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四框《国家监察机关》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主要国家机关,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教材分析】从结构和内容上看本单元介绍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是前两个单元的延续和深化。本课介绍重要国家机构,通过讲述“国家监察机构”深化学生对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认识,增强法治意识。【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我国的部分国家机关。但是国家监察机关是学生比较陌生又好奇的国家机关,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但对它如何运行,又有谁来监督它,这些是知之甚少的。【教育价值】自我成长:了解监察机关的性质与职责,理解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维护公平正义,主动关注公职人员的行为。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能够自觉拥护、支持国家监察机关工作,增强国家认同,为社会风清气正贡献自己的力量。【素养目标】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政治认同、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国家监察机关的性质与职责难点:明确监察范围,理解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教学过程】导入猜一猜: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手握“党纪国法”这把戒尺;他们“打老虎”、“拍苍蝇”;他们被称为“反贪一线的‘清道夫’”。设问:“他们”是谁?说说你印象中“他们”的形象是怎样的?教师小结:他们是一群英姿飒爽的监察官,是我国监察机关的工作人员。那么,他们是如何运行和工作的呢?今天,我们以“如何把监察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主议题,一起学习第六课第四框《国家监察机关》。(设计意图:以猜猜他们是谁,描述监察人员的形象导入,初步认识国家监察机关,激发兴趣,引出本课课题和主议题。)新课任务一:初心使命识监察1.播放视频:《国家监察机关的概况》活动:结合视频和教材,绘制“国家监察机关的产生方式和构成”的思维导图,并详细描述导图内容。教师小结: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检察机关坚守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为了人民的初心与使命。(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绘制和阐释导图,认识国家监察机关,落实课标要求,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培育法治观念和政治认同。)2.出示张国志的案件活动:(1)思辨:“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是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官员吗?(2)在张国志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体现了监察机关是如何履行其职责的?(设计意图:在问题思辨中,帮助学生澄清认识,提高深度学习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在张国志案例的一步步推进分析中,理解国家监察的全面覆盖和监察机关的职责,全面认识六类公职人员,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增强政治认同。)任务二:正风肃纪明监察1.播放视频:《2022年一季度监察成效》活动:合作探究:结合张国志案件和视频,分析监察机关的设立对公职人员、人民群众、社会氛围、国家发展分别有何影响?教师小结:风正一帆顺,廉政得民心,中国共产党监督之网越织越密,捍卫清风正气。(充分剖析张国志的案件,一个案例深度发掘,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对公权力的监督,维护人民利益,正风反腐,促进美好国家建设。)任务三:各司其职护监察结合安徽省蚌埠市监察委原副主任赵明伟知法犯法的案件活动:1.结合赵明伟的案件,哪些力量在监督公权力,维护公平正义?2.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谁来监督它?(设计意图:通过剖析赵明伟的案件,表达不同见解,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落实课标要求,理解“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教师小结:监察机关要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国家监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捍卫清风正气,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设计意图:在学生辨析思考和教师小结过程中,理解监察机关要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从而解决本课的议题“如何把监察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逐渐增强社会理解和社会参与能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