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七年级社会答题卷 21、(3)(4分)考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 贴条形码区 缺考 22、(1)(4分)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式填涂: 非 A B 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 笔书写,字体工整, 22、(2)(4分)笔迹清晰。一、选择题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二、非选择题22、(3)(4分)21、(1)(4分)21、(2)(5分)23、(1)(4分)第 1 页 第 2 页23、(2)(2分) 24、(3)(3分)23、(3)(4分)25、(1)(2分)23、(4)(4分) 25、(2)(4分)研究角度 社会安定 对外开放 文化辉煌 经济繁荣史料序号 24、(1)(3分)25、(3)(4分)24、(2)(5分)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第 3 页 第 4 页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七年级社会试题卷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A C D C C A A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D A C C D C D B B非选择题21、(1)藩镇之弊:武将专权。(1分)做法: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3分)(2)变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1分)积极影响: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分)消极影响:导致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最终导致北宋灭亡。(2分)(3)行省制度;(1分)行政:中书省。军事:枢密院。监察:御史台。(3分)22、(1)亚洲、非洲(2分)霍尔木兹海峡、石油(2分)(2)①热带沙漠气候,热量充足满足枣椰树“喜高温”的要求;②降水少,满足枣椰树“喜低湿”的要求;③热带沙漠地区,多沙壤土满足排水良好的需要等。(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3)①“培育适应当地种植的农产品”说明C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或 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 或 开发节水作物;②“滴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说明C国重视资源的节流 或 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微咸水说明C国重视开源或扩大水资源的利用范围。(4分,材料+做法,写出2点即可)23 、(1)唐太宗;爱民(亲民)思想、用人唯贤;贞观之治。(4分)(2) A:曲辕犁(1分)B:筒车(1分)(3)表现: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4分, 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研究角度 社会安定 对外开放 文化辉煌 经济繁荣史料序号 ③ ① ② ④(4)24、(1)宋代秧马的广泛使用,体现出农业的发展 (1分)宋代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体现出手工业的兴盛(1分)宋代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体现出商业贸易的繁荣。(1分)(2)变化: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不断上升,南方人口已经超过北方(南方户数已经超过北方)。(1分)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2分)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繁荣,人口增加。(2分)(3)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开发了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交融(3分)25、(1)《马可●波罗行纪》(2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2分)(2)女真族。(1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收复了北方的部分失地,1140年,在河南郾城取得大捷。(3分)(3)1271年(2分)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分)滨江初中教育集团 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七年级社会试题卷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A C D C C A A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D A C C D C D B B二、非选择题21、(1)藩镇之弊:武将专权。(1 分)做法: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3 分)(2)变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1分)积极影响: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分)消极影响:导致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最终导致北宋灭亡。(2分)(3)行省制度;(1 分)行政:中书省。军事:枢密院。监察:御史台。(3分)22、(1)亚洲、非洲(2分)霍尔木兹海峡、石油(2 分)(2)①热带沙漠气候,热量充足满足枣椰树“喜高温”的要求;②降水少,满足枣椰树“喜低湿”的要求;③热带沙漠地区,多沙壤土满足排水良好的需要等。(4 分,答出任意 2 点即可)(3)①“培育适应当地种植的农产品”说明 C 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或 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 或 开发节水作物;②“滴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说明 C国重视资源的节流 或 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微咸水说明 C国重视开源或扩大水资源的利用范围。(4 分,材料+做法,写出 2 点即可)23 、(1)唐太宗;爱民(亲民)思想、用人唯贤;贞观之治。(4 分)(2) A:曲辕犁(1 分)B:筒车(1 分)(3)表现: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4 分, 答出 2 点即可,每点 2 分)(4)研究角度 社会安定 对外开放 文化辉煌 经济繁荣史料序号 ③ ① ② ④24、(1)宋代秧马的广泛使用,体现出农业的发展 (1 分)宋代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体现出手工业的兴盛(1 分)宋代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体现出商业贸易的繁荣。(1 分)(2)变化: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不断上升,南方人口已经超过北方(南方户数已经超过北方)。(1 分)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2 分)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繁荣,人口增加。(2 分)(3)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开发了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交融(3 分)25、(1)《马可●波罗行纪》(2 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2 分)(2)女真族。(1 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收复了北方的部分失地,1140 年,在河南郾城取得大捷。(3 分)(3)1271 年(2 分)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 分)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七年级社会试题卷出卷:周晓舟 审核:洪鸽(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区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B.②平原为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临大西洋,东濒太平洋,土著居民为黑人D.④国家的畜牧业发达,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下列对湄公河平原地区人们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传统民居为高脚屋 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③饮食以米饭为主 ④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瑞士人常说“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一双勤劳的手”,没有资源指的是( )① 缺乏发展工农业的自然资源②水资源短缺③矿产资源奇缺 ④耕地面积少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关于马赛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①野生动物是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②马赛男人手持木棍,为了捕捉野生动物③马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④马赛男人身着红色披风,可以驱赶野生动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一位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外国游客这样评论举办地乌镇:"临水建屋,以船代车,行走在这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像极了我的家乡."据此推测这位游客可能来自于( )A. 巴黎 B. 蔚山 C. 威尼斯 D. 巴西利亚6.日本是渔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这得益于(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②国土南北狭长,面积小③沿海海域饵料丰富,鱼群多 ④电子工业和造船业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对巴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 B.位于法国北部,塞纳河流经市区C.西岱岛是巴黎的发祥地 D.被誉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 )A.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B.促进了佛教的传播C.让平民子弟都登上朝堂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9.“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李渊有关的是( )①开通运河 ②太原起兵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10.“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材料介绍的是( )A.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11.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十国是指南方地区同时鼎立而存的十个政权C.五代是指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D.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12.为配合大运河“申遗”,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3.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特点的特殊之处。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A. 政权并立,经济繁荣 B.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C. 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 科技发达,思想专制14.苏轼评论王安石变法:“ 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15.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下列能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医学等 ②西夏仿效唐宋官制、军制和法律③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并提倡儒学 ④澶渊之盟有力维护辽宋长久和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唐代)文武将吏,擅自署置(部署、设置,常指选用官吏),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宦官与外戚的矛盾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7.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18.《蒙古秘史》中有“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记载,蒙古草原上长期存在的这种混乱局而结束于( )A.成吉思汗攻灭西夏和金朝 B.忽必烈完成对全国的统一C.元大军攻陷临安,南宋灭亡 D.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19.宋朝的市镇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当时老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 )①“瓦子”里观看杂技 ②听著名悲剧《窦娥冤》③学唱戏剧《牡丹亭》 ④逛东京热闹非凡的夜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大题,共60分)2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中的“藩镇之弊”是指什么?请写出材料中“兵也收了”的具体做法。(4分)相比于唐代,宋代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5分)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指出元代掌管全国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三洲是指欧洲、 ▲和 ▲ 。A海峡的名称是 ▲ ,B国 ▲ 资源丰富。(4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B国种植枣椰树的有利条件。(4分)材料二:C国被誉为“欧洲果篮”。该国一方面培育适应当地种植的樱桃、西红柿、葡萄、西瓜等多种农产品,便于浇灌、剪枝和采摘;另一方面由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大大节约了水肥;同时该国是最早开发利用微咸水的国家之一。(3)C国的气候条件和B国十分相似,但农业却比较发达,结合材料分析该国的成功经验。(4分)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语句一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语句二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1)材料一中的语句出自于唐朝哪个皇帝 语句一、二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4 分)材料二:图片A 图片B(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 分)材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摘编自仪平策等《中国审美文化史》(4)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4 分)材料四:盛唐气象,鼎盛中华。序号 史料① 日本前后十几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② 敦煌壁画中……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③ 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3)阅读材料四,完成下表填空。(4分,每空只填1个序号)研究角度 社会安定 对外开放 文化辉煌 经济繁荣史料序号2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图1宋代秧马 图2宋代冰裂纹陶器 图3宋泉州市舶司遗址材料二:东汉以后,我国南、北方人口和户数变化趋势表。材料三: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拔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信息,描述宋代经济发展情况?(3分)(2)概括材料二表格反映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5分)(3)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贡献(3分)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时,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回国后,把他在东方的见闻经历留在了《东方见闻录》一书中。——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1)材料一中的《东方见闻录》另一个书名叫什么?说说该书带来的影响。(2分)材料二:靖康耻(发生于1127年),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2)“匈奴”喻指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结合事实说明岳飞怎样“雪耻”?(4分)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3)材料三“至元八年”是哪一年 简述忽必烈是如何实现“遂一天下”的 (4分)第1页(共6页)滨江初中教育集团 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七年级社会试题卷出卷:周晓舟 审核:洪鸽(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区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B.②平原为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临大西洋,东濒太平洋,土著居民为黑人D.④国家的畜牧业发达,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下列对湄公河平原地区人们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第 1 题图有( )①传统民居为高脚屋 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③饮食以米饭为主 ④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瑞士人常说“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一双勤劳的手”,没有资源指的是( )① 缺乏发展工农业的自然资源②水资源短缺③矿产资源奇缺 ④耕地面积少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关于马赛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①野生动物是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②马赛男人手持木棍,为了捕捉野生动物③马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④马赛男人身着红色披风,可以驱赶野生动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一位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外国游客这样评论举办地乌镇:"临水建屋,以船代车,行走在这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像极了我的家乡."据此推测这位游客可能来自于( )A. 巴黎 B. 蔚山 C. 威尼斯 D. 巴西利亚6.日本是渔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这得益于(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②国土南北狭长,面积小③沿海海域饵料丰富,鱼群多 ④电子工业和造船业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对巴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 B.位于法国北部,塞纳河流经市区C.西岱岛是巴黎的发祥地 D.被誉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 )A.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B.促进了佛教的传播C.让平民子弟都登上朝堂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9.“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李渊有关的是( )①开通运河 ②太原起兵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10.“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材料介绍的是( )A.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11.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十国是指南方地区同时鼎立而存的十个政权C.五代是指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D.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12.为配合大运河“申遗”,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3.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特点的特殊之处。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A. 政权并立,经济繁荣 B.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C. 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 科技发达,思想专制14.苏轼评论王安石变法:“ 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15.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下列能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医学等 ②西夏仿效唐宋官制、军制和法律③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并提倡儒学 ④澶渊之盟有力维护辽宋长久和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唐代)文武将吏,擅自署置(部署、设置,常指选用官吏),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宦官与外戚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7.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18.《蒙古秘史》中有“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记载,蒙古草原上长期存在的这种混乱局而结束于( )A.成吉思汗攻灭西夏和金朝 B.忽必烈完成对全国的统一C.元大军攻陷临安,南宋灭亡 D.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19.宋朝的市镇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当时老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 )①“瓦子”里观看杂技 ②听著名悲剧《窦娥冤》③学唱戏剧《牡丹亭》 ④逛东京热闹非凡的夜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5 大题,共 60 分)21.(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摘自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朝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朝为多。——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中的“藩镇之弊”是指什么?请写出材料中“兵也收了”的具体做法。(4分)(2) 相比于唐代,宋代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5分)(3) 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指出元代掌管全国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图 2《利雅得气温、降水图》(1)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三洲是指欧洲、 ▲和 ▲ 。A海峡的名称是 ▲ ,B 国 ▲ 资源丰富。(4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B 国种植枣椰树的有利条件。(4 分)材料二:C 国被誉为“欧洲果篮”。该国一方面培育适应当地种植的樱桃、西红柿、葡萄、西瓜等多种农产品,便于浇灌、剪枝和采摘;另一方面由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大大节约了水肥;同时该国是最早开发利用微咸水的国家之一。(3)C国的气候条件和 B国十分相似,但农业却比较发达,结合材料分析该国的成功经验。(4分)23.(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语句一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语句二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1)材料一中的语句出自于唐朝哪个皇帝 语句一、二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4 分)材料二:图片 A 图片 B(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 A 和图 B 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 分)材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 48000 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摘编自仪平策等《中国审美文化史》(4)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4 分)材料四:盛唐气象,鼎盛中华。序号 史料① 日本前后十几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② 敦煌壁画中……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③ 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3)阅读材料四,完成下表填空。(4 分,每空只填 1个序号)研究角度 社会安定 对外开放 文化辉煌 经济繁荣史料序号24.(1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图 1宋代秧马 图 2 宋代冰裂纹陶器 图 3 宋泉州市舶司遗址材料二:东汉以后,我国南、北方人口和户数变化趋势表。材料三: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拔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信息,描述宋代经济发展情况?(3 分)(2)概括材料二表格反映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5 分)(3)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贡献(3 分)25.(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时,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 17 年,回国后,把他在东方的见闻经历留在了《东方见闻录》一书中。——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1)材料一中的《东方见闻录》另一个书名叫什么?说说该书带来的影响。(2 分)材料二:靖康耻(发生于 1127 年),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2)“匈奴”喻指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结合事实说明岳飞怎样“雪耻”?(4 分)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3)材料三“至元八年”是哪一年 简述忽必烈是如何实现“遂一天下”的 (4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社会答案定稿.docx 七年级社会答案定稿_20220420124313.pdf 七年级社会试卷定稿.docx 七年级社会试卷定稿_20220420124352.pdf 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 七年级社会答题卡_答题卡文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