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A. 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 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 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B. 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 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3. 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 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 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 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 于仲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北:败逃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⑥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 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5分)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雅”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固定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6分)
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6分)
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
A.经典老片《毛泽东的故事》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再现了毛泽东的生活历程。影片于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近距离地表现这位毕生关心人民疾苦、寻求强国富民道路的民族伟人的神思风采和内心情怀。
B.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C.《春江花月夜》与《赤壁赋》尽管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文人之手,但两篇文章在写景立意、人生感悟上是极其相似的。两部作品都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富于人生哲理,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15.阅读下面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5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揣摩表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
还有一“眼”井。是呀,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
再比如, 。
16.根据下面的新闻内容,概括出“太阳能窗户”的三个优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6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科研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小组研究人员利用混合染色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转换系统,可以利用建筑物的窗户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研发负责人马克·巴尔多介绍说,他们的设计思路是把两种以上的染料以特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漆到特殊玻璃上,这些染料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太阳光,然后通过玻璃窗把太阳光集中到窗边缘的太阳能电池上。太阳能电池负责把光能转换为电能。
巴尔多说,这样一来房间窗户就成了新型的“太阳能窗户”,“引导”太阳光并使其聚集到四边的太阳能电池上。而以前的“太阳能电池聚光器”都是利用大面积的移动镜面追踪太阳聚光。这样的镜面有不少弊端,首先是安装及维护费用不菲,其次是位于焦点位置上的太阳能电池还需冷却,还有整个设备占用不小的空间,且必须保证聚光器之间不会相互阻挡。此外,人们只有在屋顶等开阔地带才能架设这样的聚光器进行光电转换。
答:(1) (2) (3)
五、写作 (6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蜘蛛喜欢在树木间织网,但是风雨一来,它的网就会破损,而不得不重新织。有些蜘蛛喜欢在屋檐下张网,由于屋檐的遮蔽,除非有大的风暴,那网是不易损坏的。更有些蜘蛛爱在室内织网,它们选择人们不太注意到的角落,织起小小的网,尽管外面风狂雨骤,它总是无忧无虑。
在树木间织网的,常能抓到蜻蜓、蝉、天牛等大的昆虫;在檐下织网的,常能捕到飞蛾、苍蝇等中型的昆虫;在屋里织网的,则只能碰上两只倒霉的蚊子而已。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锦州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
9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2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2分)
10 (1)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3)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11 (1)A(文章后半部分与“翻浆”也有密切关系,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猛烈地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疼痛。)C(本文不属于先锋派小说,并未体现荒诞性特点。)
(2) 文中的“青年”是一个纯朴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贫困农民。
①纯朴,以善意解恶意: “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
②善良、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
③不怕辛苦,孝顺父母:“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蹲大厢板就行” “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④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每点2分,3点即可)
(4) 《翻浆》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太过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是对当今社会“泛恶论” “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强调社会呼唤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
作品昭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以己度人。否则,你的不理智行为可能会伤害善待你的人。当今社会的确积弊较多,但这些绝对只是社会支流,社会主流还是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肯定“世上还是好人多”。(社会问题2分,结合现实2分,谈感悟4分)
12 B 13 D 14 A
15 例句 .一“缕”清风。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如丝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
一“抹”晚霞。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16.占用空间少,易安装,成本低
17 .作文提示:话题:“机遇和风险”。
观点:冒险犯难的人,虽然常会遭遇严重的挫折,但是总能有惊人的收获;力求安逸的人,虽然过得平稳,但也难有大的创造。
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
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6分)
相对原子质量:B-10 C-12 Li-7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19 Cl-35.5 Br-80 I-1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贮存着大量的能量
B. 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由石墨制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石墨能量比金刚石能量低
D. 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   )
  A.O2-的结构示意图为: B.Mg2+的电子式:Mg2+
C.NaCl的电子式为:Na D.N2的结构式为::N≡N: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6gCH4与18gNH4+所含电子数相等
B.32S与33S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同一种核素
C.H2O与H2O2分子中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PH3和HCl均是含有18电子的分子,且每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4.X和Y两元素的单质能化合生成XY型离子化合物,则X、Y可能位于(  )
A.IA族和VIA族 B.IIA族和VIA族
C. = 3 \* ROMAN \* MERGEFORMAT IIA族和VIIA族 D.VIA和VIIA族
5.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
  A.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B.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
C.干冰升华为气体          D.碳酸钙高温锻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可以发生
D.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7.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760,早在1993年已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确认为锑的国际标准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锑有和两种天然同位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21.760是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B.121.760是按锑的两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它们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
的平均值
C.天然存在的锑元素中与的原子个数比为31:19
D.的原子质量与12C的原子质量的比值是123:1
8.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稀有气体分子只存在共价键
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9.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IIA主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显+2价 B.单质能与水反应置换出H2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六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 = Tl++ 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强
C.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11.已知自然界中硫元素有两种同位素32S和33S,氧元素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由这些原子组成的SO3分子共有多少种? (  )
A.6种 B.12种 C.54种 D.20种
12.aXn-和bYm+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离子,已知Xn-比Ym+多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只能是第三周期元素 B.Y不可能是第二周期元素
C.Y一定是氢元素 D.a-b+n+m等于10或16
13.有Xn+、Ym+、Zn-三种主族元素的离子,已知它们各自带有的电荷的数值m>n(m,n均为正整数),且X、Y、Z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若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
B.三种离子Xn+、Ym+、Z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它们都在第三周期
D.X单质有还原性,Z单质具有氧化性
14.下列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
A.CaCl2和Na2S B.Na2O和Na2O2
C.NaOH和MgCl2 D.HCl和H2O2
15.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戊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16.下列关于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沸点:HF>HI>HBr>HCl
B.氧化性:F2>Cl2>S>P
C.含氧酸的酸性:H2CO3D.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SiH4
17. 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Z2Y B. X2Y2 C. Z2Y2 D. ZYX
18.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2和NaCl溶液的反应可证明氟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B.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则非金属性:S > C
C.1mol金属A比1mol金属B在足量酸中置换出的H2多,说明A的金属性强于B
D.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表现在化合价上是氟无正价
1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Y元素的金属性X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够反应生成盐
20.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
 A.H2→2H    B.2H2 + O2 = 2H2O
  C.CaO + H2O = Ca(OH)2     D.2Cl→Cl2
2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推断,不正确的是 ( )
①H-的半径比Li+的半径大②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③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④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⑤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④ B.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
22.已知氢化锂(LiH)属于离子化合物,LiH跟水反应可以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LiH跟水反应后的溶液显中性 
B.LiH在化学反应中是一种强氧化剂
C.LiH中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氢气 
D.Li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23. 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2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24.(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元素⑩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此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⑨的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_____(填强或弱)
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③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表中与元素⑦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
25.(6分)X、Y、Z为三种前20号元素。已知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③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据此,请填空:
(1)Y元素是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由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6.(8分)(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取反应物时,取50mL0.50mol·L-1的盐酸,还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
A.50mL0.50mol·L-1NaOH溶液
B.50mL0.55mol·L-1NaOH溶液
C.1.0gNaOH固体
(3)向1L 1mol·L-1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稀醋酸、浓硫酸和稀硝酸,恰好反应时放热分别为Q1、Q2、Q3,则其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4~5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现象,说明该反应为_______热反应,由此可推知反应物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28.(18分)已知5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的分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5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E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要求回答:
D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
D、E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
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
锦州中学2015届高一第一次月考
化学答题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24.(每空2分,共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6.(每空2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每空2分,共18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每空2分,共8分)
(1)_____环形玻璃搅拌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筒__________。
(2) ________B_______
(3) ___Q1(每空2分,共14分)
(1)___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起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Ba(OH)2·8H2O+2NH4Cl = BaCl2+2NH3 ↑+10H2O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发生反应时有水生成___________,
__结冰_________,__________吸____,_______小于_________。
+1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欧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大洋洲——非洲
2.二战以后,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的变化是
A.美洲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B.北美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C.欧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D.亚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 C.人们的消费文化 D.对外开放的程度
4. 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6.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经历了图示过程的是
A.埃及 B.泰国 C.德国 D.印度
下图为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结构和预计205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分析后回答7-8题。
7. 2005-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将会
A.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 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事业
D.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
8. 导致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因素是
①自然环境 ②生产力水平 ③社会观念 ④宗教信仰 ⑤国家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9-10题。
9. 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10.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下题。
11. 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越南、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12.兰州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因素是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13.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若下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P地带适宜布局的城市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城市绿地
15.沿图中KOL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图正确的是
读我国某城市气候与地形图,完成下列16-17题。
16. 在图中A、B、C、D四处安排果园、花卉基地、水泥厂、电视机装配厂,下列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A.A地安排水泥厂,因位于盛行风垂直地带之外
B.B地安排花卉基地,因其接近市场
C.C处可安排果园,因其接近水源
D.D处可安排电视机装配厂,因其环境优美
17. 城市的合理规划,应做到
①合理布局城市道路网,便利交通 ②扩大城市规模,不断提升城市等级
③发展农村庄园经济,农民大量进入城市
④尤其要合理安排工业区和居民区 ⑤留有发展余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8-19题。
18. 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A.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B.城市化水平更高
C.城市化速度更快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9. 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0.下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英国城市发展过程的是
读图,回答21~22题。
21. 若此图表示某城市的风频,从大气环境角度考虑,住宅区最好布局在该城市的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22. 若此图表示地租等值线,O点表示市中心,则造成该城市东北部和西南部地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西南部交通通达度高 B.东北部风景名胜区
C.西南部知名度高 D.东北部工业发达
2010年4月20日,第十一届(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寿光蔬菜每年交易量约40亿吨,市场面向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供不应求。据此回答23-24题。
23.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生产技术主要得益于改善了下列区位因素中的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源
24.寿光蔬菜得以到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市场销售,主要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过硬的产品质量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完善的市场体系
25.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
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
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花生产国。读图26-28题。
2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 技术含量高,鲜花质量较优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
图中,ACB为晨昏线,C点位于格陵兰岛上,读图回答29-30题。
29.飞机从A点飞往B点,最近的航线是
A.从A点出发沿图中直线向东飞行到B点
B.从A点出发沿ADB飞行到B点
C.从A点出发沿ACB飞行到B点
D.从A点出发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后转向正南
30.若图中A点正值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京时间是17时
B.此时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
C.此日前后锦州昼渐长
D.两小时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0°S,75°W
第Ⅱ卷(综合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
31.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
http://www.21cnjy.com/ - blogid=5a18c50f0102e2t9&url=http://s4./orignal/5a18c50fx7a976fde1e8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blogid=5a18c50f0102e2t9&url=http: / / s4. / orignal / 5a18c50fx7a976fde1e83"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人口普查不能弄清(  ) (1分)
A.人口数量 B.人口年龄构成
C.人口合理容量 D.城市化水平
(2)读材料一,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的是________。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2分)
(4)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3分)
32.读表一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表一: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 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A中,虚线代表( )国家,实线代表( ) 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差异是什么?(4分)
(2)图B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有哪些?(4分)
(3)表1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有哪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有哪些?(6分)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出四点即可)(4分)
33.读 “澳大利亚图”,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①处比②处降水_________(多或少),原因是什么?(4分)
(2)A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农业的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显著优越性有哪些?(5分)
(3)为什么澳大利亚中西部几乎不能发展农业?(2分)
34.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5日)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6分)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2分)
(2)我国北京(40°N)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 。日出方位是_______,日落方位是______(6分)
(3)此时,伦敦的地方时是___ 日___ 时。(4分)
(4)此时开普敦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 (2分)
(5)南太平洋等温线向____(南或北)凸出(2分)
锦州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答题纸
31.(10分)
(1)_____(1分)
(2)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8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
差异:(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1分)
(1)_________(1分)
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优越性:(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6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
锦州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C C C C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B C A D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C D A C A C D
二.综合题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
(4)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地价昂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不稳、绿地面积减少、……(任答4点即可)
33.
(1)多 ①处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且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有暖流流经
(2)地中海气候 混合农业 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气候干旱,降水少,荒漠广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1所示,站在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手对车的水平力为F,脚对车的静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车匀速运动时,F和F′对车所做的总功为零
B.当车加速运动时,F和F′对车所做的总功为负功
C.当车加速运动时,F和F′对车所做的总功为正功
D.不管车做何种运动,F和F′对车所做的总功都为零 图1
2.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及其贡献正确的是( )
A.开普勒等科学家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作了准备
B.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哥白尼创立地心说,托勒密创立了日心说
D.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3.据报道,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卫星上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而不受到重力
4.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5.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 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 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 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   )
A.0.6小时 B.1.6小时 C.4.0小时 D.24小时
6.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周期之比为1:8   D.轨道半径之比为1:2
7. 2001年10月22日,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命名为MCG6-30-15,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周围物质大量掉入黑洞,假定银河系中心仅此一个黑洞,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匀速运转,下列哪组数据可估算该黑洞的质量(万有引力常量G是已知的)( )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速度 B.太阳的质量和运行速度
C.太阳质量和到MCG6-30-15的距离 D.太阳运行速度和到MCG6-30-15的距离
8. 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地球上的第一 宇宙速度约为7.9 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A.0.4 km/s B.1.8 km/s C.11 km/s D.36 km/s
9.如图2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上的周期
B.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时过Q点的速率大于轨道1上的速率     
C.卫星在轨道2上任一点的速率均大于轨道1上的速率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10. 设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的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
A.=   B.=   C.=   D.=
11.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绕“日地拉格朗日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3所示,该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位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   ) 图3
A.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 B.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C.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 D.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
12.设地球的质量为M,平均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引力常量为G,则有关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步卫星所受的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B.同步卫星所受的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C.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
D.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 (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两个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它天体非常遥远,它们以其连线上某一点O为圆心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的距离保持不变,科学家把这样的两个天体称为“双星”,如图4所示。已知双星的质量为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引力常量为G,双星中质量为的天体运行轨道半径=_______________,运行的周期=_____________。
14. (5分)人造地球卫星做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v的匀速圆周运动。当其角速度变为原来的 EQ \F(,4)倍后,运动轨道半径为_________,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15. (5分)在一个行星上,一昼夜的时间为T,若在行星上用弹簧秤测同一物体的重力,发现在赤道上仅为在两极的90%.设想该行星的自转角速度加快到某一值时,赤道上的物体会自动飘起来.则该行星上的一昼夜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16. (5分)宇宙中存在由质量相等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四星系统离其他恒星较远,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四星系统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四星系统存在这样一种形式:有三颗星位于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而第四颗星刚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不动. 已知每颗星体质量均为m, 引力常量为G,星体运动的周期T=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32分)
17.(10分)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h高处,以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球落到星球表面的水平射程为S,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18.(10分) 火箭发射卫星的开始阶段是竖直升空,设向上的加速度为a=5m/s2,卫星中用弹簧秤悬挂一个质量m=9kg的物体。当卫星升空到某高处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85N,那么此时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是多少千米?(地球半径取R=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
19. (12分) 某卫星在赤道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运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轨道半径为r=2R,地球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在某时刻该卫星正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试求到它下一次通过该建筑正上方所需时间t多长?
13、 14、2r
15、 16、
19、 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分)
地表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得:mg= (3 分)
卫星与建筑物两次相遇圆心角关系: (3分)
解得t= (3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全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 《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3.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下列生产工具中,符合史书记载的是
A. 耒耜 B.翻车 C.筒车 D.都江堰
5.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应用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7.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8.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9.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0、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11. 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12. 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13. 《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4.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布置得富丽堂皇
C. 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15. 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现象反映了
A. 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 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 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16. 下列关于古代私营手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 唐宋以来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 明初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淸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7.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扬州近郊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收入除银钱外,还有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18. “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对比这两句诗,说明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使用
19.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②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③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④元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明代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
21. 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资金短缺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原料不足
22. 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
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3. 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24.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改进生产工具 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 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26.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27.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8.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29.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30.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列强的侵华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II卷(主观题,共40分)
3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苏州)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材料四 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明太祖实录》卷七
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通过英使节马格尔尼致英王的回信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中的什么经营方式 (2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二,“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在晚明苏州是如何体现的?(4分)
(3)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的原因有哪些?(8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8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4分)
锦州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题纸
31.
(1)
(2)
(3)
32
(1)
(2)
(3)
(4)
高一3月月考答案
(3)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
地主、商人、官僚所得多购置土地,很少转化为资本;
重农抑商;
海禁政策。(8分)
32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5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4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豌豆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黑藻、团藻、蓝藻 D.酵母菌、灵芝、香菇
2.下列关于念珠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念珠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念珠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C.核糖体是念珠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D.叶绿体是念珠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生物体内的某多肽是由几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三个氨基和两个肽键,下列分子中能构成该多肽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4. 下图中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M3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不同是由于R基的不同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5.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染色体与核糖体 B.中心体与核糖体
C.内质网与线粒体 D.高尔基体与线粒体
6.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核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膜的层数是
A.0层 B.1层 C.2层 D.4层
7.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1个3肽、1个6肽、1个9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5 18      B.4 18 C.4 17   D.5 17
8.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9.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
②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③洋葱表皮细胞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右图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试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11.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
A.二氧化碳、丙酮酸、糖类 B.丙酮酸、二氧化碳、糖类
C.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2.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那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O2之比为
A.1:2 B.2:1 C.3:1 D.1:3
13.右图是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光合强度曲线图,C点与B点比较, 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H]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A.升、升、升、升 B.降、降、降、降
C.升、升、降、降 D.降、升、升、升
1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A.间期和末期 B.前期和中期 C.后期和末期 D.中期和后期
15.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m;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2N和m B.N/2,和m/2 C.2N和m/2 D.N和m
16.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C.狗的卷毛与白毛 D.小麦有芒和无芒
17.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离体的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一般都能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8.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①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体积变小  ③畸形改变  
④酶活性降低 ⑤色素逐渐积累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度减慢  ⑧膜透性改变
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19.下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细胞核膜、核仁始终存在
B.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D.④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
20.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③
21.由甲、乙、丙、丁、戊五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戊都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为雄猫。甲和戊的后代都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猫和短毛猫都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的选择
A甲猫 B 乙猫 C丁猫 D 戊猫
22.鼠的毛色类型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三胎生出9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三胎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三只亲鼠的基因型依次可能为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23.采用下列哪一套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和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 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B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 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D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25.一般来说,参与小麦体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高尔基体 ④中心体 ⑤叶绿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6.下列有关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①染色质 染色体 ②染色体 染色质 ③染色质复制 ④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⑤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①⑤④② C ②③⑤④① D ④③⑤②①
27.我国最近捕到一只罕见的白色雄猴(已知棕色对白色是显性),要想在短时间内利用这只雄白猴繁殖更多的白猴以供科研利用,最佳方案是
A.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猴
B.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F1即可产生白猴
C.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在F1中选出棕雌猴与白雄猴交配产生白猴
D.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在F1中选出白雌猴与白雄猴交配产生白猴
28.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是由遗传因子B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遗传因子b控制的,称为味盲。有三对夫妇,他们子女中味盲的比例各是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④⑤⑥ B.④②⑤ C.④⑤② D.①②③
29.表现型正常的父母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可能是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患白化病女儿的几率分别是
A.1/4,1/8 B.1/2,1/8 C.3/4,1/4 D.3/8,1/8
30. 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染色体平分分配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31.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产生ATP最多
B.③过程产生的CO2进入相邻的细胞进行②过程至少穿过6层生物膜
C.进行②过程的CO2只来自于大气
D.给植物灌溉H218O,经过光合作用,18O首先出现在C6H12O6
3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Mg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33.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
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34.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35.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A.b和d B.c和d
C.a和e D.a和d
36.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的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37.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38.通过诊断可以预测,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该夫妇生育出的孩子仅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A.1-a×b-(1-a)×(1-b) B. a+b C. 1-(1-a)×(1-b) D. a×b
39. 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7∶6∶3 B.5∶2∶1
C.3∶2∶1 D.1∶2∶1
40.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
A.92 92 92   B. 23 92 92  
C.46 92 92  D.184 46 46
41.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最活跃的细胞器分别是
A.中心粒和内质网    
B.中心体和核糖体
C.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42.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含量加倍            
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43.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44。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于哪些生物
①病毒 ②蓝藻 ③绿色开花植物 ④细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45. 一对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父母性状都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A 2/3 B 1/2 C 1/3 D 1/6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四大题,每大题10分,共40分)
46.(10分)(每空2分)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 mol/L蔗糖和0.5 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甲图所示:
(1)A、B、C中,表示在0.3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非常小,植物细胞会发生 现象,生物膜与半透膜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膜具有 的特性。
(2)若曲线C中ef段的细胞如乙图,I部位的物质是
(3)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
47.(10分)(每空2分)下图为某植物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速率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达最大值的时间是 点。
(2)在ef段中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3)cd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
(4)一昼夜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强度的时间段是 理由是 。
48.(10分)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实线ABCD表示 (2分)数量变化,虚线abcd表示 (2分)数量变化。
(2)bc段表示   (1分)分裂成2个,使得 (1分)数目暂时加倍,相当于图乙的 (1分)(用编号)。
(3)图乙中①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1分);DNA数是_______(1分);③图中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1分)。
49. (10分)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年级为单位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双眼皮 双亲只有一位双眼皮 双亲全为单眼皮
双眼皮 120 120 0
单眼皮 74 112 子代全部是单眼皮
请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第________(1分)组婚配调查,可判断眼睑形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1分)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若不考虑子代性状,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图,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2分)
锦州中学2012-201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答案)
47.(1)f (2)光照不断减弱;过强的光照使气孔关闭,CO2吸收受阻 (3)bf;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为正数,曲线在X轴上方
48.(1)DNA 染色体(2) 着丝点 染色体 ③ (3)6 12 0
49.(1)一 单眼皮 (2)第一组:AA×AA、AA×Aa、Aa×Aa 第二组:AA×aa、Aa×aa 第三组:aa×aa (3) 三分之一
DNA的数目
E
D
C
B
O
A
2n
4n
时间







状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8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Jumping out of ______ airplane at ten thousand feet is quite ______ exciting
experience.
A. /; an B. /; the C. an; an D. the; the
2. .---Have you got the leaving time of the train for me
---Yes, but you’d better ____of it by yourself.
A. make sure B. be sure C. to make sure D. be certain
3. ---Why did you leave that position
---I a better position at IBM.
A. offer B. offered C. am offered D. was offered
4. It was the training ______ he had as a young man _____ made him such an excellent speaker.
A. which; which B. which; that C. that; which D. that; what
5. At last we reached a lonely village, _______ a beautiful river.
A. in front of it lay B. in front of which lay
C. in front of it laid D. in front of which lied
6. Scientists say it may be five or six years _____ it is possible to test this medicine to human patients.
A. since B. after C. before D. when
7. --- The earthquake last night was really terrible.
--- ______, no people were injured or killed, and they escaped in time.
A. Hopefully B. Luckily C. Sadly D. Unfortunately
8. Baseball requires teamwork _______ tennis is an individual sport.
A. while B. when C. yet D. although
9. Although dragon doesn’t exist, we still take it as a _______ of our nation.
A. example B. sign C. mark D. symbol
10. In order to meet the deadline, Professor Smith along with his assistants
the project day and night.
A. work on B. works at C. is working on D. are working on
11. It is amazing that the little boy can swim ______the river ______100 meters wide.
A. across; measuring B. over; measured
C. across; to measure D. through; measuring
12.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rt galleries is the Louvre, ______ in Paris, which is also famous for its restaurants and theatres.
A. locating B. located C. to locate D. to be located
13.---Shall I ______ addresses with you
---OK. Hongxing Road, No 53. Yours
A. exchange B. share C. cause D. govern
14.The children ______ local accent when staying with the natives.
A. put up B. made up C. took up D. picked up
15.---Tom. answer my question.
---Oh, sorry, ______. I beg your pardon
A. I didn’t get that B. Say it again
C. Don’t mention it D. That’s all righ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My father was raised in a fatherless home at a time when the family of five struggled to survive, which caused my father to be extremely tightfisted(吝啬) with money.
When we children became 16 that other children got pocket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we made a(n) 17 to ask our father from some. Immediately his face turned stone-cold, and he said, “If you’re old enough to ask, you’re old enough to 18 .” And we had to seek odd jobs about the neighborhood.
He didn’t 19 his attitude as we grew into adulthood. There was a time when 20 of us had a car, so we had to ride a 21 whenever we came home. Though the bus stopped about two miles from home, Dad never met us, 22 in bad weather. If someone 23 (and my brothers did a lot), he’d say in his 24 father-voice. “That’s what your legs are 25 !”
One spring morning I was on the bus home from 26 . Tests and long hours in labs had 27 me exhausted. As other students were 28 at their stops. I looked silently out of the window. Finally, the bus came to a 29 at my destination, and I 30 , carrying my suitcase to begin the long journey home.
The row of privet hedge(树篱) came into 31 , which lined the driveway that climbed the hill to our house. I stopped to put a book in the suitcase. When I stood up, I saw something gray 32 along the top of the hedge toward the house.
It was the top of my father’s head. I 33 then, each time I came home, he would stand behind the hedge, watching, 34 he knew I had arrived safely. I held back my tears. He did care, 35 .
Upon reaching home, I found my father innocently in his chair. “So! It’s you!” he said, his face lengthening into surprise.
16. A. aware B. certain C. surprised D. excited
17. A. attempt B. suggestion C. trouble D. plan
18. A. spend B. earn C. survive D. raise
19. A. strengthen B. soften C. take D. show
20. A. neither B. each C. all D. none
21. A. bicycle B. car C. train D. bus
22. A. especially B. only C. even D. once
23. A. refused B. complained C. cried D. intended
24. A. strangest B. lowest C. softest D. scariest
25. A. on B. in C. by D. for
26. A. work B. home C. town D. college
27. A. led B. made C. found D. proved
28. A. treated B. received C. met D. greeted
29. A. stop B. house C. street D. corner
30. A. stepped off B. went off C. jumped on D. climbed on
31. A. mind B. view C. flower D. leaf
32. A. shining B. flying C. failing D. moving
33. A. understood B. thought C. imagined D. realized
34. A. since B. after C. until D. though
35. A. after all B. above all C. in advance D. in total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A special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s busy only at night. It is a dream laboratory where researchers are at work studying dreamers. Their findings have discovered that everyone dreams from three to seven times a night, although in ordinary life a person may remember none or only one of his dreams.
  While the subjects—usually students—sleep, special machines record their brain waves and eye movements as well as the body movements that signal the end of a dream. Surprisingly, all subjects sleep soundly.
Observers report that a person usually fidgets(烦躁不安) before a dream. Once the dream has started, his body relaxes and his eyes become more active, as if the curtain had gone up on a show. As soon as the machine shows that the dream is over, a buzzer wakens the sleeper. He sits up, records his dream, and goes back to sleep—perhaps to dream some mor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if the dreamer is wakened immediately after his dream, he can usually recall the entire dream. If he is allowed to sleep even five more minutes, his memory of the dream will have disappeared.
3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re studying ____.
  A. contents of dreams   B. dreamers while they dream
  C. the meaning of dreams D. the progress of sleeping
37. Their finding has discovered that _____.
  A. everyone dreams every night
  B. dreams are easily remembered
  C. dreams are likely to be frightening
  D. One person dreams only one dream a night
38. The machines being used in the experiment record _____.
  A. the depth of sleep
  B. the subjects’ brain waves and eye movements
  C. how many dreams a person has
  D. what a sleeper dreams during his sleep
39. A person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remember the dream that _____.
  A. was of most interest to him
  B. occurred immediately after he went to sleep
  C. occurred just before he woke up
  D. was the longest one to him
B
Without proper planning, tourism can cause problems. For example, too many tourists can crowd public places that are also enjoyed by the inhabitants(居民) of a country. If tourists create too much traffic, the inhabitants become angry and unhappy. They begin to dislike tourists and to treat them impolitely. They forget how much tourism can help the country’s economy. It is important to think about the people of a destination(目的地) country and how tourism affects them. Tourism should help a country keep the customs and beauty that attract tourists. Tourism should also advance health and happiness of local inhabitants.
  Too much tourism can be a problem. If tourism grows too quickly, people must leave other jobs to work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means that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can suffer.
   All of these support facilities cost money. If they are not used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tourists, jobs and money are lost.
4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as most probably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ragraph that goes before the passage
  A. It is not important to develop tourism.
  B. Building roads and hotels is important.
C. Support facilities are highly necessary.
  D. Plann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ourism.
41. Too much tourism can cause all these problems except _____.
A. a bad effect on other industries
   B. a change of the customs of the country
C.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D. pressure on traffic
42. Not enough tourism can lead to _____.
   A. the fact that some people may be out of work
   B. an increase in tourist attractions
C. the higher cost of support facilities
   D. a rise in price and a fall in pay
43. The word “handle” in the la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
   A. carry away   B. pick up   C. get in   D. take down
C
Why do men die earlier than women The latest research makes it known that the
reason could be that men’s hearts go into rapid decline when they reach middle age.
The lates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geing on the heart has found that women’s longevity may be linked to the fact that their hearts do not lose their pumping power with ag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power of the male heart falls by 20-25 percent between 18 and 70 years of age,” said the head of the study, David Goldspink of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in the UK.
“Within the heart there are millions of cells that enable it to beat. Between the age of 20 and 70, one-third of those cells die and are not replaced in men,” said Goldspink. “This is part of the ageing process.”
What surprises scientists is that the female heart sees very little loss of these cells. A healthy 70-year-old woman’s heart could perform almost as well as a 20-year-old one’s.
44. The text mainly talks about ________.
A. men’s heart cells B. women’s ageing process、
C. the gender difference D. hearts and long life
45.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UK scientists have known that ________.
A. women have more cells than men when they are born
B. women can replace the cells that enable the heart to beat
C. the female heart loses few of the cells with age
D. women never lose their pumping power with age
46. 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the reason why ageing takes a greater loss on the male heart has been found out
B. scientists are on the way to finding out why the male heart loses more of the cells
C. the team has done something to prevent the male from suffering the greater loss
D. women over 70 could lose more heart cells than those at the age of 20
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Harry Potter novel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pplying to boarding schools has risen, many of them hoping to find their own version of Hogwarts. However, others have interpreted this trend as a reaction to longer working hours and the break up of more marriages. The boarding schools of fiction are presented as one long midnight feast with pillow fights making firm friendships. However, some people say the reality is children having more homesickness and a lack of individual attention. Modern boarding schools have done much to get rid of the image of the mass dormitories with 40 or more beds in one room, some going as far as providing private rooms with bathrooms. Similarly, they make great announcements for their academic advantage,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the increase in exams, homework and university entrance requirements facing children wishing to succeed in the modern world.
However, parents are a child’s most natural support and best role models to learn from. If they are separated from them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this may damage their relationship and leave the child feeling anxious or alone. Schools are unlikely to be able to copy the detailed knowledge of each individual child that a parent has and therefore cannot be as effective in supporting the child.
To sum up, boarding schools have both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it is up to you to decide whether to send your children to boarding schools or not.
47.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A. More and more children go and visit Hogwarts on their own.
B. Pillow fights in boarding schools make firm friendships in reality.
C. More children want to go to boarding schools because of Harry Potter novels.
D. There aren’t special schools for the particularly talented children.
48. What kind of schools may be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so-called troubled-teens
A. sports academies B. Wilderness schools
C. Conventional schools D. Stage schools
49. We learn from Paragraph 4 that __________.
A. teachers of boarding schools are the best examples for children to learn from
B. children can be more independent if they are separated from their parents
C. parents know their children better than teachers of boarding schools
D. schools are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parents in supporting children
50. 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of boarding schools
A. Neutral (中立的) B. Negative C. Positive D. Critical
第二节: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Empathy (共鸣)
Last year,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ported that empathy,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d dropped sharply over the past 10 years. __51__ Today, people spend more time alone and are less likely to join groups and clubs.
Jennifer Freed, a co-director of a teen program, has another explanation. Turn on the TV, and you’re showered with news and reality shows full of people fighting, competing, and generally treating one another with no respect. __52__
There are good reasons not to follow those bad examples. Humans are socially related by nature. __53__ Researchers have also found that empathetic teenage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high self-respect. Besides, empathy can be a cure for loneliness, sadness, anxiety, and fear.
Empathy is also an indication of a good leader. In fact, Freed says, many top companies report that empath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hey look for in new managers. __54__ “Academics are important. But if you don’t have emotional (情感的) intelligence, you won’t be as successful in work or in your love life,” she says.
What’s the best way to up your EQ (情商) For starters, let down your guard and really listen to others. __55__
To really develop empathy, you’d better volunteer at a nursing home or a hospital, join a club or a team that has a diverse membership, have a “sharing circle” with your family, or spend time caring for pets at an animal shelter.
Everyone is different, and levels of empathy differ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at could be because so many people have replaced face time with screen time,
the researchers said.
“One doesn’t develop empathy by having a lot of opinions and doing a lot of
talking,” Freed says.
Humans learn by example—and most of the examples on it are anything but
empathetic.
Empathy is a matter of learning how to understand someone else—both what
they think and how they feel.
Good social skills—including empathy—are a kind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at will help you succeed in many areas of life.
G.Having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peo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eing human—and
having empathy is decisive to those relationships.
第II卷
第三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如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词下面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不计分
When I wa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aged ten, I took part in a singing competition in our city. This was my first time to be in a singing competition. In the day of the competition, I was asked to enter into a studio room, which there was only one person and a piano. The man asks me to sing in front of the microphone, followed his piano playing. My mother was waiting for me outside the studio. I thought that I sang better at the time. So when I finished and walked out the studio, my mother asked, “What happened to your voice Why couldn’t we hear you ” Then, I realized that I forget to switch on the microphone.
高一外语月考参考答案
书面表达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Best regards
Yours,
Li Hua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命题 王振文 审校 陈美秀
2011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法实施条例》,此前通过“车船税法”征求意见近10万条,“尊重民意”成为此次“大修”的亮点。
1.我国立法必须尊重民意的根本原因是( )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D.我国立法机关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
2.“现阶段,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就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结合。”这句话表明( )
A.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B.人民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前提,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的保障
C.对一定阶级既要民主,也要专政
D.民主的阶级性消失了
3.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这一规定表明( )
A.公民的权利不等于义务 B.公民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C.公民有选择义务的权利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4.“民主是指政府是人民的,由人民统治的,为人民服务的。”这种说法抹杀了( )
①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民主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和一定阶级的专政的统一体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是对人民的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 ④民主的全民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们政治生活基本内容的是( )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活动
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
6.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 坚持了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 B. 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 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 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7.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作出判决,判处王怀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明( )
A.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和守法上一律平等
B.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D.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8.石家庄市建委干部郭光允为了正义,揭露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的腐败问题。经过八年的较量,最终使腐败分子受到惩罚,使正义得到伸张,对他的错误处理也得到了纠正。这说明了( )
①国家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②公民有检举、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③公民的权利是受法律制约的 ④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某县在县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发表“竞选演说”,与选民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可见,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 ( )
①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民选举积极性③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④有利于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0.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以下条件来确定 ( )
①社会经济制度 ②物质生活条件 ③选民的文化水平 ④选民的意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 2013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继续开设“两会直通车”等论坛,网民热论国是。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该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两会期间 “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开设“两会直通车”等论坛开辟后,在很短时间内网友提问留言已达上千条。这体现了( )
①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提高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监督权
③公民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提案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开微博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官员的一股新风尚。早在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蔡奇曾做客腾讯演播室,与广大网友畅聊“网络时代官员面临的挑战”,并就“两会”热点话题与网友进行微博互动。政府官员尝试开微博与民众互动,其意义是
①有助于构建政府与群众间和谐的互信关系 
②拓宽了公民与政府沟通的渠道
③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有利于满足群众的一切要求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4. 国家提出,政府机关要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 )
A.决策权 B.知情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15.国家规定,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对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举行社会听证会,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方可作出最后决定。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
①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②增强群众主人翁的责任感
③从根本上防止腐败滋生
④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当前,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要严把人大代表素质关,按照程序合法选举,尤其是要谨防以宗族势力去拉票、以吃喝或金钱去贿票、以各种承诺去争票和以不正当手段去“套”票等现象。上述四种现象和行为( )
①妨碍公民自由行使选举权 ②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③体现公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违背了直接选举的原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7.多年来,我国改革了选举方式,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过去的乡镇一级扩大到县一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我国选举方式的改革 ( )
A.使我国人民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B.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民主权利
C.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使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18.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有许多,下面不属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是( )
A.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信访举报
B.公民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后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C.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建议和要求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或参加监督听证会
19.下列不属于城市居民委员会管理的是( )
A.调节居民纠纷 B.办理本地居民的户口业务
C.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D.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20.近年来,广东某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发展为两大着力点,推动法律、体制、能力三大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
这说明( )
①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
②新机制使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更合理?
③公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④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下列有关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
②制定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只要对本村有利就行,可以不考虑国家的有关法律
③村民委员会主任由乡政府任命,与村民无关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都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表明( )
①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 ②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③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 ④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舆论监督已成为当今广受关注与好评的监督方式,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发挥其作用,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是因为舆论监督
①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
②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③在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④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4.某镇农民因本村土地被占用集体上访,镇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在协调中。然而,以王某为首的极少数人,却不断煽动、组织少数不明真相的村民冲击镇政府,影响了镇政府正常工作。王某的做法( )
A.代表村民利益,依法行使监督权
B.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C.是在正确地使用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D.是一种违法行为,没有按照法律、规刚和有关程序办事
25、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在于( )
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7.最近10年,随着中国网络的不断发展,现在流行的发帖、人肉、知情人举报等方式,“小三反腐”“给官太太上廉政课”等反腐手段,逐渐成为有别于传统反腐监督的新方法。“房叔”、“表哥”、纷纷落马,但是网络的舆论造势,有些是出于公心,而有的可能出于泄愤,而网站却不管内容是否属实,只要利于网站点击率和网站投资商盈利的,都会公之于众,这样造成了一些举报本不是实事,网民大量点击、评论、转载迫使政府或纪委不得不出面查案,而一但查,却又子虚乌有,让政府或纪委在平息网民舆论上面临巨大压力。
运用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网络反腐的意义,并说明公民应该如何找到网络反腐利与弊的平衡点?(12分)
28.2011年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的出现使国家出台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的一系列举措,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了《“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启动了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正式启动执法检查;2011年制售瘦肉精多名主犯因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12分)
29.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蔓延,有调查显示,有接近九成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再购买日本产品。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人当众焚烧或打砸日系车,还发生了袭击日本人的过激行为。,国内许多地方发生了涉日游行活动。其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让人感到遗憾。有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这也让石原之流找到了鼓动的口实。
结合材料分析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活动?(1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D A C D B B C A B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B D D B C B D D A B D D
政治答案
答案: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分)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2分)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分)
2.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态度)(3分)
②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行为)(3分)
遵守宪法和法律;(2分)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
应该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2分)
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结合(2分)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分)
坚持共产党领导(2分)
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2分)
(答出其中七点可得满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事件的概率总是在之间
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C.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D.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2.下列对一组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数据极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
B.数据平均数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
C.数据标准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
D.数据方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
3.设有一个直线回归方程为,则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 ( )
A 减少个单位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平均增加个单位
C 平均减少个单位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减少个单位
4.从装有个红球和个黒球的口袋内任取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黒球与都是红球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至少有一个黒球与都是黒球
C 至少有一个黒球与至少有个红球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恰有个黒球与恰有个黒球
5.小强和小华两位同学约定下午在大良钟楼公园喷水池旁见面,约定谁先到后必须等10分钟,这时若另一人还没有来就可以离开.如果小强是1:40分到达的,假设小华在1点到2点内到达,且小华在1点到2点之间何时到达是等可能的,则他们会面的概率是 ( )
A. B. C. D.
6.从2003件产品中选取50件,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3件产品中剔除3件,剩下的2000件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则每件产品被选中的概率 ( )
A.不都相等 B.都不相等 C.都相等,且为 D.都相等,且为
7.的平均数是,方差是,则另一组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B. C. D.
8.从三件正品、一件次品中随机取出两件,则取出的产品全是正品的概率是 ( )
A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C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无法确定
9..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为 ( )
i=1;
while i<8
i=i+2;
S=2*i+3;
end
S
A.21 B.13 C.17 D.25
10.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的,且样本容量16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 ( )
A. 32 B. 0.2 C. 40 D. 0.25
11.有五条线段长度分别为,从这条线段中任取条,则所取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为 ( )
A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C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12. 在半径为2的圆内随机地取一点,以点为中点做一条弦,求弦长超过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概率是多少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中国跳水队被誉为“梦之队”。如图是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七位评委为某位参赛运动员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分为______,方差为______
14.设为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且恒有,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近似计算由曲线及直线所围成部分的面积,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和,由此得到N个点,再数出其中满足的点数,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案可得的近似值为 。
15.在区间中随机地取出两个数,则两数之和小于的概率是____
16.经问卷调查,某班学生对摄影分别执“喜欢”、“不喜欢”和“一般”三种态度,其中执“一般”态度的比“不喜欢”的多12人,按分层抽样方法从全班选出部分学生座谈摄影,如果选出的是5位“喜欢”摄影的同学,1位“不喜欢”摄影的同学和3位执“一般”态度的同学,那么全班学生中“喜欢”摄影的比全班学生人数的一半还多       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为10分)
画出求值的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18.(本题满分为12分)
为了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举行了一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 为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 请你根据尚未完成并有局部污损的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
(1)填充频率分布表的空格(将答案直接填在表格内);
(2)补全频数条形图;
(3)若成绩在75.585.5分的学生为二等奖,问获得二等奖的学生约为多少人。
19.(本题满分12分)
某市一公交线路某区间内共设置六个公交站点(如图所示),分别为,现在甲、乙两人同时从站上车,且他们中的每个人在站点下车是等可能。
求(1)甲在或站点下车的概率
(2)甲、乙两人不在同一站点下车的概率
20.(本题满分12分)
向面积为的内任投一点,求的面积小于的概率?
21.(本题满分12分)
在人群流量较大的街道,有一中年人吆喝“送钱”,只见他手拿一黑色小布袋,袋中有3只黄色、3只白色的乒乓球(其体积、质地完成相同),旁边立着一块小黑板写道:
摸球方法:从袋中随机摸出3个球,若摸得同一颜色的3个球,摊主送给摸球者5元钱;若摸得非同一颜色的3个球,摸球者付给摊主1元钱。
(1)摸出的3个球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2)摸出的3个球为2个黄球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3)假定一天中有100人次摸奖,试从概率的角度估算一下这个摊主一个月(按30天计)能赚多少钱?
22.(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农科所对冬季昼夜温差大小与某反季节大豆新品种发芽多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分别记录了12月1日至12月5日的每天昼夜温差与实验室每天每100颗种子中的发芽数,得到如下资料:
该农科所确定的研究方案是:先从这五组数据中选取2组,用剩下的3组数据求线性回归方程,再对被选取的2组数据进行检验.
(1)求选取的2组数据恰好是不相邻2天数据的概率;
(2)若选取的是12月1日与12月5日的两组数据,请根据12月2日至12月4日的数据,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已知回归直线方程是:,其中,;
(3)若由线性回归方程得到的估计数据与所选出的检验数据的误差均不超过2颗,则认为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可靠的,试问(2)中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否可靠
18、本题共12分,每问4分
(1-2)
分组 频数 频率
50.560.5
60.570.5 8
70.580.5 0.2
80.590.5
90.5100.5 12 0.24
合计 1
(3)
19、本题共12分
(2)设事件D=“甲、乙两人不再同一站点下车” ;=“甲、乙两人在同一站点下车”
甲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上表可知:;
;
20、本题共12分
21、本题共12分
解:把3只黄色乒乓球标记为A、B、C,3只白色的乒乓球标记为1、2、3。
从6个球中随机摸出3个的基本事件为:ABC、AB1、AB2、AB3、AC1、AC2、AC3、A12、A13、A23、BC1、BC2、BC3、B12、B13、B23、C12、C13、C23、123,共20个
事件E={摸出的3个球为白球},事件E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个,即摸出123号3个球,P(E)=1/20=0.05
事件F={摸出的3个球为2个黄球1个白球},事件F包含的基本事件有9个,P(F)=9/20=0.45
事件G={摸出的3个球为同一颜色}={摸出的3个球为白球或摸出的3个球为黄球},P(G)=2/20=0.1,假定一天中有100人次摸奖,由摸出的3个球为同一颜色的概率可估计事件G发生有10次,不发生90次。则一天可赚,每月可赚1200元。
22、本题共12分
解:(1)设抽到不相邻两组数据为事件,因为从5组数据中选取2组数据共有10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是等可能出现的,其中抽到相邻两组数据的情况有4种,
所以 .
(2)由数据,求得.
由公式,求得,.
所以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3)当x=10时,,|22-23|<2;
同样,当x=8时,,|17-16|<2.
所以,该研究所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可靠的.
班 级
考 号
姓 名
7 9
8 4 4 4 6 7
9 3
S=0, i=1
i≤99
S=S+i*(i+2)))
i=i+1
输出S
结束


开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