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氧气》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分2课时完成: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课时,氧气的获得1课时。下面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2、教学重点和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动手实验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石蜡、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和与交流的能力;②通过探究氧气与石蜡、碳、铁的反应,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4、教学难点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掌握。三、教学相长(一)教法分析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3、质疑释疑法: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4、多媒体教学辅助法:本课内容多,若按排不当,一节课难以完成任务。借助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使用了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抢答巩固法,分析归纳法等。以教法引导学法,以学法促进教法。教学过程:(一)、通过游戏、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还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们就有必要来研究一下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首先研究 氧气的物理性质[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视频]:得出密度、溶解性、等,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看教材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物理性质1、 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解于水4、氧气 –183c 液态氧 -218c 固态氧(无色) (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咱们来探究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学习物质的性质,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所以,讲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例如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和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板书]2.化学性质[演示]实验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装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慢慢熄灭,在氧气中复燃。[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而在纯氧中氧气含量高,木条能够复燃。所以说氧气能支持燃烧。[板书]①能支持燃烧;[师]根据这个性质,也可以用来区分氧气和空气。[演示]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 氧气中现象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结论 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分析]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点燃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讨论]1.为什么铁丝要盘成螺旋状?2.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3.火柴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回答]1.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防止集气瓶被炸裂。3.引燃铁丝。4.以免火柴燃烧消耗部分氧气。[学生]实验1:石蜡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 氧气中现象 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瓶壁有水雾。结论 石蜡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分析这个反应的表达式为:点燃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水[学生]实验2:木炭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空气中 氧气中现象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不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论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火焰更明亮[分析]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碳 + 氧气 二氧化碳在这个表达式中,要注意“碳”字不要写成了“炭”。[实验总结]从这四个实验可以看出: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②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③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可以燃烧。[板书]②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③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④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可以燃烧。(三)、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学评价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在探究氧气性质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和谐有序的发展空间。同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钻研、探索。*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