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4月高考预测试题(7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4月高考预测试题(7科8份)

资源简介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
化学试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第Ⅰ卷)或写(第Ⅱ卷)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帖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l5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Al-27 S-32 Fe-56 Cu-64 Zn-65
第I卷 (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下列不是水质检测指标的是
A.PM2.5??????? B.pH??? C.溶解氧?????? D.?细菌数
2.目前人类正在研究发展从海底开采可燃冰(CH4?nH2O)的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低
B.CH4分子结构是对称的
C.H2O是非极性分子
D.使用可燃冰替代煤和石油,可以解决酸雨问题
3.常温下,溴单质不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 B.复分解 C.加成 D.取代
4.有关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C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C.醋酸钠的分子式:C2H3O2Na
D.乙烯的比例模型: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发生水解而显酸性的是
A.NaHSO4 B.KCl C.NH4Cl D.H2SO4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6.科学家发现微量硫化氢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有关硫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化氢很稳定,受热难分解
B.将硫化氢通入氯水中,氯水褪色并产生浑浊
C.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D.硫化氢是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是H2S ? 2H+ + S2-
7.有关化学键和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因此只能存在于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中
B.共价键的本质是共用电子对,因此必须由成键的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
C.分子晶体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因此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D.原子晶体由于是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只能由碳、硅两元素构成
8.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其主要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纯碱 B.烧碱 C.硫酸 D.硝酸
9.右图是制取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A.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反应制取HCl
B.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NH3
C.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O2
D.用饱和食盐水和电石反应制取C2H2
10.五颜六色的变化增添了化学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叙述: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银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红色;⑤硝酸银溶液和碘化钾溶液产生沉淀→黄色;⑥苯酚在空气中被氧化→粉红色。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11.有关右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两电极直接连接,a是食盐水,则发生析氢腐蚀
B.若两电极直接连接,则负极反应一定是:Fe-2e→Fe2+
C.若铁接电源负极,石墨接电源正极,a是食盐水,左侧电极上析出的气泡比右侧电极上的多
D.若铁接电源负极,石墨接电源正极,a是氯化铜,铁上有气泡
12.硫单质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单斜硫和正交硫。已知常温常压下:
① S (s,单斜)+O2 (g)→SO2 (g)+297.16kJ;
② S (s,正交)+O2 (g)→SO2 (g)+296.83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
C.S(g)+O2(g)→SO2(g)+Q3 Q3>296.83kJ
D.反应①中生成1 L SO2 (g)放出297.16kJ热量
13.有机物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括号中的是杂质)
A.乙酸(乙醛):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
B.苯(苯酚):加入溴水,过滤
C.溴乙烷(溴单质):加入热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乙酯(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14.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α-氨基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α-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B.α-氨基酸在酸溶液中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C.α-氨基酸在碱溶液中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D.α-氨基酸难溶于水
15.一定温度下,水存在H2O ? H+ + OH- + Q(Q<0)的平衡,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Kw减小
B.将水加热,Kw增大,pH减小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c(H+)=10-7mol/L,Kw不变
16.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滴入过量溴水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Fe2+、SO42-、Cl―
B.Ag+、Al3+、H+、NO3―
C.Na+、K+、SO42-、SO32-
D.NH4+、Ca2+、NO3―、Cl-
17.将a g铝粉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铝粉完全溶解,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b L氢气,所得溶液中共有c个溶质离子,反应中转移电子d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 B.
C.?????? D.?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8.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水杨酸()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CO32―→+HCO3―
B. +CO32―→+HCO3―
C.2 +CO32―→2+CO2↑
D.3 +2CO32―→3+HCO3―+H2O+CO2↑
19.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Y>W>T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W
C.单质氧化性:W>X
D.离子半径: W>X>Z>T
20.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装置丁:说明反应2NO2(g) ? N2O4(g)是放热反应
21.常温下a mol/L 稀氨水和b mol/L 稀盐酸等体积混合,对混合后溶液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若a=b,则c(NH4+)=c(Cl―) B.若a>b,则c(NH4+)>c(Cl―)
C.若a>b,则c(OH-)>c(H+) D.若a<b,则c(OH-)<c(H+)
22.将10.92 g锌铁合金粉末加入含0.4 mol H+的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得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可能为(假设气体全部逸出,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A.2.4 L B.3.6 L C.4.8 L D.6.0 L
第II卷 (共84分)
四、(本题共8分)
化学的魅力之一来自于许许多多的“最”。例如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根据下面的“最”回答问题:
2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组成的简单物质的电子式 ,该分子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除了O、H外,另外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元素符号),其中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肯定含有的化学键是 键。
25.就物理性质而言,第二周期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的单质是 最小的金属,其相邻元素R的化学性质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关于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M和最硬非金属单质的组成元素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和N组成的物质中,M显负价,故M的非金属性强于N
b.M的氢化物的熔沸点必定比N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
c.M原子的核外电子云形状种类比N原子的核外电子云形状种类要多
d.M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和N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等
五、(本题共8分)
重铬酸钠俗称红矾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强氧化剂。工业上通过煅烧铬铁矿制取,其反应如下:
反应Ⅰ 4Fe(CrO2)2+8Na2CO3+7O2 → 2Fe2O3+8Na2CrO4+8CO2
反应Ⅱ 2CrO42- + 2H+ → Cr2O72- + H2O
反应Ⅲ 3CrO42- + 4H+ →Cr3O102- + 2H2O(副反应)
27.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 个。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关于反应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氧化的元素只有+3的Cr,被还原的元素只有0价的O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7
c.每生成1molCO2,转移3.5mol电子
d.每摩尔+3的Cr能还原0.75mol氧气
28.+6价铬的毒性很强,制取红矾钠后的废水中含有的Cr2O72-,可以用绿矾除去。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含Cr3+、Fe2+、Fe3+、H+等阳离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9.某厂废水中含1.00×10?3mol/L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 (Cr的化合价为+3,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 g FeSO4·7H2O。
六、(本题共8分)
碳单质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例如焦炭可用来制取水煤气、冶炼金属,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一定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无杂质)反应生成气体A和B。当温度在T1℃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

活性炭
(mol)
NO
(mol)
A
(mol)
B
(mol)
初始
2.030
0.100
0
0
平衡
2.000
0.040
0.030
0.030
30.在T1℃时,达到平衡共耗时2分钟,则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当活性炭消耗0.015mol时,反应的时间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分钟。
31.在T1℃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改变NO的转化率的是 。
a.增大活性炭的量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移去部分B
32.结合上表数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生成物A、B用相应的化学式表示)若T1℃时的平衡常数为K1,T2℃时的平衡常数为K2,且K1>K2,能否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说明理 。
七、(本题12分)实验室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验装置如下:
33.在启普发生器中纯锌与稀硫酸反应过于缓慢,可采取的加快速率的措施是①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用纯度不高的锌(粗锌)制取氢气,反应速率快,但制得的氢气因含H2S等还原性杂质而有难闻的气味,CuSO4洗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是否可以将CuSO4溶液换成浓硫酸_________(答“是”或“否”)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有同学发现粗锌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锌粒表面变黑,于是收集了少量该黑色固体,验证黑色固体含铁元素的简单化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有:小瓷皿的质量m g,小瓷皿加样品的质量n g,反应后小瓷皿加固体的质量w g,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用含m、n、w的代数式表示)。
37.某次实验中测定结果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未充分冷却即停止通氢气 b.氧化铜样品中含有氯化铵杂质
c.反应后固体中有少量Cu2O d.氢气不干燥有少量水分
38.由于启普发生器药品用量较多,利用下列仪器装配一套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装置,你选择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支撑仪器、橡皮塞、导气管略)。
(a) (b) (c) (d) (e) (f)
八、(本题12分)用霞石岩(主要成份Na2O、K2O、Al2O3、SiO2)制碳酸钠、碳酸钾和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溶液的pH约为8~9,Na2CO3溶液的pH约为11~12。
溶解过滤工序产生的滤液中含钠、钾和铝的可溶性盐类,钙和硅等其他杂质在滤渣霞石泥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见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39.固体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X物质是___________。
40.实验室进行煅烧操作时盛放固体物质的实验仪器是 __________,滤液W中主要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41.碳酸化Ⅰ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操作Ⅰ是_________(填写名称),操作Ⅱ是 _______(选填编号)。
a.趁热过滤 b.冷却过滤 c.蒸馏 d.灼烧
43.碳酸化Ⅱ调整pH=8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K2CO3中最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4.实验室用下面流程测定产品碳酸钾的纯度,为提高实验精度,T试剂最好是____________;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九、(本题12分)
特戊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和化工原料, 工业上可用异丁烯与一氧化碳和水蒸气或叔丁醇与甲酸反应制得。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45.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特戊酸___________,异丁烯最简单的同系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甲酸分子中含有的能体现主要化学性质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46.聚合度不大的聚异丁烯能给化妆品以极好而高贵的手感,写出异丁烯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异丁烯二聚物(二异丁烯)再与氢气加成可制得优质汽油,二聚是一分子甲基上的碳-氢键断裂后与另一异丁烯分子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写出二聚加成产物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叔丁醇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含叔丁醇)有________种(填写数字),写出叔丁醇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特戊酸稳定的同分异构体中的一个分子中不可能同时含有____(填写编号)。
a.2个-CHO b.1个–OH和1个-CHO
c.2个–OH d.1个-COO-和1个环
十、(本题共12分)
G是一种工业增塑剂,其合成的流程如下:
已知:(1)A侧链上有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2)B是芳香烃
50.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F的分子式 ,
C→D的反应条件 ,B的结构简式 。
51.A1是与A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同条件下也能制得B,写出A1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5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
53.F物质的消去产物H是一种药物中间体,关于H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取代、消去、氧化、加聚反应
b.将H加入溴水中,振荡后得到无色溶液
c.等物质的量H与F反应后,生成物可能的分子式C18H16O4
d.1mol H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最多消耗H2 4mol
54.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既能与稀硫酸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分子中只有一个甲基
十一、(本题共12分)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原料,一种是黄铁矿,其主要成分为FeS2(S为-1价);另一种是磁黄铁矿,其主要成分是Fe1-xS(S为-2价),式中x通常为0.1~0.2,既含有Fe2+又含有Fe3+。
生产硫酸时将矿石煅烧,发生反应如下:
① 4 FeS2 + 11 O2 → 2 Fe2O3 + 8 SO2
② 4 Fe1-xS + (7-3x) O2 → 2 (1-x) Fe2O3 + 4 SO2
55.含FeS2 72%的黄铁矿10吨,理论上最多可以生产98%的浓硫酸 吨(矿石中无其他含硫物质)。
56.若磁黄铁矿Fe1-xS中x=0.1,则Fe1-xS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57.煅烧矿石时,为了尽可能地将矿石中的硫转变为SO2,需通入过量20%的空气(其中N2与O2的体积比为4:1,假设无其他气体成分),计算磁黄铁矿充分煅烧后排出的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58.将一定量的磁黄铁矿溶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S单质2.4g,FeCl2 0.425mol,且溶液中无Fe3+,计算Fe1-xS中的x值(矿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模拟测试
高三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D 5.C
二.选择题
6.B 7.A 8.A 9.C 10.A 11.B 12.C 13.D 14.D
15.B 16.D 17.C
三.选择题
18.B D 19.B D 20.A C 21.D 22.A B
四.(本题共8分)
23. 极性 (2分) 24. Na>Cl 共价键(2分)
25.密度 Be(OH)2+2NaOH→ Na2BeO2+2H2O (2分) 26. ad (2分)
五.(本题共8分)
27. 2 (1分) c d (2分)
6e
28.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3分) 29. 2.78克(2分)
六.(本题共8分)
30. 0.015mol/(L·min),小于(3分) 31. a b(2分)
32. (1分) 不能,无法确定T1、T2 的相对高低。(或能,当T1>T2时,反应是吸热反应,当T1七.(本题12分)
33.在硫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合理给分)(1分)
34.有黑色沉淀生成 否 氢硫酸与浓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3分)
35.取少量样品用稀硝酸溶解,稀释后,加入KSCN溶液检验 (2分)
36.M(Cu)= (2分) 37.a c (2分)
38.acf 或ace (2分)
八.(本题12分)
39.Al2O3 CO2 (2分) 40.坩埚 Na+、K+、HCO3? (2分)
41.2AlO2? + CO2 + 3H2O →2Al(OH)3↓+ CO32?(产物写成HCO3—不给分)(2分)
42.蒸发 a (2分)
43.碳酸根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利于KHCO3结晶析出 Na2CO3(2分)
44.足量BaCl2溶液(写CaCl2给分,不扣分) 恒重操作(重复干燥称量操作)(2分)
九.(本题12分)
45.2,2-二甲基丙酸 C2H4 羧基、醛基 (4分)
46. (2分)
47. (2分)

48. 4
(2分)
49.a d (2分)
十.(本题共12分)
50.羟基 C9H10O3 (2分)
NaOH水溶液、加热 (2分)
51. + H2O (2分)
52.2 + O2 2 + 2H2O (2分)
53.cd (2分)
54.7 (2分)
十一、(本题共12分)
55.12 (2分) 56. 3.5 (3分)
57. (3分)
解:设生成4mol SO2,则需要1.2 (7-3x)mol的O2,所需空气中的N2为4.8 (7-3x)mol;
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气体组成为:SO2 4mol、O2 0.2 (7-3x)mol、N2 4.8 (7-3x)mol;
∴ SO2的体积分数
58.0.15 (4分)
解法一:由2Fe3+~S,得0.15mol
由铁原子守恒得:Fe1-xS中0.425mol,0.275mol
由化合价得:(0.27520.153)20.5mol
∴ ∴
解法二:Fe1-xS + HCl → FeCl2 + H2S↑+ S↓
由原子守恒得,0.425mol (盐酸中氢元素反应后在H2S中,氯元素在FeCl2中)
∴ Fe1-xS中 硫元素0.075+0.425=0.5mol 铁元素0.425mol
∴ ∴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 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
①价值观念 ②政治制度
③建筑技术 ④社会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
A.城郊的男性农民 B.来自埃及的富商
C.首席将军的夫人 D.雅典城内的妇女
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
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
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
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
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
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
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
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
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
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这种现象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夏商时期 C.西周时期 D.东周时期
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
A.秦国后期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宋朝前期
9.自《史记》后,史家基本按照《本纪》、《世家》、《列传》的体例分类人物。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礼教纲常 B.民本思想 C.农本思想 D.华夷之辨
10.公元初以来的600年间,影响中央对地方统治的主要障碍是
A.丞相专权 B.王国势大 C.豪强地主 D.藩镇割据
11.朱熹曾写道“上下若干年间,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心目了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读此书,尤能开涤灵襟,助发神观。” 文中的“书”指
A.《史记》 B.《史通》 C.《资治通鉴》 D.《文史通议》
12.奈良时代日本的“文物礼乐,悉遵唐制”,但例外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儒学为官学
C.以科举选拔官员 D.孔庙与祭孔典礼
13.观察下列王朝疆域示意图,若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
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该诗句表现了作者
A.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C.对北宋孱弱的愤懑??????????? D.对北宋改革的迫切
15.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朝周期更迭 B.商品经济诱导 C.赋税负担沉重 D.豪强势力膨胀
16.15世纪时,有人游历西欧。他可能看到
A.政治统一,社会安定 B.庄园盛行,经济自足
C.城市繁荣,环境整洁 D.王权趋强,贵族没落
17.康熙曾说:我的伟大事业终于完成了。在这两年中,我栉风沐雨,三次穿越沙漠追击敌人,……连续的追击,加之百分之百的艰辛,才有了今天的胜利。这里的“胜利”是指
A.清剿明朝残余 B.派兵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入侵 D.平定准部叛乱
18.“人为地把那些最不会生活的人保留下来是违反自然选择的,而最大的善就是让社会进步不受阻碍地自由发展下去。”认可此说的是
A.马丁·路德 B.马克思 C.李鸿章 D.严复
19.一方面,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于是要求人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文中的“当局”是指
A.军机处 B.太平天国 C.总理衙门 D.义和团
20.中国近代史上,上海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上海是
A.早期西学东渐的第一站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策源地
C.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地 D.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首创地
21.“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凌人;使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并未导致混乱”。此现象发生在
A.1688年后的英国 B.1787年后的美国
C.1815年后的法国 D.1871年后的德国
2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写道: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所言的“两大对立的阵营和阶级”是
A.地主与资本家 B.农民与工人 C.工人与资本家 D.农民与资本家
23.19世纪末,欧洲的力量均衡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C.日本实现“脱亚入欧” D.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24.某同学以“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人类的历史”为题,搜集了下列文献,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①《独立宣言》 ②《合众国宪法》 ③《人权宣言》 ④《权利法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洛克认为:“每一个人和其他最微贱的人都平等地受制于那些他自己作为立法机关一部分所制定的法律。”此处的“立法机关”是指
A.国王 B.政府 C.法院 D.议会
26.据统计:1852年至1863年国库平均收入仅为道光前期年均的70.4%,而财政支出却不断增加,1857年达创纪录的6500多万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五口通商,出超增加 B.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C.社会动荡,军费增多 D.洋务新政,官俸提高
27.右侧漫画讽喻的是
A.清朝政府颟顸
B.袁世凯的狡诈
C.欧美友邦短识
D.北洋政府无能
28.“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其他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该协议达成地是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9.赫鲁晓夫曾对美国人演说“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该演说表达了赫鲁晓夫
A.为苏联的落后寻找原因,祈望美国放弃霸权政策
B.阐释苏联内政外交趋向,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C.描绘苏联发展愿景,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的愿望
D.自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敌视美国的资本主义
30.观察右图,若增补横批,较适切的是
A.新中国诞生 B.一化三改造
C.人民公社好 D.伟大的转折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史前社会的领袖,多为选举而来。唐虞揖让,舜禹禅逊,即推举拥戴的别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上的禅让制真实可信 B.史前领袖必源自创业英雄
C.源自神话传说寄寓着理想 D.出自文献可作为史料引用
32.宋时应武举者,必乐为贤良方正,才识兼茂,而耻为将帅边寄之名,即使通过荫补做了武官的子弟,也设法改换文职,绝对不会发生以文官改任武职之事。此现象主要源自
A.国家政策 B.社会舆论 C.文化传统 D.周边环境
3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高度繁荣
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 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
34.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
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 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 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35.1950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对法国思想家和外交家莫内说:“这次任务如果成功的话,我就此生无憾了。”阿登纳所言“这次任务”是
A.复兴德国,实现国家统一 B.法德和解,实现煤钢联营
C.推进和平,消除军国主义 D.统一市场,推进政治一体
二、非选择题(75分)
36.文明的动力
中国人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
——摘自姜义华《文明的自信》
问题:
(1)中国古代史上个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身份地位”的流动?(2分)
(2)举一例说明“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5分)
(3)你是否赞成“身份地位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请说明理由。(4分)
37.历史的悖论
学者托克维尔曾发现一个有趣的“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问题:试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论证产生这一悖论。(12分)
38.德王的申辩
1918年11月10日,威廉(德国末代君王)流亡中立国荷兰。
《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将威廉定为战犯:他的罪行是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但荷兰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多伦庄园度过余生。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
问题:
(1)德王威廉二世为什么会流亡荷兰?(2分)

(2)提起“上诉”的协约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2分)
(3)威廉否认自己犯了战争罪行,你怎么看?(9分)
39.英语的扩张
英语,现在几乎在全世界通用。……超过80%的国际组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必须“出版英文著作,否则就在母语著作中消失了”。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年到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许多观察家将英语的流行视为殖民主义压迫的遗产,应被根除。1908年甘地警告同胞“让千百万人懂英语是在奴役他们”,这种情感在90年后印度国防部长那里得到了回音,他发誓自己不会停止斗争“直到英语被赶出我国”。……全球化世界有许多力量推动了如英语这样少数语言的使用,也威胁着小语言集团的生存。
——摘自《新全球史》下册989页
问题:
(1)英语在1500年到2000年间是怎样发展为“几乎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8分)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的认识。(6分)
40.李鸿章的信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摘自1863年李鸿章给 的信
(1)从该信中可以透视出李鸿章怎样的思想主张? (6分)
(2)李鸿章及其洋务派是怎样践行“制器之器”和培育“制器之人”的?(4分)
(3)怎样看待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和实践?(15分)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分题
1、D 2、C 3、A 4、C 5、B 6、B 7、D 8、A 9、A 10、C 11、C 12、C 13、B 14、C 15、C 16、D 17、D 18、D 19、B 20、C 21、A 22、C 23、B 24、A 25、D 26、C 27、D 28、C 29、C 30、C
3分题
31、C(BD) 32、A(BC) 33、B(CD) 34、B(AC) 35、B(CD)
二、非选择题
36、11分
(1)战功、推举、科举考试等。(任二2分,每点1分)
(2)5分
水平一:正确运用史实,充分论证并形成认识的(5分)
例1:春秋战国时代,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秦汉统一,为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2分)
或例2:隋唐以后,推行科举制度(2分),有效地抑制了门阀势力、为人们的身份地位变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普及教育和传播的知识,(2分)
提升:人是社会主体,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可以激活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增添活力,推动社会进步,成为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原动力。(1分)
水平二:仅是就事论事,缺乏提升(4分)
水平三:举出例子,论证不严密或者没有论证的(2-3分)
水平四:例子不对,或者没有例子,泛泛而谈的(0分)
(3)4分
水平一:能对观点作出评价,并正确运用史实进行分析论证(4分)
观点:赞成(1分),
史实:如战国以前的世卿世禄制度,魏晋时期推举下的门阀世族;(1分)
分析:当身份地位变动的路堵塞了,就会扼杀人们智慧和创造力,导致政治腐败、经济停滞,激化社会矛盾,产生社会危机。(1分)当人们的身份地位变动的路不可控了,会导致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破坏,也会产生社会危机。如中国史上政权交替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危机。(1分)
水平二:有观点和史实,分析提升仅一方面。(3分)
水平三:有观点和史实,无提升(2分)
水平四:有观点无史实(0分)
(如不赞成,言之有理,有史据,同样赋分,评分准则如上类比)
37、12分
水平一:能围绕与问题契合的核心史实展开回答,叙述成结构。(10—12分)
水平二:核心史实齐全,叙述仅连贯,逻辑推理无法深入。(7—9分)
水平三:核心史实齐全和叙述不连贯。(5—6分)
水平四:仅罗列相关史实不齐全。(1—4分)
水平五:罗列史实与问题无关。(0分)
学生可以有不同思路,如:
思路1:叙述了前政府现状(坏在哪里?)(0—3分),叙述了改革的具体史实(改的表现)及影响(0—6分),能正确揭示两者关系的(为什么改了还会革命?如新的经济、新的政治、新的思想、新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孕育和影响)(9—12分)。
思路2: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正确论述悖论产生原因的,并能紧扣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等具体史实进行论述的(每个层面最高3分)
水平1的参考范例(思路2):
20世纪初期中国辛亥革命发生前的年代,制度改革已经开始,中国的社会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经济上,历经洋务运动兴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清末新政支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步,中国经济现代化开始并深入发展,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较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自然经济进步,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形成支持革命的阶级力量和经济基础。文化上,清末新政取消科举,兴学堂、办游学,建立中国近代教育,推进西学东渐,使中国社会更为开放,较思想禁锢的传统社会进步,但中华民族思想的觉醒愈加对传统社会的落后不满。在政治领域开始真正的变革实践,预备立宪、改革官制,并制定《钦定宪法大纲》,在中央和地方建立资政院和咨议局参与政治、筹备君主立宪、责任内阁,相较于此前的皇权至上、君主专制独裁是重大进步,但政治上也形成对改革官制迟缓、皇族内阁的不满。在清末新政推进社会转型变革时期,旧政权改革提供了社会进步的力量,人们处境改善、社会进步,但对旧政权代表的落后传统社会深切不满无法释放,辛亥革命最终爆发,推翻了实施改革的满清政府。
38、13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德国国内发生反战运动)。 (2分)
(2)法国等欧陆国家。(2分)
(3)9分
水平一:历史观点确切,论证一致,史实依据充分。(9分)
观点:德王在为自己开脱,他应该承担战争责任;但他不是战争责任的唯一承担者。(2分)
史实及论证:
德国确实破坏了欧洲国际格局,参与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入侵中立国、比利时……,给世界政治、经济带来巨大破坏。所以,德王必须承担历史责任。(2分)
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程度空前激烈。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才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列强为争夺世界霸权,由德、奥匈、意和英、法、俄分别组成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使国际局势不断恶化,故参战的列强包括德国均有战争责任。(4分)
《凡尔赛条约》和约把所有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及其盟国,无视自身对战争发生的过错责任,是不妥的。这一条约以战胜国意志为出发点。故条约本身并不合理。(1分)
水平二:历史观点确切,论证一致,史实依据不充分。(7—8分)
水平三:角度单一,论证一致,史实依据充分。(5—7分)
观点1:德王应该承担战争罪行。
观点2:德王不该承担战争罪行。
水平四:角度单一,史实依据不充分。(1—4分)
水平五:罗列史实,与论证无关。(0分)
39、14分
(1)8分
水平一:英美兼顾,史实齐全。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英国开始对北美等地的殖民活动,英语外传。17、18世纪,英国夺取海上殖民霸权,扩大海外市场,英语成为国际重要通商语言和众多殖民地官方语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日不落帝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占据领先地位,主导世界秩序,英语影响进一步扩大。(4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影响世界经济。二战以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英语的传播,美国通过占据第三次科技革命制高点、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控世界经济秩序。美国与苏联共建美苏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成为超级大国,并推动建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发动冷战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领袖,借助巨大政治影响力推动英语的传播。美国的影视、餐饮等商业文化的成功营销也推动英语的广泛传播。(4分)
水平二:只有英国或美国。(最高4分)
(2)6分
水平一:能结合材料,兼顾英语形成强势的利、弊,形成观点。(6分)
利:英语在全球的传播体现人类文明整体世界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国际
交流的密切和便利。(2分)
弊:是伴随侵略扩张和强权发展起来的殖民主义遗产,形成有利于英美西方的全球不公平的政治经济
秩序;威胁小语言集团的生存,威胁文明发展的多样性。(2分)
观点:指出既要顺应全球化潮流接受英语,又要重视保护本土语言文明的生存。(2分)
水平二:能结合材料,兼顾英语形成强势的利、弊,没有观点。(4分)
水平三:能结合材料,认识英语形成强势的利或弊,形成态度(3分)
水平四:认识到英语形成强势的利或弊,但没有运用材料的、没有形成态度和认识的(0—2分)
40、25分
(1)6分
第一、是历史的眼光,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学非所用的弊端;(2分)
第二、是世界的视野,提出日本学习西方方面领先中国(或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威胁);(2分)
第三、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的变革思想和学习西方的基本策略(教育—科举—人才—利器)(2分)
(2)(4分)
制器之器:兴办军用工业: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建立安庆军械所)等
创建民用工业:李鸿章兴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胥铁路。
(类别、史实齐全任2 最高2分; 仅有史实或分类1分)
培育“制器之人”:兴办洋务学堂:李鸿章创办广方言馆(奕?创办京师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曾国藩、李鸿章派遣容闳率领30多名幼童留学美国。
(类别、史实齐全任2 最高2分; 仅有史实或分类1分)
(3)15分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3分)
水平l:能够将李鸿章的所思所为作为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较深入。(3分)
如:李鸿章的所思所为,是因中国面临强烈的内外冲击(千年变局),其力图维护国家统治,成为王朝中兴的名臣。通过与西方列强广泛交往接触,主张学习西方,其努力顺应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步。但作为传统体制下的官僚,无视民众需求;新政欲强国而不欲富民;因身处统治集团,不敢挑战自身,能走出朝贡体制,却走不出专制体制:皇权只把洋务当作是巩固自身统治的筹码;洋务派非不知道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非不知道落后的制度会怎样的阻碍改革的前进,但是却终究没有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同时传统社会的旧观念与旧习气,很难积极接受李鸿章现代化努力,因而其失败终不可免。
水平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简单联系起来提出观点。(2分)
·李鸿章的洋务努力是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国家统治危机的变革思考。
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1分)
·李鸿章的思想和实践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但也有局限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
·李鸿章见识有限,或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成就卓越。
评分项二:史实(6分)
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6分)
水平2: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4分)
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2分)
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0分)
评分项三:论述(3分)
水平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3分)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2分)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1分)
水平4:回避问题。(0分)
评分项四:组织(3分)
水平1:叙述成结构(3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2分)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
地理试卷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先在答题纸上填写本人信息,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一)2013年我国东部许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1.读下列气温垂直分布图,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况是
2.易于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A.雨雪天气 B.尘埃颗粒多 C.冷空气过境 D.暖空气过境
3.我国东部大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是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 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
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
(二)读“我国两城市的甲乙两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等条件相当)各月用电量比较图”。
4.家庭用电量与所在地气候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气温最高都在7月份 B.两地气温最低都在1月份
C.甲所在地区海洋性强 D.乙所在地区海洋性强
5.甲乙家庭所在城市可能分别是
A.拉萨、北京 B.乌鲁木齐、厦门 C.哈尔滨、兰州 D.武汉、大连
6.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核电所占比重小。我国发展核电可以
A.缓解热岛效应 B.降低我国发电总量 C.减少碳排放量 D.解决能源短缺
(三)读“我国中部某地区等高线图”。
7.估算三道堤坝之间的坡度(相对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约是(三道堤坝图上距离为6厘米)
A.百分之三左右 B.百分之八左右 C.百分之十三左右 D.百分之十八左右
8.图示地区有多条堤坝,其主要功能是
A.蓄水发电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修桥筑路
9.甲、乙、丙、丁四个观测地点能直接看到三道堤坝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四)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单位:米)示意图”。
10.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板块是
A.甲处以东是美洲板块 B.乙处位于大陆板块
C.丙处是太平洋板块 D.丁处是南极洲板块
11.图中容易发生地震的是
A.甲、乙 B.丁、乙
C.丙、丁 D.甲、丙
12.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地幔被不同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
B.海岭处的岩石年龄最轻
C.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必然抬升形成山脉
D.六大板块均有陆壳和洋壳
(五)右图是2013年2月17日中午卫星拍摄的美国南加州海岸上空形成的大气涡流。该涡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在北纬32度、西经120度附近。
13.该大气涡流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台风 D.反气旋
14.该天气系统对南加州海岸地区将带来
A.和风细雨 B.狂风巨浪
C.高温干燥 D.阴冷雾霾
(六)读 “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15.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17.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容量 B.国际移民 C.国内迁移 D.社会经济
(七)某小组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选取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图乙图。
18.甲、乙两图正确地反映了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A.甲图反映由两极向赤道的积温变化 B.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降水量变化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积温变化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降水量变化
19.我国某地水热状况与④、D地区相似,则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
A.热带种植园 B.地中海型农业 C.绿洲农业 D.旱作农业
(八)图为俄美朝韩日五国首都与北京相对方位及距离示意图。
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C国、D国分别是日、韩
B.五国中有三个国家和中国陆地接壤
C.六国都属于太平洋文化圈
D.六国首都都是本国经济政治中心
21.事关俄罗斯、美国的正确结论是
A.都濒临北冰洋 B.都有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最大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D.都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九)读“上海市卫星地图”。
22.卫星获取上海市的信息,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GOOGLE EARTH
23.长江口潮汐明显,每天具有
A.一次高潮 B.两次高潮
C.三次高潮 D.四次高潮
24.长江口外佘山岛是我国的领海基点之一。
A.佘山岛以东200海里是我国领海 B.佘山岛以西是我国领海
C.佘山岛外12海里是我国领海 D.佘山岛外24海里是我国领海
(十)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平均收购价格(元/千克)
30
6
4
3
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3.5
2
1
运费(元/100千克×千米)
5
4
2
3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年)
500
4000
800
1500
25.该城市可能位于
A.两广丘陵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山东丘陵
26.影响该城郊农业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城市空气结构 C.消费市场 D.科技水平
27.该郊区因城市化进程需要,将对表中四种农地进行征收。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
A.花卉地 B.蔬菜地 C.稻米地 D.甘蔗地
(十一)读“世界某沿海地区简图”。
28.图示地区位于
A.伊比利亚半岛沿海
B.亚平宁半岛沿海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沿海
D.智利南部沿海
29.该地有众多岛屿和深入半岛的峡湾,它们是由:
A.海浪侵蚀造成的 B.流水堆积造成的
C.冰川侵蚀造成的 D.风力侵蚀造成的
30.图示地区
A.渔业发达 B.有寒流经过 C.人口稠密 D.有季风洋流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十二)读“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31.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分布受大陆影响最显著的是渤海,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32.试归纳我国近海表层2月、8月水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
33.简述我国南海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意义。(3分)
(十三)读“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13分)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与路径大致是不变的。
34.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到达北半球的纬度高于南半球?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大多经过沿海和大陆架海区?请分析之。(4分)
35.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度被控制在东南亚范围之内。随着候鸟迁徙,该病毒开始侵袭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有人据此推测若局部地区发生某种新型禽流感将会蔓延全球。试以图为据分析这种推测是否正确。(3分)
36.东南亚是较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东南亚除水田外,还有热带雨林分布,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试对此进行分析。(6分)
(十四)读“某岛国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37.概括该岛国地理位置的特点。(2分)
38.用虚线画出图中主要分水岭。(2分)
39.据图分析该国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
40.据图分析甲、乙两城市的降水差异并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4分)
41.写出该国所在世界文化圈的名称及其特点。(3分)
(十五)读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图中数码①至⑤分别代表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虚线圈表示城市群的范围。
42.概括图示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共同特点。(4分)
43.三月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校园游人如织。写出武汉大学所处城市功能区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功能区的区位特点。(3分)
44.全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3分)
(十六)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9分)
上海某羽绒制品公司将生产部门转了出去,而把研发设计和采购销售部门留在了上海。该公司在安徽、江苏、山东设厂后,还在缅甸建成海外第一家服装企业。至今在海内外已设有十个生产基地。
45.据图归纳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3分)
46.分析该羽绒制品公司“两头(研发、营销)在沪,中间(生产)在外”的产业经营模式的成功原因。(6分)
(十七)读某地区地表出露地层示意图和地理要素关系图等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2分)



表1 对岩石样品的分析(ppm 表示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岩石类型









石灰岩
0.75
4.2
120
3.5
160
0.03
1.25
0.65
4.5
砾岩
1.10
3.7
65
40
145
0.03
1.80
1.3
3
泥岩
1.20
5.6
165
5
125
0.04
3.5
1.45
2
页岩
1.45
7.7
175
4
137
0.03
6.2
1.5
2.5
砂岩
1.50
11.5
200
5
157
0.04
5
1.8
6.2
表2 对河流沉积物的微量元素浓度分析(含量用ppm表示)
河流










2
40
280
30
180
0.5
34
3
60

1
32
170
4
140
/
4
1
16

1
34
420
44
310
/
60
4
81

2
54
340
28
220
0.5
5
2
24
表3 对健康牛、病牛肝脏中的微量元素分析(含量用ppm表示)
元素









健康牛
2.0
70.0
180.0
0.05
40.0
0.01
3.5
4.0
4.0
病牛
1.10
16.0
44.0
0.05
12.0
0.01
24.0
1.3
3.0
47.填表比较该地区岩石成因上的异同点。(4分)
岩石
不同点
共同点
石灰岩
页岩与泥岩
由颗粒细小的粘土压实而成的
砾岩与砂岩
48.该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河流流经页岩和泥岩地区,微量元素钼较多,锰和铜较少,甲地附近养牛牧场因病而失败。调查发现该区乙、丙、丁三地养牛业牧场也都以失败告终。结合图表,从地理要素关系角度,综合分析其失败原因(任选乙丙丁一地为例)。(8分)
(十八)读“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1分)
图中大小圆分别代表0o和60o的太阳高度,粗弧线代表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49.该日当地日出时间是 ,
白昼时间长 小时。该日当地正午太阳
高度为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
分布规律为: 。
50.该地的经度是 ,纬度是 。
假设在该地向南发射炮弹,炮弹将会
沿经线向西偏。为什么?(2分)
51.若当地看到日环食,则该日月相是 。
发生日环食的条件是什么?(2分)
A组
(十九)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52.读图写出ΙΙΙ地区土地退化的原因。(2分)
53.分析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54.结合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简述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4分)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地理试卷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D
C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B
B
D
D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C
A
C
B
C
C
A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十二)读“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31.(3分) 渤海为最浅的近海(1分);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小(1分);三面为陆地环绕,且与外海交换的通道狭窄(1分),所以渤海水温受大陆影响最显著。
32.(6分) 2月:表层水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1分);南部水温变化小于北部(1分)。
8月:表层水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1分);南北部水温相差不大(1分)。
主要受太阳高度纬度不同的影响,气温北部低南部高(1分),2月北方受冬季风影响比较显著(1分)。
33.(3分) 南海是我国南部门户,与多个东南亚国家相邻(1分);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1分);是亚洲与大洋洲往来必经之地(1分)。
(十三)读“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13分)
34.(4分) 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面积少(1分),南极大陆缺乏候鸟的食物(1分)。 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能为候鸟提供栖息地(1分);大陆架海区鱼类多,能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1分)。
35.(3分) 正确(1分)。 候鸟迁徙路径在北极圈附近汇聚、交叉,所以候鸟会在沿途中传播,又会在交叉处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2分)
36.(6分) 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动物栖息环境,动植物种类锐减,破坏生态多样性(2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2分)。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着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也极易导致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使人类造成病毒感染(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十四)读“某岛国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37.(2分) 位于印度洋西部(1分),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1分)
38.(2分) 图略(画在东西岸河流源头间)(2分)。
39.(2分) 河流多发源于东部山地,分别向东西两侧入海;流程短、水流较急;流量较大;无结冰期。(2分)(写出两点即可)
40.(4分) 甲城年降水量比乙城少(1分),且季节变化也大(1分) 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富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分)。
41.(3分) 属非洲文化圈(1分),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原始图腾(1分);舞蹈(鼓舞)刚劲粗犷(1分)
(十五)读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42.(4分) 中心城市都为省会城市(1分);都为交通便利之地(1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都强(1分);都位于地势平坦地区。(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3.(3分) 地处文教区(1分) 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集中(1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4.(3分) 让已经进入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等。(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十六)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9分)
45.(3分)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生产加工环节具有产业优势;在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中处于劣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附加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分)
46.(6分) 上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商务环境、市场信息获取便捷;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密集的优秀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研发与销售环节是制造业的高端环节;随上海产业不断升级,生产环节在上海已由相对区位优势转为劣势;周边地区工业化水平低,劳动力工资低,土地价格低,并有政策支持,有发展生产加工产业的优势。(6分)(答出一点给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十七)读有关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2分)
47.(4分)
岩石
不同点
共同点
石灰岩
经化学沉积而成(1分)
都属于沉积岩(1分),
具有层理构造(1分)
页岩与泥岩
砾岩与砂岩
由砾石或砂粒胶结而成(1分)
48.(8分) 该区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沛(1分),加之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地形,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大(1分)。流经不同岩性地区的河流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1分),植物中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1分)。
乙因河流流经石灰岩、砾岩地区(1分),故微量元素中铬、镍、铁较少(1分);
或丙因河流流经页岩和泥岩地区(1分),故微量元素钼较多,铬较少(1分);
或丁因河流流经页岩、石灰岩地区(1分),微量元素中缺乏镍、锌和锰等(1分)。
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土壤中缺少或含有过多的微量元素都会通过牧草进入牛的身体内而致病,由此造成养牛失败。(2分)
(十八)读“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1分)
49.(4分) 当地时间6时或北京时间8时(1分) 12小时 (1分) 60o (1分)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1分)
50.(4分) 90oE(1分) 30oN(1分)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分),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将向右偏转(1分)。
51.(3分) 新月(1分) 日、月、地呈一直线,该地处在月球的伪本影中。(2分)
(十九)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52. (2分) Ⅲ类侵蚀区冻融侵蚀和盐渍化(2分)。
53.(4分) 沙漠化(1分) 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少,地表裸露;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故风蚀作用强,使土地容易沙化。(3分)
54.(4分) 依靠煤、铁、有色金属和风能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和重化工基地;内蒙古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基地,黄土高原发挥光照优势发展林果业;利用草原、荒漠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发展特色旅游。(4分)(答出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
数学试卷(理科)
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将姓名、学校、考号填写清楚.
2. 本试卷共有23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有14小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已知复数满足(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 .
2.已知集合A=,B=,且,则实数a的值是 .
3.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 名学生.
4.函数与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 .
5.把三阶行列式中第1行第3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记为,则关于 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6.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它的一个焦点是,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7.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8.记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则 .
9.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 .
10.若等式对一切都成立,其中,,,…,为实常数,则= .
11.方程在区间上解的个数为 .
12.某人从标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约定如下:如果出现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就将两数相加的和记为;如果出现一奇一偶,则将它们的差的绝对值记为,则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 .
13.如果是函数图像上的点,是函数图像上的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取到最小值,那么将称为函数与之间的距离.按这个定义,函数和之间的距离是 .
14.数列满足().
①存在可以生成的数列是常数数列;
②“数列中存在某一项”是“数列为有穷数列”的充要条件;
③若为单调递增数列,则的取值范围是;
④只要,其中,则一定存在;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题,满分20分); 每小题都给出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 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a=1”是“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的 ( )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6.已知则与的夹角为 ( )

17.已知以为周期的函数,其中。若方程恰有5个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为 ( )

18.从集合中任取3个元素组成一个集合,记中所有元素之和被3除余数为的概率为,则的大小关系为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题,满分74分);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9.(本题满分12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
如图,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是,体积是,分别是棱、的中点.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2)求过的平面与该正四棱柱所截得的多面体的体积.
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5分,第(2)小题满分9分.
已知向量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且。
(1)求向量 ;
(2)若向量与共线,向量,其中、为的内角,且、、依次成等差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设函数
(1)当,画出函数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零点;
(2)设,且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已知直角的三边长,满足
(1)在之间插入2011个数,使这2013个数构成以为首项的等差数列,且它们的和为,求的最小值;
(2)已知均为正整数,且成等差数列,将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面积从小到大排成一列,且,求满足不等式的所有的值;
(3)已知成等比数列,若数列满足,证明:数列中的任意连续三项为边长均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且是正整数.
23.(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1)设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是椭圆与双曲线的公共点,且的周长为,求椭圆的方程;
我们把具有公共焦点、公共对称轴的两段圆锥曲线弧合成的封闭曲线称为“盾圆”.
(2)如图,已知“盾圆”的方程为.设“盾圆”上的任意一点到的距离为,到直线的距离为,求证:为定值;
(3)由抛物线弧:()与第(1)小题椭圆弧:()所合成的封闭曲线为“盾圆”.设过点的直线与“盾圆”交于两点,,且(),试用表示;并求的取值范围.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
数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有14小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2.1; 3.20; 4.4; 5.; 6.; 7.;
8.; 9.4; 10. 11.4; 12.
13. 14.①④。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题,满分20分); 每小题都给出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 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 16. ; 17. 18.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题,满分74分);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9. 解:(1)连结,,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连结,连结,
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分
中,,…………………………………………4分
.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6分
(2)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是,体积是,
.………………………………………………………………………8分

,……………………11分
多面体的体积为.……………………………………12分
(文)(1)连结,,
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角.…………………………………2分
在,………………………………4分
,.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 …………………………6分
20. 解:(1)设.由,得 ①………………………2分
又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得 ②……………………………4分
由①、②解得或,或.………………5分
(2)向量与共线知;……………………………………………6分
由知.………………………7分
, ……………………………8分
…………………………9分
.………11分
,…………12分
得,即,…………………………13分
.…………………………………………………………14分
21.解:(1),………………………………………2分
画图正确.…………………………………………………………………………4分
当时,由,得,此时无实根;
当时,由,得,得.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6分
(2)由<0得,.
当时,取任意实数,不等式恒成立.…………………………………8分
当时,.令,则在上单调递增,
∴;……………………………………………………10分
当时,,令,
则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 .…………………………………………………12分
综合 .……………………………………………………………………14分
(文)(2)当时,取任意实数,不等式恒成立;………………………8分
当时,,令,则在上单调递增,
∴;……………………………………………………10分
当时,,令,
则在上单调递减,单调递增;
∴.……………………………………………12分
综合 .……………………………………………………………………14分
22.解:(1)是等差数列,∴,即.………2分
所以,的最小值为;……………………………4分
(2)设的公差为,则……5分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为,面积,,
.………………………………7分
由得,
当时,,
经检验当时,,当时,.………9分
综上所述,满足不等式的所有的值为2、3、4.……………10分
(3)证明:因为成等比数列,.
由于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知,,………11分
又,得,
于是
.…………12分
,则有.
故数列中的任意连续三项为边长均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14分
因为 ,
,……………………………………………………15分
由,同理可得,
故对于任意的都有是正整数.………………………………………16分
(文)(2)设的公差为,则, .…5分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面积,,………………………………7分
当为偶数时,
;
当为奇数时,;……9分
综上,.……………………………………………………10分
(3)证明:因为成等比数列,.………………………………………11分
由于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知,,………12分
又,得.……13分
于是
.……………14分
, 则有.……………………15分
故数列中的任意连续三项为边长均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16分
23. 解:(1)由的周长为得,
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所以,
即,,椭圆的方程;…………………4分
(2)证明:设“盾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为,.………5分
当时,,,
即;…………………………7分
当时,,,
即;…………………………9分
所以为定值;…………………………………………………………10分
(3)显然“盾圆”由两部分合成,所以按在抛物线弧或椭圆弧上加以分类,由“盾圆”的对称性,不妨设在轴上方(或轴上):
当时,,此时,;……………………11分
当时,在椭圆弧上,
由题设知代入得,

整理得,
解得或(舍去). …12分
当时在抛物线弧上,
由方程或定义均可得到,于是,
综上,()或();
相应地,,…………………………………………14分
当时在抛物线弧上,在椭圆弧上,
;……………………15分
当时在椭圆弧上,在抛物线弧上,
;……………………16分
当时、在椭圆弧上,
;…………………………17分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18分
(文)(3)因为“盾圆”关于轴对称,设于是,
所以面积,………………………………………………………11分
按点位置分2种情况:
①当在抛物线弧()上时,
设所在的直线方程(),
联立,得,同理,
面积,所以;………………14分
②当在椭圆弧上时,
于是联立,得;
即,由,
当且仅当等号成立,所以,…………………………………17分
综上等腰面积的最大值为.…………………………………………18分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4月高考预测
物理试卷 2013.4
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共33题。
2.全部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不给分。考生应将1-20题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纸上的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电流强度 B.电场强度
C.磁感应强度 D.引力场强度(即重力加速度)
2.以下有关静电场和磁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场和磁场都是假想中的物质
B.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C.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封闭曲线
D.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的曲线
3.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这一现象说明
A.光是机械波,且可以携带信息
B.光具有波动性,且可以携带信息
C.光具有粒子性,但不可携带信息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可携带信息
4.如右图所示为一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A、B与输出端Z的电压信号图,由此可推断该门电路是
A B C D
5.某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其中某个力突然消失,而其余两个力不变,则该物体的运动可能变为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 D.机械振动
6.如图所示,两段光滑圆弧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圆心分别为O1和O2,所对应的圆心角均小于5°,在最低点O平滑连接。M点和N点分别位于O点左右两侧,距离MO小于NO。现分别将位于M点和N点的两个小球A和B(均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关于两小球第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恰好在O点 B.一定在O点的左侧
C.一定在O点的右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7.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中子的是
A.P(Si+x B.
C. D.Al+He(P+x
8.2012年6月18日,我国自主研究设计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飞行器上都安装着太阳帆板,其作用是
A.保持平衡状态稳定飞行
B.保护飞船不受过强的太阳光辐射
C.为飞船上的电气设备提供电能
D.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飞船的机械能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9.很多杰出物理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成分
C.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D.查德威克通过对含铀矿石的研究,发现了钋和镭的天然放射性
10.如图所示,相距l 的两小球P、Q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P、Q两球水平同方向抛出。P、Q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A.P、Q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B.P、Q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之后就不碰
C.P、Q是由相同高度抛出,所以一定能相碰
D.P、Q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P和Q的初速度
11.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缸固定不动,保持环境温度不变,现在将活塞向下缓慢移动一段距离,则
A.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不变
B.气体放出热量,内能增大
C.气缸内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减小
12.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P的速度为
A. B.
C. D.
13.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则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C.物块将以小于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大于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14.如图(a)、(b)分别是动圈式话筒与动圈式扬声器的内部构造原理图,其中
图(a)动圈式话筒 图(b)动圈式扬声器
A.话筒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B.话筒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
C.扬声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D.扬声器是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15.如图所示,MN右侧一正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上边界与MN垂直。现有一与磁场边界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导体框,垂直于MN匀速向右运动.导体框穿过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取逆时针电流为正)
16.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长玻璃管开口朝下,左管竖直插在水银槽中,右管中有一段水银柱封闭了部分空气,水银柱中间部分右侧壁上有一塞子K,拔掉塞子即可与外界大气相通,大气压不变。将塞子拔掉至稳定后
A.左管内水银面a上升,右管内水银面b下降
B.左管内水银面a下降,右管内水银面b上升
C.两管内水银面a、b均上升
D.两管内水银面a、b均下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7.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大量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如果
A.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将减小
B.温度升高,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将增大
C.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
D.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的势能一定减小
18.质量相等的两物体M、N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和4t0,当二者速度分别达到2v0和v0时分别撤去F1和F2,此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M、N的位移大小之比是6:5
B.物体M、N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是1:1
C.物体M、N在匀加速阶段合外力大小之比是2:1
D.物体M、N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是2:1
1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为r,R2、R3、R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触头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I、(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
C.>r D.<r
20.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质点P恰好在平衡位置,虚线是这列波在t=0.8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3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可能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
B.t=0.8s时,x=1.8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负方向
C.质点P在0.95s时的位移为2cm
D.质点P在1.0s时刻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四、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22题为分叉题,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类题计分。
21.在右图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_(选填“a流向b”或“b流向a”);两种单色光的波长大小关系是λA_______λ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下列为分叉题。分A、B两组,考生可任选一组答题。若两组试题均做,一律按A类题计分。
A组
22A.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辆质量均为m的小车,保持静止状态,A车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2的人,当人从A车跳到B车上,并与B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车与B车速度大小之比等于________,A车与B车动量大小之比等于________。
B组
22B.地球半径为R,卫星A、B均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卫星A以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运动,卫星B的环绕半径为4R,则卫星A与卫星B的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周期之比为________。
23.一辆赛车在半径为50m的水平圆形赛道参加比赛,已知该赛车匀速率跑完最后一圈所用时间为15s。则该赛车完成这一圈的角速度大小为________rad/s,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24.如图所示,质量为m、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BC导线框,在A处用轻质细线竖直悬挂于质量也为m、长度为L的水平均匀硬杆一端,硬杆另一端通过轻质弹簧连接地面,离杆左端L/3处有一光滑固定转轴O。垂直于ABC平面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当在导线框中通以逆时针方向大小为I的电流时,AB边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________,此时弹簧对硬杆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
25.如图所示,一个硬质圆环竖直放置在地面上,两根轻杆OA、OB一端由铰链(图中未画出)连接在圆环圆心O处,另一端也由铰链分别连接在圆环A、B两点。重物G由一根轻绳OC悬挂在O点。开始时,轻杆OA水平,OB与OA夹角为150°。若从图示位置将圆环顺时针缓慢旋转90°,杆OA对O点的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若从图示位置将圆环逆时针缓慢旋转90°,杆OB对O点的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均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五、实验题(本大题4小题,共24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26.(4分)如图所示为“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中传感器K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传感器;由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源电动势和电路内电压、外电压关系的实验装置仪器,电池的正负两极分别为A和B,位于两个电极内侧的探针C和D用于测量电池的内电压。
(1)在给出的下列仪器路中,用实线作为导线将实验仪器连成实验电路;
(2)合上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端(选填“M”或“N”)。
(3)只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臂,使电流传感器的示数变大,则电压传感器Ⅰ的示数将________,电压传感器Ⅱ的示数将________,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电压传感器Ⅰ和电压传感器Ⅱ的示数之和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5分)某研究性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他们在试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得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1)采取了正确的操作后,他们针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三个不同体积的情况下记录了相关数据,计算机绘出的p-t图像分别如图(b)中的①、②、③所示,其中p1为已知量,则图线①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2)图线①、②、③在图(c)中表示为( )
29.(8分)某学生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相同厚度的普通均匀条形玻璃片的振动频率f与其长度l的关系,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振动频率f随玻璃片长度l的变化而__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变化;振动频率f与玻璃片的长度l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比例系数用表示)。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若k有单位,请按国际单位制带上其单位),k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至少写出一项)。
音符C调
频率f(Hz)
玻璃片长度l(mm)
低音区
5
392
290
6
440
274
7
494
258
中音区
1
523
251
2
587
237
3
659
224
4
698
217
5
784
205
6
880
194
7
988
183
高音区
1046
178
1174
168
1318
158
六.计算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0分)本题必须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解答。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30.(10分)有一个导热性能良好的圆柱形容器,顶部由一活塞密封,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水,通过一根细管(体积可忽略)与外界相通,如图所示。当温度为t℃时,细管中水面与容器中水面相平,被封闭空气柱的高度为H,此时水面距细管顶端出口处高度差为h。已知大气压强为P0,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用力压活塞,使它缓慢向下移动,整个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要使水从细管顶端流出,活塞移动距离Δh至少多大?
(2)若保持活塞在初位置不动,让温度缓慢升高,要使水从细管顶端流出,则温度至少要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31.(12分)足够长光滑斜面BC的倾角α=53o,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与斜面之间B点有一小段弧形连接,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静止于A点。现在AB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o的恒力F作用,如图(a)所示,小物块在AB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到达B点迅速撤去恒力F。(已知sin53o=0.8,cos53o=0.6)。求:
(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
(2)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的时间;
(3)小物块能否返回到A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A点时的速度;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B点的距离。

32.(14分)如图(a)为一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电流传感器(相当于一只理想的电流表)能将各时刻的电流数据实时通过数据采集器传输给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同步显示出图像。足够长光滑金属轨道电阻不计,倾角θ=30°。轨道上端连接有阻值R=1.0Ω的定值电阻,金属杆MN电阻r=0.5Ω,质量m=0.2kg,杆长。在轨道区域加一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让金属杆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此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b)所示的图像(设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轨道垂直,)。试求:
(1)t=0.5s时电阻R的热功率;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估算0~1.2s内通过电阻R的电量大小及在R上产生的焦耳热。
图(a) 图(b)
33.(14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均匀绝缘棒AB长为L、带有正电,电量为Q且均匀分布。在水平面上O点右侧有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其方向为水平向左,BO距离为x0,若棒在水平向右的大小为QE/4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求:
(1)棒的B端进入电场L/8时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棒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3)棒的最大电势能。(设O点处电势为零)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4月高考预测
物理试卷答案 2013.4
题号






总分
1-8
9-16
17-20
21-25
26-29
30
31
32
33
得分
选择题。共20小题,1-8小题为每小题2分;9-16小题每小题3分;17-20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No
1
2
3
4
5
6
7
8
选项

No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No
17
18
19
20
选项
四.填充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________;________。 21A.________;________。
21B.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 rad/s;_________ m/s2。
24.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本题4小题,共24分。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见右图。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8.(1)______________;
(2)( )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30.(10分)
31.(12分)
32.(14分)
33.(14分)
浦东新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抽测
高三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2013.4
题号






总分
1-8
9-16
17-20
21-25
26-29
30
31
32
33
得分
选择题。共20小题,1-8小题为每小题2分;9-16小题每小题3分;17-20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No
1
2
3
4
5
6
7
8
选项
A
B
B
C
B
C
D
C

No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C
D
A
B
D
D
C
B

No
17
18
19
20
选项
AC
ABD
AD
BC
四.填充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a流向b;小于。 22A.3:2;1:1。
22B.2∶1;1∶8 23.0.42 rad/s;8.77m/s2。【(8.76~8.82)m/s2】
24.BIl;mg/4。 25.先变大后变小;一直变小。
五.实验题。本题4小题,共24分。
26.光电门;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7.(1)见右图。
(2)M。
(3)变大,
变小,
不变。
28.(1);
(2)( B )
29.不均匀;。33Hz·m2,玻璃的密度,硬度等(答出一个就给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30.(10分)
解:(1)圆柱形容器内部横截面积为S,容器内被封闭气体
初态:;;
末态:;;
气体作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有


(2)设温度至少升高到t’℃,气体作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得 (℃)
31.(12分)
解:(1)由图(b)可知,AB段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在BC段
小物块从B到C所用时间与从C到B所用时间相等,有
(3)小物块从B向A运动过程中,有
滑行的位移
所以小物块不能返回到A点,停止运动时,离B点的距离为0.4m。
32.(14分)
解:(1)由I?t图像可知当t=0.5s时,I=1.10A; (1分)
(2分)
(2)由图知,当金属杆达到稳定运动时的电流为1.60A, (1分)
杆受力平衡: (1分)
解得 (2分)
(3)1.2s内通过电阻的电量为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由图知:
总格数为129格(126~133格均正确)
(1.26C~1.33C格均正确) (1分)
由图知:1.2s末杆的电流I=1.50A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33.(14分)
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方向向右。
(2)设当棒进入电场x时,其动能达到最大,则此时棒受力平衡,有
得 x=L/4,
由动能定理:
(3)棒减速到零时,棒可能全部进入电场,也可能不能全部进入电场,设恰能全部进入电场,
则有: , 得x0=L;
当x0解之得:
当x0>L,棒能全部进入电场,设进入电场x
得:

2013.4.16
25-40
41-49
50-64
65-68
69-71
72-75
76-80
81-84
听力材料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W: We don't seem to have a reservation for you, sir. I'm sorry.
M: But my secretary said that she had reserved a room for me here. I phoned her from the airport this morning just before boarding:
Q: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2. M: $15 for the vase is too expensive. I will pay only $ 10 for it.
W: Done, sir. It's yours for$10.
Q: How much less does the man pay for the vase than the original price?
3. W: Mr. Watson, I wonder whether it's possible for me to take a vacation early next month.
M: Did you fill out a request form?
Q: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4. W: Attention please. Flight MU 146 from Hong Kong has arrived.
M: It's now 20:25. It's been delayed for two hours!The airlines' flights are now constantly delayed.
Q: At what time should the flight have arrived?
5. M: Shall I put the equipment away now that you've finished with the lab work?
W: Not yet, please.
Q: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6. M: What about going for a coffee?
W: That's fine. But do you mind if I call in the library first?I've had this book out for ages.
Q: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first?
7. M: Do you think the poster looks good here?
W: Well, it's better than a blank wall.
Q: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poster?
8. W: These shoes are very cheap. I think I'll buy three pairs.
M: Why not just buy one good pair. Cheap shoes wear out very quickly.
Q: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at the woman should do?
9. M: Please get me a beer, a cold one. You know, I never drink beer without ice.
W: But it is winter now. Don't you think that's bad for your stomach?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10. W: Good morning. Say, do you know what the assignment is for our term paper in history?
M: Sure. Why weren't you in class on Monday? That's when the teacher gave it out.
Q: What does the man imply?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re are many simple ways to keep our earth healthy. Here are some way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garbage your family produces:
Firstly, many communities have recycling programs. If yours doesn't, do some research. You can probably find a place to take materials to be recycled.
Secondly, instead of throwing away items that you no longer use, give them away or sell them. Think of new ways to reuse items that you normally throw away.
What's more, take your own bags to the store instead of getting new ones each time you shop.
The fourth way is to use e-mail instead of sending paper letters and cards. Pay your bills and read your newspapers online. Call companies that send you junk mail and get off their mailing lists.
Lastly, buy products which are made with recycled contents. A lot of things can now be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Together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Questions:
1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how should you deal with the items you don't use?
12. What does the passage suggest people should do?
13.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Many American schools have a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long with this program, there is usually another one called the“American Host Family”program. As its name indicates, the program gets American families involved in foreign students' lives in America and offers homes for them.
Many American families volunteer to host foreign students. However, if there is a shortage of host families, schools also contact local people and recommend foreign students to them.
The “American host family” program varies in lengths of time. It can go from a few days to a few years, depending on each individual school. The program in my school in Wisconsin is designed on a one year term. After the first year is over, it is up to foreign students and their“families” to decide if they want to stay together as a “family.” American families can host as many foreign students as they like. They can either have several students or just one at a time. Many families start with new students each year while still keeping in touch with the old ones. Schools usually leave it to foreign students and their host families to decide their activities after both sides meet. My school, however, sponsors activities every year: We have an annual picnic when all the host families and foreign students come together. In addition, we have other kinds of gatherings such as pot-luck dinners and tea parties several times a year. Host families and foreign students, of course, get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 any time they want. On major holidays like Easter, Thanksgiving and Christmas, foreign students are usually invited to their homes for dinner. Even schools that do not have host family programs often arrange students to get together with American families on these special holiday occasions.
Questions:
14. How long does the host family program last?
1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a school's“American Host Family”program?
16.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W: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This job is killing me!
M: Hey, sounds like you could take a break.
W: Are you kidding?I can never finish my paperwork.
M: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took some time off?
W: Come to think of it, it's been over a year. Yeah, last February. I was supposed to take off a few weeks in January, but it just got too busy around here.
M: Then it sounds like a little relaxation would do you some good.
W: Well, maybe you are right. And anyway, I can always bring my computer along and catch up on my work.
M: Listen, leave the computer at home. You need to just take it easy for a while.
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W: We had a nice chat to your teachers at the parents' meeting this evening.
M: Actually, mum, I've been meaning to talk to you about that.
W: Were you worried?Well, you needn't have been. Your teachers are very happy with your work. In fact, we didn't have to stay at the meeting very long. They all had only one thing to say: you're doing brilliantly.
M: Thanks mum. Actually, I was a bit worried but not about my grades. I…
W: You'd better start thinking about what university you want to go to.
M: Well, that's what I want to talk to you about. I don't want to go to university.
W: You what? Oh, of course, it's the money. You're worried about the money.
M: Mum! You're not listening to me. I've thought about it very carefully and I've decided to leave school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nd become a football player.
W: A football player! A bright boy like you!
M: I'm sorry if you're disappointed. But, look, you needn't worry about me. I do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___ as a football player.
参考答案
第Ⅰ卷
I. Section A 1~5. DBCDB 6~10. ADCBA
Section B 11~13. ABD 14~16. CDD
Section C 17. paperwork/ work 18. February
19. relaxation/holidays/ rest 20. computer
21. (very) happy/ pleased/ satisfied with
22. (the/ 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education/ university
23. a football player
24. a brilliant/ bright/good future

II. Section A 25~30. DBADBD 31~35. CCADB
36~40. DCCDB
Section B 41~49. IJDEH BACG

III. Section A 50~54. BCABA 55~59. CADDB
60~64. BACBD
Section B 65~68. BDAD 69~71. DBC
72~75. BCCA
Section C 76~80. FEACB
Section D 81. Late-winter flowers’ extended blooming times
./ Late-winter flowers’ remaining open for long.
82. high/soil/ temperature
83. The flower can create a microclimate within itself once open./The temperatures inside flowers can be much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air.
84. (direct) sunlight and the flower below

第Ⅱ卷
I.
1. He is determined to realize/accomplish/achieve/fulfill his ambition.
2. Residents all hope that they can have easy assess to the quality service of libraries one day(some day).
3. The teacher’s compliment(s) gave me(filled me with) a great encouragement(inspiration), which is so precious for a student.
4. Having answered the phone, he left the office in a hurry( rushed out of the office) with the door open and the light(s ) on.
5.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is totally different(contrary to) from what we have expected, but we believe (that) the more we explore, the more likely we are to/will succeed.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试卷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从简朴到简约
冯骥才
①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你在他们的博物馆里看到那种传统生活中纯朴的直线、那种很少人文雕琢的简洁、那种木头柔韧的材质与本色的生态美,也鲜明地在他们现代的生活中被使用着、表现着、享受着。
②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文化主体元素。
③它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是,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审美是文化中深层的要素。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化。
④北欧人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转型,是有历史文化优势的。首先它们的历史较为单纯,没有太多的文化的更迭;再有是地处偏远,距离几个重要的欧洲文化中心如佛罗伦萨、巴黎、法兰克福等都较远,源自这些中心的一些重大的文化思潮,如同发生地震的震中,到了北欧影响就大大减弱。比如崛起于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化,那种跃动的曲线、华丽的图案以及流光溢彩,在巴黎和维也纳几乎沉迷了二百年,弥漫了整个朝野。但对北欧的文化及其审美影响却甚微。在北欧人的审美中几乎找不到巴洛克的文化成分。没有过深过重的人文积淀,反而使北欧较轻松地找到自己在现代文明中的文化位置。
⑤比较起来,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年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地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作“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没有现代审美,也就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⑥再看看北欧人。看似他的传统的横平竖直和很少雕琢,极容易与现代工业审美结合,其实不然。比方,他们与德国人不同。有着重工业传统的德国人更喜欢用钢铁作为建筑与器物的材料。北欧人则坚持使用他们传统的木头。在这些森林茂密、盛产木材的国家里,他们在温暖的木屋里,使用木头造床、桌椅、盆罐、勺子和笔杆来生活。木的文化深入到他们的骨头里。今天他们依旧坚持使用这种具有亲切感的材质,而且决不刷漆,凸显木头的本色与气息。这样,木头本身的质感与色泽,已成为北欧人简约的现代审美的元素了。如果说德国人的现代审美多一些冷峻,他们则多一些亲和。
⑦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瑞典是崇尚发明和设计的国家。瑞典朋友告诉我,他们在使用自己的传统元素时,要做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决不草率。在这一点,看看瑞典人的家居装饰的连锁店“宜家”里的各种物品就会一清二楚。另一方面是公众的认可。没有公众认可,就不会成为集体审美。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⑧然而,这公众的认可需要全社会有着现代审美的要求,需要整个社会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与文化水准,这就必须要有美育教育,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⑨在这一点上,北欧人会不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1.第①段加点词“整体性”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分)
2.简析第④段列举“巴洛克文化”的目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欧人坚持使用传统的木头并逐渐形成简约的审美元素,使他们不受现代工业审美的影响。
B.“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写出了中国社会审美标准被破坏后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的状况。
C.中国印、祥云和 “画卷”的设计成功,表明知识界在提高公众审美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商业化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社会的原因在于我们尚未建立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现代文化。
4.第⑤段中说“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原因是:(3分)
(1)
(2)
(3)
5.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6.根据全文,北欧人从传统审美到现代审美的成功转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
②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③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
④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
⑤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
⑥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
⑦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
⑧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
⑨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
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
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嚎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
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
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送葬于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
7.母亲在梦见儿子落井后惶恐不安,后来又说梦都是反的,如何理解母亲言行上的矛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析第⑩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段画线句中“砸”字有何妙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章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⑥段写母亲“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主要表现了母亲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B.第⑧段写儿子想象母亲的眼泪“晶莹、甘甜”,表达了儿子对至纯至真的母爱的深切感受。
C.第段写父亲对母亲的训斥,看似反常,实际上反映了父亲忧心如焚、焦躁不安的心情。
D.第段“沧桑”一词,意蕴丰富,既指父亲生活上饱经磨难,又指父亲情感上历经波折。
E.本文先虚写母亲的眼泪,再实写父亲的眼泪,以虚衬实,有力地突出了父爱的博大与深沉。
F.本文构思精巧,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父母之爱的热烈歌颂。
11.第段写现代舞之母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诉说,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评析第段画线句在全文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2) ,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3)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4)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去年今日此门中, 。(崔护《题都城南庄》)
(6)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
(7)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唇亡齿寒。(《尚书》)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4-16题。(8分)
鹧鸪天 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②。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4.从字数看,本词属于 。(1分)
15.下列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推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
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时节,并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
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泗滨美石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磬。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他日下宫之舃阙①,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②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③,要之明神,不敢亵也。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舃’,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恐,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
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选自明朝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舃,同“磶”,承垫宫柱的脚石。阙,通“缺”。②后夔,人名,相传为舜掌乐之官。③方物,可贡的地方特产。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微君之石( ) (2)惟君图之( )
(3)孟尝君馆泗滨人( ) (4)天下之人疾之( )
1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 而君幸于赵王
B.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将以为下宫之舃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泗滨人“弗谢而走”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价孟尝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画树法
①凡画山水,林木当先,峰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骼;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见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譬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②况山林非园林可比:园林木植栽培修理,梃干端直,枝叶葱茂,故绘之者易;山林木植,深岩无主,听其荒滋,小者桮棬①,大者巑岏②,不凿其真,无伤其直,阴森鼪径,响挂空潭,云栖之,露袭之,纵横而出,无不顺适其性,克全其天,故绘之者难。夫惟胸涤尘埃,气消烟火,操笔如在深山,居处如同野壑,松风在耳,林影弥窗,抒腕探取,方得其神。否则虽绘其形,如园林之木植,不能得其天然之野态。
③且树法非石法可比:石有皴擦点染,犹可藏拙;树则筋骨毕露,少有背逆,人即见之。故绘之者必用笔法,或用钉头鼠尾,或用蜂腰鹤膝,务要遒劲,一笔数顿即成梃干,不可回护。一笔要当一笔用,如一笔气力不到则败矣。一笔败则通身减色,而烟火市气由是而出。子其慎之!
(节选自清朝布颜图《学画心法问答》)
【注释】①桮棬(bēi quān),杯子。②巑岏(cuán wán),山耸立的样子。
22.第①段中画线句对阐明事理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明画山林树木之难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郑板桥画竹主张“意在笔先”,本文哪句话与其有相通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句子不是写“画树法”的一项是( )。(3分)
A.不凿其真,无伤其直 B. 胸涤尘埃,气消烟火
C.或用钉头鼠尾,或用蜂腰鹤膝 D. 一笔数顿即成梃干,不可回护
26.本文谈“画树法”,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写作 70分
27.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你作决定时,更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浦东新区2013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阅读 80分
(一)(16分)
1.北欧城市建筑从内到外呈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性。(2分)
2.以此证明北欧文化受欧洲文化中心的重大文化思潮影响甚微,(1分)具有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转型的历史文化优势。(1分)
3.A(3分)
4.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了变异,甚至遭到破坏;(1分)近代以来中国审美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1分)政治动荡时期,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1分)
5.B(2分)
6.①合理发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注重和工业时代审美与现代科技能力相结合,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的一种自己文化的主体元素。②在保持本国审美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合理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③开展全民美育教育,提高国民审美素质和文化水准。④鼓励知识界在提升国民审美素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二)(21分)
7.母亲惶恐不安,源于自己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担忧;(1分)而对说梦都是反的则是为了安慰儿子;(1分)两者看似矛盾,却都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1分)
8.承上启下。第一句紧承第⑨段概括父亲流泪而不露的刚强;第二句开启下文,引出我的父亲有泪不轻弹的刚强。(2分)
9.“砸”字极显一滴眼泪的分量(1分),既表现了父亲眼泪中所蕴含的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也表现了“我”对父爱的感受之深。(1分)
10.AE(6分)
11.借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诉说,巧妙地阐明父母的眼泪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都是对子女真情的流露。(1分)在内容上与前面写父母的眼泪相照应,(1分)从而进一步拓宽揭示了天下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深化了全文主旨。(1分)
12.眼泪“挤”疼大海,运用比拟手法,以有形写无形,又用一滴水和一滴眼泪做对比,(1分)形象揭示了一滴眼泪的感染力量,突出了泪水中承载着血浓于水的无比厚重的亲情之爱。(1分)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深化了文章主旨,也令人回味。(1分)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呼应,并点题,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
(三)(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低绮户(2)都门帐饮无绪(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4)惠风和畅(5)人面桃花相映红(6)教然后知困(7)佳木秀而繁阴(8)辅车相依
(四)(8分)
14.小令(1分) 15.D。(3分。本词与李白的诗意不合)
16. 两句巧用空间转换,分别从行者与送者的角度表现离别的沉重与不舍(1分),其中“蒲帆重”写行者行舟别离时的心情之重(1分),“粉泪香”写送者目送行者远去时的内心之悲(1分),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于自然的时空转换中,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1分)
(五)(17分)
17.(1)没有。(2)希望。(3)安排……住馆,给……安排住宿。(4)痛恨,憎恨。(每小题1分)
18. B。(2分)
19.(6分)(1)(我们)斋戒后恭拜使者,用十辆车子给孟尝君送去美石。(2)命人驾车赶去向客人道歉,亲自迎接泗水人,迎请石头进入宗庙,用来做磬。
20.(2分)不满孟尝君倨傲不敬:孟尝君将泗滨人以隆重礼节敬献的美石随意丢在朝会的外面。(1分)不满孟尝君失信:先以祭祀做磬为由求石,结果却命令用那些美石来制作柱础。(1分)(学生如能归纳出孟尝君的两个行为,即可给分)
21.(3分)要点:评价不论褒贬,都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一:孟尝君不愧为(战国四)君子。(1分)虽大意疏忽失信于民而致国生后患,但知错即改,真诚补过,仍不失为君子。(2分)
参考答案二:孟尝君不过是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小人。(1分)未见危险,即不顾信义,怠慢宾客,待到发现祸患降临,才不得不做出改过姿态。(2分)
【参考译文】 泗水岸边盛产美石。孟尝君做薛公,派使者用钱去求取它。泗水岸边的人问他说:“您用这石头做什么呢?”使者回答说:“我们的君主被封在薛地,将要尊崇宗庙的祭祀典礼,演奏朝会上的雅乐,要是没有您这里的美石,就没有办法制成石磬。派下官向您的属下恭敬地提出请求,希望您能考虑这件事。”泗水边的人很高兴,告诉乡里的父老,斋戒后恭拜使者,用十辆车子给孟尝君送去美石。孟尝君招待泗滨人住下,却把美石丢在朝会的地方。
有一天后宫的柱础空缺了,孟尝君就命令用那些美石来制作柱础。泗水岸边的人出言责备孟尝君说:“我们那里的石头,是天地生成的。从前大禹平息水灾的时候,命令乐官后夔取来进献给郊庙,用来调和八音,各种乐器的声响都依附它,用土石作为贡品,就定为本地的特产,恭求了神明,一点也不敢轻慢。您派使者来我们这里请求说:‘要用它来尊崇宗庙的祭祀典礼’,我们那里的人畏惧您的威势,不敢不敬献,虔诚斋戒,恭拜使者,把美石送给您。您把它丢在朝会的外面,也没有确定的命令,我们又不敢为它请命。现在从馆人那里听说:‘将用它来做后宫的柱脚石’,我们实在不敢相信。”泗滨人不辞而别。来自各国的宾客听到这件事后都离开了。
于是秦国和楚国合谋讨伐齐国。孟尝君非常恐惧,派人驾车赶上去向客人道歉,亲自迎接泗滨人,迎请美石放入宗庙,用它做磬。各国的宾客听说这事都回来了,秦国和楚国的军队也解围而去。
君子说:“国君的举动不可以不慎重,就跟这件事一样啊!孟尝君因一块石头失信,天下人都憎恨他,更何况被贤能的人所怪罪呢!虽然这样,孟尝君也算是个能弥补过错的人,所以齐国又强盛起来,不也是应当的吗!”
(六)(12分)
22.用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作类比,以反问句,(1分)通俗而鲜明地阐释“画山水,林木当先,峰峦居后”的道理。(1分)(如答“阐释古人未练石先练树的原因”只给1分)
23.山林树木自然生发而形态万千(1分),其天然野态神韵不容易表现。(1分)
24. 操笔如在深山,居处如同野壑,松风在耳,林影弥窗,抒腕探取,方得其神。(2分)
25.A。(3分)
26.文章先阐释“先练树”的道理,再阐明画树之法。(1分)而谈画树之法,主要阐述学习画树的步骤与方法(1分),即先领会山林“天然野态”神韵之法,再掌握画树的笔法。(1分)。
【参考译文】大凡画山水,画丛林树木处于首位,山峦放在其次。山峰层峦,是山的骨骼,而丛林树木是山的眉毛、眼睛。没有看到骨骼就先看见了眉毛、眼睛,所以丛林树木必须画得有精神有神彩。就好比人的形体,骨骼均匀适中,但眉毛、眼睛庸俗丑劣,怎么能够成为美的人呢?又好比军队,先头部队不振作,又怎么来部署后面的部队?所以古代的人还没学习画石头,就先学习画树木。
况且山间的林木也不是园子里的树木可以相比的:园子里的树被栽培、修剪、整理后,树杆端正挺直,枝叶繁茂,所以画它就容易;山间的林木生长在深山无人照看,任随它胡乱地生长,小的似杯子般矮小,大的如山峰般高耸,不曾损坏它的原貌,不妨碍它的伸展,树荫遮蔽着鼠鼬往来的小路,水声高悬在澄明清澈的潭面,乌云漂浮树间,白露沾湿丛林,纵横交错丛生,无不顺应树的天性,而得以保全其自然,所以画它也就困难。只有清除胸内的尘念,屏除心中的燥气,拿起画笔就像身处深山之中,住处如在荒野沟壑,松树间的风声就像在耳中回荡,树林的影像好似布满了窗子,放手画去,捉住意象,这才能抓住它的神韵。否则即使画出它的外形,也如同园子里的树木,不能画出那天然的野生的形态。
并且画树的技法也不是画石的技法可比:画石法有皴、擦、点、染,还可以掩藏技法的拙劣;画树却要枝脉全部显现,稍微有些错位,别人就看见了。所以画树的一定要选用笔法,有的使用钉头笔法或鼠尾笔法,有的使用蜂腰笔法或鹤膝笔法,一定要做到强劲有力,一笔下来停几下就画成了树杆,不可以补救。一笔下来就要当一笔用,如果一笔下来气力不到位,那就成了败笔了。一笔画坏了,那么整个树就逊色,而市井俗气也因此就产生了。您一定要慎重啊!
二 写作 70分
27.(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病句。
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恰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去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