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2、第Ⅰ卷共25小题: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12 N: 14 S: 32 Al: 27 Na: 23 Cl: 35.5 li:7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M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目为
A.2 B.8 C.18 D.32
2.下列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A.Mg2+ B.S2- C.K+ D.C1-
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
4.第114号元素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很感兴趣的尚未发现的元素,推测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第八周期ⅢA族 C.第七周期ⅣB族
B.第六周期ⅤA族 D.第七周期ⅣA族
5.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6.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所在族序数的二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依次是
A.Be、Na、Al B.B、Mg、Si
C.O、 P、 Cl D.C、Al、 P
7.A和B两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则A和B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A.6和8 B.11和6 C.20和8 D.20和17
8.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素与碱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
B.CH4分子中只有共价键
C.碳元素一般容易生成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D.在NaOH中只有离子键
9.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A.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 B.有紫色沉淀析出
C.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10.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11.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 > HBrO4 > HIO4 B.碱性: NaOH > Mg(OH)2 > Al(OH)3
C.稳定性: PH3 > H2S > HCl D.非金属性:F > O > S
12.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H2XO3 B.HXO3 C. H3XO4 D.H2XO4
13.下列各组微粒中,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Al3+、Al、Mg、K B.S、Cl、Cl-、S2-
C.Na+、Na、Cl、Cl- D.Ca2+、K+、S2-、Cl-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卤素单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15.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 B.x+4 C.x+8 D.x+18
16.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3He,10t的3He就能满足一年的能源需求,下列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 B.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
C.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3 D.3He与4He都是He元素的同位素
17.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位素 B.与的质量数相同
C.与是同一种核素 D.与的中子数为62
18.某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二层上的电子数比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还多2,该元素是
A.Na B.Mg C.Al D.C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
B.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金属性越活泼,其原子在反应中越易失去电子
D.非金属性越活泼,其阴离子越难失去电子
20.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 NaCl B. H2O C. HCl D. NaOH
21.下列各图曲线分别表示物质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下列选项中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图①可以表示F-、Na+、Mg2+、Al3+四种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
B.图②可以表示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C.图③可以表示Ⅵ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关系
D.图④可以表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
22.“神舟七号”所用动力燃料之一为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C.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2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N2 B.H2O C.NaOH D.CH4
24.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25.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2n-2,则在其最低价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0+3n B.-6+3n C.-12+3n D.-4+2n
第II卷(共50分)
26.(10分)某同学做Na、Mg、Al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D.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实验现象(填A-D)
(2).写出实验①、②对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 ;
实验② ;
(3).实验结论: 。
27.(14分)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乙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丁元素比丙多一个质子,由此推断: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__________族
(2)甲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l的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乙元素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指出它所含的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4)乙元素原子半径比丙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5)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它的酸性比磷酸的__________________( 填“强”或“弱”)
28.(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⑴_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⑺____________(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最不活泼的元素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填名称,除稀有气体元素外)
(4)在这些元素中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 ,呈两性的是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5)用电子式表示由元素(3)和(8)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X没有中子数,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是      ,Z是     ,W是    (填元素符号);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巴市一中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2×25=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A D B C D D D C C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A A B D D B A C 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否 ; 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2)N;O;S
(3)(NH4)2SO4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为2分,共7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农具中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3.“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突出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 ( )
A.农民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B.土地高度集中
C.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4.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是( )
A.翻车 B.高转筒车 C.水排 D.立井水车
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外国贡品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6.“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毛 C.棉 D.麻
7. 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8.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只来自中国的古董——粉彩镂空瓷瓶,拍出了5 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该瓷瓶最早可能出现在(  )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9. 电视剧《乔家大院》描写的是晋商的故事。明清时期的商帮中实力最强的还有:( )
A、浙商 B、徽商 C、闽商 D、鲁商
10.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11.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 )
A.“夜市”的繁盛 B.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C.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D.商业活动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12.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重农抑商的严重束缚 B.闭关锁国的严重阻碍
C.明清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 D.自给自足有自然经济的阻碍
1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16.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的是(  )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手工业者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18.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
B.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
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经济
D.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
19.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20.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21.阅读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表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 155 京津 455
浙江 42 山东 3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东 33 湖北 19
A.民族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C.民族工业比例失调 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22.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23.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24.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的排挤 B.官僚资本的重压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5.下图漫画形象地展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②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产生 ③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④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工业才能健康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 B.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
A.解放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8.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新中国人民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29.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0.“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口号反映了( )
A. 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B.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D. 大跃进时期浮夸行为,犯了“左”倾错误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经济
32.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34.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
A.一化三改造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D.国企改革
3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 )
①长江三角洲 ②珠江三角洲 ③闽东南地区 ④环渤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巴市中学2012年-2013学年第二学期4月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36题14分,37题16分,共计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2分)其目的为何?(2分)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2分)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37.(16分)2005年10月26日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他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他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也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3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大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材料二 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材料三 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材料四 1948年,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材料五 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请回答:
1 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2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
⑶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什么时期?(2分)原因是什么?(2分)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哪些?(4分)
⑸根据材料五回答,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对人民政府的态度怎样?(2分)
巴彦淖尔市中学2012年-2013年4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为2分,35题共70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在答题纸上做答案,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1、 单项选择题(30X2分共60分)
1.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菌侵染干细胞导致其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干细胞所具有的分裂分化能力称为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由胚胎干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同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都受基因控制,对生物体都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3.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
,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
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间期的长短不同是各类细胞遗传性决定的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6.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分子数目依次为( )
A.20、20 B.20、40 C.40、20 D.40、40
7. 下列对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连续分裂的体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C.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之前为止
D.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8.下列某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正确的是( )
① 细胞无限增殖 ② 水分减少 ③ 畸形改变 ④ 酶活性降低 ⑤ 色素沉着 ⑥ 糖蛋白减少,易分散转移⑦呼吸速率减慢 ⑧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A.①③⑥⑧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9.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因为( )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C.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10. 右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 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体含量加倍
B. 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两组中心体
C. 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 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11.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实例的是( )
A.蝌蚪长到一定程序后尾巴消失 B.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
C.白细胞吞噬过多的细菌导致死亡 D.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1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含义,正确的是(  )
A.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B.生物体内的任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部功能
C.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13.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14.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用某种化合物处理培养着的细胞,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抑制DNA的复制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促进DNA的高度螺旋化
1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无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6.在植物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相关过程中需要消耗ATP是:( )
① 细胞从环境中吸收无机盐等营养 ② 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
③ 染色体的着丝点移至到赤道板 ④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DNA分子复制时,染色体也复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生物体内下列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细胞是( )
A.组织细胞 B.生殖细胞 C.受精卵 D.干细胞
19.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顺序是( )。
A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C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20.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除线粒体外分别起作用的细胞器是( )
A.染色体、内质网、叶绿体 B.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C.染色体、中心体、叶绿体 D.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
2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 )
①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②前期核膜、核仁消失
③中心粒周围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④后期有着丝粒的分裂
⑤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 ⑥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A.①②④ B.③⑥ C.③⑤ D.①④⑥
22.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 )
A.优良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
2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种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25.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26.下列选项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1产生配子之比为1:1 B.F2显隐性之比为3:1
C.F2的基因型之比1:2:1 D.F1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27.如图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28.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29.萨克斯将绿叶先在黑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后,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结果只有曝光的一半呈蓝色。本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30.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葡萄糖的分解 B.糖原的分解 C.ATP的水解 D.脂肪的分解
巴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一年级 生物试题
出题人:任燕慧
第II卷 (填空题,共40分)
二、填空题(20 X 2分,共40分)
31.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丙图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判断的依据是 。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图。
(3)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 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 。
32.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A细胞的①②过程,该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其遗传物质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该过程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________。
(3)目前认为引起⑤过程的因子,可以分为三类,根据其属性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____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该植株的产生方式属于________繁殖。
(5)⑥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___,形成的G叫_____________。
(6)A细胞进行①②过程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突变发生在什么时期?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巴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D D D C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C C A B C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B D A B C C C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5)脱分化 愈伤组织
(6)有丝分裂的间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
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将1—6题、13—16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 阅读题(64分)
甲 必考题
1、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低价格、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解决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消费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D.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
安颉,辩慧多策略。太宗初,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纠刺奸慝,无所回避。太宗特亲宠之。
宜城王奚斤,自长安追击赫连昌,至于安定,颉为监军侍御史。斤以马多疫死,士众乏粮,乃深垒自固。遣太仆丘堆等督租于民间,为昌所败。昌遂骄矜,日来侵掠,刍牧者不得出,士卒患之。
颉进计曰:“本奉诏诛贼,今乃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以法诛。进退安有生路?而王公诸将,晏然无谋,将何以报恩塞责?”斤曰:“今若出战,则马力不足,以步击骑,终无捷理。当须京师救骑至,然后步阵击于内,骑兵袭其外。所谓万全之计也。”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饥色,不一决战,则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等死,当战死,宁可坐受困乎?”斤犹以马为辞。颉曰:“今兵虽无马,但将帅所乘,足得二百骑。颉请募壮勇出击之,就不能破,可以折其锐。且昌狷而无谋,每好挑战,众皆识之。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斤犹难之。
颉乃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焉。昌来攻垒,颉出应之。昌于阵前自接战,军士识昌,争往赴之。会天大风扬尘,昼昏众乱,昌退,颉等追击。昌马蹶而坠,颉擒昌送于京师,世祖大悦,拜颉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代堆统摄诸军。斤耻功不在己,轻追昌弟于平凉,败绩。
世祖西征昌弟赫连定,以颉为冠军将军,督诸军击彦之。彦之遣将姚纵夫渡河攻冶坂,颉督诸军击之,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遂济河,攻洛阳,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进攻虎牢,虎牢溃,义隆司州刺史尹冲坠城死。又与琅邪王平滑台,俘获万余人。乃振旅还京师。
颉为将,善绥士众。及卒,义隆士卒降者,无不叹息。
(文段节选自《北史· 卷二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士卒患之 患:患难
B.且昌狷而无谋    狷:急躁
C.令察举百僚 察:考察后加以推荐
D.遂济河,攻洛阳 济:渡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反映安颉果敢善断和善于作战的一项是 (   ) (3分)
①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 ②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③然后步陈击于内,骑兵袭其外 ④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
⑤颉为将,善绥士众 ⑥进攻虎牢,虎牢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宜城王奚斤鉴于军马病死很多,士卒又缺乏粮食,就构筑堡垒工事来加强防守,并派太仆丘堆等人到民间督催租粮。
B.奚斤认为,他们只有步兵,没有骑兵。应当等待京师派的骑兵到来之后,再以步卒在内攻击,骑兵则袭击敌军的外部,这样才是万全之策。
C.安颉认为赫连昌狷而无谋,总是喜欢前来挑战,大家都认识他。请求挑选强壮勇敢的士卒,带领他们设伏,即使不能打败敌人,也能挫敌人锐气。
D.安颉督领诸军攻击彦之的军队,斩首三千余级;攻占洛阳时,生擒刘义隆部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屡屡建立战功。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本奉诏诛贼,今乃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以法诛(5分)
译文:
(2)斤耻功不在己,轻追昌弟于平凉,败绩。(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8.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⑴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⑵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⑷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⑸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乙 选考题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请考生在答题纸上选择所选题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嚼着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间读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1.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的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4分)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3分)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两个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有删改)
12.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80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真实的写照。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E.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⑵.文章第一段从何泽慧80多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
⑶.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6分)
⑷.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5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撕打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做客他乡 瘦消不堪
C.残骸 桅杆 蜂拥而来 金碧辉煌
D.抚赝 赦造 恬然自安 针贬时弊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从2012年元月11日起,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国标委等部门在北京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C.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时、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D.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1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B.省教育厅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市逐步废止文理分科,实行
走班教学,最终走出“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
C.由于上海市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等,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生活。
D.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足够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16.下列语段中的空缺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太阳已经下山了,________________,明明还在前边不远处的人,拐个弯儿就不见了,吓得我赶快跑了几步,生怕被丢下。
①脚下细细的小路淹没在草丛里
②树木茂盛的枝叶挡住了视线
③一颗星星不甘寂寞地闪着微光
④仿佛在招呼同伴们早早出来布置天幕
⑤天边最后的一点霞光正在被黑夜慢慢吞噬
⑥夜虫也开始轻声鸣叫,演奏起黄昏圆舞曲
A.③⑥④⑤②①      B.①②③⑤⑥④
C.⑤③④⑥①② D.⑥③⑤④①②
17.阅读下面一段话,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4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给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草根文化”的特性:① ②
③ ④ 。
六、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语文试题答题纸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2)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4分)
9.(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0.(1)
(2)
(3)
(4)
⑸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的其中一大题后打对勾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
11.(或12.)(1)( )( ) (5分)
(2)(4分)
(3)(6分)
(4)(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草根文化”的特性:① ②
(4分) ③ ④ 。
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4.(8分)示例:观点一:朴素。朴素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人心无旁骛,坚定执著。
(1)何泽慧在物质生活上极尽简朴,她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事业上,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之上,一生风雨与共、相依相携,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朴素而久远。(3)何泽慧对祖国的爱朴素而真挚,她没有豪言壮语,但一生的选择与奋斗都自觉地、主动地与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
观点二:信仰。信仰是一种人生追求,信仰是激励人奋进的动力。
(1)何泽慧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就是她一生的人格追求。(2)何泽慧对祖国的热爱,成就了她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她为母校百年校庆的题词“爱国奋进”就是她一生奉行的信仰。(3)何泽慧对事业的执著也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她90多高龄还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而奋力工作,对科学的信仰支撑着她奋斗到生命的终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
13. C 14.C 15.D 16.C 
17. ①非主流性(答“副文化、亚文化”亦可) ②平民性
③动态性(或可变性) ④两面性(每点1分,共4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一年级 物理试题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某质点做曲线运动时:(   )
A.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
B.在任意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总是大于路程
C.在某段时间里质点受到的合外力可能为零
D.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必不在同一直线上
2.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质点通过的位移都相等
B.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质点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C.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质点运动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都相等
3.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某一个力,而其它力不变,物体的
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静止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4.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A.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B.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C.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D.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
5.如图1所示,小车匀速向右运动,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阻力,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
A.绳子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B.绳子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
C.绳子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
D.拉力先是大于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
6.一物体以4m/s的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周期为4s,则该物体在运动过程的任一时刻,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为:(   )
A.2m/s2         B. 4m/s2
C.2πm/s2 D.4πm/s2
7.一个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在xOy平面内从O点运动到A点的轨迹如图2所示,且在A点的速度方向与x轴平行,则恒力F的方向不可能:(   )
A.沿x轴正方向 B.沿x轴负方向
C.沿y轴正方向 D.沿y轴负方向
8.汽车甲和汽车乙质量相等,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甲车在乙
车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甲和F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f甲小于Ff乙 B.Ff甲等于Ff乙
C.Ff甲大于Ff乙 D.Ff甲和Ff乙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
9.如图3所示,在水平路面上一运动员驾驶摩托车跨越壕沟,
壕沟两侧的高度差为0.8m,取g=10m/s2,则运动员跨过壕沟
所用的时间为:(   )
A.3.2s B.1.6s C. 0.8s D. 0.4s
10.如图4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ω1,则丙轮的角速度为:(   )
A. B.
C. D.
11.水平路面上转弯的汽车,向心力是:(   )
A.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 B.静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牵引力的合力 D.滑动摩擦力
12.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
B.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C.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v0/g
D.此时小球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13.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心力不改变做圆周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即为物体受到的合力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是不变的
D.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了一个向心力
14.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出h,将甲、乙两球以v1、v2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   )
A.同时抛出,且v1<v2 B.甲迟抛出,且v1>v2
C.甲早抛出,且v1>v2 D.甲早抛出,且v1<v2
15.如图5所示,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L/2处有一钉子C,把悬线另一端的小球m拉到跟悬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到悬点正下方时悬线碰到钉子,则小球的:
(   )
A.线速度突然增大 B.角速度突然增大
C.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 D.悬线拉力突然增大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如图6是小球在某一星球上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0.5cm。已知闪光频率是50Hz,那么重力加速度g是 m/s2,小球的初速度是 m/s,小球通过A点时的速率是 m/s。
17.物体从高处被水平抛出后,第3s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那么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 m/s,第4s末的速度大小为 m/s。(取g=10m/s2,设 4s末仍在空中)
18.一条河宽400 m,水流的速度为2.5 m/s,船相对静水的速度5 m/s,要想渡河的时间最短,渡河的最短时间是 s;此时船沿河岸方向漂移 m。
19.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10s内沿半径是20m的圆周运动了100m,则其线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 m/s,周期是___________s,角速度是____________rad/s。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
20.如图7所示,在倾角为37° 的斜坡上,从A点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落在斜坡的B点,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是75 m,g取10 m/s2。求:
(1)物体抛出时速度的大小?
(2)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结果带根号表示)
21.如图8所示,已知绳长a=0.2m,水平杆长b=0.1m,小球质量m=0.3kg,整个装置
可绕竖直轴转动,g取10 m/s2,要使绳子与竖直方向成45°角。求:
(1)该装置必须以多大的角速度旋转?
(2)此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
22.如图9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滑动,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两倍,大轮上的一点S与转轴的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12 m/s2时,求:
(1)大轮上的S点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少?
(2)小轮上边缘处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少?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4月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圆周运动的圆心在竖直轴上,设小球受绳子拉力为F,以竖直方向和指向圆心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①…………………………………………(2分)
解得:(m) ②…………………………………………………………………(1分)
将力F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力,则可以得到:
竖直方向: ③……………………………………………………(2分)
水平方向: ④……………………………………………………(3分)
(1)由式③和④可解得:(rad/s) ⑤……………………………………(1分)
(2)由式③可解得:(N) ⑥…………………………………………(1分)
v车
A
图1
图2
0.8m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θ
ω
r
a
b
图8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写在答题纸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活动中,属于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有 ( )
①2011年1月20日,重庆、上海正式试点开征房产税
②中央各部门近日陆续晒“三公经费”账单
③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030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同比增长34.7%
④中共中央宣传部号召全体党员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温家宝总理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时说,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应该 ( )
①保障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②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保体系
③履行经济职能,消除收入差距 ④坚持依法执政,深化体制改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以下属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是 ( )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③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④开展“四有”教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解决就业、就医、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是 ( )
①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③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④人民利益的执行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卫生部于2008年7月10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目前全国从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的目标。政府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因为
( )
A 政府重视、关注农村卫生工作 B 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 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D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6、湖北省政府建立了参事参政、议政建议直接送达各位省长的制度,明确规定对省领导批示的参事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特事特办,及时反馈;省政府参事要跟踪问效,逐件检查落实。材料中的省政府是 ( )
A 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家行政机关 C 国家司法机关 D 国家立法机关
7、“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在许多高速公路上,这样一批充满温馨话语的新式交通提示牌取代了传统的“禁止”、“限制”等冷性、强制性词句的交通提示牌,这一细节的变化让人们倍感轻松。这说明 ( )
A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B 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职能已不重要
C 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D 政府履行职能坚持了以人为本,努力为人民服务
8、我们读书的学校大多是政府开办的;日常使用的人民币是由政府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安定的社会秩序、和平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政府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 ( )
①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②人们在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③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无所不能的政府
④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在建设进度空前加快的情况下,少数地方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保障房质量出现问题。为了杜绝民心工程变“伤心工程”,终身责任制将被全面引入到保障房建设的各个环节。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同时要求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约谈和问责范围。要执行好这些要求,需要政府 (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 ②强化自身管理,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
③坚持执政为民,发挥核心作用 ④自觉公正司法,严格依法办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0、2011年1月20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各领域专家学者,各界代表,分别出席了座谈会。假如让你给上述材料拟一个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 )
A 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政府权威 B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C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D积极履行职能,坚持民主执政
11、建设服务政府要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以下体现履行这一职能的是 ( )
A 调整存贷款利率 B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C 完善公务员制度 D 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12、漫画《有所不同》说明 ( )
①决策机关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②了解社情民意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③应让人民群众成为一切重大事务的最终决策者
④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某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通过市长热线和职能局局长热线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连续六年没出现上访事件。这主要体现了 ( )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公民民主意识差 ④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某县在修建公路时,必经村民万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万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作为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如果万某请你给他指条出路,你认为此种情况下,最合适的法律途径是 ( )
A 拨打市长热线电话 B 去政府网站发送求助电子信息
C 写信给信访部门反映情况 D 向上级政府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15、四川省成都市公布了49个市级部门和单位的“权力清单”,涉及行政权力7437项。公布行政权力清单 ( )
①有利于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②是建设阳光政府的必然要求
③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④会损害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代表们坦陈“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等三项指标没有达标。这体现了 ( )
A 政府实行重大决策民主评议制度 B 人大代表对政府行使质询权
C 人大代表通过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 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17、2009年2月,广东某地违章建筑,数十人阻挠城管人员执法,考虑到最大限度降低群众损失等诸多因素,执法部门同意群众自行拆除违章建筑。对城管人员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
A 是不合法行政,因为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B 是合理不合法的行政,应当对违章建筑人员进行严厉惩处
C 体现了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D 不是合理合法行政,侵犯了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
18、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和科技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在网上“晒账本”,公开本部门预算。这表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依靠 ( )
A 民主和法制 B 监察和审计
C 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 D简化政府办事程序
19、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
A 中央人民政府 B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C 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某村农民因镇政府对本村和邻村的一起水事纷争不作处理,以政府的“不作为”,向县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该镇政府的“不作为”行为 ( )
①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违背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没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④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在国家机关中,对行政权力具有内部监督功能的是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③国家监察部门和地方监察机关  ④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这有利于 ( )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③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④发挥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胡锦涛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体制的模式。衡量我国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是 ( )
①最广大的人民是否都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
③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的实现
④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六个“为什么”》一书对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明确向世人宣告:我们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决不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决不搞“三权分立”,要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 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B 由我国的政体决定的
C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D 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石
26、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各级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提案权、表决权、监督权、质询权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27、为督促和支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黑龙江、湖北、云南等省对当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这表明 ( )
①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向全国人大负责 ②国家机关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原则
③全国人大具有执法和检查职能 ④人大常委会是人大最高权力机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2010年3月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 ( )
A 依法行政原则   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对人民负责原则   D 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29、上题材料中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行使 ( )
A 监督权   B. 审议权 C 决定权  D 提案权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 )
A 领导机关 B 常设机关 C 执行机关 D 监督机关
31、在某市2011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 )
A 监督权和质询权 B 审议权和质询权
C 提案权和监督权 D 提案权和质询权
3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的立法机关
④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3、在十一届全国人大2987名代表中,工人、农民占18.46%,知识分子占21.14%,国家公务员占32.4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16.08%,解放军占8.98%,港澳和华侨代表占1.68%。上述数据充分表明 ( )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 ②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已达到完善的程度 ④人民代表都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等等。由此可见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全民民主
B 我国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5、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是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的关系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机关
C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D 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务院的执行机关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4月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政治试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山东省某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围绕群众需求,加大财政投入,立足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乡镇和平安村创建等活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实施扶智工程加强对农民进行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该县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政府的什么职能? (12分)
37、近年来,我国特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如:2004年官方公布矿难死亡人数为6027人,平均每生产100万吨煤炭就有3.1个同胞付出生命,2005年以来矿难事故不减反增,群众的反响和呼声十分强烈。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并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提高防范、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并部署煤矿打好两个攻坚战,对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治理。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对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9分)
38、材料一: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胜利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其他法律文件。
材料二:四年来,十一届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3700多件、建议近3万件。议案内容广泛,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特别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立法议案占多数。
(1)材料一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哪些职权?(3分)
(2)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行职责?(6分)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4月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说明: 1.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时间12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填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5分×12=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正方体中,直线与( )
A 异面且垂直 B 异面但不垂直
C 相交且垂直 D 相交但不垂直
2、 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必有无数个公共点
B 任意三点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C 分别在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
D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在正方体ABCD—ABCD中,与棱垂直的棱共有( )条.
A 2 B 4 C 6 D 8
4、一个长方体共一个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 )
A 6 B C D
5、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6、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6,底面直径与母线长相等,则底面圆的半径为( )
A 2 B 4 C 6 D 8
7、设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与所成的角相等,则
B.若n//,m//,∥,则
C.若,,则
D.若,则
8、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左视图为( )
9、 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
A B C D
10、下图为△ABC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右图所示,则原△ABC的面积为( )
A 1 B 2 C D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11、 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侧棱长为5,则其表面积为( ) A 36 B 72 C 84 D 96
1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线段上有两个动点E、F,且,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 B EF//平面ABCD
C 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 D 的面积与的面积相等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四月份月考试题
高 一 年 级 数 学 试 题
出题人:侯向艳
题号 二 三 总分
20 21 22 23
得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5分×4=20分)将最后结果直接填在横线上.
13、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4:9,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
14、如图,一个三棱柱形容器中盛有水,且侧棱,若侧面水平放置时,液面恰好过的中点,当底面水平放置时,液面的高为
(第14题图)
15、在长方体中,,,则二面角的大小是 ______
16、图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
①BM与ED垂直;
②CN与BM成60 角;
③平面ABCD与平面EFMN平行;
④DM与BN相交。
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
(第16题图)
三、解答题(8分+8分+12分+12分=40分)
17、在直三棱柱(侧棱垂直底面)中,,,且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
(1)证明为等边三角形;
(2) 求棱柱的高.
18.、如图一块正方形铁皮边长为10cm按图中阴影部分裁下,然后用余下的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个正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从顶点向底面作垂线,垂足是底面中心的四棱锥)形容器,试把容器的容积V 表示为x的函数。
19、如图,在边长为的菱形,,平面,,分别是和的中点.
(1)求证:;
(2)求证:;
(3)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20、如图1,在△中,,,分别是,的中点,点为线段上的一点. 将△沿折起到△的位置,使. 如图2.
(1)求证:;
(2)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平面?说明理由.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四月月考试卷
高一__年级___数学___试题
1、选择题
3、解答题
19、(12分)(1)…………………………2分

故 ………………………………………………………………4分
(2) ……………………………………………5分

………………………………………………8分
(3)解:。由 (2)知
又EF∥PB, 故EF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为∠BPO…………………………10分
因为BC=a, 则CO=,BO=。
在Rt△POC中PO=,故 ∠BPO=
………………………………………………………………………………12分
20、(12分)
解:(1)由已知得且//,
所以.
所以,.
所以平面.……………………………………………2分
而平面,
所以.……………………………………………………4分
B
C
E
F
M
N
A
D
5
10
x
图2
图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4月月考英语试题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第Ⅰ卷的答案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共 84 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13分)
第1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exam will the woman take
A. Biology. B. Physics. C.Chemistry.
2. How does the man feel
A. Worried. B. Relaxed. C. Excited.
3.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computer science
A. Easy. B. Difficult. C. Rewarding.
4.Who is the woman
A. A high-school student. B. A college student. C. A college teacher.
5. Why is Ann upset
A. She failed one of her exams. B. She has no time to prepare for the exam.
C. She is worrying about the coming exam.
第二节 (共8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
听下面3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7题。
6.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ir date. B. A class meeting. C. Preparation for a test.
7. When will the woman and Sarah probably review lessons
A. At about 4:10. B. At about 3:30. C. At about 3:10.
8. Who is the woman probably
A. A professor. B. A secretary. C. A student.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10题。
9. When might the man arrive in Los Angeles
A. Around June 15th. B. Around June 1st. C. Around May 15th.
10. Who will the man contact upon arrival
A. The woman. B. The woman’s secretary. C. The administration office.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第13题。
11. How soon would the man’s account have been closed
A. In about a month. B. In about two weeks. C. In about one week.
12. What is the account name
A. Lee5566. B. ALCP5566. C. LACP6655.
13. Why won’t the account be closed
A. The man is a teacher now. B. The man is a graduate student now.
C. The man is a letter from Steve Springer.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7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7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7分)
14. Too much work and too little rest often ____ illness.
A. brings in B. gives in C. leads to D. owes to
15. The teacher apologized ____ late.
A. to his students to arrive B. to his students for arriving
C. for his students to arrive D. for his students for arriving
16. —Have you heard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No. When and where does the story ____
A. take up B. take off C. take on D. take place
17. In order to save the animals out of danger, they ____ a special place for them to live freely.
A. set free B.set off C. set out D. set aside
18. —Thanks for ____ me of the meeting this morning.
—You’re welcome.
A. advising B. suggesting C. reminding D. telling
19. In some parts of London, missing a bus means ____ for another hour.
A. waiting B. to wait C. wait D. to be waiting
20. What surprised me was not what he said but ____ he said it.
A. the way B. in the way that C. in the way D. in the way that
21.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____ “singers” by others will give performance in our town tonight.
A. call B. calling C. called D. to call
22. It looks like rain, so you’d better ______ without an umbrella.
A. go B. not to go C. going D. not go
23. The children are full of ______. They have been playing all day long without resting.
A. force B. power C. energy D. strength
24. —Let’s go to a movie after work, OK
— _____________
A. Not at all. B. Why not C. Never mind. D. What of it
25. I was really anxious about you. You _______ home without a word next time.
A. mustn’t leave B. shouldn’t have left C. couldn’t have left D. needn’t leave
26. —Did you visit the famous museum
—No, we _____, but we spent too much time shopping.
A. could have visited B. must have visited C. can' t have visited D. shouldn't have visited
27. No potatoes for me—I’m _______ a diet.
A. at B. in C. on D. with
28. The speed of cars and trucks is _____ to 30 kilometers per hour in large cities in China.
A. limited B. limiting C. limiting to D. limited to
29.In most western countries on April Fool’s Day , people often play ______trick on each other ;
children especially have great ______ fun .
A. a ; a B. the ; the C. / ; a D. a ; /
30.To their surprise , they found the lecture given by the famous professor easy ______ .
A. to be understood B. to understand C. understanding D. understood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friend of mine named Paul 31 an automobile from his brother 32 a Christmas present. On Christmas Eve when Paul came 33 his office, a street lad was walking around the shiny new car, admiring it. “Is this your car, Mister ” he asked.
Paul 34 , “My brother gave it to me for Christmas.” The boy was surprised. “You 35 your brother gave it to you and it didn’t cost you nothing Boy, I wish…” he hesitated.
Of course Paul knew 36 he was going to wish for. He was going to wish he had a brother 37 that. But what the lad said jarred(使受震动)Paul all the way down to his heels.
“I wish,” the boy went on, “that I 38 a brother like that.”
Paul looked at the boy in 39 , then 40 he added,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ride in my automobile ”
“Oh, yes, I’d love that.”
After a short ride, the boy turned and with his eyes glowing, said, “Mister, would you mind driving 41 my house ”
Paul smiled a little. He thought he knew what the lad wanted. He wanted to 42 his neighbors that he could ride home in a big automobile. But Paul was 43 again. “Will you stop 44 those two steps are ” the boy asked.
He ran 45steps. Then in a little while Paul heard him coming back, 46 he was not coming back fast. He was carrying his little crippled(残废的)brother. He sat him down on the bottom step and pointed to the car.
“There it is, Buddy, just like I told you upstairs. His brother gave it to him for Christmas and it didn’t cost him a cent. And 47 I’m going to give you one just like it…then you can see for yourself all the pretty things in the Christmas windows that I’ve been trying to tell you about.”
Paul 48 and lifted the lad to the front seat of his car. The shining-eyed older brother climbed in beside him and the three of them 49 a memorable holiday ride.
That Christmas Eve, Paul learned what Jesus meant when he said “It 50 more blessed to give…”
31. A. received B. accepted C. brought D. had
32. A. like B. as C. to D. at
33. A. into B. out C. on D. out of
34. A. shook B. disappointed C. nodded D. scolded
35. A. mean B. tell C. think D. speak
36.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how
37. A. as B. as well C. like D. look like
38. A. should be B. could be C. shall be D. will be
39. A. calm B. nervousness C. shame D. astonishment
40. A. impulsively B. impressively C. passive D. improperly
41. A. in the front of B. in front of C. in front D. at front
42. A. show B. give C. let D. make
43. A. right B. sure C. wrong D. worse
44. A. which B. that C. where D. how
45. A. into B. across C. on D. up
46. A. but B. however C. for D. so
47. A. the day B. till day C. some day D. in those days
48. A. got out B. got up C. got on D. got in
49. A. beginning B. began C. to begin D. begun
50. A. was B. were C. is D. b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7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34分)
第一节(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honor their parents with 2 special days: Mother’s Day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and Father’s Day on the 3rd Sunday in June. These days are to show love and respect for parents. They raise their children and educate them to be responsible citizens. They give love and care. These two days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think about the changing roles of mothers and fathers. More mothers now work outside the home and more fathers must help with childcare.
These two special days are celebrat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On mother’s Day, people wear carnations. A red one symbolizes a living mother. A white one shows that the mother is dead. Many people attend religious services to honor parents. It’s also a day when people whose parents are dead visit the cemetery(grave). On these days families get together at home as well as in restaurants. They often have outdoor barbecue for Father’s Day. These are days of fun and good feelings and memories.
Another tradition is to give cards and gifts. Children make them in school. Many people make their own presents. These are more valued than those bought in stores. It’s not the value of the gift that is important, but “the thought that counts”. Greeting card stores, florists, candy makers, bakers, phone companies and other stores do lots of business during these holidays.
51.Which is NOT a reason for children to show love and respect for parents
A. Parents bring up children.
B. Parents give love and care to children.
C. Parents educate children to be good persons.
D. Parents pass away before children grow up.
52.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passage
A. Both festivals are in May.
B. Fewer women worked outside the home in the past.
C. Not all the children respect their parents.
D. Fathers are not as important as mothers at home.
53. Which do you know about “carnation”
A. It only has two kinds of color.
B. 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clothes people wear on Mother’s Day.
C. It’s a kind of flower showing love and best wishes.
D. People can wear them only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54.What do you think “florists” do
A. They sell flowers.
B. They make bread or pastry.
C. They offer enough room for having family parties.
D. They sell special clothes for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B
There are one billion homeless people living in our world today . The Homeless World Cup exists to end this , so we all have a home , a basic human need .
The Homeless World Cup is an annual , international football tournament(锦标赛) , uniting teams of people who are homeless to take a 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 to represent their country and change their lives forever . It has inspired and supported over 50 grass roots(基层的) football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working with homeless people throughout the year .
The first tournament took place in Graz 2003 uniting 17 national teams . At the 5th Homeless World Cup in Copenhagen in 2004 , 48 nations , 500 players were united for a 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 to represent their country . 25,000 players were involved in pre-tournament training and trials around the world .
The Homeless World Cup is full of players with courage , spirit and determination . Research shows that 73% of players change their lives for the better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 by coming off drugs and alcohol , moving into jobs , education , homes , training , reuniting with families and even going on to become players and coaches for professional or semi-professional football teams . David Duke (Scotland) played in 2004 , came off alcohol , passed his coaching qualifications(资格) . He became assistant coach for Scotland 2005 , coach in 2006 and now owns his own home . The best goal scorer in 2004 Yevgen Adamenko(Ukraine) went on to play in a professional club in Ukraine .
The Homeless World Cup supporters include Nike , UN , Manchester United , Real Madrid and international footballers Didier Drogba and Rio Ferdinand .
55.The purpose of the Homeless World Cup is to .
A. find a home for homeless people B. collect money for homeless people
C. help the homeless kick bad habits D. help the homeless start a new life
56.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the Copenhagen Homeless World Cup
A. It took place in early December .
B. 25,000 players entered the tournament .
C. Nearly 50 teams competed in the tournament .
D. David Duke won the best goal scorer in 2004 .
57.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the examples of Yevgen Adamenko and David Duke in Paragraph 4
A. To attract people to join the Homeless World Cup .
B. To show the influence of the Homeless World Cup .
C. To show the popularity of the Homeless World Cup .
D. To inspire people to support the Homeless World Cup .
58.The underlined words “ coming off ” in Paragraph 4 can be replaced by “ ” .
A. giving up B. falling in C. cutting off D. looking down
C
American cities are similar to other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In every country, cities reflect the values of the culture. American cities are changing, just as American society is changing.
After World War II, the population of most large American cities decreased; however, the population in many Sun Belt cities increased. Los Angeles and Houston are cities where population shifts(转移)to and from the city reflect the changing values of American society. In the late 1940s and early 1950s, city residents(居民)became wealthier. They had more children so they needed more space. They moved out of their apartments in the city to buy their own homes. They bought houses in the suburbs(郊区)。
Now things are changing. The children of the people who left the cities in the 1950s are now adults. Many, unlike their parents, want to live in the cities. They continue to move to Sun Belt cities and older ones of the Northeast and Midwest. Many young professionals are moving back into the city. They prefer the city to the suburbs because their jobs are there; or they just enjoy the excitement and possibilities that the city offers.
This population shift is bringing problems as well as benefits. Countless poor people must leave their apartments in the city because the owners want to sell the buildings or make apartments for sale instead of for rent. In the 1950s , many poor people did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move to the suburbs; now many of these same people do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stay in the cities.
Only a few years ago, people thought that the older American cities were dying . Some city residents now see a bright, new future. Others see only problems and conflicts. One thing is sure: many dying cities are alive again.
59.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c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A.They are alive. B. They are hopeless.
C. They are similar. D.They are different.
60. Why did American city residents want to live in the suburbs after World War II
A. Because older American cities were dying.
B. Because they were richer and needed more space.
C.Because cities contained the worst parts of society.
D. Because they could hardly afford to live in the city.
61.According to the 4th paragraph, a great many poor people in American cities .
A.are faced with housing problems. B. are forced to move to the suburbs.
C.want to sell their buildings. D. need more money for daily expenses.
62.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text that .
A.American cities are changing for the worse.
B.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American cities.
C.many people are now moving from American cities.
D.the population is decreasing in older American cities.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如果选E,请涂AB; 如果选F,请涂ABC;如果选G,请涂ABCD,.
Many people set a goal to make a change in their life, but not everyone knows how to achieve it. The following practical tips on goal setting can help make it easier to set and reach goals to make a change in your life.
63 when it comes to making a change, people who succeed are those who set realistic and specific goals. “ I’m going to recycle all my plastic bottles, soda cans, and magazines” is a much easier goal than “ I’m going to do mor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that makes it easier to stick with.
Being patient is important. It takes time for a change to become an established habit. 64 . That’s because your brain needs time to get used to the idea that this new thing you’re doing is part of your regular routine. So you should have enough practice.
Repeating a goal makes it stick. 65 By doing this you can remind yourself of what you want and what you’re working for. (Writing it down works too) Every time you remind yourself of your goal, you’re training your brain to make it happen.
66 The key to making any change is to find the desire within yourself- you have to do it because you want it, not because a girlfriend, boyfriend coach, parent, or someone else wants you to.
Roadblocks don't mean failure. Slip- ups are actually par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s you retrain your brain into a new way of thinking. 67 But that’s OK. It’s normal to mess up or give up a few times when you are trying to make a change. So remember that everyone slips up and don't beat yourself up about it. Just remind your-self to get back on track.
A. Pleasing other people doesn’t work
B. Say your goal out loud each morning
C. Specific and realistic goals work best
D. It may take a few tries to reach a goal
E. You can achieve your goals in many ways
F. It will probably take a couple of months before anything changes
G. If you don’t know what you want, you will never achieve your goals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 英语试题
第Ⅱ卷(共 36 分)
第四部分:单词拼写(共6题,满分6分)
根据所给单词的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及句意,写出各句中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
1.The agreement will b________ both sides.
2.What will happen if you do not eat a b______________ diet.
3. If you feel not good, you’d better c____________a doctor.
4. It’s important to know your own strengths and w___________.
5. I don’t mind ____________ (道歉) to others if I make a mistake.
6. Many a____________will be given to the winners in the coming music ceremony.
第五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短文中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Raising your head in August 16 and stare the stars, you will find something romantic went on in the
sky. Valentine'S Day in China, the seven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falls on August 16 this year.
That is, on the Monday evening, Niu Lang and Zhi Nu would meet on a bridge of magpies across the
Milky Way. Chinese grannies will remind children that they aren’t able to see any magpies on that
evening, so all the magpies have left to form a bridge in the heavens by their wing.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0分)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据统计,我国有1200万肥胖儿童。不吃早餐、经常吃快餐和缺乏锻炼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请根据以下要点提示用英文写一篇短文。
注意:1.词数;100字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要点提示:1.描述现状;
2.叙述你对此事的看法;
3.提出建议:如坚持健康的饮食;加强锻炼;政府应控制快餐店数量;餐饮业要关注孩子健康而不只是利润等。
参考词汇: 肥胖 obesity 餐饮业the food industry 利润 prof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 英语试题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为2分,共60 分)
1.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状况,那么A、B、C、D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A 1.71 0.66
B 1.0 1.2
C 4.0 1.4
D 1.5 0.9
A.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 B.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
C.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 D.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
2.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数
B.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
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当全球人口约为100亿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为降低
3.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4.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l00千米以上
5.形成下列城市的原因中,与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有关的是 ( )
A.我国的南京、上海 B.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C.美国的纽约、芝加哥 D.英国的伦敦和法国的巴黎
6.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建国以前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逐水草而居是历史上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C.历史上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D.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
7. 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8. 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9.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 )
①“多子多福” ②男性偏好 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④重视子女质量 ⑤注重自我发展 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读“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量关系示意” 图,然后回答10—12题。
10.阶段③处于 (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11.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终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2. 下列属于人口迁移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
13.下列城市在区域的发展中产生作用最大的是 ( )
A.北京 B.济南 C.广州 D.佛山
读下面三种城市结构模式示意图,完成14题。
14.按图序排列的城市结构模式分别是(  )
A.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B.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
D.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
15.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城市绿地面积小
C.城市人们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余热 D.人类呼出大量CO2
16.下列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完善城市道路网
③提倡坐出租车 ④加强城市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后完成17~18题。
17.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他将选择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
A.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
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19.下列对城市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不大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20.下列各区位中,地租最高的一般是 ( )
A.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
B.城市的边缘,环境优美的地方
C.城市内具有较高声誉的地区 D.城市的中心
2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别加大
22.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 ( )
A.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C.城市现代文明深受乡村文化的影响 D.城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生活
23.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24.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 )
A.城市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B.城市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C.城市的文化背景比较一致 D.城市的职业构成比较复杂
25.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 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
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 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通
26.下图是“住宅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远近关系示意”,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的通达度
B.环境质量
C. 建筑技术水平
D.地价水平
27.下列关于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原先的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B.城市经济活动强烈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导致城 市气候类型的变化
C.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城市地区水系紊乱
D.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污染
28.下列关于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
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
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
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
29.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 )
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 )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3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图中_________阶段向_____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9分)
(1)图1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1分)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3分)
(2)图1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1分)简述其成因。(2分)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2中甲属于________国家(1分),乙属于________国家(1分)。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2分)城市和_____城市(2分)(填代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2分)。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2分)、________(2分)。C城市位于________ (地貌)(2分)上。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2分)。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2分)。
巴彦淖尔市中学2012年-2013年4月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答案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为3 分,20题共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C B D D C A C B C A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B D C B A B D D C D C 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