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1.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是沿_____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小孔成像特点: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虚实:_____像的正倒:_____像的形状与什么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倒立;能用光屏承接;眼睛能直接观察到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正立,不能用光屏承接但眼睛也能直接观察到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米/秒。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c>v空气>v水>v玻璃。太阳光直接垂直照到离地面高30厘米、水平放置的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如果纸板上挖有一个边长为0.5厘米的方形孔,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A.方形 B.圆形 C.长方形 D.不确定(2022 云南模拟)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日晷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时间,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光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放大镜成像C.水面“断筷” D.手影的形成概念: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022 石景山区一模)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C.用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2022 青秀区校级一模)下列生活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对着镜子梳妆——平面镜成像D.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1.内容:如图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MN在_______________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BON_____入射角∠AON。21*cnjy*com2.注意点:要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21*cnjy*com3.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温馨提醒:光路作图注意事项;1.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法线和虚像)画虚线2.用箭头标出方向,用垂足表示垂直(2022 宛城区模拟)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F板可绕ON转动。(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2)使用可以绕ON转动的硬纸板,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并便于探究 。(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4)某同学在实验时,纸板E和F在同一平面内,但无法在两块纸板上同时呈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2022 响水县一模)如图所示,画出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表面是光滑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也是_____的。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方向反射。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个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定律。 镜面反射 漫反射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反射面 光线特点镜面反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漫反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 凤翔县模拟)2021年9月15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期间全场起立,高唱国歌升国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歌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高唱”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灯光下的五星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国旗吸收了红色的光D.现场不同位置的人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国旗,是因为光在国旗上发生了漫反射(2022 建湖县一模)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 )www.21-cn-jy.comA.从①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B.从①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C.从②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D.从②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1.原理:__________。平面镜成像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_____,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3.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可用平面镜制成潜望镜。(2022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A.像与镜间放一挡板 B.竖直上移平面镜C.人远离平面镜 D.竖直下移玩具鸟(2022 江海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 。实验时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 放在白纸上并与直线重合。(2)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 (选填“A”或“B”)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若用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的后面, 看到蜡烛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成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A. B. C. D.折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在_______________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光由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光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折射角等于0。折射的两种情况(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2)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同种介质中传播,也会发生折射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概念:一点:入射光线AO:照射到两介质分界面的光线三线:折射光线OC: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法线NN′:过入射点O且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两角:折射角β: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是光必须斜射入介质中,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1教育网(2)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的;(3)发生光的折射时,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022 贵阳模拟)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他们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入射角α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折射角β 0° 15.2° 30.9° 48.6° 74.6° 81° 90°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1)分析上表中的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 ,反射能量越 ,当入射角≥ °时,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请猜想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理由是 。(2022 南海区模拟)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1)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 (选填“B1”或“B2”)。(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1,应使水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大小 。二、人眼球的作用1.凸透镜和凹透镜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_____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起_____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像2.眼球折光系统眼球的折光系统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光屏。3.人眼球的成像特点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若成像于视网膜_____,就是__________,近视眼应当用__________来矫正。b.若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_____,就是__________,远视眼应当用__________来矫正。(2022春 永嘉县期中)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晴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022 蓬江区校级模拟)清晨,当我们刚刚看见太阳时,其实它还在地平线以下这是光的 形成的:在阳光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属于光的 现象。小明发现自己看远处的景物总是模糊不清,此时他应该要佩戴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透镜类型:1.实验装置图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 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u>2f __________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u=2f __________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fu=f - - - 不成像 平行光源,测焦距u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2022 滑县模拟)小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C.生活中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D.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适当向左移动,光屏能成清晰放大的实像(2022 濮阳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图中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就是根据此时的成像原理工作的B.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C.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D.让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凸透镜1.(2021 镜湖区校级自主招生)玻璃中有一个球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射入气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2.(2021 黄州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由空气射到半圆玻璃砖表面的圆心处,玻璃砖的半圆表面上镀有银反射面,则图中几个光路图中,正确、完整表示光线行进过程的是( )A.B.C.D.3.(2021 惠城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并标出它的焦点。1.(2022 深圳模拟)如图甲所示,2021年4月17日晚,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并拍摄到了罕见的“月掩火星”天象,即月亮转到地球与火星之间时的现象。选项图中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月掩火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墙上影子 B.海市蜃楼 C.铅笔“弯折” D.杯弓蛇影2.(2022 响水县一模)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A.B.C.D.3.(2022 庐阳区校级一模)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4.(2022春 瓯海区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乙 D.丙和丁5.(2022 哈尔滨模拟)小文测凸透镜焦距,信息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利用此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某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乙图所示,则此时凸透镜的成像性质是 。1.(2022 广东模拟)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中,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乙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B点的甲同学的眼睛,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同样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的眼睛(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的反射现象说明了光路是可逆的B.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乙同学等大的虚像C.B点的甲同学看到A点的乙同学,光线的反射角是∠1D.A点的乙同学看到B点的甲同学,光线的入射角是∠22.(2022 湘乡市模拟)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B.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3.(2022 丛台区校级模拟)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等于 20 cmB.当物距为 15 cm 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物距为 60 cm 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D.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将一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远离透镜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2021秋 金平区校级期末)“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实像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虚像D.靠近眼睛的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5.(2022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在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杯和笔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小金先把笔放在空杯子后一定距离处(如图甲),然后向杯中注入水,看到了如图乙的现象。小乐看到后很感兴趣,也进行了小金的实验,他把笔放到注水玻璃杯后,却看到了如图丙现象,小乐思考后经过某一操作,终于看到了如小金图乙的实验效果。(1)小金实验中,出现图乙的现象是因为注水的玻璃杯相当于 ,从而形成了一个“倒”像。(2)请分析小乐进行的操作是 ,从而也达到了与小金相同的实验效果。(3)若将该注水的无盖玻璃杯移到固定在墙上的绿色环保标志“”的正前方,则站立时透过玻璃杯观察,下列图像中可能看到的是 。6.(2022 高要区一模)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有:一块茶色玻璃板、支架、两根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铅笔。(1)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 放在水平放置的大白纸中央。(2)把点燃的“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透过玻璃板看到了两个“A”蜡烛的像,原因是 。仔细辨认两个像发现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像更亮。(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拿走蜡烛B,将一个光屏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4)小明把四个模型按如图所示摆放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C. D.7.(2022春 嵊州市期中)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是正立的 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8.(2022 房山区一模)如图甲所示,战国时期墨子在《墨经》中对小孔成像有记载。为了验证小孔成像的特点,小昕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当物距AB为20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4.5cm;当物距AB为15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6.2cm。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她所探究的科学问题: 。9.(2022 盐都区模拟)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带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A1 40.0 17.0(1)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 上;(2)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0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 (近视眼/远视眼);(4)上表是小明设计的表格和实验数据,表中A处内容是 ;表中所记录数据存在的问题是 。10.(2021秋 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小丽利用盛有液体的烧瓶、凸透镜和光源,模拟光射入眼睛的情景。由此可以判断:模拟的视力类型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专题14波课题1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区课题2考点管理 明确考点分布归类探究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1变式演练1归类探究2、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2变式演练2归类探究3、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3变式演练3归类探究4、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4变式演练4归类探究5、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5变式演练5归类探究6、 列举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6变式演练6归类探究7、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7变式演练7归类探究8、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8变式演练8归类探究9、 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9变式演练9课题3.走进重高 命题规律分析课题4.课堂练习 提升解题能力课题5.限时集训 点拔拓展延伸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小孔成像特点: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像的大小:①当物距u>像距v时,缩小;②当u=v时,等大;③当u像的虚实:实像像的正倒:倒立像的形状与什么有关:和物体的形状相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倒立;能用光屏承接;眼睛能直接观察到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正立,不能用光屏承接但眼睛也能直接观察到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米/秒。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c>v空气>v水>v玻璃。太阳光直接垂直照到离地面高30厘米、水平放置的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如果纸板上挖有一个边长为0.5厘米的方形孔,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A.方形 B.圆形 C.长方形 D.不确定【答案】B【解答】解:太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阳光通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小孔成像),因为太阳是圆的,所以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圆形的。故选:B。(2022 云南模拟)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日晷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时间,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光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放大镜成像C.水面“断筷” D.手影的形成【答案】D【解答】解: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面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水面“断筷”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故选:D。概念: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022 石景山区一模)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C.用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答案】B【解答】解: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静水面上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把文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2 青秀区校级一模)下列生活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对着镜子梳妆——平面镜成像D.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答案】C【解答】解:A、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故A错误;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对着镜子梳妆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故C正确;D、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C。1.内容:如图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MN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BON等于入射角∠AON。21*cnjy*com2.注意点:要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21*cnjy*com3.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温馨提醒:光路作图注意事项;1.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法线和虚像)画虚线2.用箭头标出方向,用垂足表示垂直(2022 宛城区模拟)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F板可绕ON转动。(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2)使用可以绕ON转动的硬纸板,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并便于探究 。(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4)某同学在实验时,纸板E和F在同一平面内,但无法在两块纸板上同时呈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漫;(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等于;(4)硬纸板没有垂直立在平面镜上。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硬纸板可以呈现光路,因为能够旋转,还可以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如果在实验中将纸板F翻折到与纸板E在同一平面时,在纸板F上却看不见反射光束,其原因可能是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故答案为:(1)漫;(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等于;(4)硬纸板没有垂直立在平面镜上。21cnjy.com(2022 响水县一模)如图所示,画出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答案】【解答】解:已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过入射点做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60°,如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表面是光滑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 的。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方向反射。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个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 漫反射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反射面 光线特点镜面反射 平整光滑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也平行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粗糙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杂乱反射(2022 凤翔县模拟)2021年9月15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期间全场起立,高唱国歌升国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歌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高唱”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灯光下的五星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国旗吸收了红色的光D.现场不同位置的人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国旗,是因为光在国旗上发生了漫反射【答案】D【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全场观众高唱《我和我的祖国》,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的光,进入人眼,故C错误;D、国旗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国旗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国旗上发生漫反射,故D正确。故选D。(2022 建湖县一模)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 )www.21-cn-jy.comA.从①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B.从①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C.从②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D.从②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答案】C【解答】解: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展品反射的光线很少,要想拍摄出清晰的展品图片,需要用闪光灯;玻璃罩上表面很平,当从①位置用闪光灯拍摄时,光线因发生镜面反射而沿垂直方向反射回去,照相机发生逆光无法得到清晰的图片,所以只能从②处斜向下拍。故选:C。1.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3.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可用平面镜制成潜望镜。(2022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A.像与镜间放一挡板 B.竖直上移平面镜C.人远离平面镜 D.竖直下移玩具鸟【答案】D【解答】解:A、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竖直上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C、人远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竖直下移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D。(2022 江海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 。实验时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 放在白纸上并与直线重合。(2)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 (选填“A”或“B”)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若用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的后面, 看到蜡烛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成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竖直;(2)A;(3)不变;(4)能;不能。【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实验时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并与直线重合;(2)点燃蜡烛,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的像,故应该在A侧;(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等大,所以像的大小不变;(4)通过玻璃板观察像,看到的是光照射到玻璃板,玻璃板反射光线形成的虚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对观察无影响;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竖直;(2)A;(3)不变;(4)能;不能。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答案】A【详解】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γ2,故B错误;CD.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γ1=α2,所以α1>α2,γ1<γ2,故CD错误。故选A。(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D【详解】光线是由筷子反射的,所以光线的传播方向从水中到眼睛,空气中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故选D。折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光由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光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折射角等于0。折射的两种情况(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2)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同种介质中传播,也会发生折射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概念:一点:入射光线AO:照射到两介质分界面的光线三线:折射光线OC: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法线NN′:过入射点O且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两角:折射角β: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是光必须斜射入介质中,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1教育网(2)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的;(3)发生光的折射时,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022 贵阳模拟)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他们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入射角α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折射角β 0° 15.2° 30.9° 48.6° 74.6° 81° 90°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1)分析上表中的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 ,反射能量越 ,当入射角≥ °时,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请猜想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理由是 。【答案】(1)大;多;41.8°;(2)不能;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角小于90°。【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 大,反射能量越多;当入射角达到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2)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90°,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版权所有:21教育】故答案为:(1)大;多;41.8°;(2)不能;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角小于90°。(2022 南海区模拟)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1)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 (选填“B1”或“B2”)。(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1,应使水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大小 。【答案】(1)顺时针;B1;(2)下降;不变。【解答】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1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因此,会观察到另一亮点B 点会移动到点B1,如图所示。(2)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也不发生改变,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B点上移至B1,应使水面下降,如图所示,显然入射光线不变,使B点上移至B1。在水面变化过程中,入射角大小不变,折射角不变。故答案为:(1)顺时针;B1;(2)下降;不变。二、人眼球的作用1.凸透镜和凹透镜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像2.眼球折光系统眼球的折光系统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视网膜相当于光屏。3.人眼球的成像特点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若成像于视网膜前,就是近视眼,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来矫正。b.若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就是远视眼,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来矫正。(2022春 永嘉县期中)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晴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答案】C【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甲是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2·1·c·n·j·y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乙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故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2022 蓬江区校级模拟)清晨,当我们刚刚看见太阳时,其实它还在地平线以下这是光的 形成的:在阳光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属于光的 现象。小明发现自己看远处的景物总是模糊不清,此时他应该要佩戴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答案】折射;直线传播;凹透镜【解答】解:①太阳光从太空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密度是不均匀的,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看到初升的太阳比实际位置变高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太阳刚升起时,比实际位置变高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太阳刚升起时,它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下,如下图所示。②在阳光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③由题可知,小明看不清楚远处的景物,这是因为他眼睛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则小明为近视眼,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为:折射;直线传播;凹透镜。透镜类型:1.实验装置图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 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u=f - - - 不成像 平行光源,测焦距u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2022 滑县模拟)小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C.生活中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D.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适当向左移动,光屏能成清晰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投影仪,故B正确;C、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将成像推后,故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故C错误;D、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适当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当物距等于移动之前的像距时,还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B。(2022 濮阳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图中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就是根据此时的成像原理工作的B.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C.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D.让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凸透镜【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正确;B、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只将凸透镜向左移,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光屏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故C正确;21·cn·jy·comD、让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会成在光屏的后方,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提前会聚,故D正确。故选:B。1.(2021 镜湖区校级自主招生)玻璃中有一个球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射入气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解答】解:三条光线中上、下两条光线首先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之后是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两次折射都是将光线发散;2-1-c-n-j-y中间的入射光线先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传播方向不变;再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传播方向不变,由图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2.(2021 黄州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由空气射到半圆玻璃砖表面的圆心处,玻璃砖的半圆表面上镀有银反射面,则图中几个光路图中,正确、完整表示光线行进过程的是( )A.B.C.D.【解答】解:光线在圆心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由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折射规律知,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在法线右侧的玻璃中,由于光是圆心处折射的,折射光线垂直于射到镀有银反射面切线,所以再次发生反射,且原路返回到圆心O;返回到圆心O的光线再次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在法线左侧的玻璃中,且又将被镀银反射面原路返回到O点,最后从O点折射后与射向O点时发生反射的反射光线重合。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2021 惠城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并标出它的焦点。【解答】解:(1)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所成的像上找出其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2)过S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F的位置(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图所示:1.(2022 深圳模拟)如图甲所示,2021年4月17日晚,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并拍摄到了罕见的“月掩火星”天象,即月亮转到地球与火星之间时的现象。选项图中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月掩火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墙上影子 B.海市蜃楼 C.铅笔“弯折” D.杯弓蛇影【解答】解:A.“月掩火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墙上影子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铅笔“弯折”是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 响水县一模)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A.B.C.D.【解答】解: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玻璃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来源:21·世纪·教育·网】第二次折射:先过O′点垂直玻璃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3.(2022 庐阳区校级一模)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解答】解:A、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由图可知通过凸透镜,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的像变小,所以可知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结合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可知,物距应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所以掩膜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故B错误;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所以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故C正确;D、由于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只有当物距等于移动之前的像距时才能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其他时候都不能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故选:C。4.(2022春 瓯海区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乙 D.丙和丁【解答】解: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示意图。www-2-1-cnjy-com故选:A。5.(2022 哈尔滨模拟)小文测凸透镜焦距,信息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利用此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某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乙图所示,则此时凸透镜的成像性质是 。【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0cm﹣2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2)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10.0;倒立、缩小的实像。1.(2022 广东模拟)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中,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乙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B点的甲同学的眼睛,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同样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的眼睛(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的反射现象说明了光路是可逆的B.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乙同学等大的虚像C.B点的甲同学看到A点的乙同学,光线的反射角是∠1D.A点的乙同学看到B点的甲同学,光线的入射角是∠2【解答】解:A、由光的反射现象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A正确;B、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因此,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乙同学等大的虚像,故B正确;C、由图可知,B点的甲同学看到A点的乙同学,光线的反射角是OB与法线的夹角,即∠2,故C错误;D、由图可知,A点的乙同学看到B点的甲同学,光线由B点发出,所以入射角是OB与法线的夹角,即∠2,故D正确。故选:C。2.(2022 湘乡市模拟)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B.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解答】解: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皮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2 丛台区校级模拟)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等于 20 cmB.当物距为 15 cm 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物距为 60 cm 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D.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将一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远离透镜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解答】解:A、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20cm,所以f=10cm,故A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B、当物距u=15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物距为6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故C错误;D、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将一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屏远离透镜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4.(2021秋 金平区校级期末)“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实像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虚像D.靠近眼睛的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解答】解:AB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C错误;D、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在望远镜目镜的焦点以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故选:D。5.(2022春 下城区校级期中)在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杯和笔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小金先把笔放在空杯子后一定距离处(如图甲),然后向杯中注入水,看到了如图乙的现象。小乐看到后很感兴趣,也进行了小金的实验,他把笔放到注水玻璃杯后,却看到了如图丙现象,小乐思考后经过某一操作,终于看到了如小金图乙的实验效果。(1)小金实验中,出现图乙的现象是因为注水的玻璃杯相当于 ,从而形成了一个“倒”像。(2)请分析小乐进行的操作是 ,从而也达到了与小金相同的实验效果。(3)若将该注水的无盖玻璃杯移到固定在墙上的绿色环保标志“”的正前方,则站立时透过玻璃杯观察,下列图像中可能看到的是 。【解答】解:(1)注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由图丙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为了成倒立的实像,应该增大物距,即将笔远离玻璃杯;(3)因为装有水的玻璃杯,左右中间厚边缘薄,上下厚度几乎一样,所以成的实像是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C;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B;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A,故选ABC。故答案为:(1)凸透镜;(2)将笔远离玻璃杯;(3)ABC。6.(2022 高要区一模)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有:一块茶色玻璃板、支架、两根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铅笔。(1)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 放在水平放置的大白纸中央。(2)把点燃的“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透过玻璃板看到了两个“A”蜡烛的像,原因是 。仔细辨认两个像发现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像更亮。(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拿走蜡烛B,将一个光屏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4)小明把四个模型按如图所示摆放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C. D.【解答】解:(1)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放置的大白纸中央;(2)把“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透过玻璃板看到了两个“A“蜡烛的像,是由于玻璃板较厚,靠近反射面的反射的光多,玻璃板的像更亮;(3)拿走蜡烛B,将一块纸板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1)竖直;(2)玻璃板较厚;靠近;(3)不透过;虚;(4)A。7.(2022春 嵊州市期中)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是正立的 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解答】解: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因此视力表在镜中成的是虚像,已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人距离平面镜为3m﹣1m=2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3m+2m=5m。故答案为:虚;5。8.(2022 房山区一模)如图甲所示,战国时期墨子在《墨经》中对小孔成像有记载。为了验证小孔成像的特点,小昕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当物距AB为20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4.5cm;当物距AB为15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6.2cm。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她所探究的科学问题: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当物距AB为20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4.5cm;当物距AB为15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6.2cm,实验中改变了物距,火焰像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探究的是在小孔成像中,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故答案为:在小孔成像中,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9.(2022 盐都区模拟)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带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A1 40.0 17.0(1)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 上;(2)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0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 (近视眼/远视眼);(4)上表是小明设计的表格和实验数据,表中A处内容是 ;表中所记录数据存在的问题是 。【解答】解:(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主光轴上;(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u=v=2f=30.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焦距为f=15.0cm;(3)向左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则该透镜为凸透镜;远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所以该透镜常用来矫正远视眼;(4)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物距、像距的大小和光屏上像的特点,所以A处为:光屏上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次数过少。故答案为:(1)主光轴;(2)等大;15.0;(3)会聚;远视眼;(4)光屏上像的特点;实验次数过少。10.(2021秋 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小丽利用盛有液体的烧瓶、凸透镜和光源,模拟光射入眼睛的情景。由此可以判断:模拟的视力类型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配戴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答案为:近视眼;凹。专题14波课题1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区课题2考点管理 明确考点分布归类探究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1变式演练1归类探究2、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2变式演练2归类探究3、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3变式演练3归类探究4、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4变式演练4归类探究5、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5变式演练5归类探究6、 列举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6变式演练6归类探究7、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7变式演练7归类探究8、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8变式演练8归类探究9、 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9变式演练9课题3.走进重高 命题规律分析课题4.课堂练习 提升解题能力课题5.限时集训 点拔拓展延伸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科学培优讲义(word版 含答案)专题14波(原卷版).doc 初中科学培优讲义(word版 含答案)专题14波(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