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点四:袁隆平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举国悲恸。“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_________)志不逾,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_________)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祟高风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世界粮食发展、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1)给加粗字注音。矢(_________) 耕(_________)(2)语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______改成_____ ______改成_____(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改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为了“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这个朴素而伟大的梦想,袁隆平________(实行、践行)着农业科学家的使命和担当,一生(gēng yún)、从未停歇。[乙]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像写文章那样再(téng xiě)一次自己的人生,不重视读书,人势必会付出代价,受到无知的惩罚。[丙]奋斗不息,青春不朽,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奋勇拼搏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砥砺前行中________(激活、激扬)青春力量。[丁]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不仅体现了四季的交替转化,也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感恩和敬佩,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命载体。(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gēng yún)________ ②(téng xiě)________(2)给上面[乙][丁]两段文字中加粗的词语注音。①惩罚( ) ②载体(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3.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出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连续的两句)。情境 古诗文名句 作者与出处钱壮飞:献身革命,永垂史册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袁隆平:斯人已逝,仍泽世人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繁华易尽,但美好终会重现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 (7)___________ (8)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4.造成孔乙己的悲剧的原因之一是他好喝懒做。这让同学们认识到勤劳的美德应该发扬。于是光明中学901班拟开展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材料二: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巨星陨落,举国同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前曾说:“不下田的学生我不带。”他常年头戴草帽,挽起裤腿,下田试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禾下乘凉”是他的梦想。钟南山院士评价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材料三:日前,湖南某小学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农作物——油菜。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1)任务一:探究三则材料,你懂得了关于劳动的什么道理?(2)任务二:现已根据材料二拟写了上联,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三补写下联。上联:科学家禾下乘凉勤躬耕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3)任务三:你班计划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邀请农科所博士团某老师前来指导,结合材料三,请你以班长小明的身份将下面的邀请函补充完整。邀请函尊敬的农科所博士团老师:我班将于2021年6月25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______________。回复为盼。光明中学901班小明2021年6月20日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明心的(①)。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窿苹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②)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③)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莞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可是当秧苗发绿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莞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但是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袁隆平进而想到,从遗传学的分离规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它的后代今年既然发生分离,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那么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面我们将看到,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④)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具疲,落荒而去。(选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有删改)材料二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光给了它希望雨给了它滋养它陪种子成长我有着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妈妈我来看您了您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妈妈我陪您说说话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在我心里发芽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成垛谷子迎着阳光哔啵作响水田泛出一片橙黄(选自袁隆平《我有一个梦》)材料三“____________,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2016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随州调研,他说:“随州的土质好、气候好、水源好、栽培技术一流,是中籼稻最适宜的生长区域,这里的中稻产量高、米质好。”2019年9月,袁隆平院士欣然题词“随州香稻”,赋予了随州香稻新的内涵、新的使命。(1)下列“材料一”中加粗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偏僻(pì) ②挑战(tiǎo) ③敏锐 ④刻骨明心B.①充分(fèn) ②田埂(gěng) ③掠过 ④鹤立鸡群C.①呈现(chéng) ②山麓(mí) ③抚摸 ④屏气静神D.①撒籽(sǎ) ②稻穗(suì) ③详尽 ④身心具疲(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 )”里,恰当的一项是( )A.①印象 ②确定 ③采纳 ④不屑置辩B.①影响 ②注定 ③采纳 ④不可避免C.①影响 ②确定 ③采用 ④不屑置辩D.①印象 ②注定 ③采用 ④不可避免(3)“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B.今年它的后代虽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去年发现的“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C.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可以断定那么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D.虽然今年它的后代发生分离,可以断定那么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4)在“材料一”中“___________”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③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④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⑤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A.①③④②⑤ B.②④⑤①③ C.①⑤④②③ D.②①⑤④③(5)仿写“材料二”中画线的诗句。要求:题材不限,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6)根据提示,补写“材料三”横线上的诗句。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稻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①,米曰粳。粘者禾曰稌②,米曰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注】①秔:音jīng。②稌:音tú。(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1)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2)本文从种类、_________、_________和播种时间四个方面来介绍稻。(3)稻系民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是“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表达对他的敬意。上联:禾下乘凉梦下联: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②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③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④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⑤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⑥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⑦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⑧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⑨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⑩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 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1)文章围绕“妈妈我想您了”回忆了我与母亲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如何理解第 段中加粗的词“种子”?(3)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有人说,开头第一段“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改为“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更好,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5)结合第 段内容,本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读并写出原因。(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和本文第 段,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两段文字语言风格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两位母亲形象的异同点。8.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问题。袁隆平成为明星,有多不容易?①刚刚在9月7日度过90岁生日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9月16日应邀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并致辞。在袁隆平到达现场的前后和开学典礼期间,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剧”。不少人兴奋的表示:“终于见到袁爷爷,人生圆满!”“追星成功”“这才是最亮的星!”②曾经,有无数粉丝为追星挤爆了机场建筑,如疯狂粉丝接机挤爆机场自动扶梯玻璃。现在,科学家能成为大学生狂热追捧的明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说明了科学家也值得去追捧和崇拜。③平心而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演艺明星比科学家更容易受到追捧是一种常见现象。现在,中国终于有了一位现象级的明星科学家,实属不易。④科学家不容易成为明星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家是靠实力和成果吃饭,演艺明星是靠颜值,当然也靠表演艺术吃饭。不过,在人类的视觉审美中,颜值是第一位的,也能迅速获得认可。但是,实力和成果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长期积累。在没有社会公认的成果之前,既不会得到承认,也当然不会成为明星。⑤其次,科学的原理和成果有很多是深奥的,公众也未必会懂,需要有人专门向社会和公众进行传播,并且需要有专业界和社会的认同,以及某种仪式的认可。在科学史上,也有一些科学明星,如爱因斯坦,其实比袁隆平还更难以成为明星,因为他的相对论并没有多少人能懂。只是在1922年,因为补缺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爱因斯坦才成为与演艺明星不相上下的科学明星。⑥当然,科学家不如演艺明星出名,媒体也有很大责任。相对于取得重大科技攻关受人瞩目,科学家日常废寝忘食的潜心研究,或为科技事业设计奉献等,在各大媒体上难见踪迹。可见可当红明星稍有传闻,媒体马上铺天盖地地报道,各种细节曝光示人,无孔不入。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一味迎合受众,丧失了自身该有的社会责任!⑦最后,演艺明星往往有文娱资本的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精心的包装,展示给观众的是最亮丽的一面。有些演艺公司甚至通常雇佣假粉丝等形式制造名不副实的走红现象。而主要依靠科研经费开展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其工作则以造福人类、惠及国民为宗旨,解决的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相对于演员、歌手把出名当作“生命线”,科学家并不看重名利,顶多算是“副业”。以袁隆平为例,他的最高理想不是拥有更多粉丝,而是全国人民不再为吃饱饭担忧。⑧科学家成为明星的概率虽然很低,但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已经跨过了这个门槛,成为全民偶像,这是一种觉醒,也是幸事。⑨一个健康的国家,需要健康的文艺市场,而国家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科学家应该不止于“成为明星”,还应该“超越明星”。⑩即便不是所有追随和追捧袁隆平的人在未来都会有袁隆平那样的成果,但愿意追随袁隆平的步子,未来或许同样能收获充实的人生。这既是袁隆平成为科学明星的价值,也是莘莘学子追随和追捧科学明星的社会意义所在。(文章源于网络: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标题采用疑问句的形式,不仅能引出文章话题,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B.作者主要通过科学家与演艺明星成名难易的对比,多角度分析了科学家难以成为明星的原因。C.选文第⑤段以爱因斯坦为例,是为了证明科学家的实力和成果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得到社会公认。D.选文末尾点出了莘莘学子追捧明星能收获充实人生的社会意义,结构上跟文章开头相呼应。(2)下列不能成为“科学家不容易成为明星”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丁尼生)B.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是成功之母。(茅以升)C.科学不仅需要正确的判断力,还要足够的理解力。(斯坦尼斯瓦夫)D.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人类谋幸福(钱三强)(3)结合链接材料和选文,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这是一种觉醒,也是一件幸事”的理解。材料链接: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庄园小学在全校学生中做了一次“心中的偶像”网络问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该校75%学生的偶像填写的是钟南山、医护人员,其次是军人、老师等,选择耀眼的影视明星、歌星的则寥寥无几。其中,有近半数的小学生说“之前的偶像是娱乐明星,现在爱上了钟南山等这些抗击疫情的英雄。”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为缅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阳光学校九(3)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倾情回顾了袁隆平的一生——师:2021年5月22日,被世人誉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全世界为之痛惜!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生1:他个子不高,长相平平,但很乐观,爱好广泛,他最爱游泳和打排球,81岁还参加排球赛,他平时喜欢在实验田里拉小提琴。生2:袁隆平爷爷一生低调且朴素,他不住豪宅,不穿名牌,不食大餐。生3:他心怀梦想,目睹了那个年代断粮缺食的生活状况,他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并一生为此苦耕不辍。他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生4:他对给予他帮助的人心存感激,他说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曾在给母亲的信中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1)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篇文章。(2)请将题目“袁爷爷教会我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演讲稿。(3)“世界”可以是个人的“小世界”,也可以是家庭、学校、社会,还可以是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如果你心中也有这样“一粒种子”,你所改变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请发挥想象,以“我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10.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路文题二.近日,伟大的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着他那颗“改变世界”的种子去往了远方。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因他的这颗种子稻香满地。八十岁高龄时,他在怀念妈妈的那封信中写道:“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他也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请同学们打开心扉,寻找播种在心间的那颗种子,并给播种人写一封信。要求: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②如选择文题二请自拟题目,符合书信格式;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shǐ gēng(2)逾改成渝 祟改成崇(3)“世界粮食发展”和“我国粮食安全”互换位置2.答案:(1)耕耘;誊写(2)chénɡfá;zài;tǐ(3)践行;激扬解析:(1)gēngyún——耕耘:耕地与除草。泛指田间劳作。也比喻其他方面的辛勤劳动。téngxiě——誊写:照底稿抄写。(2)惩罚——chénɡfá,意为:处罚。载体——zàitǐ,意为:泛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3)甲: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根据后文的“使命和担当”可知,应用“践行”。丙:激活:比喻刺激某事物,使活跃起来。激扬:激励使振作起来。根据后文的“青春力量”可知,应用“激扬”。3.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 (2)留取丹心照汗青(3)落红不是无情物 (4)化作春泥更护花(5)无可奈何花落去 (6)似曾相识燕归来(7)非淡泊无以明志 (8)非宁静无以致远4.答案:(1)辛勤劳动是光荣的,好逸恶劳是可耻的;用劳动创造社会价值;从辛勤劳动中体味快乐。(2)中学生田间实践乐劳动(3)诚邀您来我校对我们的活动加以指导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从材料一中“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等内容可知,劳动是辛苦的却也是光荣的,贪图安逸、厌恶劳动是让人感到羞耻的。从材料二“他常年头戴草帽,挽起裤腿,下田试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禾下乘凉’是他的梦想。钟南山院士评价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等内容可知,袁隆平院士不辞辛劳常年在田间地头参与劳动,亲自下田试验,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劳动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创造价值。从材料三“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等内容可知,劳动虽然是辛苦的,但从劳动的过程中可以体味亲身实践的乐趣。(2)本题考查对下联。“科学家禾下乘凉勤躬耕”中“科学家”为名词,“禾下乘凉”是由表地点的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偏正短语,“勤躬耕”是由形容词和动词构成的偏正短语。结合材料三的内容下联可拟为“青少年田间实践乐劳动”等。(3)本题考查补充邀请函正文的内容。注意邀请函的正文部分要写清楚邀请某人的目的,并写清楚邀请某人做什么,发出邀请的语言要恭敬、诚恳,注意礼貌用语以表示尊重。5.答案:(1)B(2)D(3)A(4)D(5)示例:我有着一个梦/屹立在边防/它激励我成长/我守护我最亲爱的家人/在阳光下徜徉(6)喜看稻菽千重浪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A项,刻骨明心一刻骨铭心;C项,mí—lù;D项,身心具疲一身心俱疲。(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待选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印象”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影响”指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根据语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可知,第①空填“印象”更合适。“确定”指明确而肯定;“注定”指(某种客观规律或所谓命运)预先决定。根据“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的语境可知,第②空填“注定”更合适。“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采用”指认为合适而使用。第③空的宾语为“常规法”,故填“采用”更合适。“不屑置辩”指认为不值得分辩;“不可避免”指无法避免而定要发生。根据“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的语境可知,第④空填“不可避免”更合适。由此可知,答案选D。(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句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导致了句子主语不一致,故应把“今年”放在句首,把“那么”移至“可以”前。答案选A。(4)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作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供排句,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根据上文“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的语境可知,②句承接上文的“天然杂交稻”;根据“找到规律一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一应用到农业生产—提高产量”这一逻辑顺序可知,剩下四句的顺序为①⑤④③。由此可知,答案选D。6.答案:(1)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2)外形;颜色(3)示例一:人间济世情;示例二:垄上爱国心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作答时,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由此可知,该句可分为三部分,即“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考生据此断句即可。(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读文段可知,“凡稻种最多……又一种性也”介绍了稻的种类;“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介绍了稻的外形;“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介绍了稻的颜色;“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介绍了稻的播种时间。考生可据此填空。(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拟写对联,首先要掌握对联的主要特点,即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考生据此拟写表达对袁隆平敬意的下联即可。【参考译文】稻水稻的品种最多。不黏的稻叫秔,米叫粳米。黏的稻叫稌,米叫糯米。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黏性的米,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稻谷从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最晚是在清明以后。7.答案:(1)①母亲英语启蒙,让我开阔视野;②母亲对我求学鼓励,让我获得胆识;③母亲讲尼采,教育我坚定信心;④我要到重庆工作,母亲支持和提醒我;⑤母亲帮我带孩子;⑥母亲弥留之际,我后悔没守护。(2)第一个“种子”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第二个“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作者)的启蒙和教育。(3)采用对比手法。第三次写到母亲的出身和原本的生活环境,与院士的工作地安江进行对比,突出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无条件付出母爱情怀,更突显了院士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4)不同意。“我来看您了”可以自然引出下文,我到安江了;“我来看您了”更能突出我不顾路途遥远,从长沙来看母亲,表达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不仅与结尾呼应,而且作者的情感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5)用平缓、舒畅的语气语调轻轻问候。虚写,探问母亲,使读者跟随院士的文字走近慈祥、亲切的母亲,走进袁老工作的洒满阳光的田埂;倾听谷物成熟的声音,倾听母子动人的对话。(6)①链接材料:语言质朴简明。本文:运用排比和反问,语言生动形象。②同:两位母亲都是启蒙老师,教子有方,引领他们走向成功,成为一代伟人。异:链接材料: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典型的农民,有着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本文:母亲是知识丰富的文化人,是对作者的视野、胆识、信念等方面有引领作用。8.答案:(1)C(2)B(3)“这”是指袁隆平等科学家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明星。“觉醒”是指对社会而言,已经认知到科学家的重要性和尊重科学家的必要性。“幸事”是指对于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把科学家等为人类谋福利的人当做偶像,能帮助自己收获充实的人生。这句话强调了科学家受到大家欢迎的重大社会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正确;C.有误,爱因斯坦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因为科学的原理和结论大多是深奥的,公众未必会懂,需要专门的科普传播,乃至某种仪式的认可,这是科学家难以成为明星的原因之一。本题正确答案为:C。(2)本题考查道理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各个选项是否符合“科学家不容易成为明星”的观点即可。ACD.正确;B.有误,选项强调的是勤奋的意义。(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这是一种觉醒,也是一件幸事”,是紧承“科学家成为明星的概率虽然很低,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已经跨过了这个门槛,成为全民偶像”来说的,因此“这”指的是袁隆平等科学家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明星。“觉醒”是指社会上对科学家的尊重。“幸事”则是从青少年“追星”对象的变化来说的,就像链接材料中小学生的偶像由娱乐明星转变成了科学家、医护人员等,对学生来说的确是“幸事”。9.答案:略。解析: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单一情境、多重任务的情境式作文题。试卷中所提供的情境是主题班会上老师和学生对袁隆平生平的回顾。要求从三个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题一,要紧扣材料,从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中选择立意角度。可从“平凡和伟大”“爱好和志趣”“梦想与追求”以及“热爱生活”“感恩有你”等方面立意,拟写题目。根据立意,可叙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和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提出观点,展开论述。(2)题二,要先根据立意,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入“勤劳朴素”“学会感恩”“心怀梦想”“热爱生活”“责任担当”等。行文要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规范和文体要求,要注意特定的场合和对象,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演讲要有真情实感。(3)题三,本题要求围绕题干设置的情境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材料中的“种子改变”和“世界”是想象的关键点,写作时要围绕关键点,通过想象,补充背景,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写感受。关键是想象要合理,情节要具体生动。10.答案:【文题一】路心有多宽,路有多长,舞台就有多大。——题记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界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每条都不尽相同。路在脚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不怕前方几多困难与艰辛;路很漫长,我们要一步一步持之以恒地走,才能抵达胜利的终点。路是用脚走出的。路,是我们从此端走向彼端的途径,是我们从开始走向成功的见证。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一人踩,两人踩,三人踩……一天,两天,三天……天长日久,就出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这条貌不惊人的路,不知令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脚,是路的缔造者;路,是脚创造出的奇迹。路是用脚走完的。诗人汪国真说过:“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脚就相当于人的思想和行动,路就相当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困难固然是个难缠的对手,却更像“色厉内荏”只会狂吠的狗,你若真鼓起勇气面对,说不定它很快就会逃之天天;困难还像无边无际的沙漠,会让你感到茫然和恐惧,但停留在原地,只会增加你的恐惧,令你永远也走不出去。要想战胜困难,我们一要相信自己,二要永不停步!走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有的人一味图快,却忘了自己的本来目的——踩出一条路来。这就好比“南辕北辙”的故事一样,是在做无用功。记住目标,找准方向,即使进度再慢,只要俯下身子认真干,卒有所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于一个专一纯粹的人,即使天赋有限,凭着脚踏实地的干劲也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走路要有一双好“脚”。“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流传过程中变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鞋,就是用来武装脚的。武装起你的脚,会让你步幅更大,走得更快。“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善于利用外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路在脚下,脚比路长。路是自己选的,也是自己闯出来的。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行走,固然顺利,但失去了那些能让人成长的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也就失去了走路的本来意义。自己另辟蹊径,可能路会走不到尽头,但当你蓦然回首,看着自己走过的那条被夕阳染成金黄色的小径,看着路两边的美景,心头会泛起一种莫名的感觉——就好像一杯浓郁的咖啡,一口下去,苦中有甜,甜中含苦。用宗璞的话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路在脚下,脚比路长!【文题二】是您,在我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亲爱的妈妈:您好。成长路上,因为有你,充满甜蜜;生命中有你,充满幸福。感谢你,给予我生命;感谢你,给予我爱。感谢有你,我的妈妈,每天清晨,你总是早早起床,在我还是睡意朦胧时就能闻到菜香。和着这扑鼻而来的香味,你总是会来到我床边,不忍心地把我叫醒,然后又一个人回到餐厅,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忙碌了一天,夜晚时分,我总是和着“哗哗”流水声入睡,美梦时,孰不知,你还在为一天留下的狼藉而埋头收拾。感谢有你,我的妈妈,每当我留恋地离开被窝后,发现上课时间太迟,急得手忙脚乱时,你总会专门开车送我上学。由于你是新手上路,常常遇到堵车、熄火,这时你总会紧锁眉头,仿佛要上学的人是您。看到我平安下车走入校门后,你才会安心地离开。每一次我独立乘车上学时,你也会送我到车站,直到公交车离开你的视线,你才离开。感谢有你,我的妈妈,你不顾工作一天后的疲倦,每天仔细地给我检查作业、讲解答题。由于有太多学习压力的我有时还不断朝你发脾气,可你仍耐心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直到把问题弄清楚。有时,太难的题连你也不懂,你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题思路。就是你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学习要耐心、学习要细心、学习要用心。感谢有你,我的妈妈,你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放弃了老家安稳的、令人羡慕的工作陪我来到了厦门。回忆儿时的我总是不争气,不懂事,时常惹你生气。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你总是陪伴着我,呵护着我,生怕我有半丁点的伤害。你的爱在我的生命里穿梭,源源不断。亲爱的妈妈,我要感谢你的太多太多!我要感恩你,我想报答你,但我还小,我知道我要用我最诚实的心,好好学做人;用最赤诚的心,认真学做事;用最快乐的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争取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有朝一日,我长大了你年迈了,我会陪你身边,就像你照顾我一样来回报你!感谢你!我的妈妈,成长路上有你真好!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被赐予感恩种子的儿子2021.6.25解析:【文题一】这是一个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非常宽广的题目。“路”这个题目,即可以写其本义。我们每天都在走路。行至僻静之所,脚下踩着最原始的路——土路;走在大街上,脚下踩着水泥、柏油路;出门旅行,列车飞奔在铁路上……更可以把“路”的意义加以引申,由脚下的路联想到“人生的路”“致富之路”……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与微笑一路撒下,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春天……回顾你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想想在路上怎样才能坚定前行,望望你明天将要走的路,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受颇深。【文题二】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阅读材料,审题可知,请同学们打开心扉,寻找播种在心间的那颗种子,并给播种人写一封信。可以写给父母、恩师,他们用爱在我们的心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我们要学会感恩。可以写给陌生人,他们的善良在我们的心底扎根,播下了善良的种子,我们要学会善良......可以写给每一位影响我们的人,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我们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写作时要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播种人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也可以是跨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词、书籍、玩具等。例如,写成长路上,有母爱陪伴真好。通过精心选取生活中细小的充满母爱的素材来突出母亲的形象,把妈妈的默默付出与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构思上,巧妙地以时间为序,选取成长中的三个片断,每个片断都是先叙述,后抒情,把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在叙事过程中,应注重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还可以使用景物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注意书信的格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