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高三数学 第30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学案(pdf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数学 第30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学案(pdf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 30 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会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6.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1.向量的夹角
a b O→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和 ,作 A=a O→, B=b,则∠AOB就是向量 a与 b的夹角,向量夹角
的范围是[0,π].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设两个非零向量 a,b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 θ叫做 a与 b的数
定义
量积,记作 a·b
|a|cos θ叫做向量 a在 b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
|b|cos θ叫做向量 b在 a方向上的投影
几何意义 数量积 a·b等于 a的长度|a|与 b在 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
3.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
(2)(λa)·b=λ(a·b)=a·(λb).
(3)(a+b)·c=a·c+b·c.
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有关结论
已知非零向量 a=(x1,y1),b=(x2,y2),a与 b的夹角为θ.
结论 符号表示 坐标表示
模 |a|= a·a |a|= x21+y21
x x +y y
夹角 cos θ
a·b cos θ 1 2 1 2= =
|a||b| x21+y21 x22+y22
a⊥b的充要条件 a·b=0 x1x2+y1y2=0
|a·b|与|a||b|的关系 |a·b|≤|a||b| |x1x2+y1y2|≤ x21+y21 x22+y22
【基础自测】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0 π,
(1)两个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 2 .( × )
(2)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为数量,而不是向量.( √ )
(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的运算结果是向量.( √ )
(4)若 a·b=a·c(a≠0),则 b=c.(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已知|a|=2,|b|=6,a·b=-6 3,则 a与 b的夹角θ等于( )
A.π B.5π C.π D.2π
6 6 3 3
答案 B
解析 cos θ a·b -6 3 3= = =- ,
|a||b| 2×6 2

又因为 0≤θ≤π,所以θ= .
6
3.已知向量 a,b满足|a|=1,|b|=2 3,a与 b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sin 17π,则 b·(2a-b)等于
3
( )
A.2 B.-1 C.-6 D.-18
答案 D
6π π-
解析 由题意知 cos〈a,b〉=sin 17π=sin 3
3
=-sin π 3=- ,
3 2
3

所以 a·b=|a||b|cos〈a,b〉=1×2 3× 2 =-3,
所以 b·(2a-b)=2a·b-b2=-18.
4.已知|a|=5,|b|=4,a与 b的夹角θ=120°,则向量 b在向量 a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由数量积的定义知,b在 a方向上的投影为|b|cos θ=4×cos 120°=-2.
题组三 易错自纠
5.已知 a,b为非零向量,则“a·b>0”是“a与 b的夹角为锐角”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知,若 a·b>0,则 a 与 b的夹角为锐角或零角,若 a与 b的
夹角为锐角,则一定有 a·b>0,所以“a·b>0”是“a与 b的夹角为锐角”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在△ABC中,AB=3,AC=2,BC= 10 → →,则BA·AC的值为________.
3
答案 -
2
解析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A AC
2+AB2-BC2 22+32- 10 2 1
= = = .
2×AC×AB 2×2×3 4
所以B→A·A→C →=|BA||A→C|cos(π-A) |B→=- A||A→C|·cos A 1 3=-3×2× =- .
4 2
【典型例题】
题型一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简单应用
命题点 1 平面向量的模
例 1 (2020·全国Ⅰ)设 a,b为单位向量,且|a+b|=1,则|a-b|=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将|a+b|=1两边平方,得 a2+2a·b+b2=1.
∵a2=b2=1,
∴1+2a·b+1=1,即 2a·b=-1.
∴|a-b|= a-b 2= a2-2a·b+b2
= 1- -1 +1= 3.
命题点 2 平面向量的夹角
例 2 (2020·全国Ⅲ)已知向量 a,b满足|a|=5,|b|=6,a·b=-6,则 cos〈a,a+b〉等于( )
A 31.- B 19 17 19.- C. D.
35 35 35 35
答案 D
解析 ∵|a+b|2=(a+b)2=a2+2a·b+b2
=25-12+36=49,
∴|a+b|=7,
cos a a b a· a+b a
2+a·b
∴ 〈 , + 〉= =
|a||a+b| |a||a+b|
25-6 19
= = .
5×7 35
命题点 3 平面向量的垂直
例 3 (2020·全国Ⅱ)已知单位向量 a,b的夹角为 45°,ka-b与 a垂直,则 k=________.
2
答案
2
解析 由题意知(ka-b)·a=0,即 ka2-b·a=0.
因为 a,b为单位向量,且夹角为 45°,
所以 k×12-1×1 2 2× =0,解得 k= .
2 2
思维升华 (1)求解平面向量模的方法
①若 a=(x,y),利用公式|a|= x2+y2.
②利用|a|= a2.
(2)求平面向量的夹角的方法
a·b
①定义法:cos θ= ,θ的取值范围为[0,π].
|a||b|
x x +y y
②坐标法:若 a=(x 1 2 1 21,y1),b=(x2,y2),则 cos θ= .
x21+y12· x22+y22
③解三角形法:把两向量的夹角放到三角形中.
跟踪训练 1 (1)(2020·唐山模拟)已知 e1,e2 是两个单位向量,且|e1+e2|= 3,则 |e1-e2|=
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方法一 由|e1+e2|= 3,两边平方,得 e21+2e1·e2+e22=3.又 e1,e2是单位向量,所以
2e1·e2=1,
所以|e1-e2|2=e21-2e1·e2+e22=1,所以|e1-e2|=1.
→ → → →
方法二 如图,设AB=e1,AD=e2,又 e1,e2是单位向量,所以|AB|=|AD|=1,以 AB,AD
→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ABCD,连接 AC,BD,所以AC=e1+e2,DB=e1-e2,因为| e1+e2|= 3,
|A→即 C|= 3,所以∠ABC=120°,则∠DAB=60°,所以|D→B|=1,即| e1-e2|=1.
(2)(2019·全国Ⅰ)已知非零向量 a,b满足|a|=2|b|,且(a-b)⊥b,则 a与 b的夹角为( )
A.π B.π C.2π D.5π
6 3 3 6
答案 B
解析 设 a与 b的夹角为α,∵(a-b)⊥b,∴(a-b)·b=0,∴a·b=b2,∴|a|·|b|cos α=|b|2,又
|a|=2|b|,∴cos α 1= ,∵α∈[0,π] π,∴α= ,故选 B.
2 3
(3)已知△ABC中,∠A=120°,且 AB=3,AC=4 → → → → →,若AP=λAB+AC,且AP⊥BC,则实数λ
的值为( )
A.22 B.10 C 6 D.12.
15 3 7
答案 A
A→P λA→ →解析 因为 = B+AC,且A→P⊥B→C,

所以有AP·B→C (λA→B → → → → → → → → → → → →= +AC)·(AC-AB)=λAB·AC-λAB2+AC2-AB·AC=(λ-1)AB·AC-λAB2+
A→C2=0,整理可得(λ-1)×3×4×cos 120°-9λ+16=0,
解得λ 22= .
15
题型二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综合运算
例 4 (1)(2020· → →新高考全国Ⅰ)已知 P是边长为 2的正六边形 ABCDEF内的一点,则AP·AB 的
取值范围是( )
A.(-2,6) B.(-6,2) C.(-2,4) D.(-4,6)
答案 A
解析 如图,取 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 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A(0,0),B(2,0),C(3, 3),F(-1, 3).
设 P(x → →,y),则AP=(x,y),AB=(2,0),且-1→ →
所以AP·AB=(x,y)·(2,0)=2x∈(-2,6).
[高考改编题] 已知 P是边长为 2的正方形 ABCD内的一点,则A→P·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0,4)
解析 如图,取 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 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A(0,0),B(2,0),
设 P(x,y) A→,则 P=(x,y) A→, B=(2,0),且 0A→所以 P·A→B=(x,y)·(2,0)=2x∈(0,4).
(2)(2019·天津)在四边形 ABCD中,AD∥BC,AB=2 3,AD=5,∠A=30°,点 E在线段 CB
→ →
的延长线上,且 AE=BE,则BD·AE=________.
答案 -1
→ → →
解析 方法一 在等腰△ABE中,易得∠BAE=∠ABE=30°,故 BE=2,则BD·AE=(AD-
A→B)·(A→B B→E) A→D·A→B A→D·B→E A→ →+ = + - B2-AB·B→E=5×2 3×cos 30°+5×2×cos 180°-12-
2 3×2×cos 150°=15-10-12+6=-1.
方法二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BD= AD2+AB2-2×AD×AB×cos∠BAD= 7,所
2 2 2
以 cos ABD AB +BD -AD 21 5 7 → →∠ = =- ,则 sin∠ABD= .设BD与AE的夹角为θ,则 cos θ
2×AB×BD 14 14
=cos(180°-∠ABD+30°)=-cos(∠ABD-30°)=-cos∠ABD·cos 30°-sin∠ABD·sin 30°=
7
7 ABE AE BE 2 B→D·A→

- ,在△ 中,易得 = = ,故 E= 7×2× 14 =-1.
14
思维升华 向量数量积综合应用的方法和思想
(1)坐标法.
把几何图形放在适当的坐标系中,就赋予了有关点与向量具体的坐标,这样就能进行相应的
代数运算和向量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2)基向量法.
适当选取一组基底,写出向量之间的联系,利用向量共线构造关于设定未知量的方程来进行
求解.
(3)利用向量运算进行转化,化归为三角函数的问题或三角恒等变换问题是常规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以向量为载体考查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的应用.
→ → → → →
跟踪训练 2 (1)(2019·全国Ⅱ)已知AB=(2,3),AC=(3,t),|BC|=1,则AB·BC等于( )
A.-3 B.-2 C.2 D.3
答案 C
B→解析 因为 C → →=AC-AB=(1,t-3) |B→C| →,所以 = 1+ t-3 2=1,解得 t=3,所以BC=(1,0),
A→所以 B·B→C=2×1+3×0=2,故选 C.
(2)(2020· π → 3→ → →湖南省五市十校联考)在 Rt△ABC中,∠C= ,AB=4,AC=2,若AD= AB,则CD·CB
2 2
等于( )
A.-18 B.-6 3
C.18 D.6 3
答案 C
C π AB 4 AC 2 CB 2 3 C→A·C→B 0.C→D·C→B (C→解析 方法一 由∠ = , = , = ,得 = , = = A+A→D)·C→B
2
C→A·C→B 3A→B·C→B 3(C→B C→A)·C→B 3→= + = - = CB2=18,故选 C.
2 2 2
方法二 如图,以 C为坐标原点,CA,CB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
标系,则 C(0,0),A(2,0),B(0,2 3) π → 3→.由题意得∠CBA= ,又AD= AB,所以 D=(-1,3 3),
6 2

则CD·C→B=(-1,3 3)·(0,2 3)=18,故选 C.
C π方法三 因为∠ = ,AB=4,AC=2,所以 CB → → →=2 3,所以AB在CB上的投影为 2 3,又AD
2
3A→= B,所以A→D →在CB 3上的投影为 ×2 3=3 3,则C→D → →在CB上的投影为 3 3,所以CD·C→B=
2 2
|C→B|·|C→D|cos〈C→D →,CB〉=2 3×3 3=18,故选 C.
题型三 平面向量的实际应用
命题点 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例 5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证明:AC2+BD2=2(AB2+AD2).
A→B A→证明 取 , D → →为基底,设AB=a,AD=b,
A→C a b D→则 = + , B=a-b,

∴AC2=(a+b)2=a2+2a·b+b2,
D→B2=(a-b)2=a2-2a·b+b2,
→ →
上面两式相加,得 AC2+DB2=2(a2+b2),
∴AC2+BD2=2(AB2+AD2).
命题点 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 6 6+ 2若平面上的三个力 F1,F2,F3作用于一点,且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1|=1 N,|F2|=
2
N,F1与 F2的夹角为 45°,求:
(1)F3的大小;
(2)F3与 F1夹角的大小.
解 (1)∵三个力平衡,
∴F1+F2+F3=0,
∴|F3|=|F1+F2|= |F1|2+2F1·F2+|F2|2
6+ 2
12 2 1 6+ 2= + × × cos 45°+ 2 2
2
= 4+2 3=1+ 3.
(2)方法一 设 F3与 F1的夹角为θ,
则|F2|= F12+F32+2|F1||F3|cos θ,
6+ 2
即 = 12+ 1+ 3 2+2×1× 1+ 3 cos θ,
2
解得 cos θ 3=- ,
2
∵θ∈(0,π) 5π,∴θ= .
6
方法二 设 F3与 F1的夹角为θ,
由余弦定理得
6+ 2
12+ 1+ 3 2- 2
cos(π-θ) 2 3= = ,
2×1× 1+ 3 2
θ (0 π) θ 5π∵ ∈ , ,∴ = .
6
思维升华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物理)问题的步骤
→ → → → → →
跟踪训练 3 (1)点 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A·PB=PB·PC=PC·PA,则点 P是△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答案 D
→ → →
解析 由PA·PB=PB·P→C P→A·P→B P→,得 - B·P→C →=0,即PB·(P→A →-PC) →=0,即PB·C→A=0,则 PB⊥CA.
同理 PA⊥BC,PC⊥AB,所以 P为△ABC的垂心.
(2)一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由点 A(20,15)移动到点 B(7,0).已知 F=(4,-5),则 F对该物
体做的功为_______.
答案 23
解析 ∵A(20,15),B(7,0),
∴A→B=(-13,-15),
∴W=A→B·F=-13×4+(-15)×(-5)=23.
【课后作业】
A 组
1.(2021· → →河南非凡联盟联考)在等腰三角形 ABC中,点 D是底边 AB的中点,若AB=(1,2),CD
=(2,t),则|C→D|等于( )
A. 5 B.5 C.2 5 D.20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AB C→⊥ D,∴1×2+2t=0,
∴t →=-1,∴|CD|= 22+ -1 2= 5.
2.设 a,b是非零向量,则“a·b=|a||b|”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由数量积定义得 a·b=|a|·|b|·cos θ=|a|·|b|,(θ为 a,b 夹角),∴cos θ=1,θ∈[0,π],
∴θ=0,∴a∥b;
反之,当 a∥b时,a,b的夹角θ=0或π,
a·b=±|a|·|b|.
3.设向量 a=(1,1),b=(-1,3),c=(2,1),且(a-λb)⊥c,则λ等于( )
A.3 B.2 C.-2 D.-3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
a-λb=(1+λ,1-3λ),
又∵(a-λb)⊥c,c=(2,1),
∴(a-λb)·c=0,
即 2(1+λ)+1-3λ=0,
∴λ=3.
4.(2020·广州检测)a,b为平面向量,已知 a=(2,4),a-2b=(0,8),则 a,b夹角的余弦值等
于( )
A 4 B 3 C.3 D.4.- .-
5 5 5 5
答案 B
2-2x=0,
解析 设 b=(x,y),则有 a-2b=(2,4)-(2x,2y)=(2-2x,4-2y)=(0,8),所以
4-2y=8,
x=1,
解得
y=-2,
2-8
b (1 a·b 3故 = ,-2),|b|= 5,|a|=2 5,cos〈a,b〉= = =- ,故选 B.
|a||b| 5×2 5 5
5.(多选)设 a,b,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a·b)c-(c·a)b=0
B.|a|-|b|<|a-b|
C.(b·c)a-(a·c)b不与 c垂直
D.(3a+2b)·(3a-2b)=9|a|2-4|b|2
答案 BD
解析 由于 b,c是不共线的向量,因此(a·b)c与(c·a)b相减的结果应为向量,故 A错误;
由于 a,b不共线,故 a,b,a-b构成三角形,因此 B正确;
由于[(b·c)a-(c·a)b]·c=(b·c)(a·c)-(c·a)·(b·c)=0,故 C中两向量垂直,故 C错误;
根据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可以得出 D是正确的.
故选 BD.
6.(多选)已知 e1,e2是两个单位向量,λ∈R 时,|e1+λe2|
3
的最小值为 ,则|e1+e2|等于( )
2
A.1 B. 3 C.3 D.2
答案 AB
解析 设向量 e1, e2 的夹角为 θ,则 e1·e2= cos θ,因为 |e1+ λe2|= 1+λ2+2λcos θ=
λ+cos θ 2+1-cos2θ,且当λ=-cos θ时,|e1+λe2|min= 1-cos2θ 3 1= ,得 cos θ=± ,故|e1
2 2
+e2|= 2+2cos θ=1或 3.
7.(2021·武昌调研)已知向量 a,b的夹角为 60°,|a|=2,|b|=5,则(2a-b)·b=________.
答案 -15
解析 (2a-b)·b
=2a·b-b2
=2|a||b|cos〈a,b〉-|b|2
=2×2×5cos 60°-52=-15.
8.(2020·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已知向量 a,b,其中|a|= 3,|b|=2,且(a-b)⊥a,则向量 a和
b的夹角是________,a·(a+b)=________.
π
答案 6
6
解析 由题意,设向量 a,b的夹角为θ,
因为|a|= 3,|b|=2,且(a-b)⊥a,
所以(a-b)·a=|a|2-a·b=|a|2-|a||b|cos θ
=3 2 3·cos θ 0 cos θ 3- = ,解得 = .
2
又因为 0≤θ≤π π,所以θ= ,
6
则 a·(a+b)=|a|2+|a|·|b|·cos θ 3=3+2 3× =6.
2
9.(2020·景德镇模拟)已知两个单位向量 a,b的夹角为 30°,c=ma+(1-m)b,b·c=0,则 m
=________.
答案 4+2 3
解析 b·c=b·[ma+(1-m)b]=ma·b+(1-m)b2
=m|a||b|cos 30°+(1-m)|b|2 3= m+1-m=0,
2
所以 m=4+2 3.
10.(2021· →四川双流中学诊断)如图,在△ABC中,M为 BC的中点,若 AB=1,AC=3,AB与
A→C →的夹角为 60°,则|MA|=________.
13
答案
2
解析 ∵M为 BC的中点,
A→M 1(A→B A→∴ = + C),
2
|M→∴ A|2 1 → →= (AB+AC)2
4
1
= (|A→B|2+|A→C|2+2A→B·A→C)
4
1
= (1+9+2×1×3cos 60°) 13= ,
4 4
∴|M→A| 13= .
2
11.已知|a|=4,|b|=3,(2a-3b)·(2a+b)=61.
(1)求 a与 b的夹角θ;
(2)求|a+b|;
(3) A→B →若 =a,BC=b,求△ABC的面积.
解 (1)因为(2a-3b)·(2a+b)=61,
所以 4|a|2-4a·b-3|b|2=61.
又|a|=4,|b|=3,所以 64-4a·b-27=61,
a·b 6 cos θ a·b -6 1所以 =- ,所以 = = =- .
|a||b| 4×3 2
0 2π又 ≤θ≤π,所以θ= .
3
(2)|a+b|2=(a+b)2=|a|2+2a·b+|b|2
=42+2×(-6)+32=13,
所以|a+b|= 13.
(3)因为A→B →与BC 2π的夹角θ= ,
3
所以∠ABC=π 2π π- = .
3 3

又|AB|=|a| →=4,|BC|=|b|=3,
S 1|A→所以 △ABC= B||B
→C|·sin∠ABC
2
1
= ×4×3 3× =3 3.
2 2
12.已知向量 a=(cos x,sin x),b=(3,- 3),x∈[0,π].
(1)若 a∥b,求 x的值;
(2)记 f(x)=a·b,求 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 x的值.
解 (1)因为 a=(cos x,sin x),b=(3,- 3),a∥b,
所以- 3cos x=3sin x.
若 cos x=0,则 sin x=0,与 sin2x+cos2x=1矛盾,
故 cos x≠0,于是 tan x 3=- .
3
又 x∈[0,π] 5π,所以 x= .
6
(2)f(x)=a·b=(cos x,sin x)·(3,- 3)
x π+
=3cos x- 3sin x=2 3cos 6 .
π 7π

因为 x∈[0 π,π],所以 x+ ∈ 6 6 ,
6
x π+
1 cos 6 3从而- ≤ ≤ .
2
于是,当 x π π+ = ,即 x=0时,f(x)取得最大值 3;
6 6
π
当 x+ =π,即 x 5π= 时,f(x)取得最小值-2 3.
6 6
B 组
13.(2020· → → → → →安徽五校联盟质检)已知点O是△ABC内部一点,且满足OA+OB+OC=0,又AB·AC
=2 3,∠BAC=60°,则△OBC的面积为( )
A. 3 B.3 C.1 D.2
2
答案 C

解析 由AB·A→C=2 3,∠BAC=60°,
可得A→B·A→C=|A→B||A→C|cos∠BAC
1
= |A→B||A→C|=2 3,
2

所以|AB||A→C|=4 3,
所以 S 1 → →△ABC= |AB||AC|sin∠BAC=3,2

又OA+O→B →+OC=0,
所以 O为△ABC的重心,
1
所以 S△OBC= S△ABC=1.3
14.(2020·郑州质检)在 Rt△ABC中,∠C=90°,CB=2,CA=4,P在边 AC的中线 BD上,
则C→P·B→P的最小值为( )
A 1.- B.0 C.4 D.-1
2
答案 A
解析 依题意,以 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C,BC所在的直线为 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
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B(0,2),D(2,0),所以直线 BD的方程为 y=-x+2,因为 P点在边 AC
的中线 BD上,所以可设 P(t,2-t)(0≤t≤2) C→P (t,2 t) B→,所以 = - , P=(t,-t) C→,所以 P·B→P=
t 1-
t2-t·(2-t)=2t2-2t 2 2 2 1 1 → → 1= - ,当 t= 时,CP·BP取得最小值- .
2 2 2
C 组
15 3.(2020·潍坊模拟)已知 f(x)= |sin πx|,A1,A2,A3为图象的顶点,O,B,C,D为 f(x)与
2
x轴的交点,线段 A D —→ —→3 上有五个不同的点 Q1,Q2,…,Q5.记 ni=OA2 ·OQi (i=1,2,…,5),
则 n1+…+n5的值为( )
A.15 3 B 45 C.45. D.15 3
2 2 4
答案 C
3 3
解析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OE= ,A2E= ,
2 2
OA2= 3,A2C=1,
∴∠A2OC=30°,∠A2CO=60°,
∵A3D∥A2C,∴OA2⊥DA3,
—→ —→
即OA2⊥DA3 .
n —OA→·—OQ→ —OA→·(O→D —DQ→) —→则 i= 2 i= 2 + i =OA2 ·O→D
|—OA→= 2 ||O→D|cos π,
6
n 3 45∴ 1+…+n5=3× 3× ×5= .
2 2
16.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1,0)和点 B(-1,0) |O→, C|=1,且∠AOC=θ,
其中 O为坐标原点.
(1) 3π若θ= ,设点 D → →为线段 OA上的动点,求|OC+OD|的最小值;
4
0 π,
(2)若θ∈ 2 ,向量 m=B→C,n=(1-cos θ,sin θ-2cos θ),求 m·n的最小值及对应的θ值.
解 (1)设 D(t,0)(0≤t≤1),
2 2 2 2
- , - +t,
由题意知 C 2 2 →,所以OC+O→D= 2 2 ,
→ → 2 t
2

所以|OC+OD| = 2 2 1+ ,
2
2 → → 2
所以当 t= 时,|OC+OD|最小,最小值为 .
2 2
(2)由题意得 C(cos θ,sin θ) m B→, = C=(cos θ+1,sin θ),
则 m·n=1-cos2θ+sin2θ-2sin θcos θ
2θ π+
=1-cos 2θ-sin 2θ=1- 2sin 4 ,
0 π,
因为θ∈ 2 ,
π
所以 ≤2θ π 5π+ ≤ ,
4 4 4
π π π 2θ
π

所以当 2θ+ = ,即θ= 时,sin 4 取得最大值 1,即 m·n取得最小值 1- 2.
4 2 8
所以 m·n的最小值为 1- 2,此时θ π= .
8第 30 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知识梳理】
1.向量的夹角
→ →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 b,作OA=a,OB=b,则 就是向量 a 与 b 的夹角,向量夹角的
范围是 .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设两个非零向量 a,b 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 θ叫做 a 与 b 的数
定义
量积,记作 a·b
|a|cos θ叫做向量 a 在 b 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
|b|cos θ叫做向量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
几何意义 数量积 a·b 等于 a 的长度|a|与 b 在 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
3.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
(2)(λa)·b=λ(a·b)=a·(λb).
(3)(a+b)·c=a·c+b·c.
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有关结论
已知非零向量 a=(x1,y1),b=(x2,y2),a 与 b 的夹角为θ.
结论 符号表示 坐标表示

夹角
a⊥b 的充要条件
|a·b|与|a||b|的关系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0 π,
(1)两个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 2 .( )
(2)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为数量,而不是向量.( )
(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的运算结果是向量.( )
(4)若 a·b=a·c(a≠0),则 b=c.( )
2.已知|a|=2,|b|=6,a·b=-6 3,则 a 与 b 的夹角θ等于( )
A.π B.5π C.π D.2π
6 6 3 3
3.已知向量 a,b 满足|a|=1,|b|=2 3,a 与 b 17π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sin ,则 b·(2a-b)等于
3
( )
A.2 B.-1 C.-6 D.-18
4.已知|a|=5,|b|=4,a 与 b 的夹角θ=120°,则向量 b 在向量 a 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
5.已知 a,b 为非零向量,则“a·b>0”是“a 与 b 的夹角为锐角”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ABC AB 3 AC 2 BC 10 B→ →.在△ 中, = , = , = ,则 A·AC的值为________.
【典型例题】
题型一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简单应用
例 1 (2020·全国Ⅰ)设 a,b 为单位向量,且|a+b|=1,则|a-b|=________.
例 2 (2020·全国Ⅲ)已知向量 a,b 满足|a|=5,|b|=6,a·b=-6,则 cos〈a,a+b〉等于( )
A 31.- B 19 C.17 D.19.-
35 35 35 35
例 3 (2020·全国Ⅱ)已知单位向量 a,b 的夹角为 45°,ka-b 与 a 垂直,则 k=________.
跟踪训练 1 (1)(2020·唐山模拟)已知 e1,e2 是两个单位向量,且|e1+e2|= 3,则 |e1-e2|=
________.
(2)(2019·全国Ⅰ)已知非零向量 a,b 满足|a|=2|b|,且(a-b)⊥b,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
A.π B.π C.2π D.5π
6 3 3 6
(3)已知△ABC中,∠A=120°,且 AB=3,AC=4 A→P λA→B A→C A→P B→,若 = + ,且 ⊥ C,则实数λ
的值为( )
A.22 B.10 C.6 D.12
15 3 7
题型二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综合运算
例 4 (1)(2020·新高考全国Ⅰ)已知 P → →是边长为 2的正六边形 ABCDEF内的一点,则AP·AB 的
取值范围是( )
A.(-2,6) B.(-6,2) C.(-2,4) D.(-4,6)
[ → →高考改编题] 已知 P是边长为 2的正方形 ABCD内的一点,则AP·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2019·天津)在四边形 ABCD中,AD∥BC,AB=2 3,AD=5,∠A=30°,点 E在线段 CB
的延长线上,且 AE=BE,则B→D·A→E=________.
跟踪训练 2 (1)(2019· →全国Ⅱ)已知AB=(2,3) A→C (3 t) |B→, = , , C| 1 → →= ,则AB·BC等于( )
A.-3 B.-2 C.2 D.3
(2)(2020· π → 3→ → →湖南省五市十校联考)在 Rt△ABC中,∠C= ,AB=4,AC=2,若AD= AB,则CD·CB
2 2
等于( )
A.-18 B.-6 3
C.18 D.6 3
题型三 平面向量的实际应用
例 5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证明:AC2+BD2=2(AB2+AD2).
例 6 6+ 2若平面上的三个力 F1,F2,F3作用于一点,且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1|=1 N,|F2|=
2
N,F1与 F2的夹角为 45°,求:
(1)F3的大小;
(2)F3与 F1夹角的大小.
跟踪训练 3 (1)点 P是△ABC → → → → →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A·PB=PB·PC=PC·PA,则点 P是△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2)一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由点 A(20,15)移动到点 B(7,0).已知 F=(4,-5),则 F 对该物
体做的功为_______.
【课后作业】
A 组
1.(2021·河南非凡联盟联考)在等腰三角形 ABC中,点 D是底边 AB的中点,若A→B=(1,2),C→D
(2 t) |C→= , ,则 D|等于( )
A. 5 B.5 C.2 5 D.20
2.设 a,b 是非零向量,则“a·b=|a||b|”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向量 a=(1,1),b=(-1,3),c=(2,1),且(a-λb)⊥c,则λ等于( )
A.3 B.2 C.-2 D.-3
4.(2020·广州检测)a,b 为平面向量,已知 a=(2,4),a-2b=(0,8),则 a,b 夹角的余弦值等
于( )
A 4.- B 3.- C.3 D.4
5 5 5 5
5.(多选)设 a,b,c 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a·b)c-(c·a)b=0
B.|a|-|b|<|a-b|
C.(b·c)a-(a·c)b 不与 c 垂直
D.(3a+2b)·(3a-2b)=9|a|2-4|b|2
6.(多选)已知 e1,e
3
2是两个单位向量,λ∈R 时,|e1+λe2|的最小值为 ,则|e1+e2|等于( )
2
A.1 B. 3 C.3 D.2
7.(2021·武昌调研)已知向量 a,b 的夹角为 60°,|a|=2,|b|=5,则(2a-b)·b=________.
8.(2020·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已知向量 a,b,其中|a|= 3,|b|=2,且(a-b)⊥a,则向量 a 和
b 的夹角是________,a·(a+b)=________.
9.(2020·景德镇模拟)已知两个单位向量 a,b 的夹角为 30°,c=ma+(1-m)b,b·c=0,则 m
=________.
10.(2021·四川双流中学诊断)如图,在△ABC中,M为 BC的中点,若 AB=1,AC 3 A→= , B与
A→C →的夹角为 60°,则|MA|=________.
11.已知|a|=4,|b|=3,(2a-3b)·(2a+b)=61.
(1)求 a 与 b 的夹角θ;
(2)求|a+b|;
(3) →若AB=a,B→C=b,求△ABC的面积.
12.已知向量 a=(cos x,sin x),b=(3,- 3),x∈[0,π].
(1)若 a∥b,求 x的值;
(2)记 f(x)=a·b,求 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 x的值.
B 组
13.(2020·安徽五校联盟质检)已知点O是△ABC O→ → → → →内部一点,且满足 A+OB+OC=0,又AB·AC
=2 3,∠BAC=60°,则△OBC的面积为( )
A. 3 B.3 C.1 D.2
2
14.(2020·郑州质检)在 Rt△ABC中,∠C=90°,CB=2,CA=4,P在边 AC的中线 BD上,
则C→P·B→P的最小值为( )
A 1.- B.0 C.4 D.-1
2
C 组
15.(2020·潍坊模拟)已知 f(x) 3= |sin πx|,A1,A2,A3为图象的顶点,O,B,C,D为 f(x)与
2
x —→ —→轴的交点,线段 A3D上有五个不同的点 Q1,Q2,…,Q5.记 ni=OA2 ·OQi (i=1,2,…,5),
则 n1+…+n5的值为( )
A.15 3 B 45 C.45. D.15 3
2 2 4
16. A(1,0) B( 1,0) |O→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和点 - , C|=1,且∠AOC=θ,
其中 O为坐标原点.
(1)若θ 3π= ,设点 D为线段 OA上的动点,求|O→C →+OD|的最小值;
4
0 π,
(2) θ 2 m B→若 ∈ ,向量 = C,n=(1-cos θ,sin θ-2cos θ),求 m·n 的最小值及对应的θ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