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归园田居(其一)——乱世的另一种选择“千古田园、隐逸诗人之宗”“中国三千年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年里最杰出的诗人”谈谈你对陶渊明其诗或其人的了解。基本资料姓名: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时代:晋宋之际爱好:饮酒、赏菊、作诗家世:曾祖陶侃(晋大司马);祖父陶茂(某郡太守);外祖父孟康(名士)亲属:父、母、庶母、程氏妹朋友:王弘,琅琊人,曾祖王导。历任车骑大将军,太保、中书监。颜延之,琅琊人,历任太子舍人、始安太守、光禄大夫。嗜酒。“元嘉三大家”之一(另两个为鲍照、谢灵运)。其40代孙名叫颜真卿。传世作品125。其中,赋辞3篇、文9篇。113首诗作中,四言诗仅有9首,其余皆为五言诗。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门类。为中国古典诗歌拓展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创造了中国诗意境中一种全新的美的类型(冲淡之美),“开千古平淡之宗”诗文概况8岁丧父,12岁失庶母,家境没落;约33岁,为桓玄幕寮,2年后,因母丧回家(回家3年后,AC403,桓玄逼晋安帝禅位,立国桓楚)约38岁,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后回家(AC420,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约41岁,当年八月任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去世,即解绶回家,此后再未出仕。AC427,约63岁(或73岁),在贫病交困中去世。人生大事记:也曾豪气干云,志逸四海“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读山海经》其十“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羽奏壮士惊。一去知不归,且有后世名。”——《咏荆轲》也曾十愿十悲,忧思徘徊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闲情赋》(节选)终究归去来兮,酒菊自在“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节选)酒世间无可恋念,皆不合心,不上眼,故遁之于酒。——顾随颜公付酒钱:“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白衣送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我醉欲眠卿可去:“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无弦琴:“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参见沈约《宋书·陶潜传》、萧统《陶渊明集·陶渊明传》、房玄龄《晋书·陶渊明传》)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督察。这位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封好,并马上写了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真是个有趣的人。不过,我们是不是得说诗啦······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找一找:诗眼归为何“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并序》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一生多次辞官做官呢?1、家境不好,负担重,衣食不能周全。2、受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3、仕途不得志。从何处“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尘网中” ,如何理解这个“误”字?(1)从一个“误”字可看出,作者出于种种原因,违背自身的“本性”,走上做官的这条歧路,心中充满辛酸和悔恨。(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前半生的摇摆、痴迷的深沉的忏悔。“尘网”足见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归”往何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情感)1、“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2、特点:失去自由。3、作者自比羁鸟、池鱼,表达了自己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对自由的强烈向往之情。守拙归园田为什么要“守拙”?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处环境如何?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化用汉乐府诗《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归处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提示:可从远近、色彩、动静等方面考虑)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归处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视听近远静动衬白描手法语言的质朴自然景物特点:恬静幽雅朦胧和谐视听结合、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融情于景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视听近远静动衬白描手法语言的质朴自然景物特点:恬静幽雅朦胧和谐恬淡舒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极简省的语言,不加烘托地描摹人或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再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 )③那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⑤两岸连山 ( )⑥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⑧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我偶像!小元子,快看快看!宋·苏轼金·元好问元: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确帅!不过,俺还有个问题······归来感觉怎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在樊笼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樊笼”比喻官场。点睛之笔,“久”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悔恨,此时有作者摆脱官场束缚的欣喜之情。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凸显出一种睽违已久的喜悦、闲适和自由,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拓展思考】渊明是达道之士,古今皆无异议。但渊明所达之道,究竟是是儒家的道,还是道家的道?【道家】渊明所说者庄、老。——(宋)朱熹《朱子语类》晋人贵玄虚,尚黄、老,故其言皆放诞无实。陶靖节见趣虽亦有类老子,而其诗无玄虚放诞之语,中如……等句,皆达人超世,见理安分之言,非玄虚放诞者比也。——(明)许学夷《诗源辩体》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新自然说不似旧自然说之养此有形之生命,或别学神仙,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故渊明之为人实外儒而内道,舍释迦而宗天师者也。——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儒家】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明·归有光《陶庵记》不惧饥寒,达天安命,陶公人品,不在季次、原宪下,而概以晋人视之何?——清·沈德潜《古诗源》渊明本是儒家出身,律己甚严,从不肯有一丝苟且卑鄙放荡的举动……他虽生长在玄学佛学雰围中,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他只是平平实实将儒家话身体力行。——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拓展思考·本周小作文】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齐读全诗,体会情感课内基础巩固1、 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暧暧(ài ài) 悠悠(yōu yōu) 呦呦(yōu yōu)B.慷慨(kǎi) 羁鸟(jī) 阡陌(qiān mù)C.樊笼(fán) 吐哺(bǔ) 三匝(zhā)D.衣衿(jīng) 掇取(duō) 狗吠(fèi)【答案】A【解析】B项,“陌”应读“mò”;C项,“匝”应读“zā”;D项,“衿”应读“jīn”。故选A。2、 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B.“羁鸟”,以被关在笼中的鸟自喻。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中,D项,“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理解错误。“樊笼”在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故选D。3.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答案】D【解析】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分析错误,“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尘俗杂事。4.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人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那一套。“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B.本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尘世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D.“久在樊笼里”一句中的“樊笼”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句中所说的“尘网”,既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指当时复杂的人际关系。【答案】C【解析】C项,“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错误。这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诗人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归园田”“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故选C。5、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答案】A【解析】A项,“自号靖节先生”、“世人‘五柳先生’称之”错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2)《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2)《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