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化学变化(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课标要求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3.能用“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二、思维导图三、基础知识回顾(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①__________的变化。(2)现象:多表现为形状、状态的变化。(3)实例:水结冰、矿石粉碎、汽油挥发等。2.化学变化(1)概念:有②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2)现象:伴随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实例:蜡烛燃烧、动植物呼吸、铁生锈、节日燃放烟花等。3.物质变化的联系(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③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磁性、吸水性等。(3)用途:灯泡发光用来照明、石墨用来作润滑剂等。2.化学性质(1)概念:物质在④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浓H2SO4的脱水性等。(3)用途:煤燃烧用来取暖、氮气用作保护气等。3.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四、典型例题例1 灿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解析 “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也属于物理变化。答案 A例2 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测定空气中O2 的含量 B.验证浓 H2SO4 的腐蚀性 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D.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中发生的变化。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浓硫酸的腐蚀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将物质的氢、氧以水的形式脱出;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相互刻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氢氧化钠与石蕊发生反应变色,属于化学变化。答案 C例3 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吸附性、挥发性等。答案 B例4 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解析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化学性质,氧气液化是物理变化,A错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燃烧是化学变化,B错误;铁具有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C正确;食盐具有咸味是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是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 C跟踪练习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白醋除水垢 B.铁钢生锈 C.饼干变软 D.蜡烛燃烧2.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4.下列物质的用途、性质均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A 石墨 电池电极 石墨很软B CO 冶炼金属 CO有可燃性C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显碱性D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易分解五、关键能力提升考点1 物质的变化考法解读 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且这部分试题经常出现在卷首。近年来中考中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命题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试题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例1 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解析 织布、耕田、灌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生火涉及到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 C方法总结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该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考法解读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的主要方式一般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分析归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例2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解析 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铁锅作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有物理性质也有化学性质;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答案 B方法总结 化学性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专项练习 1.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3.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金属用作导线 D.用煤做燃料参考答案三、基础知识回顾①新物质 ②新物质 ③化学变化 ④化学变化四、典型例题跟踪练习 1.C 2.C 3.A 4.C五、关键能力提升专项练习 1.B 2.D 3.B 4.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