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1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仍属于无机化合物。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C、H、O、N、Cl等顺序。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等)、水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矿物质、水是无机物。(一)淀粉: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 + 6H2O C6H12O6 + 6O2 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3.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二)葡萄糖:1.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放热:C6H12O6 + 6O2=====6CO2 + 6H2O2、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C6H12O6 2C2H5OH(乙醇) + 2CO2;3、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2H6O + 3O2 ====== 2CO2 + 3H2O4、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4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5、低血糖:血液中血糖(葡萄糖)含量太低,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6、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葡萄糖的检验: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CuSO4 + 2NaOH== Cu(OH)2↓+Na2SO4)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 + H2O], 7、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三)油脂:1.油脂的作用:提供能量,释放的能量是淀粉的两倍。2.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3.大豆中提取油脂: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四)蛋白质:也能提供能量。1.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液、毛发和各种酶中,2.蛋白质的作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4、蛋白质在盐溶液(如硫酸铵溶液、硫酸钠溶液等)中,其溶解性变小,该过程又称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5、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钡盐、汞盐)、70%酒精溶液、甲醛等化学物质后,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化学变化。注意: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食用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6、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黄曲霉毒素。7、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方法:取样,点燃后,观察现象。现象: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产生灰烬松脆。 羊毛线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的灰烬松脆; 化纤燃烧后,没有气味,燃烧剩余物产生熔球现象,较硬。(五)维生素:1.维生素: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不能偏食。2、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B——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缺乏钙——佝偻病(骨质疏松) 缺乏锌——侏儒症缺乏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乏铁、钴——贫血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