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任务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任务单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16课时《地表的变化》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水流的冲刷力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模拟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模拟水流的力量对地表产生的影响
实验材料 托盘、沙子、碎石、草皮(可以用草绳碎屑和泥沙代替)、水、喷壶。
我的猜想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实验步骤 1.用沙子、碎石等在托盘上堆起土堆、平原、峡谷、草地等地表模型,便于展开模拟。2.用喷壶洒水,观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运动变化。
实验现象 1、水流将泥土碎石从土堆上冲刷下来,然后在土堆底部附件又沉积下来。2、土堆上被冲出一条条沟壑。
实验结论 自然界中水流可以通过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拓展思考 了解还有哪些因素会引起地表的变化。第四单元第12课时《地球内部有什么》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地球内部有什么 实验分类 探究性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实验材料 熟鸡蛋、搜集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
我的猜想 地球内部有岩浆以及许多岩石
实验步骤 交流自己搜集的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讨论交流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剖开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结构。记录蛋壳、蛋白和蛋黄。出示地球结构图和熟鸡蛋结构图。
实验现象 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来探知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究,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实验结论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拓展思考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第三单元第九课时《春季星空》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春季星空 实验分类 观察性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的规律,了解春季星空的主要星座,掌握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实验材料 细线、透明亚克力板、小彩球、尺子、记录表
我的猜想 可以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实验步骤 展示星空视频,学生观察春季冬季北斗七星的样子。通过观察,学生画出观察北斗七星的结果。交流讨论推导出北斗七星一天之中从冬到春的运动规律。动手操作,在透明亚克力板上用小球西线尺子画出北斗七星的位置。
实验现象 春季的夜晚面向北仰望,可以看到北斗七星是由七颗亮星组成勺型。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极星是小熊座的一颗星,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几乎固定不变。
实验结论 星空在一年四季中是有规律变化的,一天之中北斗七星东升西落。可以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拓展思考 选定一个星座对它长期观察,做好记录。第一单元第3课时《潜望镜的秘密》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制作潜望镜 实验分类 观察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制作潜望镜及探究潜望镜的用途
实验材料 牙膏盒,小镜片,剪刀 ,双面胶,刻度尺,量角器
我的猜想 能在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实验步骤 1.在制作好的盒子里把两个平面镜镜面相对,倾斜摆放。2.调整两个镜片互相平行,与底面成45度角。3.利用潜望镜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我们能够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
拓展思考 潜望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第三单元第10课时《夏季星空》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夏季星空 实验分类 观察性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能观察探究夏季星空典型星座,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观星箱、夏季星空资料、银河图片等
我的猜想 星空变化规律与斗柄指向的方向有关。季节不同,星空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典型星座。
实验步骤 观察观星箱,交流星空的发现。出示银河图片,观察了解星空中亮丽的风景----银河。展示夏季星空资料,交流所观察的星座在从春季到夏季所发生的变化及夏季星空的典型星座。整理近一年来对星空的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夏季夜空中有条银河,银河东岸有呈扁担形的牛郎星位于天鹰座。银河西岸有颗星呈梭子形位于天琴座。天蝎座是夏季非常显眼的星座。晚上八九点钟它位于南方离地平线不远的天空中。天蝎座有颗红色亮星叫心宿一也叫大火星。
实验结论 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许多星座会逐日西移,北斗七星会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一年后,它们会回到原来的位置。斗柄指向的方向不同,表示的季节就不同。
拓展思考 继续观察星空,发现更多有关星空的奥秘第五单元第18课时铁生锈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验证铁在不同环境中锈蚀的程度
实验材料 试管架、试管、水、铁钉、醋、盐
我的猜想 铁在潮湿、有盐的环境容易生锈
实验步骤 试管架上放有5支试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完全浸入水中;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入水中、一半置于空气中;3.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完全置于空气中;4.第四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入醋中、一半置于空气中;5.第五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入盐水中、一半置于空气中。一周后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现象 在盐水和醋中锈蚀速度快。
实验结论 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遇到醋、盐水,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拓展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金属会生锈第二单元第6课时《热对流》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水变热了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材料 液体对流演示器、高锰酸钾、铁架台、火柴、酒精灯。
我的猜想 热在液体在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
实验步骤 1.在液体对流演示器内装满水,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放入一点高锰酸钾。2.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器底部的一角。3.观察水中高锰酸钾的流动方向。
实验现象 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由于水中放入了高锰酸钾,形成了一个红色水的循环。
实验结论 加热烧杯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杯子变热。
拓展思考 影响热对流的因素。第七单元第26课时《走进虚拟世界》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制作VR眼镜 实验分类 探究、制作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VR眼镜的结构及原理
实验材料 手机、小盒子、剪刀、裁纸刀、放大镜片等
我的猜想 VR眼镜可能与放大镜有关
实验步骤 1.手持放大镜片看手机画面,看清之后量出手机到镜片的距离。2.找一个比手机稍小的盒子,在盒子的一面挖两个镜孔,装上镜片。两孔间的距离应与两跟距离相等3.按照量出的镜片和手机的距离,将盒子的另一面多余的部分剪掉。4.把VR眼镜放到手机屏幕前测试效果。
实验现象 戴上VR眼镜,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生成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
实验结论 一只眼睛看物体立体感差,两只眼睛看物体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立体感。VR眼镜需要同时使用两片放大镜才能看到立体的效果。
拓展思考 VR技术还应用在哪些领域第四单元第13课时《地震》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认识地震的破坏性。
实验材料 纸箱、木块、记号笔。
我的猜想 地震会破坏地表建筑。
实验步骤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3.在纸箱底部敲击,形成“地震”,使楼房倒塌。(重复两次其中一次为低震级的震动,另一次为高震级的震动)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 楼房损坏或倒塌
实验结论 1.地震有很大的破坏性,会造成房屋倒塌。地震强度越强,房屋被破坏的越严重。2.越靠近震中位置房屋被破坏的越严重。
拓展思考 查阅资料了解震中、震源、地震烈度等相关知识。
第四单元第13课时地震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实验材料 毛巾、竹片或干树枝
我的猜想 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引起来的。
实验步骤 1.把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竹片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折断。注意当竹片被压断时,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1.毛巾会发生弯曲,形成褶皱2.将竹片或干树枝弯曲一定程度时会折断,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感”。
实验结论 实验中,毛巾和干树枝相当于地壳的岩层。毛巾向中间挤压产生褶皱相当于岩层发生变形;当干树枝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快速地、突然地断裂,相当于地震。
拓展思考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地震的历史,总结地震逃生的注意事项。第三单元第8课时《看星空》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看星空 实验分类 观察演示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做观星箱观察星空
实验材料 纸盒,细线,胶带,黑色颜料 。
我的猜想 星的亮度不同,星的位置不断变化
实验步骤 制作观星箱。将观星箱固定在便于观察星空的位置。3.从观星箱的小孔观察选定的区域。4.同一晚不同时间观察或每晚同一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1.星的亮度不同。2.有的星位置变化。3.有的星位置不变。
实验结论 1.不同的星亮度不同。2.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3.其余的星位置要变。
拓展思考 影响星空变化的因素。第五单元第17课时蜡烛燃烧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蜡烛燃烧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模拟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验证蜡烛燃烧后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材料 蜡烛、小瓷盘
我的猜想 蜡烛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 取一个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振荡。观察烧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拓展思考 找一找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帮助与影响。第六单元第23课时《小水滴的旅行》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小水滴的旅行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水是可以循环的
实验材料 一个大容器 、一个小容器 、透明纸 、沙子 、皮筋
我的猜想 容器顶部有水滴生成并滴入沙子里。
实验步骤 用一个较大的容器底部放些水,再把一个盛有沙子的小容器放在水中,然后用透明纸盖紧。强光照射,观察结果。
实验现象 透明纸上出现了水珠。
实验结论 水可以循环。
拓展思考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第四单元第12课时《地球内部有什么》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模拟地球结构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 彩泥
我的猜想 地球内部可能有岩浆、岩石等组成。
实验步骤 1.将煮熟的鸡蛋带皮切开。2.认真观察鸡蛋的构成。3.通过鸡蛋构造类比地球的构造,讨论“地壳、地幔、地核”有什么特点。
实验现象 鸡蛋从外到内分成三层:蛋壳、蛋清、蛋黄
实验结论 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来探知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究,鸡蛋壳相当于地壳是地球最坚硬的部分,而且各处的厚度不一样;鸡蛋清相当于地幔,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鸡蛋黄相当于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拓展思考 用彩泥制作一个地球构造模型。第五单元第19课时防锈技术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观察铁钉生锈 实验分类 观察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材料的防锈程度
实验材料 试管架、试管、铁钉、凡士林、干燥剂。
我的猜想
实验步骤 1.取3枚铁钉,用砂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2.将第1枚铁钉直接放入试管,将其一半浸入水中;将第2枚铁钉表面涂抹凡士林后放入试管,使其一半浸入水中;将第3枚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3.每天观察并记录3枚铁钉的生锈情况。
实验现象 涂凡士林和油漆可以明显防止铁生锈。
实验结论 第一支试管中直接放入水中的铁钉已经生锈。第二支试管中涂上凡士林之后在放入水中的铁钉没有生锈。第三支有干燥剂的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隔绝水、空气可以防止铁生锈。
拓展思考 生活中的防锈技术:涂油、烤蓝、喷漆、电镀等。第二单元第五课时《热传导》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实验材料 带铜棒的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我的猜想 热在固体中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
实验步骤 1.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靠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随后火柴按铜棒受热近段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拓展思考 影响热传导的因素。第六单元第21课时《露和霜》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露和霜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露和霜的成因
实验材料 小水桶、冰块、盐
我的猜想 桶的外壁会有水珠
实验步骤 1.小桶外壁擦干,不留水珠,把冰块放桶里降温,观察桶的外壁。2.小桶外壁擦干,不留水珠,往冰块上放些盐之后再放桶里降温,观察桶的外壁。
实验现象 当水桶内有冰块时,杯壁会出现小水珠,再加入食盐会出现小冰晶。
实验结论 当温度下降但仍高于0摄氏度时,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露。当温度下降并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小冰晶,形成霜。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霜。
拓展思考 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第四单元第11课时《地球引力》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物体下落的原因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借助磁铁设计实验,探究地球上的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材料 磁铁、细线、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
我的猜想 推想地球像磁铁一样对物体具有引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
实验步骤 1.出示实验材料,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回形针,用磁铁慢慢接近回形针,带动回形针竖立并悬浮于空中。2.实验1.移走磁铁,观察回形针那个方向运动?3.实验2.剪断细线,观察回形针那个方向运动?
实验现象 实验1.移走磁铁,回形针会落到地面上。实验2.剪断细线,回形针会被磁铁吸住。
实验结论 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地球上的物体下落的原因: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拓展思考 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第七单元第25课时《印刷术》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文字印刷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了解文字是怎样印刷出来的
实验材料 土豆、小刀、纸、笔、颜料
我的猜想 将文字刻好组合印刷而出
实验步骤 将土豆切成大小相同的方块。在纸上写出印、章两个字。3.将纸反面向上,将印、章两字分别轻压于两块土豆底面上。4.仔细观察土豆块上印、章二字的反字5.留下反字剔除底面其余部分6.刻有印章二字的土豆块涂上颜料7.在纸上分别印下印章二字,然后改变前后顺序为章印
实验现象 1.印章刻反字才能印出正字。2.活字印刷术,活字可重复使用,随时拼版,方便灵活易操作。
实验结论 古人印刷文字是先刻好文字模板,再进行组合。
拓展思考 现在的印刷技术有哪些第一单元第2课时《光的反射》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 实验分类 观察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 两面平面镜
我的猜想 我们能够看见自己的后脑勺
实验步骤 1.左右手各持一面平面。2.调整角度,达到最后能看见自己的后脑勺。
实验现象 通过两面镜子的反射,能够看见自己的后脑勺。
实验结论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够看到物体。
拓展思考 找一找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第一单元第2课时《光的反射》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 实验分类 观察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器材 平面镜,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
我的猜想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实验过程 1.让手电筒发出的光通过缝隙照到镜子上,观察光的 传播路线。2.改变镜子的摆放角度,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实验结论 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拓展思考 反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第六单元第20课时《雾和云》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模拟雾和云的形成 实验分类 演示/模拟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雾和云的成因
实验材料 烧杯、温水、冰块
我的猜想 雾和云的形成与温度有关
实验步骤 1.烧杯里倒入温水。2.用镊子夹起冰块靠近杯口,观察现象。3.把冰块移开再观察,反复多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当冰块靠近杯口时,瓶口有“白气”出现,把冰块移开则“白气”消失。
实验结论 “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自然界中,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霜。
拓展思考 雾和霾的区别。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光》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分类 探究试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实验材料 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手电筒,激光笔
我的猜想 光是沿直线传播
实验步骤 1. 用激光灯沿着桌面照射,观察光的传播路线。2 .用直纸筒观察蜡烛发出的光。3 .用弯曲的纸筒观察蜡烛发出的光。
实验现象 激光笔的光是直线,弯曲的纸筒看不见蜡烛发出的光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拓展思考 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第四单元第15课时《火山喷发》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模拟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材料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我的猜想 火山喷发是由地壳运动引发的。
实验步骤 1.在铁盘子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坑。2.往坑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坑口。3.把铁盘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番茄酱受热后往外喷出
实验结论 番茄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球构造中的地壳,用酒精灯加热相当于地壳内部的温度升高、压力变大的现象。番茄酱受热后往外溢出,实际上是在模拟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拓展思考 搜集国内外著名的火山形成的风景区的资料。第七单元第24课《生物的启示》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物体的承受力 实验分类 仿生设计验证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葱叶筒形结构的性能
实验材料 葱叶、细线、A4纸、钩码、透明胶带
我的猜想 圆简形物体承受力较大
实验步骤 1.取一新筒形葱叶直立用嘴吹。2.将筒形葱压扁直立用嘴吹。3.取一张A4纸好别卷成筒形、三角形、直板形等,用胶带粘住。4在做成的各种形状纸中间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变形记下钩码的个数。5.将A4纸筒压扁.逐个挂钩码。
实验现象 1.筒形葱叶能立住不变形,扁形葱叶不能立住会弯曲。2. A4纸筒形状承受的钩码最多。
实验结论 筒形的物体能承受的力较大.
拓展思考 雷达、飞机、锯子是仿照哪些生物发明的第六单元第22课时《雨和雪》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雨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模拟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雨的形成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铁架台、石棉网、装半杯水的平底烧瓶、烧杯、冰块等。
我的猜想 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形成的。
实验步骤 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2.在烧杯底上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温度更低。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烧瓶中的水,水蒸发,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受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增多汇成水滴降落下来。
实验结论 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形成的。
拓展思考 雪是怎样形成的?第一单元第4课时《彩虹的秘密》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制造“彩虹”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彩虹的成因
实验材料 喷水壶,三棱镜
我的猜想 我们可以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
实验步骤 1.用多个喷水壶齐喷,背对光,向角落的上部喷水,形成彩虹。2.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 水和三棱镜都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并且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实验结论 彩虹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拓展思考 为什么彩虹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长实验名称 水循环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实验材料 酒精灯 火柴 支架 烧杯2个.玻璃片2块. 水.细沙 水袋.
我的猜想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落到陆地上,循坏往复,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到空气中
实验步骤 1.取烧杯A盛2/3水,放到支架上,放好酒精灯。2.取玻璃A上面放置一冰袋,成45度角置于烧杯上方。3.取破璃B上面覆一层细沙,置于玻璃A下方,且稍微倾斜。4.玻璃B低的一端下方放一个烧杯B。5.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1.烧杯A里的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2.水蒸气遇冷玻璃A变成小水滴。3.小水滴落到玻璃B上越积越多。4. 玻璃B上的水流进烧杯B。
实验结论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拓展思考 雨是怎样形成的
第六单元第23课时《小水滴的旅行》实验任务单第四单元第十一课时《地球引力》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地球引力 实验分类 探究性实验
班级 四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认识地球引力,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落地原因。
实验材料 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记录单
我的猜想 地球上物体下落的原因与地球的引力有关。
实验步骤 1.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2.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3.移走磁铁,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剪断细线,观察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的运动方向。4.做好记录。做好记录单
实验现象 磁铁向上运动,曲别针被磁铁吸。磁铁隔空也能吸住曲别针,不会落向其他方向。
实验结论 像磁铁隔空能吸住曲别针一样,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地球存在引力作用。
拓展思考 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第二单元第7课时《热辐射》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热辐射 实验分类 对比实验
班级 四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
我的猜想 深色物体吸收辐射热多/浅色物体吸收热辐射多
我的方案 设计对比实验:装水的深色及浅色外皮的易拉罐在阳光下照射。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材料 深色外皮易拉罐、浅色外皮易拉罐、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准备深色外皮易拉罐装水,浅色外皮易拉罐装水,放在阳光下照射。2.一段时间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深色物体吸收辐射热多
拓展思考 人在火炉旁烤手时,手心、手背感受到的热是否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