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31张幻灯片)+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31张幻灯片)+2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这部法律的实施会有什么影响?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2法律保障生活
①通过学习激发法律知识学习的热情,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②通过学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懂得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
③通过学习明确法律的特征,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三幅图片中的行为分别
通过什么规则来约束的?
P90法律与道德、制度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校规
法律
道德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一)法律的特征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
国家制定法律
(一)、法律的产生方式之一: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列入修改法律条文中。
国家认可法律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一)、法律的产生方式之二:
我国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当中。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认可
国家制定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国家认可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早已存在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制定
归纳总结(一)、法律的产生: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
(二)、法律的实施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确规定,驾驶摩托车时,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不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将受到记2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天网行动 ”抓捕外逃贪官。
(三)、法律的调整对象和范围
“老虎”“苍蝇”一起打。
打虎行动
福建省原副省长 张志南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 仁华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的调整对象和范围:
全体社会成员
想一想: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承担法律责任。(平等地适用法律)
04
03
02
01
法律与道德等其它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共同点
法律
道德 校规 校纪 国家制定或认可
自然形成
教育部门学校制定
全体社会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
学校师生
国家强制力
舆论、习惯、信念
教育行政力量
都是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关系?
共同点: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区别: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法律对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法律和道德的联系是怎样的?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社会主义道德与我国法律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是制定法律的内在依据。法律又强化了对道德规范的遵守。
2
3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
1.法律的特征
(二)法律的作用
二、法律的作用(总体)
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视频中疫情面前出现了哪些违法行为
人物 违法行为 后果 法律依据
陈某 拘留 传染病防治法
高某 拘留 治安管理处罚法
刘某 行政处罚 刑事拘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价格法
王某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刑法
未戴口罩且不听劝阻
散布谣言
哄抬物价
拒绝接受隔离四处流窜
不佩戴口罩且不听劝阻,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拒绝接受隔离且四处流窜。
隔离期间,我们可以让小区物业帮忙买菜或取快递,无需支付劳务费。对疫情情况有知晓的权利,感染了有接受治疗的权利。
应当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进入公共场所应当戴口罩;应当主动配合防疫检测。与新冠肺炎病人有接触史或已感染的要接受隔离。
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
二、法律的作用之一
结合视频和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疫情下依据法律我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P93,第二处“探究与分享”,分组表演小品:“小云的问题解决了”。
活动内容:
五人为一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分配角色:小云、小云的爸爸、小云的老师、政府人员、律师,自行编剧,先组内预演,再上台为全班同学表演,表演时先介绍各自饰演的角色。
二、法律的作用之二
角色分析:
①小云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了,她很无奈。
②小云的父亲为了生意节省开支,让小云辍学,很固执。
③老师同情和帮助小云,但没有好的办法解决。
④政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没效果。
⑤律师出面,问题解决了。
(1)小云的上学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 依法维权
小云的父亲: 送小云去上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青少年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二、法律的作用之二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劳动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我出行时,有人出红灯影响交通
我去书店买书,买了缺页的书。
我晚上休息时,隔壁工厂发出噪音,扰人清梦。
妈妈五一假期加班,老板不给加班费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可以运用什么法律来维护合法权益?
2.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① 产生方式: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 实施手段: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 调整对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总体作用: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规范作用:规定权利和义务
②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
维护合法权益
特征
作用
法律
1.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这句话揭示了 (  )
A. 道德与法律一样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 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C. 法律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全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D. 道德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
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这说明法律( )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能够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A
3.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的是 ( )
①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民法典》
②《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③涉嫌受贿800万元的中国农行原副行长于大路被判刑
④某农药化工厂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被法院责令停止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