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地域文化发展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传承、保护、共享多样性交互性传承性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第1、2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4、5课)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第6、7、8课)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10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第11、12、13课)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15课)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活动课)教材知识体系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早期农业主要在黄线以南,黄线以北主要为游牧经济。从西欧到西伯利亚,有广阔的平原,马背上的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奔驰。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北纬45度—北纬50度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按照吴于廑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第一次:公元前2000纪,印欧人的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13世纪蒙古人西征;时 空 定 位——第6课 第 1 子目——第6课 第 2 子目——第11课 第2子目BC3000BC1000印欧人早期迁移公元前后公元600亚欧游牧民族迁徙公元1200蒙古、突厥人迁徙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英国学者威廉·琼斯1783年研究印度文化时发现“古代印度梵文、同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有相似之处。他认为这来自于同一种语系,后这一语系被称为印度欧罗巴语系。大约6000年前,生活在东欧平原,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当时的印欧人已经学会驯养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和较早掌握金属冶炼印欧人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二)迁移概况1.时间:2.地点:3.优势:4.特点:公元前2千纪初起,时间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情境1观察地图,归纳印欧人迁徙的特点约BC1900小亚细亚赫梯人约BC2000伊朗高原波斯人约BC1500印度恒河雅利安人约BC2000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2300欧洲北部日耳曼人约BC1200西欧北部凯尔特人①迁徙地域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以武力征服;④形成多种新的民族;⑤对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二)迁移概况1.时间:2.地点:3.优势:4.特点:5.影响:公元前2千纪初起,时间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1)摧毁旧区域文明(克里特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2)建设新区域文明赫梯文明时间 概 况公元前 17世纪 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公元前 14世纪 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推动了西亚与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公元前 13世纪末 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2)新区域文明的形成:赫梯骑兵崛起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地点:伊朗高原发展 ①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②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③数次入侵希腊。影响 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波斯文明(2)新区域文明的形成:形成 ①时间:公元2000年左右;②方式: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成就 ①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②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地位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希腊文明(2)新区域文明的形成: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城邦文明背景 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概况 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特点 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影响 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印度梵文《吠陀》印度文明(2)新区域文明的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二)迁移概况1.时间:2.地点:3.优势:4.特点:5.影响:公元前2千纪初起,时间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1)摧毁旧区域文明(克里特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2)建设新区域文明①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形成新族群。②扩大了各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农耕文明扩展和繁荣。③有利于当时先进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学习任务:阅读教材页35—36相关内容,梳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概况,完成表格填写。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时间 史实公元前2世纪—2世纪 中国欧洲3—6世纪 中国欧洲7—8世 纪中期 7C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了西亚和北非的广大地区;8C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日耳曼人在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匈奴等少数民族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建立政权,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日耳曼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二)影响情境1阅读材料,归纳亚欧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影响情境1阅读材料,归纳亚欧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影响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二)影响①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例: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②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例: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文化、拜占庭文化。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盛世、欧洲封建国家的发展等。二、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一)游牧民族的迁徙缘由情境2阅读材料,归纳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材料一: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以上材料均出自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材料三: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情境2阅读材料,归纳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材料五: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麟剑《人类源流史》材料四: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情境2阅读材料,归纳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材料六:在印欧种人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也是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巴套菲特湖上文化创立者是因为这样离开他们家园的“低地丘陵被森林覆盖,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农民不得不砍伐湖畔的森林来耕种。随后发生了气候恶化,在中欧引发了更多的降水。高山冰川开始扩展。冬天和春天的洪涝经常发生,毁坏了庄稼。受到湖面水位上涨而淹没湖畔居民农田的威胁,人们不得不远走他乡。由于不知道湖面水位上涨的极限,他们宁愿到遥远的国家去,而不愿在下一次洪水来临之前进行无谓的劳作。”——孙振民《印欧种人的迁徙与古罗马文明》二、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一)游牧民族的迁徙缘由1.游牧民族的流动性的生活特点和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2.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吸引;4.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马拉战车);5.自然环境的变迁(气候恶化)。3.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了可乘之机;(二)农耕民族的迁徙原因原因:影响经济:文化:自然:农耕民族往往带来相对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移入地区的开发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改变着移入地区的民族结构,加速民族融合加剧移入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农耕民族向边疆迁移,有利于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边疆治理政治:根本原因: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具体原因: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人的迁徙是由于巴尔干土地不足;亚历山大以后的移民是马其顿人希望通过迁徙组建军队,控制更广大的东方,并利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充任官职;罗马共和国迁徙部分是为了缓解内部因土地占有不平等造成的矛盾,同时希望通过移民控制战略要地,输出罗马文化,方便进一步扩张; 中国秦汉时期的民族迁徙实边是战略需要,后来中国北方的移民进入江南是因为西晋末年以及随后中原的战乱。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