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11_窦娥冤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11_窦娥冤导学案

资源简介

11.窦娥冤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识记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给各部分添加小标题,概括杂剧的主题。
(3)概括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 能深刻认识窦娥冤悲剧的社会原因。
2.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给各部分添加小标题。
3.达标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觑(qù) 罪愆(qiān) 燕侣莺俦(shòu)
B. 绣闼(tà) 提防(tí) 当垆涤器(lú)
C. 忤逆(wǔ) 阑珊(shān) 披枷带锁(jiā)
D. 恓惶(xī) 田畴(Chóu) 湛湛青天(zhè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错勘(勘探)贤愚枉做天
②可怎生糊突(同“糊涂”,这里指“混淆”)了盗跖、颜渊
③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叹息埋怨)
④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人缘好)
⑤你道是暑气暄(温暖,这里指热气蒸腾)
⑥亢(极)旱三年
⑦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每月)十五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⑥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窦天章上朝取应之后,一直杳无音信,直到窦娥含冤被杀后,才再次出现,这也给主人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悲哀。
B.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说他们需要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们,让他们着实高兴了一阵。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好学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D.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本折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窦娥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窦娥与婆婆诀别,第三部分是窦娥发下三大奇愿。
2.问题展示
赏析第一部分: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3)《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5)《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6)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赏析第二部分:
(1)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2)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4)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5)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赏析第三部分:
(1)“无头愿”是什么意思?

(2)“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3)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

(4)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5)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

归纳概括主题。

3. 方法总结
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
4. 拓展交流
问题1:《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问题2“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这是桃杌的开场白,试点评。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1.C 
2. A 解析:①中的“勘”意为“察看,断定”。④中的“干家缘”意为“料理家务”。⑦中的“月一”指“初一”。
3.D 思路解析:D项,“不明不暗”,糊里糊涂,不能用来形容光线是否充足。
拓展交流:
问题1:《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问题2:点评:这是桃杌的开场白,也是元代昏庸官吏的自我告白,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思考,这正是造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这是多么恬不知耻,又是多么赤裸裸的买卖狱讼!窦娥的冤狱出现在这种官吏的手下,造成错杀贤良的结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这真是无赖成性、无耻之尤!这样的官吏欺下瞒上,鱼肉百姓,焉能不出冤狱?关汉卿在这部戏剧中,敢于对当时的吏治腐败进行如此尖锐的批判,这在元杂剧的其他作家中是少有的,因而也是难能可贵的。
指天斥地
鸣屈叫冤

绑缚刑场

窦娥冤
后街相见
婆媳诀别
诉说冤情

怒气冲天
临刑发誓
冤情昭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