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Mn—55 Cu—64 Zn—65 Al—27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森林遭到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平衡    B.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C.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         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2.下列气体中,溶于水后,生成物是一种强酸的是 ( )
A.SO2 B.SO3 C.CO2 D.Cl2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物质均有漂白性,其中漂白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HClO B、SO2 C、O3 D、Na2O2
6、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
7、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还原剂的是
A.O2 B.Fe C.H2 D.Zn
9.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
10、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载体
11.通过实验观察,某气体有下列性质:①有刺激性气味;②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③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④通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⑤可使溴水褪色。据此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HCl B.NH3 C.Cl2 D.SO2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铜片投入到稀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B.将铁片投入到冷的稀硝酸中,铁片不溶解
C.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气体的颜色变浅直至无色
D.打开盛浓硝酸的瓶盖,有白雾出现
13.在检验SO42-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14.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则原溶液中NO3- 的浓度为
A B C D
15、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16.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防止污染。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 SO2+NH3+H2O=(NH4)2SO3
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 NO2+NO+NaOH=2NaNO2+H2O
C.制CuSO4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制CuSO4 2Cu+O2=2CuO, CuO+H2SO4(稀)=CuSO4+H2O
二、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17、(7分)根据以下事实,选出对应的性质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 B.酸性;C.氧化性; D.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 )
(2)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 )
(3)在稀HNO3中放入铝片就产生NO。 ( )
(4)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H2。 ( )
(5)在冷浓HNO3中放入铝片没明显现象。 ( )
(6)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 ( )
(7)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 )
19.(6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4+、K+、Na +、Mg2+、Ba2+、Al3+、Fe3+、SO42-、CO32-、NO3- 、Cl-、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⑴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⑵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
  ⑶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⑷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⑸将⑶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
20. (7分)下图是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生成物中不含该元素的物质均已略去)。其中A是单质,D在常温下呈气态,F可用作氮肥。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D ,F 。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
E→C 。
三、实验题(共18分)
21(11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7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
(2)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_____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分文理科)(7分)
理科班(3、4班)计算题:
23.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⑴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
⑵将产生的气体全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
⑶若铜与硝酸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
文科班(1、2班)计算题:
23.1.28g的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1)可收集到气体多少毫升(标况下)?
(2)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013学年(下)康桥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⑴ ; 沸腾炉
(2)SO3、SO2、O2;C、B、A
(3)98%浓硫酸,氧化炉
21、(1)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瓶B、C、D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2H2SO4(浓)+CCO2↑+2SO2↑+2H2O
(3)无水硫酸铜 检验 H2O
 品红溶液 检验 SO2
 足量酸性 KMnO4 溶液 SO2
 澄清石灰水 检验 CO2
(4) 导管有气泡冒出;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瓶底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22、(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氢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氢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23、理科计算题
23、.⑴5.8;5.4。
⑵(aV·10-3+0.5)/0.14
⑶10.86
文科计算题
23(1)896ml
(2)0.04mol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 B.种植经济的出现
C.渔猎经济的出现 D.畜牧经济的出现
2.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3.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更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①种植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资源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粉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6.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7.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兴起的顺序是
①丝织业 ② 冶炼业 ③棉纺织业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10.《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该措施产生的后果不包括
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实力
C.增强了统一战争的物质力量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11、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  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2.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秦汉 B. 隋唐 C. 宋代 D. 元代
13.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⑤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⑥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14.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15.清初,地主商人“以末敛之,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农民逐渐贫困 B. 手工工场发展缺乏技术力量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16.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指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手工业和封建农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9、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0、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21、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3、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的资本本输出,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外国投资
B.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中国战败对爱国士绅的刺激
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25、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鼓舞
C.有识之士的倡导,政府的政策调整 D.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26、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27、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8、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但到了1949年,我国铁路里程长达2.3万公里。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中国传统的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造成了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多舛②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③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是不以中国人的好恶为转移的④新时代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0、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有( )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40分)
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社会根源和政治思想根源。(4分)  
(4)请简要评价上述政策。(6分)  
32、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生产技术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趋势有什么特点?并结合知识,简要说明什么历史事件给民族企业的发展趋势带来了这样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8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张謇的企业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4分)
漳州康桥学校高一年段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一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
31、(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2分)  
(2)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机明朝统治(2分);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分)  
(3)社会根源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2分),思想根源是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2分)   
(4)危害:不仅防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6分)  
(4)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每况愈下;
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
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合理即可得分,满分4分)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1—3题。
人口密度(人/KM2)
出生率(‰)
死亡率(‰)
X
108
42
18
Y
275
6
7
1.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
2.Y国人口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条件 B.气候条件 C.历史条件 D.地形条件
根据美国人口资料局报告,2011年世界人口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图2-1-2,分析回答4-5题。
4.全球人口在2年间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5.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6~8题。
6.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7.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8.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l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11.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2.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人口控制政策 B.自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冲突
右下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情况,读图完成l3~14题。
13.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A.上海市 B.北京市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4.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A.经济发达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文化水平高 D.自然条件优越
读图2-1-5,回答15-17题。
15.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
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16.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17.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图2-1-6是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19.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据此回答20-22题。
20.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
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
C.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
D.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1.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商业区内只有商业活动
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
22.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
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
D.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分布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图2—2—8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空气污染,工厂应该选择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4.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 B.郊区
C.市中心 D.农村
25.假若该地位于上海市,图中剖面为东西方向,乙点测到城市热岛环流产生的风向为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其计50分)
26.读图“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中国、
美国、巴西、坦桑尼亚国中的哪一个国家?
A.     ,B.      ,
C.     ,D.     。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口出生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人口出生率: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曲线图说明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是                 。
(4)中国人口出生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1)请将图中所示的三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 、
、 。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
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28.图2-1-9为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欧洲人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地理大发现由旧大陆迁移到 ,即从欧洲迁往
洲、 洲等未开发的地区;俄罗斯则大举 ,向北亚扩张。
(2)非洲人在16世纪初,被暴力贩运到 ,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 部、西印度群岛和巴西东北部等地区。
(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曾被大批招募为劳工而到 、 、 洲各地,为当地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29.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于2011年4月底发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 我国不同年份普查人口数量(单位:亿)与不同年份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单位:‰)变化组合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二 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l00.00);不同年龄段构成变化见上右图(单位:%)。
材料三2010年与2000年人口接受教育水平差异比较表(以10万人为单位)
项目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2000
35 701
33 961
14 032
3 611
2010
26 779
38 788
11 146
8 930
(1)上述人口普查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是 。
(2)材料一中的人口数量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 。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得益于 ,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

(3)从上述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有哪些?
30.图2-2-13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见答题卷)
30.图2-2-13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⑴在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 ;代表工业区的是 ;代表低级住宅区的是 ,代表高级住宅区的是 。(填代号)
⑵在图例①~④中,①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市中心的关系一般是
,原因主要是 。
①类用地中超市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

②类用地的主要作用是 ;
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2012-2013学年(下)漳州康桥学校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其计50分)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表明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
A.阶级性  B.广泛性 C.真实性 D.社会性
2.在不同的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或者说不同的国体。这说明国家性质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 C.国家宪法 D.社会各阶级的性质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A、工农联盟为基础? B、工人阶级为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4.我国之所以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③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④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这里“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 )。
? A.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在劳动人民范围内实行的 ?C.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 D.在被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
6.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到会代表2987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各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到一定比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C.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D.公民的民主权利有法律保障
7.2013年3月9日至10日,中国与瑞士第7次人权对话在瑞士伯尔尼举行,双方就刑事司法、少数人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国际人权领域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有(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人权就是人的生存权 ③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④
8.在我国,要保证人民充分享有民主,就应该( )
①加强专政职能,打击侵害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 ②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范围,使所有的人都享有民主 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④坚持依法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规划》要求: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舆论监督 ( )
A.是公民实行民主监督唯一有效、合法的渠道 B.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C.具有透明度高、影响大、不会受到干扰的特点 D.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
10.下列对民主的看法,错误的是( )
A.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民主总是属于多数人的 C.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 D.民主总是具体的
11.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人民当家作主D.坚持改革开放
12.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 ( )
A.确保公民充分地行使各项政治权利为基准的B.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 C.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为基准的 D.公民自觉地履行各项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13.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是指 ( )
A.选举一切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B.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C.依法投票的权利 D.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
14. 2008年4月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同命不同价案”,在同一交通意外事故中死亡的两个人,城里人多赔了27万元,这种情况违背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公民在宪法上完全平等的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5. 宋代陈普在《孟子·义利》中写道:“利出私情害万端,义循天理乐而安。是非得失分霄壤,相去其初一发间。”这启示我们(  )
A. 公民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B. 公民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C. 公民要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 D. 公民要积极寻求多种投诉途径
16.据报载,乌鲁木齐市三位青年因当地某酒店悬挂国旗不当而向法院对该酒店提起了诉讼。这三位公民( )
A.正确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正确行使了民主监督的权利 C.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D.坚持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
17. 2011年,各地政府相继制定《十二五规划》,为使这一规划更为科学,政府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拓宽民意反映渠道,让人民群众来决定  ②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 ③进行社会公示,听取群众意见 ④举行听证会,及时发现决策中存在的意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可能是 ( )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 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 )
①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③乡及乡以上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④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20.寒假即将到来,某校高一学生小宋准备以“城市居民参与民主管理情况的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那么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  )
A. 居民委员会 B. 本地人民政府 C. 基层人民政府 D. 村民委员会
21.“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说明在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时,应坚持 ( )
A.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2、2012年1月1是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23.各地政府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运用“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等考核方法,充分吸收群众意见。这使得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了更多合法渠道参与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
24. 新农保明确指出,实行“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农民参加新农保应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B. 农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既行使权利又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C. 农民参加新农保应坚持自愿的原则 D. 参加新农保是农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5.目前,北京已经在副市长层级上进行差额选举。在今年换届中,北京市就有两位副市长候选人被差额选掉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外发布的《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深圳市将实行差额选举区长、副区长,条件成熟后进行市长差额选举。实行差额选举制度的意义是 ( )
①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 ②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互竞争 ③有利于保证当选者必须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④容易带来选举中的虚假宣传和贿赂选民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6.2013年“两会”期间,央视网开展了“网友议国是”的网上调查,参与网民达数千万,提出的问题超过百万。从民主决策的方式看,公民参与网上调查属于 (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C.信访举报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
27.某学校附近有一条交通要道,由于没有设置红绿灯,此地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该校中学生李某直接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反映情况。有关部门便在此地设置了红绿灯,使 这条“要命路”变成了安全道。材料中的同学李某 ( )
①正确行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 ②勇于进行民主监督,体现了他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 ③还可以通过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意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④通过自己的民主实践,锻炼了自己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8.在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 ( )
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D.乡镇党委
29.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0717个城市社区,社区居委会成员443060人。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 )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维权组织 C.基层自治组织 D.社区政权机关
30.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 )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③是否遵循了法律、规则和程序 ④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9分)辨析:公民行使监督权,只要向新闻媒体反映就行。
32.(11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走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注: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要求“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请指出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3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8分)
33.(10分)材料一: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材料二: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的原则。
34.(10分)2012年1月15日,某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价格和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定价方案听证会召开,来自不同行业的18名代表对水价及污水处理费调整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结果显示,18名代表均对供水价格调整表示认可,但有15名代表认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现行的0.80元/吨调整为1.15元/吨,44%的调整幅度过高。部分代表认为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费不应提高。同时,代表发言还提议改善用水水质和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1)假如你是听证会的组织者,请写出你准备邀请哪些方面的代表。(至少邀请四方代表)(4分)
(2)假如你是接受应邀的人,结合材料,请列出你发言的观点。(至少2个观点)(6分)
2012—2013(下)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31、(9分)
(1)新闻媒体监督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途径,新闻舆论具有影响面广、反映及时威力大的特点,在现实监督中具有独到的作用。(4分)
(2)在我国,除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方式外,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多种渠道的方式,例如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的民主监督。(4分)
(3)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忽略了其他的监督方式。(1分)
32、(11分)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3分)
(2)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分)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分)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2分 )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分)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政数学题
参考公式: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A. 长方体 B. 圆柱 C. 正方体 D. 圆锥
2. 已知过点和的直线的斜率为,则的值为( )
A. B. 2 C. 3 D. 4
3. 已知一个圆台的上底面半径为3,下底面半径为5,表面积为,则圆台的母线长为( )
A. 3 B. 4 C. 5 D. 6
4. 若直线上的一个点P在平面内,另一个点Q在平面外,则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
A. 异面 B. C. D.
5.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空间中的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空间中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C. 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D.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6. 已知是正三角形,且它的边长为,那么它的直观图的面积为( )
A. B. C. D.
7. 在正方体中,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8. 已知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经过点,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 )
A. 平行 B. 相交但不垂直 C. 相交且垂直 D. 以上都不正确
9. 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之比为( )
A. B. C. D.
10. 已知、是不同的平面,、是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11. 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为S,那么圆柱的体积为( )
A. B. C. D.
12. 一个正四棱台的两底面边长分别为,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则这个棱台的高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已知是两条直线,,是两个平面,是一个点,若,且 (填上一个条件即可),则有.
14. 若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15. 若,,则l与m的位置关系为 .
16. 下列命题中
①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②如果平面没有公共点,则异面;
③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正确命题的序号有 (请你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题满分10分)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绕边长为的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想象并写出它是什么几何体,画出它的三视图(尺寸不作严格要求),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18.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2、6,且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
(1)求该圆台母线的长;
(2)求该圆台的体积.
20. (本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三棱柱)中,,,,是边的中点.
(1)求证:; (2)求证:平面.
21. (本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已知在四面体中,,与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2.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为,在圆锥内部有一个高为的内接圆柱.
(1)画出圆锥及其内接圆柱的轴截面示意图;
(2)求圆柱的侧面积表达式;
(3)当取何值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2012~2013(下)高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A B D C 6~10 D C C A B 11~12 D A
二、填空题
13. 14. 15. 平行或异面 16. ③
设圆锥的高为h,底面半径为r,母线为l,则h=4,r=3,l=5
(2分+2分)
∴ 圆锥的表面积为24,体积为12.
18. 解:(1)设圆台的母线为l,则由题意得 ………3分
∴ . ………………5分
∴ 该圆台的母线长为5 ………………6分
(2)设圆台的高为,由勾股定理可得 ………9分
∴ 圆台的体积 . ………………………………12分
20. 证明:(1)
……1分
…2分
∴ ……………………………………3分
又∵……5分
……………………6分
且……………………7分
………………………………8分
(2)连结交于点E,再连结DE
是边的中点. 为的中位线
//………………9分
…………10分
∥ 面…………………………12分
21. 证明:(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
∴ AB⊥BC …………1分
又∵ AB⊥BD
…………2分
∴ AB⊥面BCD …………………………3分
又∵
∴ AB⊥CD………………………………4分
又∵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CD
∴ CD⊥BC………………………………5分
又∵
∴ CD⊥面ABC………………………………7分
又∵
∴ ……………………8分
(2)∵ CD⊥面ABC
∴ AC为直线A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
∴ 为直线A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10分
设,则,
∴在中,. …………11分
∴ 直线A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2分
22. 解:(1)图略…………………………2分
(2)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则依题意可得
……………………4分
从而圆柱的侧面积为 …………5分
……………………6分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物理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道题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4分)
1、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保持恒定,在上坡时,司机应该( )
A.增大速度
B.减小速度
C.保持速度不变
D.先增大速度再减小速度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择不同的零势能面,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C.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D.负的重力势能肯定比正的重力势能要小
世界大力士比赛中,某选手先用4000N的力将一辆卡车在冰面上拖行100m,再用4000N的力将一辆货车在粗糙的水泥地上拖行100m。该选手前后两次做功的大小( )
该选手对卡车做的功多
该选手对货车做的功多
该选手对卡车和货车做的功一样多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下课后,某同学从五楼下到一楼,重力对其做功5×103J,则( )
该同学重力势能增加5×103J
该同学重力势能减少5×103J
该同学的动能增加5×103J
该同学的动能减少5×103J
5、下列的物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有( )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B.关闭油门后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向前滑行
C.用手拉着木箱沿光滑斜面匀速上滑
D.高处的物体自由落下
关于动能定理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合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
合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减少
匀速下降的降落伞,由于重力对其做正功,故动能增加
如果物体的动能不发生变化,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大脚开射,对足球做功400J,已知足球质量为500g,则足球射出的速度为( )
A.400m/s B.40m/s C.20m/s D.200m/s
一木块沿着高度相同、倾角不同的3个光滑斜面由顶端静止滑下,如下图所示。则滑到低端的动能大小关系是( )
倾角大的动能最大
B.倾角小的动能最大
C.倾角等于45°的动能最大
D.三者的动能一样大
9.一个25 kg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取g=10 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文 )
A.合外力做功50 J? ??? B.阻力做功500 J?
C.重力做功500 J????????D.支持力做功50 J
10、质量为2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某时刻起对其施加一个沿运动方向的5N的力,物体运动了10m,其速度达到6m/s,则此过程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做功的大小分别为( )
5N,50J
B.1.8N,32J
C.5N,36J
D.1.8N,18J
填空题(第13题9分,第14题6分,第15题10分,共25分)
12、重型吊车以50kw的功率,匀速提升起质量为5t的货物,货物上升的速度为 ;在货物上升5m的过程中,吊车所作的功W= ;若吊车实际做功为5×105J,则吊车的机械效率η= 。(g取10m/s2)
13、如图所示,物体沿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匀速下滑,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所具有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减少”)
14、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是 。
A.秒表 B.纸带 C.天平 D.刻度尺
(2)实验时,释放小车与接通电源的合理顺序是 。
某实验小组做了若干组实验,从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下图:
(3)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表达式vB= 。
(4)钩码的质量为m,在纸带从B点到H点所对应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
该小车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ΔEK=
计算题(第15题15分,第16题10分,共31分)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上下滑了一段距离s,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求物体所受各力在下滑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及这些力所做的总功

16、(本题g取10m/s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福岛核电站面临爆炸威胁。3月24日中国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援日本核电站抢险,派出一台臂长62米的泵车。该泵车的作用是为福岛核电站4号机组注水,该机组高达46米。
泵车将5吨的水抬高60米,最少需要克服重力做多少功?(5分)
(2)若泵车将5吨的水抬高60米,需要花费5分钟时间,求泵车的有用功率。(5分)
2012-2013(下)康桥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文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道题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4分)
三、计算题(第15题15分,第16题16分,共31分)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上下滑了一段距离s,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求物体所受各力在下滑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及这些力所做的总功
16、(本题g取10m/s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福岛核电站面临爆炸威胁。3月24日中国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援日本核电站抢险,派出一台臂长62米的泵车。该泵车的作用是为福岛核电站4号机组注水,该机组高达46米。
(1)泵车将5吨的水抬高60米,最少需要克服重力做多少功?(5分)
(2)若泵车将5吨的水抬高60米,需要花费5分钟时间,求泵车的有用功率。(5分)
解:5吨=5×103kg,5分钟=300s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物理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2×4=48分)
1、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B.在地平面下方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小于零
C.重力势能减少时,重力一定对物体做正功
D.重力势能增加时,重力可能不做功
2、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分别沿粗糙的水平地面和光滑的水平地面移动相同的距离S,恒力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W1=W2? B. W1>W2?
C. W13、一人乘电梯从1楼到2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支持力对人做功情况是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4.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从地面上看在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 )
A.垂直于继承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5、如图所示,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人从车的左端加速向右端跑动,设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平板车受到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f′均做负功 B.f、f′均做正功
C.f做正功,f′做负功
D.因为是静摩擦力,f、f′做功均为零
6、如图,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从两个高度相等而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顶从静止开始下滑,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到达底部时重力的功率相等
B、到达底部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C、下滑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
D、到达底部时动能相等
7、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
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8、以速度v飞行的两颗子弹分别穿透两块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钢板,子弹在钢板中受到阻力相同且恒定。若子弹穿透两块钢板后的速度分别为0.6v和0.8v,则两块钢板的厚度之比为( )
A.16:9????B.7:9????????C.6:8?????? D.9:16
9.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高度的过程中,物体的( ??? )
A.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 B.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动能增加了2mgh D.动能增加了3mgh
10、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发动机以额定功率P沿水平道路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达到以速度v匀速行驶,若行驶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不变,则在加速过程中车速为v/3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P/mv??????B.2P/mv???? C.3P/mv?????D.4P/mv??
11、物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当位移s时撤去F,物体继续前进3s后停止运动,若路面情况相同,则物体的摩擦力和最大动能是(   )
  
12、从高为h的阳台上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它上升H后又返回下落,最后落在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面) ( )
A.物体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mg(H+h)
B.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h)+mv2
C.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mv2
D.物体在落回过程中,经过阳台时的机械能为mgH+mv2
二、实验题(每空2分,总共14分)
13、某探究小组裕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试验图如下:则
(1)请指出试验图中出现的错误
、 。
、 。
(2)要完成该组实验,还需要什么器材 、
若实验小组发现并更正错误后做了若干组实验,从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下图:
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相邻两个点间时间间隔为T,从A点开始每个间隔分别标为S1,S2……S7,S8,打算则由此可得到纸带上B到F
(2)纸带的 (填”O”或”I”)端与小车相连。
(3)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表达式vB= 。
(4)在纸带从B点到H点所对应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
该小车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ΔEK=
三、计算题(共34分)
14、(10分)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滑至B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s,如图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各为多少?
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倾角=370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斜面足够长),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已知:sin370=0.6,cos370=0.8,g=10m/s2。
求(1)前2s内重力做的功。(2)前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3)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16.(12分)世界汽车保有量在不断上升,而石油等资源却逐渐短缺,氢动力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点.氢动力汽车的动力来自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只产生水,不排放其他废气,因此不会产生温室效应,是环保汽车.已知每摩尔氢气燃烧后能放出2.858×104 J的热量.设某辆氢动力汽车的质量为6×103 kg,所受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最大输出功率为60 kW,求:
(1)此车以a=0.5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匀加速起动,这个过程能持续多长时间?
(2)最大行驶速度是多少?
(3)若此车以最大速度行驶300 km,发动机效率为50%,则需要多少mol氢气做燃料?
17.(选作10分)如图所示,一个滑块质量为2kg,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BC平面又冲上另一斜面到达最高点D。已知AB=100cm,CD=60cm,∠α=30°,∠β=37°,(g取10m/s2)试求:
(1)滑块在A和D点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多少?(以BC面为零势面)
(2)若AB、CD均光滑,而只有BC面粗糙,BC=28cm且BC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则滑块最终停在BC面上什么位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2×4=48分)
二、实验题(每格2分,共18分)
13、(1)请指出试验图中出现的错误
、 小车没有靠近打点计时器 。
、 小车轨道没有伸出桌面 。
(2)要完成该组实验,还需要什么器材 天平 、刻度尺
三、计算题(共26分)
14.解;
滑块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摩擦力对滑块做的功为W1=-μmg(s+L)
木板受力如图乙所示,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为W2=μmgs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反而越短?
C.细胞的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时间也可能不相同?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起始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为止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
B.实验材料需要用醋酸洋红液解离?
C.解离后的实验材料在高倍镜下不可能观察到原生质流动
D.在视野中可以看到每个细胞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变化过程
3.右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也加倍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在分裂末期,细胞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中
5.鉴定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 )
A.是否出现赤道板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法
6.在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和核糖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全部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
A. 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 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 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 D. 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8.如图所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 )
?
9.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的形态应是下图中的(   )

10.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11.果蝇体细胞有 8 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分子数目依次是( )
A. 8、16、16 B. 16、16、16 C . 16、0、16 D. 8、0、16
12.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步骤是( )
A.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C.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漂洗→染色→解离→制片
13.水稻体细胞中有 24 条染色体,经过连续五次有丝分裂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
A. 12 B. 24 C . 48 D. 120
14.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的时期是( )
A. 受精卵时期 B. 有丝分裂时期 C. 细胞的增殖时期 D. 胚胎时期
15.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细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再脱分化到原先的状态;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DNA不同;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④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6.细胞分化与增殖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产生的细胞( )
A. 生理功能不同 B. 形态,结构不同
C. 数量少 D.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差异
17.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则胰岛细胞中(   )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人的受精卵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18.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⑤⑥⑦⑧ C. ②③⑤⑥⑧ D. ①②③④⑤⑧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 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B. 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 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 人的红细胞在经历 120d 左右的寿命后死亡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凋亡的意义的是( )
A. 维持内环境稳定 B. 抵御各种因素的干扰
C. 促进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D.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2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2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黑发与卷发 B.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兔的长毛与白毛
23.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十大垃圾食品,方便面、熏制品、腌制品及烧烤等被列入其中,主要是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 )
A. 物理致癌因子 B. 化学致癌因子 C. 病毒致癌因子 D. 煤焦
24.癌症患者晚期发生癌细胞扩散,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癌细胞为球表
C.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癌细胞体积较小
25.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用F1高茎豌豆(Dd)自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 )
A. 1:1 B. 2:1 C. 3:1 D. 4:1
26.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模型建构法 B.类比推理法 C.假说一演绎法 D.同位素标记法
27.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D.己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8.如图是表示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曲线各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若E表示的是分裂末期,则e段的DNA含量和c、d段的相同?
B.若B到E是分裂期,则b段是DNA复制时期?
C.若A是分裂间期,B到E是分裂期,则ab段比cf段经历的时间短?
D.若A到E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则c段表示的是分裂前期
29.下列基因型表示杂合子的是( )
A. BBDd B. MMNN C. EEff D. hhii
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3 ∶1 B.2∶1 C.1∶3 D.1∶1?
第Ⅱ卷(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右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4]是由[3]中单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的细胞团,再进一步发育成[5]________。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此实验可以推断,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也能培养出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二倍体水稻的抗病、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相同的抗病水稻种子,为鉴定该水稻的抗病性能否稳定遗传,某科研小组取了部分种子播种,并让其自交,后代出现了120株感病的水稻,请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判定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感病水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理论上自交后代中,杂合的水稻有__________株。
(3)被鉴定的水稻基因型为__________。该水稻的抗病性状能否稳定遗传?__________。
(4)科学家除了用自交的方法判断该水稻基因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34.右图表示某高等生物体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__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正处于分裂的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2)该细胞在此次分裂结束后,将形成___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35.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
⑵操作①叫做__________,操作②叫做__________;
⑶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
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色。
⑷若P皆为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F2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且比值为_______。
2013-2014学年(上)康桥学校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生物(文科)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1) 间期 、 后期 、 末期 、 中期 、 前期 、 末期 ;
(2) 四 ;(3) 二 ;(4) 6 、 12 、 12 ;
(5) 一五四二六三 ;(6) DNA的复制 、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7) 五 、 二 ;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9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 How long does the woman have to work every day at City Hospital?
A. 4 hours.
B. 7 hours.
C. 8 hours.
2. What does the girl think of the class she took?
A. Useless.
B. Helpful.
C. Necessary.
3.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
A. Cold. B. Cloudy. C. Rainy.
4.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after parking the car?
A. Go to a park. B. Eat something. C. Go to a movie.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now?
A. Playing the guitar.
B. Listening to a song.
C. Talking about their hobbies.
第二节(共15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第6材料,回答第6--8题。
6. What does the girl want most as a Christmas gift?
A. Some cookies.
B. A Barbie radio.
C. Some dolls.
7. What do the speakers decide to give the reindeer?
A. Oranges and bananas.
B. Some cookies.
C. Some hot milk.
8.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Teacher and pupil.
C. Father and daughter.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
9.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on the trip?
A. He had a car accident.
B. He got lost on the way.
C. The food made him sick.
10. How did the man get back to the hotel?
A. He asked some to drive him back.
B. He returned by taxi.
C. He rented a car.
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trip?
A. Comfortable.
B. Terrible.
C. Unforgettable.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 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A. A student.
B. A teacher.
C. A headmaster.
13. What are those students like?
A. Active.
B. Shy.
C. Hard-working.
14. Why does the woman have to go?
A. Because of her friends.
B. Because of her health.
C. Because of her parents.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17题。
15. What is the most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Neighbors.
B. Husband and wife.
C. Classmates.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Danny?
A. He rode a motor for fun.
B. He played ball with the woman.
C. He fell out of the boat.
17. What did the woman do with Danny’s clothes?
A. She put them on the clothes line. B. She washed them before drying them.
C. She had them washed in a laundry.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题。
18.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On a plane.
B. On a train.
C. In a restaurant.
19. Why is the man worried?
A. This is his first time abroad. B. His grandson probably can’t find him.
C. He cannot arrive on time.
20. When did the man first see Europe?
A. Recently.
B. After his wife passed away.
C. During World WarⅡ.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l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5分)

21. _______ not to miss the flight at 15: 20, the manager set out for the airport in a hurry.
A. Reminding B. Reminded C. To remind D. Having reminded
22. If you don’t feel well, remember to ______your doctor before taking any medicine.
A. request B. consult C. remind D. connect
23. -Why was Mr Li so happy this morning?
-Because he was honored with a (n) _______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 present B. gift C. award D. reward
24. -______you interrupt now? Can’t you see I’m on the phone?
-Sorry Sir, but it’s urgent.
A. Can B. Should C. Must D. Would
25. Although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them to meet, it was ______they had known each other for years.
A. even though B. as though C. as soon as D. as long as
26.-Will you read me a story, Mummy?
- OK. You________ have one if you go to bed as soon as possible.
A. might B. must C. could D. shall
27. The boy _____ on the ground_____ that he_____ the book on the table.
A. lied; lied; laid B. lying; lied; laid C. lied; lay; lay D. lying; laid; lay
28. The student coming from the country was starving_______ the friendship from_______ who come from the city.
A. for; others B. about; some C. for; those D. about; the ones
29. The notice says “No Photos!” so reporters must ask ______before taking photos inside the museum.
A. independence B. permission C. advice D. suggestion
30. Mr Smith, _____ of the_____ speech, started to read a novel.
A. tired; boring B. tiring; bored C. tired; bored D. tiring; boring
31.- I heard they went skating in the mountains last winter.
- It______ be true because there was little snow there.
A. may not B. won’t C. couldn’t D mustn’t
32. He found a snake was slowly crawling towards him, which made him ______his breath.
A. get B. hold C. lose D. take
33. A monument was set up at the centre of the square _____ those who devoted their lives to our country.
A. in praise of B. in search of C. in memory of D. in need of
34. It is a good habit to ________, for people will always believe in you.
A. keep one’s word B. hold one’s breath C. help oneself D. get ready
35. When we were young, every evening my brother and I _____ stay at home waiting for our mother to come back from work.
A. would B. might C. should D. could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As a young boy my family was very poor. I would often help do something for the neighbors to 36 a little pocket money.
One day I 37 on the door of an elderly woman and asked 38 she needed me to clean the yard. She asked why I was not in 39 and I showed her my worn 40 , which no longer kept me warm. She 41 me to work in the yard. When I finished, she looked at me and said, “I suppose you want to be 42 now.” She then 43 a jar (瓶;罐) filled with dollar bills and said, “I’m glad you’ve done a 44 job today but that is not something you should be doing again. I want you to 45 new clothes and get back to school. I also want you to come back to 46 me with your report card and I will 47 you when I see you have worked hard and have some good 48 . Now reach out your little hands and take out as much 49 as you can.”
I put my hands in the jar and 50 so much money that it was 51 for me to buy what I badly needed. Later, I returned several times to see the woman and she did just as she 52 . She looked at my report card and gave me a handful of dollars and some delicious food every time I 53 her that I had an “A”.
I was twelve years old when I moved from that neighborhood.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huge 54 this wonderful lady made over my life with her 55 . This is something I hope to do myself in this lifetime over and over again.
36. A. save B. give C. earn D. change
37. A. turned B. knocked C. worked D. looked
38. A. how B. when C. why D. if
39. A. school B. hospital C. trouble D. bed
40. A. bag B. carpet C. coat D. sofa
41. A. allowed B. forced C. refused D. stopped
42. A. punished B. tested C. praised D. paid
43. A. set up B. took out C. talked about D. put away
44. A. boring B. new C. fine D. terrible
45. A. keep B. buy C. steal D. make
46. A. visit B. forgive C. welcome D. serve
47. A. recognize B. reward C. understand D. protect
48. A. goals B. stories C. marks D. ideas
49. A. room B. money C. food D. time
50. A. got B. lost C. borrowed D. charged
51. A. rare B. enough C. simple D. special
52. A. promised B. discovered C. knew D. admitted
53. A. asked B. required C. showed D. wrote
54. A. decision B. prediction C. mistake D. difference
55. A. courage B. kindness C. honesty D. happiness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56.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we can learn ____.
A. the author’s grandfather had been ill for years
B. the author hadn’t thought his family was lucky
C. the author showed little love towards his grandfather
D. the author’s grandfather had tried to fight against his disease
57.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s starting Hives for Lives is NOT for _____.
A. improving his life
B. honoring his grandfather
C. helping do research for cancer
D. supporting people with cancer
58.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Turning sadness into hope
B. The meaning of death
C. To my grandfather
D. Living with cancer
B
“Lizzie, there’s a letter for you!” Emily called up the stairs to her sister. Elizabeth looked down. “Is it from Harvard? They refused my application(申请)once.” Emily answered, “No, it’s from Yale.” Quickly, Elizabeth walked downstairs. She took the letter and opened it. “Rejected again,” Elizabeth said unhappily. “Who says women can’t be doctors?”
“They are fools not to accept you. You can’t let them stop you, Lizzie,” Emily said.
“I won’t. I’ll apply to (申请) Geneva Medical College,” Elizabeth told her sister. As it turned out, the professors at Geneva Medical College were not fools. They allowed Elizabeth Blackwell to study medicine.
In 1848, a year before Elizabeth would graduate, a typhoid epidemic (伤寒流行病) broke out in New York. Elizabeth wrote to Emily. “There’s an outbreak (爆发) of typhoid, and I am going to help. It is dangerous, so if I should not survive, please do me the honor of studying medicine yourself.”
Emily replied, “Encouraged by your dream and success, I have decided to study in medical school, as well.”
Having survived the disease, Elizabeth tried to set up a private medical practice(医疗服务). “I graduated first in my class but no one believes a woman can be a good doctor,” she said to Emily one day. “All I hear is that doctors should be men, while women should stay home to cook and clean.”
Emily said worriedly, “I will graduate in June with my medical degree. What shall we do?” Elizabeth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replied, “There’s a big house in the poor part of our town. We can practice medicine there for people who couldn’t afford(支付)care.”
Soon with the help of some friends, Elizabeth and Emily bought the house and opened a hospital for poor women and children. “We’ll have an all-women staff (员工),” Elizabeth said. “And later, we’ll add a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 Emily added. At last, Elizabeth realized her dream of being a doctor.
59. The underlined word “Reject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can be best replaced by _____.
A. Refused B. Praised C. Changed D. Accepted
60. Hearing Elizabeth’s words about the letter from Yale, Emily felt _____.
A. excited B. calm C. satisfied D. angry
61. In 1848, Elizabeth wrote to Emily to _____.
A. persuade Emily to come to help the sick
B. ask Emily to study medicine if she died
C. warn Emily the danger of typhoid epidemic
D. tell Emily she would graduate from college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be used to describe Elizabeth?
A. Humorous. B. Honest.
C. Determined. D. Careful.
C
Every people uses its own special word to show its ideas and feelings. Some of these expressions are commonly used for many years. Others are popular for just a short time. One such American expression is “Where’s the beef?” It is used when something is not as good as it is said to be. In the early 1980s “Where’s the beef?”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expre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seemed as if everyone using it at the time.
Beef, of course, is the meat from a cow, and food is more popular in America than a hamburger made from beef. In the 1960s a businessman named Ray began building small restaurants that sold hamburgers at a low price. Ray called this “McDonald’s”(麦当劳). Ray became one of the richest businessmen at last in America.
Other business people watched his success. Some of them opened their own hamburger restaurants. One company called “Wendy’s” said its hamburgers were bigger than those sold by McDonald’s or anyone else. The Wendy’s Company began to use the expression “Where’s the beef?” to make people know that Wendy’s hamburgers were the biggest. The Wendy’s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showed three old women eating hamburgers. The bread that covered the meat was very big, but inside there was only a bit of meat. One of the women said she would not eat a hamburger with such a little piece of beef. “Where’s the beef?” she shouted in a funny way. The advertisement (广告) for Wendy’s hamburger restaurants was success. As we said, it seemed everyone began using the expression “Where’s the beef?”
63. _______ started McDonald’s restaurant.
A. Ray B. McDonald C. Wendy D. Three old women
64. Other people wanted to open hamburger restaurants because they thought _______.
A. they could sell hamburgers at a low price
B. hamburgers were easy to make
C. beef was very popular in America
D. they could make a lot of money
65. Wendy’s made the expression known to everybody _______.
A. with many old women eating hamburgers
B. by a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C. while selling bread with a bit of meat in it
D. at the McDonald’s restaurant
66.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expression “Where’s the beef?” means _______.
A. The beef in hamburgers is not as much as it is said to be
B. The hamburgers are not as good as they are said to be
C. It is used when something is not as good as it is said to be
D. Wendy’s is the biggest
D
Parents have widely different views on the problem of pocket money (零花钱). Four new fathers were asked this question and this is how they answered.
Ashish Khanna: Although many argue that pocket money helps develop children’s sense of value, I don’t agree. I wouldn’t give my child any pocket money. First of all, I never got pocket money and I seem to have a good value for money. If my child ever needed something and I felt it was a reasonable (合理的) request, I would buy it for him.
Sharad Sanghi: No, I wouldn’t give my child pocket money because I don’t want to create the perception (观念) of “her” money and “my” money. Besides, if I refuse to buy her something that I think is bad for her, she may buy it with her pocket money on the sly. In this way, I would lose control over my child’s requests. I feel it also encourages children to care more about money than anything else. I don’t want my child to start judging other children by the amount of money or pocket money they have.
Rakesh Shah: Yes, I would give my child pocket money because I feel that children should learn to spend money properly. I will give him a fixed amount every month and if he spends the money before the month is over, he will learn a lesson and not spend money so freely. He will learn what his limitations (限制) are and feel the difficulty when he has to pay for something that is over his own pocket.
Rajiv Patel: Yes, I would give my child pocket money because it is important that he learns to manage money. But I would not give it to him on a weekly or monthly basis. He would have to earn it. If he helped me finish some of my jobs or helped his mother with housework, I would reward him. This helps him realize that “money does not grow on trees” and it requires hard work to earn money.
67. Ashish Khanna may agree that _____.
A. he was given too much pocket money when young
B. he can take much control of his child by money
C. he will buy anything he thinks his child really needs
D. pocket money helps children develop a good value for money
68. The underlined phrase “on the sly” in Paragraph 3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
A. for free B. at a lower price
C. happily D. secretly
69. Who would give his child pocket money every month?
A. Ashish Khanna. B. Sharad Sanghi.
C. Rakesh Shah. D. Rajiv Patel.
70. What do Rakesh Shah and Rajiv Patel have in common?
A. They want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to manage money from an early age.
B. They ask their children to get pocket money by working.
C. They teach their children the difficulty of making money.
D. They allow their children to spend money freely.
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基础词汇
一. 根据下列各句句意及所给单词的汉语提示,写出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10分)
71 Mr. Smith and I are good friends, but I don’t share his __________ (宗教的) beliefs.
72 How do you manage to stay so _____(苗条的)?
73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your own ___________(长处)and weakness.
74 You should allow a little time after a meal for the food to_______ (消化).
75 I really_______(钦佩)people who can work in such difficult conditions.
76 If you place orders now, we would give you a 5% ______(折扣).
77 A students, we should _________(结合;联合)book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78 A wise man changes his mind, a ______ (愚人)never will.
79 If you_________(怒视) at someone, you look at them with an angry expression on your face.
80 Don’t always eat the same kind of food, because we should have a balanced healthy_______ (饮食).
二. 根据下列各单词的首字母及汉语提示, 写出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10分)
81 Christmas is a(n) c_______(庆典)of Christ’s birth.
82 The more I worked, the more e_______(有活力的)I became.
83 Joan’s childhood was filled with pain and s_______ (悲伤).
84 It is too early to make any p______ (预测)about the test results.
85 People used to hold the b ______(信仰;信念)that the earth w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86 The h ______(猎人)camp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hick forest.
87 The p______(诗人)always works late into the night to create his poems.
88 Let me know the date and time of your a______ (到达).
89 Just out of c_______(好奇心), she opened the letter.
90 My little brother quite likes living alone. It made him more i_______ (独立的).
三. 根据汉语意思补全句子,每空一词。(15分)
91 You should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向我道歉) for reading my letter.
92 If you promise to do something, you must_______ _______ _______(守信用).
93 Pleas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宽恕他) his being rude. After all, he is only a child.
94 I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再同意不过了). They just expect us to listen.
95 John had a strong desir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赢得) his father’s love and trust.
写作(满分20分)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记叙文。
今年暑假,我除了做作业之外,还去青岛旅游了。青岛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很多名胜,特别是那里的日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早上我起得很早,天气也不错,我观看了日出的全过程。在我看来这是一幅令人难忘的景象。
词汇:除了做作业: apart from doing some homework
留下了…的印象: impress sb…/ leave a(n)…impression on sb
名胜: places of interest
难忘的景色: an unforgettable scene
日出:sunrise
要求:1. 字数100个左右 2. 可适当发挥,使行文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2013学年下康桥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2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2
A.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h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便宜(biàn)行事
D.胆怯(qiè) 草窠(kē)  转徙(xǐ)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2
A.俨然 迷罔 炮络 飞湍瀑流争喧豗
B.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 杜撰 寒喧 无边落木萧萧下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2
A.寒冬腊月,买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对窗头案上着意欣赏一番。
B.与人间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
C.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蹋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D.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A.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近十天来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干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用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
6.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A.《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B.《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
C.《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他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敲响》。
D.《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它描写了寒冬肃杀的景色,烘托作者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
7.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
①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 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
②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③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舒服 费用 愕然 B.舒心 用度 愕然
C.舒服 用度 悚然 D.舒心 费用 悚然
(二)文言文阅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 ?? B.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 ?? C.此梁之阴让也 让:谦让 ??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信:守信用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申之以孝悌之义
??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因具以闻楚王 因击沛公于坐 ??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2 ??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8分)
翻译划线句子。(4分)
12.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2分)
翻译:
1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分)
翻译: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置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翻译: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 翻译: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
翻译:
(三).默写。(10分)
15、问君西游何时还? 。
16、 ,潦倒新停浊酒杯。
17、 ,此时无声胜有声。
18.千呼万唤始出来, 。
19.剑阁峥嵘而崔嵬, , 。
20.一去紫台连朔漠, 。
21.丛菊两开他日泪, 。
22. ,不尽长江滚滚来。
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江汉?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24.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分) 答:? 。 25.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
(五)文学与文化名著阅读
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
B、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E、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宝钗建议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
27、完成简答题,二选一,100个字左右。5
A.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B.《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 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28.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3题。(15分)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那个年代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29、“大姐”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像送给她,这反映了什么?(3分)
答:                                
30、“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有什么深刻意蕴?(2分)答:                                     
31、小说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主要的含义?(4分)
答:(1)                  (2)            
32、小说中的“香柚”象征什么?(3分)
答:               
3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3分)
A、“大姐”是“黑五类”,但她毫无偏见地帮助“我”这个“红卫兵”,这体现了朴素的阶级感情,说明“黑五类”中也有好人。
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
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
E、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七).语言表达
34.仿照下面句式,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续写一段话。(2分) ??春之清新,夏之火热,秋之丰硕,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
                                       
35. (3分)中国的成语、俗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情况,比如:
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俗话说:俗话说: ,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俗话说: ,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可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八).作文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10分)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其中书写分10分。
2012-2013学年(下)康桥学校高一年级月考试卷答案 语文试卷 (150分钟)  命题人:魏爱华
审题人:郭明贵
???????????????????????????????????????第Ⅰ卷(选择题 共22分)
(一)基础知识
(二)文言文阅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8分)
8.C(让:责备)2分
9.D(两个“于”字都是介词,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因为;后一个也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把。B项的两个“乃”字都是副词,前一个表示前后紧密相接,就;后一个表示转折,竟然,却。C项的两个“因”字,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介词,趁机。)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14.⑴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2分
⑵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河。2分
⑶(却能)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分
(三).默写。(10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24.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2分
25.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2分
(五)文学与文化名著阅读
26、AD(A、丫鬟名瑞珠D、贾政非但没夸宝玉,还骂宝玉为“畜生”“无知的业障”“无知的蠢货”) 5分
27、完成简答题,二选一。100个字。5
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案:《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见《红楼梦》第一回)也称“通灵玉”。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3题。(15分)
29.天鹅是美的化身,“大姐”如此喜欢天鹅,折射出她身处困境仍不忘追求美。(或“大姐”的心灵像天鹅一般纯洁美好。)3
30.“文革”毁坏、践踏了无数像天鹅雕塑般的美好事物和心灵 2  
31.①宝贵青春的消失  ②美好心灵的消失 4 
32.美好的心灵,伟大的爱心  3 
33.A C 3
(七).语言表达
34.少年纯真,青年奔放,中年沉稳,老年庄严,各阶段的不同性情,连缀起绚烂的人生。2分
35. (3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参考译文 ??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救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