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张PPT)历史解说魅力京杭·声生漫(二)通惠河壹这个响亮的名字源于元世祖忽必烈这一名字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凡气质奠定了京杭运河前年文化底蕴更是中国古代先民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通惠河与元朝那些事儿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通惠河,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当时连接北运河和北京皇城的重要部分,从南方到达北运河的货物都要经过通惠河运送到皇城。说得形象一点,这里更像是人体的“咽喉”。通惠河是元朝水利工程师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为了解决元朝大都的水源问题,忽必烈派遣郭守敬修建了通惠河。通惠河修建好后,大大的缩短了南方粮食、物资到北京的时间,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通惠河与元朝那些事儿通惠河不仅仅是重要的货运通道,也是元朝著名的杂剧不断传播到南方的重要途径。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著名的剧作家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的著名剧作家。他们沿着通惠河与大运河纷纷来到江南,并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都是这个时期诞生并且在南方北方快速传播开来的。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通惠河真是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了呢?燃灯塔贰燃灯塔,坐落于北运河之上,是通州重要景观。塔身高约45米,塔身正南面洞内供燃灯佛,因此称为燃灯塔。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整座塔上共悬风铃2224枚,雕凿佛像415尊。燃灯塔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通州重要的景观带,千年来,燃灯塔都静静守护在北运河上,守护者通州的历史文化。在清代康熙年间,这座塔曾为地震倒塌,乱砖堆里到处都是散落的舍利子。据说燃灯塔是用来镇压白龙防水灾,保护两岸百姓免遭水灾而修建。当时在燃灯塔附近还有很多专门放粮食的粮仓,从南方运来的大米等都存放在这附近的粮仓。鼎盛时期,这里的粮仓多达400多个,但到现在,名字流传下来的也只剩中仓和后南仓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