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1判断的概述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甲同学读了某篇散文,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甲同学的评论属于( )A.简单判断 B.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 D.联言判断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的四句话,属于判断的有( )①红豆生南国 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 ④此物最相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个判断是( )①肯定判断②否定判断③简单判断④复合判断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歧义是指语言文字的含义不明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下列语句中,不存在歧义的是( )A.他连我们局长都不认识B.你等我一下,咱们一起走C.民政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D.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下列语句不表达同一判断的是( )(深度解析)A.“意志坚强的人不怕失败!”和“意志坚强的人难道怕失败吗?”B.“空气污染的问题不能不解决。”和“空气污染的问题是该解决了。”C.“他确实不想再待在上海了。”和“他为什么不想再待在上海了?”D.“机动车冒黑烟就应该重罚!”和“机动车冒黑烟难道不应该重罚吗?”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可以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复合判断。这一划分的逻辑错误在于( )A.越级划分B.划分不全C.多出子项D.划分标准不一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下列语句中不能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A.这是新学生宿舍B.李白是伟大的诗人C.天空显得格外蓝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这一定义( )A.错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B.错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C.正确,符合定义的“种差加属概念”的原则D.正确,符合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的规则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语句表达判断的有( )(深度解析)①江山如此多娇!②请把空调关好!③花儿开得真美!④你去过北京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下列语句不属于简单判断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并非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D.雨下得很大,但比赛还是如期举行1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歧义句不能准确地表达判断,会使人产生误解。下列语句中,存在歧义的是( )A.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B.书友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淘得快乐C.他迅速地脱掉衣服,钻进被窝睡觉D.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老孙欠老杨500元。”1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可以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这一划分是依据( )A.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B.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数量C.判断本身的真假情况D.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一旦吸毒,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对此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A.这个判断中存在概念搭配不当的问题B.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C.“吸毒”和“犯罪”有必然性的条件关系D.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1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②有真假之分③来源于社会实践④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关于“判断”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 ②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唯一特征③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④判断是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的思维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①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②难道西湖风景不美吗?③人是谁创造的呢? ④请您多提宝贵意见!⑤祖国山河多么壮丽啊! ⑥啊,我的天哪!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二、材料分析题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材料一 判断有一个真假的问题。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等,就犯了判断不符合实际的语病。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请阅读下列三组判断:①“苹果是水果”“钢笔是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运行”“上帝创造了一切”;③“宇宙人是存在的”“飞碟是外星人的飞行器”“光是速度的极限”。材料二 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判断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有同学提供了以下四个判断:①小李是三好学生;②0小于1;③小刘或者是优秀团员或者是三好学生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结合材料,运用“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判断?请你对材料一中的三组判断的特征进行分析。(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四个判断的类型。参考答案:1.【答案】D【详解】D:甲同学的观点属于断定几种事物情况都存在的判断,为联言判断,故D入选。A:简单判断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是判断的最简单形式,甲同学的判断不属于选言判断,故A不选。B:选言判断一般带有相容或不相容的选言支,甲同学的判断不属于选言判断,故B不选。C: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甲同学判断的不属于假言判断,故C不选。故本题选D。2.【答案】B【详解】①④:判断是对事物的性质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红豆生南国”和“此物最相思”是对事物的性质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属于判断,B符合题意。②:“春来发几枝”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排除②。③:“愿君多采撷 ”是祈使句,不属于判断,排除③。故本题选B。3.【答案】C【详解】①:题中判断对认识对象以肯定的方式作出断定,因此是一个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②:题干是肯定判断,不是否定判断,②排除。③:题中判断是由“我们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和“我们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两个简单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③不符合题意。④:题中判断是由“我们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和“我们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两个简单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4.【答案】B【详解】A:可以理解为他不认识我们局长,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局长不认识他,存在歧义,A与题意不符。B:该项含义明确,不存在歧义,B符合题意。C:可以理解为民政部给华北、东北调拨物资,也可以理解为民政部从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存在歧义,C与题意不符。D: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去汇报,存在歧义,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5.【答案】C【详解】ABD:这三项中的语句都是同义句,表达同一判断,与题意不符,A、B、D排除。C:该项中的第一个语句是表示肯定的判断,第二个语句表示的是询问,二者不同义,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答案】A【详解】ABCD: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而“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是同一级关系。把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复合判断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本题选A。7.【答案】A【详解】A:该项的表达会让人产生歧义,到底是新学生的宿舍还是新的学生宿舍,该项不能准确表达判断,A符合题意。BCD:这三项意思表达明确,与题干指向不符,BCD排除。故本题选A。8.A【详解】A: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既可以作出肯定的断定也可以作出否定的断定,因此,题干中的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A符合题意。B:定义过宽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的逻辑错误,题干没有犯“定义过宽”的错误,B排除。C、D:题干对“判断”的这一定义是错误的,C、D错误。故本题选A。9.【答案】B【详解】①③: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这两项是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对认识对象都有所断定,属于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该句是一个祈使句,带有命令语气,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②不是判断,排除。④:该句是一个询问句,对认识对象并未作出断定,④排除。故本题选B。10.【答案】D【详解】ABC: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这三项符合简单判断的定义,与题意不符,ABC排除。D:该项由“雨下得很大”和“比赛如期举行”两个判断构成,属于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答案】A【详解】A:“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可以理解为学校来的医生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也可以理解为学校来的三个医生来自三个医院,存在歧义,A符合题意;BCD:“书友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淘得快乐”“他迅速地脱掉衣服,钻进被窝睡觉”“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老孙欠老杨500元’。”,这三项含义明确,不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BCD排除。故本题选A。12.【答案】D【详解】D: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D应选。ABC:ABC均与题干规定性无关,不选。故本题选D。13.【答案】D【详解】A:这个判断是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而不是搭配不当的问题,A说法不符合题意。BC:“吸毒”可能引发“犯罪”,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条件关系,没有正确地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BC说法错误。D:“吸毒”不一定会引发“犯罪”,因此题中的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步准确,D正确。故本题选D。14.【答案】A【详解】①②: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基本特征,①②正确。③:该项说的是判断的来源,不是判断的基本特征,③不符合题意。④: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④错误。故本题选A。15.【答案】C①③:由所学可知,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①③说法正确。②: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而不是唯一特征,②说法错误。④: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断定不一定是肯定,④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故选C。16.【答案】D【详解】①:陈述句,表达了判断,①观点符合题意。②:反问句,表达了判断,②观点符合题意。⑤:感叹句,表达了判断,⑤观点符合题意。③:一般疑问句,不表达断,③观点不符合题意。④:祈使句,不表达断,④观点不符合题意。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⑥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答案】(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有两个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上面三组判断都是肯定判断。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第①组判断都是真判断,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第②组判断都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第③组判断是真是假一时难以下结论,只有通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断定这些判断的真假。(2)①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②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③是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④是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说明什么是判断?并对对材料一中的三组判断的特征进行分析。是分析类主观题;需要调动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的知识;考生在解答时,要调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问题。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什么是判断?——判断的概念。有效信息②:三个案例——联系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概念——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有两个基本特征。得分点②: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上面三组判断都是肯定判断。得分点③: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第①组判断都是真判断+第②组判断都是假判断+第③组判断是真是假一时难以下结论。(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四个判断的类型。是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动判断的类型的表达与知识;考生要结合教材知识,做出合理判断。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小李是三好学生,这是在判断事物的性质——体现性质判断。有效信息②:0小于1,这是在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体现关系判断。有效信息③:小刘或者是优秀团员或者是三好学生,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断定时,估计他有几种可能的情况——体现选言判断。有效信息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在断定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体现假言判断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分别指出四个案例的判断类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导入新课那么,判断是怎么构成的?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又有哪些类型?判断的类型依据怎样的标准划分的?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我是概念——逻辑思维的细胞!虽然我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仅凭我自己的力量还不能明确的表达的思想!我们可以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呀!判断的概述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一框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逻辑思维规则辩证思维方法思维意识理性认识广义狭义逻辑学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广义狭义方法运用狭义逻辑学本册主线《逻辑与思维》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第二单元知识体系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明析判断的概述1探究判断的表达与类型2探析判断及其基本特征议题01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探析判断及其基本特征议题探究与分享《笑林广记﹒ 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答日:“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探究问题:“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1、使用判断的原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2、判断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示范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2、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2)判断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例如: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探究与分享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故不一定都是真判断。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社会实践①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②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③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小试牛刀:指出下列各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两个判断不一致,对居民区的居民是哪里人是假判断。这个居民区所有的居民都是沈阳人这个居民区有的居民是沈阳人(1)R村的每一户人家都有电风扇R村没有一户人家有电风扇(2)我班多数同学是懂英语的我班少数同学是不懂英语的(3)两个判断自相矛盾,为假判断。两个判断表达的意思一致,为真判断。02判断的表达与类型2探究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议题探究与分享 这是新学生宿舍。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探究问题: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新”的含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也可理解为“新同学”的宿舍。这个语句的概念搭配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这个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二者之间不是必然的条件关系。那么,我们应如何表达判断呢?1、判断的表达——语句(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2)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如: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如:“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个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去汇报,存在歧义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和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例如:“苏杭是真实人间天堂”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①这房间的灯不亮;②我要炒肉丝。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探究与分享 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探究问题:上述判断是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是有什么区别?以下是四个判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探究与分享 他 是 中学校长。 张华 认识 雷锋。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以判断作为逻辑变项的。是复合判断。2、把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原因: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判断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清楚了解判断的类型,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相应的推理形式,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3、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简单判断判断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小试牛刀:这些判断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他是中学校长。◆张华认识雷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本框小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1判断的概述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判断的部分知识,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判断的含义、逻辑特征、分类,把握事物的本质,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判断。本框题共设两目:第一目是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第二是判断的表达与类型。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精神,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教学目标】分析判断的不同特征及表达方式,理解判断的含义、判断的两个特征、判断与实践的关系、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的种类,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学会正确进行思维判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教学重点】了解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区分真判断和假判断,判断的表达与类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及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漫画导入教师: 那么,判断是怎么构成的?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又有哪些类型?判断的类型依据怎样的标准划分的?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判断的概述总议题:明析判断的概述议题1:探析判断及其基本特征议题2:探究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第一幕:明确内涵的方法议题一:探析判断及其基本特征探究活动一:图文分析《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探究问题:“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示范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2、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2)判断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例如: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社会实践①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②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③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第二幕: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议题2:探究判断的表达与类型探究活动二: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这是新学生宿舍。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探究问题: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那么,我们应如何表达判断呢?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语句(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2)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如: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如:“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个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去汇报,存在歧义【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和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例如:“苏杭是真实人间天堂”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①这房间的灯不亮;②我要炒肉丝。探究活动三:以下是四个判断 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探究问题:上述判断是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是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把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原因: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判断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清楚了解判断的类型,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相应的推理形式,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判断的类型:(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小试牛刀:这些判断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他是中学校长。◆张华认识雷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本课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判断的概述 同步练习.doc 5.1判断的概述.pptx 5.1判断的概述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