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活板》第一课时 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活板》第一课时 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活板》
沈括
一、教学目标:
1.活版的制作过程及“活”的特点(重点)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难点)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四大发明更是世界珍宝,同学们,你能快速说出我国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呢?…….这其中有一项发明比国外要早400多年,大家知道这一伟大创举是什么吗?
对,她就是活版印刷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活版》一文,一起来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活版,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1.作家作品简介:
2.读准下列字音:
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yáng)之
字平如砥(dǐ) 更(gēng)互 以纸帖(tiě)之
每韵为一帖(tiè) 木格贮(zhù)之 奇(jī)字
燔(fán)土 讫(qì) 拂(fú) 群从(zòng)
3. 文章理解:
(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翻译: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用雕版印刷
同“以”。
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板印的本子。
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第一段内容理解:
概况活版印刷发明前雕版印刷发明情况。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做铺垫。
(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
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
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铜钱的边缘
印模、字印
使……坚硬
混合
覆盖
翻译:
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
(原文)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
面,则字平如砥。
模子
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烘烤。
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砥:磨刀石。
翻译:
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
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
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同“只”,仅仅
不能算是简便
几十乃至百、千
别自,另外
准备好
交替、轮流
翻译: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
(原文)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
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
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
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
用来
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
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即
向来
翻译:
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
(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
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

拿不下来
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终了,完毕
擦拭,掸去
根本
翻译:
字印之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第二段内容理解:
按照工作程序具体说明了活版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及优越性。
(原文)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翻译: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堂兄弟及侄子辈
珍藏
第三段内容理解:
交代毕昇去世后活字印刷的下落,既说明本文言之有据,也表现了这项伟大发明的珍贵。
三、整体思考:
(1)《活版》一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说明?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3)学习这篇文章后,结合你现有的历史知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体现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个环节都灵活高效的特点,科学而有条理。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围绕中华民族的智慧答题即可
四.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熟读课文,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
1.活字原料:胶泥
2.活字厚度:薄如钱唇
3.与雕版不同之处:每字为一印,印时,排
在铁 板上
4.活字如何成型: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制字
排版
1.先设一铁板
2.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4.持就火炀之
5.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印刷
1.一板印刷
2.一板已自布字
3.更互用之
(二)、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字是活的
“每字为一印”
排版是活的 “密布字印”
印刷是活的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
字印数目是活的 “每一字皆有数印”
做法是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用讫再火令药熔”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2.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其印自落
3.火烧令坚 用讫再火令药镕
4.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参考答案:
1.做;被 2.印刷;字印
3.用火;用火烧 4.靠近:完成
(四)、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简要地讲给同学们听。
隋唐时期了 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箱。
辽、宋、西夏、金时期 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元代 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做了系统的总元代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明清时期 雕版印刷技术迅速发展,套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五、课堂小结:
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普及知识、促进生产、传播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入欧洲。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六、当堂测试:
一、解释通假字
1、活板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若止印三二本 4、文理有疏密
二、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2、火烧令坚
3、用讫再火令药熔 4、则以纸帖之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熟记本文重点字词解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