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80周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80周年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80周年
热点1: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延平郡王率军两万余人自金门料罗湾出发,进军台湾,奋战8个月,于1662年登陆台南鹿耳门,迫使侵略者投降,使台湾回归中国版图。收复台湾后,他积极建设台湾。建立行政建制,设一府二县…实行屯垦制度…招来移民,推广中国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摘编自《人民政协网》(1)材料一中的“侵略者”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延平郡王”是如何治理建设台湾的?
(2)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该机构是哪个朝代设立的?19世纪末期,台湾被哪个国家占领?半个世纪后,哪一场战争胜利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材料二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他是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更被台湾同胞视为“守护神”,他的历史功勋永远值得两岸同胞缅怀…回顾历史可知,台湾昔日被殖民统治,是因民族自身弱乱而遭外族掠夺;后因民族复兴、战胜了侵略者而回归中国。——摘编自《中国日报网》(3)材料二认为历史上台湾被殖民者统治以及后来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今天我们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现实意义?
热点2:《联合国家宣言》签订80周年
2.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1)依据材料和学过的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签署的?《宣言》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欧洲人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进行了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战争结束后又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和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的兴起》(2)依据材料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原因。欧洲一体化征程中实现联合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3)美国“冷战的全面展开”具体有哪些“行动”?对此,苏联进行了哪些“反行动”?“两大军事集团达到顶峰”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热点3:中日建交50周年
3.运筹中日关系,明确战略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的学习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改革的名称。(1分)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中时间轴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字母所对应的内容。(1分)
材料三: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毛泽东会面。经过4轮谈判,于当年9月29日签定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声明》的签定、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中日两国人民2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两国领导人远见卓识、英明决断的结果。它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中日两国之间自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以来不正常状态的结束。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联合声明》的签订有何重要意义。(2分)
材料四:自我优先、优势垄断和封闭排他只会适得其反。后疫情时代开放融通是大势所趋,多边主义和扩大开放是人间正道,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这是所有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和东盟十国等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成员对解决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发出的共同声音。——2022年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城主持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2分)

热点4: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
4.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福祉。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采取发展经济的手段和目的也大相径庭。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锐。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材料三:在谈话(指的是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精辟地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及表现,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挽救危机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苏联经济体制有什么特征和作用,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苏联和中国分别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说出南方谈话有何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