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浣纱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诸暨浣纱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二〇二一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社会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卷Ⅰ(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图片反映了湄公河平原生产特色的是( )
A. B. C. D.
2.强强爸爸是一名外交官,以下是他对某个国家的描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沙漠中建起 了片片绿洲,跻身于农业发达国家的行列,该国家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 它位于( )
A.南美洲 B.西亚 C.欧洲 D.北美洲
3.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①大部分土地属于干旱地 ②地势平坦开阔
③草原面积广 ④气候湿热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日本许多渔民改变了过去只捕不养的习惯,转而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的主要原因是(  )
A.捕捞技术高度发达 B.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C.渔业资源比较丰富 D.远洋捕捞受到限制
一山之隔,别有洞天。读右图,回答 5~6 题。
5.甲国 A 城是一座美丽的古城,这里最有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
A.沙漠连绵起伏 B.平原一望无际
C.热带雨林茂密 D.水道纵横交错
6.乙国小镇达沃斯今年首办世界线上经济论坛,聚焦了世界目光。
该地发达的产业有( )
A.农业 B.旅游业 C.畜牧业 D.渔业
7.世界上不同区域生活各具特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斯湾沿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但有丰富的水资源
B.在安第斯山区的低海拔处,印第安人经营着现代化的牧场
C.美国中部大平原用飞机洒农药,农舍农田交织成美丽的风景画
D.马赛人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上,米制食品是他们主要的食物
8.2021年5月19日,城市治理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下列关于各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法国巴黎——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塞纳河流过全城
B.印度班加罗尔——地处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韩国蔚山——计算机产业全球著名,有“亚洲的硅谷”之称
D.俄罗斯莫斯科——外形像一架喷气式飞机,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9.右图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
搭配正确的是( )
A.①——石油换财富
B.②——用机器种庄稼
C.③——逐水草而居
D.④——驯养羊驼和骆马
10.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对冬奥会举 行期间各区域景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上都市威尼斯水位经常上涨
B.丰饶的湄公河平原忙着收割水稻
C.莫斯科冰雪消融
D.传统的非洲马赛人追逐水草向北迁移
1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分分合合。继秦朝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之后,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再次实现大一统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13.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14.宰相赵普建议宋太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立转运使
C.各州设通判 D.设立布政使
15.我国是个统 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相互交融的局面。下列历史事件不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 遣唐使来唐学 D.回族形成
16.“汴京梁家瓦子大小勾栏 50 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小说等 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坚持以农为本。
C.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D.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金合议 D.北宋与金对峙
18.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张骞通西域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改鲜卑旧制,接受汉文化 朝代:唐朝 人物:文成公主 事件:唐蕃和亲
A.国家统一与发展 B.经济繁荣与昌盛
C.民族交流与交融 D.对外交流与进步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1368—1644年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材料所指(  )
A.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兴盛 B.元朝时疆域辽阔
C.清朝时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卷Ⅱ(综合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安第斯山区北段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在安第斯山区发展农业很困难,植物产量相当低。水源供给不足,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比较干旱,季节性降雨雨量很少,并且没有规律;海拔高的平原地区气候寒冷,庄稼经常受到霜冻;地势崎岖不平,土壤发育不良;即便有肥沃的谷地,也都十分狭小。
从材料一看,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变化的?(2分)
“在安第斯山区发展农业很困难,植物产量相当低。”安第斯山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4分)
“海拔高的平原地区气候寒冷,庄稼经常受到霜冻。”高海拔地区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4分)其中蕴含了哪些道理?(2分)
701 班开展“认识区域”研学活动,请你参与“走进日本静冈”组并解决问题。(10 分)
观察图 1,描述日本静冈县的位置特征。(2分)
(2)山数富士,茶数静冈。根据图 2、图 3 和资料卡,分析静冈县发展茶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 分)
【相关链接】静冈县的茶叶产量居全日本第一位。该县茶叶修剪、采摘等均采用机械化操
作,鼓励种植优质品种,全县 40%左右茶原料用于深加工,结合独特的茶道文化大力开发
茶旅产品,还传承“茶草场农法”传统种植方法,打造最安全的有机茶园。
(3)根据相关链接,写出两条静冈县茶产业发展对其他区域可供借鉴的经验。(4分)
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探究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立,至今仍巍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碑文中说,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依据材料一,归纳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2分)具体包括的史实有哪些?(4分)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1分)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1分)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依据材料,我国古代各民族的发展与交融,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2分)
24.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下图)
材料二: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在诸州设置通判,凡是与军事、财政、赋役、司法裁决有关的官文必须知州和通判同时署名加印才能生效。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代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分开设立行中书省,任命中书省的官员外出兼管。丞相兼职处理行省的各种事务,以后为防止其权势太重, 改为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财政、军事、漕运、屯田等军国重事,无一不掌管。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
(2)分析材料二中通判的作用,与此相配合宋太祖还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元朝开创的什么行政制度?此外,元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较之前代有哪些新突破?(6分)
(4)综合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2分)
25.某校七年级学生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开展了一场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活动一:【时空观念--朝代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图1中a、b处的朝代名称。(2分)归纳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2分)
活动二:【史料实证--经济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认识的重要证据。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将(以往)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2)两则史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种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活动三:【家国情怀--英雄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
(3)写出图中人物姓名及其重大历史贡献。英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分)二〇二一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社会
分值:100 分 时间:90 分钟
卷Ⅰ(选择题 共 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图片反映了湄公河平原生产特色的是( )
A. B. C. D.
2.强强爸爸是一名外交官,以下是他对某个国家的描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沙漠中建起
了片片绿洲,跻身于农业发达国家的行列,该国家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
它位于( )
A.南美洲 B.西亚 C.欧洲 D.北美洲
3.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①大部分土地属于干旱地 ②地势平坦开阔
③草原面积广 ④气候湿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日本许多渔民改变了过去只捕不养的习惯,转而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的
主要原因是( )
A.捕捞技术高度发达 B.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C.渔业资源比较丰富 D.远洋捕捞受到限制
一山之隔,别有洞天。读右图,回答 5~6 题。
5.甲国 A 城是一座美丽的古城,这里最有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
A.沙漠连绵起伏 B.平原一望无际
C.热带雨林茂密 D.水道纵横交错
6.乙国小镇达沃斯今年首办世界线上经济论坛,聚焦了世界目光。
该地发达的产业有( )
A.农业 B.旅游业 C.畜牧业 D.渔业
1
7.世界上不同区域生活各具特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斯湾沿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但有丰富的水资源
B.在安第斯山区的低海拔处,印第安人经营着现代化的牧场
C.美国中部大平原用飞机洒农药,农舍农田交织成美丽的风景画
D.马赛人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上,米制食品是他们主要的食物
8.2021年 5月 19日,城市治理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下列关于各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法国巴黎——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塞纳河流过全城
B.印度班加罗尔——地处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韩国蔚山——计算机产业全球著名,有“亚洲的硅谷”之称
D.俄罗斯莫斯科——外形像一架喷气式飞机,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9.右图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
搭配正确的是( )
A.①——石油换财富
B.②——用机器种庄稼
C.③——逐水草而居
D.④——驯养羊驼和骆马
10.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2022 年 2 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对冬奥会举
行期间各区域景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上都市威尼斯水位经常上涨
B.丰饶的湄公河平原忙着收割水稻
C.莫斯科冰雪消融
D.传统的非洲马赛人追逐水草向北迁移
1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分分合合。继秦朝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之后,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再次实现大一统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
“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13.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2
14.宰相赵普建议宋太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
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立转运使
C.各州设通判 D.设立布政使
15.我国是个统 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
族相互交融的局面。下列历史事件不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 遣唐使来唐学 D.回族形成
16.“汴京梁家瓦子大小勾栏 50 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
儡、小说等 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坚持以农为本。
C.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D.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
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金合议 D.北宋与金对峙
18.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朝代:汉朝 朝代:北魏 朝代:唐朝
人物:张骞 人物:孝文帝 人物:文成公主
事件:张骞通西域 事件:改鲜卑旧制,接受汉文化 事件:唐蕃和亲
A.国家统一与发展 B.经济繁荣与昌盛
C.民族交流与交融 D.对外交流与进步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
(‘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
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1368—1644 年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 15 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
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材料所指( )
A.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兴盛 B.元朝时疆域辽阔
C.清朝时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3
卷Ⅱ(综合题 共 60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安第斯山区北段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
雪线
高山草地
高山森林
草地
草地和林地
热带雨林
材料二:在安第斯山区发展农业很困难,植物产量相当低。水源供给不足,高原的大部分地
区比较干旱,季节性降雨雨量很少,并且没有规律;海拔高的平原地区气候寒冷,庄稼经常
受到霜冻;地势崎岖不平,土壤发育不良;即便有肥沃的谷地,也都十分狭小。
(1)从材料一看,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变化的?(2分)
(2)“在安第斯山区发展农业很困难,植物产量相当低。”安第斯山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什么地方?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4分)
(3)“海拔高的平原地区气候寒冷,庄稼经常受到霜冻。”高海拔地区的印第安人是如何
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4分)其中蕴含了哪些道理?(2 分)
4
22. 701 班开展“认识区域”研学活动,请你参与“走进日本静冈”组并解决问题。(10 分)
(1)观察图 1,描述日本静冈县的位置特征。(2 分)
(2)山数富士,茶数静冈。根据图 2、图 3 和资料卡,分析静冈县发展茶产业的有利自然
条件。(4 分)
【相关链接】静冈县的茶叶产量居全日本第一位。该县茶叶修剪、采摘等均采用机械化操
作,鼓励种植优质品种,全县 40%左右茶原料用于深加工,结合独特的茶道文化大力开发
茶旅产品,还传承“茶草场农法”传统种植方法,打造最安全的有机茶园。
(3)根据相关链接,写出两条静冈县茶产业发展对其他区域可供借鉴的经验。(4 分)
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探究下列
史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公元 823 年立,至今仍巍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碑文中说,松赞干
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议社
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2 分)具体包括的史实有哪些?(4 分)
5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
匹,银一十万两…
(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1 分)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1 分)带来了什么影响?(2 分)
(3)依据材料,我国古代各民族的发展与交融,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2 分)
24.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下图)
材料二: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在诸州设置通判,凡是与军事、财政、赋役、司
法裁决有关的官文必须知州和通判同时署名加印才能生效。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代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分开设立行中书省,任命中书省的官员
外出兼管。丞相兼职处理行省的各种事务,以后为防止其权势太重, 改为在地方设立行中
书省,财政、军事、漕运、屯田等军国重事,无一不掌管。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2 分)
(2)分析材料二中通判的作用,与此相配合宋太祖还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加强中央
集权?(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元朝开创的什么行政制度?此外,元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较之前代有
哪些新突破?(6 分)
(4)综合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2 分)
6
25.某校七年级学生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开展了一场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活动一:【时空观念--朝代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图 1 中 a、b处的朝代名称。(2分)归纳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
征。(2分)
活动二:【史料实证--经济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认识的重要证据。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将(以往)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
则数郡忘饥……”、“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2)两则史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 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种经济现
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 分)
活动三:【家国情怀--英雄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
“封侯非我愿
但愿海波平”
(3)写出图中人物姓名及其重大历史贡献。英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 分)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