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时间、标志、意义(注意理解、延伸)图P3-41、时间:1949年10月1日 标志:开国大典。2、意义: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第3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人物、内容、影响(图)P161、首次提出及人物:1953年中印谈判中首次提出;周恩来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影响: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4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时间、主要成就(工业、交通,注意材料运用)(图)P211、时间:1953—1957年2、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集二、宝成、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等。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意义:完成的时间、意义(理解)P241、完成: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1911年);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年和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1978年)。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大跃进的主要标志、人民公社的特点、评价及失误原因、危害(注意延伸)、启示(图)P32-341、大跃进的主要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与公有化程度高。3、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4、失误的原因: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5、危害: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困难。6、启示:发展经济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9课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联大届次、意义及主要原因。(图)P47-481、时间:1971年10月 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历史舞台,在国际舞台发挥重大作用。 主要原因: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建交:“小球”“大球”的含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事件、时间、影响、最大问题、前提原则、认识(图,注意拓展)P491、“小球”“大球”的含义:分别指乒乓球、地球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事件: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②中美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③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3、中美最大问题:台湾问题。前提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认识:中美双方应加强对话、交流,平等交往,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图P591、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北京2、内容:(1)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政治上:作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3)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改革、深圳等特区的设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典型、方式及体制名称、评价(注意与前面相关联知识的联系)、深圳等特区设立的时间和作用、概述对外开放的格局(注意与近代开放的比较并结合泰州)。(图)P60-63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名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方式:包产到户 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评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大发展。2、深圳等特区设立:时间:1980年,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3、对外开放的格局:(1)格局:①建立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4个) ③设立沿海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④向内地发展。(2)特点: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泰州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第12课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人物及主要成就、时间、赞誉、认识(图)P65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13课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与之联系的基本方针及提出者、各自回归时间及相关国家、主要原因(图)、启示P71----731、与之联系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提出者:邓小平)2、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正式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3、回归的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方针、表现及其作用(注意结合时政)P73-74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表现及其作用:两岸人员交往和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14课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及内容、代表企业P77注意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及启示1、时间: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及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3、代表企业:邯郸钢铁总厂第四单元 古代世界的政治文明与宗教文化第17课《汉穆拉比法典》:国家、地位、性质。图P91国家:古巴比伦 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性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第18课 雅典的民主政治:国家、代表人物、内容、地位、评价(图)P95-961、国家:希腊雅典 代表人物:伯里克利2、内容: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3、地位: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4、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与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第19课 伊斯兰教:创立时间、创立者、地区、经典、影响、标志P102时间:公元7世纪 创立者:穆罕默德 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经典:《古兰经》 标志:一轮弯弯的新月 影响:穆罕默德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及由此形成的阿拉伯文明,对以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20课 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地位及概述经济上:罗马天主教会拥有西欧近1/3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于王权分庭抗礼;思想文化上:处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