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3年高考二模试题(7科8份)WORD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黄浦区2013年高考二模试题(7科8份)WORD版

资源简介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
英语试卷
2013年4月11日下午
考生注意:
1.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 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第I卷 (共105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To the supermarket. B. To the post office.
C. To the restaurant. D. To the hospital.
2. A.$60 B.$20 C.$12 D.$16
3. A. Tuesday. B. Thursday. C. Friday. D. Saturday.
4.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Policeman and visitor.
C. Bank clerk and customer. D. Doctor and patient.
5. A. She just had a talk with the man.
B. She baked an apple pie by herself.
C. She bought an apple pie for the man.
D. She asked the way to make an apple pie.
6. A. She drove too fast. B. She didn’t wear a seatbelt.
C. She was too young to drive. D. She didn’t know the speed limit.
7. A. It sounds strange. B. It depends on the weather.
C. She likes the idea. D. She doesn’t give comments.
8. A. Because he doesn’t like Nancy.
B. Because he wants to go to the library.
C. Because he doesn’t like parties.
D. Because he has to work on weekdays.
9. A. She will be very upset probably.
B. She doesn’t care about their removal.
C. She feels a little disappointed.
D. She thinks it’s better to move to the south.
10. A. The woman felt it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 It’s wise for the woman to choose the blue dress.
C. The woman should choose the black dress.
D. It’s a rather easy choice for the woman.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In 1981. B. At the age of 8.
C. When he was 17. D. In 2001.
12. A. English. B. French. C. Swiss-German. D. Swedish.
13. A. He often travels with a coach and crew.
B. He lets his girlfriend do with his business affairs.
C. His parents used to be Swiss tennis players.
D. He got a special reward after winning Wimbledon in 2004.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4. A. French explorers. B. British colonists.
C. Spanish explorers. D. American Indians.
15. A. A land of flowers. B. A Spanish book.
C. An island of gold. D. A river in the Middle West.
16. A.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Indians.
B. The special names of American States.
C.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States’ names.
D. The examples of some American States.
Section C
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
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Booking a ticket
Destination: London.
Class: The 17 class.
Price: $ 18 for one way trip.
Luggage: A 19 and a handbag.
Time: The next flight 20 at 10:25 from Gate 4.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
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Where can the students live when studying Dormitory or 21 .
How much should students pay per week 10 pounds less per week for 22 .
How far is it from the residence to the university It is quite near, about 23 .
Where is the Information office It’s in 24 .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25.The capital will further limit the number of rush-hour subway passengers to cope with the growing pressure _______ the network.
A. to B. at C. on D. with
26. Three foreign films will be on this month. One is made in Korea, _______ two are made in England.
A. rest B. another C. other D. the other
27. Teachers _______ be sensitive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student so as to help them better.
A. need to B. may C. are able to D. can
28. Most students think they should have _______ at school if there were no examinations.
  A. the happiest time B. a more happier time
C. much happiest time D. a much happier time
29. The manager listened to the customers’ complaints attentively with great patience, _______ to miss any point.
A. not trying B. trying not C. to try not D. not to try
30. Rain and high winds today _______ to take the place of yesterday’s mild conditions.
A. expect B. are expected C. are expecting D. has expected
31. _______ parents say and do usually has a life-long effect on their children.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As
32. The adoption of orphans and physically challenged children has been a subject of public debate _______ a fire in an unregistered orphanage last month.
A. according to B. in case of C. ever since D. such as
33. President Barack Obama told ABC news _______ he was awa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whether
34. A latest report by Taobao said that visitors through wireless devices _______ from 10
million in 2010 to 300 million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A. would grow B. has grown
C. has been growing D. had grown
35. Reform is taking place in the country’s vast countryside, _______ tens of millions of
farmers have moved to cities for work.
A. when B. which C. where D. that
36. In fact, I think it’s very much nicer without the naughty boy, if you don’t mind me _______ so.
A. say B. to say C. saying D. to saying
37. The number of the dead pigs _______ out of the Huangpu River in Shanghai’s Songjiang District had risen to 5,916 by March 12.
A. fished B. to fish C. to be fished D. fishing
38. A 7-year-old boy received an operation on Tuesday successfully _______ he has many other health problems.
A. since B. however C. though D. therefore
39. China’s plan _______ its installed nuclear power capacity by 20 percent this year shows that the country is developing new energy in an efficient way.
A. raised B. to raise C. raising D. has raised
40. It was announced that only when the terrible disease was under control _______ to return to their homes.
A. the residents would decide B. would the residents decide
C. would the residents be decided D. the residents would be decided

Section B
Directions: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y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only be used once. Note that there is one word more than you need.

A. complexity B. images C. elementary D. signals E. willingly
F. independently G. mental H. experiment I. leaps J. monster

A noted American psychologist once remarked that childhood is a magical period in one’s life. Indeed it is, for during childhood, one undergoes a step-by-step transformation not only in 41 capacity, but also in physical and verbal skills. Each step 42 an increase in the difficulty of a child’s conceptual and learning abilitie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childhood, from infancy to about five, the child learns simple skills including using the toilet, bathing and dressing himself 43 . At this stage, he also learns to be very observant, curious,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His ability to remember things also 44 at this stage. He remembers details that an adult may have difficulty in remembering. Gradually, he learns 45 skills in problem-solving. At school, particular in art classes, the child is especially creative. Given a piece of paper and some colored pencils, he draws a variety of 46 from his surroundings as well as from his family circle.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see a child draw a 47 to represent an abusive father, and an angel to represent a loving and caring mother.
As he graduates to the later stages of childhood bordering on the teenage years, the child learns the 48 of human relations and socialization by interacting with his peers—his friends and schoolmates. He also learns to 49 with new life situations, including dates and part-time work. Given a tight schedule of schoolwork, the child learns to prepare his own schedules of work and play; the more practical and less serious ones manage to take time out of their busy schedules of assignments, reports and tests and examinations to go with their friends on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s there are four words or phrases marked A, B, C and 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word or phrase that best fits the context.
When 16-year-old Ella Fitzgerald stepped onto the stage to perform at Harlem’s Apollo Theater in 1934, she had no idea that her life was about to change. Her childhood had been 50 . After the death of her parents, Fitzgerald had been placed in a boarding school. 51 , the teachers at the school mistreated her, so she ran away. Homeless and orphaned, Fitzgerald was trying her best to 52 on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City when she won a contest to perform during an amateur night at the Apollo. She had 53 planned to dance, but at the last second, she decided to sing her mother’s favorite song instead. Her performance earned her 54 from several well-known musicians. Ella Fitzgerald went on to become a 55 jazz singer.
During a musical career that spanned six decades, Fitzgerald 56 more than 200 albums. She won 13 Grammy Awards, the last of which she received in 1990. She worked with som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sing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cluding Frank Sinatra, Louis Armstrong, Count Basie, and Dizzy Gillespie. Her talent and charm 57 a wide range of listen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worldwide 58 of Ella Fitzgerald helped make jazz a more popular genre.
Until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of the 1960s, the United States 59 African American citizens the same treatment that white citizens received. Fitzgerald’s manager and her band 60 to perform at places where discrimination(歧视) was practiced. They also decided not to perform unless they were paid the same amount as white singers and musicians. Ella’s fight for 61 received support from numerous celebrity admirers, including Marilyn Monroe. Fitzgerald never took her good fortune for granted. She gave money to charitie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contributed to 62 disadvantages children. For her many civic contributions, in 1992 President George Bush awarded her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Honor, one of the highest honors 63 to civilians.
In 1991, Fitzgerald gave her 64 performance in New York’s Carnegie Hall. Although Ella Fitzgerald died in 1996, the American “First Lady of Song” continues to live in the hearts and ears of music lovers worldwide.
50. A. rich B. rough C. funny D. happy
51. A. Importantly B. Unforgettably C. Naturally D. Unfortunately
52. A. survive B. experience C. learn D. stand
53. A. strangely B. blindly C. originally D. probably
54. A. jealousy B. recognition C. reputation D. gratitude
55. A. creative B. dependent C. undiscovered D. distinguished
56. A. released B. sold C. copied D. showed
57. A. compared with B. appealed to C. composed of D. depended on
58. A. celebration B. admiration C. relaxation D. implication
59. A. denied B. supported C. offered D. hated
60. A. decided B. refused C. started D. afforded
61. A. wealth B. future C. equality D. agreement
62. A. caring for B. playing with C. preferring to D. picking up
63. A. ignorant B. inadequate C. available D. official
64. A. best B. vivid C. open D. final

Section B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hree passage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fits best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you have just read.
(A)
The seventh-inning stretch is one baseball tradition that helps make the game one of America’s favorite pastimes. In the middle of the seventh inning(局)fans ritualistically stand and stretch before the home team comes to bat.
No one really knows the origin of the custom, but there are theories on how it started. Baseball historian Dan Daniel provided this explanation: “It probably began as an expression of fatigue. That would explain why the stretch comes late in the game instead of at the halfway point.”
A more popular story involves President William Howard Taft and the birth of two baseball tra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account, Taft attended the first game of the 1910 baseball season. 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 plate umpire(裁判) Billy Evans gave Taft the ball. He asked him to throw it over the plate. Taft did so, and the custom of having the president launch the baseball season with the first pitch was born.
The story continues that later that same day, President Taft, who weighed well over 300 pounds, became uncomfortable in his small chair. In the middle of the seventh inning, he stood up to stretch his legs. The crowd thought that the president was leaving, so they stood up out of respect. A few moments later, Taft sat down again. The fans followed, and the seventh-inning stretch was born. What a day for traditions!
No matter how the tradition began, fans have since added to the fun. Now, as they stand to stretch during the seventh inning, they can sing along to Jack Norworth’s 1927 version of the song “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after the visiting team has batted.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fines the word “ritualistically” in Paragraph 1
A. Attracting attention. B. Showing excitement.
C. Continuing a custom. D. Releasing anxiety.
66. The seventh-inning stretch is celebrated with the song “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__________.
A. a few moments after the beginning
B. after the visiting team has batted in the seventh inning
C. between the sixth and seventh innings
D. after the home team has batted in the seventh inning
67. In the more popular story, __________.
A. Billy Evans attended the first game of the 1910 baseball season
B. Taft asked Billy Evans to throw the ball over the plate
C. President Taft stood up to stretch his legs to relax himself
D. the crowd thought the president didn’t respect the players
68. How did the custom of following the “seventh-inning stretch” begin
A. No one knows for sure where or when the custom began.
B. Jack Norworth started the tradition with the song in 1927.
C. Fans used it as a time to stand and stretch their legs after sitting for the first six innings.
D. William Howard Taft stood up and the rest of the fans stood in honor of the president.
(B)

Calling for Contributions
Keen to share your views and have your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Campus Link We are calling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following sections:
Lifestyle:Do you travel widely, keep a journal of your adventures and have nice photographs that you might want to share Or have you simply been somewhere that caught your imagination Tell us all about your travels!Are you an eager movie-goer Be Leonard Maltin for the day and share your views of the latest blockbuster(大片)with our readers!If food is your preferred choice of relaxation, try your hand at being food critic and send us your views on food/restaurants worth trying.
Research:If this noble line of work is your bread and butter or passion, we want to hear from you! Share with Campus Link your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breakthroughs. If you know of someone (your schoolmate or teacher) whose research work i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our community, do not hesitate to send in your suggestions!
Class Notes:Whether it’s about your accomplishments, memories of campus days, your recent career or a new addition to your family, we welcome you to share your news, views and photos with friends and classmates through Class Notes. Read about your classmates in this issue of Campus Link.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sharing any of the above, or if you know of someone worthy of feature, please get in touch with the Editor-in-Chief, at karinyeo@campuslink.sg.Contributions will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relevance and quality and Campus Link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blish or reject a submission(提交的文章). All contributions will be edited for clarity and length. Please send your submissions in word.doc files and your photos in jpeg format. Contributions for the next issue should reach us by 10 June 2013.
69. In the Lifestyle section, you may not find ____________.
A. journals of travels
B. well-taken photographs
C. stories of Leonard Maltin
D. opinions on restaurants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Campus Link
A. It offers readers bread and butter.
B. It welcomes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breakthroughs.
C. It helps you to recognize your schoolmates and teachers.
D. It i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he community.
71. The poster aims to __________.
A. declare the rights of Campus Link
B. introduce someone worthy of feature
C. share views and articles among teachers
D. encourage contributions for the next issue
(C)
Humans have sewn by ha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was said that the first thread was made from animal muscle and sinew. And the earliest needles were made from bones. Since those early days, many people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machine that could do the same thing more quickly and with greater efficiency.
Charles Wiesenthal, who was born in Germany, designed and received a patent on a double-pointed needle that eliminated the need to turn the needle around with each stitch(缝合) in England in 1755. Other inventors of that time tried to develop a functional sewing machine, but each design had at least one serious imperfection.
Frenchman Barthelemy Thimonnier finally engineered a machine that really worked. However, he was nearly killed by a group of angry tailors when they burned down his garment factory. They feared that they would lose their jobs to the machine.
American inventor Elias Howe, born on July 9, 1819, was awarded a patent for a method of sewing that used thread from two different sources. Howe’s machine had a needle with an eye at the point, and it used the two threads to make a special stitch called a lockstitch. However, Howe faced difficulty in finding buyers for his machines in America. In frustration, he traveled to England to try to sell his invention there. When he finally returned home, he found that dozens of manufacturers were adapting his discovery for use in their own sewing machines.
Isaac Singer, another American inventor, was also a manufacturer who made improvements to the design of sewing machines. He invented an up-and-down-motion mechanism that replaced the side-to-side machines. He also developed a foot treadle(脚踏板) to power his machine. This improvement left the sewer’s hands free. Undoubtedly, it was a huge improvement of the hand-cranked machine of the past. Soon the Singer sewing machine achieved more fame than the others for it was more practical, it could be adapted to home use and it could be bought on hire-purchase. The Singer sewing machine became the first home appliance, and the Singer company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American multinationals.
However, Singer used the same method to create a lockstitch that Howe had already patented. As a result, Howe accused him of patent infringement(侵犯). Of course, Elias Howe won the court case, and Singer was ordered to pay Howe royalties(版税). In the end, Howe became a millionaire, not by manufacturing the sewing machine, but by receiving royalty payments for his invention.

72. Barthelemy Thimonnier’s garment factory was burned down because _____________.
A. people did not know how to put out the fire
B. Elias Howe thought Thimonnier had stolen his invention
C. the sewing machines was couldn’t work finally
D. workers who feared the loss of their jobs to a machine set fire
7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Singer is an American inventor and manufacturer.
B. The Singer sewing company became more practical.
C. The foot treadle helped to make the sewer’s hands free.
D. Singer made improvements to the design of sewing machines.
74. Why did the court force Isaac Singer to pay Elisa Howe a lifetime of royalties
A. Because the judge was against Singer for his surly attitude.
B. Because Howe had already patented the lockstitch used by Singer.
C. Because Singer had borrowed money from Howe and never repaid it.
D. Because Singer and Howe had both invented the same machine.
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B. The Case between Howe and Singer
C. Patent Laws on the Sewing Machine
D.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ewing Machine
Section C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heading from A-F for each
paragraph. There is one extra heading which you do not need.
A. What are SIGs B. What types of memberships are available C. Who can join IATEFL China D. What and where is IATEFL China E. What links does IATEFL China have F. What happens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76.
IATEFL China is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a Branch. Its mother organization IATEFL was founded in the UK in 1967; it now has over 3,500 members i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IATEFL China core activities are managed by the Secretariat headed by the President. The others include, Volunteer activities, SIG Coordinators, and the Publication Committee.
It is based in Tonghua City, Jilin Provi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manag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ther office staff include the General Secretary,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dministrator, the Membership Secretary, the Newsletter Distribution, and the General Assistant.
77.
You can join as a full member and receive the association’s newsletter six times per year, two free publications, free membership to one 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 discounts on publications, reduced conference registration fees, and voting rights.
There are also special membership packages for institutional members and for members of IATEFL China’s associates (basic members).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members of IATEFL China can benefit from the special rights provided by the mother organization (IATEFL) at some rate.

78.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the association’s calendar and takes place each year in August somewhere in China. It is attended by around 800 delegates each year and includes plenary sessions by eminent practitioners, a large number of workshops, talks and round table discussions given by able speakers, as ELT Exhibition and Pre-Conference Events organized by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79.
Members can join any number of the 10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SIGs) including: FLT Teaching & Learning Policy; FLT Curriculum & Syllabus Study; Coherence Research on Primary-secondary School and Secondary-Tertiary Transitio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Instruction Model;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Instruction Model; Modern IT in FLT; Applied Linquistics; FL Learning Strategies; FL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FL Textbook, Materials and Teaching Aids Design.
80.
IATEFL China has associate agreements with other teachers’ associa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Among other things, there are usual agreements to exchange newsletters and to provide a speaker to attend each other’s conference at least once every year. More so, committee members from IATEFL China are willing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s, meetings, etc. of related associations upon invitation.
Section D
Direction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the fewest possible words.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ain were not very good in 1898. On February 15, a battleship called the USS Maine blew up and sank in the harbor at Havana, Cuba. More than 260 Americans were killed. Many Americans thought that Spanish saboteurs (破坏者) had set an underwater mine that caused the explosion.
Witnesses and survivors had different versions of what happened. Some said that they heard two explosion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magazine—which is a storage place for arms, ammunition(军火), and explosives—had exploded. Questions were raised about what caused the first explosion. Did the first explosion come from outside the ship, causing the magazine to explode Or, did something on the ship blow up the magazine
Other witnesses sai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explosion. If they are right, then what on the ship caused the magazine to explode A theory supporting the two-explosion version was that rebels from Cuba had caused the explosion. The rebels were aware of the bad feeling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ain. They would have been willing to cause trouble between the nations to bring an end to Spanish rule in Cuba.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ssued an ultimatum(最后通牒) to the Spanish government to end its occupation of Cuba. When Spanish officials refused, Congress and President William McKinley declared war on Spain. The war did not last long, because the United Sates forced an early surrender.
More than 100 years after the explosion of Maine, the cause of the explosion is still unknown. Many questions remain. If an attack from outside the ship caused the magazine to explode, why didn’t witnesses see a splash in the water Why were there no dead fish in the water if there was an external explosion
With the mystery still unsolved, the question of what really happened to the USS Maine may never be answered.
(Note: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NO MORE THAN EIGHT WORDS.)
81. On February 15, 1898,more than 260 Americans lost their lives because of __________ .
8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magazine” was used to _________.
83. According to the two-explosion version, what’s the probable purpose of the Cuban rebels to cause the explosion

84. What’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

第II卷(共45分)

I. Translation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 这个故事激励年轻人为更美好的生活奋斗。 (inspire)

2. 时光飞逝,尤其当你聚精会神地读一本好书时。(absorb)

3. 安全系统不会允许你进入大楼,除非你有正确的密码。(unless)

4. 我从未想到过会在机场遇到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It)

5. 无用信息的传播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事实已经引起公众的注意。(that)

II. Guided Writing
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over 12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你会如何解决?请就你亲身经历的1至2件事具体介绍一下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简要谈谈你对困境的态度。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
历史试卷 2013.4.10下午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第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A.纸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龟甲骨片 D.青铜铭文
2.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3.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陶片放逐法” 司法公正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里克利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
4.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封建等级制 ②庄园制 ③等级君主制 ④基督教的精神垄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说文解字》对“龙”字的释义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龙是一种文化图腾 B.龙与农耕文明密切关联
C.龙兼具灵性和力量 D.龙的变化象征皇权消长
6.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商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西周如此分封最直接的目的是: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C.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D.严控异姓的诸侯,防止反叛
7.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8.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自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9.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表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 ②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 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④ 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B.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C.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D.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长官都是宰相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其中统一北方近百年的是:
A.东魏 B.北齐 C.北周 D.北魏
12.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是理也 B.反对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13.右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行中书省
14.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
15.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
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古代文字发展到近代文字
16.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史 实 推 论 选 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
17.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C.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D.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
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该规定主要反映了:
①民主共和 ②种族歧视 ③主权在民 ④权益平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④
19.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殖民扩张 C.文化传播 D.资本输出
20.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日本国内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各国贸易壁垒致使日本海外市场萎缩
2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唯一动力
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23.基辛格在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根据上面内容,有人认为“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主宰着当今世界”,由此得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该判断:
A.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B.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
C.理解得准确,结论不合理 D.理解得准确,结论合理
24.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
C.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D.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25.晚清时期下列武装力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淮军、湘军、北洋水师、新军 B.湘军、淮军、北洋水师、新军
C.北洋水师、湘军、淮军、新军 D.湘军、北洋水师、淮军、新军
2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他们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达到了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7.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说明: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2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29.右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中间镌刻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同盟”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34.9.2.”指的是1934年9月2日
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30.下表是1954-1983年中国历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间表,请你判断导致第三届到第四届间隔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1954.5 1959.4 1964.12 1975.1 1978.3 1983.6
A.国家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B.政府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C.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包围 D.国家陷入严重的社会大动乱
以下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德礼相较于刑罚则无足轻重
C.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32.《“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B.宋瓷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D.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
33.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A.教皇 B.教士 C.教会 D.领主
34.西方学者曾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对英国政府来说,除了保护鸦片走私,这场战争的更深层次意图是:
A.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对己有利的贸易关系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使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35.右图介绍信的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近代中国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时 间 事件或条约 影 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4分)
⑵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37.曾侯乙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编钟 九鼎八簋
材料一: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随葬品。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该墓的年代和墓主身份都很明确,为东周考古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在这个巨大的古墓里,一共埋藏了一万五千多件随葬品,除了乐器、兵器和礼器外,还有许多生活用品,其中青铜器具就有10吨重。在青铜礼器中,有一套被称为“九鼎八簋”,它们是祭祀祖先的祭器,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
材料二: 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一套64件青铜编钟,它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千多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至今仍能演奏。
材料三: 根据文献材料,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侯乙墓的发现,加上随州及其邻近的襄阳、枣阳、安陆、京山以及河南新野等地,曾多次出土曾国有铭铜器,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以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7期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可以佐证周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是什么?(5分)
(2)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像曾侯乙墓中的诸侯僭越的现象?(4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要破解“曾随之谜”,应该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查阅哪些文献材料?(3分)
38.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明开始至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追求的过程做一综述与评价。(14分)
3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4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社会的背景?(4分)
40. 公司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在人类走向现代的历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展露全貌,跨越血缘、地缘,凝聚个体之力的公司随之诞生。
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度的本质特征在于“有限责任”和“法人”。组建公司时,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材料一: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贸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是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材料二: 当地理大发现一点点勾勒出世界的全貌,公司率先出发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司利益与国家意志密不可分。它们曾屡屡调兵遣将,用枪炮去打开潜在的市场。
材料三: 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被看做是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材料四: 1882年爱迪生启动了美国第一座发电厂,人类由此摆脱了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能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光明源自技术与资本合作创办的电力公司。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 巴特勒曾经说过,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材料五: 19世纪末,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这样评价公司的威力:“尽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西洋诸国,所以横绝四海,莫之能御者,其不以此也哉?”
材料六: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苹果公司通过iphone、iPad和iTunes音乐店,改写了PC、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CCTV纪录片《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很多学者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的原因。 (4分)
(2)材料三中,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6分)
(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公司的力量?(15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35题,共75分)
1. B 2. C 3. B 4. A 5. D
6. B 7. A 8. C 9. A 10. C
11. D 12. D 13. A 14. C 15. B
16. D 17. B 18. C 19. A 20. D
21. B 22. C 23. A 24. D 25. B
26. B 27. D 28. C 29. B 30. D
≈ ≈ ≈ ≈ ≈
三分 3分 1分 1分 0分
31 D A C B
32 C B D A
33 C A B D
34 C A B D
35 B A C D
二、非选择题:(5题,共75分)
36.答到要点即可。(12分)
⑴趋势;1919年之前,以签订损害中国权利的不平等条约为主;1919年以后,以修改不平等条约,收回部分国家权利为主,但因中国国力较弱等原因,没有实现中外平等权利。(4分,如按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分别概述,可酌情给分。)
⑵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5分)
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
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3分)
37.答到要点即可。(12分)
⑴制度:礼乐制度。(1分)内容与作用: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分)
⑵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犁耕技术的推广,分封制崩溃,新兴阶层力量壮大,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4分)
⑶研究方法:考古发掘,文献研究,文献与考古相印证的方法等。文献材料:《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3分)
38.有一定的开放性,答到要点即可。(14分)
过程与评价:中国的有识之士对于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追求大致可以追溯到晚明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徐光启等人开始接触和研究西方自然科学,他们在继承中国古典科学的同时,大量翻译和介绍西方的应用科学,如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撰写的《农政全书》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清代的禁教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这种研究很快就复归沉寂。(4分)
大约200年后,中国人在西方的火炮的震撼下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从鸦片战争的林则徐和魏源的“师夷长技”论到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虽然仍是局限于技艺方面的仿效,止于器物层面,但对科学的追求已露端倪,洋务派所做的一切,不仅促进了科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维新派在大力推行“变政改制”的同时,也汲取和借用西方的科学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化论。1897年,严复在报纸上发表《天演论》,将进化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并运用这一理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的主张。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作为必修课。辛亥革命后,一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他们注意到科学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注重传播科学技术。在晚清中国,正是通过科学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来理解科学的重要性,是把它当作富国强兵的手段来理解和接受的。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唤起“多数国民的自觉与自动”,启蒙大众,在这里科学与民主结合在了一起,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新文化运动所高扬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深刻地影响和激励了“五四”一代和此后数代的中国人。(10分)
39.开放性试题,答到要点即可。(12分)
⑴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2分) 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2分)
⑵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平等、法治。 (2分)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2分)
⑶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2分)
社会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2分)
40.开放性试题,第1、2问答到要点即可。(25分)
⑴罗马时代确立的法律原则就是强调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的归属,而这些正是自由
贸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4分)
⑵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人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2分)
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4分)
⑶ 如何看待:(15分)
注意:回答应该围绕材料中核心问题 “公司的历史与公司的力量”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公司的历史:首先,公司的雏形与古代罗马用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分不开的,所有权的不可侵犯性,所有权的稳定性,不仅对商业活动,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其次,公司的发展与人的进一步解放与自由是密切相关的,平等缔约的前提是人的平等,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让人的价值受到肯定,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受到鼓励。启蒙运动打破了迷信、奴役及特权禁锢思想,启蒙思想家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自由、平等、竞争的观念极其伦理道德逐步深入人心,从而为商业文明的诞生进一步扫清了障碍。最后,公司法的颁布,表明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打击了特许经营,在经济层面使人们实现了自由与平等。
公司的力量:公司的意义在于,它使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它跨越血缘和地缘,凝聚个体之力,将其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它给每一个想奋斗的人搭建了平台。有限责任的意义在于降低了经营的风险,公司的本质在于,它给了人开拓市场的机会。公司数量的急剧增加,凝聚了社会财富,鼓励了人们创业。公司因市场而生,公司也在拓展市场。公司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公司不仅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更通过生产创造出需求,来领导人们的生活。在规则的制定和观念的传播上,公司往往走在前列。最重要的是,公司影响了现代社会的生活与秩序。
新航路开辟后,公司所起的作用:当时的公司代表了国家的利益,屡屡用枪炮打开潜在的市场,充当了殖民的先锋。例:(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工业革命期间,公司起了重大的作用,伟大的发明通过公司的运作,才能造福人类。
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的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作用的国家或社会都逐渐衰落。只有借助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国家才能登上世界舞台。例: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公司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现代社会财富的创造,国民财富的积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公司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公司改变了公众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公司是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公司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公司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拥有多少强大的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大问题。跨国公司正在影响和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权力机构和财富分配。
当然,还应当看到公司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所以要运用国家的力量对其加强监管,受到法律框架的约束。自公司诞生之日起,对于它的种种指责就没有消失过。根植于人性的贪婪并非公司之罪,但其却因公司而被无限放大了。然而,逐利的欲望和自利的动机,既是灾难和危机的培养液,也是公司永葆活力的不竭之源。公司的功与过,都来自于同一个母体。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
化学试卷 2013.4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I-127 Be-9 Na-23 Mg-24 Al -27 K-39 Ca-40
一、选择题
1.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物质的存在、获取和应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溴、碘元素虽然在海水中含量较低,但人类获取溴、碘还是来自海洋资源
B. 饮用水可以用明矾、漂粉精来净化,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 煤干馏是为了获得锻炼烯烃
D. 脂肪与石蜡都可以通过石油分馏获取
2. 下图是某反映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对该过程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有一种物质过量
B. 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 生成了两种产物
3. 下列化学表述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晶体
B. 的电子式
C. 乙烯比例模型
D. 碳原子中能量最高电子的电子云图
4. 已知(,其中“aq”表示“溶液”),关于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Q值与实际反应中反应物用量无关
B.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若其他条件不变,上述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反应热将大于Q kJ
5. 一定条件下,有关下列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硫、硫化氢都可与溴水反应 B. 乙醇、乙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C. 碳酸所对应的钠盐都只能与酸反应 D. 淀粉、蛋白质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二、选择题
6. 下列关于晶体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短周期、同主族非金属单质熔沸点都是第三周期大于第二周期
B. 的沸点高于,是因为键能大于键能
C. 高熔点的固体如果不是离子晶体、则一定为原子晶体
D. 金属氢氧化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7. 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混在中的:让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
B. 除去混在苯中的苯酚:加入过量浓溴水后过滤
C. 除去中的:加入过量盐酸后加热蒸干
D. 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加入过量生石灰后蒸馏
8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是碳酸钠
B. 利用氯碱工业可以获得烧碱、氯气、氢气、盐酸等化工产品
C. 通过电解溶液可以得到
D. 步骤②可以用氧化
9. 在一定条件下,无色的可以发生如下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恒温恒荣,再充入气体,新平衡时转化率大于原平衡
B. 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 若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则一定是升高了温度
D. 当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0. 根据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结论:该溶液中有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产生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边浑浊。结论:该溶液中有
C.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结论:溶液中不含
D. 向2 mL10%的溶液中加入5滴2%的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X,加热后未出现红色沉淀。结论:X中不含有醛基
11.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一次增大。其中X原子半径是4中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与W、Y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均为3,W、Z同主族,Z原子的外层电子有5中不同能级,且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与W可以形成两种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B. 元素X、Y、Z分别与W形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晶体类型均不相同
C. 元素X、Y、W形成的化合物不溶于水
D. 标准情况下,1mol由元素W与Z所形成的四原子化合物体积约为22.4L
12. 某有机物A的结构如图,该有机物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氢原子数为偶数
B. 一定条件下,该分子内官能团通过反应可以形成含肽键的六元环
C. 一定条件下,1molA最多消耗1mol
D. 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13. 25℃时,下列溶液中微粒关系合理的是( )
A. 含、、、的溶液,通入后这些例子仍能大量共存
B. 、、、能大量共存
C. 含、、、的溶液中
D. 硝酸钠和电话呗混合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为,,,
14. 下图是模拟电化学反应的装置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为碳棒,Y为溶液,开关C置于A处,铁棒表面产生气体
B. X为锌片,Y为溶液,开关C置于A处,铁氧化速率增加
C. X为碳棒,Y为溶液,开关C置于B处,电子由负极流到铁片,再由铁片通过溶液流到碳棒,最后流回正极
D. X为铜棒,Y为溶液,开关C置于B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浓度不会改变
15. 下列有关指定装置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图1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液体由分液漏斗加入与烧瓶中与固体反应,产生的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阀测量气体体积时,排出的水的体积扣除分液漏斗加入的液体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
B. 用图2测量产生的体积时,如果气体滞留在烧瓶中,会导致所测得的氢气体积偏小。
C. 图3尾气吸收装置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能放置倒吸
D. 图4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地用于一些难溶于水的气体的制备
16. 甲、乙、丙、丁是四种易溶于水的固体,分别由、、、、、、、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每种离子只能出现在一种物质中。已知:①将丁溶液逐滴滴入丙溶液开始无沉淀,随着丁溶液的量的增加,开始出现沉淀,沉淀不溶于过量的丁溶液。②将少量的丙溶液滴入乙溶液和丁溶液中均可产生沉淀。③将甲溶液分别与一定量的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含有 B. 乙溶液含有
C. 丙溶液含有 D. 丁溶液含有
17. 一些化合物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 )
A.
B.
C.
D.
三、选择题
18. 阿佛加德罗常数用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室温时,0.1L 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数为
B. 1L 溶液中的阳离子数小于0.2
C. 2.88g 中含有的电子数是0.18
D. 常温常压下,3g 和混合物中含有0.4个原子
19.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开始时加入的各反应物的量相同,测得A在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
B. 正、逆反应速率都一定大于
C. 平衡常数:
D. 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2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双氧水与酸性混合:
B. 溶液与溶液混合:
C. 将1mol/L 溶液和3mol/L的溶液等体积互相混合均匀:
D. 双氧水从酸化海带液中提取碘:
21. 常温下,浓度均为0.1 溶液和溶液的pH分别为m和n(1A. 常温下,pH相同的溶液和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前者pH变化较小
B. 等温下,等浓度的和溶液pH,后者大
C. 溶液和不等体积混合后一定存在如下关系
D. 0.1和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前者是后者的倍
22. 由与组成的混合气0.1mol,在密闭容器中接触燃烧,反应后容器内不再含有氧气,恢复到室温,容器内气体物质的体积(这算到标准情况)不可能为( )
A. 2.69L B. 3.36L C. 4.48L D. 6.72L
II卷
四、
硅烷是指与烷烃结构类似,分子通式为的一类化合物。其中一部分烷烃的物理性质如下表:四种烷烃的物质性质熔点(℃)-185-132.5-117.4-84.3沸点(℃)-111.9-14.552.9107.4熔点时密度()0.680.690.7250.79当n为1时称为“甲硅烷”,甲硅烷能在空气中自燃,生成无定形的二氧化硅,同事放出大量的热。请完成下列填空:
23.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小于硅的主族非金属元素共有_____种。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未对电子数与硅相同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与硅元素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的氢化物与上述化学反应中两种氢化物比较,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
24. 上表中硅烷熔沸点递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三氯代物分子中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25. 你认为甲硅烷燃烧时除了发光发热,还可能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硅的最高价含氧酸钠盐溶于水,溶液显_____性;相同条件下,该溶液与同主族、同浓度的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含氧酸拿盐水溶液的pH(填化学式)_______溶液比_______溶液大。
五、
已知亚硝酸()是一种不稳定性弱酸,可以分解产生和,由于可以使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所以对人体有害。请完成下列填空:
27. 在与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
28. 分解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
29. 与氢碘酸反应可产生碘单质和,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信息和已有知识,、、氧化性由强到弱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
30. 含的工业废水可以加入溶液处理,两者相遇会产生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由此可见和的氧化性________比_________强,当200mL1.0 溶液与含3.55g的溶液混合时,充分反应后,产生标准状况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______L。此时后______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六、
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24g碳单质与1mol气体,反应,2分钟时达到平衡,此时的浓度为0.125。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31. 上述过程=________,平衡时,容器中气体为__________mol。请用上述反应中某气体的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__。
32. 不同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如下表,判断该反应正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100℃300℃500℃K0.1250.953.2
33. 500℃,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改变起始时加入的各物质用量,测得某一时刻,,此时______(填“>”、“<”或“=”)。
34. 500℃时,平衡后,移去0.1mol,重新达到新平衡后,K=___________,此时体积分数将(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体积分数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当食盐含碘量(以I计算)超过20~50mg/kg,将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检测食盐含碘量是保障加碘食盐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某学生在实验室测定食用精制盐是否含碘及测定含碘量,主要反映为:⑴⑵具体步骤为:a. 称取10.000g食盐,准确配成100mL溶液;b. 取上述试样溶液10.00mL,用稀硫酸酸化,加入2%溶液,使与反应完全。c. 以A试液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0001 的溶液逐滴进行滴定。当加入溶液10.00mL时,滴定到达终点。请完成下列填空
35. 定性判断精制食盐是否含碘,除水、稀硫酸、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
36. 步骤a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步骤b中要使与反应完全,加入的溶液必须_________。用滴定管取试样溶液10.00mL时,末读数如图所示,此末读数为_____________mL。
38. 步骤c中A试液是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该食盐含碘量___________mg/kg,该实验数据可能存在误差,为减少实验操作带来的误差,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测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最终所测得食盐含碘量偏高的是____________a. 精确配制100mL食盐溶液时,定容时仰视读数b. 精确配制100mL实验溶液时,烧杯未洗涤并转移洗液c. 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在锥形瓶外d. 滴定前,滴定管下端尖嘴处由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八、
氨的催化氧化是氨重要的化学性质。其实验设计也是大家探究的主要内容。⑴演示实验“氨的催化氧化”装置甲一般如右图:⑵改进实验装置乙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41. 写出氨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演示实验中,学生看到锥形瓶中的现象是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生成、_______________。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常常会看到锥形瓶中有白色烟雾,除水外,形成此烟雾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改进后的实验与演示实验装置甲相比,除了改变了催化剂和装置仪器外,还增加了C、E量部分实验装置,其中C装置中干燥剂为_________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工业上用氨气与空气(氧气占空气的20%)混合,通过“氨的催化氧化”等反应工业合成硝酸,硝酸工业流程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工业设备。其中发生氨催化氧化的设备是(在甲、乙、丙中选择)____,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方管道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物质循环利用是工业生产提高综合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硝酸工业流程中循环使用物质所流经的设备是丙→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上述工业生产中理论上1体积氨气全部转化为硝酸需要相同状况下的空气_______体积,实际工业生产中常要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其作用除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氨催化氧化反应中氨气的转化率,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自然界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人类生活的改进提供了基本原料,下图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一些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已知:完成下列填空:
47. 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E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
48. 图中矿物原料为_______________;从煤中获得煤焦油的工业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9.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若F是中一氯取代物数目最少的芳香烃的氧化产物,写出D、F按1:1()分子个数比缩合形成的式量最小的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50. 写出反应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有机化合物M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AC5H10Pdu/baseC3H6BCD (M)已知:① C可以分别与碳酸氢钠溶液及钠反应,4.6 g钠与0.1mol有机物C反应可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2.24 L。② 请回答下列问题:
51.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52.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与C反应的是__________;
A. FeCl3溶液 B. 氢溴酸 C. O2 D. 酸性KMnO4
53. 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_;
54. 写出反应②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与A互为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包括A)__________种。
56. E是D的同分异构体,E属芳香族化合物,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写出符合相关条件的E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E中含氧官能团的试剂是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金属除了可以形成氢化物、氧化物外,还可以以碳化物、氮化物等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请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计算。
57. 某样品中含碳量为25%,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58. 已知,10.0g与标准状况下4.48L 反应,固体质量增加______g。
59. 已知一些金属碳化物可以水解生成烃类化合物。为测定、、三种金属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的组成,现取5.040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的总物质的量为0.11mol,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1.792L。计算⑴的质量分数。⑵所得气体的碳、氢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60. 第IIA族碳化物与组成的混合我与一定量水反应,相关物质的关系如下表实验组号①⑵③④碳化物(g)8.425.248.062.3水(mL)18181818气体(L)3.7111.2218.6718.67
⑴18mL水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化物的质量是多少克(保留一位小数)?⑵碳化物与组成的混合物中两者的物量的之比黄浦区2013高考模拟考
物 理 试 卷  2013年4月10日
(本卷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第I卷(1—20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卷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II卷(21-33题)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I卷(共5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列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牛顿(N) (B)安培(A) (C)特斯拉(T) (D)库仑(C)
关于液体的微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弱
(B)液体分子在杂乱无章地运动,无任何规律性
(C)液体分子在振动,但无确定的平衡位置
(D)液体分子排列整齐,在确定的平位置附近振动
关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能量守恒的过程就一定会发生
(B)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C)空调机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
(D)由于能量的转化过程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下面是历史上发现原子内部结构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质子的装置是( )
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下列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大光的强度
(C)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 (D)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B)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平均速度相等
(C)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所用时间相等 (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污染物中含有131 xI,这种放射性核素通过一系列衰变能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131 xI的衰变过程为131 xI→131 54Xe +0 -1e,则131 xI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
(A)77和54 (B)78和53 (C)54和77 (D)53和78
一个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做小幅振动,周期为2s。如果从单摆向右运动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则在t=1.6s至t=1.8s的过程中,摆球的( )
(A)速度向左在减小,加速度向右在增大 (B)速度向左在增大,加速度向左在增大
(C)速度向右在增大,加速度向右在减小 (D)速度向右在减小,加速度向左在减小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为了节约用电,一种新型双门电冰箱安装了如下控制装置:只要有一扇门没有关紧,报警器就鸣响。如果规定:门关紧时输入信号为“1”,未关紧时输入信号为“0”;当输出信号为“1”时,报警器就鸣响,输出信号为“0”时,报警器就不鸣响。则能正确表示该控制装置工作原理的逻辑门是( )
(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与非门
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将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且θ1>θ2,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已知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带电量分别为q1、q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可能小于m2,q1一定小于q2
(B)m1一定小于m2,q1可能小于q2
(C)m1可能大于m2,q1一定大于q2
(D)m1一定大于m2,q1可能大于q2
把一个上为平面、下为球面的凸透镜平放在平行玻璃板上,如图所示,现用单色光垂直于平面照射,在装置的上方向下观察,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干涉现象,同心圆间隔均匀
(B)这是光的干涉现象,同心圆间隔不均匀
(C)这是光的衍射现象,同心圆间隔均匀
(D)这是光的衍射现象,同心圆间隔不均匀
如图所示,一只半球形碗倒扣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的蚂蚁只有在离桌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R时,才能停在碗上,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蚂蚁和碗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 (C) (D)
小车上有一根固定的水平横杆,横杆左端固定的斜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斜杆下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铁球。横杆右端用一根细线悬挂一相同的小铁球,当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α≠θ),设斜杆对小铁球的作用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沿斜杆向上,F= (B)F沿斜杆向上,F=
(C)F平行于细线向上,F= (D)F平行于细线向上,F=
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且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所示,若物体和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从t =0开始( )
(A)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等于G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B)物体所受摩擦力等于G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等于G
(D)物体在竖直墙上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其运动时间为t=
有一场强方向与x轴平行的静电场,电势随坐标x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如规定x轴正方向为场强的正方向,则该静电场的场强E随x变化的图线应是下图中的( )
如图所示,一根上粗下细(上下两段各自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上端足够长,下端有一段水银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气体温度不断升高,水银柱上升,则下图中的图线最接近被封闭气体体积V和热力学温度T关系的是( )
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如图(a)所示,A、B为相同的环形线圈,它们共轴且相距很近,线圈A中通有如图(b)所示的变化电流,则( )
(A)在t1时刻,B中感应电流最大
(B)在t1到t2时间内,A、B中电流方向相同
(C)在t2时刻,A、B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
(D)在t2到t3时间内,A、B互相排斥
如图所示,实线为一电场中的等势面,是中心对称图形。a、b、c、d是以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的四个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d四点电势不等,但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若一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0.4eV
(C)若一电子从左侧沿中心轴线穿越电场区域,将做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D)若一束电子从左侧平行于中心轴线进入电场区域,将会从右侧平行于中心轴线穿出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方等间距分布着足够多的、水平方向的条形匀强磁场,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区域的间距均为d。现有一边长为l(l<d)的正方形线框在离地高h处以水平初速度v0从左侧磁场边缘进入磁场,运动中线框平面始终竖直,最终落在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线框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一定为 eq \r()
(B)h越大线框运动的水平位移一定越大
(C)v0越大线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
(D)v0的大小连续变化,线框落地点也一定相应的连续变化
如图所示,A、B、C为某三角形板的三个顶点,其中∠C为钝角,A、B、C在同一水平面内。现使三角形板绕其中一个顶点在水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同时有一质点P沿三角形板的一条边做匀速运动,在P从一个顶点运动到另一顶点的过程中,P的合速度v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若绕顶点A转动,P从C向A运动,则υ一直减小
(B)若绕顶点A转动,P从B向C运动,则υ一直减小
(C)若绕顶点C转动,P从A向B运动,则υ先减小后增大
(D)若绕顶点C转动,P从B向A运动,则υ先增大后减小
第II卷(共94分)
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本大题中第22题为分叉题,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类题计分。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β、三种射线的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各不相同,图为这三种射线贯穿物体情况的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种射线。则③为_________射线,它的贯穿本领最强;射线①的电离本领__________(选填“最强”或“最弱”)。
22A.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A以速度v撞质量为m的静止滑块B,碰撞后A、B的速度方向相同,它们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如果碰撞后滑块B获得的速度为v0,则碰撞后滑块A的速度为____________。
B.一探测飞船,在以X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则X星球的质量为M=__________;当飞船进入到离X星球表面更近的、半径为r2的圆轨道上运动时的周期为T2= ___________。(已知引力常量为G)
两列简谐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速均为υ=0.4m/s,波源的振幅均为A=2cm。如图所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恰好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位于x=0.5m处。则两列波相遇的时刻为t=______s,当t=2.0s时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cm。
将一弹性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O点,另一端系在一个物体上,现将物体从O点处由静止释放,测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v和到O点的距离s,得到的v-s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及位移传感器的总质量为5kg,弹性绳的自然长度为12m,则物体下落过程中弹性绳的平均拉力大小为_________N,当弹性绳上的拉力为100N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如图(a)所示为某种灯泡的U-I图像,现将两个这种小灯泡L1、L2与一个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R连成如图(b)所示的电路,电源的电动势为E=6V,电键S闭合后,小灯泡L1与定值电阻R的电功率均为P,则P=______W,电源的内阻r=_____Ω。
五、实验题(共24分)
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电流表、螺线管A和B、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键接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单选)该同学将线圈B放置在线圈A中,闭合、断开电键时,电流表指针都没有偏转,其原因是( )
(A)电键的位置接错
(B)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导线接反
(C)线圈B的两个接线柱上导线接反
(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
(2)电路连接的错误改正后,该同学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则如果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式仍然如图中所示),则电流表的指针向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
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单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按照酒精与油酸体积比为m∶n配制油酸酒精溶液,现用滴管滴取油酸酒精溶液,N滴溶液的总体积为V。
(1)用滴管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浅盘,待稳定后将油酸薄膜轮廓描绘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面积为S,则油膜面积为_________。
(2)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题目中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 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多选)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h的测量 (B)H的测量 (C)L的测量 (D)x2的测量
(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
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电阻的阻值。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滑片位置不变,将电阻箱接入a、b之间,闭合电键S,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一组电压表的示数U与R的数据,在U-R坐标系中绘出的U-R图像如图(b)所示。
(1)请用笔画线根据电路图在图(c)中画出缺少的两根导线。
(2)(单选)在电路研究中常用某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图像来描述某个元件或某段电路的特征,图(b)中的图线反映的是( )
(A)电源的特征 (B)电阻箱的特征
(C)a、b两点间这段电路的特征 (D)待测电阻的特征
(3)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5.0V,利用图(b)中的U-R图线可得Rx=_________Ω。
(4)使用较长时间后,电源的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其内阻增大,若仍使用该装置和图(b)中的U-R图像来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六、计算题(共50分)
如图所示,某三角支架ABO中,轻杆BO可绕通过O点的光滑轴转动,B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 A、B间用细绳连接,调节细绳长度,使AO⊥OB,且绳与轻杆间夹角为37°。用外力保持杆AO竖直,使整个装置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求:
(1)当整个装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细绳AB、轻杆OB对小球的作用力分别为多大?
(2)当整个装置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为a= g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时,细绳AB、轻杆OB对小球作用力分别为多大?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两边粗细不同,粗管B的横截面积是细管A的2倍。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距离均为12cm,大气压强为p0=75cmHg。
(1)若用一活塞将细管A的管口封闭,并缓慢向下推活塞,保持封闭气体温度不变,当两管中水银面高度差为6cm时,活塞下移的距离为多少?
(2)若将两管口均封闭,使细管A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从t=27℃开始缓慢升高,粗管B内气体温度不变,当两管中水银面高度差为6cm时,A管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ε,内阻为r,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为3r,间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AB、CD竖直放置,闭合电键S时,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板间有一长为L的绝缘细轻杆,能绕水平固定转轴O在竖直面内无摩擦转动,杆上端固定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金属小球a,下端固定质量为2m、带电量为-q的金属小球b,已知Ob=2Oa,并且q=,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不影响匀强电场的分布,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现调节滑片P使其位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闭合电键S,待电场稳定后:
(1)求两极板间电场强度E的表达式;
(2)将轻杆从如图位置顺时针转过θ时(θ<360°)由静止释放,轻杆恰能静止,求θ;
(3)若将轻杆从如图位置由静止释放,轻杆将绕轴O顺时针转动,求小球a运动的最大速度。
33.如图(a)所示,斜面倾角为37°,一宽为d=0.43m的有界匀强磁场垂直于斜面向上,磁场边界与斜面底边平行。在斜面上由静止释放一长方形金属线框,线框沿斜面下滑,下边与磁场边界保持平行。取斜面底部为零势能面,从线框开始运动到恰好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机械能E和位移s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①、②均为直线段。已知线框的质量为m=0.1kg,电阻为R=0.06Ω,重力加速度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金属线框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求金属线框刚进入磁场到恰完全进入磁场所用的时间t;
(3)求金属线框穿越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功率Pm;
(4)请在图(c)中定性地画出:在金属线框从开始运动到完全穿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I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黄浦区2013高考模拟考物理 参考答案
第I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B A D A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C D A C A
题号 17 18 19 20
答案 BD AC AC ABC
第II卷
四.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空2分,每题4分。
21.,最强 22A.mv,v- v0 22B.,T1 eq \r()
23.0.75,20 24.75,15.5(15.48~16) 25.0.2,2.5
五.实验题。本大题4小题,共24分
26.(5分)(1)A(2)右
27.(4分)(1)10S(2)
28.(7分)(1)x1 eq \r() (2)BCD(3)0.5
29.(8分)(1)(见右图)
(2)C(3)25.0(4)偏小
六.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30.(10分)
(1)FAB= =1.67mg,FOB= =1.33mg(4分)
(2)若a向左,FAB=1.67mg,
由ma = FAB cos37°- FOB,可解得FOB= FAB cos37°- ma=1.33mg-0.33 mg= mg(3分)
若a向右,FAB=1.67mg
由ma = FOB- FAB cos37°可解得FOB= FAB cos37°+ ma=1.33mg+0.33 mg=1.67 mg(3分)
31.(12分)
(1)p 1=p0=75cmHg,l 1=12cm
p 2=p0+ ph =81cmHg,(1分)
由p1V1= p2V2得p1l1= p2l2,可得l2= = cm=11.11 cm(2分)
两边液面高度差为6cm时,细管液面下降4cm,粗管液面上升2cm,(1分)
所以活塞下移距离为:(12+4-11.11)cm=4.89cm(1分)
(2)p B1=p0=75cmHg,l B 1=12cm,lB1=(12-2)cm=10cm
由pB1VB1= pB2VB2得pB1l1= p B2lB2,可得p B2= =cmHg=90 cmHg,(2分)
pA1=p0=75cmHg,l A1=12cm,T A1=(273+27)K=300K
pA3= pB2+ ph′=96cmHg,(1分)lA3=(12+4)cm=16 cm,TA3=?
由 = 得TA3=TA1= ×300 K =512K(3分)
封闭气体的温度为239℃。(1分)
32.(14分)
(1)I= ,U= I = ,E= = (3分)
(2)轻杆恰能静止时所受力矩平衡,
两小球所受重力的力矩为反方向,且M重a<M重b
两小球所受电场力的力矩为同方向,
因此力矩平衡时则有:M重a+ M电a+ M电b = M重b,(2分)
mgsinθ×L+Eqcosθ×L+ Eqcosθ×L= 2mgsinθ×L(1分)
又因为Eq=mg(1分)可解得θ=37°(1分)或217°(1分)
(3)小球P运动的速度最大时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
vb=2va(1分)
由动能定理得:
mva 2+2mvb 2-0=mgL (1-cos37°)+ EqLsin37°+ EqLsin37°- 2mgL (1-cos37°) (3分)
可解出va= eq \f(,6)(1分)
33.(14分)
(1)减少的机械能=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ΔE1=Wf1=μmgcos37°s1(2分)
其中s1=0.36m,ΔE1=(0.900-0.756)J=0.144J
可解得μ=0.5(1分)
(2)金属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减小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和安培力所做的功,机械能仍均匀减小,因此安培力也为恒力,线框做匀速运动。(1分)
v12=2a s1 ,其中a= gsin37°-μgcos37°=2m/s2
可解得线框刚进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υ1=1.2m/s(1分)
ΔE2= Wf2+WA=(f+FA)s2
其中ΔE2=(0.756-0.666)J=0. 09J,f+FA= mgsin37°=0.6N, s2为线框的侧边长,即线框进入磁场过程运动的距离,可求出s2=0.15m(2分)
t= = s = 0.125s(1分)
(3)线框出刚出磁场时速度最大,线框内的焦耳热功率最大
Pm=I2R=
由v22=v12+2a(d-s2)可求得v2=1.6 m/s(1分)
根据线框匀速进入磁场时,FA+μmgcos37°=mgsin37°,可求出
FA=0.2N,又因为FA=BIL= ,可求出B2L2=0.01T2m2(1分)
将υ2、B2L2的值代入,可求出Pm=I2R= =0.43W(2分)
(4)图像如图所示。(2分)
(A) (B)
(C) (D)
θ2
θ1
m1
m2
R
R
eq \f(4,5)R
θ
α
F
/V
0
x/mm
2 4 6 8 10 12
20
40
-20
-40
E/104V·m-1
0
x/mm
2 4 6 8 10 12
1
2
-1
-2
E/104V·m-1
0
x/mm
2 4 6 8 10 12
1
2
-1
-2
E/104V·m-1
0
x/mm
2 4 6 8 10 12
1
2
-1
-2
(A) (B) (C) (D)
E/104V·m-1
0
x/mm
1
2
-1
-2
2 4 6 8 10 12
T
V
O
T
V
O
T
V
O
T
V
O
(A) (B) (C) (D)
t
i
O
t1
t2
t3
t4
(b)
B
A
B
(a)
B
0.1
中 心 轴 线
单 位 :V
a
d
b
c
0.3
0.7
0.9
0.5
0.2
0.8
d
h
d
d
d
d
d
d
v0
A
B
C
0.1 0.2 0.3 0.4 0. 5 0.6 0.7 0.8 0.9 1.0 1.1 1.2
P
-0.2 -0.1
2
-2
Q
M
y/cm
x/m
υ
υ
s/m
υ/m·s-1
0
10 20 30 40
5
10
15
20
L2
r
S
E
R
L1
(b)
))
U/V
0
0.2 0.4 0.6
2
(a)
4
6
8
10
12
I/A
A
B
L
H
h
x1
x2
(a)
(b)
A
B
A
B
P′
P
M
M
Rx
R
a
b
R′
E
r
S
V
(a)
R/Ω
U/V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0
2.0
3.0
4.0
5.0
6.0
(b)
+
-
(c)
37°
O
B
A
A
B
r
a
R
S
P
d
b
A
B
C
D
O
d
B
37°
(a)
s/m
E/J
0
))
(b)
))
0.900
))
0.756
))
0.666
))
0.36
))

))

))
t
(c)
))
0
))
I
+
-
(c)
a
O
b
A
B
C
D
θ
a
O
b
A
B
D
θ
t
(c)
))
0
))
I/A
2
))
4
))
3
))
1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
数学试卷(文科) 2013年4月11日
考生注意:
1.每位考生应同时收到试卷和答题卷两份材料,解答必须在答题卷上进行,写在试卷上的解答一律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本试卷共23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 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卷的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
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函数的定义域为     .
2.若复数满足,则的值为     .
3.在正△中,若,则     .
4.若直线过点,且与直线垂直,则直线
的方程为     .
5.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为,则  .              
6.设a为常数,函数.若在上是
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7.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a值是 .
8.已知点的坐标满足 点为坐标原点,则
的最小值为     .
9.已知点是双曲线上一点,双曲线两个焦点间的距离等于4,
则该双曲线方程是 .
10.已知圆是球的小圆,若圆的半径为cm,球心到圆所在平面的距离为
cm,则球的表面积为   cm2.
11.在△中,,,,则的值为     .
12.已知,且
,则 .
13.一厂家向用户提供的一箱产品共10件,其中有2件次品.用户随机抽取3件产品进行检
验,若这3件产品中至少有一件次品,就拒收这箱产品;若这3件产品中没有次品,就接收
这箱产品.那么这箱产品被用户拒收的概率是     .(用数字作答)
14.已知,若存在区间,使得,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卷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已知,且,则的值为         (  )
A. B.   C.   D.
16.函数的反函数是    (  )
A. B.
C. D.
17.如果函数y的图像与曲线恰好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的取
值范围是      ( )
A.∪   B. C.   D.   
18.下列命题:①“”是“存在,使得成立”的充分条件;②“”
是“存在,使得成立”的必要条件;③“”是“不等式对一切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
A.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卷相应的编号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9.(本题满分12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
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且.
(1)求该正四棱柱的体积;
(2)若为线段的中点,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已知复数,,i为虚数单位).
(1)若,且(0,,求与的值;
(2)设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向量分别为,若,且,求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在试验药效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服药
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微克)与时间(小时)之间满足,其
对应曲线(如图所示)过点.
(1)试求药量峰值(的最大值)与达峰时间(取
最大值时对应的x值);
(2)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1微克时治疗
疾病有效,那么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该药一次后能维
持多长的有效时间?(精确到0.01小时)
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经过点的动直线交抛物线于
两点,且.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若直线平分线段,求直线的倾斜角.
(3)若点是抛物线的准线上的一点,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当时,为定值.
23.(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已知数列具有性质:①为整数;②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当为偶数时,;
当为奇数时,.
(1)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3)设(且N),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证:.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数学试卷
(文科)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说明:
1.本解答仅列出试题的一种或两种解法,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所列解答不同,可参考解答中的评分精神进行评分.
2.评阅试卷,应坚持每题评阅到底,不要因为考生的解答中出现错误而中断对该题的评阅,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影响了后继部分,但该步以后的解答未改变这一题的内容和难度时,可视影响程度决定后面部分的给分,这时原则上不应超过后面部分应给分数之半,如果有较严重的概念性错误,就不给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小题,考生应在答题卷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2.;  3.2;  4.;  5.12;   6.;
7.121;   8.; 9.; 10.; 11.;  12.;
13.;  14..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卷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C 16.D 17.A 18. B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卷相应的编号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9.(本题满分12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
解:解:(1)在正四棱柱中,
∵平面,平面,
∴,故,………………3分
∴正四棱柱的体积为. ………………6分
(2)设是棱中点,连,在△中,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且,
∴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8分
∵平面ABCD,平面,∴,
又∥,∴, ……………………10分
∵,
∴,故.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12分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解:(1)由,可得,又,
∴又,     …………………………2分
故或               ………………………6分
(2),
由,可得,      ………………………8分
又,故
         …………………………11分
故的最小正周期, …………………………12分
又由Z),可得,
故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14分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解:(1)由曲线过点,可得,故    ……………………2分
当时,, ……………………3分
当时,设,可知,
(当且仅当时,) ……………………5分
综上可知,且当取最大值时,对应的值为1
所以药量峰值为4mg,达峰时间为1小时. ……………………6分
(2)当时,由,可得,
解得,又,故. ……………………8分
当时,设,则,
由,可得,解得,
又,故,所以,
可得.         …………………………………………12分
由图像知当时,对应的的取值范围是,
∵,
所以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该药一次后能维持大约小时的有效时间. …………14分
【另法提示:可直接解不等式,得出x的取值范围,然后求出有效时间】
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解:(1)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可得
      (*)
由是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交点,
故是方程(*)的两个实根, ……………………2分
∴,又,所以,又,可得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4分
【另法提示:考虑直线l垂直于x轴这一特殊情形,或设直线l方程为点斜式】
(2)由(1)可知,
设点是线段的中点,则有
,, ………………………7分
由题意知点在直线上,
∴,解得或,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则或,又,
故直线的倾斜角为或.       ………………………10分
【另法提示:设直线l方程为点斜式】
(3),可得, ………………………11分
由(2)知又,
∴ 
    ………………………14分
   ,
所以为定值.            ………………………16分
【另法提示:分直线l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形讨论,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方程为点斜式】
23.(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1)由,可得,,…,,,,,…,
即的前7项成等比数列,从第8起数列的项均为0.   ……………………2分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4分
(2)若时,,,
由成等差数列,可知即,解得,故;
若时,,,
由成等差数列,可知,解得,故;………7分
若时,,,
由成等差数列,可知,解得,故;
若时,,,
由成等差数列,可知,解得,故;
∴的值为.   ……………………10分
(3)由(),可得,
,,
若,则是奇数,从而,
可得当时,成立. ……………………13分
又,,…
故当时,;当时,. ……………………15分
故对于给定的,的最大值为

故. ……………………18分
结束

开始
a←1
a←3a+1
输出a
a >100

(第7题图)
y
x上海市黄浦区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
数学试卷(理科) 2013年4月11日
考生注意:
1.每位考生应同时收到试卷和答题纸两份材料,解答必须在答题卷上进行,写在试卷上的解答一律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本试卷共23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卷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若复数满足,则的值为___________.
2.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
3.若直线过点,且与直线垂直,则直线的方
程为___________.
4.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为30,则___________.
5.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是___________.
6.设为常数,函数,若在上是增函
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7.在极坐标系中,直线被圆所截得的线段长
为___________.
8.已知点是双曲线上一点,双曲线两个焦点间的距离等
于4,则该双曲线方程是___________.
9.在平行四边形中,若,则___________.
10.已知是球面上三点,且,若球心到平面
的距离为,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
11.在中,,则的值为___________.
12.已知
且,则___________.
13.一厂家向用户提供的一箱产品共10件,其中有1件次品. 用户先对产品进行随机抽检
以决定是否接受. 抽检规则如下:至多抽检3次,每次抽检一件产品(抽检后不放回),只要
检验到次品就停止继续抽检,并拒收这箱产品;若3次都没有检验到次品,则接受这箱产品,
按上述规则,该用户抽检次数的数学期望是___________.
14.已知,若存在区间,使得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
答题卷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已知,且,则的值为
A. B. C. D.
16.函数的反函数是
A. B.
C. D.
17.下列命题:①“”是“存在,使得成立”的充分条件;②“”
是“存在,使得成立”的必要条件;③“”是“不等式对
一切恒成立”的充要条件. 其中所以真命题的序号是
A.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8.如果函数的图像与曲线恰好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卷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9.(本题满分12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
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
(1)求该四棱柱的侧面积与体积;
(2)若为线段的中点,求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已知复数(为虚数单位)
(1)若,且,求与的值;
(2)设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向量分别为,若,且,求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服药
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微克)与时间(小时)之间满足,
其对应曲线(如图所示)过点.
(1)试求药量峰值(的最大值)与达峰时间(取最大值
时对应的值);
(2)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1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
那么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该药一次后能维持多长的有效时
间?(精确到0.01小时)
22.(本题满分16分) 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经过点的动直线交抛物线于点
,且.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若(为坐标原点),且点在抛物线上,求直线倾斜角;
(3)若点是抛物线的准线上的一点,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
当为定值时,也为定值.
23.(本题满分18分) 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已知数列具有性质:①为整数;②对于任意的正整数,当为偶数时,
;当为奇数时,.
(1)若为偶数,且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2)设(且N),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3)若为正整数,求证:当(N)时,都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
4. 12 5. 12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选择题
15. C
16. D
17. B
18. A
三、解答题
【题目19】
【解析】⑴根据题意可得:在中,高

⑵过作,垂足为,连结,则平面,
∵平面,∴
∴在中,就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
又是的中点,∴是的中位线,

在中


【题目20】
【解析】⑴∵,∴
∴,
∵,∴或
∴或
⑵根据题意可知:
∵,∴

∴,

∴最小正周期:
∵在上单调减
∴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在上单调减
【题目21】
【解析】将代入函数可得:,∴
⑴当时,
∵,∴
当时,

∴,∴
∴当时,有最大值为
⑵∵在上单调增,在上单调减,最大值为
∴在和各有一解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当时,为有效时间区间
∴有效的持续时间为:小时
【题目22】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经过点的动直线交抛物线与
,两点,且;
⑴求抛物线的方程;
⑵若(为坐标原点),且点在抛物线上,求直线的倾斜
角;
⑶若点是抛物线的准线上的一点,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求证:当为定值时,也为定值。
【解析】⑴根据题意可知:,设直线的方程为:,则:
联立方程:,消去可得:(*),
根据韦达定理可得:,∴,∴:
⑵设,则:,由(*)式可得:
∴,
又,∴

∵,∴,∴,∴
∴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为或
⑶可以验证该定值为,证明如下:
设,则:,,
∵,∴

∴为定值
【题目23】已知数列具有性质:①为整数;②对于任意的正整数,当为偶数时,
;当为奇数时,;
⑴若为偶数,且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⑵设(且),数列的前项和为,
求证:;
⑶若为正整数,求证:当时,都有;
【解析】⑴设,,则:,
分两种情况: 是奇数,则,,
若是偶数,则,,
⑵当时,

⑶∵,∴,∴
由定义可知:



∵,∴,
综上可知:当时,都有
开始

输出

结束
A
B
C
D
A1
B1
E
D1
C1
达峰时间
y
x
药量峰值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政 治 试 卷   2013.4
考生注意
1、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9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图体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图中①②③④依次应为
A.分配、交换、消费、生产
B.生产、消费、交换、分配
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D.消费、分配、交换、生产
2、2012年11月11日的电商促销大战中,喊出“全场商品五折起”的“天猫”只用13个小时就突破100亿元销售规模,刷新了全球电子商务百亿销售用时最短记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零售业记录。由此可见
A.物价水平决定居民消费水平 B.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C.电子商务已经取代传统商务 D.销售策略正确就能盈利
3、下表为某居民家庭2012年总收入和总支出情况(单位:元)。
总收入 总支出
125000 食品 家庭日常用品 教育医疗 水、电、煤 通讯、娱乐、交通 购买基金、债券等 其他杂项支出
20000 10000 8000 2000 5000 30000 5000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应该为
A.16% B.25% C.40% D.44%
4、2012年6月,沈阳公交行业企业和职工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协商通过了一份工资合同,实现了工资增幅和最低工资标准向一线职工倾斜,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这一举措说明协商是
A.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式
B.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是必经的程序
C.劳动者获得报酬、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依据
D.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环节,具有法律强制力
5、“草根经济”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广泛存在于县区、街镇、社区、乡村,是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从市场主体地位看,“草根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企业数量众多,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地位
C.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平等 D.投资主体多元化,更符合股份制经济发展要求
6、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这一政策最有可能引发的后果是
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制约企业发展 ②居民存款收益增加,存款意愿增强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增长 ④借贷成本降低,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8、如右图所示,我国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一些产品上存在着成本剪刀差,尤其是高耗能产品。这给我国国内企业的启示是:要做到
①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自主创新
②扩大利用外资,增加就业岗位
③降低能源消耗,注重环境保护
④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贸易摩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全球知名信用评级公司惠誉评级在2012年11月22日表示,已经将日本电子企业松下和索尼的信用评级下调,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日本电子巨头如今面临惨淡的亏损窘境。如果这时松下和索尼发行企业债券,则债券的利率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预料
10、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将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并将超低利率期限指引延长至2015年中期。随后美联储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出台,美联储“印钞机”又一次加足马力。这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B.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
C.有利于我国吸引美国的投资者 D.有利于吸引美国游客赴华旅游
11、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B.是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核心
C.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 D.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2、“对于公民来说,凡法无禁止就是自由的;而对于政府来说,凡法无授权就是应当禁止的。”这句话表明
A.政府的权力在任何事务上都小于公民的权力
B.从根本上来讲,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宪法和法律
C.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公民的权利不受制约
D.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
13、下图是1953年到2012年我国选举进程的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点到b点的变化充分考虑了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从b点到c点的变化为扩大党内民主提供了法律保障
C.从c点到d点的变化扩大了党员的选举权
D.从d点到e点的变化扩大了选举党员代表的选择空间
14、近年来,全国政协组织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围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题开展调研,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这表明人民政协
A.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B.是服务国家建设的政权机关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D.把三农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
15、2012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美发表演说时强调:“我到美国来就是为中美关系增加正能量。”中美关系需要增加正能量是因为
A.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要求
C.中美之间合作代替了冲突 D.当今世界的主题发生了变化
16、北大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递交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材料中,北大教授张千帆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属于
A.信访举报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专家咨询制度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17、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实施维权巡航、提交东海部分海域大陆架划界案,环境监测预报,护渔维权等。中国政府的这套组合拳体现了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行使
A.独立权和平等权 B.平等权和自卫权
C.平等权和管辖权 D.独立权和管辖权
18、有一则笑话说明了网络的力量:一个人威胁另一个人说:“我可是有背景的人!”而被威胁的人笑着说:“别闹了,我可是有微博的人。”实践表明,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是
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公民实现言论自由的主要途径
③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新渠道 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表现为
①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②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③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④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活动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近两年,校车安全事故频发。按照我国的管理体制,安全工作历来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针对校车事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假如你是当地人大代表,可以
①行使质询权,督促当地政府依法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②行使提案权,联名其他代表提请人大制定本地校车管理方案
③行使任免权,罢免在校车安全上投入不足的政府管理者
④行使决定权,统筹安排当地政府在教育管理经费上的财政投入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1、古代非洲大陆没有老虎,所以古埃及人只能创作“狮身人面像”,而不能创作“虎身人面像”。这说明了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意识相对物质可以独立存在
22、英国作家查尔斯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这一描述表明
A.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3、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C.哲学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D.哲学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4、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美两国科学家,因为他们“抓住了粒子”。一直以来,量子物理学家们认为单个粒子很难与周围环境分离,一旦分离随即失去量子特性,这使得很多奇特现象无法被观测到,只存在于研究人员的“思维试验”中。两位诺奖得主在实验方法上的基础性突破,使单量子操作和单量子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可以推断
①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推进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动力
②严密的论证和精心的准备将确保量子物理学的发展
③实验方法的不断突破将取代科学家的“思维试验”
④量子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必须接受科学实验的检验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的使用差异反映了
A.世界是不可知的 B.意识的来源是主观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2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从哲学上理解,莫言的话说明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感性认识可以用来指导理性认识和人们的实践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学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27、300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后人有“空谈误国”之说;300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从哲学的角度看,“空谈”之所以“误国”是因为
A.没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B.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C.忽视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28、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④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大画家齐白石桃李满天下,但他却不赞成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他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创新是“扬弃”的过程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学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外因是变化的根据
30、近日,关于“诚信中学生”的帖子在网上被转发上万次。事情经过是扬州一名中学生放学途中不小心碰坏事主的宝马车,苦等车主不来便留下道歉字条和联系方式,以便日后赔偿。诚信中学生的事迹在网上不断被转发,感动无数网民,使“小善举”构成社会“正能量”。这说明
A.内因总是通过外因才能发挥作用
B.构成社会正能量要重视量的积累
C.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重信守诺
D.诚信应成为全社会的最高价值标准
二、简答题(共32分,第31题9分,第32题7分、第33题6分、第34题10分)
31、材料一:近十年我国GDP及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年份 GDP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2002 10.2万亿元 56%
2007 24.6万亿元 50%
2012 51.9万亿元 43%
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约在65%——70%之间。有专家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约65倍。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事实上,这一方案的起草工作早在2004年即已启动,九年间经历了多次艰难的修改和反复后终于出台,明确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历经九年艰难修改方才出台。(5分)
32、2013年新春伊始,习近平同志对新华社报道《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严格约束公务消费行为。
(1)从国家公务员的角度,如何才能做到严格约束公务消费行为?(4分)
(2)有人认为,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针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33、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即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从政党、国家和公民的角度,说明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原因。(6分)
34、2012年11月25日,中国航空母舰“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执行任务时因公殉职。30多年来,他乘持航空报国的志向,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追授他为“航空工业模范”称号。
运用“创造价值 承担使命”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罗阳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10分)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3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3年3月17日胜利闭幕。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运用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四、论述题(16分)
36.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坚定不移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的必要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90分,每题3分。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
1.C 2.B 3.C 4.A 5.C 6.D
7.B 8.B 9.A 10.A 11.A 12.D
13.D 14.C 15.A 16.B 17.D 18.A
19.D 20.A 21.B 22.C 23.D 24.A
25.C 26.C 27.B 28.A 29.A 30.B
解析:
第3题:购买基金债券不属于消费。
第9题:考查高一教材P19“企业发行的债券拥有不同的信用等级,及与之成反比的利率”。因此,信用评级下调,债券利率上升。
第11题: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属于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其他选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第16题:教授以个人身份反映意见属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第20题:人大代表有罢免权和建议权,任免权、决定权是人大的职权,所以③④不选。
第22题:“那时和现在非常相像”体现的是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材料中没有明确“那时”到“现在”是一种前进性的变化,所以不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24题:②的表述中,“确保”的提法有误;③的提法实质上是在说实践可以取代认识,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共32分,第31题9分,第32题7分、第33题6分、第34题10分)
31、(1)材料一反映出:近十年来我国GDP不断提高;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并且,居民内部的家庭与家庭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显著拉大。(4分)
(2)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历经九年方获出台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终获出台。(2分)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新事物,总会遇到旧事物顽强抵抗,其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所以要经历九年的修改反复。(2分)
32、(1)国家公务员要遵守《公务员法》,树立人民公仆的观念,切实履行国家公务员的准则,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
国家公务员要自觉依法接受人民监督,增强公务消费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4分)
(2)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不是反对提高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因此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浪费,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居民在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前提下提高消费水平。(3分)
33、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分)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2分)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也要承担公民责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2分)
3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罗阳同志乘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3分)
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罗阳同志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
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第一位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罗阳同志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体现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党和国家追授他多项荣誉称号,体现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4分)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35、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2分)
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的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实施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实施政治领导。(3分)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内容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也表明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5分)
中国共产党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将在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过程中,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2分)
评分说明:本题的评分维度包括概括实质、概括材料、分析说明、评价四个维度。概括实质2分;概括材料2分;分析说明6分;评价2分。
四、论述题(16分)
扩大内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现实选择。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生产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必须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消费具有动力功能,消费量的增加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变化会推动生产结构的进步,从而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扩大内需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处于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扩大内需可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国外市场)的依赖,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分析性评分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或作出结语;分论点紧扣总论点;论述逻辑完整且连贯;有事实论证;语言通顺,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评分项1:总论点与分论点
分数 等级描述
3分 ①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总论点是对分论点的概括,与论题内在一致;②大部分分论点紧扣总论点。
2分 ①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总论点是对分论点的概括,与论题内在一致;②部分分论点紧扣总论点。
1分 ①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总论点是对分论点的概括,与论题较内在一致;②部分分论点紧扣总论点。
0分 没有提出总论点;或没有提出分论点;或:总论点与论题内在不一致;或:总论点不是对分论点的概括;或:正文中没有提出若干分论点,并分别加以论述。
评分项2:分论点与论述
分数 等级描述
6-8分 ①大部分分论点紧扣总论点;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的论述中,论述的逻辑线索连贯且较完整。
3-5分 ①大部分分论点紧扣总论点;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的论述中,论述的逻辑线索较连贯,但缺少部分重要逻辑环节。或:①部分分论点紧扣总论点;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的论述中,论述的逻辑线索连贯且较完整。
1-2分 ①部分分论点紧扣总论点;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的论述中,部分逻辑线索连贯,但都缺少重要逻辑环节。
0分 提出分论点但没有加以论述;或:提出分论点加以论述,但分论点不能紧扣总论点;或:论述中没有连贯逻辑线索,只是孤立地罗列部分非重要逻辑环节,即简单堆砌教材内容。
注:“有效分论点”指分论点紧扣总论点,且围绕分论点加以论述。
评分项3:表述
分数 等级描述
2分 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1分 使用学科术语,但个别表述有明显错误。
0分 较少使用学科术语;或:使用学科术语,但表述有较多明显错误。
评分项4:事实论证
分数 等级描述
3分 在两个有效分论点的论述中,分别恰当举例并论证相应分论点。
2分 在一个有效分论点的论述中,恰当举例并论证相应分论点。或:在两个以上有效分论点的论述中,都分别恰当举例,但没有相应论证,或只对一个展开论证。
1分 在围绕一个有效分论点展开的论述中,能恰当举例,但没有论证相应分论点。
0分 没有举例;或:并非有效分论点中的举例论证;或:举例不恰当。
注:“有效分论点”指分论点紧扣总论点,且围绕分论点加以论述。
“分论点与论述”评分项的说明:
1.考生展开论述可以包括答案中提供的3条逻辑线索及其逻辑环节。答出3个有效分论点即可。3个6-8分,2个3-5分,1个0-2分。
2.评分规定
(1)如果考生是根据上述逻辑线索回答,则以逻辑线索为单位,观察逻辑的完整性,考生回答3条逻辑线索12分。
(2)如果考生不是根据上述逻辑线索回答,只要能围绕分论点展开理论论述,则观察论述中逻辑的连贯性酌情赋分,而不是孤立采点评分。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
语文试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3.4.10
考生注意:
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6分)
新艺术
丰子恺
①世间盛传“新艺术”这个名词,浅虑的人,就在现在的新艺术与过去的旧艺术之间划了一条不可超越的界限,以为过去的都是无用的废物了。其实并不如此。艺术的分新旧,是仅就其表面而说的。艺术的表面跟了时代而逐渐变相,现在的为新,过去的为旧;但“艺术的心”是永远不变的,这犹如人的服装因了各时代的制度而改样,或为古装,或为时装;但衣服里面的肉体是不变的。脱去了衣服,古人与今人都是同样的人,无所谓古今。同理,不拘泥其表面,而接触其内部的精神,艺术也是不变的,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
②“艺术的心”不变,故艺术可说是“常新的”。
③大画家,是从自然获得深刻的灵感,而成就其为大画家的。□□各人获得的情形不同,□□其表现的艺术样式也不同,□□绘画上就有种种的画派。伟大广博的自然,具有种种方面。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写实派”;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印象派”;从自然的构成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了“表现派”。各派时代不同,表现异样;但在对于自然的灵感这一点上,各派画家是相同的。
④现今的艺术界中,流行着表现派的画风。有一班青年的艺人,以为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的特产,这才适合于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精神;于是大家做了塞尚与马蒂斯的崇拜者。提起笔来,就在画布上飞舞线条,夸弄主观,以为非此便不新,非新便不是二十世纪的青年艺术家了。这是浅见。他们没有完备健全的“艺术的心”,他们所见的是艺术的表面。他们的艺术,犹如一个服装时髦而体格不健全的人。这人无论如何讲究服装,终于妆不出好看的模样来。反之,若先有了强健丰满的体格,则无论着何种服装,都有精神,正不必拘泥于老式与时髦了。
⑤这所谓体格,在艺术上便是“艺术的心”。何谓“艺术的心”?简言之,就是前述的“灵感”。
⑥艺术创作的时候,必先从某自然中获得一种灵感,然后从事表现。全无何等灵感而动手刻画描写,其工作不成为艺术,而仅为匠人之事。倘学画的人只知多描,学诗的人只知多作,而皆闲却了用心用眼的功夫,其事业便舍本而逐末,而事倍功半了。在艺术创作上,灵感为主,而表现为从;即观察为主,而描写为从;亦即眼为主而手为从。故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胸襟既广,眼力既高,手笔自然会进步而超越起来。所以古人学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训话。可知艺术完全是心灵的事业,不是技巧的功夫。西洋有格言道:
“凡艺术是技术;但仅乎技术,不是艺术。”
⑦仅乎技术不是艺术,即必须在技术上再加一种他物,然后成为艺术。这他物便是“艺术的心”。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不能成为艺术;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亦不能成为艺术。但两者比较起来,在“人生”的意义上,后者远胜于前者了。因为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描画吟诗,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于此可知“艺术的心”的可贵。
⑧日本已故文学家夏目漱石在其《旅宿》中有这样的话:“诗思不落纸,而铿锵之音,起于胸中。丹青不向画架涂抹,而五彩绚烂,自映心眼。但能如是观看所处之世,而在灵台方寸之镜箱中摄取浇季溷浊之俗世之清丽之影,足矣,故无声之诗人虽无一句,无色的画家虽无尺縑,但其能如是观看人生,其能解脱烦恼,其能如是出入于清净界,以及其能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其能扫荡我利私欲之羁绊——较千金之子、万乘之君、一切俗界之宠儿为幸福也。”
⑨这里所谓“解脱烦恼”、“出入于清净界”、“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扫荡我利私欲”诸点,皆“艺术的心”所独到的境地。艺术的高贵的超现实性,即在于此。高尚的艺术,所以能千古不朽而“常新”者,正为其具有这高贵的超现实性的原故。
⑩故研究艺术,宜先开拓胸境,培植这“艺术的心”。心广则眼自明净,于是尘俗的世间,在你眼中常见其为新鲜的现象;而一切艺术,在你也能见其“常新”的不朽性,而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了。
1.“艺术的心”在文中的意思和表现的特点分别是 和 。(2分)
2.依据文章的意思,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然而 而且 因此 B.如果 那么 所以
C.假使 那么 于是 D.但是 因而 所以
3.简析第④段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3分)
4.对“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艺术作品,是以技术为支撑的。
B.画家只有技术,其作品不一定是艺术。
C.“艺术的心”是由技术到艺术的桥梁。
D.在“人生”的意义上,“艺术的心”比技术重要。
5.第⑧段作者引述夏目漱石的话是为了 。(2分)
6.结合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述“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的。(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离我太远了,皮兰
冯骥才
①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从来没听人说过,去了之后却永难忘怀,这个地方就是皮兰。
②对我来说,它实在太远;我在“远东”,它藏在地球西边亚得里亚海最上端那个海湾,好像掖在欧洲的胳肢窝里,皮兰就在这天涯海角似的地方。
③这个只有四千多人的小小的中世纪的古城,密集着层层叠叠两三层的小楼,全是雪白的墙和砖红色的尖顶。如果艳阳高照,白墙更白;一场雨后,红顶瓦变为深红——再给湛蓝、深郁和辽阔的大海一衬,色彩分外独特又鲜艳。这时,偶尔飞来几只极黑的乌鸦,醒目地落在屋顶或烟突上。如此的景象,叫谁看了不醉?
④皮兰就像大地鲜亮的舌尖,伸进大海,舔弄着无穷而清凉的碧涛。
  ⑤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在皮兰海边散着步,边走边看海上的美景,不经意就走到它城中心的广场上。欧洲的广场无论大小,四周的建筑都是城市的门面。皮兰的门面可没有花团锦簇般的大厦,一律是墙面斑驳甚至是破损的老楼,然而它们简朴、素雅、沉静,像中世纪的农夫农妇、工匠市民平和地站在那里;铺满广场的石板石钉早已磨得光亮,像铁的;一些长长的石条凳围着广场放了一圈,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上边消闲,一看便知是本城的百姓;两个女孩儿坐在那里逗狗;一位老妇人抱着婴儿晒太阳,旁边坐着个老头,舒舒服服打着瞌睡;一群男子在下棋,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穿着很漂亮的海员制服,帽檐却斜着。年轻的父亲在教他的孩子学步,孩子乍着胳膊摇摇晃晃走在前边,父亲笑呵呵跟在后边,走着走着,情不自禁地和孩子走的姿态一样了。
  ⑥皮兰湾很静,适合扬帆出海,这里有桅樯如林的小码头。皮兰的海水比矿泉水还干净;海边的岩石上常常会悠闲地躺着一些沐日的泳装女子,粗粝的石块和光嫩的皮肤强烈地对比着;海鸥们常常在海面上自在地飞掠盘旋。
  ⑦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背包的旅行者站在旁边贪婪地拍照。
  ⑧皮兰的地标是在城中鹤立鸡群般高高耸起的尖顶的钟楼,它叫人想到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只是更简约更古朴一些。皮兰历史上曾属威尼斯王国管辖。广场立着一块石头旗桩,上边刻着的年号是1466,它是威尼斯王国时代的遗物吧。在威尼斯统治的漫长的五百年里,它骨子里已浸入太多意大利人的气息与气质。尤其是对历史的态度。街头巷尾处处可以看到历史的见证。一棵与一根石柱死死缠成一体的古藤,东一块西一块有刻痕的建筑残石,多半已经锈烂在土里的铁锚……没人去动它们。让它们以历史的原状存在。城中还有些中世纪的残垣断壁,更是地面上的文物。用不着标明“文保单位”,也被人们当做“沉默的老者”备受尊崇地活在人间。比如一座中世纪的修道院,早已荒芜,仅存中庭,只有一些残损的雕像或兽头放在廊子上,其他空空如也;人们把庭院打扫干净,却任由野草丛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这不是意大利人擅长做的事吗?
  ⑨没有人去拙劣地添油加醋,或者去涂脂抹粉“打造”它。历史是不需要加工的。
  ⑩无形的音乐是一种灵魂。古典音乐是历史的灵魂,皮兰人用它来轻轻唤醒历史。早在17世纪这里诞生了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塔替尼。皮兰人在塔替尼去世二百年时,仍然怀念他,以他为荣,便制作一尊雕像放在广场的中心。
   真正的雕像都是为了一种精神,不是城市广告。
   最深厚的皮兰还是在城中往复迴绕的哥特式的老街老巷里。今天的皮兰没有为了“扩大旅游经济”而去放大街道尺度。老墙老屋老门老窗一切依旧,房中的生活设施却正在“现代化”。他们依旧在窗口伸出杆子晾晒衣服,依旧在窗框上挂满花盆,让五颜六色的花朵镶在阳光射入室内的地方;然而,钻进一些地下室地洞似的小门,里边艺术家工作室的照明、通讯与生活设施却十分现代。这些艺术品店很少出售千篇一律乏味的旅游商品,多是艺术家富于个性的创造。他们尊重历史,却又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一个劲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拼命挤奶。
   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活着的。
只可惜它离我太远了,皮兰。
7.第③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古城景物的 (3分)
8.辨析第⑤段画线句不同语序的表达效果。(2分)
(1)原句: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
(2)改句:走进皮兰,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不像进什么名城。
9.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和第⑦段。(3分)
10.联系上下文,对第⑧段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对简约古朴钟楼的生动形象描写,引发了对威尼斯统治时期的遥想。
B.借助对广场上旗桩的描绘,感受皮兰人骨子里的意大利气息和气质。
C.运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石柱古藤、建筑碎石、生锈铁锚的原状存在。
D.由皮兰“沉默的老者”备受崇敬活在人间,反思中国对文物的态度。
E.“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呈现皮兰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F.优美形象的语言,富有理性的思辨,充分感受皮兰真正活着的文化。
11.第 段画线句的含义和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是 。(3分)
1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末段加以评析。(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白露为霜。 (《诗经·国风·秦风》)
(2)虎鼓瑟兮鸾回车,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4)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5)景翳翳以将入,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孟子》二章)
(7)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①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释: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4.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 。(1分)
15.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3分)
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 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 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为郡决曹吏,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著《汉书后序》,多所述载。大将军梁冀举茂才。
② 先是,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执县令,屯结连年。诏下公卿议,四府举奉才堪将帅。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于是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坐公事免。
③ 延熹中,武陵蛮复寇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拜从事中郎。奉勤设方略,贼破军罢,绲推功于奉。荐为司隶校尉。纠举奸违,不避豪威,以严厉为名。
④ 及邓皇后败,而田贵人见幸,桓帝有建立之议。奉以田氏微贱,不宜超登后位,上书谏曰:“臣闻周纳狄女,襄王出居于郑;汉立飞燕,成帝胤嗣泯绝。母后之重,兴废所因。宜思《关雎》之所求,远五禁之所忌。”帝纳其言,竟立窦皇后。及窦氏党事起,奉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悯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数万言。诸公多荐举,会病卒。
(节选自 范晔《后汉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太守备问之 (2)四府举奉才堪将帅
(3)坐公事免。 (4)远五禁之所忌。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录囚徒数百千人 B.拜从事中郎
C.桓帝有建立之议 D.诸公多荐举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
译文:
(2)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
译文:
20.应奉“自伤”的原因是 。(2分)
21.概括应奉这一人物为官方面的特点。(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昌黎先生集》序
唐·李汉
① 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春秋》书事,《诗》咏歌,《书》《礼》剔其伪,皆深矣乎!秦汉已前,其气浑然;迨乎司马迁、相如、董生、扬雄、刘向之徒,尤所谓杰然者也。至后汉、曹魏,气象萎靡;司马氏已来,规范荡悉;谓《易》已下为古文,剽掠僭①窃为工耳!文与道蓁塞,固然莫知也。
② 先生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言;比壮,经书通念晓析,酷排释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②,渊泫澄深,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铿然而韶钧鸣。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洞视万古,悯恻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坚,终而翕然③随以定。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④者矣!
③ 长庆四年冬,先生殁。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遂收拾遗文无所失坠,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十五,书、启、序九十六,哀辞、祭文三十九,碑志七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五十二,总七百,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目为《昌黎先生集》。
注释:①僭:越分 ②卓踔:高远 ③翕然:和顺 ④常:一般、普通、平常
22.文中“昌黎”是指韩愈的 。(1分)
2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B.李汉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C.曹氏父子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D.韩愈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2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写“时人”种种神态的作用。(3分)
25.作者写第③段的意图是 。(2分)
26.简述作者对韩愈文章特点和文学成就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写作 (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夕将移植牛顿故乡林肯郡的苹果树枝,校庆办说,届时,“砸中牛顿的苹果也将有可能砸中南大学生”。
引进牛顿的苹果枝,并非该大学首创。天津大学校长就曾剪下“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校园;李嘉诚转赠的“牛顿苹果树”枝条也已落户汕头大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