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计算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在中考中所占分数比例为10%,如果学生掌握了此知识,在中考中至少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计算题所包含的内容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和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还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稀释等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利用化学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还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对计算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于综合性的计算还是会出现比较多的错误,如理解题意不够清晰,步骤比较杂乱,假设不合理等等。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对图、表进行分析;3.学会运用溶质质量不变的原理,对溶液进行稀释时的计算;4.提高运算能力。教学重点:1.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与步骤的强化;2.学会对数字进行分析。教学难点:对题目进行分析,准确地写出出化学方程式。教学方法:归纳、举例、分析、练习、总结等教学过程:一.对中考中化学计算所占比例,及计算在中考的作用的分析。二.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是从知识要点、理论依据、例题解析、重点总结等方面进行学习。知识要点:计算题包含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同时可能包含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内容,是计算的综合运用。理论依据: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依据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做题;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求算时,要准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找到溶质的种类及其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在进行溶液的稀释时,要明白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原则;对元素的质量或质量分数计算题,要知道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例题解析:我将通过下列例题对知识进行举例说明,例题一: 15.0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_____g(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多少?(3)实验室用36%的浓盐酸配制200g此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通过例题1,学生可以对图像认识更准确,知道用差量法求算某些物质的知道,并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同时教师的提醒,能更注意书写的规范性。例题解析2: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100g碳酸钠溶液,将160g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四次测量所得数据如表所示:次数 一 二 三 四累计加氯化钙溶液质量/g 40 80 120 160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 134 168 202(1)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______g(2)第四次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此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通过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分析各数据的方法。能更深切地了解某含义。通过二个例题,学生可以掌握计算题的思维,能更规范的掌握计算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然后再练习一个题目,加固知识、技能、与方法。练习一: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有铜、锌)中铜的质量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1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4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19.96 29.92 39.88 49.88(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g(2)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第四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我的板书主要是做题时的步骤,对步骤进行细化,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反思与评价:这节课的内容,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免有部分学生会感觉有难度,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运用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