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考点整理(分课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考点整理(分课节)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分课时整理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第一节 我在成长
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婴儿期,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期。
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9、身高和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育水平,身高和体重的比例还可以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10、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悄悄发生的变化
1、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 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一般是12 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开始。
5、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6、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7、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8、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少女不宜穿高跟鞋,(2)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3)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4)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5)吸烟和酗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答: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10 、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身高、体重增长较快,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血液总量等都有很大的增长,脑部发育逐渐完全,至青春期时,生殖系统发展很快,直至性成熟。
人生之旅
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
2、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3、能给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忆的是:每年的同一时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4、人一生中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是青春期。
5、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
答: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人老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而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6、连线:
呀呀学语—------婴幼儿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十月怀胎—-----胎儿期生长迅速
抚育后代—-----成年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
勤奋求学—-----学龄期
第四节 踏上健康之路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体格发育增长显著,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不断提前。
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①注意个人卫生 ②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③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④ 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⑤保证充足睡眠 ⑥不迷恋电脑 ⑦科学用脑。
3、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注意书写姿势,做到三个第一: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的手与笔尖一寸;注意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远望或看绿色的东西,以减轻疲劳;坚持按时做眼保键操;注意书写时采光与照明,不在强光或弱光下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在行走时或行驶的车辆上看书。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第1 节 生物的遗传现象
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4、动物亲代的相似点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及食物、生活习性等。
5、有关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有:
(1)桂实生桂,桐实生桐,(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3)物生自类本种。(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第 2 节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3、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三叶草长出四片叶子都是变异现象。
4、变异现象的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可遗传的变异是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车祸导致的残疾。
5、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 如: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6、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第3 节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 年2 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用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5、“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6、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7、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8、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肤色。
9、谈谈你对生物遗传及变异现象的解释?
答: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人们把这些亲代与后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叫做遗传;把亲代与后代之间存在着的某些差异甚至差异很明显的现象叫做变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因为遗传,亲代的特征在后代中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因为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各个个体之间性状上又存在着差异。
10、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两种犬—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人们所需要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羊群中有短腿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第三单元 《进化》
第一节 消失的恐龙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 年被人们发现的,这是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发现并认识恐龙的是欧文。
2、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化石来了解恐龙,恐龙的模型、图形和影片是根据化石复制出来的。
3、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 万年前,恐龙是卵生的。
4、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过恐龙的分布。
5、科学家推测:小鸟、鳄鱼、蜥蜴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6、恐龙的体型大小不一,有的有几层楼那么高,有的只有母鸡大小。
7、会飞的恐龙如:翼龙,水里游的恐龙:鱼龙;吃肉的恐龙有霸王龙,吃植物的恐龙有梁龙。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大自然中的化石如:(恐龙化石、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鱼化石)。
3、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那么容易,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命进化感到困惑已有数百年。
4、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奇虾、渡渡鸟。
5、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豚、水杉、中华鲟。
6、生物学家还发现,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它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7、马的进化顺序是: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现代马。
8、在5000 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脚趾由4个变为1个,牙齿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原上的草的需求。
9、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10、科学家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11、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对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拉马克和达尔文两种解释。
12、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属于外壳化石;鱼化石属于残骸化石。
13、现代人类通过发现奇虾化石知道地球上曾有过奇虾这种动物。
14、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
15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注意顺序)
答:①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③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④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16 、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些高大的植物就容易倒伏,甚至折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地逐渐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的现象。
第三节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于1859 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2、他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正是通过,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 进化着,达尔文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5、一牧民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后来由于白色的羊毛好卖,他将黑色的羊大量的处理了,只养白色的羊,这叫(人工选择)。
6、森林里有一群羊,狼在夜间捕食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只剩下那些黑色的羊了,这就是(自然选择)。
7、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
8、生命从单细胞形式向多细胞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而并不是向达尔文认为的那样,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澄江生物群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9、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
答: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的原因是减少热量的流失,有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暖,而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环境中散热。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第一节 寻找生物的家园
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家园,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
3、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4、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合作伙伴: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木)、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敌对关系:熊吃鱼、小鸟吃昆虫、捕蝇草吃昆虫
5、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
6、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7、(森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池塘)是鱼虾的家,(泥土)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它!
8、企鹅生活在(南极冰雪中),狮子生活在(草原),小鸟生活在(树林),海龟生活在(海洋)。
第二节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仙人掌的表面有许多刺,这是它的叶子,它把易散发水分的(叶子)长成细小的(针状),以减少水分散发的面积;它的茎表面生(蜡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
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能在沙漠生存是因为它有抗捍、抗风沙的本领,蝎子也在沙漠生存。
3、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行走;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驼峰可贮存(水分)和(能量)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征。
4、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这是适应海洋环境的结果,背部颜色深可以使水面上的天敌难以发现。
5、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的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答:可以加强对自己的保护,斑马的条纹可以让它在草原上不易被敌人发现,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攻击。
6、大雁随着季节迁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环境。
7、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模拟其它生物形态的本领叫做(拟态)。
8、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模拟其它生物颜色的本领叫做(拟色)。
9、所有生物要更好地生存都离不开(与环境相适应)。
第三节 有趣的食物链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3、大自然的清洁工-----分解者,分解者: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即分解者。
4、构成食物链的群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来自光合作用,如:玉米、枊树、小麦、白菜、小草,消费者:以其它食物为食,如:蜘蛛、老虎分解者:如蔴菇、细菌、蚯蚓、霉菌。
5、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在许多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一张复杂的(食物网),通过食物网,就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各种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7、食物链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植物。
8、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养料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第四节 生态平衡
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3、在生态瓶里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4、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5、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47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7、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8、人类的那行为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在维护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答: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喷洒农药、砍伐森林、污染水体、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等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例如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减少资源的浪费;不买不用野生动物支配。
9、是什么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答: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着,如果生态瓶里的非生物环境很好,适于植物的生长,那么过多的植物就占领了动物生存的空间;如果动物繁殖过快,就会出现食物不足、空间过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生态瓶的平衡关系。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第一节 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
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能量:(1)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它;(2)空气流动也是自然界中的能量;(3)能量中的能不是能够的意思;(4)一切运动都需要能量,地球绕太阳转也需要能量。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生活中常见能量的作用: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热能:可以将水烧开,能使热气球飞上天,,,,,,,,,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运动。
5、人类和自然界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6、人类可以运用各种能量,也可以控制各种能量的大小。
7、骑自行车时用力蹬踏使力加速的能量是机械能。
8、光能----光合作用 机械能---汽车飞驰 化学能---马匹拉车
能量的转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生活中,能量的转换如:A 、打开电视,电能转换成了声能和光能。B 、搓一搓手,动能转换成了热能。C、我们吃的食物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我们运动所需要的动能。
D、电风扇是把电能转换成风能。E、风力发电机是把风能转换成电能。F、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G、锯木头会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换成热能。H、阳光下的植物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I、电脑工作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声能、机械能。
3、能量转化是无法人工控制的。
4、煤中贮的能量是热能和光能。
第三节 能源
1、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3、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4、家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5、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矿物燃料所点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6、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
7、制作太阳能灶是在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第四节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灶。
2、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3、核能也叫原子能,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4、生物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5、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6、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不属于新能源。7、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8、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拓展:就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讲的都是拓展能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是拓展能力。
3、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A、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小草会长得高些,是因为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会升,有利于小草生长。B、苹果成熟后落地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C、“气垫汽车“利用空气动力的原理前进。D、让瓶子吹泡泡和用热水把瘪乒乓球汤圆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4、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有了这些本领,不但能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5、下面是一些把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A、张衡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B、18 世纪的英国发明家瓦特根据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蒸汽机;C、19 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生电的原理,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6、生活中应用的科学原理:夏天扇扇子感凉爽是液体蒸发原理;剪刀是杠杆原理;
制冷空调装在高处是冷热对流原理;救生圈是浮力原理;制作空气动力小汽车是反冲的原理;不倒翁是重心低不易倒原理。
7、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8、小李想做一辆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他在做之前应考虑一些什么问题:材质要轻、减小车轮摩擦力、车厢要做成流线型。
9、当一张纸和一个小球同时从同样的高度落下的时候小球会先落地,原因是小球受到空气阻力小,把两张同样的纸,一张不变,另一张揉成团再做同样的实验会纸团先落地,原因是纸团受到空气阻力小。
10、科学原理的应用:浮力原理: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
杠杆原理:撬棍、剪刀、起钉锤、杆秤、天平反冲原理:火箭飞行、飞机飞行、烟花等。
冷热对流: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超市的大冰柜不用在上面盖上盖子,重心低不易倒: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
11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太平衡?
答:禁止过度放牧,保护草原;不喷洒农药,采用天敌防治病虫害;不过度捕捞,让自然休养生息;不乱砍滥伐,多植树造林,不猎杀野生动物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