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Ⅰ卷(4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虾会产生不愉快的腥臭味,可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和料酒
B.“酸可以除锈”,“汽油可以去油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入了甲酸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D.苯酚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2. 航天科学技术测得, 三氧化二碳(C2O3) 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2O3和CO2是同素异形体
B.C2O3和CO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
C.C2O3和CO 都是酸性氧化物
D.C2O3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己二烯和甲苯
B.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时,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C.棉花、蚕丝、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所有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4. Na2O2、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Cl2、SO2依次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
B.标准状况下,1 mol Na2O2和22.4LSO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A
C.等物质的量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D.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5.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乙烯水化制乙醇;溴乙烷水解制乙醇
B.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苯硝化制TNT;乙炔水化制乙醛
D.乙醇脱水制乙烯;溴乙烷消去制乙烯
6.在下列各组有机物中,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一组物质是( )
A.甲酸、乙酸、硬脂酸 B.苯甲醇、苯甲酸、石炭酸
C.2—丙醇、1—丙醇、甲乙醚 D.丙醛、丙酮、丙烯醇(CH2=CH—CH2—OH)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浓溴水然后过滤
B.在稀氨水中逐渐加入稀的硝酸银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
C.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来配制新制Cu(OH)2
D.溴乙烷在氢氧化钠存在下进行水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的存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为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装置
B.图2中振荡后下层为无色
C.图3装置可以达到验证酸性:CH3COOH > H2CO3 > C6H5OH的目的
D.图4装置可以达到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目的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10.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膜熔点高于铝
B.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说明HClO酸性比H2SO4强
C.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D.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变白,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11.“类推”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IVA族元素氢化物熔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VA族元素氢化物熔点顺序也是:AsH3>PH3>NH3
B.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HF>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
C.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制备镁单质,工业上也可用电解氯化铝制备铝单质
D.Fe3O4可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FeO·Fe2O3 ;因此Pb3O4也可改写为:PbO·Pb2O3
12.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
A.溴苯中的溴(KI溶液) B.苯中的甲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NaOH溶液)
C.甲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苯中的己烯(溴水)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mol乙烯共用电子对数为4NA
B.1molD318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
C.标准状况下,1L戊烷充分燃烧后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5/22.4 NA
D.0.1mol乙烯和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原子数一定为0.6 NA
14.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1 mol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 mol 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5. 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Na、NaOH、NaHCO3、Na2CO3、反应最多消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单位:mol)依次是( )
A.2 2 1 2 B.3 1 1 1.5
C.3 2 1 2 D.2 1 2 1.5
16.有机物X(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⑴1molX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1.5 mol气体
⑵ X与醇或羧酸在浓H2SO4和加热的条件下均生成有香味的产物
⑶ X在一定程度下的分子内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根据上述信息,对X的结构判断正确的是( )
A.X中肯定有碳碳双键 B.X中可能有三个羟基和一个 —COOR官能团
C.X中可能有三个羧基 D.X中可能有两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17.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C8H8O2。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1∶2∶2∶3,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核磁共振氢谱与红外光谱如图。关于A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分子属于酯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B.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符合题中A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物有两种
D.与A属于同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2种
18.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过量的氨水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9.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Na→NaOH→Na2CO3→NaCl
B.Fe→Fe(NO3)3→Fe(OH)3→Fe2O3
C.Mg→MgCl2→Mg(OH)2→MgSO4
D.Al→Al2O3→Al(OH)3→AlCl3
20.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 ) A?????????B????????? C???????? D
A.向AgNO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氨水溶液
B.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
C.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D.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Ⅱ卷(60分)
二、填空题
21.(12分)某有机物甲和A互为同分异构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在酸性条件下将1 mol甲完全水解可以生成1 mol乙和1 mol丙;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丙可以被连续氧化成为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确定并写出甲的分子式___ __;与甲属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 __种(不包含甲)。
(2)经红外光谱测定,在甲和A的结构中都存在C==O键和C—O键,B在HIO4存在并加热时只生成一种产物C,下列为各相关反应的信息和转化关系:
①ROH+HBr(氢溴酸)RBr+H2O
(3) A―→E和E―→F的反应类型为__ 、___ 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 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B―→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C在条件①下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Ⅰ:某洗手液含有PCMX,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霉菌有极好的杀灭效果.
(1)PCMX分子中含有苯环,相对分子质量为156.5,该有机物含有碳、氢、氧、氯四种元素,其中氯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6,则有机物的分子式是_____ ___.
(2)PCMX分子的苯环上含有四个取代基,其中相同的两个取代基处于间位,另外两个不同的取代基处于对位;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浓溴水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且PCMX
与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PCMX的结构简式是____ ____。
(3)PCMX在光照的条件下,跟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PCMX的同分异构体中,有两个取代基,且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_______种。
23.(14分)从物质A开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H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1molF(分子式C4H6O2)与足量新制的Cu(OH)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可生成2molCu2O,分析图表并回答问题。
(1)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2)指出反应类型:E→H ;H→I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F ;
A→B(任写一个) ;
(4)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边两个羟基为不稳定结构,与C含有相同官能团种类及数目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包括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24.(10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用加热苯甲酸、浓H2SO4和乙醇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苯甲酸乙酯,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且苯甲酸乙酯的沸点为213℃,乙醚的沸点为34.6℃。
⑴关闭活塞a、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苯甲酸乙酯。仪器E的作用是 。
⑵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乙醚(CH3CH2-O-CH2CH3)、乙烯、SO2、水等。
①打开活塞a,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通过B、C、D装置检验SO2和乙烯。已知C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B、D中应盛放的试剂依次分别是 、 。
②有同学拟通过红外光谱仪鉴定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有“-CH2CH3”, 来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乙醚。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
⑶通过下列实验方案,可以提纯苯甲酸乙酯。
①为除去产品中杂质,先将三口烧瓶中残液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并加入 。
②用分液法可分离上述有机层和水层,分液完成后,取出有机层的操作是
。
③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豆粒大小的无水氯化钙干燥剂,至醚层澄清透明;过滤得醚层,然后将醚层加入到干燥的蒸馏烧瓶中蒸馏,蒸馏过程中控制的温度为 。
25.(14分)甲、乙、丙为常见单质,乙、丙两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X、A、B、C、D、E、F、G均为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A、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1)写化学式:丙_________,E________。
(2) 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1molA参加反应转移电子_____mol。
(4)写出反应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F的俗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其溶液显_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四川师大附中高2014级高二下期周考化学试题一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2.(1)C8H9ClO
、、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卷 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36题共54分)
1.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政治地位? ? B、财产多少?? ? C、居住地域??? D、血缘关系
2.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
A.长老会议 公民陪审法庭 B.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
C.公民大会 公民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 长老会议
3.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正确的有 ( )
①雅典民主政治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 ②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一些重大改革在历史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也被一些物化的东西所定格。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典型雕刻大佛。前一幅为云冈石窟,其雕刻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突起,线条简明,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后一幅是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回答4—5题
4.上图是中国古代两大雕刻艺术的宝库,与其有密切关联的古代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
5.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7.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本质却有着截然的不同。回答8—9题
8.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最主要的区别是
A.是否涉及政治改革 B.是否涉及经济改革
C.是否由有地主阶级领导 D.是否涉及军事改革
9.在同一时期的雅典则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雅典走向了民主政治,这个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希腊全民的民主政治 B.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C.平民的民主政治 D.封建贵族的民主政治
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D.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11.在19世纪末,只进行了短短百日的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注定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力量对比悬殊 B.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家的宣传不全面
C.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支持 D.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有一些历史人物作出了巨大贡献。回答12—13题
12.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级人物,其中被誉为“东方伏尔泰”的启蒙运动旗手是
A.吉田松阴 B.福泽谕吉 C.伊藤博文 D.木户孝允
13.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他发表的奠定了变法思想基础的著作是
①《变法通议》 ②《孔子改制考》 ③《新学伪经考》 ④《仁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公元前5—3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尽管相距甚远,也没有什么联系,但历史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两地几乎同时都进行了影响深刻的改革。回答14—15题
14.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15.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历史上的有些改革尽管没有走向最后的成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回答16—18题
16.王安石变法中以理财为核心,且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农民摆脱了受剥削的处境
C.避免了土地兼并现象 D.彻底解决了“积贫” 问题
17.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启了近代之门,其作用不包括
A.培养和造就了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
B.消灭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
C.改变了社会性质,是埃及走向近代化
D.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以捍卫独立
18.戊戌变法产生的最重要作用是
A.促进了思想解放 B.实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挽救了政治危亡
1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20.重农抑商的经济指导思想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两汉时期
21.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 B. 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西欧封建主集团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 D.关于天主教会仪式的变革
22.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23.右图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识 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 D.尚武精神
24.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其实质是
A.确立土地国有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巩固和维护井田制 D.确立封建地主的经济制度
25.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倒幕运动的胜利 D.民族危机加剧
19世纪中后期,面临民族危机,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回答26—28题
26.《应诏统筹全局折》与《五条誓文》
A.都是改革的施政纲领
B.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得到了贯彻执行
C.颁布于新政权建立后
D.都表达了统治者的变法决心
27.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倒幕运动的成功
C.西方思想的传入 D.天皇专制的建立
28.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9.“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30.面对巨大的阻力,右图所示人物制定改革方案的突出特点是
A.从中央到地方 B.从城市到农村
C.从秘密到公开 D.从试验到推广
31.“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C.主张政教合一 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
32.下列有关宗教改革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3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 )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34.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5.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梭伦改革②商鞅变法③王安石变法北④魏孝文帝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二.综合题:(4题共46分)
3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选取了古今中外九大著名改革事件,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如下五种表现:第一,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二,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主要形式;第三,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四,改革是社会转变的有力杠杆;第五,改革是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各举一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事例不得重复)(10分)
38.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在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著名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回答问题(10分)
(1)两次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分别扫除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
材料一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身“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的改革主张及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材料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摘自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
(3)材料三中体现了沙皇对农奴的解放,其“解放”的内容包含什么?(2分)对俄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9.材料一 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牌匾
结合上图回答 (13分)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2分)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概括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5分)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6分)
40.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5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4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4分)
成都树德协进中学2012—2013学年下期
2012级4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第Ⅱ卷(材料解析题共46分)
37、(10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选取了古今中外九大著名改革事件,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如下五种表现:第一,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二,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主要形式;第三,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四,改革是社会转变的有力杠杆;第五,改革是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各举一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事例不得重复)(10分)
38.(10分)
(1)两次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分别扫除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的改革主张及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沙皇对农奴的解放,其“解放”的内容包含什么?(2分)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9. (13分)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2分)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概括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5分)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6分)
40.(13分)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5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4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4分)
成都树德协进中学2012—2013学年下期
2012级4月阶段性考试历史答案
)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2.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 千米处 B.17 千米处
C.33 千米处 D.2 900 千米处
3.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开始出现动荡局势,中国政府从2月22日至3月5日,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据此完成4~5题。
4.撤至埃及亚历山大(31°13′N,29°55′E)的43名中资公司人员,乘坐EY888次航班于当地时间23日22:15起飞,北京时间24日上午10:20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他们在空中度过的时间大约为( )
A.5小时5分 B.6小时5分 C.12小时5分 D.13小时5分
5.这次撤侨期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山东潍坊昼短夜长,且夜在逐日变长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图中的两条虚线为晨昏线,太阳直射点位于小圆圈所在的经线。读图回答6~7题。
6.E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9:00 B.12:00
C.18:00 D.21:00
7.F地位于E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读下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a、b、c、d四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a、d、b、c
B.四地的角速度都不同
C.四地的角速度都相同
D.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d
9.图中四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
A.a、b、c、d B.d、c、b、a
C.c、d、b、a D.d、a、c、b
北京时间2011年7月8日23时29分,“亚特兰蒂斯”号开始最后一次太空之旅。执行任务12天后,于7月20日返回地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亚特兰蒂斯”号发射时全球昼夜和日期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半球上白昼面积远大于黑夜
B.南半球上白昼面积略小于黑夜
C.东半球上8日的范围略小于9日
D.南半球上日期分布与北半球不同
11.在“亚特兰蒂斯”号飞行期间,下列地区同等高度的房屋正午时刻影子朝向不变、长度变短的是( )
A.中国全境 B.美国五大湖地区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极点附近
下图中MA、MC为晨昏线,阴影部分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2~13题。
1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10°S,180° B.20°N,90°E
C.0°,180° D.20°S,90°W
13.该日上海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日影朝向依次为( )
A.西南、正南、东南
B.正西、正北、正东
C.西北、正北、东北
D.西北、正北、东南
下图表示夏至日四地昼长时数和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标注有明显错误的一地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5.当北京时间为8:45时,①地正好日出,则其地理坐标是( )
A.60°N,30°E B.45°S,30°W
C.60°N,75°E D.13°S,75°W
16.若用M表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则对M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最大 B.②地最大
C.③地最大 D.各地相同
(2012年南京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7~19题。
17.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水循环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8.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关于上题图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图所示原理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较小
B.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会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C.③图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成因
D.④图所示原理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重要成因之一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20~21题。
20.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
21.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大气逆辐射强
C.微风 D.地面辐射强
22.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中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
A.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B.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C.棉花花期滞后 D.棉花花期不变
22.(2011·潍坊模拟)读“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B.P处因热力因素作用气流下沉
C.F气流形成西南风
D.E、P两处附近的气压带的位置基本不变
23.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24~25题。
24.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
25.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图中各气候区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区冬季多雨是由于受冬季风影响
B.Ⅱ区极端干旱是由于深居内陆
C.Ⅲ区夏季多雨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D.Ⅳ区多雾是由于受暖流影响
27.阴影部分示意世界著名的“绿色坝”工程,该绿化工程中最常见的树种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28题。
28.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0.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③雨滴梧桐秋夜长 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读图(图1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4分)
(1)根据已知条件在图1中作(标)出:(共3分,每小题1分)
①用字母P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1分)
②用虚线表示南北回归线;(1分)
③用虚线表示南北极圈。(1分)
(2)根据图1,在图2中画出:(共2分,每小题1分)
①晨昏线;(1分)
②用斜线标出夜半球。(1分)
(3)根据图1,回答①~③题。
①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③此时全球有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1/2的地区与北京就处于同一日期。(1分)
32.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箭头指向为空气流向)”,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__。D、E、F中,属高压区的是________。(3分)
(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和等压面的弯曲方向。(4分)
(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2分)
(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________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以上可看出,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3.?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完成:(共7分)
甲
乙
(1)甲图表示 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⑤表示 带。②表示
带。(3分)
(2)在乙图A、B、C、D四地气候中,由甲图中⑥常年控制的是 地,其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乙图中20 ℃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 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的 影响。(2分)
34.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1分)
A.55hPa B.50hPa C.45hPa D.40hPa
(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考虑)(2分)
(3)此日,P和Q两地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天气状况和海陆热力状况两方面作答)。(4分)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2011级2013年4月月考
地 理 试 题
第Ⅱ卷答题卡
题 号
31
32
33
总分
总分人
得 分
31.(共14分)
(1)(共3分,每小题1分) (2)(共2分,每小题1分)
(3)①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③此时全球有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1/2的地区与北京就处于同一日期。(1分)
32.(12分)
(1)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分)
(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和等压面的弯曲方向。(4分)
(3) ________和________。(2分)
(4)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3.? (共7分)
(1) ,_____ 带。 __ 带。(3分)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___ , 。(2分)
34.(共7分)
(1)_______。(1分)
(2)(从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考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天气状况和海陆热力状况两方面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1分)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③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⑤世界观是哲学,方法论是各门具体科学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由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下列观点中,违背这一根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4、甲认为:我在故我思。乙认为:我思故我在。对此正确的理解有(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表明( )
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③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恩格斯说:“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表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下列能体现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的有
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它培养人们面向现实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唤起人们积极进取的创造意识和科学精神,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
④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对象归根到底是物质世界,精神和思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庄子《大宗师》:“夫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与这一思想不相符合的观点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道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
C.绝对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D.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10、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5月10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常态的 进一步回归。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意识能促进事物向前发展
11、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1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符合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 ①②
1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从哲学的角度,下列说法与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寓意一致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若在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5、据报载,“久耕托市”,“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欺实码” 等选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 考。这说明
A .物质是客观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 .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6、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这说明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
C.事物内部结构总具有优化趋向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无限的
17、2010年12月22日,连接湖北宜昌和重庆万州的宜万铁路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宜万铁路是国内铁路建设中施工难度很大的山区铁路,岩溶、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工程之艰、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铁路建设者们发扬“挑战禁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克难攻艰,拼搏进取,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这表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②人们可以利用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性为前提和基础
④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有效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当今世界石油资源日益紧缺,寻找其他可再生资源代替石油已是大势所趋。南京工业大学两位在读的博士生李恒和孙鹏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在秸秆、薯干、甘蔗等价格低廉的植物中找到了石油的替代品。这说明
①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础
B.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能够把握世界的本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20、“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B.“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李开复)
C. “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穆罕默德·尤努斯)
D.“实践高于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
21、2011年2月17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埃迪卡拉纪早期具形态分异的宏体真核生物组合”科研论文,该课题组通过对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附近的“蓝田生物群”化石进行的大规模挖掘和深入研究,为宏体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学说提供了最古老的证据,证明了它们是地球上迄今最早的宏体生物。这充分说明
A.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通过认识证明规律
B.真理具有相对性,人们的对真理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C.认识具有目的性,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实践能够检验真理
22、2010年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东亚领导人会议中,就如何推进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提高竞争能力水平,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与各国交换了意见。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23、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恬。这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在“入侵”夏威夷岛后,科基蛙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这一事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句话表明( )
A.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和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6、 一位父亲在生命行将终结时,把他的十个孩儿叫到床前。父亲让孩儿们每人拿起一根筷子,然后用力折,结果孩儿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筷子折断了。父亲再让孩儿们拿十根筷子合成一把,然后用力折,结果无论如何使力也折不断这把筷子。“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的故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表明局部之和必定大于整体
③注重整体内部优化组合 ④团结就是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7、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
A.,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28、下边漫画《刚出壳的鸡》的哲学寓意是( )
A.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
C.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
29、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个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这时,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蚂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②搞好局部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整体功能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④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0、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参与今年的“两会”,人民专门开通“两会”专题页,你只要点击,就会及时了解关于“两会”的有关信息。这表明(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坚持与时俱进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D.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工作方式的创新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在第II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II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31、根据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成都市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幸福梅林”、“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被专家喻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值得称道的是“五朵金花”,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结合自身实际,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该区域和成都群众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休闲业,将劣势变优势,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展现出了和谐社会的雏形。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分)观光农业和旅游休闲业的发展思路是如何体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6分)
32、农村消费乏力一直是制约我国内需扩大的关键因素。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9%,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据有关方面研究,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 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30万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中国,推进城镇化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中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这一要求的依据。(8分)
33、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匮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地种上了果树、中药材,养殖了牛、羊、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8分)
34、1928年,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使许多疾病消失无踪,如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结核等。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从根本上是可以治愈的。
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然而抗生素的大规模应用使其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它的副作用,如氯霉素会导致血液疾病等;二是它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的耐药菌、顽固的超级细菌的诞生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运用认识论观点分析材料中的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8分)
35、循环经济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气,将人与畜禽的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8分 )
参考答案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对抗生素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启示我们坚持和发展真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对抗生素的认识是发展的,启示我们要不断发展真理。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则或”的否命题是( )
A. 若,则或; B. 若,则且;
C. 若,则或; D. 若,则且;
2. 双曲线方程为,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 )
A. B. C. D.
3. 已知命题:,,则 为( )
A.:, B.:,
C.:, D.:,
4.设θ∈,则关于x,y的方程+=1所表示的曲线为( )
A.长轴在y轴上的椭圆 B.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
C.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 D.实轴在x轴上的双曲线
5.若双曲线与有相同的焦点,它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则双曲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6.“”是方程“表示双曲线”的 (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圆+=1上一点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2,M是线段PF1的中点,则M到原点O的距离等于( )
A.2 B.6 C.4 D.8
8.两个正数1、9的等差中项是,等比中项是,则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与
9.设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虚轴的一个端点为,如果直线与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那么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D. 10.若椭圆和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F1、F2,且P是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则△PF1F2的面积是( )
A.1 B. C.2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填空) 12.已知AB是过椭圆+=1左焦点F1的弦,且|AF2|+|BF2|=12,其中F2是椭圆的右焦点,则弦AB的长是_______.
13.直线y=x+k与椭圆相交于不同两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4.如图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椭圆上点M的横坐标等于
右焦点的横坐标,其纵坐标等于短半轴长的,椭圆的离心率=_______.
15.给出下列命题:
①均成立;
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③若的逆否命题成立;
④若命题,命题是真命题;
⑤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虚轴长。
其中真命题有
三.解答题
16.(本大题满分12分)
分别求适合下列条件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为、且过点椭圆;
(2)与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且过点的双曲线.
17.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8(本题满分12分)
如图, 在矩形中, ,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平面.
(Ⅰ)求证: ∥平面;
(Ⅱ)求证:平面⊥平面;
(Ⅲ) 若, 求三棱锥的体积.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直线过点P交椭圆C于A、B两点.
(1)若P是AB中点,求直线的方程及弦AB的长;
(2)求弦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20、(本题满分13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
(Ⅰ)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Ⅱ)若,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1. (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椭圆的上焦点,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交y轴于点M,若=m,=n,求m+n的值.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2、,则=( )
A、 B、 C、 D、
3、设是两条直线,是两个平面,则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 B、∥
C、∥ D、∥,
4、若PQ是圆的弦,弦PQ的中点是(1,2),则直线PQ的方程为( )
A、x+2y-3=0 B、x+2y-5=0 C、2x-y+4=0 D、2x-y=0
5、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6、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的前n项和,则( )
A、 B、 C、 D、
7、是椭圆的左右焦点,M是椭圆上一点,若,则M到y轴的距离为( )
A、 B、 C、 D、
8、双曲线的渐近线为,其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则双曲线方程为( )
A、 B、 C、 D、
9、椭圆有公共焦点,P为其一个公共交点,则( )
A、 B、 C、 D、
10、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的一条渐近线与以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B两点,若恰好将线段AB三等分,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2x+y+1=0垂直,那么双曲线的离心率e= ,渐近线方程为
12、椭圆内一点P(2,1)是弦AB的中点,则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13、已知命题p:“”,命题q:“”,
若“”是真命题,则实数
14、椭圆,焦距为2c,圆O:,过作圆O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则椭圆的离心率e=
15、给出下列命题:
①均成立;
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③若的逆否命题成立;
④若命题,命题是真命题;
⑤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虚轴长。
其中真命题有
解答题:(共75分)
16、(12分)已知椭圆的焦距为4,且与椭圆有相同的离心率,直线经过点M(0,1),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F为椭圆C的左焦点,当直线的倾斜角为时,求的面积。
17、(12分)已知
(1)若求的值域;
(2)锐角中,求
18、(12分)如图所示,在四棱柱P-ABCD中,AB⊥平面PAD,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DC上的点,且DF=AB,PH为中AD边上的高。
(1)证明PH⊥面ABCD
(2)若PH=1,AD=,FC=1,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
(3)证明EF⊥面PAB
19、(12分)已知⊙⊙
(1)若动圆M与⊙内切,与⊙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E的方程;
(2)若直线与轨迹E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
20、(13分)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的前n项和,对于任意的,有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的通项公式的前n项和为,若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1、(14分)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离心率为e
(1)若,求椭圆的方程;
(2)设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若坐标原点O在以MN为直径的圆上,且,求的取值范围。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
A.小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发生偏转 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C.磁铁吸引小磁针 D.因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
2.下图中哪个情况线圈中不能产生交流电( )
3. 如下图(a)所示,一个由导体制成的矩形线圈,以恒定速度v运动,从无场区域进入匀强磁
场区域,然后出来.若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那么在(b)图中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
映出回路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是图( )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电流表G1和G2,零点均在刻度盘的中央.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左摆;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摆.在电路接通后再断开开关S的瞬间,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G1指针向右摆,G2指针向左摆 B.G1、G2的指针都向右摆
C.G1指针向左摆,G2指针向右摆 D.G1、G2的指针都向左摆
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一根水平放置的金属棒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度
方向和棒垂直,则棒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将 ( )
A.随时间增大 B.随时间减小
C.难以确定 D.不随时间变化
6.在收音机线路中,经天线接收到的电信号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经放大后送给下一级,需要把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分开,只让低频成分输入给下一级,我们采用了如图装置电路,其中代号a、b应选择的元件是( )
A.a是电容较大的电容器,b是低频扼流线圈
B.a是电容较小的电容器,b是高频扼流线圈
C.a是高频扼流线圈,b是电容较小的电容器
D.a是低频扼流线圈,b是电容器较小的电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4分)
7.一只低压教学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的瞬时值为u=10sin(314t) V,关于该电源的规格和使用,正确的说法是 ( ).
A.这个电源可以使“10 V、2 W”的灯泡正常发光
B.此电源的交流电压的周期是314 s
C.此电源在t=0.01 s时电压达到峰值
D.这个电源可能把“10 V、2 μF”的电容器击穿
8.如图所示,A、B两闭合线圈为同样导线绕成,A有10匝,B有20匝,两圆线圈半径之比为2∶1.均匀磁场只分布在B线圈内.当磁场随时间均匀减弱时 ( ).
A.A中无感应电流 B.A、B中均有恒定的感应电流
C.A、B中感应电动势之比为1∶1 D.A、B中感应电流之比为1∶1
9.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U1,发电厂至用户的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通过输电导线的电流为I,输电线末端的电压为U2,下面选项表示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正确的是( )
A. B. C.I2R D.I(U1-U2)
10.如图所示,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沿纸面由位置1(左)匀速运动到位置2.则 ( )
A.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B.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导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右
D.导线框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左
11. 某同学在研究电容、电感对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的影响时,采用了图所示的电路,其中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已知把开关置于3、4时,电路与交流电源相通,稳定后的二个灯泡发光亮度相同,则同学在如下操作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当开关置于3、4时, 稳定后,若只增加交流电的频率, 则L2比L1亮
B.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但L1比L2亮
C.当开关置于3、4时,稳定后,若只增加交流电的频率,则二个灯泡的亮度将同时变暗
D.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且亮度也相同
12. 如图所示,光滑导轨倾斜放置,其下端连接一个灯泡,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当ab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小灯泡获得的功率为P0,除灯泡外,其他电阻不计,要使稳定状态灯泡的功率变为2P0,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
A.换一个电阻为原来一半的灯泡
B.把磁感应强度B增为原来的2倍
C.换一根质量为原来的倍的金属棒
D.把导轨间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倍
三、填空题(共15分)
13.(3分)右图为一交变电流图像,把这种交变电流
加在一灯泡两端,则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为 A
14. (4分)有一正弦交流电源,如下左图,电压有效值U=120 V,频率为f=50 Hz,向一霓虹灯供电,若霓虹灯的激发电压和熄灭电压均为U0=60 V,试估算在一个小时内,霓虹灯发光时间为 s.
15.(8分)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如上右图,首先要按图(甲)接线,以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然后再按图(乙)将电流表与B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将A与电池、滑动变阻器和开关串联成另一个闭合电路.
在图(甲)中,当闭合S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不通电时指针停在正中央).在图
(乙)中:
(1)将S闭合后,将螺线管A插入螺线管B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下同)偏转;
(2)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 __偏转;
(3)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偏转;
(4)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突然切断开关S时,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偏转.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2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 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外电路电阻为R.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求:
(1)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
(2)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
(3) 写出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通过电阻R上的瞬时电流的数学表达式.
17.(14分)某发电站的输出功率为104 kW,输出电压为4 kV,通过理想变压器升压后向80 km远处用户供电,在用户区再用降压器把电压降为220V供用户使用。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2.4×10-8 Ω·m,导线横截面积为1.5×10-4 m2,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输出功率的4%,求:
(1)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2)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
(3) 降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18.(17分)如图甲,在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两根相距0.2m,相互平行的无电阻轨道P和轨道一端固定一根电阻为0.0l Ω的导体棒a,轨道上横置一根质量为40g、电阻为0.0lΩ的金属棒b,两棒相距0.2m.该轨道平面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可以调节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开始时,磁感应强度B0=0.10 T(设棒与轨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 m/s2)
(1)若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按图乙中图象所示的规律变化,求在金属棒b开始运动前,这个装置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若保持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不变,从t=0时刻开始,给b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使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求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及b棒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力.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2013年4月阶段性考试
高2011级物理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50分)
1.可以作为硝化细菌碳源、氮源及能量来源的物质依次是( )
A.含碳有机物、氨、光 B.含碳无机物、氮、氮
C.含碳有机物、氨、氨 D.含碳无机物、氨、氨
2.下列消毒和灭菌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干热灭菌????? B.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巴氏消毒法
C.接种环——酒精擦拭??? D.空气——紫外线灭菌
3.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
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
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
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
4.下列是某小组成员获得纯度很高的血红蛋白的实验过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红细胞进行洗涤,在加入蒸馏水和甲苯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后,将混合液静置于一段时间后分层获得血红蛋白溶液
B.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可达到粗分离的目的
C.利用凝胶色谱操作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
D.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以获得纯度很高的血红蛋白
5.下列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提供了适宜条件的情况下,最易表达的是( )
A、枝条上的一个芽 B、柱头上的花粉
C、胚珠中的珠被细胞 D、根尖分生区细胞
6.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装有( )
A.重铬酸钾 B.MnO2 C.斐林试剂 D.BaCl2
7.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时一般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不超过14%,其原因是( )
A.是加水过多造成的
B.原料中用于发酵的糖太少
C.一定浓度的酒精影响酵母菌的存活
D.发酵过程产热多,高温使酵母菌死亡
8. 以下操作用到接种环的是( )
A.平板划线操作 B.系列稀释操作
C.涂布平板操作 D.倒平板操作
9. 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
A.固体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D.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10.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400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4小时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 )
A、100m 100ml B、400ml 400ml C、 100ml 400ml D 、400ml 100ml
11.细菌培养基通常在121℃压力锅中灭菌。如果只有在100℃的温度下将细菌培养基灭菌,以下哪一种生物仍会存活?( )
A.大肠杆菌 B.一种青霉菌
C.枯草芽孢杆菌 D.鼠伤寒沙门氏菌
12.下列各曲线图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13.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14.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0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0
100ml
MgS0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Ⅱ
+
十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足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15.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16.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17.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18.下列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的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9.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20.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 D.培养基的不同
21.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蘑菇
22.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23.某同学用实验来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他准备了5份含有的等量果胶酶溶液的试管,用0.1%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不同的pH值,每支试管加五块0.1cm3的正方体苹果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下列的说法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选取pH值梯度可以是5、6、7、8、9
B.为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以将温度由25℃提高到大约80℃
C.生成果汁量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酶活性越大,果胶分解越快,生成的果汁越多
D.可根据果汁的澄清度来判断最适pH值
24.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25.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
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
26. 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下列与人工种子形成过程无关的是( )
A.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B.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的有丝分裂 D.细胞的减数分裂
27.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
28.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30.下列有关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B.某些碳源可以作为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C.蛋白质不能做碳源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碳源可能不同
31.关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是( )
A.称量 B.灭菌 C.溶化 D.倒平板
32.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33、从小孢子母细胞到形成精子,经历的分裂方式是 ( )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先有丝分裂后减数分裂 D.先减数分裂后有丝分裂
34.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下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A.大肠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固氮细菌
35.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 减数分裂 D.全能性
36.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
37.缓冲溶液的作用是( )
A.维持pH基本不变 B.改变溶液pH
C. 使pH降低 D.使pH升高
38.凝胶色谱法中所用的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 )
A.糖类化合物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39.凝胶色谱法中移动速度快的是 ( )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C. 溶解度高的 D.溶解度低的
4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B.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
C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
D.透析时要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h
41.PCR反应中一个DNA片段在6次循环后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片段? ( )
A. 8个 B.16个 C.32个 D.64个
42.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43.在血红蛋白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带区歪曲、散乱、变宽,与其有关的是( )
A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B色谱柱的装填 C洗脱过程 D样品的处理
44. 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
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问:在氧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发酵 B.67%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C.33%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D.酵母菌停止厌氧发酵
45. 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
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
B. 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
C. 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
D. 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46.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C.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47.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B. 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 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
D. 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48.下列关于酶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食物的消化需要酶的催化,而细胞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9.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不包括 ( )
A.一般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B.培养抗病毒植株
C.不改变原植物的基因型
D.通过平衡的植物激素配比进行调控
50.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B.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
C.愈伤组织形成初期没有给予充足的光照
D.培养过程中保持温度、pH的适宜,但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会有某种细菌,配制如右培养基进行培养:
(1)该培养基所含有的碳源有___________。
(2)该细菌在同化作用上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型。
(3)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哪种细菌______________。
A.霉菌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乳酸菌
(4)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 ?? 。
(5)用反应式表示出制酒过程刚开始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变化及后期在温度升高、通入O2后的变化:
?????? ;
??????
(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按如下左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并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
?
a.实验的最初阶段,由于温度等条件适宜,营养物质充足,没有敌害和竞争,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 增长。
b.在上图所示的计数室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c.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的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①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 环境采集。
②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的培养基,并 在 条件下培养。
③)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 和 。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 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 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④分别统计105 106平板上的菌落数各三个,按 公式计算,一般正常情况所得菌落数 。(前者小,基本一致,后者小)
2. 为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 ????? 。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果胶酶活性的原理:??????
?? ,目的:??????
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 或 。
3、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请回答有关问题:
(1)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即 ?? 以及
微量元素和 ,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添加 ?? ,
是诱导 和 的关键,而要使植物体的细胞表现出全能性则首先应
,另外培养过程中应始终保持 (2)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3)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 (降低,增加) 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3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___________次用到磷酸缓冲液,___________次用到蒸馏水。
(2)实验在 ?? ,时要用到生理盐水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透析的原理是?????????????????????????????????????????????? 。透析袋相当于细胞的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此步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 ________。血红蛋白分子是含 条肽链的较大分子。
(5)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 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全卷分第I卷(选择题,共9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机读卡使用范围:第1题至第65题。
3、其余各题均按答题要求,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番号后的横线上。
第一卷(选择题,共90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题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like about the play?
A. The story B. The ending C. The actor
2. Which place are the speakers trying to find?
A. A hotel B. A bank C. A restaurant
3. At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 5:20 B. 5:10 C.4:40
4. What will the man do?
A. Change the plan B. Wait for a phone call C. Sort things out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See a film with the man B. Offer the man some help C. Listen to some great music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Where is Ben?
A. In the kitchen B. At school C. In the park
7. What will the children do in the afternoon?
A. Help set the table B. Have a party C. Do their homework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Family holiday B. A business trip C. A travel plan
9. Where did Rachel go?
A. Spain B. Italy C. China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How did the woman get to know about third-hand smoke?
A. From young smokers
B. From a newspaper article
C. From some smoking parents
11. Why does the man say that he should keep away from babies?
A. He has just become a father
B. He wears dirty clothes
C. He is a smoker
12.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smoking parents should do?
A. Stop smoking altogether
B. Smoke only outside their houses
C. Reduce dangerous matter in cigarette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ere does Michelle Ray come from?
A. A middle-sized city B. A small town C. A big city
14. Which place would Michelle Ray take her visitors to for shopping?
A. The Zen Garden B. The Highlands C. The Red River area
15. What does Michelle Ray do for complete quiet?
A. Go camping B. Study in a library C. Read at home
16.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in general?
A. Late-night shopping B. Asian food C. Louisvill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y do some people say they never have dreams according to Dr. Garfield?
A. They forget about their dreams
B. They don't want to tell the truth
C. They have no bad experiences
18. Why did Davis stop having dreams?
A. He got a serious heart attack
B. He was too sad about his brother's death
C. He was frightened by a terrible dream
19. What is Dr. Garfield’s opinion about dreaming?
A. It is very useful
B. It makes things worse
C. It prevents the mind from working
20. Why do some people turn off their dreams completely?
A. To sleep better
B. To recover from illnesses
C. To stay away from their problem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One can not do _______ small talk well for ______ lack of confidence.
A. a, a B. the, the C. /, / D. a, /
22. —May I borrow your English novel now?
—______. I’ve been reading it since yesterday.
A. Not really B. Take your time C. My pleasure D. No way
23. _____ extremely exhausted, I turned to look at the puppy that _____ at the door.
A. Felt, lied B. Feeling, lay C. Feel, lied D. To feel, lain
24. In order to ________ consumers,it’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consider what inform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dvertisement.
A. adapt to B. apply to C. contribute to D. appeal to
25. It was at the airport _____ was completed last year _____ he worked as a volunteer helping foreigners in need of translation service.
A. which; where B. that; where C. which; that D. where; what
26. Those who failed to get into the art exhibition ________ disappointed as many of the artists who should have appeared did not come.
A. didn’t need feel B. needn’t have felt
C. mustn’t have felt D. couldn’t have felt
27. When I enter this classroom, I always feel the ______ pressure of study, for I have so many opponents to compete with.
A. invisible B. invaluable C. insensible D. impolite
28.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everyone has an important role ________in protecting the earth from________.
A. to play; to pollute B. to be played; to be polluted
C. to play; being polluted D. to be played; being polluted
29. All of my teachers but the math teacher ______ he cheated in the exam.
A. doubt that B. doubts that C. doubt whether D. doubts whether
30. Zhang Guoli ________ the public ________ his son’s misbehavior.
A. apologized to, for B. make an apology to, for
C. apologize for, to D. made an apology for, to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1-50各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 thought my luck had run out at the end of the summer holiday. It was not the 31 of the new term that did it, but the 32 military training. My 33 nightmare(噩梦) had finally come true.
The weather was 34 hot when we were training. Sweat dropped from every part of my body. I 35 as if my mouth was going to catch fire. 36 was the only thing I could think about.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that I have ever really felt 37 .
However, we had to stand completely 38 all day. The drill-master(教官) were very strict with us. They only 39 us to sit directly on the ground for a few minutes. My heels ached and I had a blister(水泡) on my 40 .
Believe me, this was not the most 41 part. What I couldn’t 42 most of all was the smell of the toilets. It left such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that I can almost smell it right now.I guess most of the other students 43 the same experience that I had. I often thought of giving up and going back home. 44 , I didn’t.
One day, our PE teacher came to watch our 45 for a while. Then he 46 to join the national flag squad(队). “You movement is the best of all,” he praised me. It was so 47 ! I almost couldn’t believe my ears. It was a great honor to be chosen for the squad.
From that day on, I worked much harder than before because I knew I was going to 48 the national flag. Every Monday, thousands of eyes would be 49 on me. Now military training has finished and I have become a flag protector in my school. Every time I raise the flag, I know all my hard work has 50 .
31. A. imagination B. course C. start D. end
32. A. wonderful B. simple C. important D. tough
33. A. most B. worst C. best D. least
34. A. unbearably B. necessarily C. completely D. regularly
35. A. believed B. supposed C. felt D. considered
36. A. Rest B. Water C. Music D. Fruit
37. A. sleepy B. helpless C. thirsty D. useless
38. A. quiet B. silent C. calm D. still
39. A. allowed B. ordered C. kept D. made
40. A. legs B. hands C. feet D. arms
41. A. wonderful B. exciting C. popular D. painful
42. A. prevent B. need C. handle D. stand
43. A. behaved B. shared C. belonged D. presented
44. A. Naturally B. Generally C. Fortunately D. Especially
45. A. performance B. practice C. students D. exercise
46. A. took me out B. picked me out C. gave me out D. let me out
47. A. awful B. rare C. amazing D. interesting
48. A. lift B. protect C. catch D. hold
49. A. focusing B. turning C. changing D. moving
50. A. turned off B. got off C. taken off D. paid off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Kasey Kaczmarek: When I read “Would my dad love me?” by Martha, I related to how Martha felt about her father. I always wondered if my dad cared about me, or if he even loved me. All the kids would be with their dads and they would ask me where my dad was, and I would tell them that he was out of town. For all you kids who have a dad, tell him how much you love him because there are plenty of kids who would love to have a dad.
Armen Abidia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everything about me and my life. When I was about 3 years old, my mother and father had a big argument and got divorced. Now I’m 13 years old and I haven’t seen my father for 10 years. Just like Martha, I don’t know what he looks like now, whether or not he’s got married to a different woman, or if he has another child.
Emma Ramirez: When Martha talked about how “most girls have dads who take them to their practices, buy them things and play with them”, I thought I was one of those girls. I never stopped to think about how there are girls who have always dreamed of having those things but don’t have a father. After reading what Martha wrote, I told myself I would always appreciate the days I spend with my dad because I am very lucky to have a dad who does so much for me.
Stephanie Felix: This article reminded me of how much I missed my dad when I was younger. I really relate to this article because I used to always wonder about my dad, but not any more. Life without my father has made me more independent and responsible. By reading this article I remember all of this and I was able to understand what the writer was talking about.
51. The above four passages are most probably_______.
A. comments on a book about a girl who has no father
B. comments on Martha’s opinion about parents’ love
C. four people’s thoughts after reading Martha’s article
D. letters to Martha to comfort her
52. What does the passage suggest?
A. Martha’s father didn’t love her
B. Martha didn’t grow up with her dad
C. Martha was brought up by her grandparents
D. Martha’s parents got divorced when she was 13
53. What does Kasey Kaczmarek suggest kids do?
A. Not ask other kids where their dads are
B. Be kind to those kids who don’t have a dad
C. Tell their fathers how much they love them
D. Spend as much time with their fathers as possible
54. After reading what Martha wrote, Emma Ramirez_______.
A. decided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her father
B. told herself to appreciate all that she had
C. realized how badly she behaved in the past
D. found how lucky she was to have a dad
B
Indi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It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tradition and culture. 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 live in India. In the old days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教育机构) were called "ashramam" and teachers were "gurus". A guru was a respected person in society. ???? Now we are living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 Big changes are occurring in people’s living. The influence of television, telephone, radio, computer,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is very strong in everyday life. But even today, teachers are role models for students. Teaching is still a respectable job. But there are great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changes is that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has increased. We are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doing business, just like the Western world. Teachers a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this too, but it is not good. Teachers are nation builders. The development of any country depends upon its education system. All types of development are possible through education.???? Another change has happened in the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connects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While education is about learning, curriculum means the situations in which one learns. When we say that education deals with "what", then curriculum deals with "how" and "when". But at the moment, it is hard to say whether the curriculum is playing such a role.
55. In India, an ashramam was _________.
A. a teacher who was respected by people
B. a person who worked for the government
C. a place where students were taught
D. a place where tradition and culture developed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reason to change people’s lives in India?
A. TV. B. Computer. ???? C. Mobile phones. D. Tradition.
57. In modern society, teaching is considered as a job that __________.
A. is respected B. brings good luck
C. is hopeless D. connects with the fashion
58.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educational change in India?
A. He likes it. B. He is annoyed at it.
C. He is indifferent (冷漠的)to it.???? D. He is worried about it.
C
Social Program: 22nd—26th August 2011
Monday Evening—Study Centre or Sports Park
Study Center: The school will be open from 7.45 pm to 9.35pm.
Sports Park: Aerobics, Swimming or Fitness Training (with a Fitness Card).
Tuesday Evening—Cinema
Cinema: To get your free ticket, you must write down which film you would like to watch. See the leaflet on the board for this evening’s UCI Cinema program.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lms, visit the UCI website www.uci.co.uk or see the film section in this week’s Time Out magazine.
Wednesday Evening—Study Centre of Tennis Coaching
Study Center: The school will be open from 7.35 pm to 9.35 pm.
Tennis Coaching: With former Junior Wimbledon tennis player Stuart Silvester.
Thursday Evening—Chinese Party
Chinese Party: Come along and enjoy the hospitality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You can try delicious Chinese food and learn about Chinese traditions. Please note that you should eat your evening meal at your home-stay, as the food is a taster and not a full meal. Non alcoholic and alcoholic drinks will be served.
Friday afternoon—Historical Walking Tour or Sports Parks
Historical Walking Tour: This afternoon you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parts of Norwich you may have otherwise missed, with a professional guide. In medieval times Norwich wa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city in England and this afternoon you can learn some of the interesting history of our fine city.
Sports Park: Badminton, Basketball, Fitness Training (with a Fitness Card), Football, Squash, Swimming or Volleyball.
Please sign early if you wish to play any of the sports listed above.
59. You can do all the following things during the weekday except ___________.
A. going to the cinema B. going to the Chinese party
C. taking a historical walking tour D. taking a mountain climbing tour
60. The passage may probably be found ___________.
A. in a school’s bulletin board B. in a school’s text book
C. in a latest newspaper D. in a fashion magazine
61.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____.
A. students have to pay for the film tickets
B. som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are Chinese
C. Norwich is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Britain
D. the school is closed during the daytime
62.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_.
A. students in the school can have access to computers
B. students in the school only have morning classes
C. the school often serves Chinese food to students
D. every Friday afternoon the students will have a tour
D
“It hurts me more than you”, and “This is for your own good”—these are the statements my mother used to make years ago when I had to learn Latin, clean my room, stay home and do homework.
That was before we entered the permissive period in education in which we decided it was all right not to push our children to achieve their best in school. The schools and the educators made it easy for us. They taught that it was all right to be parents who take a let-alone policy. We stopped making our children do homework. We gave them calculators, turned on the television, left the teaching to the teachers and went on vacation.
Now teachers, faced with children who have been developing at their own pace for the past 15 years, are realizing we’ve made a terrible mistake. One such teacher is Sharon Klompus who says of her students “so passive” and wonders what has happened. Nothing is demanded of them, she believes. Television, says Klompus, contributes to children’s passivity. “We’re talking about a generation of kids who’ve never been hurt or hungry. They have learned somebody will always do it for them, instead of saying ‘go and look it up’, you tell them the answer. It takes greater energy to say no to a kid.”
Yes, it does. It takes energy and it takes work. It’s time for parents to end their vacation and come back to work. It’s time to take the car away, to turn the TV off, to tell them it hurts you more than them but it’s for their own good. It’s time to start telling them no again.
63.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s mother used to lay emphasis on(强调) .
A. h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B. his ability to control behavior
C. his natural development D. his school education
64.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permissive period” in Paragraph 2 means a time .
A. when children are allowed to do what they wish to
B. when everything can be taught at school
C. when every child can be educated
D. when children are permitted to receive education
65.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Parents should leave their kids alone
B. Kids should have more activities at school.
C. It’s time to be stricter with our kids.
D. Parents should set a good example to their kids.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短文内容按照每题的具体要求回答问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番号后的横线上)
Born in 1949, Diana Nyad took an early interest in swimming as a sport and was a Florida State High School swimming champion. Like many young athletes, she had Olympic dreams, but a serious illness kept her from competing in the Games. The disappointment didn’t stop her from going forward. Instead, she became interested in marathon swimming. A brilliant athlete, she was well-conditioned for spending long periods of time in the water. As a long-distance swimmer, she would compete against herself and the obstacles presented by distance, danger, cold, and exhaustion.
For ten years Nyad devoted herself to becoming one of the world’s best long-distance swimmers. In 1970, she swam a ten-mile marathon in Lake Ontario, setting the women’s record for the course. In 1972 she set another record by swimming 102.5 miles from an island in the Bahamas to the coast of Florida. Then she broke a third record when swimming around Manhattan Island in 1975.
Nyad attempted to swim the distance between Florida and Cuba in 1978. Though the span of water is less than 100 miles wide, it is rough and dangerous. After battling the water for two days, she had to give up for the sake of her own health and safety. Even so, she impressed the world with her courage and strong desire to succeed. For Nyad her strength of purpose was just as important as reaching Cuba. That is how she defined success. It did not matter that her swim came up short; she believed she had touched the other shore.
When Nyad ended her career as a swimmer, she continued to try new things---travelling the world as a reporter, writing books and giving public speeches about her life. Diana Nyad works to inspire others, just as she did when she swam the waters of the world.
66. What prevented Nyad from taking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Not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obstacles” mean? (1 wo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What achievement did Nyad make in 1970? (Not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Why did Nyad believe that she had touched the other shore? (Not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Please explain how you are inspired by Nyad. (Not more than 2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短文改错(共10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下面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请在有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上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上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不计分。
Li Ming and Li Juan study very hardly. They do extremely well all the subjects. Li Juan decides to attend in Sichuan University while Li Ming preferred Beijing University. It makes them differ from the most students is that they don’t go to school. In fact, they have never been to school. Since kindergarten, we have studied at home. Neither of them feels they have missed anything by taught at home all the time. Like many people received home schooling in Chengdu, and they feel they are lucky.
假设你叫李华,最近你所在的城市在全省率先使用英汉双语路牌。请你根据下面的资料给你的美国网友Bruce写一封信,介绍这个变化。
时间
2013年1月底
事件
主干道和主要景点更换了1000多块双语路牌
背景
1.原来的路牌是汉字和汉语拼音
2.来此的外国人常因不识路牌而迷路
影响
1.外国人来这里观光旅游及生活学习更方便
2.外国人能更好地了解你们的城市,有助于它更好地发展
要求:
1.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短文,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词数100左右,开头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双语:bilingual;汉字:Chinese characters
Dear Bruce,
How is everything? In your last letter you asked about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city. Now I’ll tell you one.
Next time you are in our city, you’ll have no difficulty getting around in it.
Yours truly
Li Hua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2011级2013年4月阶段性考试
高2011级英语第II卷答题卡
(非选择题,共60分)
第一节:阅读表达(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66. What prevented Nyad from taking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Not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obstacles” mean? (1 wo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What achievement did Nyad make in 1970? (Not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Why did Nyad believe that she had touched the other shore? (Not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Please explain how you are inspired by Nyad. (Not more than 2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短文改错(共10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下面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请在有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上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上修改后的词。
注意: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Li Ming and Li Juan study very hardly. They do extremely well all the subjects. Li Juan decides to attend in Sichuan University while Li Ming preferred Beijing University. It makes them differ from the most students is that they don’t go to school. In fact, they have never been to school. Since kindergarten, we have studied at home. Neither of them feels they have missed anything by taught at home all the time. Like many people received home schooling in Chengdu, and they feel they are lucky.
第三节 书面表达(35分)
假设你叫李华,最近你所在的城市在全省率先使用英汉双语路牌。请你根据下面的资料给你的美国网友Bruce写一封信,介绍这个变化。
时间
2013年1月底
事件
主干道和主要景点更换了1000多块双语路牌
背景
1.原来的路牌是汉字和汉语拼音
2.来此的外国人常因不识路牌而迷路
影响
1.外国人来这里观光旅游及生活学习更方便
2.外国人能更好地了解你们的城市,有助于它更好地发展
要求:
1.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短文,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词数100左右,开头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双语:bilingual;汉字:Chinese characters
Dear Bruce,
How is everything? In your last letter you asked about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city. Now I’ll tell you 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xt time you are in our city, you’ll have no difficulty getting around in it.
Yours truly
Li Hua
4月阶段性考试答案
书面表达
Next time you are in our city, you’ll have no difficulty getting around in it.
Yours truly
Li Hua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应用(每题3分,共12分)(1----4题填在机读卡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绣闼(tà) 祗候(dī) 繁文缛节(rǔ)
B.盗跖(zhí) 罪愆(qiān) 汗涔涔(cén) 伺机而动(sì)
C.蟊贼 (mào) 天堑(zhàn) 倨傲(jū) 前仆后继(pū)
D.螺髻(jí) 贿赂(luò) 旃毛(dān) 大腹便便(biàn)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震憾 昭障 两泪连连 前合后揠
B.贤慧 像片 委屈求全 食不果腹
C.诡计 袅雄 良晨美景 和氏璧
D.帷幄 纂夺 蛛丝蚂迹 出奇不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新课标高考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废某一学科,个别地方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将会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亏。
B.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报效正值春秋鼎盛的伟大祖国。
D.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B.2月23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驳回唯冠科技有限公司要求苹果贸易有限公司停止销售iPad平板电脑,本案中止诉讼。
C.我上网查了一下,全国与王伟同名的人有28万之多,但是,恐怕很少有人有这位年轻警官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D.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向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转变期间,不少学校正以具体的举措探求如何在过渡期促进素质教育质量,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
二、语言运用:(10分)
5、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语句,以学过的文言文(比如《鸿门宴》《兰亭集序》《过秦论》《荆轲刺秦王》等)相关内容为表现主体,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与画线语句组成排比句。(6分)
蔺相如义正词严,朝廷上怒斥秦王,让和氏壁回归赵国; ,
, ;
, , ;
这些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践行了人生的价值,谱写出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6、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提取“光合作用”的四个关键词。(4分)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答:
三 、名篇名句(5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
(2)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香。
(3)念去去,千里烟波, 。
(4)今宵酒醒何处? , 。
(5)人生如梦, 。
四、名著导读(5分)
8、(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2分)
(2)《哈姆莱特》的情节发展与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密不可分,请写出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3分)
五、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江神子
谢 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
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9、上片“水溶溶,飏残红。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四句虽是写景,却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丰富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0、下片“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1分)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13题填在机读卡上)
A.从平建邺,稍为主书 稍:逐渐
B.仲宗壮其计 壮:佩服
C.乃陈其俘馘 陈:陈述
D.庆之开仓振给 振:通“赈”,救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事不目见耳闻
B、庆之入据其城。 其孰能讥之乎
C、须虏围合,然后与战。 失其所与,不知。
D、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5分)
(2)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4分)
15、用|给下面划线文言文断句。(3分)
食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卒急听之似非豕之肉而为东坡之肉矣嘻东坡何罪
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甚矣名士不可为而名士游戏之小术,尤不可不慎也。
(三 )阅读下面的文艺论文,完成16—18题。(11分)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节选)
从西方戏剧发展史来看,我感到把悲剧和喜剧截然分开在今天已不妥当。希腊罗马时代固然把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划得很严,其中原因之一确实是阶级的划分。上层领导人物才做悲剧主角,而中下层人物大半只能侧身于喜剧。到了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所谓“中层阶级”)已日渐登上政治舞台,也就要求登上文艺舞台了,民众的力量日益增强了,于是悲剧和喜剧的严格划分就站不住了。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意大利的瓜里尼(G·Guarini)不约而同地创造出悲喜混杂剧来。爪里尼还写过一篇《悲喜混杂剧林诗的纲领》,把悲喜混杂剧比作“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相结合的共和政体”。这就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城邦一般人民要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的要求。莎士比亚的悲喜混杂剧大半在主情节(main plot)之中穿插一个副情节(Sub-plot),上层人物占主情节,中下层人物则侧居副情节。如果主角是君主,他身旁一般还有一两个喜剧性的小丑,正如塞万提斯的传奇中堂·吉诃德之旁还有个桑柯·邦查。这部传奇最足以说明悲剧与喜剧不可分。堂·吉诃德本人既是一个喜剧人物,又是一个十分可悲的人物。到了启蒙运动时在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之下,市民剧起来了,从此就很少有人写古典型的悲剧了。狄德罗主张用“严肃剧”来代替悲剧,只要题材重要就行,常用的主角不是达官贵人而是一般市民,有时所谓重题材也不过是家庭纠纷。愈到近代,科学和理智日渐占上风,戏剧已不再纠缠在人的命运或诗的正义这些方面的矛盾,而要解决现实世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于是易卜生和肖伯纳式的“问题剧”就应运而起。近代文艺思想日益侧重现实主义,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严格区分为悲喜两个类型。就主观方面来说,有人偏重情感,有人偏重理智,对戏剧的反应也有大差别。我想起法国人有一句名言:“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上文我已提到堂·吉诃德,可以被人看成喜剧的,也可以被人看作悲剧的。电影巨匠卓别林也许是另一个实例。他是世所公认的大喜剧家,他的影片却每每使我起悲剧感,他引起的笑是“带泪的笑”。看《城市之光》时,我暗中佩服他是现代一位最大的悲剧家。他的作品使我想起对丑恶事物的笑或许是一种本能性的安全瓣,我对丑恶事物的笑,说明我可以不被邪恶势力压倒,我比它更强有力,可以和它开玩笑。卓别林的笑仿佛有这么一点意味。 因此,我觉得现在大可不必从概念上来计较悲剧的定义和区别。我们当然不可能“复兴”西方古典型的单纯的悲剧和喜剧。正在写这封信时,我看到最近上演的一部比较成功的话剧《未来在召唤》,在感到满意之余,我就自问:这部剧本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它的圆满结局不能使它列入悲剧范畴,它处理现实矛盾的严肃态度又不能使它列入喜剧。我从此想到狄德罗所说的“严肃剧”或许是我们的戏剧今后所走的道路。我也回顾了一下我们自己的戏剧发展史,凭非常浅薄的认识,我感到我们中国民族的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诗的正义感”很强,爱好大团圆的结局,很怕看到亚理斯多德所说的“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好人因小过错而遭受大的灾祸”。不过这类不符合“诗的正义”(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遭遇在现实世界中却是经常发生的。“诗的正义感”本来是个善良的愿望,我们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太上感应篇》的影响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悲剧感薄弱毕竟是个弱点,看将来历史的演变能否克服这个弱点
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西方戏剧发展史来看,我们在现代不必截然区别悲剧和喜剧的概念。
B.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某些人物的性格已经突破了单纯悲剧性格和单纯喜剧性格的单一性格范式。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就是这样的性格。
C.作者以卓别林的作品引发他“带泪的笑”这一例证说明不同人对戏剧的反应不同,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悲剧和喜剧不应该截然分开。
D.作者认为我们民族受儒家“中庸之道”影响太深,以致于悲剧感薄弱,
而这个弱点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17、根据作者观点,我们民族“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 。(2分)
18、你如何理解选文中所提到的“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这句话。试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简要分析。(6分)
(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竹林的故事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她笑而不答,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才挽住她的手:“哈哈,三姑娘!”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老程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跟着她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议知道是什么意义。
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穿的衣服都是青蓝大布,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了。独有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不,一回也没有看见!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然而别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已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吗?
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
“阿三!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
“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现在站在坝上,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待到点燃了案上的灯,才知道已经走进了茅屋,这期间的时刻竞是在梦中过去了。
灯光下也立刻照见了三姑娘,拿一束稻草,一菜篮园里割回的白菜,坐下板凳,三棵捆成一把。
“妈妈,这比以前大得多了!两棵怕就有一斤。”
妈妈哪想到屋里还放着明天早晨要卖的菜呢?终于不出声的叹一口气,伴着三姑娘捆了。
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忖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妈妈做嫂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欢喜赶热闹,那情境也许比三姑娘更记得清白,然而对于三姑娘的仿佛亲临一般的高兴,只是无意的吐出来几声“是”。
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
三姑娘笑了:
“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
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跑了。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吐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19.小说以叙述“三姑娘”的故事为主,却以“竹林的故事”为题,有何寓意?(6分)
20.简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21.试从人物形象角度,谈谈三姑娘的形象并简要分析。(4分)
2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情节不具备完整的连贯性,叙述语言跳跃、简约、清朗、隽永,作品风格冲淡朴实。
B.小说用第一人称手法,用理性而冷静的笔调描述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情节在相逢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C.三姑娘深爱着自己唯一的亲人母亲,母亲也深爱着唯一的女儿。但两人对爱的付出方式都不能被对方理解,心中藏着隔阂。
D.“竹林里……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这是因为竹林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鸟儿的呜叫而不再在意这些声音了。
E.小说中并非没有痛苦和悲剧,但被化解在静穆的描写和三姑娘母女平静的生活中,体现出作者以“悲慈之心写人同悲苦,在美好的人性人情中得到解脱”的创作理想。
六、表达与交流(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小和尚拿着一碗米去问他的师父:这碗米到底能有多大的价值?师父说:要看在谁的手里了。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添点水放到锅里煮一煮,10分钟以后成为一碗米饭,这是一块钱的价值;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放在水里泡一泡,分个堆,用四五个粽叶包一下,蒸熟以后就是三四块钱的价值;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在米里加点酒曲,经过一个酿造的过程,最后成为一瓶酒,就是二三十块钱的价值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2011级语文试题答题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二 5.( 6分)蔺相如义正词严,朝廷上怒斥秦王,让和氏壁回归赵国; , , ; , , ;这些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践行人生的价值,谱写出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6.(4分)
三、名篇名句(5分)
7、(每小题1分,共5分)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
(2)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香。
(3)念去去,千里烟波, 。
(4)今宵酒醒何处? , 。
(5)人生如梦, 。
四、名著导读(5分)
8、(1)(2分)
(2) (3分)
五、阅读与鉴赏
9 (4分)
10、(4分)
14.(1)翻译 (5分)
(2)翻译 (4分)
15(3分) 食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卒急听之似非豕之肉而为东坡之肉矣嘻东坡何
罪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甚矣名士不可为而名士游戏之小术,尤不可不慎也。
16、 (3分)
17、(2分) ;
18、(6分)
19(6分)、
20(4分)
21、(4分)
(4分)
高2011级第四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罪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