楼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防火问题。一次,范钦在翻阅碑帖时,看到揭傒斯书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该帖上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句,范钦从中得到启发,决定按照源自《易经·系辞》的这句话的含义建造藏书楼,并将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
在《易经·系辞》中,把奇数一、三、五、七、九称为“天数”和“生数”,把“偶数”二、四、六、八、十称为“地数”和“成数”,在数字和五行的对应上,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所以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范钦根据《易经·系辞》“天一生水”和五行生克中水克火的意思,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把藏书楼建成砖木结构六开间的二层楼房,楼下六间,楼上合而为一。下层供阅览读书和收藏石刻用,上层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藏书楼在南北两面开窗,空气对流,通风防潮,东西两山墙采用封火山墙,以免邻屋火患蔓延书阁。这种下六上一的建筑格局,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不仅如此,其房间的高低深广,以及书橱的尺寸也都暗含“六”数。
在建楼时,范钦还在楼前开凿一方水池,名为“天一池”。水池其实是消防池,环植竹木,池水经暗沟与藏书楼旁边的月湖连通,如遇意外,便能引水灭火。
这样建造的藏书楼,从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满足了防火的需要。
主要景点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将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将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宝书楼
宝书楼即天一阁藏书楼。建筑为重檐硬山顶二层建筑,坐北朝南。范钦取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义,将藏书楼建成上下两层。上层为一个单间,下层由标准五开间和一间楼梯间组成,形成“天一地六”的格局。
宝书楼的周边设计中体现出不少防火方面的细节。西侧生活区与藏书楼利用防火墙隔开,保持一定距离,并使两者的门错开。藏书楼周边拥有大量的安全出口。藏书楼前修筑水池,蓄水备火灾时需要。相传,这一水池的水与月湖相通,从而水量源源不断。
东明草堂
东明草堂为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得名于范钦别号,又名“一吾庐”。正门前有獬豸浮雕。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
范氏故居原为范宅东厅,为范氏后裔居所,现存建筑建于1829年。
司马第
司马第为范钦住所,由范钦官职得名,藏有范钦官服复制品和范家世系表。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完成整修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就是当年陈政钥先生家族宗祠,陈列了麻将史、与宁波关系史,并展示了世界各地麻将牌种类。
尊经阁
尊经阁原先位于宁波府学内,建于光绪年间,1935年天一阁重建时迁入天一阁内。建筑格局为重檐歇山顶。内藏御赐书籍和儒家经典。尊经阁原为清光绪年重建,仍保持原来重檐歇山顶建筑结构,气势磅礴肃穆。
明州碑林
明州碑林共有碑173方。年代最早的为宋碑,共8方,占8.7%,其中又以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为最早。该碑原在月湖贺秘监祠,解放后迁入。碑上刻有钱公辅、王安石、司马光等15人诗20首。碑林大多为明清时期的碑,各占36%和40%,成为明州碑林的主体。最晚的为1988年立的《天一阁东园记》,系陈从周所撰、沈元魁所书、顾廷龙篆额,张根方刻字。碑文记述了天一阁东园的建设情况。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南楼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祖先而建,由甬上富商秦君安出资,时耗银元二十余万。
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二弄、前后三宸,两侧置有配殿、看楼,占地二亩六分,建筑面积一千四百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祠堂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工艺一大特色。嵌在墙体上的砖雕人物故事,造象生动逼真,刀法细腻圆润,大面积的清水磨砖墙体,接缝严密,通体平滑,足见工艺之精。瓦顶广施堆塑,有人物、翔仙禽、奔神兽,皆栩栩如生,独具风采。
秦氏支祠历尽风霜七十载,几遭焚琴煮鹤。幸逢盛世,于1981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由国家文物局拨款一百一十万元人民币进行维修,历时三年,已按原貌修复,于1994年5月向社会开放,使民间艺术奇葩生辉,秦氏支祠风物长存。中秋诗词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宁海前童古镇
前童镇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宁海县西南,区域面积68.77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2 .6万人,耕地面积1.17万亩,山林面积6.6万亩。东邻城关镇,南接一市镇,西畔岔路镇,北靠黄坦镇,距县城14公里,是宁海后花园,省道甬临线和同三高速公路由北向南横卧全镇。宁海第一大溪白溪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古镇。抗战时期浙东行政公署曾设在前童,解放战争时期宁海县工委在此诞生,属宁波市革命老区,被命名为"鼓亭之乡",是省旅游城镇,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宁波市东海文化明珠镇。
?景区类型:古镇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2-3小时
?门票:40元
?开放时间:08:00-17:00
?地址: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宁波
独特的文化造就今日宁波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胎记”,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先辈们选择这个风生水起的地方,作为自己生活居住
的家园、开创事业的场所,有其必然性。宁波作为江南地区的一个港口城市,区位优势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命运与发展
方向。
  人文历史是最能体现城市特征的元素。宁波有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有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宁波城市
文明的显著特征在于:从三江(内河)时代,到港口时代,再发展至海洋时代;或者说,是从三江(内河)时代,到大桥
时代,再到海洋时代,其中的大桥时代是指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其实,两者都基本说明了宁波城市文明的发展脉
络。
河姆渡遗址中,先民已经种植稻谷,建造了干栏式建筑和榫卯结构,还出现了渔业。不难看出,虽然农耕特征比较明显,但这里更是一个面向海洋的渡口,河姆渡时期的先民已然表现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此外,宁波陆地面积并不太大,现在大家看到的陆地相当部分是围海造田而成。正是数百年来这种开拓创新、吃
苦耐劳、务实求真的精神,才使得我们城市的腹地越来越大。
  宁波人善于经商,宁波因此而成为著名的商城,“诚信”成为这座城市和宁波人的个性特征,包括现在的爱心城
市、文明城市,实际上都是城市优秀文化的发展延续。
  说起宁波,世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宁波港、宁波商。宁波商人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实,商帮文化
就是与上述文化紧密结合的,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宁波的开拓精神进一步发展,从亦农亦商,到发展工业,宁波人
一步步走出广阔天地。就目前而言,随着城市化发展要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速度都要进
一步提高。在未来我相信,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一定会超过工业,也就是将三产比例调整为321。
  说起宁波精神,我们更引以为豪,宁波人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风格表现在宁波人想干事、能干事,也能干成事
。我们可以根据宁波的区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质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归纳出这座城市的精神,而
且这种精神是无处不在,体现在人民生活中的、浸淫在每个角落里。
人文精髓与秀美山水辉映
  研究宁波城市文明离不开整个宁波文明,可以把概念拓展得宽泛一些;同时,研究城市文明也离不开城市发展史
,离不开宁波的历史文化,其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
宁波城市文明历史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首先,宁波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宁波处于长三角南翼,中国海岸线中端, 依山(四明山)傍海(东海),山海兼得、江河湖海俱有。因此,这是一座水气淋漓的城市,必定是滋润的、充满朝气的 、生机勃勃的,具有生命力的。正因为如此,宁波才有了这么多水系、桥梁,才拥有了东方大港,这也就构成了海洋 文化。海洋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性,非常便捷走向世界。其次,在于宁波的气候。宁波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城 市处于绿色之中。而且宁波风光宜人,奉江姚江汇流甬江,日湖月湖遥对钱湖,招宝山、天一阁……从审美角度而言 ,风光具有多重性、多元性,既有山的雄壮,更有水的妩媚。在这样一块美丽的土地上,容易孕育优秀的文明。
  宁波的历史离不开优秀人物的创造。这些优秀人物有明显特征,很注重气节,如严子陵、方孝孺、王阳明、黄宗
羲、万斯同、张苍水等,无论做官,还是为文,都把气节放在第一位,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故
事。这种气节在近代仍在延续,涌现了许多革命志士,以及柔石、殷夫、潘天寿、沙孟海等名家。
  宁波涌现出大批思想家,是孕育思想和哲理的地方。如王阳明的“致良知”、黄宗羲的“经世致用”等。宁波市
中心的月湖,沉淀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当年在月湖畔讲学,集会,形成了独特的四明学派、浙东学派。
  更重要的是,宁波人是富有才气与智慧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朱舜水把国学带到了日本。当代
,宁波涌现出90多位院士,出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这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宁波人精打细算,讲诚信,善于做生意,取得成就后,更是积极报效祖国、报效桑梓。出了包玉刚、邵逸夫等“
宁波帮”人士,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他们也是城市文明的优秀代表,也因此造就宁波这样闻名于世的商帮之城。
  如今,宁波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文化形象产生了较大的全国影响力。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一个个感人的爱心故事广为流传,宁波更是爱心城市。
此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基于宁波千余年来文化积累的价值认定,从宁波1100多年建城史来看,古代港口城市的典
型性,古城景观风貌的系统性,历史街区及保护的完整性,现存文物古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构成了宁波历史文化名
城的主体特征。
  据史料记载,宁波在古代社会中粮食相当长时期是从外地通过漕运调进来的,因为当地的土地不足以养活宁波人
;因为有海洋、有港口,以此为生存空间,发展商业经济行为,并产生了一系列相关行业,比如渔业捕捞,宁波在唐
朝时就要进贡海产品,以此可见渔业发达;更多的人则从事海外运输、贸易,发展至朝鲜、日本、南洋等地。
  随着贸易越来越发达,钱庄业应运产生,宁波人还创造了过账制度,对金融业作出巨大贡献。“天与人取”,千
百年来,宁波一直以海港、航运、贸易等在农业社会中创造了当地经济特征,自然,也形成了当地城市特征。这些加
起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反映在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上,漫步街头,我们看到的钱业会馆、庆安会馆、老外滩
就是这些历史文明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那么,宁波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典型之处在哪里?我认为宁波是海港城市与江南水乡的完美结合,这是全国唯一
的!这就是宁波的城市特征。
  千百年来,宁波人的理想生活追求是什么?殷实人家、书香门第。从宁波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主要成分来看,宁
波是“农业社会与商贸文明的相互交融”,并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相互融合,构成了鲜明地域人文特征。雪菜大黄鱼
雪菜大黄鱼,又称大汤黄鱼,是一道富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汉族名菜。雪菜大黄鱼选用大黄鱼为主料,佐以雪菜、冬笋、 姜等辅料烹制而成。成品具有鱼肉嫩,菜香的特色,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所需食材
主料:大黄鱼(750克)。
辅料:冬笋(50克) 腌雪里红(100克)。
调料:黄酒(15克) 姜(10克)小葱(20克) 盐(5克)味精(1克) 猪油(炼制)(40克)。
制作方法
雪菜大黄鱼,选料和制作都十分讲究。选取新鲜大黄鱼,洗净后在背部两面肉厚处用刀略划几个口子,用本地种植的雪里蕻腌制的咸菜切成末,冬笋切成薄片,备用。然后,将大黄鱼入水加盖焖片刻后,加水、加姜、放入雪菜,笋片以及食盐、味精,用猛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烧数分钟,待汤汁呈乳白色时,撒些葱末,即可装碗,把汤汁倒入碗内即可。
菜品特色
大黄鱼肉嫩味鲜少骨,自古有“琐碎金鳞软玉膏”之誉。雪里蕻咸菜,质地脆嫩,鲜美可口,有一种特殊的鲜香味。以这两种为主料烧制的雪菜大黄鱼,具有鱼肉嫩,菜香的特色。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食谱营养
大黄鱼: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体质虚弱、中老年人、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防治各种癌症。
冬笋:冬笋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医药功能的美味食品,质嫩味鲜、清脆爽口,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有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冬笋是一种高蛋白、低淀粉食品,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它所含的多糖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是冬笋含有较多草酸钙,儿童、患尿道结石、肾炎的人不宜多食。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是中国晚期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1954年前属于浙江慈溪市),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1983年,国务院公布河姆渡遗址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姆渡村建筑遗址,是中国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地质地貌
河姆渡南面的四明山,北面姚江平原中部的慈南山地和东面南北走向的乌石山、羊角尖山、云山等低山丘陵三组山系构成硕大的工字,这种地貌犹如今天围海造田工程上抛筑的丁坝和顺坝,具有很大的促淤成陆功能。距今1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初大规模海侵时,四明山北麓成为一片浅海,从长江口顺潮而下的泥砂搬运到这里后,受工字形地貌的阻挡而沉积下来,使河姆渡一带的淤积快于其两翼,当海退开始后,河姆渡一带自然最先出露成陆。根据低塘镇西村地下31米处发现的贝壳层的年代8020年,推测海退发生在距今7500年左右,所以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确实是四明山前的一块高地。
气候
根据河姆渡遗址孢粉资料和考古发掘材料分析,7000年前河姆渡的气候比现温暖湿热,平均气温比现高3-4℃,年降雨量比现多500毫米左右,与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岛相似。
发掘历程
第一次发掘:1973年11月至1974年1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需要,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第一期考古发掘,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
第二次发掘:1977年10月,考古学家们又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期考古发掘,两次共揭开遗址面积2630平方米,发现墓葬27座,灰坑28个,出土石器、陶器、木器、骨器等各类文物6300余件,其中有不少是历来罕见的珍品,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引起了全国考古界、史学界的重视。
遗址价值
经济文化价值:农业起源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文化价值: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而且起源地不会只有1个的多元观点,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农业起源的研究领域。
精神文化价值
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说明农业不是哪个圣人发明的,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结果,从而有利人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和群众观念。
历史文化价值:中国考古学家夏鼐把这一发现称为建国以来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并指出河姆渡文化发现的意义在于“表示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这里当时已有相当发达的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使人耳目一新,过去谁会想到远在距今7000——5000年前,长江下游会存在着如此灿烂的文化呢!”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使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学跨上了新台阶,改变了过去人们的认识,以事实纠正了以往认为江南前文化发展较晚的观点。正如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说:“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的民族文化先从这里发展起来,然后向四面扩展,其它地区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在历史上,黄河流域曾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文明时期,它常常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特点和途径在发展。”豆沙八宝饭
豆沙八宝饭是浙江宁波的汉族传统名点,用糯米做成的美食。由糯米、豆沙、枣泥、果脯、莲心、米仁、桂圆、白糖、猪板油等原料配合制成。它由8种原料组成,不仅营养丰富,延寿益年,且醇香甜蜜,别有风味。
糯米补中益气,豇豆有“补肾豆”之称;枣泥有调和百药之功效,对人的健康长寿极有裨益;莲心有强心作用,米仁有健脾补肺的功效,桂圆则是人所共知具有补中益气作用。制作豆沙八宝饭工序十分讲究。先要把豇头掏洗干净后煮熟捣烂去豆皮,加猪油白糖,炒至水份将干时备用;把糯米淘洗干净后煮至软硬适中,趁热拌上猪油和糖。盛八宝饭的碗内要先抹上一层冷凝的猪油,使之勿粘于碗,然后排入各色花样,豆沙加在中间,再覆上糯米饭。这样,豆沙八宝饭就做成了。在冰箱内可以放置数日而不变质。豆沙八宝饭在食用前,须蒸熟后扣在大盆中,便可食用。其特点是,五彩缤纷,绵糯油润,八宝多味、甜香可口。八宝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糖类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点心。
原料
糯米、白糖、猪油、开水、豆沙馅、桂花、蜜枣。
制作过程
①将糯米蒸熟后,与白糖、猪油和开水和匀。
②蜜枣等放入碗内时,排列成图案,中间豆沙及桂花,再铺上糯米饭,塌平,入上笼蒸一小时,食时铲出。月湖 (浙江省宁波市月湖)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是宁波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而且,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约1160米,东西约130米,周围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岛屿及周边土地上,沉淀着深厚的文化积层,构成了众多璀璨的传统文化。
主要景区
开凿于唐贞观年间(636年),宋元佑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服装博物馆】
位于市中心的月湖景区,创建于1998年10。一个以展示中国服装服饰文化和历史为主题内容的大型服装博物馆,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服装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宁波红帮裁缝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成长和发展的轨迹。红帮裁缝从横滨港学艺、海参崴淘金发轫,到上海滩成名、东三省拓展、天津卫称雄,终于积淀起丰厚的红帮服饰文化。宁波红帮裁缝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卓越的地位和贡献。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套中山装、第一本西服理论著作、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等均出自宁波人手笔,此外,宁波还有“中国红帮第一村”、“申城西服业的摇篮”等美誉.尤为弥足珍贵的是有关孙中山制作第一件中山装的史料和为毛泽东主席制作的“毛装”、周恩来总理的西服样件,都已被该馆所珍藏。
【高丽使馆遗址】
位于月湖东岸宝奎巷一带.是昔日宁波港对外交往和中国与高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熙宁七年(1074)宁波开始接待高丽使者。北宋政和七年(1117)明州太守楼异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设置“高丽司”,管理与高丽国往来的有关政务,并在月湖东岸“菊花洲”上,创建了国家级迎宾馆——高丽使行馆。 高丽使馆是北宋时期明州接待高丽来使的住所,是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埠政治、商贸往来的一处的重要文化遗存。
“明州与高丽交往史陈列”主要由序厅、高丽厅、明州厅等几大部分组成,总体陈列开放面积达750平方米。
【佛教居士林】
坐落在月湖文化景区的柳汀洲上,右毗贺秘监祠,后临月湖。风景幽雅,瑞气霭林。林内诸座殿宇蔚为巍峨,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重楼歇顶,庄严清净。碧波荡漾的“放生池”及飞檐玲珑的“水云亭”,构成人喜人爱的怡人景观。居士林是佛教居士们学习教理、开发智慧、弘扬教义、净化身心的活动场所。该林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初为家祠。元泰定四年(1237)改为驿站,后改为玄坛殿,辛亥革命后,由鄞县姜山边文锦大居士捐资将居士林由南门迁移至现址。建立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等。1989年后修复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弥勒殿、圆通殿、念佛堂、放生池等,位于偃月堤边的银台第,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主人童槐曾任江西、山东按察使,后改任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别称臬台,通政司别称银台,故童宅有“臬台第”、“银台第”之称。童槐之子童华以礼部右侍郎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的老师,童宅又被视为“帝师故居”.银台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现中轴线上有门厅、大厅、正楼、后堂等建筑,东西两侧有厢房、书楼,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规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是宁波城区内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官宅建筑艺术、清代家具艺术、官宦人家的生活及内在的文化价值提供实例,从而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贺秘监祠】
位于月湖风景区柳汀岛上,陆殿桥下的贺秘监祠,人文品位很高。东为居士林、关帝庙.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贺知章名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字秀真,会稽永兴县(萧山)人。唐征圣元年(公元695年)举进士,开元中升迁秘书监。他在天宝三年告老归乡,居四明小溪湖上,贺知章擅诗、书,高风逸韵,向为世人推崇。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李白也誉其为“四明逸老”。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墨,顷刻间写成好文章,可惜他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港城宁波
宁波港
宁波国际机场
宁波轻轨
宁杭州湾大海大桥日湖
宁波日湖又称“日湖公园”东起江北大庆南路延伸段,南至通途路,西界湖滨路,北接环城北路,总面积46公顷,水域面积约为15.5公顷。是一个开放型的城市公园.
主要景点
日湖公园的主要景点有桃溪观鱼、黄金沙滩、伊甸园、亲水平台、滨水廊道等五大景点,环境宜人,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对市民开放。
“黄金沙滩” 景点的布置,实仍设计者独具匠心的一笔。宁波是一个沿海城市,但海岸线多为礁石,海水为黄色,少有沙滩和碧海。设计者巧妙地因借了日湖的大湖面这一优点并结合宁波本地的特色,在宁湖公园布置了“黄金沙滩”这一景点,弥补了沿海城市少有沙滩和碧海这一缺憾,让宁波市区拥有了“黄金沙滩与蓝天碧海”。
桃溪观鱼
桃溪观鱼景区水景以观赏红鲤鱼为主。自然弯曲的小溪里游着悠闲的红鲤鱼,形成宁波少有观鱼景点,可与杭州花港观鱼相嫓美。光有好的水和好的鱼是不够的,还应有好的观赏点。沿溪而建的亭、廊、桥、平台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鱼点,而且这些建筑物(构筑物)与水及植物结合后若即若离、或隐或现、忽暗忽明、迂回曲折、高低错落、虚实相应、互相呼应,丰富了桃溪观鱼的景观效果。另外,桃溪观鱼还布置了多处喷泉和池底彩灯,使该景区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伊甸园
伊旬园的湿地区水生植物配植亦很成功。根据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及环境生态因子适地适树,在水体边缘种植耐水湿的草树,如桃柳、芭蕉、海棠、水草、竹等,创造了环水植物风景带。结合驳岸及安全水域区,在不同水域区种植沉水及浮叶植物。如:睡莲、荷花、凤眼莲、慈菇、水蜡烛、水生鸢尾、菖蒲、芦苇等,不但起到划分水面的作用,也使水面多了绿色,多了活泼及生趣,并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合理的植物配植不但取到应有的植物造景作用,还为水生动物等提供养料和栖息之地,同时引来了一些水禽、候鸟和其它鸟类来此觅时和繁衍生息,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给游人提供了一个接触水面的平台,可供人们戏水玩耍的一个平台。从陆地延伸到水面,使游人更方便接触所想到达水域的平台叫做亲水平台。在公园、湖泊、河流、湿地、海滨等以水资源为依托的景点非常注意对亲水平台的打造,主要表现在景观浮桥、水上步道、观景走廊等,用于观赏池中怒放的鲜花、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逗玩水中活蹦乱跳的鱼类、欣赏沿岸秀丽的山水风光等等。通常在浮动平台上铺设木板可以完成一个实用且美观的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就为接触水生动植物、了解水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
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位于宁波鄞县东钱湖史氏墓道,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大、最集中的南宋墓道石刻遗迹。据《宋史》记载,南宋鄞县史氏“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故南宋时便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说。
馆藏文物
史氏墓道分布在上水、下水、韩岭、横街、福泉山等地,约30余处、计180余件,其中有文臣(忠)、武将(勇)、蹲虎(节)、立马(义)、跪羊(孝),都是成对排列于墓道两侧;有的还有石笋墓表柱、石太师椅、仿木石牌坊等。这些文臣武将最高达3.5米,刻画写实生动,衣纹、盔甲精致细腻,石羊、石虎、石马或踞或立、敦实安详、刚柔相济,就连马鞍上也刻满了花草云朵、海涛鱼兽等纹饰,形象逼真、雕琢精细。 这些石像雕刻工艺反映了南宋时期高度成熟的写实主义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中国的美术史、雕塑史、服饰史、建筑史、家族史、堪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发展历史
东钱湖的南宋墓道石雕群几百年来处于荒山野林之中,风化、碱化现象相当严重,还发生过盗窃、破坏等事件,因此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1999年,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由鄞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将就地保护有困难的120余件石刻迁移至上水村史渐墓道区域的凤凰山山岙内,易地保护,集中管理,逐步建设成为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南宋石雕博物馆。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是中国晚期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1954年前属于浙江慈溪市),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1983年,国务院公布河姆渡遗址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姆渡村建筑遗址,是中国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地质地貌
河姆渡南面的四明山,北面姚江平原中部的慈南山地和东面南北走向的乌石山、羊角尖山、云山等低山丘陵三组山系构成硕大的工字,这种地貌犹如今天围海造田工程上抛筑的丁坝和顺坝,具有很大的促淤成陆功能。距今1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初大规模海侵时,四明山北麓成为一片浅海,从长江口顺潮而下的泥砂搬运到这里后,受工字形地貌的阻挡而沉积下来,使河姆渡一带的淤积快于其两翼,当海退开始后,河姆渡一带自然最先出露成陆。根据低塘镇西村地下31米处发现的贝壳层的年代8020年,推测海退发生在距今7500年左右,所以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确实是四明山前的一块高地。
气候
根据河姆渡遗址孢粉资料和考古发掘材料分析,7000年前河姆渡的气候比现温暖湿热,平均气温比现高3-4℃,年降雨量比现多500毫米左右,与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岛相似。
发掘历程
第一次发掘:1973年11月至1974年1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需要,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第一期考古发掘,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
第二次发掘:1977年10月,考古学家们又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期考古发掘,两次共揭开遗址面积2630平方米,发现墓葬27座,灰坑28个,出土石器、陶器、木器、骨器等各类文物6300余件,其中有不少是历来罕见的珍品,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引起了全国考古界、史学界的重视。
遗址价值
经济文化价值:农业起源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文化价值: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而且起源地不会只有1个的多元观点,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农业起源的研究领域。
精神文化价值
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说明农业不是哪个圣人发明的,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结果,从而有利人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和群众观念。
历史文化价值:中国考古学家夏鼐把这一发现称为建国以来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并指出河姆渡文化发现的意义在于“表示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这里当时已有相当发达的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使人耳目一新,过去谁会想到远在距今7000——5000年前,长江下游会存在着如此灿烂的文化呢!”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使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学跨上了新台阶,改变了过去人们的认识,以事实纠正了以往认为江南前文化发展较晚的观点。正如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说:“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的民族文化先从这里发展起来,然后向四面扩展,其它地区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在历史上,黄河流域曾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文明时期,它常常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石浦老街
石浦老街入口处迎面的牌坊红艳照人,“石浦古城”的四个大字为宁波前任市委书记黄兴国所题写。石浦中街东段200多米两侧,基本上较好地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貌,虽然比较陈旧,但还是具有一定的观赏及研究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条巡司弄,巡司弄有幢明代石浦巡司衙门旧址,这在别处已难以见到了。
古色古香的老街坊,地势崎驱不平,台阶或窄或折,极具曲径之势。老街上几乎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街而筑的“封火门”,上面砌有高高的砖墙。假设一个地段不幸起火,“封火门”拦街阻挡,火势一般很难蔓延,这与江南民居的“封火墙”有异曲同工之妙。老街上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街而筑的“封火门”,一共有5座。尽管经过时变迁,中街两侧的旧店号,有的还仍稀可见,“封火墙”上的牌文,有的也保留了下来。
老街民居标志性的物件,莫过于每过几步之遥的房檐下都挂着的一盏渔灯,彰显石浦老街上浓厚的渔文化。街道两旁原木色的建筑上及明清时代的传统石雕图腾及依稀可辨的各种店铺字号,极具古色古香之风韵,悠远回荡。老街上的每幢房子几乎都有人家居住,门户敞开着不设防,只要你抬首即可探视前院风景。
  古街的另一个尽头,那里座落着一座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关帝庙,被修缮一新,依庙而下有一座江心寺,亦是香客聚首之地。古城台全部由青砖构筑而成,极尽仿古之态,乍一看,还是颇为壮观的。
  游览收费石浦老街的门票60元,包括老街内各个场馆的参观门票费。但如果只是纯逛街,不需要门票。
如果说渔港古城是一颗大树,那么分布在老街两旁新开发的十二个场馆就是长在这颗树上的叶子。
  透过簌簌作响的片片叶子,久远的历史在我们耳边回荡。 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福泉山 (宁波东钱湖福泉山)
东钱湖福泉山景区位于东钱湖的东南山地,濒象山港于东南,临东钱湖于西北,是一个山体旅游与茶园
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景点。福泉山顶东可观海,西可观湖,可谓“一山观湖海,万翠拥福泉”。景区内山峦起伏,山谷纵横,溪水潺潺,地形变化丰富,形成不同的山地空间与自然风光。山峰多在海拔200-300米,其中望海峰海拔556米,为景区内最高峰。登山顶西可望东钱湖、宁波城区,东可观海上日出。不经意间,山上云蒸雾蔚,春秋不辩。有乡谚说:“晴天遍地雾,雨天满山云”,气象变化十分丰富。景区内植被茂盛,有松木林、杉木林、竹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丛,山顶植被以茶树为主,3600余亩茶树环坡而栽,树形圆润成垅,依山起伏,形成“茶岭碧波”景观,蔚为壮观。景区内有多处溪流、水库、山塘,点缀山林景观。山上有福泉山公路贯通景区,交通便利,植被丰富,是单车骑行的天堂。山顶有碧水一池,称“龙潭”,旁有古井,井水常年不竭,为“福泉”。山脚下有六朝古刹大慈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宋宰相史弥远墓道。景区以山岭茶园林木、山峦气象变化、山海城景远景为主要景观特色。以登山眺望、山野游览健身、茶园采摘、山上度假为游赏主题。 福泉山景区规划有福泉山寻景、望湖亭、福泉龙潭、五台观日、凤凰醉谷、古桂飘香、大慈寻遗及天打岩等八大景点,目前已建成望湖亭、福泉龙潭、五台观日、凤凰醉谷、福如东海、世外茶园等六大景点。在福潭和凤凰湖之间的茶场边上设有烧烤,游客边可享受烧烤的美味,又可嗅闻幽幽茶香。
主要景点
凤凰湖
人称小九寨,因湖水翠绿而得名,风景优美。从山顶上看凤凰湖,清晰可见由一排排茶树组成的长约30米,宽约20米的“凤凰”二字,与凤凰湖融为一体,呈现凤凰醉湖景观。
望海峰
望海峰海拔556米,是福泉山最高的山峰。站在峰顶,向西可以看见美丽的东钱湖,向东则可以看见茫茫东海。
五台观日
五台峰海拔512米,是福泉山第二高山峰,因自上而下有五个形似馒头的小圆台而得名,也是福泉山的五福之地,寓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也是观看东海日出的绝佳去处。
福泉龙潭
在景点的山顶旁,有一间老茶室,茶室旁边还有一口古井,称为“福泉”,而一侧的碧水,称“龙潭”。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室,看着龙潭,喝着福泉水,泡着东海龙舌,光是用想,就感觉很不错。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8:30-16:30
门票价格:
成人票40元/人;1.4m以下儿童票12.5元/人,1.1米以下儿童免票。
景区览车:
成人15元/人;1.4m以下儿童票7.5元/人。
门票说明:
⑴老年人70岁以上免门票;
⑵门票含景区交通费15元,免门票人员,交通费不享受优惠;
⑶军人免门票,交通费不免。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
自驾路线:
上杭甬高速在大朱家出口或宁波东出口下(出口处有景区标牌)再走鄞县大道直到福泉山景区。
公交路线:
乘坐公交906路、901路、902路、903路、905路、106路、620路等到达东钱湖镇转乘960路或966路至福泉山景区。游在宁波
天一阁
保国寺
雪窦寺
天童寺
天封塔
千丈岩
东钱湖
福泉山
日湖、月湖
城皇庙
老外滩
象山石浦老街溪口千层饼
溪口千层饼是浙江宁波奉化溪口镇汉族传统名点之一。“天下第一饼”本名“千层饼”,原是当地生产的一种小饼,后因蒋介石的原因闻名天下。主要原料有面粉、芋头粉、白糖、精盐、植物油、芝麻仁、苔菜等。做法是先把芋头粉和面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来用炭火烘烤制成,入口松脆香甜。溪口千层饼是奉化三大特产之一,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王毛龙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开始制作至今。如今溪口街头,千层饼店众多,其中王毛龙千层饼店有王毛龙第四代传人王令棋经营,质量上层,生意兴隆。
菜品特色
【菜名】溪口千层饼
【菜系】浙菜
【特点】松脆香甜
【主料】面粉
【配料】芋头粉、苔菜、芝麻仁
【调料】白糖、精盐、植物油
【做法】做法是先把芋头粉和面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来用炭火烘烤制成,入口松脆香甜。龙凤金团
龙凤金团是浙江东部一带城乡妇孺皆知的汉族传统名点,也是宁波十大名点之一。龙凤金团形圆似月,色黄似金,面印龙凤浮雕,显示吉祥、团圆。旧时候,宁波有许多制作金团的糕团店,但以赵大有制作的龙凤金团最为有名,称“赵大有金团”。
传说
龙凤金团作为浙江宁波的汉族传统名点,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南宋康王赵构,自建都临安后,因金兵强渡长江,杀奔江南,康王自知临安难守,便带领近臣、后妃一路逃难来到明州,被大队金兵冲散。他落荒而逃,正在急难之间,鄞县地方有一位村姑骗走了金兵,救了康王。当时康王饥饿难忍,便向村姑求食。村姑给了他一个有馅的糯米团子,康王吃了团子后告别而去。金兵退去以后,康王返回临安,为了报答村姑救命之恩,就封浙东女子出嫁时可使用半副銮驾,乘坐龙凤花轿。他吃过的糯米团子也被封为“龙凤金团”。
风味特点
皮薄馅多、口味甜糯、清香适口,令人百吃不厌。由于制作精良,入口甜糯,价廉物美,深受群众的喜爱。
历史典故
赵大有金团店最早系由一位性赵的上虞人所开,他制作的金团特点是:用糯米四斤掺和粳米六斤,按天时冷热下缸浸水十至四小时不等,捞起用清水淋去酸汪味,然后磨成粉。馅子是用豇豆或黄豆,一斤半加糖二斤,炒得透而不焦,再加适量的桔饼、瓜子肉、橙丁、红绿丝、桂花等,使金团更加香甜。旧时候,赵大有老板为了做出牌子,选料上等,制作精细、薄利多销,并做到童叟无欺,因而在宁波市民中有很高声誉,生意也很兴隆。一些商人为了借牌子,抢生意,也在市里相继开设了许多赵大有糕团店。如开设在江东大戴家弄口的赵大有德记、开设在灵桥门口的赵大有园记、开设在西门口的赵大有莫记、开设在鼓楼前的赵大有信记、开设在开明街口的赵大有文记、开设在江北中马路的赵大有祥记、开设在仓桥头的赵大有富记和开设在江东后塘街的赵大有祥记分店等,并都以制作糕点出名。
金团,不光味道好,还寓有团圆吉庆的意思。并按照用途不同,又生出许多有趣的名称,如种田时节有种田金团,割稻时节有割稻金团,做生意有五代金团,结婚时有龙凤金团,新生儿满月时则又有子孙金团等。
赵大有金团以龙凤金团最为著名。龙凤金团形圆似月,色黄似金,面印龙凤浮雕,显示吉祥、团圆。其特点是:皮薄馅多、口味甜糯、清香适口,令人百吃不厌。雪窦寺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坐落于“秀甲四明”的雪窦山山心。它肇创于晋代,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雪窦寺素由禅宗执帜,代有创获殊荣,南宋被敕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民国一度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历史
雪窦资圣禅寺,位于国家级风景区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中心。九峰环抱,瀑布齐鸣,景色秀丽,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誉。
寺院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在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南宋时被定为“五山十刹”之一,明时被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今称佛教第五大名山---弥勒道场。清末民初,丁福葆著佛学大辞典曰:近有人主张加奉化雪窦山为五大名山。1987年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视察雪窦寺曾寄语:“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并称雪窦为五大名山。如今该寺已建弥勒殿。僧人早殿,绕念弥勒尊佛圣号,故称为弥勒道场。
雪窦寺规模宏大,梵宫深邃,占地面积为85847.4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9873.4平方米。依中轴线自外而进,依次为山门、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乳峰泉、法堂,依山而筑,层层递高。其中弥勒宝殿为佛门独创,宝殿建筑面积为121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殿正中,供布袋和尚像,高五米,端坐于青田石雕九龙图案之须弥座上。坦腹屈膝,笑容可掬。殿壁两侧彩塑姿态各异之千尊弥勒小像,以中国五大名山为背景,别开生面,令观者耳目一新。
雪窦寺历史既久,宗风远播。历代皇帝,屡颁宠典,所赐文物,亦复不少。今尚存文物计有:御赐玉印、御赐玉佛、大清龙藏、御赐龙钵、龙袍和袈裟等等。
千年来,雪窦寺五次被毁,数度重兴,几经变迁。
民国时期,由于蒋介石家庭信佛,溪口又是蒋氏故居,与雪窦寺关系密切。蒋之祖父斯千信佛,中年之后,笃志修行。蒋之生母王彩玉,一生茹素信佛,常至雪窦寺敬香礼佛,蒋也常随母前往。王彩玉晚年,皈依雪窦寺果如方丈,卒后,悬像于寺供奉。蒋从政后,返乡时亦常往雪窦瞻礼憩息。民国二十一年(1932)经蒋介石之邀,佛界泰斗太虚法师任雪窦寺方丈,太虚曾为蒋元配夫人毛福梅讲解《心经》。时人恒以蒋氏家庙目之,传为谈助。[1]
1968年寺院第五次被毁,至1985年奉化市政府及宁波市佛教协会成立“修复雪窦寺筹委会”,第一期工程于1987年8月落成。
雪窦名胜古迹景观主要有:“兴梦名山”御书亭;“飞瀑如雪”千丈岩;“避暑胜地”妙高台;“第二庐山”商量岗;著名抗日将领张学良手植将军树等。此外,尚有乳峰泉、隐潭、徐凫岩等胜境,加之以人文历史,驰名海内外。国兴佛事兴,展望未来,雪窦寺佛光普照,前程似锦。
【现任方丈】
怡藏大和尚,原藉山西晋城水北村人,1968年出生,大学文化。1990年在山西五台山碧云寺出家,1991年8月受戒于长春般若寺。是年9月,考入南京栖霞山佛学院,1993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4年3月,应邀到宁波市佛教协会任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7月,被高僧明旸法师收为接法弟子,为临济宗四十二世嗣。
1995年2月任宁波七塔寺副监院。1995年8月,应邀出任奉化雪窦住持。1999年9月19日,晋升为雪窦寺方丈。怡藏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2] 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波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奉化市政协常委和奉化市佛教协会会长。 师任方丈后,为培育僧才,学修双行,于1996年9月,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创办了“奉化雪窦寺弥勒僧伽培训班(即弥勒佛学院),并面向全国招生。为改善教学条件,2005年6月,化巨资建造了占地20亩,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华林苑(教育大楼)。
寺内馆藏
景德年间(892-893年),南岳第五代常通禅师任雪窦寺住持,修缮殿堂,得刺史施田1300亩,赡供僧众,是为兴起之时。后世尊常通为雪窦禅院开山第一祖。此后,雪窦寺即成为禅宗丛林。寺屡兴屡废,最后一次毁于1968年,现存清顺治年间所建厢房7间。
雪窦寺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在中国佛教界将它与杭州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有极高地位,据《寺志》记载:在唐宋时期,雪窦寺先后受几代皇帝的41道敕谕,至今寺内尚存“钦赐龙藏”的经书5760本、玉印、龙袍、龙钵、玉佛等。宋宗赐“雪窦资圣禅寺”额匾,理宗追书“应梦名山”。雪窦寺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坐落于“秀甲四明”的雪窦山山心。它肇创于晋代,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雪窦寺素由禅宗执帜,代有创获殊荣,南宋被敕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民国一度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历史
雪窦资圣禅寺,位于国家级风景区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中心。九峰环抱,瀑布齐鸣,景色秀丽,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誉。
寺院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在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南宋时被定为“五山十刹”之一,明时被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今称佛教第五大名山---弥勒道场。清末民初,丁福葆著佛学大辞典曰:近有人主张加奉化雪窦山为五大名山。1987年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视察雪窦寺曾寄语:“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并称雪窦为五大名山。如今该寺已建弥勒殿。僧人早殿,绕念弥勒尊佛圣号,故称为弥勒道场。
雪窦寺规模宏大,梵宫深邃,占地面积为85847.4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9873.4平方米。依中轴线自外而进,依次为山门、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乳峰泉、法堂,依山而筑,层层递高。其中弥勒宝殿为佛门独创,宝殿建筑面积为121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殿正中,供布袋和尚像,高五米,端坐于青田石雕九龙图案之须弥座上。坦腹屈膝,笑容可掬。殿壁两侧彩塑姿态各异之千尊弥勒小像,以中国五大名山为背景,别开生面,令观者耳目一新。
雪窦寺历史既久,宗风远播。历代皇帝,屡颁宠典,所赐文物,亦复不少。今尚存文物计有:御赐玉印、御赐玉佛、大清龙藏、御赐龙钵、龙袍和袈裟等等。
千年来,雪窦寺五次被毁,数度重兴,几经变迁。
民国时期,由于蒋介石家庭信佛,溪口又是蒋氏故居,与雪窦寺关系密切。蒋之祖父斯千信佛,中年之后,笃志修行。蒋之生母王彩玉,一生茹素信佛,常至雪窦寺敬香礼佛,蒋也常随母前往。王彩玉晚年,皈依雪窦寺果如方丈,卒后,悬像于寺供奉。蒋从政后,返乡时亦常往雪窦瞻礼憩息。民国二十一年(1932)经蒋介石之邀,佛界泰斗太虚法师任雪窦寺方丈,太虚曾为蒋元配夫人毛福梅讲解《心经》。时人恒以蒋氏家庙目之,传为谈助。[1]
1968年寺院第五次被毁,至1985年奉化市政府及宁波市佛教协会成立“修复雪窦寺筹委会”,第一期工程于1987年8月落成。
雪窦名胜古迹景观主要有:“兴梦名山”御书亭;“飞瀑如雪”千丈岩;“避暑胜地”妙高台;“第二庐山”商量岗;著名抗日将领张学良手植将军树等。此外,尚有乳峰泉、隐潭、徐凫岩等胜境,加之以人文历史,驰名海内外。国兴佛事兴,展望未来,雪窦寺佛光普照,前程似锦。
【现任方丈】
怡藏大和尚,原藉山西晋城水北村人,1968年出生,大学文化。1990年在山西五台山碧云寺出家,1991年8月受戒于长春般若寺。是年9月,考入南京栖霞山佛学院,1993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4年3月,应邀到宁波市佛教协会任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7月,被高僧明旸法师收为接法弟子,为临济宗四十二世嗣。
1995年2月任宁波七塔寺副监院。1995年8月,应邀出任奉化雪窦住持。1999年9月19日,晋升为雪窦寺方丈。怡藏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2] 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波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奉化市政协常委和奉化市佛教协会会长。 师任方丈后,为培育僧才,学修双行,于1996年9月,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创办了“奉化雪窦寺弥勒僧伽培训班(即弥勒佛学院),并面向全国招生。为改善教学条件,2005年6月,化巨资建造了占地20亩,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华林苑(教育大楼)。
寺内馆藏
景德年间(892-893年),南岳第五代常通禅师任雪窦寺住持,修缮殿堂,得刺史施田1300亩,赡供僧众,是为兴起之时。后世尊常通为雪窦禅院开山第一祖。此后,雪窦寺即成为禅宗丛林。寺屡兴屡废,最后一次毁于1968年,现存清顺治年间所建厢房7间。
雪窦寺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在中国佛教界将它与杭州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有极高地位,据《寺志》记载:在唐宋时期,雪窦寺先后受几代皇帝的41道敕谕,至今寺内尚存“钦赐龙藏”的经书5760本、玉印、龙袍、龙钵、玉佛等。宋宗赐“雪窦资圣禅寺”额匾,理宗追书“应梦名山”。河姆渡文化 (远古时期人类文明)
河姆渡文化是分布于中国浙江杭州湾南岸平原地区至舟山群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年代大约在西元前4000年到5000年之前,因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发掘最早,故称作河姆渡文化。
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牲畜。
在人工制品上,石器数量较少,主要是斧等打猎工具,亦有较也有装饰品。多的是木器和骨器,其中发现中国最早的木制饰品“木雕鱼”,其他包括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耜、和刀铲等切割器具,亦有大量纺织工具。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平,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河姆渡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发现,在1973-74和1977-78年两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有资料。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贯穿中华大地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尽管总长超过了黄河,但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归根到底还是黄河流域,只有黄河文明才是历史的主流,但是在长江下游一带却不断出现令人振奋的发现。首先,是和半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象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1987年的发掘中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在已经碳化的稻壳中可以看到稻米,分析的结果确认这是七千年前的稻米。水稻的栽培,使社会上大量的余粮屯积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别的出现。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在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谷壳、稻杆、稻叶等遗存。 遗址中还出土有许多动植物遗存,如:橡子、菱角、桃子、酸枣、葫芦、薏仁米和菌米与藻类植物遗存。
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的居住地已形成大小各异的村落。在村落遗址中有许多房屋建筑基址。但由于该地是属于河岸沼泽区,所以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
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宁波
河姆渡文化
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
十里红妆
甬剧、姚剧、四明南词
宁波走书、龙舞、宁海耍牙
红帮文化
渔文化---象山开渔节
宁波名人
宁波名校苔菜拖黄鱼
“苔菜拖黄鱼”是浙江宁波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苔菜,又名干苔、海苔,为翠绿细管状植物,形似丝棉,产于浅海岩石上,冬春季采集晒干,清香味浓,以浙江宁波附近海面所产最为有名。当地居足都喜欢以苔莱切成末,与面粉拌成糊,用黄鱼肉条蘸裹面糊入油锅炸熟食用,故名为“苔菜拖黄鱼”。此菜以香味浓郁、鱼肉鲜嫩而著称,深受人们欢迎。
所需材料及制法
去骨大黄鱼肉200克,苔菜末15克,面粉200克,发酵粉9克,绍酒15克,精盐7.5克,葱花5克,胡椒粉0.5克,五香粉0.3克,芝麻油10克,花生油1500克(约耗100克)。
一、将黄鱼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放入碗里,加入绍酒、精盐、葱花(3.5克)、胡椒粉捏匀。
二、把面粉放在碗里,加苔菜末、发酵粉、清水(200克左右),调匀成厚糊(不要使劲调,以免粘性太大)。
三、炒锅上旺火,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将锅端到微火上,将黄鱼条粘满苔菜面粉糊,逐条放入油锅中,边炸边把皮已结硬的鱼条捞出(以免老嫩不一致)。待全部炸完后,再将鱼条一起放入油锅,炸至呈深绿色时捞起。随即把锅端回旺火上,待油烧至六成热时,再将鱼条全部倒入,复炸至外皮酥脆,倒入漏勺沥油。炒锅放回旺火上烧热,放入炸好的鱼条,撒葱花(1.5克)、五香粉,淋芝麻油,颠翻几下,出锅装盘即成。
苔菜拖黄鱼的特点
特点: 色泽墨绿,质地鲜嫩,香味浓郁,酥脆可口。
掌握关键:鱼肉要去净鱼骨。面粉与发酵粉的比例要恰当,否则影响鱼条涨发。入油锅炸时,注意老嫩均匀。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也叫“四明文书”。浙江省汉族地方曲艺的一种。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浙江宁波一带。原为文人的业余演唱,清末出现专业艺人。早期为按生、旦、净、末等分角色演唱,后发展为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等伴奏的。唱词为七字句。传统书目均为长篇,有《珍珠塔》、《玉蜻蜓》、《双剪发》等三十余部。 曾称“宁波文书”。系宋代的陶真,明代的弹词衍变而成的浙江曲种,流传至宁波城区和郊县。清末至民国初期为鼎盛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衰落。现已濒临失传。
四明南词是唱、奏、念、白、表相间的表演形式。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南词常用曲调有词调、赋调、紧赋、平湖、紧平湖,俗称“五柱头”。调和调式转换较多,也有板腔变化。四明南词曲调文静优美,唱腔多是七字句,有的间隔衬字流畅动听,有的还有大段起板、间奏、尾奏等器乐段。这些器乐段在开演之前或休息之后必奏一曲,以显示该班社的艺术水平和起到静场的作用。所用曲子多为江南丝竹,如《四合如意》、《得胜令》、《三六》等,最具特色的是四明南词的《将军令》(也称《文将军》)。主要乐器有:箫、笙、扬琴、二胡、琵琶、小三弦等。演奏时,演奏员们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的特色,围绕主旋律,自由发挥,互相辉映,形成支声复调,以少胜多,音乐十分优雅。中外不少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专家,对此均有很高评价。
四明南词演唱有单档(唱兼弹三弦)、双档(主唱弹弦,另加扬琴)、三档(除上外,加琵琶)、五档(再加二胡、风箫)、七档(再加拉弦、双清)、十一档(再加筝、鼓板)、十三档(再加月琴或管),但有时根据伴奏人员的情况,有所灵活变动。南词的演唱艺术,在技巧上要求很高,演唱者既要自己操持,又要把生、旦、净、丑各类角色的声调,性格、表情刻划出来。虽然是一人独唱,但所造成的戏剧气氛却好象有许多人在同台唱戏一样。所以,四明南词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民间曲艺。
演出形式分单档、双档、三人档、五人档、七人档、九人档、十一人档。曲目分开篇、长篇两类,传统长篇曲目有《雨雪亭》等10余部,已失传。现仅存一、两位老艺人在世,曲种濒临消亡。
2008年6月7日,四明南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游在宁波
宁波是一座有着悠久吴越文化历史的海滨之城,三江与湖海在这里相逢,甜咸的美食让这座小城令人回味。
建议游玩:2天。
最佳出游时间:宁波气候宜人,四季宜游。春秋季节,此时植被繁茂,空气清爽,适合游玩山水,寻访人文胜迹。 春季可去杨梅之乡慈溪,可登梅上,采杨梅,喝杨梅烧酒。到了夏季,象山的松兰山海滩是度假的好去处。余姚的四明山则是极其理想的避暑胜地,平均气温比城区低5-6度。象山的石浦渔港是中国四大民间渔港之一,每年9月中旬都举办“中国开渔节”,有许多活动。冬季的南海温泉,依然青山碧水,草木葱茏,溪水潺潺。四明山的科天,每年都会有三、四次大雪漫天、冰封叠嶂的银色世界。如果气候变化剧烈,人们还能有幸欣赏到江南罕见的气象奇观—雾凇。
宁波热门景点:
天一阁
保国寺
雪窦寺
天童寺
天封塔
千丈岩
东钱湖
福泉山
日湖、月湖
城皇庙
老外滩
象山石浦老街
奉化溪口蒋氏故居
宁海前童古镇
南宋石刻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在今浙江慈溪县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原属余姚县),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因古代地属越州,故名越窑。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丝路营行网多次调查,发现慈溪上林湖、古上岙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银锭湖(今彭东)四周古窑址120余处,上林湖最集中。
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发展时期,到南宋时停烧。以上林湖为中心地的越窑青瓷的发展,使瓷器同丝织品一样成为明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上林湖越窑青瓷深受世界各国的钟爱,成为古代宁波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信使。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上林湖依偎于群山怀抱中,此外还有湖东的杜湖、白洋湖、五磊寺、金仙寺等名胜古迹。
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遗片,成为室外的越窑青瓷博物馆。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丝路营行网多次调查,发现慈溪上林湖、古上岙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银锭湖(今彭东)四周古窑址120余处。上林湖最集中,沿湖木杓湾、鳌裙山、茭白湾、黄鳝山、燕子坤、荷花心、狗头颈山、大埠头、陈子山、吴家溪、周家岙等,窑场密布。烧制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延至宋。
余姚上林湖越窑址东汉至宋代瓷窑址[2] 。[1] 在今浙江慈溪县上林湖一带。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1957年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在慈溪县上林湖、上吞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周围共发现古窑址100余处。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可分为早、中、晚3个发展时期。
早期
从东汉中叶至隋代的500年间,上林湖的制瓷作坊不多,处于就地销售的小规模生产阶段。从窑址的地形和废品堆积状况分析,很可能是龙窑。东汉窑具有圆筒形、喇叭形垫座和三足支钉等;晋代和南朝有钵形、喇叭形垫座和盂形齿口间隔具等。东汉常见的产品有碗、钵、蹲、罐、壶、锤和番等。瓷胎呈淡灰色,施青或青黄色釉。晋代以生产碗、盘、钵、罐、壶、鸡首壶、砚为主,施青釉,常见的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纹和褐色点彩。南朝时以碗、盏托、罐、壶为主,也有钵、砚和鸡首壶等。碗分大中小多种,多数外壁划莲瓣纹。胎呈灰白色,施青釉,釉层均匀柔和,胎釉结合紧密。
中期
唐至五代,上林湖瓷窑激增,制瓷工艺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进和提高。唐代晚期,创制和使用了匣钵,坯件装在匣钵内烧成,不再相互叠压和受烟火、灰砂的熏染,因而釉面光洁,色泽一致。瓷器胎质细腻,并且把各种生活用瓷做成花、叶、瓜果的形式,出现了敞口碗、莲花碗、海棠式碗、荷叶形碗、盘,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颖活泼,轻盈可爱。釉层均匀,色泽淡稚,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纹饰除划纹、印花外,还在婴、钵、香炉等大件瓷器上,采用釉下彩绘工艺,绘以褐色的云纹和莲瓣纹等,使器物更加庄重华丽,同时在一部分宫廷用瓷和贡瓷中镶嵌金边、银边和铜边,即“金扣“、“银扣”和“金棱”瓷器。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上林湖自唐代开始设立“贡窑”,专烧进贡用瓷。1980年在调查上林湖张家棣窑址时,发现1件碗底残片,其上划“官样”2字,当是官窑的产品。
晚期
宋初,上林湖的瓷业仍处在兴旺发达阶段。瓷器制作精细,品种丰富,碗、盘、盏托、注子、盖盒、罐、钵、香熏等等胎骨细薄,式样优美,并运用刻、划、镂、雕和堆塑等各种装饰方法来美化瓷器,如在粉盆上刻划相对飞舞的蝴蝶,首尾相随的鹦鹉或鸳鸯,或者刻饰婴儿图;在碗、盘等饮食器皿中,刻划神龙或游鱼等。到北宋中晚期,品种逐渐减少,装饰简朴,制作逐渐粗糙,上林湖瓷业趋向衰落。到南宋时终于停烧。宁式鳝鱼
原料编
熟鳝鱼丝300克,熟笋丝100克,净韭芽50克,葱段2克,葱白段5克,姜汁水各10克,酱油30克,姜丝3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香油。
制作方法
1、将鳝鱼丝切成5厘米长的段,韭芽切成4厘米长的段;
2、把炒锅放置中火上,倒入熟菜油,烧至八成熟,投入葱白焖香,然后加入酱油翻锅,放入笋丝和白汤稍烧,加入韭芽、味精、葱段,用湿淀粉勾芡,随即淋上香油,将锅内鳝丝颠翻几下,撒上胡椒粉即可。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历史沿革
简介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创立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范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特色。由于一度位高权重,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
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辞官归家之后,随着藏书的增多,亟需兴建新的藏书楼。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
建筑特色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 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防火建藏书楼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防火问题。一次,范钦在翻阅碑帖时,看到揭傒斯书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该帖上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句,范钦从中得到启发,决定按照源自《易经·系辞》的这句话的含义建造藏书楼,并将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
在《易经·系辞》中,把奇数一、三、五、七、九称为“天数”和“生数”,把“偶数”二、四、六、八、十称为“地数”和“成数”,在数字和五行的对应上,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所以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范钦根据《易经·系辞》“天一生水”和五行生克中水克火的意思,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把藏书楼建成砖木结构六开间的二层楼房,楼下六间,楼上合而为一。下层供阅览读书和收藏石刻用,上层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藏书楼在南北两面开窗,空气对流,通风防潮,东西两山墙采用封火山墙,以免邻屋火患蔓延书阁。这种下六上一的建筑格局,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不仅如此,其房间的高低深广,以及书橱的尺寸也都暗含“六”数。
在建楼时,范钦还在楼前开凿一方水池,名为“天一池”。水池其实是消防池,环植竹木,池水经暗沟与藏书楼旁边的月湖连通,如遇意外,便能引水灭火。
这样建造的藏书楼,从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满足了防火的需要。
主要景点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将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将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宝书楼
宝书楼即天一阁藏书楼。建筑为重檐硬山顶二层建筑,坐北朝南。范钦取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义,将藏书楼建成上下两层。上层为一个单间,下层由标准五开间和一间楼梯间组成,形成“天一地六”的格局。
宝书楼的周边设计中体现出不少防火方面的细节。西侧生活区与藏书楼利用防火墙隔开,保持一定距离,并使两者的门错开。藏书楼周边拥有大量的安全出口。藏书楼前修筑水池,蓄水备火灾时需要。相传,这一水池的水与月湖相通,从而水量源源不断。
东明草堂
东明草堂为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得名于范钦别号,又名“一吾庐”。正门前有獬豸浮雕。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
范氏故居原为范宅东厅,为范氏后裔居所,现存建筑建于1829年。
司马第
司马第为范钦住所,由范钦官职得名,藏有范钦官服复制品和范家世系表。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完成整修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就是当年陈政钥先生家族宗祠,陈列了麻将史、与宁波关系史,并展示了世界各地麻将牌种类。
尊经阁
尊经阁原先位于宁波府学内,建于光绪年间,1935年天一阁重建时迁入天一阁内。建筑格局为重檐歇山顶。内藏御赐书籍和儒家经典。尊经阁原为清光绪年重建,仍保持原来重檐歇山顶建筑结构,气势磅礴肃穆。
明州碑林
明州碑林共有碑173方。年代最早的为宋碑,共8方,占8.7%,其中又以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为最早。该碑原在月湖贺秘监祠,解放后迁入。碑上刻有钱公辅、王安石、司马光等15人诗20首。碑林大多为明清时期的碑,各占36%和40%,成为明州碑林的主体。最晚的为1988年立的《天一阁东园记》,系陈从周所撰、沈元魁所书、顾廷龙篆额,张根方刻字。碑文记述了天一阁东园的建设情况。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南楼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祖先而建,由甬上富商秦君安出资,时耗银元二十余万。
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二弄、前后三宸,两侧置有配殿、看楼,占地二亩六分,建筑面积一千四百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祠堂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工艺一大特色。嵌在墙体上的砖雕人物故事,造象生动逼真,刀法细腻圆润,大面积的清水磨砖墙体,接缝严密,通体平滑,足见工艺之精。瓦顶广施堆塑,有人物、翔仙禽、奔神兽,皆栩栩如生,独具风采。
秦氏支祠历尽风霜七十载,几遭焚琴煮鹤。幸逢盛世,于1981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由国家文物局拨款一百一十万元人民币进行维修,历时三年,已按原貌修复,于1994年5月向社会开放,使民间艺术奇葩生辉,秦氏支祠风物长存。宁波老外滩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宁波市三江口北岸的江北区,宁波老外滩于1844年开埠, 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开发,宁波老外滩已经成为长三角大景观之一。
宁波老外滩位于宁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宁波在唐代即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鉴真东渡的起始点就在宁波,在南宋时期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虽然清政府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但宁波与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清初中国缺铜,政府铸铜钱和民间制铜器多通过宁波从日本进口铜及银等;而日本也从宁波进口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等。在清代实行全面闭关之时,宁波是唯一保留了对外贸易的特殊港口。这种特殊的港口地位从1644年到1684年左右,时间长达约40年。
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主权,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1844年正式开埠。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宁波商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四大商帮之一(晋、徽、宁绍、潮汕),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对内、对外的航运贸易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其中以宁波帮的商人——虞洽卿、朱葆三、李云书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和三北运输公司最为出名,在三江口到下白沙一带修建码头,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宁波商帮便以上海、宁波为基地,经商足迹遍及长江流域和天津等商埠。《鄞县通志》称:“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
从最近一次文物普查情况来看,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在这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物,反映了丰富多彩的西式和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从建筑功能看,既有办公和宗教活动场所,又有金融、贸易和豪华住宅。为此,外滩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宁波近代历史标志性地段,被《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为:东滨甬江,南接新江桥,西界人民路,北至轮船码头。在目前开发改造范围内,巡捕房、宏昌源号、朱宅和严氏山庄四幢建筑被列为市级文保建筑。
杭州有新西湖,上海有新天地,宁波有老外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老外滩面积,却囊括了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一举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经过百年落寞,2005年1月1日,投资6亿元的宁波老外滩重新开埠,将形成新的商业区,和宁波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还有一些民房,如老“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研究价值
江北外滩一带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格。此外,还有一些民房,如严氏山庄、朱宅、老商铺“宏昌源号”
等。这些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观赏价值。
宁波近代商帮的起航地
宁波的近代商帮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身处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及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当时颇有风险的对外经济活动,从而大大促进了宁波商帮的近代化进程。据查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近代商业文化的展示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是宁波的商业中心。这是一个围绕港口而兴起的特色商业区。整个外滩区块可以分为三层,各街区的功能非常清晰:第一层是外马路生产作业区,第二层是中马路消费区,第三层是后马路居住区。
近代宁波外滩是新观念、新事物不断萌芽,新旧观念不断碰撞的地方,吃穿住行玩乐等方面都浸润了西化的色彩,西式糕点、西洋电影、夜总会、舞厅等进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住洋楼、吃洋菜、点洋灯都成为了时尚。宁波的老百姓正是从外滩这一窗口看到了世界,接触了西方文明。
近代宁波外滩还是一个教育中心。像斐迪(现在的宁波三江中学)、斐德、正始、毓才中学等都是当时最好的学校,教会为了笼络人心,在外滩一带相继办起了一批公益性的教育机。这些学校不仅吸纳了一批外国人充当老师,还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当时许多生动的教育活动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外来宗教的集散地
1844年1月1日,宁波五口通商开埠,指定江北岸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1860年前后,外国领事、商人、教士、外侨侨眷等多数居住在江北岸槐花树下至桃花渡法国天主堂沿江一带。宁波外滩附近的宗教基本上是外来的,在这块区域内,修道院、耶稣堂、天主堂遍布。目前尚存的外来宗教的一个实物标志就是建于1872年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
2002年,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对老外滩进行了改造。如今的老外滩,经过重建,基本保持了当初十里洋场的风貌,成为宁波新的时尚风标,成为新的商业区,和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名称由来
由于宁波三江口的三条江形似英文字母“Y”,所以开埠之初如今的老外滩地区就被称之为"Y-Town“,音译过来即为”外滩“。而后上海外滩则继用了这一名称。宁波菜又叫“甬帮菜”,擅长烹制海鲜,制作多以蒸、烤、烧、炖等手法,爱用雪里蕻咸菜和苔菜作辅料,因而菜味大多咸里带鲜,鲜咸合一,注重原汁原味,讲究鲜嫩香糯软滑。享誉江南一带,冰糖甲鱼、冰糖甲鱼、红膏咸炝蟹、雪菜大黄鱼、清蒸河鳗、网油包鹅干、宁式鳝鱼、苔菜小方烤等美食令人食之回味无穷。
宁波风味小吃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猪油汤团、龙凤金团、豆沙八宝饭、酒酿圆子、溪口千层饼、酒酿园子。城隍庙小吃城是品尝当地正宗小吃的好去处。
宁波名产也不少:奉化水蜜桃、慈溪杨梅、奉化芋艿头、鄞州雪菜、河姆渡茭白等驰名国内外。
宁波菜又以咸、鲜、臭闻名,在浙菜中独树一帜。咸鱼中最出名的就是“三抱咸鲞鱼”,不只是有咸鱼,更有咸菜、咸墨鱼蛋,宁波人有一句俚语:三天不吃咸菜,腿就发酸没力气。“臭”则是宁波菜中最出奇的一种口味,著名的“三臭”指的就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苋菜,闻着臭吃着香,堪称一绝。象山开渔节
浙江象山县 是一个中国著名的滨海城市。每年一届在此举行的“开渔节”开创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海洋庆典活动,具有浓郁的渔乡风情和海滨旅游特色,是中国著名民间节日之一。东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传统的祭海仪式表达了渔民出海平安的祝愿;“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而锣鼓齐鸣、千帆竞发的开渔盛况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数十万游客。
活动内容
开渔节的活动内容,在改革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赋予体现当代渔民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特色的积极成份。以祭海、放海(放鱼苗和海)、开船等仪式表达政府和社会各界欢送渔民出海,祝愿他们出海平安,满载而归;引导广大渔民热爱海洋,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开渔节以“开渔”为号召,请来四方客人,举行带有“海”字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利用开渔节这一文艺舞台,演奏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经贸洽谈、滨海旅游、学术交流等推动发展经济的交响曲。
2015年9月14日,举办第十八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的系列活动,在浙江象山石浦镇举行。姚剧
姚剧原名“余姚滩簧”,主要流行于浙江余姚、慈溪、上虞的一种汉族地方戏曲剧种。1950年后定名为姚剧。姚剧是在当地汉族民间歌舞曲艺“马灯”、“旱船”、“采茶篮”、“崔冬冬”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余姚一带,姚剧又被称作“灯戏”、“灯班” 。
2008年6月7日,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种简史
邑人学者姚业鑫先生在《名邑余姚》一书中介绍:姚滩由民间歌舞和说唱逐渐发展成民间小戏,俗称“灯班”,或称“灯戏”。“灯戏”多在元宵灯节时上演,后来发展到其他节日活动。清时出现了职业性灯班,如乾隆时的“才华班”,规模较大,角色齐全。1830年前后,职业性灯班开始向外发展,又有了“串客”、“花鼓”、“鹦哥”等名称。“鹦哥班”以其大段对白和清唱,巧嘴伶俐而著称。
徐珂《清稗类钞》中曾提到“余姚灯班”艺人陈桐香到达苏州、无锡等地演出。清道光年间,新界朱仙桥(现划慈溪)人陈纪成,曾组织滩簧班子,在姚北一带聚演。清光绪初年,艺人马楠木等进入上海、与苏滩、沪滩等滩簧剧种互相影响,吸收消化外来剧种的部分剧目与乐曲,“鹦哥班”终于成熟,形成其独特的乡土风味,被称为“余姚滩簧”。
姚滩艺人多数是农民与手工业者,如漆匠、簟匠、泥水匠、棕棚匠等,闲季组班。姚滩道具也十分简单,一块手帕,一把扇子便可粉墨登场。正因为其十分简便,人数又少,所以很适合在农村演出。但是,由于当时对这一剧种的偏见和滩簧班在演出过程中常夹杂一些不很文明的念白,滩簧班是不准在祠堂内或神庙内演出的,只能在野外倒置几只稻桶,上面铺些木板作为演出场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部分艺人对姚滩的内容和演出形式进行了改革,如排演现代剧目,实行男女合演等等。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于1954年成立了姚剧团。余姚和慈溪西北地区,上虞东部一带,广大农村中的业余姚剧团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六十年代,业余姚剧团曾有150多个,足见这一地方剧种生命力之强和群众基础之深。
姚剧团的《王阳明》剧组还远赴日本进行演出。
表演特点
姚滩的唱腔淳朴优美,节奏明快,富有乡土气息,由基本调和小调两部分构成。基本调常用的是“平四”和“紧板”。曲体为“起、平、落”形式,平腔只用清板演唱,男女同调异腔,转换自然,女调的“平四”下韵,常衬有“嗳嗳唷”的衬音,清亮委婉,富有特色。“平四”一般用于叙述性唱词,较抒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紧板”多用于剧情紧张、气氛热烈的场面。另一类是小调,共有40余首,或为江南民歌,或为明清俚曲,常用的有《夜夜游》、《小扳艄》、《紫竹调》、《对花十送》、《五更调》等,音色醇厚,节奏轻快,雅俗共赏,并富有乡土气息。
角色行当
从灯班出现开始,姚滩就已是“四花”(生角)、四旦、三后场(乐队,司二胡、三弦、月琴)、一里厢(走台,即今之道具),共12人的规模。这种“四花”、“四旦”的阵容,被称为“八勿拆”。这种结构模式一直保留下来。姚滩早期的剧目,除《王妈妈》、《卖花线》等来自车子灯、采茶篮这样一些民间歌舞演唱外,尚有一定规模的绍兴大班的剧目,如《双贵图》、《宝莲灯》、《两重恩》、《珍珠塔》,被称为四整本,艺人用绍兴大班的曲调演唱。到了成熟时期就多以“对子戏”为主,一花一旦演唱,如《双落发》、《打窗楼》、《十不许》等,约有70余本,成为姚滩的传统剧目。
角色行当分“花脸”、“旦堂”两种。“花脸”者,即一切生角,不分年龄、文武,但有身份之分,文人秀士或有财富地位者,戴瓜皮帽,穿长衫,称为“长衫花脸”(亦称“清客花脸”),下层劳动者则系竹裙,穿短衫,戴绍兴毡帽或糊刷帚帽,称为“短衫花脸”(亦称“草花脸”)。“旦角”分“上旦”、“下旦”两种,“上旦”为有身份或上了年纪的女性,“下旦”为年轻女性。在“姚滩”中前期,旦角均由男性扮演,用假嗓或真假嗓结合演唱。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始有女性旦角演员出现,并逐步改变男旦占领“姚滩”舞台的现象,如后来成为“余姚滩簧小组”和“余姚姚剧团”台柱之一的刘芙蓉,便是开创姚剧由女性演旦角的杰出代表。而原来饰演旦角的男演员如黄承炳、黄立泉、张长水等则逐步改演生角,偶尔也有男旦出现。如“姚滩”泰斗孙春阳(男旦),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上海演出姚剧现代戏《地头缘》中扮演老婆婆一角,演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深受广大观众和行家好评。城隍庙 (浙江省宁波市城隍庙)
宁波城隍庙一般指城隍庙(浙江省宁波市城隍庙)宁波市(府)城隍庙,道教庙宇,又称宁波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22号。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宁波城隍庙正殿供奉宁波府正二品鉴察司城隍威灵公纪信大老爷,明洪武年间,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宁波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
宁波城隍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是宁波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宁波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历史沿革
文献记录中最大的一次火灾是明洪武四年(1371)春正月,一场大火把位于“治西南”,就是现在呼童街口的城隍庙烧毁殆尽,郡守张琪只好“以郡治南握兰坊故元帝师殿为庙以祀神。”从此城隍神就搬到今天的位置,屈居在帝师殿这“二手房”里。
但此后,火灾屡有发生。清雍正十年,孙诏所撰的《重修宁郡城隍庙碑记》中对此有较详尽的记叙,较大的火灾有清康熙时的癸酉(1693)和庚寅(1710)两次,灾后的城隍庙“虽历经补葺,而因陋就简,弗甚庄严。”
被毁后,雍正四年到十年(1726—1732),城隍庙一直在修。雍正五年(1727)时刚到位的知府孙诏按例到城隍庙斋宿,碰到诸生朱世煃等正在为重修城隍庙募款筹资,马上捐出自己的俸禄,因有知府榜样的影响,使其后任也踊跃相助。
这一次修葺历时六年,而真正确定整座建筑的规格和形制,奠定了城隍庙在宁波历史古建筑中的地位的,还是雍正十年的大修,增建后殿和卷棚,使原来五间九檩重檐硬山顶的正殿之前多了面阔三间的卷棚,使长方形的大殿变成了凸字形,使原来单一的硬山顶成了美丽的“勾连搭”。
交通信息
轨交:乘坐2号线到城隍庙下车。
公交:可乘20、238、330、804、820等公交车在第一医院站下车,或12、28、302、357等到药行街站下车。宁波港
宁波港地理坐标分别为:宁波老港区 121 ° 33 ′ 24 ″ E , 29 ° 52 ′ 54 ″ N ;镇海作业区 121 ° 43 ′ 00 ″ E , 29 ° 52 ′ 00 ″ N ;北仑作业区 121 ° 51 ′ 05 ″ E , 29 ° 56 ′ 8.6 ″ N 。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 T ”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 1000 海里 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进港航道水深在 18.2 米 以上, 25 万吨 30 万吨船舶可候潮进出港。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 120km 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仑港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宁波港是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梅山港区、象山港区、和宁波老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共有生产性泊位311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4座(5至25万吨级的特大型深水泊位33座),是中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港和全球为数不多的远洋运输节点港。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宁波港集团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远洋干线港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在港口生产建设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也取得了卓越成果。
2007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45亿吨,同比增长11.5%;集装箱吞吐量超9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3%2006年,宁波港入围世界集装箱“五佳港口”,是中国大陆港口中唯一入围的港口。目前宁波港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2007年宁波港集团完成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8.0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7%,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港口领先水平。国有资产不断增值,截至2007年底,宁波港集团 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206亿元、117亿元。同时,宁波港集团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坚持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工作与港口生产建设同步推进,港区生产安全有序。
宁波港位于浙江东海岸,包括北仑、宁波、镇海、大榭、穿山五个港区,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海运中转枢纽。世界重要港口。宁波港作为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陆域依托、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北仑港是现宁波最重要的港区。宁波老港主要为客运港。镇海港已建成具有万吨级和三千吨级的两座煤炭专用码头,并在甬江口东侧新建两座24 000吨级的原油码头。北仑港是我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矿石转运码头,主要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进口铁矿石服务。北仑港港阔水深,有可进30万吨级巨轮的航道。码头设备先进,机械化程度高,巨型装御船的抓斗一次能抓30吨矿砂。一艘10万吨级的船舶货物,一天多时间就能完成。
经交通部同意,“宁波—舟山港”的名称将正式日湖
宁波日湖又称“日湖公园”东起江北大庆南路延伸段,南至通途路,西界湖滨路,北接环城北路,总面积46公顷,水域面积约为15.5公顷。是一个开放型的城市公园.
主要景点
日湖公园的主要景点有桃溪观鱼、黄金沙滩、伊甸园、亲水平台、滨水廊道等五大景点,环境宜人,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对市民开放。
“黄金沙滩” 景点的布置,实仍设计者独具匠心的一笔。宁波是一个沿海城市,但海岸线多为礁石,海水为黄色,少有沙滩和碧海。设计者巧妙地因借了日湖的大湖面这一优点并结合宁波本地的特色,在宁湖公园布置了“黄金沙滩”这一景点,弥补了沿海城市少有沙滩和碧海这一缺憾,让宁波市区拥有了“黄金沙滩与蓝天碧海”。
桃溪观鱼
桃溪观鱼景区水景以观赏红鲤鱼为主。自然弯曲的小溪里游着悠闲的红鲤鱼,形成宁波少有观鱼景点,可与杭州花港观鱼相嫓美。光有好的水和好的鱼是不够的,还应有好的观赏点。沿溪而建的亭、廊、桥、平台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鱼点,而且这些建筑物(构筑物)与水及植物结合后若即若离、或隐或现、忽暗忽明、迂回曲折、高低错落、虚实相应、互相呼应,丰富了桃溪观鱼的景观效果。另外,桃溪观鱼还布置了多处喷泉和池底彩灯,使该景区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伊甸园
伊旬园的湿地区水生植物配植亦很成功。根据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及环境生态因子适地适树,在水体边缘种植耐水湿的草树,如桃柳、芭蕉、海棠、水草、竹等,创造了环水植物风景带。结合驳岸及安全水域区,在不同水域区种植沉水及浮叶植物。如:睡莲、荷花、凤眼莲、慈菇、水蜡烛、水生鸢尾、菖蒲、芦苇等,不但起到划分水面的作用,也使水面多了绿色,多了活泼及生趣,并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合理的植物配植不但取到应有的植物造景作用,还为水生动物等提供养料和栖息之地,同时引来了一些水禽、候鸟和其它鸟类来此觅时和繁衍生息,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给游人提供了一个接触水面的平台,可供人们戏水玩耍的一个平台。从陆地延伸到水面,使游人更方便接触所想到达水域的平台叫做亲水平台。在公园、湖泊、河流、湿地、海滨等以水资源为依托的景点非常注意对亲水平台的打造,主要表现在景观浮桥、水上步道、观景走廊等,用于观赏池中怒放的鲜花、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逗玩水中活蹦乱跳的鱼类、欣赏沿岸秀丽的山水风光等等。通常在浮动平台上铺设木板可以完成一个实用且美观的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就为接触水生动植物、了解水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游在宁波
宁波是一座有着悠久吴越文化历史的海滨之城,三江与湖海在这里相逢,甜咸的美食让这座小城令人回味。
建议游玩:2天。
最佳出游时间:宁波气候宜人,四季宜游。春秋季节,此时植被繁茂,空气清爽,适合游玩山水,寻访人文胜迹。 春季可去杨梅之乡慈溪,可登梅上,采杨梅,喝杨梅烧酒。到了夏季,象山的松兰山海滩是度假的好去处。余姚的四明山则是极其理想的避暑胜地,平均气温比城区低5-6度。象山的石浦渔港是中国四大民间渔港之一,每年9月中旬都举办“中国开渔节”,有许多活动。冬季的南海温泉,依然青山碧水,草木葱茏,溪水潺潺。四明山的科天,每年都会有三、四次大雪漫天、冰封叠嶂的银色世界。如果气候变化剧烈,人们还能有幸欣赏到江南罕见的气象奇观—雾凇。
宁波热门景点:
天一阁
保国寺
雪窦寺
天童寺
天封塔
千丈岩
东钱湖
福泉山
日湖、月湖
城皇庙
老外滩
象山石浦老街
奉化溪口蒋氏故居
宁海前童古镇
南宋石刻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是宁波城市文化的窗口。它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 “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专题馆
民俗风物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古老的宁波如同国内外许多城市一样,在人们的视界中正稍纵即逝,渐渐远去。
“阿拉”老宁波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根和脉,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今天,当我们一起走进“阿拉”老宁波,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朴实凝重的老房子里留连;在灵秀生韵的骨木镶嵌前驻足的时候,就是为了寻找生于斯、长于斯这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竹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起源于战国,西汉时已出现颇具装饰意味的纹样,经唐宋元的发展,技艺日趋成熟。明中后期,在文人墨客的倡导和推崇下,竹刻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演绎成独具特色的高雅艺术。明清是竹刻艺术的繁荣时期,它被文人雅士作为书斋案几清逸脱俗的陈设,乃至抒情遣怀、审美意趣的载体和人格理念、品行操守的象征。晚清至民国时期,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变革和金石学的勃兴,众多的书画、篆刻家参与刻竹,盛极一时的名家扇骨便是这一时期竹刻艺术的重要形式。
竹刻堪称“立体的书画”,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里陈列的大多为著名竹刻鉴藏家、篆刻家秦康祥先生的旧藏,2001年由其哲嗣秦秉年先生无偿捐赠给国家。
主题馆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
这里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有于越人拓地三江的丰富遗存,有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有明州港城的奠基与发展。
这里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口,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港城,是宁波帮的故乡。碰撞与融合,学习与创新,书写了中西文化交流史浓墨重彩的一章……
在这里,发端于北宋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明清终于大家纷呈、影响天下。
上下七千年,形成了宁波人敬乡重土、耕读传家、引领风气、善于经营的文化理念;纵横八万里,培育了宁波人 面向海洋、目视寰宇、心胸广阔、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历史在这里变得鲜活,区域文化在这里得到诠释。穿越时空,徜徉历史长河,希冀她化为当代人文精神,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重要活动
壶精品展
“皕壶”指200件壶,古有著名的藏书楼“皕宋楼”收藏有200册珍稀宋本书,今则有收藏家搜集有200件珍品陶瓷壶。
壶主陈国桢先生是宁波市余姚知名企业家、收藏家。2003年,浙江省文化厅批准他设立“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为浙江省首家获批的民营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开馆一周年庆典和宁波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举办民间收藏特色文物展,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闻知后踊跃响应,请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陆明华,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馆员周丽丽,鉴定挑选了200把陶瓷壶展出。观众可从中领略中国陶瓷壶之文化内涵,欣赏中国陶瓷壶之雅美神韵!
2009年12月19日—2010年元旦为庆贺宁波市收藏家协会成立,特举办“民间珍宝——宁波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会员收藏精品展”,收藏家会员们踊跃响应,各自拿出自己最珍爱的藏品参展,包括瓷器、字画、玉石等,市收藏家协会挑选出200件精品展出,许多藏品都是首次公开露面。琳琅满目的展品,展示了宁波市收藏家们高雅的文化情趣,体现了宁波市收藏家队伍的实力和水平。此次展览,也拉开了宁波市民间珍宝走进博物馆、收藏家与观众共享共乐收藏文化的序幕。
2009年11月18日—2009年12月10日中秋节趣味风俗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中秋习俗。
中秋正逢各种果子成熟上市,是个果子秋,老北京人直接称它为“果子节”。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河南开封铁塔燃灯是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
在山东,有的地方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月之外,还上坟祭祖。
在山西,有的地方在中秋节,老百姓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花色花样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的只限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儿童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
江苏江南一带的民间,中秋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除中秋爱吃月饼外,还多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种种趣味盎然的中秋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东钱湖
东钱湖又称钱湖、万金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距宁波城东15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即东经121°34′,北纬28°52′,是闽浙地质的一部分,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泻湖。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东钱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组成,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周长4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为杭州西湖的3倍,平均水深2.2米,总蓄水量3390万立方米。
东钱湖开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经历代开浚更具风采。唐天宝年间(744年)鄮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
湖上有堤,东西长达4公里,湖面划分为二。环湖皆山,溪水七十二条汇集于此,形成个巨大的天然水库。每逢天旱,开闸放水,可灌溉奉化、鄞县、镇海八乡的农田,又是淡水养殖基地,故又称万金湖。东钱湖原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坪十景等。
宁波东钱湖被列为中国湖泊生态环保试点。
钱湖节日
东钱湖龙舟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十,各路龙舟便在钱湖聚会。次日早晨,观众便从四面八方云集到钱湖赛场周围,湖上,从曹家山头到蚌壳山留出了800米的竞舟水道,当行会队伍一到陶公钓矶,龙舟竞渡便开始了。锣鼓一响,水手们奋力划桨,这时水上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大发龙威……当龙舟在蚌壳山绕回来时,秒龙舟便拉开了距离,分出了高低,这时赛场进入高潮。最先靠岸的水手便跃身上岸,端起一坛作为奖品的绍兴老酒,这一龙舟的水手们就成了龙舟竞渡得胜英雄。东钱湖龙舟节与中国龙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其植根于美丽的东钱湖,故又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东钱湖山水相融合。今后的龙舟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体现时代精神,赋予新的内涵。
中国湖泊休闲节
2009年举办首届中国湖泊休闲节。本次休闲节活动包括中国湖泊休闲节开幕式、中国湖泊休闲论坛、湖泊休闲嘉年华、湖海交融美食汇等6个部分,其中,以“湖泊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主论坛,将邀请世界著名湖泊景区单位代表、知名专家,推介各自最具特色的湖泊休闲资源和发展理念,宣传“湖泊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倡导湖泊生态资源的保育。
东钱湖冬捕节
随着东钱湖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东钱湖旅游品牌已经在长三角区域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增加东钱湖的旅游特色,挖掘东钱湖传统渔业文化,充分体现东钱湖秀美湖光风景、浓郁水乡风情、深厚人文底蕴,丰富东钱湖冬季旅游品牌,提升东钱湖旅游人气丰富当地渔业文化,增强当市民及游客的娱乐氛围,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特举办“宁波东钱湖冬捕节活动”。
东钱湖赏花节
东钱湖首届郁金香赏花艺术节于2012年3月16日至4月16日盛大举行。本次郁金香赏花节由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宁波大为旅游有限公司承办,活动地点在东钱湖环湖南路钱湖水上花园。据主办方介绍,本次郁金香赏花节汇聚了38个品种50万株郁金香,将在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内陆续绽放,赏花节期间并有10大花海主题活动同游客互动欢乐,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宁波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内容最丰富的郁金香大型花展,是春季踏青赏花的最佳去处。
东钱湖紫气东来,人文荟萃。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退后携西施避居湖畔伏牛山下,晚年自号陶朱公。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北宋王安石曾在此任县令,多留遗迹,南宋权臣史浩家族更名动古今。近现代,生物学家童第周、书坛泰斗沙孟海和画家沙耆更为东钱湖抹上亮丽的色彩。
民居民风
东钱湖居民至明清基本定型。现存居民保留了民清江南建筑的风貌,从外观上,与江南水乡面水临街,高墙长弄,粉墙黛瓦风格一脉相承。
东钱湖融吴越与中原民风为一体,依山带水,故民风活泼柔和,风俗习惯以勤俭耐劳为美德。正月初一烧头香、清明踏青、端午吃粽子、农历九月初十赛龙舟、农历八月十六吃月饼等更使这里民风丰富多才,别具一格。
交通线路
自驾游
从麦德龙路向西出发,沿麦德龙路走90米并右转到建新路,沿建新路走300米并右转到杭甬高速公路,沿杭甬高速公路走5.2公里并右转,走0.9公里并右转到S71,沿S71走3.2公里并右转,走500米并右转到钱湖北路,沿钱湖北路走0.7公里到达目的地。
公交线路
1、乘坐公交906路、902路、903路、905路、106路、620路等皆可到东钱湖镇。
2、乘坐公交901路可到陶公岛、小普陀景区。
3、乘坐公交960路可到福泉山风景区、十里四香、绿野岙等景点。
4、乘坐环湖线966可到沿湖大多数景点,票价3元/人。甬剧
历史渊源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 姚剧、湖剧一样,同属滩簧腔系。
发源
该剧的起源有二说,一是认为系由宁波地区田头山歌、马灯调融合盲人“唱新闻”发展而来,另一说是一些甬剧老艺人认为“串客”与宁波乱弹的合流。
甬剧是最早进入上海演唱的外来戏曲剧种之一。清光绪六年(1880年)宁波串客艺人(业余从艺出身)邬拾来、杜通尧等受茶馆老板马德芳、王章才之邀来上海,在小东门“凤凰台”、“白鹤台”等茶楼演唱。因为早在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已有大量宁波籍人来上海经商。嘉庆三年(1798年)宁波旅沪同乡会已在上海城厢北门外购了30多亩土地,建造了正殿五楹的“四明公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当时的上海知县蓝蔚雯是宁波定海人,宁波人在沪势力与日俱增,而这正是甬剧较早进入上海的背景。
发展
串客进入上海后,随着演唱艺术的丰富与发展,经历了宁波滩簧、四明文戏、改良甬剧、新甬剧几个阶段,形成了能适应广大观众审美要求,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剧种。
早期所演剧目大都是一生一旦、二生二旦等的小戏,如《借披风》、《绣荷包》、《拔兰花》、《卖馄饨》、《秋香送茶》、《双落发》等,大抵为表现男女爱情故事。伴奏比较简单,以一锣一板为主。随着观众欣赏要求提高和演出市场竞争激烈,宁波滩簧在演出剧目、唱腔及伴奏、舞台美术及化妆,都有一定丰富与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浙江舟山地区的女艺人筱爱春、筱凤春等来沪登上舞台和金翠玉、金翠香、傅彩霞、吕月红等女艺人先后在新新、永安、福安等游乐场演出,宁波滩簧实行了男女合演,行当也进一步丰富。这个阶段滩簧班社发展很快,最多时达20个。
宁波滩簧在上海演出期间,因编演内容触及时弊,引起租界工部局的不满,下令禁演。后经人疏通,被迫改名“四明文戏”、“甬江古曲”。但在进入30年代后,国民党政府又以“四明文戏内容淫秽,有伤风化”,被上海市教育局禁止演出。1936年8月,上海游艺协会将“四明文戏”改名为“改良甬剧”。之后,部分甬剧艺人受兄弟剧种进行艺术改良的影响,为使甬剧剧目题材扩大,曲调丰富,竞相聘用文明戏演员当编导,编演时装大戏。1939年,金翠香特邀文明戏编导叶峨樵为编剧,在中南饭店演出根据京剧《清风亭》改编的《天打张继宝》,并使用布景和灯光,获得成功。嗣后又从文明戏移植了不少大戏,如《啼笑因缘》、《三县并审》、《杨乃武》等,以及重新编演的《金生弟》、《孤女魂》等。
与剧目题材扩大的同时,曲调也有了丰富与发展,经常演唱的声腔除滩簧调为基本曲调外,还有【五更相思】、【一匹布】、【满江红】、【四大景】等。民国31年(1942年)演唱“四明宣卷”的艺人贺显民在恒雅剧场参加“改良甬剧”演出后,自编、自导、自演《华姐》等新戏,开创了从清装戏过渡到西装旗袍戏的先端。并与徐凤仙等一起,探索甬剧音乐的改革,加强甬剧唱腔的旋律性,将原来26定弦的【老基本调】改为52定弦的【新基本调】,使甬剧音乐更具抒情性,受到广大甬剧艺人欢迎与广泛应用,也为后来创造甬剧“慢板”唱腔打下了基础。
表演特征
化妆
“四明文戏”时期“宁波滩簧”的表演“旦角”脸部开始用铅粉打底化妆。嘴唇化妆一般用盖有金印***的摺状胭 脂板块,携带方便。而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戏班,演出化妆以红纸沾水之后搽敷脸面,又以锅底灰作煤黑。四十年代以后,甬剧化妆大都运用水粉,而眉毛略用毛笔舔墨描画,直到1950年以后,甬剧化妆才开始用上油彩。
在甬剧历史上,并无脸谱的记载。一般“丑角”都是安颗痣或抹上一些白粉,有的则“包帽”后“羊角髻”。一些年老的“生角”则在化妆上多以描绘、舔贴(如皱纹、胡须)来代替髯口。有的“男旦”在上海茶楼和娱乐场所演出,为了弥补体型上的不足,特别注重化妆和服饰的艺术效果。二十年代中期,由于女演员登台演出,代替了“男旦”,加上上演的剧目又主要表现城镇生活,有些女演员常常忽视登台化妆的重要性。
服装
早期宁波“串客”在一些“草花戏”中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对襟衫,下围竹布裙,有的则戴毡帽,穿蒲草鞋。而在一些“清客戏”中,文人多着长衫,戴红顶子的丘帽,穿“双根梁”鞋。
到了三十年代后期,“旦角”开始穿旗袍,有的还穿上当时流行的时装登台演出。演员的衣着基本上不讲究人物 角色的生活年代。直到“改良甬剧”时期,演员才真正开始注意服饰的舞台效果。
解放以后,甬剧开始重视服装造型和服装的用料。“在清装戏中,官服裤子、红缨帽、内箭衣(马蹄袖)用料轻柔,色彩避免过沉,宽窄适当并按体型裁剪,减弱重、硬感;而女性服装,料子也多用绫、罗、缎、纱、纹料,多取织棉暗花,并加以高开叉(使之显露女性腰身),有的还适当减狭阔边,配以百裥裙。”(许滔《甬剧舞台美术》)
道具
甬剧在“串客”时期演员表演“对子戏”时大都只有随身道具,舞台上最多是一桌二椅,或一桌一椅。四十年代的“改良甬剧”,大都是上演时装大戏,舞台上开始用实物作道具,男角用摺扇,女角拿一块手帕,或用其他一些十分简单的生活用品。解放以后,甬剧主要以上演现代戏为主。由于剧情的需要,有的道具的功能已不仅是起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成为戏剧矛盾展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布景
甬剧在“宁波滩簧”阶段,演员在茶楼、酒馆演出一般不用布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甬剧曾上演过《济公活佛》、《田螺姑娘》等机关布景戏,有过“水缸出人”、“螺壳爆炸”、“油煎济公”、“开橱失踪”、“飞刀弹回”等场面。当时“最负时誉的民间画师是王云林,所绘景物,追求透视立体,尤其是一些器皿杂物,四米以外,几可乱真。”(许滔《甬剧舞台美术》)
解放后甬剧有较大影响的舞台美术布景设计作品是1964年由李荣根、周东昭设计的甬剧现代戏《老冤家》。此剧经过舞美设计两次修改,最后采用“小装置”(小型景片局部迁换),通过无缝纱和多层次的色光(当时还没有投影幻灯)来展示天幕远景、近景和中景部分的树枝、墙、花丛,有的用纸扎、堆塑、三合板。这些布置在灯光的配合下效果十分逼真。
其他较有影响的布景设计作品还有《天要落雨娘要嫁》(周东昭设计)、《半把剪刀》、《亮眼哥》(设计周东昭,绘景王人杰)、《爱情十字架》(张咪康设计)。其中《亮眼哥》获浙江省首届舞台美术展览设计奖,《天要落雨娘要嫁》获浙江省首届舞台美术展览优秀设计奖,《爱情十字架》获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舞台一等奖。宁波轨道交通
宁波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以主城区为核心,以跨三江(余姚江、甬江、奉化江)、连三片(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沿三轴(商业轴、水轴、公建轴)为指导思想构成骨架,辐射范围覆盖全宁波市区和余慈地区以及奉化组团,规划线网全长697km(包括市域线,市快线)。宁波市轨道交通由14条放射性线路组成并连线成网。其中市区线暂定为8条,市域线4条,市快线2条。市区线中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为轨道交通主干线,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宁波轨道交通7号线、宁波轨道交通8号线为辅助线,呈现“一环两快七射",其中一环指5号线成环,两快为K1,K2线,七射”由1,2,3,4,6,7,8号线组成“。市域线为S3线【宁波——奉化(2015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9年与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贯通试运营)——宁海】,S2线(宁波——慈溪),S1线(宁波——余姚——慈溪——杭州湾),S4线(宁波——象山)。快线为在市域线的基础上形成并穿越市中心城区,将建设K1线(余姚——横溪),K2线(慈溪——溪口)两条。
地铁标志
1、标志用一个动感的“甬”字,直观的表明宁波轨道交通的地域性特点,区别于国内外其他任何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标识。
2、标志将轨道、列车头和“甬”字有机的融入标志中,凸显出轨道交通的特点;各轨道相互交错,无限联通,寓意宁波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快速高效;也寓意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宁波会越来越精彩,活力无限。
3、标志色彩选用强烈的“海洋蓝”,进一步表达出宁波海港城市的特点。整个标志醒目、动感、时尚和现代,易记易传播。
建设进展
2003年 编制完成《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03年12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成立;
2004年12月 编制完成《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5年12月 编制完成《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6年-2015年),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6年02月《宁波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得宁波市政府批复(甬政发〔2006年〕15号),标志着宁波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式确定;
2006年02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筹建办公室成立;
2006年04月和09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分别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委托组织的专家评审;
2006年11月 宁波市人大通过《关于建设轨道交通的决议》;
2006年12月31日 宁波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筹资责任书,落实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筹集任务;
2006年底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
2008年08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发改投资〔2008年〕2097号),成为第二批10个城市中首个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的城市;
2006年初-2008年 组织编制《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专题报告;
2008年08月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8年11月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地预审获得国土资源部一次性通过;
2008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2008〕3535号)批复。
2009年06月26日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
2014年05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运营。
2016年03月19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正式运营。
2015年09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运营。港城宁波
这是一座欣欣向荣的港口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深水浪港,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 T ”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 1000 海里 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进港航道水深在 18.2 米 以上, 25 万吨 30 万吨船舶可候潮进出港。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 120km 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仑港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目前宁波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港口建立了贸易运输往来关系,世界44万吨超大型油轮和最大的集装箱团在这里进出装载,2015年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62万标准箱,超越香港港跃居全球第四位。以港口为依托,日益繁忙的国际机场,四通八达的轶路、高速公路、以及世界最长的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共同构成了宁波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这座有着千年辉煌历史的港口,正朝着世界港口前三强的目标大步迈进。(共9张PPT)
中秋 网站网页截图
------ 带框架网页的设计
框架网页定义:
框架网页是一种特殊的网页,它可将浏览器窗口分成称为框架的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可以显示不同的网页 。
中秋 网站网页截图
版权所有: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框架网页实例:




目录导航
网站正文
版权信息
“标题页脚和目录”
框架网页模板
框架网页实例:
网站正文
目录导航
“页脚”
框架网页模板
常见的框架网页结构:
标题
自顶向下的层次结构
标题页脚和目录
垂直拆分
横幅和目录
脚注
目录
嵌套式层次结构
水平拆分
页脚
你学会制作带框架网页了吗?
1、什么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框架结构来制作网页?
2、框架网页在保存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框架网页有什么优点?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趣味风俗
中秋节趣味风俗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
中秋诗词
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中秋习俗。
中秋正逢各种果子成熟上市,是个果子秋,老北京人直接称它为“果子节”。
亚洲国家过中秋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新禾入原,游子当归,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
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
伦之乐。河南开封铁塔燃灯是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
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然,香姻缭绕,桌上还
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
在山东,有的地方农家八月十玉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
月之外,还上坟祭祖。
在山西,有的地方在中秋节,老百姓有合家围坐分食
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花色花样多且有趣,如有
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的只限女子享用的葫芦月
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儿童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中秋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耒历
中秋节趣味风俗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的常拜,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季节与农业有很大
关系,所以,古时候春天播种前要进行“春祈”活动。到了秋季八月,正是收获李节,玉谷丰
中秋诗词
登,要拜谢土地神的保佑,这就是“秋祀”或“秋社”。
民间“秋祀”的重要活动主要是拜月、祭月,一方面表达对月神的感恩,另一方面祈望月神
亚洲国家过中秋
在未来给更多的庇佑和福祉。所以,每逢中秋节不同的地方都会举行不
中秋节的由来
同的祭月、拜月、赏月、闹月、跳月等各类形式的既欢快又有丰富文化

。中地靠口
又名种数节、八月节、程国书
内涵的活动,以感谢大自然,感谢天地,感谢月神。同时,也表达了对
中发的习痛
图家阳累,赏月,空月的
劳动的尊常。
。出说后
这种“秋祀”活动历代相沿。但是在六朝以前,农历八月十五还没
¥上
有作为固定节日,唐代才将八月十五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的盛
。风泰认为
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
一天,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身在异地的游子们都纷纷回家与家人团
圆,共庆中秋佳节。
此外,中秋节的传说也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之类的神话事流传甚广,这也使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厚。奉化水蜜桃
奉化水蜜桃被誉为“中国之最”,这是对水蜜桃这一传统名果的历史肯定。水蜜桃已形成了早露露、雪雨露、沙子早生、湖景蜜露、塔桥、玉露、迎庆等25个早、中、晚熟水蜜桃品种配套体系,水蜜桃供应期长达120多天。
特点
奉化属低山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疏松且显微酸性,排水性能良好。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良好的自然条件为水蜜桃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充足的光照条件及夏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又非常有利于水蜜桃的养分积累和果实着色。低山丘陵种植,远离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造就了鲜甜芳香、绿色环保的独特优良产品。其中林家村、棠村和何家村是最为有名的3个水蜜桃专业村。
营养价值
奉化水蜜桃的果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和维生素B、维生素C及大量的水分,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纤维化、肺不张、矽肺、肺结核等出现的干咳、咳血、慢性发热、盗汗等症,可起到养阴生津、补气润肺的保健作用。
奉化水蜜桃有着很多营养价值,桃子味甘、酸、性温,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丰肌美肤作用。可用于强身健体、益肤悦色及治疗体瘦肤干、月经不调、虚寒喘咳等诸症。《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桃子:“补血活血,生津涤热,令人肥健,好颜色。”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桃子含有较高的糖分,有使人肥美及改善皮肤弹性,使皮肤红润等作用。对于瘦弱者,常吃桃子有强壮身体,丰肌美肤作用。身体瘦弱、阳虚肾亏者,可用鲜桃数个,同米煮粥食。常服有丰肌悦色作用。
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
奉化水蜜桃营养丰富,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但因上火而便秘者,大量食用桃子后不但不会缓解,反而会"火上浇油"。因此,拿桃子当饭吃很容易上火,受口干、口渴、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困扰的市民,最好少吃或不吃桃子,易生疮疖的人多吃了严重的还会身上起疮。
奉化水蜜桃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者。桃的含铁量较高,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桃含钾多,含钠少,适合水肿病人食用。桃仁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的辅助治疗。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并能抑制咳嗽中枢而止咳。同时能使血压下降,可用于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治疗。
鉴别小诀窍
介绍三个诀窍:
一是看果顶,揭开果柄,正宗奉化水蜜桃,里面的果肉会呈现粉红色或紫红色;
二是闻果香,正宗奉化水蜜桃,会透露出甜蜜香气;
三是看果核,正宗奉化水蜜桃的果核和果肉是相连的,其果核呈现粉红色或紫红色。
另外,它的皮也比较薄,果肉是乳白色的,果核处就是紫红色的。
所有正宗奉化水蜜桃都配有专门的彩色礼品箱,只要你认准这个原产地保护标志,就能证明你买的是正宗的奉化水蜜桃。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的灵山之麓,距市区15公里,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寺内的大雄宝殿(又称无梁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唐代经幢、观音殿、净土池等殿宇古迹。
保国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寺外28公顷自然山林。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据《寺志》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
唐武宗时,灵山寺被废。唐武宗会昌二年至五年(842年-845年),官府便下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据统计当时拆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所。灵山寺在这次灭法活动中被废。
唐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保国寺。唐广明元年(880年),宁波国宁寺僧可恭,应施主之要求,前往长安上书朝廷,请求复寺,获得批准,唐僖宗李儇赐额保国寺。
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的建筑至今未能存留。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规模不大,再加上唐代晚期佛教发展缓慢,社会客观条件不够理想,寺院建筑未能存留至今。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德贤“复过灵山,见(保国)寺已毁,抚手长叹,结茅不忍去”。由此出任寺院住持,迎来了保国寺的第一次中兴。
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1年)僧仲卿建法堂。僧宗普开凿净土池、栽四色莲花。当时仲卿与宗浩还曾建十六观堂,在法堂西,后废。南宋时期的这些建设项目保留至今的只有净土池。法堂位置犹存,但建筑已几经重建了。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官方曾赐“精进院”额,表明它在当时的佛教寺院中已有一定地位。
明弘治六年癸丑僧清隐重建祖堂,更名云堂。
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建清隐堂,后废。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重修大殿。
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僧豫庵扩云堂基,更名玄览斋,旁设两庑、前架照厅。乾隆元年废。
明时建迎熏楼在大雄殿西。后废。在大雄殿东北隅建关房,后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显斋、景庵重修大殿,“前拔游巡两翼,增广重檐,新装罗汉诸天等相”,同时重修法堂、天王殿。于净土池四周立石栏杆,清前明御史颜鲸为净土池填“一碧涵空”四字。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住持显斋“鸠工庀材,培偏补陷,未数年而奂仑备美”。
乾隆十年(1745年)僧唯庵、体斋对大殿“移梁换柱,立磉植楹”,并重修天王殿。嘉庆元年(1795)重修大殿,改装罗汉诸天等相。
嘉庆十三年(1808年)移建钟楼于大殿东。嘉庆十五年(1810)新建鼓楼在于大殿西。
宣统二年(1910年)天王殿、东客堂毁于火。宣统三年,僧一斋重建。
民国二十年(1913年)僧一斋建藏经楼五间(下层为法堂)及西侧客房楼屋十间一弄。
1954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南京工学院师生发现此古建筑,后经陈从周、刘敦桢教授核实为北宋建筑。
建筑特点
保国寺最初由山门、天王殿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筑,其结构独特,气势恢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加建重檐,成为歇山顶形成。大雄宝殿主要特点是:平面布置进深(13.38米)大于面阔(11.83米),呈纵长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的安置了三个缕空藻井;复杂的斗拱结构;四段合作瓜棱柱,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梁伏、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等。这些都接近或吻合于宋《营造法式》,承袭某些唐代建筑遗风,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其他多为清代建筑。1983年迁入明代厅堂三间,1984年迁入唐代经幢两座,现在保国寺已成为一个拥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五幢建筑,东西轴线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等附属建设。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参观入场时间8:30—16:30,闭馆时间17:00。
交通路线
公交
宁波——慈城公交车,宁波空调332路,宁波空调338路直达。
自驾
1.杭州至慈城:杭州——杭甬高速(宁波方向)——宁波绕城(跨海大桥方向)——沈海高速(上海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县。
2.上海至慈城:上海——嘉兴——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县城。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继上海浦东东海大桥之后,中国改革后第二座跨海跨江大桥。从宁波到上海即可经过此桥。
该桥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纪录,现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06月26日贯通,2008年05月01日通车。
基本参数
承建单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开工时间:2003年11月14日
贯通:2007年06月26日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景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景 (12张)
通车日期:2008年05月01日
载有:双向六车道
省份:浙江省
跨越:杭州湾
地点:嘉兴海盐和宁波慈溪
设计结构:跨海大桥
最长跨距:325米
桥宽:33米
总长度:36公里
海天一洲
海天一洲 (3张)
桥下净高:47米
通行费:大型车70元、小型车50元
设计时速:100公里
总投资约:118亿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经纬度:北纬30度27分,东经121度08分
试运营通车:2008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中国宁波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千龙网、东方网、浙江在线、嘉兴在线等20余家全国知名网站和地方网站进行8小时直播。
里程编号:杭州湾跨海大桥属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该国家高速全长3710公里,由不同省(市)多段高速公路组成。如果从起点一直编到终点,过大的里程桩号反而让司机无法判断在某省的行驶里程,也不利于当地公路部门进行管理。因此,按照交通部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各省均自行编制本省的里程桩号。
设计风格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0吨。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经济效应
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达5万辆每天,2015年达8万辆每天,2027年达9.6万辆每天。经测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将达8.03~10.1%,投资回收期14.2年,投资回报率15.10%(不含建设期)、12.58%(含建设期)。
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工程创6项世界或国内之最,用钢量相当于7个“鸟巢” ,用混凝土量相当于10个国家大剧院,可以抵抗12级以上台风。
大桥亮点
大桥36公里的长度,仅次于刚建成的青岛胶州湾大桥,成为世界第二的跨海大桥,2012年为止世界上第一,第二跨海大桥都建立于中国境内。
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76.7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水中区引桥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片梁重达2180吨,为国内第一。水中区引桥打入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80米,总数超过4000根,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全国建桥史上第一。
大桥在设计中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整座大桥平面为S形曲线,总体上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形成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该平台在施工期间,将作为海上作业人员生活基地,海上救援、测量、通信、海事监控平台。大桥建成后,这一海中平台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桥中央的海天一洲停车费30块,进观光塔要另收60块/人。
除此之外,大桥还具有以下特点: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2012年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青岛海湾大桥(36.48公里)。
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2012年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7.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奠基碑是中国第一座青铜奠基碑,其高100厘米,厚25厘米,重500公斤,由铸、锻、刻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是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融合的结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创意制作。
科技特色
科技含量之高首先体现在施工工艺上。设计方坚持尊重科学,依靠专家,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交流活动。根据专家意见提出了施工决定设计,采取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长期来设计决定施工的理念。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为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长的构件为长度84米、直径1.6米的超长钢管桩,这种构件可称得上是举世无双。为了减轻海水中氯离子对大桥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保证大桥100年的寿命,设计者专门研制了一整套防治海水腐蚀的有效方案等等。这些可见大桥工程的科技含量之高。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是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将利用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数学、有限元技术、力学等多学科,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管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座大桥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实时掌握中。2012年,本项目已向交通部申报17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在国内桥梁界也是少见的。
大桥的护栏为彩虹7色,每种颜色覆盖5公里,自慈溪到嘉兴海盐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Ningbo Lishe International Airport),于1984年11月16日建成,是一座位于浙江宁波的民用机场。机场位于宁波市西南,距市区约12公里。机场现有跑道长3200米,宽60米,配有国际先进的通信导航和航行管制设备,达到4E级标准,可满足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起降。
历史沿革
1984年11月1 6日,一架标有“中国民航”字样的安一24型客机徐徐降落在宁波庄桥军用机场,揭开了宁波民用航空运输史的序幕。
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建设宁波民用机场。1990年6月30日,耗资1.26亿元的浙江省第一座民用机场—宁波栎社机场正式投入使用,从此开始了宁波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宁波栎社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宁波至香港直达航班开通。1998年11月,宁波—澳门—台北/高雄航线开通。1998年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开通,填补了宁波机场没有国际货物运输的空白。
宁波机场在大力发展运输生产的同时,不惜投入巨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客乘机环境,近年来,先后对国内国 际候机大楼进行改扩建,拓宽机场路,增建了各重要保障部门的设施和设备,总投资额达1.12亿元。
1995年12月海南航空公司建立了宁波过夜基地。1997年3月,随着长城航空公司的正式落户,宁波机场结束了有机场无航空公司的历史。如今,已有澳门、国际、南方、东方等16家航空公司加盟宁波航线。2009年8月,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成为两岸定期航班大陆首批14个航点之一。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和长荣航空公司加盟宁波航线,开通每周飞往台北和高雄的航班。目前,一个连接全国38个大中城市和香港、澳门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已经形成,为港城宁波走向世界架起了——座座空中桥梁。
1997年3月,随着长城航空公司的正式落户,宁波结束了有机场无航空公司的历史。
1998年11月,宁波—澳门—台北/高雄航线开通,同年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开通。
2002年10月8日,投资7.7亿元的宁波栎社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
2004年4月28日,宁波栎社机场正式移交宁波市政府管理,属地化管理后的宁波栎社机场又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2005年3月1日,宁波至香港全货机航班正式开通。
2005年4月1日,宁波航空口岸对外籍飞机开放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9月2日,宁波栎社机场对外籍飞机开放通过国家验收。
2005年11月29日,经民航总局批复,宁波栎社机场正式更名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2006年2月8日,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顺利通过民航行业验收。2月16日,正式启用了3200米跑道及新的飞行程序。
2006年4月22日,东方航空公司空客A320型客机由宁波直飞韩国首尔国际机场,这是宁波栎社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后开通的首条定期国际航线。
2007年1月16日,投资1.9亿元的飞行区平行滑行道系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7月2日,飞行区平行滑行道系统投入使用,标志着宁波机场跨入4E级国际机场的行列。
2009年8月31日,宁波至台湾直航开通。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的灵山之麓,距市区15公里,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寺内的大雄宝殿(又称无梁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唐代经幢、观音殿、净土池等殿宇古迹。
保国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寺外28公顷自然山林。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据《寺志》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
唐武宗时,灵山寺被废。唐武宗会昌二年至五年(842年-845年),官府便下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据统计当时拆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所。灵山寺在这次灭法活动中被废。
唐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保国寺。唐广明元年(880年),宁波国宁寺僧可恭,应施主之要求,前往长安上书朝廷,请求复寺,获得批准,唐僖宗李儇赐额保国寺。
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的建筑至今未能存留。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规模不大,再加上唐代晚期佛教发展缓慢,社会客观条件不够理想,寺院建筑未能存留至今。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德贤“复过灵山,见(保国)寺已毁,抚手长叹,结茅不忍去”。由此出任寺院住持,迎来了保国寺的第一次中兴。
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1年)僧仲卿建法堂。僧宗普开凿净土池、栽四色莲花。当时仲卿与宗浩还曾建十六观堂,在法堂西,后废。南宋时期的这些建设项目保留至今的只有净土池。法堂位置犹存,但建筑已几经重建了。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官方曾赐“精进院”额,表明它在当时的佛教寺院中已有一定地位。
明弘治六年癸丑僧清隐重建祖堂,更名云堂。
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建清隐堂,后废。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重修大殿。
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僧豫庵扩云堂基,更名玄览斋,旁设两庑、前架照厅。乾隆元年废。
明时建迎熏楼在大雄殿西。后废。在大雄殿东北隅建关房,后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显斋、景庵重修大殿,“前拔游巡两翼,增广重檐,新装罗汉诸天等相”,同时重修法堂、天王殿。于净土池四周立石栏杆,清前明御史颜鲸为净土池填“一碧涵空”四字。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住持显斋“鸠工庀材,培偏补陷,未数年而奂仑备美”。
乾隆十年(1745年)僧唯庵、体斋对大殿“移梁换柱,立磉植楹”,并重修天王殿。嘉庆元年(1795)重修大殿,改装罗汉诸天等相。
嘉庆十三年(1808年)移建钟楼于大殿东。嘉庆十五年(1810)新建鼓楼在于大殿西。
宣统二年(1910年)天王殿、东客堂毁于火。宣统三年,僧一斋重建。
民国二十年(1913年)僧一斋建藏经楼五间(下层为法堂)及西侧客房楼屋十间一弄。
1954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南京工学院师生发现此古建筑,后经陈从周、刘敦桢教授核实为北宋建筑。
建筑特点
保国寺最初由山门、天王殿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筑,其结构独特,气势恢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加建重檐,成为歇山顶形成。大雄宝殿主要特点是:平面布置进深(13.38米)大于面阔(11.83米),呈纵长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的安置了三个缕空藻井;复杂的斗拱结构;四段合作瓜棱柱,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梁伏、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等。这些都接近或吻合于宋《营造法式》,承袭某些唐代建筑遗风,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其他多为清代建筑。1983年迁入明代厅堂三间,1984年迁入唐代经幢两座,现在保国寺已成为一个拥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五幢建筑,东西轴线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等附属建设。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参观入场时间8:30—16:30,闭馆时间17:00。
交通路线
公交
宁波——慈城公交车,宁波空调332路,宁波空调338路直达。
自驾
1.杭州至慈城:杭州——杭甬高速(宁波方向)——宁波绕城(跨海大桥方向)——沈海高速(上海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县。
2.上海至慈城:上海——嘉兴——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县城。蒋氏故居
蒋氏故居,即蒋介石前后几辈的故居。平日蒋氏家族就于此地生活,工作,娱乐等。位于奉化市溪口境内,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如今被列为AAAAA级旅游景点。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因是蒋家的私庵,因蒋氏祖宗摩诃太公是个佛徒,所以这个私庵称为“摩诃殿”。
历史
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它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 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房屋系1946年所建。蒋介石即出生在这里,现存建筑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为西式两层楼房,临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报本堂有蒋介石亲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在今浙江慈溪县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原属余姚县),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因古代地属越州,故名越窑。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丝路营行网多次调查,发现慈溪上林湖、古上岙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银锭湖(今彭东)四周古窑址120余处,上林湖最集中。
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发展时期,到南宋时停烧。以上林湖为中心地的越窑青瓷的发展,使瓷器同丝织品一样成为明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上林湖越窑青瓷深受世界各国的钟爱,成为古代宁波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信使。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上林湖依偎于群山怀抱中,此外还有湖东的杜湖、白洋湖、五磊寺、金仙寺等名胜古迹。
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遗片,成为室外的越窑青瓷博物馆。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丝路营行网多次调查,发现慈溪上林湖、古上岙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银锭湖(今彭东)四周古窑址120余处。上林湖最集中,沿湖木杓湾、鳌裙山、茭白湾、黄鳝山、燕子坤、荷花心、狗头颈山、大埠头、陈子山、吴家溪、周家岙等,窑场密布。烧制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延至宋。
余姚上林湖越窑址东汉至宋代瓷窑址[2] 。[1] 在今浙江慈溪县上林湖一带。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1957年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在慈溪县上林湖、上吞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周围共发现古窑址100余处。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可分为早、中、晚3个发展时期。
早期
从东汉中叶至隋代的500年间,上林湖的制瓷作坊不多,处于就地销售的小规模生产阶段。从窑址的地形和废品堆积状况分析,很可能是龙窑。东汉窑具有圆筒形、喇叭形垫座和三足支钉等;晋代和南朝有钵形、喇叭形垫座和盂形齿口间隔具等。东汉常见的产品有碗、钵、蹲、罐、壶、锤和番等。瓷胎呈淡灰色,施青或青黄色釉。晋代以生产碗、盘、钵、罐、壶、鸡首壶、砚为主,施青釉,常见的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纹和褐色点彩。南朝时以碗、盏托、罐、壶为主,也有钵、砚和鸡首壶等。碗分大中小多种,多数外壁划莲瓣纹。胎呈灰白色,施青釉,釉层均匀柔和,胎釉结合紧密。
中期
唐至五代,上林湖瓷窑激增,制瓷工艺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进和提高。唐代晚期,创制和使用了匣钵,坯件装在匣钵内烧成,不再相互叠压和受烟火、灰砂的熏染,因而釉面光洁,色泽一致。瓷器胎质细腻,并且把各种生活用瓷做成花、叶、瓜果的形式,出现了敞口碗、莲花碗、海棠式碗、荷叶形碗、盘,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颖活泼,轻盈可爱。釉层均匀,色泽淡稚,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纹饰除划纹、印花外,还在婴、钵、香炉等大件瓷器上,采用釉下彩绘工艺,绘以褐色的云纹和莲瓣纹等,使器物更加庄重华丽,同时在一部分宫廷用瓷和贡瓷中镶嵌金边、银边和铜边,即“金扣“、“银扣”和“金棱”瓷器。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上林湖自唐代开始设立“贡窑”,专烧进贡用瓷。1980年在调查上林湖张家棣窑址时,发现1件碗底残片,其上划“官样”2字,当是官窑的产品。
晚期
宋初,上林湖的瓷业仍处在兴旺发达阶段。瓷器制作精细,品种丰富,碗、盘、盏托、注子、盖盒、罐、钵、香熏等等胎骨细薄,式样优美,并运用刻、划、镂、雕和堆塑等各种装饰方法来美化瓷器,如在粉盆上刻划相对飞舞的蝴蝶,首尾相随的鹦鹉或鸳鸯,或者刻饰婴儿图;在碗、盘等饮食器皿中,刻划神龙或游鱼等。到北宋中晚期,品种逐渐减少,装饰简朴,制作逐渐粗糙,上林湖瓷业趋向衰落。到南宋时终于停烧。天封塔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 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建塔年号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后塔高18丈,约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六角形。
历史
天封寺,先塔后寺,寺以塔成,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初名“天封塔院”,后赐名为“天封院”。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宁波,天封塔、寺毁于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再毁。
元泰定三年(1326)大圮,至顺元年(1330)修复。至正年间(1341—1368),平章方国珍、弟国珉重建塔院。
明永乐十年(1412)雷火击毁三层,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台风飞堕塔顶,三十八年重修。
清顺治十七年(1660)大修。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台风大作,飞堕塔顶;二十一年(1756)重修,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将成事,因塔灯失火,致塔檐、平座、栏杆具焚,只余砖砌塔身。
1935年重修。
1984年6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对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银殿、银塔等文物140余件,其中银殿、银塔等镌有“绍兴十四年”铭文。
1989年12月,按宋塔风貌落架重修工程竣工。
1981年12月,天封塔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天封塔为中国江南特有典型的仿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塔,具有宋塔玲珑精巧、古朴庄重之特点;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港城重要标志。唐以来,明州港崛起并成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外国使节、留学生与商旅由明州港入口岸,经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直达京都。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教授在讲到法国人在《中国出口贸易实地考察》中描述到:“中国最美的宁波城……具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为敕封塔(即天封塔)……在塔壁上发现了法国三帆阿尔克梅纳号上多名海员题画的名字,该船曾于前一年访问过宁波。”天封塔是历史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古塔意义
遗迹
天封塔共7级(俗称七级浮屠)分七明七暗,实际地宫即第一暗层,以此类推共14层,从拆卸中发现的主要遗迹。
1、每层有平座,包括平座出跳、腰沿、补间铺作、转角铺作、以及倚柱、檐柱等结构的遗存和印痕。
2、每层塔身内发现有如梁、枋和加固木等构件残存。
3、除塔身结构有关遗迹外,为了珍藏文物,在塔身中(元代重修的壶门顶上)砌有放置文物的穹窿和龛。游在宁波
天一阁
保国寺
雪窦寺
天童寺
天封塔
千丈岩
东钱湖
福泉山
日湖、月湖
城皇庙
老外滩
象山石浦老街天童寺 (古刹)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
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传说
由来传说
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禅寺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成殿屋999间,规模恢宏,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错落有致。
寺名传说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胜景传说
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及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 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
旅游出行
住宿
景点位于宁波北仑经济开发区内的老板娘新光大酒店坐落在小山公园边和便利的商业中心附近。距宁波市区仅20分钟车程。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服务设施是您在北仑地区商旅居停的最佳选择。酒店拥有豪华客房,类型丰富。
旅游线路
少白岭→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天王殿→大雄宝殿→千僧锅→ 西涧分钟、玲珑天凿、太白生云、东谷秋红、南山晚翠、天童寺交通线路平台铺月→应供堂→觉磐石→法堂、藏经楼→罗汉堂→应真寺→钟楼
下面主要介绍下天王殿、大雄宝殿,以供拜佛人参考。
天王殿:正门供养弥勒菩萨,许合家平安愿;反面供养韦驮菩萨,许家宅平安,出入平安愿。
韦陀菩萨——背靠弥勒佛、手持降魔杵,面朝大雄宝殿的佛祖。按佛教寺院规矩,韦陀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意为持法护法,驱除邪魔。他常在东、西、南三洲巡游,守护佛法,故称“三洲感应”,是寺庙的守护神。
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谐音“调”的是东方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样的宝幢象征“雨”,用于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他是群龙领袖。合起来的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雄宝殿:中央供养佛祖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代表东、中、西三方空间世界,故称“横三世佛”。右面的药师佛人们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佛。左面的这尊佛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门之教主的阿弥陀佛。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
三世佛背后为海岛观音,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五十三参”海岛立体彩色群塑,塑造了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150尊。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福生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他曾向文殊菩萨请教过佛法,文殊菩萨指点他去参访53个名师,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得道后成为观音的胁持。中间为手执净水瓶的观音菩萨,观音大慈大悲,最能接受告急信息,又肯助人为乐,所以受到了众多信徒的欢迎。
注意事项
天童寺在双休日、节假日游客很多,特别是162路,非常拥挤,要注意。
2012年4月26日起,天童景区和阿育王景区将免入口门票,同时恢复天童景区内森林公园20元门票。
典型游览安排(市民型):上午游览天童寺。中午稍微休息后,下午游览天童森林公园(门票:20元)。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越窑青瓷烧制成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而慈溪境内上林湖越窑遗址,则完整地展现了越窑从创烧、发展、繁盛至衰落的整个历史轨迹。
作为我国最早的大宗外销商品,上林湖越窑瓷被誉为“海上陶瓷之路”的开拓者,上林湖也因此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介绍道,公元9-11世纪,上林湖越窑瓷曾大量地输出到今天的北非、东南亚以及东亚等地区,它的对外传播对世界物质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纽带。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在今浙江慈溪县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原属余姚县),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因古代地属越州,故名越窑。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丝路营行网多次调查,发现慈溪上林湖、古上岙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银锭湖(今彭东)四周古窑址120余处。上林湖最集中,沿湖木杓湾、鳌裙山、茭白湾、黄鳝山、燕子坤、荷花心、狗头颈山、大埠头、陈子山、吴家溪、周家岙等,窑场密布。烧制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延至宋。
余姚上林湖越窑址东汉至宋代瓷窑址[2] 。[1] 在今浙江慈溪县上林湖一带。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1957年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在慈溪县上林湖、上吞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周围共发现古窑址100余处。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可分为早、中、晚3个发展时期。
早期
从东汉中叶至隋代的500年间,上林湖的制瓷作坊不多,处于就地销售的小规模生产阶段。从窑址的地形和废品堆积状况分析,很可能是龙窑。东汉窑具有圆筒形、喇叭形垫座和三足支钉等;晋代和南朝有钵形、喇叭形垫座和盂形齿口间隔具等。东汉常见的产品有碗、钵、蹲、罐、壶、锤和番等。瓷胎呈淡灰色,施青或青黄色釉。晋代以生产碗、盘、钵、罐、壶、鸡首壶、砚为主,施青釉,常见的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纹和褐色点彩。南朝时以碗、盏托、罐、壶为主,也有钵、砚和鸡首壶等。碗分大中小多种,多数外壁划莲瓣纹。胎呈灰白色,施青釉,釉层均匀柔和,胎釉结合紧密。
中期
唐至五代,上林湖瓷窑激增,制瓷工艺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进和提高。唐代晚期,创制和使用了匣钵,坯件装在匣钵内烧成,不再相互叠压和受烟火、灰砂的熏染,因而釉面光洁,色泽一致。瓷器胎质细腻,并且把各种生活用瓷做成花、叶、瓜果的形式,出现了敞口碗、莲花碗、海棠式碗、荷叶形碗、盘,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颖活泼,轻盈可爱。釉层均匀,色泽淡稚,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纹饰除划纹、印花外,还在婴、钵、香炉等大件瓷器上,采用釉下彩绘工艺,绘以褐色的云纹和莲瓣纹等,使器物更加庄重华丽,同时在一部
分宫廷用瓷和贡瓷中镶嵌金边、银边和铜边,即“金扣“、“银扣”和“金棱”瓷器。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上林湖自唐代开始设立“贡窑”,专烧进贡用瓷。1980年在调查上林湖张家棣窑址时,发现1件碗底残片,其上划“官样”2字,当是官窑的产品。
晚期
宋初,上林湖的瓷业仍处在兴旺发达阶段。瓷器制作精细,品种丰富,碗、盘、盏托、注子、盖盒、罐、钵、香熏等等胎骨细薄,式样优美,并运用刻、划、镂、雕和堆塑等各种装饰方法来美化瓷器,如在粉盆上刻划相对飞舞的蝴蝶,首尾相随的鹦鹉或鸳鸯,或者刻饰婴儿图;在碗、盘等饮食器皿中,刻划神龙或游鱼等。到北宋中晚期,品种逐渐减少,装饰简朴,制作逐渐粗糙,上林湖瓷业趋向衰落。到南宋时终于停烧。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侨华人不忘中秋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泰国:中秋祈月
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这是很名副其实的,且受中国民间文化影响是明显的。八月十五,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大方桌上,供奉着南海观世音菩萨和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
朝鲜:中秋吃松饼
朝鲜人称中秋节为“秋夕节”。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荡秋千。
斯里兰卡“月圆节”
中秋节,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亮“团圆”时,就要过一次佳节,当然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听拜之后,人们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直至明月西沉,才燃火掌灯,歌舞娱乐,尽兴而散。宁波老外滩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宁波市三江口北岸的江北区,宁波老外滩于1844年开埠, 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开发,宁波老外滩已经成为长三角大景观之一。
宁波老外滩位于宁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宁波在唐代即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鉴真东渡的起始点就在宁波,在南宋时期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虽然清政府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但宁波与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清初中国缺铜,政府铸铜钱和民间制铜器多通过宁波从日本进口铜及银等;而日本也从宁波进口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等。在清代实行全面闭关之时,宁波是唯一保留了对外贸易的特殊港口。这种特殊的港口地位从1644年到1684年左右,时间长达约40年。
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主权,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1844年正式开埠。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宁波商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四大商帮之一(晋、徽、宁绍、潮汕),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对内、对外的航运贸易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其中以宁波帮的商人——虞洽卿、朱葆三、李云书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和三北运输公司最为出名,在三江口到下白沙一带修建码头,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宁波商帮便以上海、宁波为基地,经商足迹遍及长江流域和天津等商埠。《鄞县通志》称:“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
从最近一次文物普查情况来看,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在这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物,反映了丰富多彩的西式和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从建筑功能看,既有办公和宗教活动场所,又有金融、贸易和豪华住宅。为此,外滩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宁波近代历史标志性地段,被《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为:东滨甬江,南接新江桥,西界人民路,北至轮船码头。在目前开发改造范围内,巡捕房、宏昌源号、朱宅和严氏山庄四幢建筑被列为市级文保建筑。
杭州有新西湖,上海有新天地,宁波有老外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老外滩面积,却囊括了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一举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经过百年落寞,2005年1月1日,投资6亿元的宁波老外滩重新开埠,将形成新的商业区,和宁波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还有一些民房,如老“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研究价值
江北外滩一带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格。此外,还有一些民房,如严氏山庄、朱宅、老商铺“宏昌源号”
等。这些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观赏价值。
宁波近代商帮的起航地
宁波的近代商帮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身处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及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当时颇有风险的对外经济活动,从而大大促进了宁波商帮的近代化进程。据查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近代商业文化的展示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是宁波的商业中心。这是一个围绕港口而兴起的特色商业区。整个外滩区块可以分为三层,各街区的功能非常清晰:第一层是外马路生产作业区,第二层是中马路消费区,第三层是后马路居住区。
近代宁波外滩是新观念、新事物不断萌芽,新旧观念不断碰撞的地方,吃穿住行玩乐等方面都浸润了西化的色彩,西式糕点、西洋电影、夜总会、舞厅等进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住洋楼、吃洋菜、点洋灯都成为了时尚。宁波的老百姓正是从外滩这一窗口看到了世界,接触了西方文明。
近代宁波外滩还是一个教育中心。像斐迪(现在的宁波三江中学)、斐德、正始、毓才中学等都是当时最好的学校,教会为了笼络人心,在外滩一带相继办起了一批公益性的教育机。这些学校不仅吸纳了一批外国人充当老师,还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当时许多生动的教育活动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外来宗教的集散地
1844年1月1日,宁波五口通商开埠,指定江北岸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1860年前后,外国领事、商人、教士、外侨侨眷等多数居住在江北岸槐花树下至桃花渡法国天主堂沿江一带。宁波外滩附近的宗教基本上是外来的,在这块区域内,修道院、耶稣堂、天主堂遍布。目前尚存的外来宗教的一个实物标志就是建于1872年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
2002年,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对老外滩进行了改造。如今的老外滩,经过重建,基本保持了当初十里洋场的风貌,成为宁波新的时尚风标,成为新的商业区,和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名称由来
由于宁波三江口的三条江形似英文字母“Y”,所以开埠之初如今的老外滩地区就被称之为"Y-Town“,音译过来即为”外滩“。而后上海外滩则继用了这一名称。红帮文化
红帮裁缝源自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服饰文化。清末民初,帝国列强大举入侵,在沿海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里洋人簇拥、洋行林立,一时间,西装在洋行职员乃至富家子弟之间猛然兴起,成了身份和财富的眩目标记。于是,一部分迫于生计的本帮裁缝(中式裁缝)不得不放弃长袍、马褂、对襟衣,改做西服。当时,国人称外国人为“红毛人”,为外国人服务的行业都要加上“红帮”两字。“红帮裁缝”的称谓由此而起。
红帮裁缝的发祥地在奉化江两岸,孕育于上海,发迹于哈尔滨、长春、大连、北京、天津、汉口和青岛、济南、南京、苏州、重庆等20余个城市。据《奉化县志》、《上海总商会月报》、《上海市大观》等文献所载,1896年,曾到日本学过艺的江良通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和昌洋服店”。同样在日本学过艺的王睿谟于1891回国返乡,带其子王才运到上海做“包袱裁缝”,1900年创办“王荣泰”洋服店。
红帮的崛起离不开宁波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宁波重商、惠商观念以及后来产生的“工商皆本”思想根深蒂固并成为一种传统。近代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原本以“穷家难舍,熟土难离”的农民、乡间工匠开始新的生活求索,揖别故乡,四出探寻新的生活出路。这些因素催生了红帮的兴起。
十九世纪末,上海红帮裁缝王睿谟为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做过中国式西服;二十世纪上叶,上海红帮裁缝名店“荣昌祥”和“培罗蒙”等为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要员做过一大批中山服和军服;二十世纪50年代,上海红帮名师为陈毅市长等上海市领导做过西服、中山服;1956年迁京的北京红帮服装店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做过毛式中山服和西服。
一个多世纪来,红帮裁缝技艺共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明末清初期的孕育期,当时宁波裁缝合计250余人;二、20世纪初的萌芽期,在北平、上海、苏州、天津共400余人;三、20世纪20年代起的拓展期和成熟期,此时,红帮裁缝在北平、上海、苏州、天津及山东、东三省、南京、汉口、长沙等大中城市共有2万余人,他们依赖自身的手艺,借鉴西方的工艺,在量、算、缝、试中运用刀功、手功、车功、烫功和“推、归、拔”原理,久而久之总结了西服工艺的九个势(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如袖笼山头必须做到圆顺,袖子要做成有弯势,后背要有戤势使两手伸缩方便,子口要有窝势,不向外翘,前胸要有胖势,肩头要有剩势)、十六个字的规格标准(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成为中国裁缝的经典理论。同时,红帮裁缝还创立了中国服装业的五个第一:制作了第一套中山服、第一套西服,开设了第一家服装店、第一家服装学校,编撰了第一部服装专著;四、20世纪80年代末为奉献期,在宁波、深圳、温州共400多人。目前,散居各地的红帮老人,大多数谢世,健在的约有100多人,都已进入耄耋高龄。
据红帮老人介绍,奉化境内较为明显的红帮裁缝有三支,一支是以王睿谟为代表的江口镇王溆浦村王氏一脉,另一支是以江良通为代表的江口镇前江村江氏一脉,再一支是以顾龙海为代表的西坞镇顾家畈村顾氏一脉红帮裁缝历经风雨洗礼,终以精美绝伦的制作技艺,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宁波创建中国服装之都的历史底蕴,正有力地推动着欣欣向荣的当代服装业。
1997年8月,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奉化为“中国服装之乡”;2005年“红帮裁缝”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是宁波城市文化的窗口。它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 “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专题馆
民俗风物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古老的宁波如同国内外许多城市一样,在人们的视界中正稍纵即逝,渐渐远去。
“阿拉”老宁波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根和脉,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今天,当我们一起走进“阿拉”老宁波,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朴实凝重的老房子里留连;在灵秀生韵的骨木镶嵌前驻足的时候,就是为了寻找生于斯、长于斯这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竹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起源于战国,西汉时已出现颇具装饰意味的纹样,经唐宋元的发展,技艺日趋成熟。明中后期,在文人墨客的倡导和推崇下,竹刻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演绎成独具特色的高雅艺术。明清是竹刻艺术的繁荣时期,它被文人雅士作为书斋案几清逸脱俗的陈设,乃至抒情遣怀、审美意趣的载体和人格理念、品行操守的象征。晚清至民国时期,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变革和金石学的勃兴,众多的书画、篆刻家参与刻竹,盛极一时的名家扇骨便是这一时期竹刻艺术的重要形式。
竹刻堪称“立体的书画”,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里陈列的大多为著名竹刻鉴藏家、篆刻家秦康祥先生的旧藏,2001年由其哲嗣秦秉年先生无偿捐赠给国家。
主题馆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
这里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有于越人拓地三江的丰富遗存,有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有明州港城的奠基与发展。
这里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口,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港城,是宁波帮的故乡。碰撞与融合,学习与创新,书写了中西文化交流史浓墨重彩的一章……
在这里,发端于北宋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明清终于大家纷呈、影响天下。
上下七千年,形成了宁波人敬乡重土、耕读传家、引领风气、善于经营的文化理念;纵横八万里,培育了宁波人 面向海洋、目视寰宇、心胸广阔、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历史在这里变得鲜活,区域文化在这里得到诠释。穿越时空,徜徉历史长河,希冀她化为当代人文精神,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重要活动
壶精品展
“皕壶”指200件壶,古有著名的藏书楼“皕宋楼”收藏有200册珍稀宋本书,今则有收藏家搜集有200件珍品陶瓷壶。
壶主陈国桢先生是宁波市余姚知名企业家、收藏家。2003年,浙江省文化厅批准他设立“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为浙江省首家获批的民营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开馆一周年庆典和宁波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举办民间收藏特色文物展,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闻知后踊跃响应,请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陆明华,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馆员周丽丽,鉴定挑选了200把陶瓷壶展出。观众可从中领略中国陶瓷壶之文化内涵,欣赏中国陶瓷壶之雅美神韵!
2009年12月19日—2010年元旦为庆贺宁波市收藏家协会成立,特举办“民间珍宝——宁波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会员收藏精品展”,收藏家会员们踊跃响应,各自拿出自己最珍爱的藏品参展,包括瓷器、字画、玉石等,市收藏家协会挑选出200件精品展出,许多藏品都是首次公开露面。琳琅满目的展品,展示了宁波市收藏家们高雅的文化情趣,体现了宁波市收藏家队伍的实力和水平。此次展览,也拉开了宁波市民间珍宝走进博物馆、收藏家与观众共享共乐收藏文化的序幕。
2009年11月18日—2009年12月10日奉化芋艿头
芋艿,原产于热带,据《奉化县志》记载,宋代已有种植,至今已
有 700余年历史。奉化众多的沙壤土和剡江两边的冲积土,其适宜的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解决了芋艿在生长过程中“既怕水、又怕旱”的矛盾。温湿的气候能促进芋艿的生长,秋季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母芋的膨大和养分的积累,因而使奉化芋艿头成为奉化的传统特产。奉化种植芋艿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品种较多,规模较大。品种有红芋艿、乌脚基、黄粉基、香粳芋等;奉化芋艿头是红芋艿头的一种,主要分布于萧王庙、溪口、大桥、西坞等乡镇,全市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量6万吨。
奉化芋艿头不但食味佳,而且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无公害保健食品。据枯力格氏研究测定,在新鲜的芋艿球茎中,水分占82.25%、脂肪占0.14%、蛋白质1.78%、无氮浸出物14.04%、粗纤维0.64%、灰分0.88%、加路里662;在干物质中,脂肪占0.8%、蛋白质10.18% 、无氮浸出物 80.32%、加路里3785。另据氨基酸测定,奉化芋艿头中含有 18 种氨基酸,其中11种氨基酸的含量超过0.5%,最高的天门冬氨酸含量达到1.445%(具体见附表)。奉化芋艿头特有的品质,使其享有“跑过三关六码头,要数奉化芋艿头”的美誉。1992年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奉化芋艿头被评为优良产品。1996年,奉化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和《中国特产报》联合命名为“中国芋艿头之乡”。而今,奉化芋艿头已成为宴请的必备佳肴,鸭子芋艿、鸡汁芋艿、葫芦芋艿、黄鱼夹心芋艿等名闻遐迩。千丈岩 (浙江省奉化市)
千丈岩瀑布水源来自雪窦寺东西两边山谷中。寺东那条涧水。从中峰白龙洞环流到雪窦寺南边;寺西涧水从屏风山雪峰玉龙洞经过十八折而泻,抵达雪窦寺南侧。两条涧水在雪窦寺前面伏龙桥下相汇合,流到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冲出崖口。
名人垂青
当年,蒋介石回溪口,只要坐轿子到妙高台小住。经过千丈千丈岩时,一定下轿观景。他还经常与宋美龄一起观瀑做诗作画。历朝不少名士来千丈岩驻足,赏心悦目,留下美好典故词章,流传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出于此处。宋朝以来,赞颂“千丈岩”风景的诗歌举不胜举。唐宋“八大家”,就有两“大家”给千丈岩留下绝妙诗文。宋朝宰相、大文豪王安石来到溪口,马不停蹄赶到千丈岩。他写下“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的著名诗句。大文学冢曾巩站在千丈岩西边山坡上观瀑,出手想写绝句,想了老半天,找不到超过王安石的诗句。便顺山道下坡,走到底下观瀑,擦把汗水,写下“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的诗文。宋朝还有一位宰相、大诗人叫郑清之,他曾先后多次到过千丈岩。第一次,是少年气盛之时,他是带着表妹私奔的。听说雪窦山是皇帝梦见过的名山,便到雪窦寺拜菩萨,求菩萨成就他俩终身大事。走进雪窦寺,他与其表妹烧香点烛后,抽了一签,签书“上上大吉”。他心情十分开朗,便搀扶表妹,走到千丈岩。美好的风景令他诗兴大发,他欣然命笔,写下《千丈岩》绝句:“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好多文人读后,自知不如。
在浙江奉化市镇雪窦寺前。崇岩壁立,高千仞,故名千丈岩。有水流自千丈岩顶泻下成瀑,喷薄如雪崩。瀑高186米,飞珠溅玉,五彩纷呈,蔚为壮观。王安石观瀑诗云:“拔地万生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面瀑旧有飞雪亭,后圮。现为1986年重建。瀑下有仰止桥、午雷亭。
瀑布自崖口出,至潭底,落差1 7 1 米。宋真宗赵恒曾赐名“东浙瀑布”,人称千丈岩,水源来自东西两涧水,东涧水从中峰白龙洞环流寺南,西涧水自屏风山上雪峰玉龙洞十八折而下,相汇于寺前伏龙桥,流经锦镜池畔,穿关山桥出崖口,势如玉龙腾空奔泻,至半腰撞击突出巨岩,顿时水花四射,飞珠溅玉,再折而崩泻,如银帘倒挂,经阳光折射,五彩粉呈,蔚为壮观。宋郑清之《千丈岩》诗:“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西首崖顶,宋时筑有飞雪亭,供人俯览飞瀑。1986 年的秋亭毁,1988 年重建。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可至千丈岩底,水击成潭,潭水碧透,寒气袭人。1894 年(清光绪二十年)潭旁筑仰止桥、午雷亭。2 0 年代重修,抗日战争时期被破坏。1986 年复修。伫立桥上,水气弥漫,余沫扑人,仰望飞瀑,惊心动魄,宋楼钥《千丈岩诗》:“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午雷亭旁摩崖石刻“烟声”两字,为1 6 4 2年(明崇祯十五年)县令胡梦泰所书。飞瀑对面崖壁上,“乐不”两字,1 9 1 6 年(民国五年)亭下人沈皆城书。1 9 3 7 年4 月,冯玉祥到此,曾赋诗:“来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
景色介绍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由东边到瀑布下面,便能听到阵阵闷雷响声,仿佛从天边滚动而来。抬头看飞瀑,空中飘下水珠,直扑潭里。潭水清碧,寒气袭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潭边筑起“仰止桥”、“午雷亭”,供游人观赏,后遭损坏。20年代重修,抗战时期,又遭受侵华日军破坏。1986年,奉化人民政府拨款复修。“午雷亭”旁边磨崖刻石“烟声”两字,为1642年,即明崇祯十五年奉化县令胡梦泰所题。崖壁上“乐不”两字,为1916年亭下人沈皆诚手书。诗人楼钥站在潭边看千丈岩,见水气弥漫,飞雪飘舞。眼花缭乱,坐潭边写下“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祗向悬崖顶上看”的著名诗句。
1937年4月。冯玉祥来到溪口,登上雪窦山,观看千丈岩。他先从上往下看,又走到“仰止桥”从下往上看,挥笔写下别具一格的诗句:“走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文笔十分浅显,抒发了诗人赏景情怀和美好愿望。还有一位宋代奉化藉著名诗人戴表元.他把“千丈岩”与庐山的“香炉峰”瀑布进行比较,认为后者远远不及前者,于是写下“匡庐亦有千寻瀑.无此凌空翠玉台;身倚老松天上立.眼看飞雪下云来;山神禁肃难投唾.木客魂清得浣埃;见说下岩堪对望。道人临壑翦蒿莱”的七律诗。
评价
从历代文人赞美“千丈岩”的诗句可以看出,惟佳景撞击文人之心,惟佳景令文人突发灵感,惟佳景洗涤文人灵魂。与其说文人写“千丈岩”。倒不如说“千丈岩”牵动了文人的心。宁海前童古镇
前童镇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宁海县西南,区域面积68.77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2 .6万人,耕地面积1.17万亩,山林面积6.6万亩。东邻城关镇,南接一市镇,西畔岔路镇,北靠黄坦镇,距县城14公里,是宁海后花园,省道甬临线和同三高速公路由北向南横卧全镇。宁海第一大溪白溪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古镇。抗战时期浙东行政公署曾设在前童,解放战争时期宁海县工委在此诞生,属宁波市革命老区,被命名为"鼓亭之乡",是省旅游城镇,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宁波市东海文化明珠镇。
?景区类型:古镇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2-3小时
?门票:40元
?开放时间:08:00-17:00
?地址: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红膏咸炝蟹
红膏咸炝蟹,虽味咸嫩滑,清香可口,逗人喜爱,但性寒,可不要贪食;在进食时最好佐酒,并蘸些姜醋汁杀菌保健;吃后不要立即喝凉水,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红膏炝蟹的正宗吃法,是不添加任何食材,让炝蟹保持原汁原味。
  通常吃炝蟹时喜欢与姜醋搭配同食,醋的酸味可降低蟹的腥味,而姜则可中和蟹的寒性,起到暖胃的作用。
① 选料
  作为红膏炝蟹的原料,梭子蟹必须要活的。
  挑的时候,要看它有没有膏。这个比较容易,拿起蟹,对着光照。仔细看的话,会看到蟹壳两角有微微的红色,这是膏肥的标志。相反,蟹角空空的,则是没有红膏的。
  至于怎么看蟹肥蟹瘦,同样有讲究。比如,老蟹总比新蟹来得丰满。区别则是蟹的颜色,颜色淡的为新蟹,蟹壳发暗的是老蟹。
  螃蟹肚剂三角地带丰满程度如何,也能反映出蟹的肥瘦。
  “不过,挑蟹是一门学问。真要能挑到好蟹,不容易。”杨伟说。
② 配置盐水
  水一定要用冷开水,不能用开水冷水。
  水与盐的比例是4比1,比如4斤水,1斤盐。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口味来,一般还是淡一点的好。
  搅拌也很重要。所谓盐水,并不是简单地把盐和冷开水混在一起。要一边倒盐,一边搅拌,而且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搅拌用的小竹筷也有讲究,最好是专门制作的筷子。平时吃饭的筷子,可能有细菌,会影响到呛蟹的品味。
③ 盛放炝蟹的器具
  以罐或瓮为最佳。木桶、塑料桶也可以,但一定要干净,以免影响炝蟹口味。
④ 制作
  拿起挑好的活蟹,把整只蟹放到容器里,蟹背朝下。选用一块大小适中的石头,加压;
  倒入配置好的盐水,没过蟹体——一定不能让蟹浮出水面,以便让盐分更好渗透到蟹体里。
  炝的时间长短可不一。短的话,上午炝,下午便能吃,一般4个小时就可以了。
⑤ 提醒
  最好不要用死蟹,会吃坏肚子。
  从冷库拿出来的冻蟹可以使用,但盐需要多放一点。吃的时候,最好蘸着醋吃。不过这样口味会相对差一点。
  炝蟹放置时间越久也就越咸;
  可以继续放在器具里,也可取出放到冰箱冷冻室储藏。美食宁波
红膏咸炝蟹
雪菜大黄鱼
宁式鳝鱼
苔菜拖黄鱼
宁波汤圆
龙凤金团
豆沙八宝饭
溪口千层饼
奉化水蜜桃
慈溪杨梅
奉化芋艿头福泉山 (宁波东钱湖福泉山)
东钱湖福泉山景区位于东钱湖的东南山地,濒象山港于东南,临东钱湖于西北,是一个山体旅游与茶园
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景点。福泉山顶东可观海,西可观湖,可谓“一山观湖海,万翠拥福泉”。景区内山峦起伏,山谷纵横,溪水潺潺,地形变化丰富,形成不同的山地空间与自然风光。山峰多在海拔200-300米,其中望海峰海拔556米,为景区内最高峰。登山顶西可望东钱湖、宁波城区,东可观海上日出。不经意间,山上云蒸雾蔚,春秋不辩。有乡谚说:“晴天遍地雾,雨天满山云”,气象变化十分丰富。景区内植被茂盛,有松木林、杉木林、竹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丛,山顶植被以茶树为主,3600余亩茶树环坡而栽,树形圆润成垅,依山起伏,形成“茶岭碧波”景观,蔚为壮观。景区内有多处溪流、水库、山塘,点缀山林景观。山上有福泉山公路贯通景区,交通便利,植被丰富,是单车骑行的天堂。山顶有碧水一池,称“龙潭”,旁有古井,井水常年不竭,为“福泉”。山脚下有六朝古刹大慈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宋宰相史弥远墓道。景区以山岭茶园林木、山峦气象变化、山海城景远景为主要景观特色。以登山眺望、山野游览健身、茶园采摘、山上度假为游赏主题。 福泉山景区规划有福泉山寻景、望湖亭、福泉龙潭、五台观日、凤凰醉谷、古桂飘香、大慈寻遗及天打岩等八大景点,目前已建成望湖亭、福泉龙潭、五台观日、凤凰醉谷、福如东海、世外茶园等六大景点。在福潭和凤凰湖之间的茶场边上设有烧烤,游客边可享受烧烤的美味,又可嗅闻幽幽茶香。
主要景点
凤凰湖
人称小九寨,因湖水翠绿而得名,风景优美。从山顶上看凤凰湖,清晰可见由一排排茶树组成的长约30米,宽约20米的“凤凰”二字,与凤凰湖融为一体,呈现凤凰醉湖景观。
望海峰
望海峰海拔556米,是福泉山最高的山峰。站在峰顶,向西可以看见美丽的东钱湖,向东则可以看见茫茫东海。
五台观日
五台峰海拔512米,是福泉山第二高山峰,因自上而下有五个形似馒头的小圆台而得名,也是福泉山的五福之地,寓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也是观看东海日出的绝佳去处。
福泉龙潭
在景点的山顶旁,有一间老茶室,茶室旁边还有一口古井,称为“福泉”,而一侧的碧水,称“龙潭”。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室,看着龙潭,喝着福泉水,泡着东海龙舌,光是用想,就感觉很不错。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8:30-16:30
门票价格:
成人票40元/人;1.4m以下儿童票12.5元/人,1.1米以下儿童免票。
景区览车:
成人15元/人;1.4m以下儿童票7.5元/人。
门票说明:
⑴老年人70岁以上免门票;
⑵门票含景区交通费15元,免门票人员,交通费不享受优惠;
⑶军人免门票,交通费不免。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
自驾路线:
上杭甬高速在大朱家出口或宁波东出口下(出口处有景区标牌)再走鄞县大道直到福泉山景区。
公交路线:
乘坐公交906路、901路、902路、903路、905路、106路、620路等到达东钱湖镇转乘960路或966路至福泉山景区。十里红妆
你知道宁海十里红妆的典故吗。其中结婚嫁娶有什么风俗吗。如果你是宁波人却不知道的话,一定要了解一下。
一、订婚礼仪
  据老人介绍,旧社会的婚事要经过六道关口,也就是所谓“六礼”。这“六礼”是: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谓“问名”,就是女方除把当事人的生肖、八字交给男方外,男女双方还用大红金帖,男方写“敬求金诺”,这叫做求帖;女方回帖写“谨遵台命”,这叫允帖。这项手续当然是经过媒人说合,大致上可以算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问名”之后,这项婚事也就初步定下来了。“问名”时,男方随求帖送去6至10个果包,女方也随允帖带来一双“银钉”,意思是女儿将来可以为男家增添人丁。
  接着是“纳彩”,也就是男家向女家致送彩礼。这彩礼是由绸缎、呢绒等衣料组成的“尺头”,宁波人称为“雁红”,也叫“洋红”。这是正式求婚的意思。
  往后便是“纳吉”和“纳征”,这两项礼目往往并在一起进行。这是订婚的主要手续,宁波人对此称作“文定”,宁海人称“下定”,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金,一般都使用实物和代金。宁波习俗按女方当事人年纪为依据,一岁用老酒一担,以16岁计,送酒16担。约合48块银元的聘金。有些地方也用稻谷计算的,每岁一担稻谷,价值与老酒差不多。这一礼目中双方都用红绿描金书帖,也叫“龙凤书帖”。帖上写的都是一些吉利话,但有一定的程式,男方写“素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女方回帖则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极,九如庆祝”等话。
  第五个礼目是“请期”,也就是决定迎娶的日期。这日期是由男方单方面决定的,金帖上写着“请定某月某日吉时敬备彩舆恭请令媛于归”字样。
最后是“亲迎”,也就是做新郎的先一步亲自登门到岳家去迎娶。这样,男女婚前的手续也就齐全了。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个“六礼”实在是繁文缛节,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旧时代却是十分重视,马虎不得。
二、花轿
宁海的细木作很有名气,制作的花轿美轮美奂,巧夺天工,顶端缀有飞龙翔凤,四周镂雕有花草虫鸟、山水人物、诸戏杂耍,无所不有,更有珠玉为帘,琉璃作屏,彩灯流苏,光彩耀目,花团锦簇,实为世所罕见。不算材料费用,光工口一项,至少在一千工左右。至于材料,大多以黄花梨木为架,香樟木为屏板,黄杨木为雕件,饰以珠翠骨嵌之类。
顺便提一下,旧时宁海一带迎神赛会,常有“鼓亭”抬出,特别是前童一带乡风,正月十五闹元宵,“鼓亭”和“花车”沿街巡行,斗奇比巧,丝竹鼓乐之声萦绕,灯火通明,犹如火树银花。其“鼓亭”的制作工艺与花轿制作如出一辙。花轿平时闲置不用,用时由穿着整齐的轿夫抬出,有四人抬和八人抬的,其气派和风格,视主家的条件而定。故旧时姑娘出嫁以八人抬大轿迎娶为荣耀。
新娘子坐花轿,由来久远。相传南宋时康王赵构逃避金兵追袭,在浙东某处遇难,幸得一位姑娘救援。后康王为报答这位姑娘的救命之恩,派人寻访不着,特下了“浙东妇女尽封后”的谕旨,允许浙东一带女子今后出嫁,可坐花轿,戴凤冠霞帔,以示皇恩。至于此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
三、婚典
  从古至今,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般都很隆重。亲朋好友纷往道贺,主人之家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其场面更是五彩缤纷,热闹异常。
  结婚当天黎明以前,男女双方要在家里举行“享先”仪式,用全猪全羊祭神,照常例吹打小唱,新郎和主婚者要拜神到天明。
吉时到了,新娘乘坐花轿来到夫家,一路上喇叭高奏,鞭炮齐鸣。新娘的嫁妆也随彩舆进门,有钱人家的嫁妆,箱笼被褥,大橱小柜,各色器皿,大红大朱,往往有数十杠上百杠之多,所谓“十里红妆”,以显示女家富足。今天宁海城关徐霞客大道上还有浙东民间婚俗博物馆,其部分旧件,仍可窥见当年婚俗嫁妆之一斑。花轿抬到男家大门或堂前停放,双方伴娘或傧相挽请新娘下轿,由男方至亲如婶娘或姑嫂牵扶新娘出轿,从门前到礼堂,一路用麻袋铺地,新娘在麻袋上举步行走,这里有“代代相传”的含义。然后是交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揖,送入洞房,完成最后一道结婚手续。
新娘在上轿前必定要化妆,特别是要“开脸”,就是雇人修饰眉毛,用细线绞光新娘脸上的毫毛。其次是“辞亲”,向父母哭拜养育之恩,依依不舍,做父母的自然要叮嘱几句,说几句吉利话。彩舆一到,新娘穿戴凤冠霞帔,穿上新鞋,就不能再下地了,以免沾上娘家泥土,“风水”被夫家占了去。所以上轿时,由新娘的至亲兄弟或堂兄弟背负上轿。起轿后,一路上燃放鞭炮,用以驱散凶神恶煞作祟。新娘在轿内,也备有一小袋谷米豆粟,一路向轿外抛撒,祈求土地菩萨保佑。新娘上轿前,一般不喝水,不饮茶,以免上轿后引起尿急。地方官因公出巡,如果遇到花轿仪仗,也得绕道或在道旁暂时回避一下,以免犯下冲道之忌。坐花轿,穿礼服,只有初嫁的妇女才有权享受,如果是二婚,那只能对不起,请你坐坐小轿而已。
新婚夫妻交拜天地之后,还有“闹洞房”的习惯,是对新娘新郎的逗乐,亲朋好友,男女老幼,皆可参与。俗有“新婚三日无大小”之语。这种“闹洞房”的习俗,各地都有,但闹法不同。
  至于婚宴的排场,要看男女双方的富有而定,自然不必赘述。天封塔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 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建塔年号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后塔高18丈,约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六角形。
历史
天封寺,先塔后寺,寺以塔成,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初名“天封塔院”,后赐名为“天封院”。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宁波,天封塔、寺毁于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再毁。
元泰定三年(1326)大圮,至顺元年(1330)修复。至正年间(1341—1368),平章方国珍、弟国珉重建塔院。
明永乐十年(1412)雷火击毁三层,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台风飞堕塔顶,三十八年重修。
清顺治十七年(1660)大修。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台风大作,飞堕塔顶;二十一年(1756)重修,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将成事,因塔灯失火,致塔檐、平座、栏杆具焚,只余砖砌塔身。
1935年重修。
1984年6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对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银殿、银塔等文物140余件,其中银殿、银塔等镌有“绍兴十四年”铭文。
1989年12月,按宋塔风貌落架重修工程竣工。
1981年12月,天封塔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天封塔为中国江南特有典型的仿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塔,具有宋塔玲珑精巧、古朴庄重之特点;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港城重要标志。唐以来,明州港崛起并成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外国使节、留学生与商旅由明州港入口岸,经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直达京都。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教授在讲到法国人在《中国出口贸易实地考察》中描述到:“中国最美的宁波城……具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为敕封塔(即天封塔)……在塔壁上发现了法国三帆阿尔克梅纳号上多名海员题画的名字,该船曾于前一年访问过宁波。”天封塔是历史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古塔意义
遗迹
天封塔共7级(俗称七级浮屠)分七明七暗,实际地宫即第一暗层,以此类推共14层,从拆卸中发现的主要遗迹。
1、每层有平座,包括平座出跳、腰沿、补间铺作、转角铺作、以及倚柱、檐柱等结构的遗存和印痕。
2、每层塔身内发现有如梁、枋和加固木等构件残存。
3、除塔身结构有关遗迹外,为了珍藏文物,在塔身中(元代重修的壶门顶上)砌有放置文物的穹窿和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