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7科7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7科7份)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牙膏 B.蒸馏水 C.汽车尾气 D.豆浆
2.下列化学用语及对应含义正确的是
A.ne——氖的元素符号 B.CaO2——氧化钙的化学式

C.2N2——2个氮分子 D.Ba——1个钡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3.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柿子pH = 8.5 B.菠萝pH = 5.1 C.苹果pH = 4.1 D.杨梅pH=2.5
4. 2013年1月份,北京持续雾霾天气,一个月北京市雾霾天气的天数达到25天。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5.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
6.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铁钉生锈 C.蜡烛燃烧 D.水的蒸发
7. 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0 D.+1
8. 以下是一些同学在我市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过程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
B.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固体物质
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D.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
9. 现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Y无反应,如果把X、Z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锌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Y﹥X﹥Z B. Z﹥X﹥Y C. X﹥Z﹥Y D. X﹥Y﹥Z
10. 今年央视3.15曝光了许多伪劣商品,丰富的化学知识能帮你识别伪劣商品,下列“打假”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假商品
假戒指
假药
假化肥
假黄金
替代产品
用铝制作戒指代替银戒指
用BaCO3代替BaSO4做钡餐
用氯化铵代替尿素
用铜锌合金代替黄金
鉴别方法
用盐酸浸泡观察是否有气泡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闻味
灼烧观察是否变色
11.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
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等质量的Mg、MgO中加入稀盐酸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3. 选择H、C、Cl 、O、Ca、Na六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2)熟石灰
(3)纯碱
14.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 ???(填写序号);
(2)要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3)200C时,将A物质4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30℃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1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写序号)。
15. 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合理使用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① 尿素[CO(NH2)2] ② 硫酸钾[K2SO4] ③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④硝酸铵[NH4NO3]
(2)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①硬水、软水可用 来区分,生活中可用 来降低水的硬度。
②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
③使用硬水容易让锅炉内结垢,可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锅炉里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选用适量而不是过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学好化学知识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1)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2)良好的家居环境带来美好的生活。
①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②右图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烧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填标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3)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
①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钢铁外壳的锈蚀,起防锈原理是隔绝 。
②CNG双燃料环保汽车已在福州投入使用,这种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和压缩天然气。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粗盐中常因为含有杂质而不能直接食用,我们常常把粗盐通过 、 、 三个步骤提纯为精盐。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7.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B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收集该反应所得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     ;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难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
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
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
乙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18.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9. 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九年级化学试题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O:16 H:1 C:12 Mg:24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写在答案栏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3.(1)________ (2) (3)
14.(1) (填写序号);(2) ;
(3)__ _____g; (4) (填写序号)。
15.(1)____ _____;
(2)① , 。 ②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6.(1) 。(2)① 性。② 。(填标号)
(3)① 。 ② 。
(4) 、 、 三个步骤提纯为精盐。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7.(1)①       ;
(2)       ;     ;
(3)  ;  。
18.(1) 。
(2)【猜想假设】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 。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9.(1) g。
(2) g。
(3)(写出计算过程)。
座位号: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9. (1)4.4 (2)10.6
(3)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g
73∶44 = x∶4.4g x = 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 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的表格内,否则不给分。)
1.201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 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 为党的总书记。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习近平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胡锦涛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胡锦涛
2.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院士和 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A.师昌绪 王振义 B.谢家麟 吴良镛
C.郑哲敏 王小谟 D.孙家栋 谷超豪
3.从2012年秋学期开始,西藏将全面实现 年免费教育。凡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和其他部门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可享受等额财政补贴。
A.12 B.15 C.20 D.9
4.2013年3月27日,第五届金砖五国峰会领导人会晤在南非德班开幕。金砖五国政府渴望在峰会上同意成立一个可以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媲敌的货币基金与开发银行,也就是所谓的金砖银行。金砖五国是指 、 、 、 、 。
A.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 B.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南非
C.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南非 D.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南非
5.有两个学生在高考中双双落榜,都非常难过。其中甲几天后就振奋精神,重新开始复习功课,以饱满的精神重整旗鼓,准备第二年再考。而乙却一直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这个事例说明了
A.产生各种挫折的原因是不同的 B.产生各种挫折的原因是相同的
C.当挫折和逆境出现时,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
D.甲没有感到受挫折,乙受到了挫折的打击
6.下列行为没有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有
A.未经同意,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B.私自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
C.借口关心别人而刺探别人的隐私
D.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7.右图说明
①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
②我国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发展低碳经济是政府的事,与我们青少年关系不大
④必须在全世界杜绝破坏环境行为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C.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唯一合法途径
9.右图直接反映了;
A.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赚取高额利润无可厚非
D.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10.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11.经过同美国、欧盟等近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终于一致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200l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要以“入世”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说明对外开放是
A.我国的立国之本 B.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C.改革和建设最主要的条件 D.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12.2006年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宣布了包括免除债务、援建医院、培养人才等八项援非措施。这些做法
①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表明中国已是发达国家,有足够能力援助他国
③表明我国政府努力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④表明中国是一个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世界,为此我国必须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国际恐怖主义
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④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大力扩张军力,称霸世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九年级学生小刚学习成绩较差,初中毕业后何去何从,请你帮他在下列选项中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①一定要接受四星级高中教育,否则就和父母吵个没完 ② 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实用技术 ③ 先就业再择业,必须终身学习 ④要就业就找“铁饭碗”,体力劳动太没面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右图是2012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与国际比较图。该图说明:
A.我国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高于国际水平
B.我国坚持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C.我国必须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D.我国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16.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C.开放与竞争 D.战争与和平
二、问题探究:(12分)
17.材料一:2010年底,新华网以《嫦娥再奔月,蛟龙潜入海》为标题,回顾了2010年我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现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时间
科技成就
10月1日
“嫦娥二号”成功升空,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由此揭开序幕
11月16日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12月3日
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高铁奇迹”。
12月12日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请简要阐述一下取得材料一成就的原因。(4分)
(2)结合上述材料,有人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8分)
三、实践与创新(12分)
18.材料一:2012年12月2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交通安全日”。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当天,新华社记者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繁忙路段对行人交通状况进行实地目击。记者发现:如果车流不间断行人硬闯红灯的情况很少见,但只要来往的车辆不是很密集,中间有能通过的空间,很多人就会不管是不是红灯,只顾低头过马路,根本不顾危险。在不少路口甚至发现有个别人冒着车流、顶着红灯过马路。
材料二:“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近日,一位网友发布的“中国式过马路”微博显现了中国各大城市行人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据了解,今年1—10月份,全国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262人死亡。
某校九年级(7)班同学为了调查当地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情况,开展了一次以“红灯停,绿灯行”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问题。
(1)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请你设计几种调查方式?(2分)
(2)如果你是调查人之一,请你设计几个调查问题?(4分)
(3)请你从心里和法律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九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思想品德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题每题1分,共计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问题探究(12分)
17.(1)请简要阐述一下取得材料一成就的原因。(4分)
(2)(2)结合上述材料,有人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8分)

三、实践创新·学会生活(共12分)
18.(1)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请你设计几种调查方式?(2分)
(2)如果你是调查人之一,请你设计几个调查问题?(4分)
(3)请你从心里和法律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名。(10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 。 (杜牧《 ▲ 》)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 作者 ▲ 《秋词》
(3) ▲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比喻手法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作者豁达胸怀的诗句是:“ ▲ ,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相册里有一些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B.“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通过运-20原型机的试飞,使日本媒体一致认为,中国又向进入能够独立研制具有洲际航程的重型运输机的航空航天精英俱乐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B.诺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C.兰考县宣传部的一名官员说,孤儿救助体制需要不断地加强完善,禁止一些条条框框不再成为制约草根慈善行为的紧箍咒。
D.北京时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中国海监50、15、26、27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例行维权巡航,对进入我领海非法活动的日方船只进行监视取证,严正声明我国主权立场,并对日船采取了驱离。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8分)
承诺不是天上的白云,逍遥飘yì( ▲ );承诺不是绿波上的一朵浪花,轻yíng( ▲ )潇洒;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苹,漂游不定;承诺不是夜幕( ▲ )中的一朵烟花,转舜即逝。承诺如同珍珠,它的晶莹是蚌的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 ;承诺如同流星,它的灿烂是陨石悲壮的付出,也是陨石的辉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3分)
(2)画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3)请仿照画浪线的句子,将 ▲ 续写完整。(3分)
5.名著阅读题。(6分)
(1)“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位好汉?他性格特点是什么?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什么离开学校去工作?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6—7题。(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中庭地白树栖鸦”这一幅画面。(3分)
7.“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的好处。(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弋:绳子系在箭上射,是古代一种射鸟的方法。此处指捕鸟。②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③ 轻:轻视,把……看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 满坐寂然 B.缚者曷为者也 方为秋田之害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使诸侯闻之 D.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以其境过清
9.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4分)
(1)乙文中晏子是如何进行劝谏的?(2)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0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常常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2.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作者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分)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海洋垃圾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5.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6.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3分)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1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8.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我的梦想 莫言
①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②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③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④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⑤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⑥我问他:“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⑦他说:“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⑧1973年, 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⑨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书名就叫《胶莱河畔》。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故事是这样的: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⑩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信的大意是: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11)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读者》杂志2011年第16期)
19.作者为了实现写作梦想坚持创作,从不懈怠。请你简要概括作者18岁、23岁时创作的经历。(4分) (1)18岁时: (2)23岁时:
20.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4分)
21.结合第④段中“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说一说当时作者具体有哪些感慨?(3分)
22.文章第⑩段中“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莫言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来进行简要赏析。(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4.人们在旅游中能得到快乐,在学习中能得到快乐,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帮助弱者能让心灵获得快乐,节日假日与快乐同行,亲情友情与快乐同在……生活中若充满快乐,生活就有质量。因此,生命每一天,都应当是快乐的。
请以“享受 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在横线上填写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如“绿色”“阳光”“读书”“宽容”等,然后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1)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11.(1)(2分)晏子避其锋芒,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2)(2分)晏子机智有策略,善于言辞。
12.(3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3.(3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做人的道理。
14.(4分)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不起别人。
15.(2分)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3分) “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现象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4分)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做人和写作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21.(3分)①感慨当年是张老师最早发现我有文学才能并辛勤培育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②感慨当年年幼无知,紧跟形势,与张老师闹翻了脸,伤害了张老师,也无缘继续得到张老师的指教; ③感慨这么多年来自己虽然坚持追寻写作的梦想,可是至今仍徘徊在文学殿堂之外。
22.(3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编辑钢笔字体的潇洒漂亮、龙飞凤舞,也突出了我对收到第一封编辑来信的印象之深刻,记忆之鲜活。
23.(4分)示例:“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含蓄地表达了随着我作文成绩的不断提高,老师和同学们爱屋及乌,更多的是关注我的作文,我的“腰带和裤裆”的尴尬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24.(60分)
略。参照中考作文阅读评分标准评阅。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把你认为正确选项代号填入答题栏中,否则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
1.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2. “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4.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编制户口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5.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 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6.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唐朝行省制 D.明朝废宰(丞)相
8.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9. 常州籍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下列史实,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
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11.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2.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5.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湖南桃源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徙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反映了元朝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湖南影响力增强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 ,奢侈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 ,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后来商王 把都城迁到殷。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 ,在牧野击败商朝部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 。
2.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地位;在中央设立 、 、
等官职;在地方,推行 ,将全国分为36郡。巩固统一措施: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型制。
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4.公元200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取得了 的胜利。公元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 三国鼎立:魏 蜀 吴 。﹝填人物﹞
5.科举制是通过 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 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6.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主要是从 转移到 。“ ”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 ,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8.明清科举考试只许在 的范围内命题,答案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把你认为正确选项代号填入答题栏中,否则不得分。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 D.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
4.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开创王位世袭制
D.实行分封制
5. 2012年5月,疆独分子热比亚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____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6.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7. “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改变了古代读书人的命运。这
一改变开始于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人称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10.一部苹果手机,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这说明经济
A、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B、能调控资金在全社会的配置
C、能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水平
D、能根本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
11.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下列选项与经济全球化无关的是
A.跨国公司抢占世界市场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南联盟抗议北约暴行 ?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受到冲击
12.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A.乘火车到武汉 B.乘轮船游览长江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家乡
13.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虐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14.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
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7.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时,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中、俄等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有利于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军事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D.中国应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促进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18题15分,第19题21分,共3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意为:秦以来各朝君主都没有吸取“秦设相"的教训,都跟从设立,结果影响君主,原因是他们“擅专威福”。)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材料二中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2分)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2分)
(3)仔细观察材料三,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4)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5)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3分)
19.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1分)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
右面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
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20.(12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辛丑条约》
(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2)“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2分)
(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2分)
材料三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4分)
九年级历史(B卷)答题纸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8﹝1﹞
﹝2﹞
﹝3﹞ ﹝4﹞
﹝5﹞

19﹝1﹞
﹝2﹞ 和
﹝3﹞


﹝4﹞


20 ﹝1﹞

﹝2﹞


﹝3﹞
﹝4﹞


19.(1)商鞅变法;(2分)重视农业生产(或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1分)
(2)曲辕犁;(1分)筒车。(1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2分)
(4)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 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不能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分)

(3)民主、科学。(2分)
(4)性质:反帝反封建;(2分)核心内涵:爱国。(2分)


1、计算:的结果为( ).
A. B. C. D.
2、4的平方根是( )
A.  B.2  C.  -2  D 16
3、化简a+b+(a-b)的最后结果是( )
A、2a+2b B、2b C、2a D、0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至5月26日12时,连云港巿累计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约为
11 180万元,该笔善款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1.18×103万元 B. 1.118×104万元 C. 1.118×105万元 D. 1.118×108万元
5、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能够准确表示汶川这个地点位置的是( )
A、北纬31o B、东径103.5o C、金华的西北方 向上 D、北纬31o ,东径103.5o
6、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x3+x3=x6 B. x3·x9=x27 C.(x2)3=x5 D. xx2=x-1
7﹑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8、下列各式:其中分式共有( )个。
A、1 B、2 C、3 D、4
9、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项不属于同类项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10、已知点M (-2,4 )在双曲线上,则下列各点一定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
A.(4,-2 ) B.(-2,-4 ) C.(2,4 ) D.(4,2)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1、某服装原价为a元,降价10%后的价格为 元。
12、单项式的系数是 ,次数 是 .
13、当x=10,y=-9时,代数式x2-y2的值是 .
14、当x 时,分式有意义
15、写一个具有“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反比例函数
16、某服装厂准备加工400套运动装,在加工完16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使得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共用了18天完成任务,问原计划每天加工服装多少套?在这个问题中,设原计划每天加工x套,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17、 如果不等式组有解,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18、已知, 。
九年级数学试题(A卷)答题纸
制 卷
审核人
满分值
考试时 间
许士鹏
丁银东
120分
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12 , 13 14
15 16 17 18
三、解答题:
19、计算(每题4分,共8分)
(1) (2)
20(每题5分,共10分)解方程
(1) (2)
21、(每题5分,共10分)解不等式(组),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22(本题6分)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己知:a=2013,求代数式a(1+)-的值”,小明在计算时错把“a=2013”抄成了“a=2012”,但他的计算结果仍然正确,请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23、(本题6分)八年级(1)班的学生周末乘汽车到游览区游览,游览区到学校120千米,一部分学生乘慢车先行,出发1小时后,另一部分学生乘快车前往,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 5倍,求慢车的速度.
座位号
24、(本题满分6分)如图,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点,. 请你猜想: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猜想:
证明:

25、(本题8分)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一个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B.
(1)求点A,B的坐标,并画出一次函数y=x-3的图象;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它的最小值.
26、(本题12分)某商店决定购进A、B两种纪念品,若购进A种纪念品10件,B种纪念品5件,需要1000元:若购进A种纪念品4件,B种纪念品3件,需要550元,
(1)求购进A、B两种纪念品每件各需要多少元?
(2)若该商店决定拿出1万元全部用来购进这两种纪念品,考虑到市场需求,要求购进A种纪念品的数量不少于B种纪念品数量的6倍,且不超过B纪念品数量的8倍,那么该商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
(3)若销售每件A种纪念品可获利润20元,每件B种纪念品可获利30元,在第(2)问的各种进货方案中,哪一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A型收割机
B型收割机
进价(万元/台)
5.3
3.6
售价(万元/台)
6
4

A型收割机
B型收割机
进价(万元/台)
5.3
3.6
售价(万元/台)
6
4
A型收割机
B型收割机
进价(万元/台)
5.3
3.6
售价(万元/台)
6
4
A型收割机
B型收割机
进价(万元/台)
5.3
3.6
售价(万元/台)
6
4
A型收割机
B型收割机
进价(万元/台)
5.3
3.6
售价(万元/台)
6
4


1.如图,下列分子结构模型平面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 3个 D.4个
2.如图,在正三角形中,,,分别是,,上的点,,,,则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等于( )
A.1∶3 B.2∶3 C.∶2 D.∶3
3.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时,如果设,将原方程化为关于的 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
A.
B.
C.
D.
4.若不等式有解,则实数最小值是(??)
A.1
B.2
C.4
D.6
填空(每题5分,共20分)
5、因式分解:2x2-8=_____________
6.已知a2-3a+1=0,则=____________
7.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丁四人各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乙:函数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丙:随的增大而减小;丁:当x<2时,y>0。已知这四人叙述都正确,请构造出满足上述所有性质的一个函数 。
8、如图,D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一点,过D作DE⊥轴于E,DC⊥轴于C,一次函数与的图象都经过点C,与轴分别交于A、B两点,四边形DCAE的面积为4,则的值为 。
九年级数学试题(B卷)答题纸
制 卷
审核人
满分值
考试时间(AB卷)
许士鹏
丁银东
60分
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
2
3
4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5 6 7 8
三、解答题
9. (本题8分)
如图,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
四边形与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连结.(1)观察图形,
猜想与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延长交于点,求证:.
10.(本题12分)如图,抛物线y= x2﹣ x﹣9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AC.
(1)求AB和OC的长;
(2)点E从点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点E与点A、B不重合),过点E作直线l平行BC,交AC于点D.设AE的长为m,△ADE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CE,求△CDE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请将本卷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安培 C.焦耳 D.法拉第
2.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决定音调的因素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蜂鸟”。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
A.硬度高 8.熔点低 C.密度小 D.导热性好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市区内“禁止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 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第5题图
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
A.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日环食现象的形成 B.水面上山的“倒影”
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D.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折断了
8.大课间打乒乓球时,小华不小心将一个乒乓球踩瘪,但球没有破,对于球内的气体,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9.小明同学买了一块新鲜的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他把冰冻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主要成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10.小明站在湖边往水中看去,可以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船儿 B.青山 C.鱼儿 D.白云
11.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C.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2.两根缝衣针甲和乙,当把甲针用细线悬挂后,再用乙针尖端接近甲针尖端时,发现甲针尖端向乙针尖端靠拢,由这个现象可以判断 ( )
A.甲针有磁性 B.乙针有磁性
C.两针都有磁性 D.两针中至少有一针有磁性
1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1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反映出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5.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快”、“慢”或“相同”)
16.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暧呢?一位同学想出了“削冰取火”办法,你认为 “削冰”就是把冰制成_______,“取火”就是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的_____________位置上。
18.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温度为21℃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态.
19.图中所示是检验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力的实验装置。当导线ab中有某方向电流通过时,
它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向上。
(1)如果仅将两磁极对调位置,导线ab受力向_____________;
(2)如果磁极位置不变仅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导线ab受力向____________;
(3)如果同时对调磁极位置和改变电流方向,导线ab受力向____________。
(选填“上”、“下“)
20.若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25°,则入射角是___________度;若使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则反射角是 度。
21.市场上出售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kg/m,该瓶油的质量为 kg。如果将瓶内调和油倒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 g/ cm3 。
22.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一个50g砝码、一个20g砝码和一个10g砝码,并将游码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静止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23题每图3分、其余每处2分,共26分)
23.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流方向。
(2)画出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路,F 为透镜的焦点。
24.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⑴他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选填“a”或“b”);
⑵小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如下数据,请根据表格描绘出图像。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⑶从图像中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若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密闭,水的沸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⑷实验结束时,小凡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5.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C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四、计算题:(6分)
26.细心的小王发现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盛水缸常常被冻裂,如图所示,是什么
原因呢?请你先帮他做个计算:一满缸水的质量为90kg.
⑴这缸水的体积是多少?
⑵当夜晚全部结为冰时,冰的体积是多少?
⑶现在你能帮他找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了吗?
(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本卷直接在试题上答题,无答题纸!)
1. 如图所示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升高至(   )
A.74OC时,电灯亮报警 B.72OC时,电铃报警
C.66OC时,电铃报警 D.74OC时,电铃报警
2.如下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置在主轴上,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 )
A.Aˊ在Bˊ右边,Aˊ细、Bˊ粗       B.Aˊ在Bˊ右边,Aˊ粗、Bˊ细
C.Aˊ在Bˊ左边,Aˊ细、Bˊ粗       D.Aˊ在Bˊ左边,Aˊ粗、Bˊ细
3.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三个杯子里,则从杯子里溢出水量最多的是(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铁块的杯子 C.放铝块的杯子 D.溢出的水一样多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4.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 ___g,体积为__ ___cm3;
(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 ___kg/m3;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 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
③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④ 根据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 ___,(填“大”或“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
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A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 如图B所示,经过调节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 _______ 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填 “远离”或“靠近”)
三、计算题:(6分)
6.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三次,记录如下:(请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试求:(1)液体的密度;  (2)容器的质量;  (3)表中的


一.听对话回答问题(计20分)
本部分共有10道小题,每道小题你将听到一段对话,每段对话听两遍。在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题目;听完后,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在屏幕上点击你认为最合适的备选答案。在听到嘀的信号后,进入下一小题。
(1).Q: What's the matter with John?
A. B. C.
(2).Q: What does not the pet like doing? ( )
A. B. C.
(3).Q: What animals does the woman fear? ( )
A. B. C.
(4).Where did the man go last year? ( )
A. B. C.
(5).Was the woman outgoing in the past? ( )
A. No, she wasn't.
B. Yes, she was.
C. We don't know.
(6).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man? ( )
A. He is quiet.
B. He is shy.
C. He is outgoing.
(7).Which pet will cause less trouble? ( )
A. Dog.
B. Cat.
C. Goldfish.
(8).What is the man running after? ( )
A. A car.
B. A bus.
C. A subway.
(9).Where is the boy now? ( )
A. In the shop.
B. In the park.
C. In the classroom.
(10).When did the man go to Hong Kong? ( )
A. Last spring.
B. Last summer.
C. Last winter.
二.听对话和短文回答问题(计4分)
你将听到一段对话和两篇短文,各听两遍。听每段对话或短文前,你将有时间阅读相关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你仍有5秒钟时间在屏幕上点击你认为最合适的备选答案。
听一段对话,回答第11-12小题。答题完毕,请等待嘀的信号,进入第一篇短文。
(11).Which province would Kathy like to go? ( )
A. Yunnan. B. Jiangsu. C. Guangdong.
(12).What is she going to take? ( )
A. Cameras. B. Heavy clothes. C. Light clothes.
听第一篇短文,回答第13-15小题。请根据内容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完成信息记录表。答题完毕,请等待滴的信号,进入下一篇短文。(计6分)
Amy’s problems
First problem
Too much homework
Don’t have enough time for____13____
Second problem
Heavy traffic on the road
Don’t have much time to ___14___
Result
Get __15____ marks
(13). ( )
A. hobbies
B. TV
C. homework
(14). ( )
A. join in some activities
B. get home
C. review for tests
(15). ( )
A. high
B. low
C. great
笔试部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There is ______ “f”and ______ “u”in the word “four”.
A a an
B the the
C an an
D an a
2.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the film with me? Sorry, let’s make it _______ time.
A other’s
B the other
C another
D other
3.Look! There are about three______ pears on the three.
A hundreds
B hundred of
C hundred
D hundreds of
4.The little boy was too young to ______ himself.
A have
B wear
C put
D dress
5.This TV set is not expensive. And the price of it is the ______ of the four.
A biggest
B smallest
C lowest
D highest
6.When we saw Disney characters, we couldn’t stop______ photos with them.
A to take
B take
C taking
D takes
7.His grandfather lives______ in an old house, but he never feels ____.
A lonely lonely
B alone alone
C alone lonely
D lonely alone
8.Mr Wang ________ English since twenty years ago.
A taught
B have taught
C teaches
D has taught
9.My mother was cooking supper ________my father was reading a book in the sitting room.
A when
B what time
C while
D then
10.A coach crashed into a tree last night. ________ terrible the news is!
A How a
B What a
C How
D What
11.Would you like some juice or sandwiches? ______. I’m really hungry and thirsty now.
A None
B All
C Both
D Either
12.Each of the members ______ willing to help those who were in trouble.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13.Mum,_______ should I wash hands? You must wash your hands three times a day.
A How long
B When
C How often
D How many times
14.I know Guannan very well. Because I __________ here for 10 years.
A have gone
B went
C have been
D am
15. You look so beautiful in this dress. ______________.
A You are right.
B Thanks
C Please don’t say so
D No, it isn’t
二、完形填空。(15分)
Have you ever heard of Beethoven? He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omposers(作曲家) in the world. He 1 many pieces of music in his life time.
Beethoven was born in Germany in 1770. His father 2 play the piano and the violin very well. When Beethoven was only a little boy, his father 3 had already started to teach him about music. 4 his father’s great 5 , the boy took a great 6 in music. He was also a hard-working pupil. He always practiced the piano at home or in school for many hours a day, and sometimes he even forgot the time 7 meals. A short time later, he played much 8 than his father. Beethoven started to compose music early in life. Unhappily, when he grew older, there was 9 wrong 10 his 11 . He could not 12 anything. However, he never lost heart and went on 13 .
Beethoven died when he was 57.Though he died, he gave the world 14 many wonderful, 15 pieces of music works.
1.A has written
B writes
C was writing
D wrote
2.A can
B could
C were able to
D able to
3.A he
B his
C himself
D him
4.A To
B In
C For
D At
5.A surprise
B surprised
C surprises
D surprising
6.A interest
B interests
C interesting
D interested
7.A have
B had
C having
D to have
8.A good
B well
C better
D best
9.A everything
B something
C anything
D nothing
10.A at
B with
C of
D between
11.A arms
B legs
C ears
D eyes
12.A hear
B heard
C listen to
D listens to
13.A work
B working
C worked
D to work
14.A such
B such a
C so
D much
15.A excite
B excitement
C exciting
D excited
三、阅读理解。(20分)
A
Today people can use the phone to talk with others almost anywhere on the earth. But when you use the phone, you don’t see the person you are talking with. This may change in the near future.
Today some people are using a kind of telephone called the picture phone or vision phone. With it ,two people who are talking can see each other.
Picture phones can be useful when you have something to show to the person you are calling. They may have other uses in the future. One day you may be able to ring up a library and ask to see a book. Then you’ll be able to read the book right over your picture phone. Or you may be able to go shopping through your picture phone. If you see something in the newspaper that you think you want to buy, you’ll go to your phone and call the shop. People at the shop will show you the thing you’re interested in right over the phone. You’ll be able to shop all over the town and never even leave your room!
1.Today people can use the phone to talk with others ______.
A in all the towns
B in some places in the world
C only in big cities
D almost anywhere on the earth
2.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passage means_____.
A the picture phone
B any phone
C the use
D the change
3.We can _____ through the picture phon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write a book
B do shopping
C play games
D have classes
4.Picture phones can be used for______.
A ringing up a library to see a book
B going shopping without leaving our homes
C showing the person we’re talking with something
D all of the above
5.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can be “______”.
A The telephone
B Picture Phone
C Shopping on the phone
D Talking on the phone
B
When Mr. David retired(退休),he bought a small house in a village near the sea. He liked it and hoped to live a quiet life in it. But to his great surprise, many tourists(游客)came to see his house in summer holidays, for it was the most interesting building in the village. From morning to night there were tourists outside the house. They kept looking into the rooms through the windows and many of them even went into Mr. David’s garden. This was too much for Mr. David. He decided to drive the visitors away. So he put a notice on the window. The notice said: “If you want to satisfy your curiosity(好奇心), came in and look round. Price(价格): twenty dollars.” Mr. David was sure that the visitors would stop coming, but he was wrong. More and more visitors came and Mr. David had to spend every day showing them around his house. “I came here to retire, not to work as a guide(导游).” he said angrily. In the end, he sold the house and moved away. 6.Mr. David’s house was________that many tourists came to see it. A.so small B.so quiet C.so interesting D.such interesting 7.Mr. David put a notice on the window in order____________. . A.to drive the visitors away B.to satisfy the visitor’s curiosity C.to let visitors come in and look round D.to get some money out of the visitors 8.The notice made the visitors___________. . A.more interested in his house B.lost interest in his house C.angry at the unfair price D.feel happy about the price 9.After Mr. David put up the notice____________ . A.the visitors didn’t come any longer B.fewer and fewer visitors came to see his house C.more and more tourists came for a visit D.no tourist would pay the money for a visit 10.At last he had to sell his house and move away because________. . A.he did not like it at all B.he could not work as a guide C.he made enough money and wanted to buy a new expensive house D.he could not live a quiet life in it
C
We spent a day in the country and picked a lot of flowers. Our car was full of flowers inside! On the way home we had to stop at traffic lights, and there my wife saw the bookshelf. It stood outside a furniture(家具)shop. “Buy it,” she said at once. “We’ll carry it home on the roof-rack(车顶架). I’ve always wanted one like that.” What could I do? Ten minutes later I was twenty dollars poorer, and the bookshelf was tied on to the roof rack. It was tall and narrow, quite heavy too. As it was getting darker, I drove slowly. Other drivers seemed more polite than usual that evening. The police even stopped traffic to let us through. Carrying furniture was a good idea. After a time my wife said, “There’s a long line of cars behind. Why don’t they overtake(超车)?” Just at that time a police car did overtake. The two officers inside looked at us seriously when they went past. But then, with a kind smile they asked us to follow their car through the busy traffic. The police car stopped at our village church(教堂). One of the officers came to me. “Right, sir,” he said. “Do you need any more help now?” I didn’t quite understand. “Thanks, officer,” I said. “You’ve been very kind. I live just down the road.” He was looking at our things: first at the flowers, then at the bookshelf. “Well, well,” he said and laughed. “It’s a bookshelf you’ve got there! We thought it was——er, something else.” My wife began to laugh. Suddenly I understood why the police drove here. I smiled at the officer. “Yes, it’s a bookshelf, but thanks again.” I drove home as fast as I could. 11.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 . A.the writer was poor and didn’t buy the bookshelf for his wife B.the writer’s wife didn’t like the bookshelf at all C.the writer was always glad to buy something for his wife D.the writer was not very glad to buy the bookshelf for his wife 12.What made the writer think that carrying furniture was “a good idea”? A.He could drive slowly and it was safe. B.Other drivers would let him go first. C.His wife could use a new bookshelf. D.He could save a lot of money and time. 13.Why were the police and other drivers so kind to the writer? A.Because they thought the writer liked studying very much and needed a bookshelf. B.Because they didn’t think it was polite to overtake a car with a bookshelf on it. C.Because they thought somebody in the writer’s family had died and he needed help. D.Because they thought it was dangerous to carry a bookshelf on a car. 14.Why did the writer’s wife begin to laugh? A.Because now she knew what mistake the police had made. B.Because at last her husband understood why the police had driven to the church. C.Because the officer was always looking at the flowers and the bookshelf. D.Because the police had helped them a lot. 15.When did the officers begin to realize they had made a mistake? A.Before they arrived at the church. B.Before they overtook the writer’s car. C.After one of them looked at the flowers and the bookshelf carefully at the church. D.After the writer’s family left the church.
D
If you look at the sky one night and see something moving and shining that you have never seen before, it might be a comet (彗星).   A comet sometimes looks like a star. Like a planet, a comet has no light of its own. It shines from the sunlight it reflects (反射). Like the earth, a comet goes round the sun, but on a much longer path (轨道) than the earth travels. If a comet isn’t a star, what is it then?   Some scientists think that a large part of a comet is water frozen into pieces of ice and mixed with iron and rock dust and perhaps a few big pieces of rock. When sunshine melts (融化) the ice in the comet, great clouds of gas go trailing after it. These clouds, together with the dust, form a long tail. Many people perhaps have seen a comet. However no one knows how many comets there are. There may be millions of comets, but only a few come close enough for us to see.   An Englishman named Edmund Halley, who lived from 1656 to 1742, found out a lot about the paths that comets take through the sky. Some comets move out of our sight and never come back. Others keep coming back at regular times. A big comet that keeps coming back was named after Halley because he was the one who worked out when it would come back again. Maybe you have ever seen Halley’s Comets because the last time it came close to the sun and the earth was in the year 1986. Then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ere outside at night to look at it. You will probably be able to see Halley’s Comets when it comes near the earth again.
 
16.A comet is like ________.
A. sun
B. moon
C. sunlight
D. the earth
17.A large part of a comet is ______.
water and rock
B. water frozen into pieces of ice and mixed with iron
C. ice, iron and rock dust
D. only a few big pieces of rock
18.Maybe many people _______.
A. haven’t seen any comets
B. have seen all comets
C. have seen a comet at daytime
D. have seen a comet
19.Some comets keep coming back ________.
A. at any time
B. at noon
C. at regular times
D. at daytime
20.Halley’s Comets came back _____.
A. in 1990
B. in 1980
C. in 1986
D. in 1989
填空。(14分)
A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面句子。
They are busy _________(建造) the highway between Hangzhou and Shanghai.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___________(能力).
Daniel did the exercises too _________(粗心), and it made his teacher very angry.
S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___(收集)more stamps.
“Help __________(自便) to some fish,”Mum said to us.
B 根据句子意思,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_________(safe)for children.
The music sounds_________(noise), please turn it down.
Today is my ___________(twenty) birthday, my mother will make a cake for me.
The rider is ___________(tie) his horse to a big tree.
C 从方框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laugh frighten name look after come
1.The children were _________, because of the thunder.
2.The story is so funny that they keep _________ all the time.
3. The young lady decided ________ the children who lost their parents.
Zhang Lili _________ the most beautiful teacher because she helped her students out of danger.
He has gone to Beijing, He ________back in three days.
五、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她要求我们每天至少花一小时学习英语。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glish.
那家饭店是交朋友的好地方。
That restaurant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冲进大楼去救一位80岁的老人。
They rushed in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20分)
请以“Shopping online”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个单词。
在线购物可以挑选到合适的商品。
不用走很远和花很长时间就能买到货物。
3.在网上可以买到非常便宜的货物。
4.网购越来越流行。
九年级英语试题(附加卷)
制卷
审核
满分值
考试时间
刘海东
孙勇
60分
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Do you have ________ to do on Sundays?
A else something
B anything else
C nothing else
D something other
2.He is too fat because of________ sandwiches and hamburgers.
A too much
B much too
C many too
D too many
3.I hope________ come to our farewell party tomorrow afternoon.
A him to
B him
C he to
D he’ll
4.Will the show be _______ success? I kept asking myself.
A a
B the
C
D an
5.My teacher looked_______ at me because I answered the question correctly.
A happy
B happily
C unhappy
D sadly
6.Do you mind if I take the dog away? _________.
A Yes, please.
B Yes, of course
C No, go ahead
D No, please don’t
7.Can you finish the project better with ____time and ____people?
A less fewer
B fewer less
C little little
D few few
8.The man is one of the best_____. He is ____tasty dishes.
A cookers cooks
B cooks cooking
C cooks cooks
D cooking cooking
9.He had a good time _____ TV yesterday.
A to watch
B watched
C watches
D watching
10.How far do you live from our school? _________.
A An hour
B Three times
C Ten minutes’ walk
D Ten minute’s walk
11.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_____ getting _____now.
A are smaller
B is more
C are more
D is smaller
12.There are lots of trees on ______side of the river.
A every
B each
C all
D both
13.We have some boxes. But we need_______.
A more two
B two another
C more some
D two more
14.I don’t know if she _______. If she ________. Please let me know.
A comes comes
B comes come
C will come comes
D comes will come
15.My Chinese teacher often ______ us interesting stories in class.
A speaks
B talks
C says
D tells
二、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20分)
They are great__________(hero), I admire them very much.
No one knows what _____________(happen) in an hour.
English is a very _________(use) language in the world today.
These players spend three hours __________(practice) ___________(play) football every day.
The song is ___________(popular), I don’t like to sing it.
Do you study at a __________(Britain) or an _________(America) school?
China is becoming 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beautiful).
三、句型转换。(15分)
1.The girl on the bike is my best friend.(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 ___________ is ________ best friend?
Lily is the cleverest girl in my class.(同义句)
Lily is ________ than _________ _________ girl in my class.
I don’t know where I can go.(同义句)
I don’t _________ _________ go.
The children play basketball twice a week.(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children play basketball a week?
Mr Wang likes drinking some water after lunch.(改为否定句)
Mr Wang _______ _______ drinking _______ water after lunch.
选词填空。(10分)
less…than mix climb ask popular
1.Life is like ____________ mountains, you need more practice.
2.Disneyland is one of the world’s ______________ theme parks.
3.In ________ schools, 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
4.Thank you for _______ 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5.There is _______ juice in my bottle _______that in yours.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more?
九年级英语试题答题纸
听力部分(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笔试部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完形填空。(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阅读理解。(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填空。(14分)
A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面句子。
1
2
3
4
5
B 根据句子意思,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2
3
4
C 从方框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1
2
3
4
5
五、翻译下列句子。(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20分)
请以“Shopping online”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个单词。
在线购物可以挑选到合适的商品。
不用走很远和花很长时间就能买到货物。
3.在网上可以买到非常便宜的货物。
4.网购越来越流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