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理科综合信息预测卷 山西专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中考理科综合信息预测卷 山西专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届中考理科综合信息预测卷 山西专版
满分15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每年冬天,会有许多候鸟来汾河两岸栖息觅食。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汾河周边生态环境的是( )
A.变废为宝,打捞蓝藻制作有机肥料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汾河
C.处理垃圾,将废旧塑料在河边集中焚烧 D.在汾河沿岸植花种草
2.生产KN95口罩熔喷布的核心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都不属于( )
A.合成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塑料 D.天然纤维
3.磷酸二氢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之一,化学式为false,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1 C.-3 D.+5
4.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村中的678道世界各地特色菜品为冰雪健儿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以下菜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清炒白菜 B.水果拼盘 C.意大利面 D.红烧牛肉
5.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他的以下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B.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C.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
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6.铜在空气中锈蚀会生成铜绿false铜绿加热分解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uO B. false C. false D. false
7.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能得到“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
8.2021年12月15日是我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安全发电30周年。铀是核裂变的重要元素之一,如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92
C.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 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2
9.对比实验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false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10.NaCl和false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false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4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6.6%
B.60℃时,将等质量的NaCl与false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NaCl>false
C.若false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蒸发结品的方法提纯false
D.在20~40℃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和false的饱和溶液
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 m/s
C.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50 g D.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 N
12.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
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
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13.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14.关于图中家庭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设计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B.接入插座的用电器短路会导致正在发光的灯泡false和false熄灭
C.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接在图中的插座上,能有效防止漏电
D.保险丝熔断后,可用同规格的铜丝代替接上
15.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是晶体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糖先熔化后凝固
16.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是:起笔时一顿,然后缓慢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上迅速回带.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了一张白纸练习长横的写法,为防止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用镇尺压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镇尺对白纸的压力和镇尺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顿笔时笔毫发生弯曲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向右行笔的过程中,镇尺受到了向右的摩擦力
D.迅速向上回带时毛笔的惯性大于缓慢向右行笔时的惯性
17.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智能眼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通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同一种透镜
C.戴上该眼镜进行拍摄时,拍摄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D.要想拍摄到物体清晰的像,该物体必须位于摄像头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18.跳绳也可以“发电”。用一根带有绝缘皮的长铜导线做跳绳,将它的两端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灵敏电流计相连,摇动跳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摆动。则( )
A.向任意方向摇绳均可产生电流 B.电流方向与绳子运动方向无关
C.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跳绳发电属于电流的磁效应
19.如图是“寻梦”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沉(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
B.“潜水艇”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
C.“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
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
20.图甲中的false分别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false图线,小灯泡和电阻的连接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12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B.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为0.6 W
C.电阻的阻值为15 Ω D.电阻的电功率为3.2 W
第II卷 选择题(共100分)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35.5 Cu-64 Ba-137
三、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下列图片均与航空航天有关,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1题~4题。
21.图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是我国目前体积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其发动机将液态氢和液态氧推进剂泵入燃烧室燃烧产生火箭推力,燃烧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2.图Ⅱ:航天员在太空中呼吸的气体成分和地球类似,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依然是_________。航天员在舱内生活,通过电解舱内的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满足航天员在舱内的氧气需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
23.图Ⅲ:“天和”核心舱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供电,其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柔性太阳电池翼的基板采用超薄型轻质复合材料,它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当空间站运行到太阳无法照射的阴影区时,由锂离子蓄电池为整个舱体供电,锂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24.航天员在核心舱内的饮用水来自“水处理”系统,“尿液处理组件”采用蒸汽压缩蒸馏技术,蒸馏得到的水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水处理”系统将核心舱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后通过RO反渗透技术进行渗透净化处理,这种RO反渗透膜利用的净化方法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实现污水变净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关注生产实际】
25.山西省蕴藏着丰富的铝土资源。某工厂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false,还含有少量false等)提取false,提取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false。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前,通常将铝土矿进行粉碎处理,粉碎的主要目的是______;“酸浸”后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
(2)经检验,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false。由此可推知false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很活泼
C.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D.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3)向滤液Ⅰ中加入过量NOH溶液,发生的反应除已知中提到的,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写一个)。
(4)滤液Ⅱ中的一种溶质能与通入的过量false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小苏打,则该溶质是______。
(5)滤渣Ⅲ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除false外,还有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26.食品的包装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可被人类食用的所有食物中有三分之一被“浪费”掉了。食品在生产后被放到变质,甚至腐烂,是食物被浪费的一大因素,腐烂的食品会释放甲烷。人们通过研究,找到了许多方法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比如冷冻、风干、密封等,从而减少食物“浪费”。
???改进食品包装,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浪费。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包装需求。比如,脂肪曝露在空气中或在光照条件下会变性,产生异味,这也是油炸食品不能使用透明包装袋的原因。密封包装通过隔绝空气来延长食品保质期。还有一种方法是“气调包装”。将包装袋内的空气替换成一种理想化的气体,比如薯片包装袋内充入氮气替代空气。有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的铁粉干燥剂,不仅可以干燥食品,还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鲜切苹果表面涂一些柠檬汁等酸性成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防止鲜切苹果表面变色,也是保鲜的一种方法。
???开发绿色环保食品包装材料,有利于保护环境。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腐烂的食品释放出的导致气候变暖的物质是________。
(2)食品冷冻可以延长保质期的原因是________。
(3)薯片包装袋内充入氮气可以防止薯片变质,是利用了氮气________的性质。向使用后的铁粉干燥剂中加入稀盐酸,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检验柠檬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用pH试纸测定的方法是________。
(5)减少食品浪费,从自身做起,你的做法是_______(写一条)。
五、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27.如图五边形的五个顶点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C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与false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A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4)B与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六、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1分,共6分)
28.小宁在社会实践中,对某工厂废弃电器零部件黄铜(锌铜合金)中铜的含量产生了兴趣,为了测定该黄铜中铜的含量,小宁将该黄铜带回化学实验室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测定分析。他们称取该黄铜样品25g放入指定容器中,然后将20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5
12
10
false
小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他的题解如下:
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false的值应该为false;
②黄朝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false;
③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过程为:
解:设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falseg。
false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false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夏丽看了小宁的题解,认为不正确,小组同学们和小宁一起开始检查题解中的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检查。
(1)仔细观察:你发现小宁的题解过程中的错误共有_____处。
(2)纠正错误:兴趣小组的同学帮助小宁纠正了部分题解中的错误,请你将③计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正确解题过程写出来。
七、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基本实验】
2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装置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
(1)若用装置A作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需要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写一种),药品是_______。
(3)用装置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0.在一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走进消防大队,倾听消防安全讲座,进行干粉灭火器灭火操作。同学们对“发生火灾时要往低处逃生”的原因、干粉灭火器灭火的原理和干粉的分解产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启了项目性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分析“发生火灾时要往低处逃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火灾中使人室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达交流】常温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二氧化碳在低处聚集,但发生火灾时,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密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低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处二氧化碳的含量低,因此发生火灾时要往低处逃生。
任务二:分析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同学们查阅干粉灭火器的标签后知道,灭火操作时所用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1.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的工作过程: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一种呈碱性的白色固体物质。
2.镁、钠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表达交流】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镁、钠等金属着火时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灭火。
任务三:探究碳酸氢钠分解后的白色固体物质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1:氢氧化钠:猜想2:碳酸钠。
【设计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充分溶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
猜想2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1)小明对方案一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_________。
(2)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物理部分
八、实验探究(本大题共5个小题,31题6分,32题10分,33、34小题各6分,35小题5分,共33分)
3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若在透镜前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向右移动10 cm,则蜡烛通过凸透镜的像一定是_____的。
32.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小红操作中不规范之处是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红将容器内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并测出体积V,然后称量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继续向量筒中倒液体,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为某次测得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质量为________g;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多次测得的数据绘制的false图像,根据图像计算可得,液体密度为________false。
33.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那么串联的各部分电路如何分配电源电压呢?小明利用以下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若干、电压表、电压为3 V的电源、开关及导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false间电阻/Ω
false间电阻/Ω
1
10
5
2
20
10
3
30
15

(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处于_______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2)如图甲所示,小明将阻值为10 Ω和5 Ω的电阻分别接入电路中false和false两位置,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false间电压为______V。比较两电阻阻值和所分电压值可得初步结论:串联电路中,电阻值越大,其所分电压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电压的分配规律,小明更换电阻完成了上表中2、3两次实验,观察到每次实验电压表示数几乎不变。分析实验数据发现false间和false间的电压之比与其对应电阻阻值之比相等,于是得出:“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按其阻值之比分配电源电压”的结论。根据这一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信?_______(选填:“可信”或“不可信”),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4.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装置。
(1)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便于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_______进行加热,提高效率。
(2)取适量的海波装进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海波,其好处是使海波_______。
(3)每隔1 min记录海波的温度,并将数据在坐标图中进行描点,如图乙。请根据描点作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分析图像可得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_______。
35.小明猜想鞋与地面间的摩擦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于是他找来了两只新旧不同的同品牌同规格的运动鞋,新鞋鞋底花纹没有磨损,旧鞋鞋底花纹磨损较大,请你添加合适的器材帮小明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1)添加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
九、综合应用(本大题共7个小题,36、37小题各4分,38小题10分,39小题4分,40小题2分,41小题6分,42小题7分,共37分)
36.小艾从新闻中了解到某边防连大雪封山后仍按计划巡视边境线,路上战士们化雪煮饺子(如图),送给当天过生日的一位边防战士作礼物.小艾认为雪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不变.你认为她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7.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含“影”的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影”是指人影,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江水沉沉帆影过”中,江水中的“帆影”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
3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和谐号”动车组(如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和谐号”动车组是由电动机牵引前进的.
据报道,“和谐号”动车组在设计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例如“再生制动”技术:动车进站时,关闭发动机后,车速从350 km/h降到90 km/h的过程中不采用机械刹车,而是利用列车的惯性使之继续行驶,带动电动机逆转发电,达到减速的效果,并把获得的电能输入电网;当车速降低到90 km/h时,实施机械刹车,利用刹车片的摩擦力使车减速直到停止.
“和谐号”动车组有速度快、能耗低等特点,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利用“再生制动”技术,动车进站时将动车的动能转化为_______;车内的乘客看到窗外景物迅速后移,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
(2)车速从350 km/h降低到90 km/h的过程中,电动机逆转发电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
(3)动车进站时,为了保证候车乘客不被“吸”向动车而发生事故,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外,原理是_______.
39.细心的小明发现,在新家装修时,爸爸挑选了更粗的导线来安装空调等大功率用电器.小明很疑惑,爸爸向他解释道:这样可以缓解导线变热的情况,以防火灾,减小安全隐患.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安装大功率用电器时采用粗导线更好.
40.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请在图中画出排球被垫起后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为重心.
41.如图是某款多功能汤锅的简化电路图,使用时通过转动旋钮开关(虚线圆圈部分)可实现低温挡、中温挡、高温挡三种功能的切换.已知4个发热电阻的阻值相等,电源电压为220 V,高温挡的加热功率为1100 W.
(1)求每个发热电阻的阻值;
(2)求低温挡的电功率;
(3)若用中温挡将1.1 kg的水从20 ℃加热到100 ℃需要14 min,则中温挡的加热效率是多少?false








42.为减少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许多城市每天都要用如图甲所示的喷雾车进行喷雾作业.下表是某喷雾车的相关数据,当此喷雾车装满水还未开始作业,以恒定的功率在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时,喷雾车的false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喷雾车在0~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60 m,喷雾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是喷雾车总重力的0.05,喷雾车的发动机的效率为30%.在上述过程中:false
空车质量
水罐容积
装满水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5 t
false
false

(1)该喷雾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
(2)在0~10 s内喷雾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3)该喷雾车消耗70 kg的燃油最多可以行驶多长时间?(false)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河边直接焚烧废旧塑料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C项不利于改善汾河周边生态环境。
2.答案:D
解析:天然纤维是指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这里的两种塑料——聚丙烯和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选:D。
3.答案:D
解析:false中Na的化合价为+1,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设P的化合价为false,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1)×2+false +(-2)×4=0,解得false=+5。
4.答案:D
解析:A、蔬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糖类,不符合题意;
C、面食含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D、肉类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答案为:D。
5.答案:C
解析: A项,冰是水凝固而成的,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凝固、凝华都是物理变化。B项,“黄花分外香”说明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虽然在运动,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项,纸船明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指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6.答案:C
解析:铜在空气中锈蚀会生成铜绿false,含有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能生成false,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故选:C。
7.答案:B
解析:A项实验中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B项实验中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C项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D项实验中被沙子覆盖的红磷不燃烧,未被沙子覆盖的红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铀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铀元素的中子数≈238-92=146,B不正确,C、D正确。
9.答案:A
解析: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要用同种等浓度等量的酸,A中酸的种类不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B能达到实验目的。碘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可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剂种类,C能达到实验目的。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能达到实验目的。
10.答案:C
解析:由题中表格数据可知,4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6g,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alse,A选项说法正确;60℃时,假设分别取110g的NaCl与110g的false分别配成饱和溶液,110g的false所需水的质量是100g,而对于NaCl,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7.3g,若要使剩余的72.7g(110g-37.3g=72.7g)NaCl溶解,还需要再加水,因此,所需水的质量一定比false大,B选项说法正确;由题表可知,false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故false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false,C选项说法错误;在20~40℃范围内,NaCl和false的溶解度可能相同,溶解度相同时二者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和false的饱和溶液,D选项说法正确。
11.答案:D
解析:人体正常温度为37 ℃左右,A错误;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4.2 m/s,B错误;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6 g,C错误;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300 g,重力约为3 N,D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故A正确;
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不同的发声体由于结构和材料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叫噪声,故铿锵的鼓声可能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外罐应使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制作,内罐应使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作,故A错误;为了给“冰箱”内的食物降温,需要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水蒸发吸热,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故B正确;为了加快水的蒸发,应把“冰箱”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故C、D错误.
14.答案:B
解析:false的开关应接火线,故A错误;接入插座的用电器短路会导致保险丝烧断,正在发光的灯泡false和false熄灭,故B正确;图中只有二孔插座,没有接地插孔,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接在三孔插座上,能有效防止漏电,故C错误;保险丝熔断后,不可用同规格的铜丝代替接上,因为铜丝熔点太高,故D错误。
15.答案:D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而糖在凝固过程中慢慢变硬,所以糖属于非晶体,A错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内能不断减少,B错误。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C错误。糖从固态加热到流体的液态是熔化过程,再慢慢变硬,是凝固过程,D正确。
16.答案:C
解析:镇尺对白纸的压力和镇尺的重力方向相同,它们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顿笔时笔毫发生弯曲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向右行笔的过程中,笔对白纸施加向右的力,白纸相对于镇尺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镇尺对白纸的摩擦力向左,由于镇尺对白纸的摩擦力与白纸对镇尺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镇尺受到了白纸对它向右的摩擦力,故C正确;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为写长横时毛笔中的墨汁不断减少,所以迅速向上回带时毛笔的质量小于缓慢向右行笔时的质量,因此迅速向上回带时毛笔的惯性小于缓慢向右行笔时的惯性,故D错误.
17.答案:D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是用凸透镜制成的,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成像,拍摄时,物体位于摄像头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C错误,D正确;近视眼镜的镜片是用凹透镜制成的,与摄像机的镜头不是同一种透镜,B错误.
18.答案:C
解析:跳绳发电属于电磁感应现象,当跳绳摇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时,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A、D错误。感应电流方向与绳子运动方向有关,B错误。摇动跳绳发电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
19.答案:B
解析:吸气时,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瓶外的水压入烧瓶内,水进入烧瓶中,“潜水艇”自重增大,但false不变,浮力不变,即排开水的重力不变,故A错误,B正确;“潜水艇”下沉过程中,顶部到水面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顶部受到的水的压强越来越大,故C错误;“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重的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故D错误。
20.答案: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灯泡L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中的图像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 V、2 V、4 V、8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依次为0.2 A、0.3 A、0.4 A、0.5 A,由false可得,灯泡的电阻依次为false
false
false
false
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增大,由false可得,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增大;而且温度升高,灯泡的电阻增大,故A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等于12 V,所以由题中的图像可知,当false时,电阻和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12 V;所以灯泡的实际电功率是false,故B错误;
电阻的电功率是false
由false的,电阻的阻值是false
故C错误,D正确。
21.答案:false
22.答案:氮气(或false);2:1
23.答案: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质轻(合理即可);false
24.答案:纯净物;过滤
解析:蒸馏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方法,得到的水是纯净物。污水中一些小分子的物质或离子等能透过RO反渗透膜,一些大分子物质、溶解性盐等不能透过RO反渗透膜,RO反渗透膜相当于滤纸,该净水方法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25.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false
(2)AC
(3)false[false或false]
(4)false
(5)false
解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false,还含有少量false,向铝土矿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其中的false能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铁,过滤所得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false,说明false难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滤液Ⅰ的溶质为氯化铝、氯化铁和过量的氯化氢。向滤液Ⅰ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铝沉淀,根据已知信息,氢氧化钠会与氢氧化铝继续反应生成false和false。则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铁,滤液Ⅱ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偏铝酸钠、氯化钠,向滤液Ⅱ中通入过量的false,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则滤渣Ⅲ为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得到产品false。
26.答案:(1)甲烷
(2)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3)化学性质不活泼;false
(4)用玻璃棒蘸取柠檬酸水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5)践行光盘行动(合理即可)
解析:(3)使用过的铁粉干燥剂中一定含有false,加入稀盐酸后,一定会发生稀盐酸和false的反应。
27.答案:(1)false
(2)false(合理即可)
(3)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合理即可)
(4)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合理即可);置换反应(与上一空对应)
解析:农业上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可知C是硫酸铜;A既能与false反应,又能与false反应,则A为酸,可以为稀硫酸或盐酸;B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false反应,则B可以是氢前金属,如Zn、Fe等,也可以是可溶性碱,如NaOH、false等;当A为false时,B还可以是可溶性钡盐,如false等。
28.答案:(1)6
(2)解:设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false。
false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false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6%。
解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黄铜合金中只有锌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由题表中数据可知:从第1次到第3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一直减小,第1次固体减少的质量为25g-18.5g=6.5g,第2次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8.5g-12g=6.5g,第3次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2g-10g=2g,所以第3次加入的稀盐酸未完全反应,合金中的锌已经完全反应,因此第4次加入的稀盐酸未参加反应,固体质量仍为10g,即①中false的值应该为10;②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应该为false;③中的错误有4处(false不带“g”、化学式false、false后面应加“↑”、缺比例式),所以,小宁的题解过程中共有6处错误。
(2)每加入50g稀盐酸,消耗6.5g锌,由此可以根据消耗锌的质量,计算出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代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9.答案:(1)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false
(2)二氧化碳(或false,合理即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与上一空对应)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a端导管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解析:(2)装置B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装置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长进短出,因此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a端导管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30.答案:任务一:大;变小
任务二:降温和隔绝氧气(或空气);不能
任务三:【设计实验】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false
解析:任务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灭火的原理是降温和隔绝氧气;镁、钠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镁、钠等金属着火时不能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灭火。
31.答案:放大;15;远视;放大
解析:物距false,像距false,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 cm,此时物距false,像距变为false,则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像距增大,像在光屏后方,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远视眼,要用远视眼镜来矫正。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向右移动10 cm,此时false,或者,false,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则蜡烛通过凸透镜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32.答案:(1)调节平衡螺母前未将游码调零
(2)82.6;false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小红在调节平衡螺母时,游码并未在零刻度线处,这样的调节是无效的;图乙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是false,游码表示的质量是2.6 g,(注意要看游码的左侧对应的刻度线),所以测得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是82.6 g;在丙图的图像中,m表示的是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V表示的是倒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当m由80 g变成50 g时,V由10 mL增加到30 mL,这表示倒入量筒中的false液体对应的体积为false,所以液体的密度为false。
33.答案:(1)断开
(2)2;越大
(3)不可信;实验中选用的false间电阻阻值始终是false间电阻阻值的两倍,使得实验结论存在偶然性
解析:(1)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可以避免短路等问题出现而损坏实验器材。
(2)由题图乙可知,电压表使用的量程是0~3 V,分度值为0.1 V,电压表示数为2 V,false间电压为2 V;由false可知,通过10 Ω电阻的电流为0.2 A,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5 Ω电阻的电流为0.2 A,因此5 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 V,由此可得初步结论:串联电路中,电阻值越大,其所分电压越大。
(3)由于实验中所选择的电阻值特殊,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实验中所选用的电阻阻值应是任意的,进行多次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34.答案:(1)酒精灯外焰
(2)受热均匀
(3)如图
(4)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应用外焰加热。
(2)水浴法加热且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
(3)连接各点,如图所示。
(4)根据图像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48 ℃不变。
35.答案:(1)弹簧测力计、细线
(2)①将旧鞋插在新鞋中并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将细线一端系在新鞋上,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新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lse;②将新鞋插在旧鞋中,将细线一端系在旧鞋上,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lse
(3)若false,则鞋与地面间的摩擦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小明的猜想正确;若false,则鞋与地面间的摩擦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无关,小明的猜想不正确
解析:(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鞋底花纹深度的关系,需要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通过测量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利用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的关系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需添加的实验器材是弹簧测力计和细线.
36.答案:不正确;雪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解析:雪是晶体,雪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37.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解析: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江水中的“帆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8.答案:(1)电能和内能;列车
(2)电磁感应
(3)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解析:
39.答案:空调等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较大,而电源电压不变,根据false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较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粗导线的横截面积大,电阻小;在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由于粗导线的电阻小,根据false,可知粗导线产生的热量少,所以安装大功率用电器时采用粗导线更好.
40.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点画在重心,因此应从排球的重心画一条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标上箭头和表示重力的字母G.
41.答案:(1)88 Ω
(2)275 W
(3)80%
解析:(1)开关旋转到3、6时,false并联,为高温挡此时false的电功率false
每个发热电阻的阻值false
(2)开关旋转到1、4时,false串联,为低温挡false
(3)开关旋转到2、5时,只有false发热,为中温挡,false
水吸收的热量falsefalse
加热14 min消耗的电能false
加热效率false
42.答案:(1)false
(2)false
(3)false
解析:(1)false
falsefalse
false
(2)false
10 s后喷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喷雾车的功率false
喷雾车装满水还未开始作业时,以恒定的功率在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0~10 s内喷雾车牵引力做的功false
(3)70 kg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false
false
fals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