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生活需要法律课件(32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生活需要法律课件(32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典出儒家经典《孟子·离娄章句上》,是说做任何事都要遵从法则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法律是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与公民的生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能离开法律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需要法律》。
9.1生活需要法律
知识目标
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
2、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
3、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4、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5、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理
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你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运用你的经验
探究一: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狗伤人”事件
时有发生
“遛狗栓绳”入法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婚姻法
反家暴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继承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师法、
劳动合同法
教育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新交通法规
版权法、著作权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法
行政法
刑法
和父母、同学、老师、社会中其他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不仅要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霸座”入法
高铁“霸座”屡禁不止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网络安全法》
《知识产权法》
《网络版权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
《价格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道路交通安全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民法典》
上网学习
超市购物
上学途中
社区生活
学校学习
儿子六周岁了,该带他去报名上小学了!
我骑车带你回家吧,快上来!
不用了,我自己走回去,那样太危险了!
我开了一家网店,生意火爆,应该主动申报纳税!
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都是自觉的
义务教育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
探究一: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我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服务于我们未来的生活。
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缀学。
受教育权
法律规定:不得在道路上骑独轮自行车或者2人以上骑自行车。
生命健康权
依法纳税的义务
探究一: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4.一般情况下,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18周岁,我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8.父母年龄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义务?是否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义务
义务
权利
权利
权利
权利
权利
权利
义务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一、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笔记区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 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
法治的脚步
Thfootstepps of law .
2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原始社会的秩序维护主要依靠氏族组织和原始习惯。原始社会的习惯多种多样,如禁忌、图腾崇拜等。这些原始习惯使得原始社会处于一种“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
二、法治的脚步
2法律的产生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在原始社会,一切重大的事情都由全体氏族成员平等地讨论决定,不存在专门管理社会的特殊权力机构。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
思考: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探究与分享P87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一直是人们力图解答的一个问题。
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为什么
没有。①在长期的专制社会里实行人治。②人类进入民主社会后,才用法治替代了绵延千年的人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明智选择。③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人治
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皇帝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思考:自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吗?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重权力而轻权利,实际上还是“人治”,个人意志可以高于法律。
专制
民主
4:法治的含义及要求
含义:依法对国家、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基本信息
1954.9.20
2017
1999
2014
2010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审议通过了
我国现行宪法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82.12.4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2019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02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P88 相关链接
中国的法治进程
政治清明
政治清明
民民心稳定
社会公平
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的意义
法治助推中国梦
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政治清明
4、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P85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P86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P86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P88)
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课堂总结
生活需
要法律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治的脚步
①法律在身边
②法律嵌入生活之中、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
法治
内涵
依法治国
③法律相伴一生
法律
本质
制定和颁布
规范和调整
服务
指导
履行义务
:阶级意志、工具、标尺
含义
要求
重要性
:依法治理
: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共同愿景 治理现代化标志


: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必由之路
享有权利
总目标
意义
法治助推中国梦
1.每晚7时许,广场舞爱好者在各个小区空地上挥汗起舞。这边是《小苹果》,那边是《最炫民族风》,各种音乐竞赛高音、舞队噪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律师认为,在增强居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同时,还需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这说明了(  )
①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②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③法律调节社会关系,为人们生活服务 ④法律离我们很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巩固提升
D
2.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实行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这说明(  )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有了法律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体现我国法律(  )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
C.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C
当堂背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