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9科9份)

资源简介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N—14 Cl—35.5 Cu—64
Ag—108 K—39 Na—23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开来
B.溶液是电中性,胶体是带电的
C.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D.医生常用.FeCl3溶液给流血病人进行止血与胶体性质有关
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B.用酸处理时未能将氧化膜溶解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氧化铝薄膜包住了熔化的铝
3.下列物质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SO2 B.FeCl2 C.MgO D.Na2O2
4.光纤通讯是光作为信息的载体,让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
A.Cu B.Si C.SiO2 D.Al2O3
5.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C.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6.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A.Al → Al2O3→ Al(OH)3 → NaAlO2 B.N2 → NO→ NO2 → HNO3
C.Si → SiO2 → H2SiO3? → Na2SiO3 D.S → SO3 → H2SO4 → MgSO4
7.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碘和酒精 B.除去Cl2中的HCl C.排水法收集NO D.配制硫酸溶液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素就是同位素
B.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失去电子数的多少成正比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N-2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与FeCl3溶液反应:Cu+2Fe3+=2Fe2++Cu2+
B.氯气与水反应: Cl2+ H2O2H+ + Cl- + ClO-
C.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Al3++3OH-=Al(OH)3↓
D.Na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加入足量的FeBr2晶体时,只有一种离子浓度明显减少的是( )
A.K+、OH-、CO32- B.Na+、Cl-、Ag+
C.K+、SO42-、S2- D.H+、Cu2+、NO3-
11.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A.石蕊 B.硝酸银? C.亚硫酸钠 D.氯化铝?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 稀硫酸中含有SO42-离子个数为0.1NA
B.0.1mol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46g 的N2O4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D.标准状况下,22.4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NA
13.从宏观方面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方面看物质由粒子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某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B.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3517Cl与3717Cl互为同位素
D.1molNa2O2晶体与1molNa2O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相等
14.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
① (未配平),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②C(石墨)(金刚石)。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克金刚石需要消耗23克金属钠
D.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
15.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OH溶液[Ba(OH)2溶液] B.FeSO4溶液(KSCN溶液)
C.KI(淀粉溶液) D.Na2SO3溶液(BaCl2溶液)
16.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同质量、同密度的O2和NO
B.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O和C2H6
C.同体积、同压强的CO和C2H4
D.同温度、同体积的N2和O2
17.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Z同主族,Y、W同周期;X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稳定;Y的阳离子比W的阳离子氧化性强;Y的阳离子比Z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X>Y>Z>W> B 简单离子的半径W>Y>Z>X
C 原子半径W>Y>Z>X D 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X<Z
18.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只有Fe2+ B.只有Fe2+ 、Cu2+
C.有Fe3+ 、Fe2+ 、Cu2+ D.只有Fe3+ 、Cu2+
19.曾有养生媒体报道: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五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砒霜。若此说法成立,则以下正确的是
A.五价砷在维生素C作用下发生了还原反应
B.“两者同食”发生的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D.可以推测砒霜中所含的砷元素化合价为+5
20.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H= —114.6 kJ·mol—1
B.KOH(aq)+H2SO4(aq)=K2SO4(aq)+H2O(1) ;H= —57.3 kJ·mol—1
C.C8H8(1) +O2(g)=8CO2(g)+9H2O(g);H= —5518 kJ·mol—1
D.2C8H18(g)+25O2(g)=16CO2 (g)+18H2O(1);H= —5518 kJ·mol—1
21.为了除去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浓盐酸
22.某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 )
A.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2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的判断是
A.肯定没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还会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24.某工厂用FeCl3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课外活动小组为确认生产后的废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10mL废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 8.61g。(2)另取10mL废液放入铜片充分反应,铜片质量减少了0.256g。下列关于原废液组成的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含有Fe 2+、Fe 3+、Cu2+、Clˉ B.c(Fe2+)︰c(Cu2+) = 2︰1
C.c(Fe2+)︰c(Fe 3+) = 3︰1 D.c(Clˉ) = 6mol / L,c(Fe 2+) = 1.2mol / L
25.6.4g铜与过量硝酸(8mol/L、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28mol B.0.31mol C.(n+0.2) mol D.(n+0.4) mol
26.为了消除氮的氧化物(NOx)对大气的污染,工业上通常利用反应NOx+NH3→N2+H2O来保护环境,现有NO2和NO的混合气体3L,可用3.5L 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混和气体中NO2和NO的气体之比为( )
A.1:4 B.1:1 C.2:1 D.3:1
27.在100 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 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A.0.0075 mol·L-1 B.0.18 mol·L-1?
C.0.075 mol·L-1 D.0.08 mol·L-1?
28.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O(l)= 2H2(g) + O2(g); △H =+571.6kJ
C3H8(g) +5O2(g) = 3CO2(g) + 4H2O(l); △H =-2220.0kJ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A.1:3 B.3:1 C.1:4 D.1:1
29.已知
(l)=H2O(g) △H1=a kJ·
(2)=2H2O(g) △H2=b kJ·
(3)=H2O(l) △H3=c kJ·
(4)=2H2O(l) △H4=d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c<d (B)b>d>a (C)2a=b>d (D)2c=d>0
30.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又知:H2O(l)=H2O(g);△H=+44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40分)
31.(10分)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通入Cl2后,集气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证是HClO起漂白作用,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证实验安全,当氯气以每分钟1.12L(标准状况)的流速通入时,若实验需耗时4分钟,小烧杯中盛2 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应为______________mL。
32.(10分)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有关数据:
元素编号
a
b
c
d
e
f
g
h
原子半径/nm
0.037
0.099
0.077
0.110
0.104
0.143
0.066
0.186
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
+1
-1
+4
+5
+6
+3
-2
+1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c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熔沸点很高 C.硬度较小 D.易与单质a反应
(2)写出e与h反应生成物的电子式 。
(3)g与h反应生成一种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用化学式表示) 。
(4)a与c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4g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物质时放出222.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3. (8分)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为红棕色气体。则A转化为B反应的化
学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若D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A是一种单质气体,检验C中是否存在B的阳离子
的最佳试剂是 ,若存在,现象是   。
(3)若A为一种淡黄色固体单质,则将B通入到氯水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体现了B的 性。
34.(10分)A、B、C、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四种单质,甲、乙、丙为三种化合物,乙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右图(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填空:
(1)组成A单质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族,乙的电子式为 。
(2)写出A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甲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贫血症。该硫酸盐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主要作用是 。
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
DBBCD BCDAC DCBAD BCDAB BABCC DDBCC
31.
32:(10分)(1)D
(2)
(3)2Na2O2+2H2O=4NaOH+O2↑ Na2O2
(4)CH4(g)+2O2(g)=CO2(g)+2H2O(l) △H=-890.2kJ·mol-1
33. (10分)
(1) 4NH3 + 5O2 == 4NO + 6H2O (2分)
(2) KSCN (2分) 溶液变为血红色(2分)
(3) 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2分) 还原性(2分)
34. (共10分)
⑴四(1分);Ⅷ(1分); (1分)。
⑵ 3Fe+4H2OFe3O4+4H2 (2分)
⑶2Al+2OH—+2H2O=2AlO2—+3H2↑(2分)
⑷ 8Al+3Fe3O49Fe+4Al2O3 (2分)
⑸防止Fe2+被氧化(1分)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社会历史看,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而唐以后的历史则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选举社会”。这“选举社会”是指
A.唐朝民主推举官员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度 D.科举制度
2.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3.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4. 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代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在治国原则上最大的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5. “王沔(音mie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6. 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7.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8.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9.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10.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11.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里的“两国关系的改善”是指
A. 保护鸦片走私 B. 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C. 两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 D. 切实改善中英两国关系
13.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而且也不在其他各大城市,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它反映了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14.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 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 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 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15.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17.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8.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19.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20.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反映出中国政府
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1.《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 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22.“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 权力制约 B. 公民意识 C. 平民政治 D. 法律至上
23.古希腊语中的“demokratia”一词,由“demos”和“kratos”两部分构成,“demos”的意思是“人民”、“地区”,“krato”的意思是“统治”、“管理”,因此所谓“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或者“人民的管理”。与该词汇的形成无关的是
A.古希腊先哲突出人的地位和价值 B.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
C.多山少耕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D.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
24.2011年7月,某位世界史专家说:“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下列各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B.采用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
C.民众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审查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
D.外邦公民、奴隶、如女和他国公民没有公民权
25.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平民在城邦事务中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2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27.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C.《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D.《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28.“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罗马检察官执法不严??????????? ?D.罗马法维护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29.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说明西塞罗 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②以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材料反映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证据和重视法律程序??????????? ?B.具有操作性???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1.《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32.英国法律规定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其职权有:任免首相和大臣、高级法官,召开、终止议会会议,批准和公布法律等。但法律同时规定了“国王不能犯错误”的原则,使英王须根据他的大臣的建议执行职务。这些规定实际上 A.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B.使国王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反映了英国法律的不完善
33.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 ????D.联邦制
34. 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 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
3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A.加强专制统治?????????????????????? B.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C.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D.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36.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共和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
37.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38.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39.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A.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40.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41.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材料表明恩格斯 A.批判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专制本质?? ??B.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 C.指出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D.认为《帝国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平台
42.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常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法国共和政体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43.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家获得丰厚利润。但是,广大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然恶劣。为了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与解决这一历史问题相关的史实有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④巴黎公社中无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转而实现与农民的联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44. 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 “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西方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45.《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里的“代替”是指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C.新教代替天主教 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46.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借鉴了英、法、美思想家的成果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C.《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7. 马克思曾经预言: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公社的原则”的实质是
A.民主自由的原则 B.人人平等的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暴力革命的原则
48. ?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 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
49. 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普法战争?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5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 C.在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5分,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51.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2分)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分)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2分)
52.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方式角度简析形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原因。(2分)两种政体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借鉴?(4分)
(2)若对材料二中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应从哪些角度思考?(3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1分)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1-5:DBCCC 6-10:ACDAD 11-15:DBDBD 16-20:DACBC 21-25:DBBDB 26-30:DCBCA 31-35:ACBCC 36-40:ACADA 41-45:DDBDB 46-50:ACDCA
51 [答案] (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4分)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分)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2分)
(4)原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2分)
因素: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2分)
52【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有益借鉴:重视权力的相互制约,防止出现专权;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2)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社会发展道路;三是原有历史传统。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题,其中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②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   B.地表生命将不复存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冰天雪地
??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 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4.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读右面经纬网和晨昏线图,已知AB为晨线回答5~7题。
5.北半球冬至日时,α角的大小为
A.23°26'?? B.66°34'??
C.43°08'?? D.10°18'
6.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18时05分??? B.18时20分
C.17时40分??? D.20时40分
7.当AB位于图中虚线位置时
①深圳一定昼长夜短?????????????? ②深圳一定昼短夜长
③太阳一定直射北纬β°纬线上???? ④太阳不一定直射北纬β°纬线上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右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8~10题。 8.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9.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消亡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生长边界 10.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   A.高大的海岸山脉???? B.岛弧???????   C.海岭?????????????? D.深邃的海沟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 B.沉积岩 ?? C.侵入岩 ? D.喷出岩 12.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13.下图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冬季经常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上图所示四种情况中,大气逆辐射最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上图所示四种情况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最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B.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 C.赤道上空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D.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导致北京山区出现泥石流,城市遭受内涝灾情,市区路段积水、交通中断、城中的各大街道再次变成了“海景”,被淹车辆不计其数。回答第17~18题。 17.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a—降水???? B.b—蒸发
C.c—水汽输送 D.d—地表径流 18.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 A.a c??? B.b c d???
C.a b c d? D.a b c d e 19.“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图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B处
D.流向、水位均不能确定
21.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
A.气旋活动 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 D.春雨霏霏
22.关于甲图中E、F两岸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A.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B.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C.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D.甲图中的E岸即为乙图中的D岸
读某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模式图,回答23~24题。 23.在中低纬海区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是 ? A.②??? B.④?? C.⑤? D.⑥ 24.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 C.⑥势力增强导致沿岸降水减少 ?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②沿岸气温高于①沿岸 读“某地的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回答25~26题。 25.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26.四个区域中,有城市分布的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某地区聚落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聚落的形态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平原?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28.若该聚落形成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29.右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前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乙和丁? ?B.甲和丁? ?
C.甲和丙? ? D.乙和丙
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忍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根据所学完成30~31题。 30.与当地“千脚落地式”房屋相适应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D.土壤 31.关于山区公路建设叙述正确的是 ? A.尽量远离居民点 B.陡坡尽量不走“之”字路 ? C.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复杂的地段 D.尽量不沿河谷分布
2012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32~33题。 32.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33.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回答34~36题。 34.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①冰川退缩 ②冻土融化 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 ④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 D.①②④ 35.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36.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读某区域图,完成37~38题。 37.影响该区域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 D.矿产
38.该区域频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地面塌陷 ? D.泥石流
北京市发改委于2009年12月21日出台水价调整措施,居民用水水资源费上调0.16元/立方米,居民用水污水处理费上调0.14元/立方米。据此回答39~40题。
39.调整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与国际水价接轨?B.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C.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D.促进节约用水 40.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 ?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②降水季节变化大 ? ③径流总量小????? ④南水北调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右图是电脑模拟某日地球的太阳光照图,光亮部分为白天,据此回答41~42题。???? 41.图中此刻可能出现的情形是
A.北京正值正午时分???
B.澳大利亚基本都在下午
C.非洲黑夜范围会逐渐增大
D.大西洋地区以白天为主 42.下列现象出现在图示季节的是
A.苏州地区昼渐长、夜渐短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逆时针运行 ?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43~44题。
43.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44.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南美洲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自然通风、日照效果等。读下图,回答45~46题。 
 
45.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6.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能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日光照耀,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②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
③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 ④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回答 47~48 题。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8~2017年,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 B.2008~2017年,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
? C.2012~2017年,我国需要进口能源资源数量不断增多
? D.2012~2017年,万亿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48.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 能等新能源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 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④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右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千米。读图回答49~50题。
49.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20 B.2∶40
C.14∶20 D.3∶20
50.图中丙点的昼长约为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5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 材料一 莫斯科(东三区)时间2011年2月18日12时55分,“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首次踏上模拟火星表面。   材料二 火星与月球基本状况比较表。
火星
地球
直径
4 220英里
7 926英里
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25度
23.5度
公转周期
687个地球日
365.25日
自转周期
24小时37分钟
23小时56分钟4秒
大气
主要是CO2,以及部分水蒸汽
氮、氧、氩及其他
大气密度
0.07
1
(1)火星与地球相比,公转角速度快的是________。(2分) (2)在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火星上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王跃踏上模拟火星表面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此季节印度半岛盛行风向为________,我国华北地区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_,北京昼比夜_______(长或短),次日过后,昼长将逐日_____(增长或缩短)。(10分) (4)火星大气密度比地球小得多,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52.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统计表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6分)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1-5.CBACA 6-10.BDBDC 11-15.BABDA 16-20.BDBDA 21-25.BDBAA
26-30.DAACA 31-35.CBCCB 36-40.DADDA 41-45.BBBCB 46-50.ADAAD
51.(1)地球 (2分)
(2)极圈到极点(或66.5°~90°) 大 自转轴的倾斜角度比地球大(6分)
(3)17:55 东北 西北(偏北) 短 增长 (10分)
(4)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得多(2分)
52、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2分)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4分)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每点2分,共6分)
(3)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8分)(任答四点即可)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4题共88分)
1. “以前,感觉国家很抽象.离我很遥远;但现在,感觉国家很具体.很真实”,这是四川灾区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言。在重大灾难里,国家“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这彰显了
①“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②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我国新型民主的超阶级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 2013年1月19日,石家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通过《2013年石家庄加快正定新区建设纲要》,同时也将围绕市民关心的问题,着力办好一系列实事。此次会议讨论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广大群众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为此次市委建设项目规划建言献策。这是公民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3.2011年5月,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在查处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时,要坚决制止游街示众等有损违法人员人格尊严的做法。严禁重效果.轻人权,无视法律.全凭习惯,“游街示众”的执法方式。这说明
①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④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法律保护[来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4.西安的张姓大爷,因为在自己的三轮车上贴着“你酒驾 爷担忧”的标语,顿时在网络上引来疯狂的追随者,迷倒粉丝一片,被网友称为“担忧爷”。“担忧爷”用幽默时尚的方式告诫人们
①在社会生活中,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③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④生活中离不开参与社会自我管理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某县在县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发表“竞选演说”,与选民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可见,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
①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举积极性
③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④有利于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6.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网络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为这一新兴媒体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③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目前,我国96%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80%以上的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91%的农村建立了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这表明
A.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全建立
C.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D.村民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建设
8.2012年第22个全国助残日主题: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残疾人保障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体现出
A.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9.2013年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一届四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适时推出了参会代表.委员的博客群。在代表.委员的博客上,公民可以提出“建议”,发表网友“社论”。这里,公民依法享有的是
A.言论自由权 B.质询权 C.申诉控告权 D.审议表决权
10.福州市在进行省府路1号的改造过程中,几名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了有关省府路古建筑的历史资料,致信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妥善保存民国时期建筑,留下省府路1号大门这对门柱,不影响公园的修建,反而能衬托公园的历史底蕴”的建议。市政府请专家论证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体现了我们政治生活的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1.无论是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还是广州亚运会,我们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的忙碌身影,他们以自己行动赢得社会各方的广泛赞誉。这表明来源:]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公民理当先履行义务,然后才能享受权利
C.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民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D.公民积极行使自己的基本政治权利是爱国的表现
12.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依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行为”,反映了我国
A.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B.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国家机关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D.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13.下列观点中,最适合用于宣传某社区的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是
A.珍视民主权利 投出理性一票 B.发展基层民主 搞好社区自治
C.积极履行义务 守望共同家园 D.推动民主决策 参与公共事务
14.一公民在地铁无意发现该市某单位公款旅游清单,花费之大,为之震惊,于是将其公开于网上,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有关部门的介入,问题最终水落石出。这是公民通过 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A.民主评议会 B.信访举报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15.2011年1月25日,11位基层代表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邀请,参加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1个月后,有些人的建议被直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11位代表通过 渠道参与了政治生活。
A.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B.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C.间接参与民主监督 D.直接参与民主监督
16.公民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求助于政府。公民求助或投诉政府的形式主要有
①到信访部门求助 ②通过政府网站求助
③申请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④到居委会或村委会求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听证会制度实施来,为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以下是举办听证会过程的一般环节,你认为步骤安排最为合理的是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②各小组分别准备资料
③确定听证会主题 ④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⑤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A.③→①→②→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②→①→③→⑤→④
18.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条为“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照本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监察。”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属于
A.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B.中共纪检部门的监督
C.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D.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19.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对政府实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政协 ③审计部门 ④人民法院
A.① ② B.①③④ C.② ③ ④ D.①④
20.下列事件你认为应该找政府解决的是
①在路上遇见车祸时 ②对投资股票还是保险自己迟迟拿不定主意
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产品的研发进展太慢
④某超市的鸭蛋蛋黄太红,怀疑是红心鸭蛋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21.在我国,由于二氧化硫的超标排放,酸雨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大幅度增长。由于生存环境恶化,江河泛滥成灾,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应主要加强以下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2010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工信部等35个中央部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在网上“晒账本”,公布了部门预算收支情况。这表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依靠
A.民主和法制?? B.监察和审计
C.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 D.简化政府办事程序
23.伏尔泰说:我不赞成你的话,但是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国家必须依法保护公民的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政治自由
C.监督权 D.决策权
24.漫画“有所不同”说明
①决策机关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②了解社情民意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③应让人民群众成为一切重大事务的最终决策者 
④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中国政坛刮起了一股以“让老百姓听得懂”为宗旨的“白话新风”。类似“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这种浅显易懂而又透露着坚定责任感和信心的语句在近几届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同人民群众沟通
A.体现了我国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增加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C.减少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科学性
D.降低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权威
26.非法开采是导致我国目前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右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A.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很普遍
B.我国必须加强安全立法工作
C.我国政府要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法
D.我国政府要下定决心关闭小煤矿
27.中国有句古语“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纣为帝王,足以乱天下。”意思是说,即使像尧这样贤明的人,假如他是个普通老百姓,手里没有权力,也管不了几个人,干不了什么太大的好事,但是像商纣王这样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当了帝王,手中有了无限的权力,就可以把天下搞得大乱。这主要说明
A.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 B.权力是把双刃剑
C.要发挥民主对权力的制约 D.要发挥法制对权力的制约
28.6月6日,重庆市政府决定将在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建筑行业强制实行工伤保险,争取让70%以上的建筑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下列与材料体现的政府职能相同的是
①修订《选举法》,变城乡居民的“同票不同权”为“同票同权”
②某省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③政府加大对圈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④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小陈同学在“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探究活动中,搜集到以下素材:①某网民在地方政府网站留言板上建言献策;②某公务员对所在单位一领导贪污受贿事件进行举报;③某选民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④某运动员获得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对此,你认为符合此次探究活动要求的要素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0.读漫画《挑好“小官”干好“大事”》,为挑好“小官”必须
①增强选民的主人翁意识
②提高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③确保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人民网调查结果显示,11.7%的受调查网友认为“卫生.质监.工商等监管部门权责不明”,55.3%的网友认为“各职能部门监管人员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33.1%的网友认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或被滥用”。这说明我国应
①加强行政立法工作 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④不断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所谓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这说明
A.有权必有责,权责要统一    B.用权受监督,权力要限制
C.行政必依法,侵权要赔偿    D.权力由法授,来源属公众
33.信息安全是我国目前的薄弱环节。要维护我国的信息安全,作为公民应当
①发现危害国家信息安全行为,及时向国家机关或公安机关汇报 ②制定.完善国家信息安全的制度 ③配合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④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有利于
  ①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②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建省最低工资标准及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着力提高我省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水平。通知明确最低工作标准设1100元,950元,850元,750元四个档。这表明
A.人民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B.人民工资水平的高低是由政府决定的
C.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能力不断提高
D.政府的职能就是管理经济和管理社会
36.有人认为,加强公共安全,责任全在于政府。这一观点的不足之处是k.Com]
A.把我国政府看成是能包办一切的政府
B.没有看到政府应该行使的职能
C.认为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D.看到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求真务实
37.下列做法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具体内容相对应的是
①某省开展对市场环境进行专项治理的“绿色行动”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7月份GPI.PPI相关经济数据
③某市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小摊贩,给小摊贩留足生存空间 
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A.①公共服务 ②经济调节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管理
B.①市场监管 ②经济调节 ③社会管理 ④公共服务
C.①公共服务 ②社会管理 ③市场监管 ④经济调节
D.①市场监管 ②公共服务 ③社会管理 ④经济调节
38.小明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路灯坏了,于是他通过网络向当地市政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表明
A.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B.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
C.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D.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行使监督权
39.政府行使权力时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应当公开其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主要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要做到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高效便民 D.权责统一
40.我国政府是
A.国家权力机关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国家行政机关 D. 全民的政府
41.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台湾的访问行程中,部分随从人员遭到了“台独分子”的围攻,代表团的一些活动也遭到了滋扰。作为我国公民,对此应该
①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行使自卫权,捍卫国家主权?
③呼吁国家与其断绝外交关系?
④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漫画是在强调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
A. 依法行政?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增强服务意识??????????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3.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当干部要“洗手.洗脚”是因为
①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行为准则??
②干部是部门利益的代表者? 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④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中的话,表达了政府倾听民声.受民监督的施政理念。这一施政理念表明政府???????????????????????????????
①对人民高度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②致力于提高决策水平
③受政协监督,对政协负责???????????????? ④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45.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致力于“共同富裕”,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12分)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出上述举措?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 B A C B C 6 ——10 C C C A B
11——15 C B A C A 16——20 C A C D D
21——25 D A B D A 26——30 C B C A B
31——35 D A D B A 36——40 A D B B C
41——44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45.(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4分)
(2)我国政府具有以下职能:
①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完善民主法制、保障人民权益、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维护社会稳定。(2分)
②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致力于“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之本、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2分)
③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创新型国家体现了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文化职能。(2分)
④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发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这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分)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已知则C=( )
A. B. C. D.
2. 等比数列{a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a3a11=16,则a7=(  ).
A.1 B.2 C.4 D.8
3.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6、8,则此三角形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不存在
4. 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 )
A.13 B.35 C.49 D. 63
5. 设函数,则( )
A. B. 2 C. 1 D. 32
6.
7.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144 B.117 C. 81 D.121
8. 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2 km, 灯塔A在C北偏东45°,B在C南偏东15°,则A,B之间的距离为 (  )
A.km B.km
C.km D.km
9. 函数的最大值为( )
A. B. C. 1 D.
10. 已知锐角中,,的面积为,则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
11. 已知数列的前四项分别为1,0,1,0,则下列各式可以作为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 已知为等差数列,++=105,=99,表示的前项和,则使得达到最大值的是( )
A. 21 B. 20 C. 19 D. 1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在中,角A, B, C的对边分别是a,b,c,并且满足,那么
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
14. 设{an}为等差数列,公差d=-2,Sn为其前n项和.若S9=S12,则a1=________.
15.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
16. 在中,角A,B,C成等差数列且,则的外接圆面积为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10分)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的值;  
(2)求的值.
18.(12分)
等比数列中,已知.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分别为等差数列的第3项和第5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
19.(12分)
已知等比数列中,,公比.
(1) 为数列的前n项和,证明:.
(2)设,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0.(12分)
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1) 求角B的大小;
(2) 若b=,a+c=4,求△ABC的面积.
21.(12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是数列的前项和,求.
22.(12分)
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BCA 6-10 DCAAB 11-12 CB
二、填空题
13. 等腰三角形 14. 20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1)由余弦定理,, ……………………2分
得……………3分.…………5分∴ (2). …………………………………7分
根据正弦定理,, ………………………………8分
得. …………………………10分
18. 解:(1)设的公比为, 由已知得,解得
(2)由(1)得,,则,
设的公差为,则有,解得
从而
所以数列的前项和
19. 解:
.
20. 解:(1) 边化角为: (2sinA+sinC)cosB+sinBcosC=0
2sinAcosB+sin(B+C)=0, 即 2sinAcosB+sinA=0,
∴B=π.
(2) 将b=,a+c=4,
B=π代入b2=a2+c2-2accos B,
得b2=(a+c)2-2ac-2accos B,
∴13=16-ac, ∴ac=3. ∴S△ABC=acsin B=.
21.
22.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5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总分56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一物体受到两个外力的作用,沿某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其中一个力的方向旋转90°,保持这个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力不变,则物体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 D.轨迹为抛物线的曲线运动
2.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 由图可知 ( )
A.t=0时,A在B的前面
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B在t1时刻前运动的速度比A大,t2时刻后也大于A的速度
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
3.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
A.3 B.4 C.5 D.6
4. 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则(  )
A.坐着比躺着时F1大
B.躺着比坐着时F1大
C.坐着比躺着时F2大
D.躺着比坐着时F2大
5. 关于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时针的角速度与分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60 B.时针的角速度与分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24
C.分针的角速度与秒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12 D.分针的角速度与秒针的角速度之比为1:60
6. 如图所示,两个啮合齿轮,小齿轮半径为10cm,大齿轮半径为20cm,大齿轮中C点离圆心O2的距离为10cm,A、B分别为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则A、B、C三点的(  )
A.线速度之比为1∶1∶1 B.角速度之比为1∶1∶1
C.向心加速度之比为4∶2∶1 D.转动周期之比为2∶1∶1
7.倾角为θ的斜面,长为l,在顶端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刚好落在斜面的底端,如图所示,那么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是
A. B.
C. D.
8. “飞车走壁”是一种传统的杂技艺术,演员骑车在倾角很大的桶面上做圆周运动而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已知桶壁的倾角为,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若使演员骑车做圆周运动时不受桶壁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车的速度为
B.人和车的速度为
C.桶面对车的弹力为 D.桶面对车的弹力为
9.一名宇航员来到某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为地球的一半.它的直径也为地球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的重力是他在地球上重力的 ( )
A.4倍 B.2倍 C.0.5倍 D.0.25倍
10.当汽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某拱桥顶点时,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3/4,为了避免车沿粗糙桥面上行驶至该桥顶时所受摩擦力为零,则汽车通过桥顶速度不应(  )
A.v≥15m/s B.v≥20m/s C.v≥25m/s D.v≥30m/s
11.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12.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拴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并在空中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a、b两小球具有相同的
A.角速度 B.线速度 C.向心力 D.向心加速度
13.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
A. B. C. D.
1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轮P和Q靠摩擦传动,两轮的半径R∶r =2∶1。当主动轮Q匀速转动时,在Q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Q轮边缘上,此时Q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1,木块的向心加速度为a1;若改变转速,把小木块放在P轮边缘也恰能静止,此时Q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2,木块的向心加速度为a2,则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54分)
二、实验填空题(15题4分,l6题10分,共14分)
15..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小球抛出点的坐标为 。(取)(注明单位)
1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实验前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并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以上表达式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250
300
350
400
500
800
加速度a( m/s2 )
2.02
1.65
1.43
1.25
1.00
0.63
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须建立 (填a—m或a—)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果图线是一条 ,就可确认上述结论。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17题8分,18题10分,19题12分,20题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17.(8分)质量为0.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10 m/s2,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18.(10分)如图所示,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 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 m,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x=0.4 m。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9.(12分)游乐园的小型“摩天轮”上对称站着质量均为m的8位同学,如图所示,“摩天轮”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匀速转动,若某时刻转到顶点a上的甲同学让一小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并立即通知下面的同学接住,结果重物掉落时正处在c处(如图)的乙同学恰好在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处接到,己知“摩天轮”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人和吊篮的大小及重物的质量).问:
(1)接住前重物下落运动的时间t=?
(2)人和吊篮随“摩天轮”运动的线速度大小v=?
(3)乙同学在最低点处对地板的压力FN=?
20.(10分)已知一颗人造卫星在半径为R的某行星上空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卫星运动的弧长为s,卫星与行星的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是θ弧度。(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人造卫星距该行量表面的高度h;
(2)该行量的质量M;
高一第一次月考物理答案
1.BD 2.AB 3.B 4.A 5.D 6.C 7.A 8.AC 9.B 10.B 11.D 12.A 13.B 14.AC
15.
16.(1)v1= v2= (2)a—通过原点的直线
17.解析: (1)设弹性球第一次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图知
a1== m/s2=8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1 f=m(g-a1)=0.2 N
(2)由题图知弹性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1=4 m/s,设球第一次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2,则v2=v1=3 m/s
第一次离开地面后,设上升过程中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mg+f=ma2,a2=12 m/s2
于是,有0-v22=-2a2h 解得h= m。
18.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H=gt2 ①
在水平方向上有 x=v0t ②
由①②式解得 v0=x=1 m/s ③
(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
Ffm=m ④ Ffm=μFN=μmg ⑤
由③④⑤式解得 μ=, μ=0.2
19.解析:(1)由 ,解得
(2)v=s/t s=πR/4 解得
(3)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乙同学在最低点处对地板的压力
方向竖直向下

20.(1)? ??;;(3分)
??;?? ??(2分)
(2)?? ;(2分)
(2分)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第Ⅰ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番茄的根尖分生区细胞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中心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2. 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3.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液泡 D.细胞核
4.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本规则。这项工作对人类战胜疾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B.产生新细胞的同时也有细胞凋亡,从而维持机体细胞数目的动态平衡
C.人的受精卵开始分裂,逐渐形成大量功能不同的细胞,从分子水平上看,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人的胚胎发育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失去尾,这个过程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B. 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一定加倍
C. 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一定减半
D. 染色体复制完成时,DNA分子复制不一定完成
6.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5×
C.目镜5× 物镜40× D.目镜10× 物镜40×
8.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举例合理的是
A.催化——抗体 B.运输——唾液淀粉酶
C.调节——胰岛素 D.免疫——血红蛋白
9.下列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在植物叶片中的含量不会按表中数据变化的是
叶片存在天数
2
4
8
15
25
50
80
120
200
250
280
300
物质相对量
0.1
1.5
3.6
5.8
5.9
5.9
6.0
6.0
5.9
5.3
2.4
1.2
A.叶绿素含量 B.铁元素含量
C.自由水含量 D.淀粉含量
10.把一小块生物组织粉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到水、蛋白质、纤维素等。由此可以判断该组织是哪种生物的组织
A.家兔     B.鲫鱼     C.荠菜     D.大肠杆菌
11.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它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入细胞
C.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的交流
12.有人分析一种小而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样品,发现它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A.脂肪 B.氨基酸 C.淀粉 D.葡萄糖
13.下列物质中,构成人体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COOH NH2 COOH
③NH2-CH-CH2-COOH ④NH2-CH-CH2-COOH ⑤NH2-CH-CH-NH2
A.3、3、2 B.2、2、2 C.3、2、3 D.3、4、2
14、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由两条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和两条链(各有146个氨基
酸)构成,问在血红蛋白中有多少个肽键??
A. 140 B. 145 C. 574 D. 570
15.不同结构的生物膜之间的联系,以“出芽”方式进行的是
A.核膜和内质网膜 B.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
C.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D.内质网和线粒体膜
16.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死细胞
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③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水绵照光部位没有细菌,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
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死亡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17.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D.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18. 在下列的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染色体 ④核膜 ⑤中心体 ⑥高尔基体 ⑦内质网
A ①④⑤⑥ B ②③⑤ C ②⑤ D ①④⑥⑦
19. 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
形,要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① 转动粗准焦螺旋② 转动细准焦螺旋③ 调节光圈④ 转动转换器 ⑤ 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③
20.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的数目分别为
A.3 和3 B.3和2 C.2和3 D.2和2
2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
D.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22.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②液泡逐渐变大,颜色由深变浅;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③⑤
23.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结构
B.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层次
C.其细胞结构与酵母菌相同 D.能产生新的炭疽杆菌
24.下列生理活动,可以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的有
A.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植物的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镁离子
C.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放出氧气 D植物的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水
25.将n块(n>5)质量、体积相同并去皮的马铃薯块茎分别放在不同的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5min后,测定马铃薯块茎的质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制成直角坐标图。在图4-1中,你认为能表示本实验结果的是
26.在分离叶绿体的色素实验中,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叶绿素a 、胡萝卜素 B.叶绿素b、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绿素a D.胡萝卜素、叶绿素b
27.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温度


光亮处
20℃
充足

黑暗处
20℃
不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28.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
A.C3 增加,C6H1206减少 B.C3 与 C6H1206都减少
C.C3 与 C6H1206 都增加 D.C3 减少,C6H1206增加
29.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30.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或细胞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
B.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的数目最多说明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C.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
D.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的
31.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而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可以看到细胞膜
A.细胞吸水膨胀时 B.发生质壁分离时
C.显微镜视野调亮时 D.细胞吸收水和离子时
32.下列关于DNA 和 RNA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所含有的五碳糖不相同 B.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完全相同
C.二者在细胞中的分布完全相同 D.二者能同时存在于病毒体内
33.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载体的活动
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浓度
34.真核细胞直径一般在10-100μm 之间,生物体细胞的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①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②相对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③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④相对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异养生物有关 ②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③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④合成作用所利用的能量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6.下列细胞中不进行有氧呼吸的是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红细胞 D.小肠上皮细胞
37.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是
A、固定 解离 染色 制片 B、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C、漂洗 解离 染色 制片 D、解离 染色 漂洗 制片
38.如下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进行①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②过程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C.进行③过程的细胞,细胞及细胞核体积都增大,但遗传物质并未增加?
D.④过程也受基因控制,并且受环境的影响?
39.人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期,染色体复制结束后,其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A、46、46、46 B、46、23、46 C、92、46、92 D、 92、46、0
40.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核体积缩小 B.细胞内水分减少 C.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41.如果测得1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是8P,那么ATP中的磷酸键能应该是 (  )
  A.8P B.8P~16P C.16P~24P D.24P
42.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 液面。先
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

43.在农作物管理中,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是(  )
①增加光照强度 ②增施有机肥 ③延长生育期 ④施NH4HCO3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44.如图表示叶片面积指数与光合产物实际量、呼吸量等的关系 (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单位面积中叶面积的数量,此数量越大,表示叶片交叉程度越大)。则图中曲线1、2、3及D点所代表的生物意义依次为 (  )
A.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B.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C.干物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零
D.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小于零
45.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样条件下α-淀粉酶在35℃时的催化效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该同学想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究实验,下列哪一项探究课题最合理(  )
A.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淀粉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α-淀粉酶的浓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46. 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下图的曲线。下列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
率的影响
47. 现有三支试管A、B、C,先向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下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试管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A试管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A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B试管和C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48.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
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4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生物高分子物质
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C.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D.1摩尔ATP水解时,释放出30.54kJ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50.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 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C. 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
D. 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
5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B.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质
C.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D. 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类囊体薄膜
52.北方某地果园内种植大量苹果,测得果实呼吸量与生长的情况,如图(曲线A和B),在果实成熟后,若要得到高产,理论上应在什么时间进行采摘 ( )
A.E~H B.H~P
C.P~D D.D~C
53.根据不同成分的植物种子在萌发时需氧量不同,下列种子在种植时埋土最浅的是( )
A.花生 B.玉米 C.小麦 D.水稻
54.白天用H218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CO2会出现18O,H218O中的18O进入CO2的途径是( )
A.经光反应进入O2,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B.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C.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CO2
D.直接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55.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 
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⑥温度过高和过低对酶活性影响的原理相同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①③⑥
56.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此提出的以下结论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5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
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因消耗而不断减少
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58.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
A.低、基本一致 B.高、高 C.高、基本一致 D.低、高
59.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体含量加倍
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两组中心体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60.在下列四项中,A、B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C、D为不
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61.(12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概念图中各数字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62.(16分)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测量。
(2)由图丙可知,40℃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________(填“A”、“B”或“C”)点表示。
(3)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________℃最佳。
(4)在图甲和图乙中绘制下列有关曲线:①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请改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并在图甲中再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②在图乙中再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63.(12分)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若图A表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的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
(3)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________期(填写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5)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___。
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CAC 6-10 CDCBC 11-15 DDBDB 16-20 DCCCC
21-25 BACBD 26-30 DDACB 31-35 BABBC 36-40 CBDCA
41-45 CCCBA  46-50 ADBCB  51-55 CCADA 56-60 DDBAA
二、非选择题
61.染色体(质) 蛋白质 甲基绿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
62.(1)温度 无光(或黑暗) (2) 不能 B  (3)C 25 
(4)如下图

解析:(1) 在甲图中,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在图乙中,为排除光照时对气体交换量的影响,可以在无光或黑暗的条件下进行测量。(2)在图丙中40℃时真正光合速率已经很低,而呼吸速率很高,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较低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较高,使植物体总有机物量减少,不能显示生长现象。在5℃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可用甲图中的B点表示。(3)大棚蔬菜在种植时,白天应在较大光照强度下,以增强光合作用,温度应在真正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时,即图丙中的25℃时最好。(4)在绘制氧气的吸收量曲线时,对应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曲线,找到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的消耗量、光照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时的B点和最大二氧化碳吸收量时氧气的释放量,绘制出氧气吸收量的曲线。从图乙可以看出D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为0,在氧气浓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1,两点进行描线即可得到曲线。
63. (1) 动物 中 (2)线粒体、核糖体(缺一不得分) (3)S (4)2 (5)DNA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十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size does the woman want?
A. Size 8. B. Size 10. C. Size 12.
2.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his job?
A. He enjoys it. B. He doesn’t like it at all. C. He wants to find a new job.
3.When will the woman have dinner?
A. At 6:00 pm. B. At 7:00 pm. C. At 8:00 pm.
4.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hop. B. In a museum. C. In a shopping mall.
5.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To buy a silk dress. B. To attend a party. C. To wear a new dres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表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o buy some medicine. B. To buy some books. C. To post a letter.
7.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To lend her a bike. B. To get some books. C. To buy some medicine.
8. What is the matter with the woman?
A. She has got a cold. B. She can’t sleep well. C. She hurt herself.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和第10两个小题。
9.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 hotel. B. On an island. C. In a travel office.
10.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Planning a tour. B. Looking for a hotel. C. Trying to find a book.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13三个小题。
11. How does the woman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arm exercises?
A. By talking to an expert. B. By reading an article. C. By listening to the radio.
12. What do the experts recommend?
A. Exercising the whole body.
B. Losing weight day by day.
C. Having your blood pressure taken daily.
13. What does the man like doing?
A. Jogging. B. Walking. C. Riding bicycles.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4至第16三个小题。
14. When did Thomas come back?
A. About two years ago. B. About five months ago. C. Last month..
15. What did Thomas do after graduating from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A. He went to Britain for study.
B. He worked for disabled people.
C. He visited his friend in town.
16. What does Betty think of her job?
A. It’s boring. B. It’s precious. C. It’s satisfying.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7 至20 四个小题。
17. What date is Halloween?
A. December 31st. B. November 1st. C. October 31st.
18. Why did people dress strangely?
A. To have fun. B. To frighten away spirits.
C. To frighten their neighbors
19. How did people act on Halloween?
A. They act wild. B. They hid in their houses. C. They handed out gifts.
20. What is Halloween related to?
A. Science. B. Religion. C. Death..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m thinking of the driving test tomorrow. I’m afraid I can’t pass this time.
—________!I’m sure you’ll make it.
A. Go ahead   B. Good luck C. No problem D. Cheer up
22. We decided to take ________ chance on the weather and have party outdoors.
A. the; a B. 不填; the C. a: the D. a; 不填
23. While we’re developing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we must prevent the earth________.
A. from polluting B. polluted C. polluting D. being polluted
24. After ________seemed an endless effort, the patient was finally able to carry out________ seemed a perfect normal walk.
A. what; what B. that; that C. it; that D. which; it
25.—Did you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
—Yes, never have slept________.
A. badly B. better C. worse D. best
26. You________ last week if you were really serious about your work.
A. ought to come B. ought to be coming
C. ought to have come D. ought have come
27. ________dangerous animals such as tigers and wolves while traveling in this forest.
A. Watch out B. Watch out for C. Looking out for D. Look out of
28.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chicken?
—No, thanks. I’m________ a diet and I’m trying to ________weight.
A. on; lose B. on; put on C. in; have D. in; lose
29. If you cheat in the exam, you could hardly ________ it.
A. throw away B. get away C. get away from D. get away with
30. She has been working hard day and night, which of course,________her pale face.
A. accounts for B. stands for C. goes for D. answers for
31. Columbus’s discovery of the “New World” took place ________.
A. on purpose B. by accident C. by heart D. by mistake
32. Your ability has never been in doubt—the question is _______you are prepared to work hard.
A. that B. whether C. if D. how
33. Some college students are seen doing ________work they can find to support themselves.
A. that B. which C. whatever D. no matter what
34. His parents died in the strong earthquake, so he was ________in the SOS Village.
A. grown up B. taken up C. fed up D. brought up
35. Beneath the streets of the modern city ________the walls and houses of the ancient town of the Ming Dynasty.
A. exist B. exists C. are existed D. existing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的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Before my recent graduation, the last project of the term was called “Smile”. The class was asked to go out and 36 at three people and record their 37 .
Soon after we were given the 38 , my husband and I went out to McDonald’s one cold morning. We were standing in 39 , waiting to be 40 , when suddenly everyone around us began to back away. A feeling of 41 rose up inside of me as I wondered what happened.
As I 42 around I smelled a horrible dirty smell. Behind me were two poor homeless men. As I looked at the short man close to me, he was smiling and his blue eyes searched for 43 .
He said “Good day” as he 44 the few coins. The waitress asked him what they wanted. He said, “Coffee is all, Miss.” That was all they could 45 .
I 46 felt the urge and actually hugged him. That was 47 I noticed all the eyes in the restaurant were set on 48 . I smiled and asked the waitress for two more breakfast meals on 49 trays(托盘). I then walked to the table that the men had 50 as a resting spot. I put the trays on the table and laid my 51 on the short man’s cold hand. He said “Thank you” with tears in his eyes.
I 52 this story as my project. My instructor read it and said, “Can I 53 this with your classmates?” I nodded. At that moment I found something more 54 than a simple smile. I graduated with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55 I would ever learn, 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36. A. stare B. aim C. smile D. shout
37. A. experiences B. behaviors C. reactions D. feelings
38. A. task B. degree C. information D. advice
39. A. public B. turn C. road D. line
40. A. served B. called C. paid D. checked
41. A. excitement B. panic C. satisfaction D. disappointment
42. A. got B. moved C. turned D. stayed
43. A. pleasure B. attention C. service D. acceptance
44. A. counted B. begged C. saved D. collected
45. A. accept B. afford C. drink D. find
46. A. eagerly B. probably C. hardly D. really
47. A. why B. when C. where D. how
48. A. me B. him C. my husband D. the waitress
49. A. separate B. usual C. clean D. large
50. A. booked B. hidden C. chosen D. ordered
51. A. meal B. money C. bill D. hand
52. A. made up B. handed in C. went through D. put away
53. A. believe B. improve C. share D. evaluate
54. A. cheerful B. practical C. reasonable D. valuable
55. A. courses B. lessons C. skills D. rules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 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 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16-year-old girl Jessica Watson is said to be the youngest person to sail non-stop alone around the world. But her record has been questioned because someone thought that she has not sailed far enough. She will also not be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Speed Sailing Record Council, as it was too dangerous for someone under 18 years old.
Ms Watson sailed into Sydney port on Saturday, seven months after leaving on a hard voyage. Family, friends and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Kevin Rudd have gathered to greet her. Thousands of well-wishers waited at the port and watched from boats as Ms Watson sailed her pink, 10m boat over the finishing line. Many more Australians watched the event broadcast live on television. Watson said she was just an “ordinary girl who believed in her dream”.
Ms Watson left Sydney on 18 October, despite that some people disagreed to her plan. Watson traveled northeast through the South Pacific and across the equator (赤道), south to Cape Horn at the tip of South America,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to South Africa, through the Indian Ocean and around southern Australia. The route took her through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changeful waters, and she battled through huge storms and suffered seven accidents of her boa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ave followed Ms Watson’s adventures on her blog, which she has daily updated (更新). On her blog, she wrote down beautiful sunrise over seas, the excitement of meeting a blue whale and the bright, terrible sight of a shooting star flying across the night sky above her boat. Ms Watson has reportedly sold her story to a news company for $700,000. She is planning to write a book on her experience.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oceans did Ms Watson NOT cross through in her voyage?
A. The Pacific Ocean. B. The Arctic Ocean.
C. The Indian Ocean. D. The Atlantic Ocean.
57. An official world record refused to recognize Ms Watson’s voyage mainly because __________.
A. no one can prove that her route was dangerous enough
B. she hasn’t applied for the record
C. teenagers are not encouraged to take such a dangerous adventure
D. girls are not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dangerous sports
58. We can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 that Watson
A. would make another voyage for money
B. made the world round voyage for money
C. had no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during the voyage
D. is so confident and brave that she could overcome through on her own
59. All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is passage EXCEPT that
A. her book about her voyage is a best seller
B. people in Australia had much interest in her voyage
C. she spent more than 200 days alone at sea
D.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her voyage
B.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man ha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moon. The Romans designed a special day to show admiration and respect to the moon. They called it “Moonday”, or “Monday”, as we know it today. Later, the great mind of Leonardo da Vinci studied the moon and designed a machine to carry a human to the moon. Leonardo said that one day a great machine bird would take a person to the moon and bring great honor to the home where it was born. Four and a half centuries later, Leonardo’s idea was realized. Apollo II took three Americans, Collins, Aldrin, and Armstrong to the moon. The mission (任务) did fill the whole world with great surprise, as Leonardo had said it would. Numerous essays, articles, and books were written about man’s first moon mission. But perhaps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y was one written before the event over 100 years before. In 1865, French author Jules Verne wrote a story about the first journey to the moon. His story was very similar to the 1969 Apollo II mission. Verne’s spacecraft also contained three men—two Americans and a Frenchman. The spacecraft was described as being almost the same size as Apollo II. The launch (发射) site in Verne’s story was also in Florida. The spacecraft in Verne’s story was named the “Columbiad”. The Apollo II command ship was called “Columbia”. His account of sending the spacecraft into the space could easily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how Apollo II was sent into the space.
60.Leonardo da Vinci said that a great machine bird would ________.
A. bring great honor to the moon? B. fly toward the sun?
C. explore the heavens? D. take people to the moon?
61.Jules Verne wrote his story of a man’s visit to the moon about ________.
A. 100 years before the Apollo II mission? B. 10 years before the Apollo II mission?
C. four and one a half centuries ago? D. 100 years ago?
62.Verne’s story is very similar to _____.
A. the first U.S. space mission? B. the Apollo II mission
C. Leonardo da Vinci’s story D. numerous other books on the same subject?
63.The underlined word “spacecraf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a kind of rocket B. a kind of plane C. a kind of train D. a kind of bus
C
When a close friend dies, it often forces you to consider your own death. The more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the friend, the more his death will make you wonder about your own. Sometimes you will naturally say to yourself, “It could just as easily have been me.” Such a death has a way of reminding us how fragile(脆弱的)life is, and it may cause you to reassess(重新评价)the direction of your own life.
  Jack’s story is a good example.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making a lot of money, Jack didn’t spend as much time with his family as he wanted. His job required him to work long hours. But three years ago one of his best friends, a man who worked in the same office, had a heart attack. He died while celebrating his daughter’s eighteenth birthday in a restaurant. He was only fifty years old.
  Not long after his friend’s death, Jack started to have a chest pain. Finally he had a good physical check-up. He received a clean bill of health. But the chest pain continued. He kept thinking of the death of his friend. Jack thought about how much his friend missed in life and he saw how hard it was for his friend’s family to manage after he passed away.
Jack realized that he didn’t want to end up his life that way. He talked his feelings over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 and decided to change his way of life. The family moved to a small town where he started a simple life. Now he is running a small art gallery(画廊). He is relaxed, and says he has never been so happy in his life. And he has got no more chest pain.
64. Your close friend’s death is _____ to you.
  A. a warning   B. common C. a direction of life D. an example
65.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s “_____”.
  A. The doctor didn’t write a word on his bill
  B. The doctor didn’t find anything wrong with him
  C. The doctor didn’t want Jack to pay for the bill
  D. The doctor didn’t want to treat his pain
66. His friend’s death made Jack _____.
  A. lose much interest in life   B. realize that he missed the friend very much
  C. doubt his way of life   D. ill for some time
67. While living in the small town Jack _____.
  A. earned more money B. set up a company C. did nothing but painting D. lead a relaxing life
D
I once had my Chinese MBA students brainstorming on “two-hour business plans”. I separated them into six groups and gave them an example: a restaurant chain. The more original their idea, the better, I said. Finally, five of the six groups presented plans for restaurant chains. The sixth proposed a catering(饮食)service. Though I admitted the time limit had been difficult, I expressed my disappointment.
My students were middle managers, financial analysts and financiers from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nd global companies. They were not without talent or opinions, but they had been shaped by 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rarely stressed or rewarded critical thinking or inventiveness. The scene I just described came in different forms during my two years’ teaching at the school. Papers were often copied from the Web and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ase study debates were written up and just memorized. Students frequently said that copying is a superior business strategy, better than inventing and creating.
In China, every product you can imagine has been made and sold. But so few well developed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minds have been raised that it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most people in the world can name a Chinese brand.
With this problem in mind, partnerships with institutions like Yale and MIT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re’s the “thousand talent scheme”: this new government program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echnological modernization by attracting top foreign trained scientists to the mainland with big money. But there are worries about China’s research environment. It’s hardly known for produc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openness, and even big salary offers may not be attractive enough to overcome this.
At last, for China, becoming a major world creator is not just about setting up partnerships with top Western universities. Nor is it about gathering a group of well-educated people and telling them to think creatively. It’s about establishing a rich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young minds. It’s not that simple.
?68. Why does the author feel disappointed at his students?
A. Because there is one group presenting a catering service.
B. Because the six groups made projects for restaurant chains.
C. Because all the students copied a case for the difficult topic.
D. Because the students’ ideas were lacking in creativeness.
69.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China can make and sell any product all over the world
B. high pay may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research environment
C. cooperation with institutions has been set up to make a Chinese brand
D. the new government program is aimed at encouraging imagination
70.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Look for a New Way of Learning. B. Reward Creative Thinking.
C. How to Become a Creator. D. Establish a technical Environment.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 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Are you truly happy? Do you ever know what it means to be happy and what it takes to achieve happiness? These are important questions for anyone who is seeking happiness to ask themselves. The following are a few tips that I follow to create happiness in my life.
*Make a plan for attaining goals that you believe will make you happy. Your moods will very likely increase if you are going after something you value.
* 71 .It is easy to begin to think negatively when you are surrounded by people who think that way. On the contrary, if you are around people who are happy their emotional state will be infectious.
* 72 . Truly happy people don’t allow setbacks to affect their mood because they know that with a little thought they can turn the circumstances back to their favor.
* 73 . These few minutes will give you the opportunity to focus on the positive things in your life and will lead you to continuous happiness.
* 74 . Whether you treat yourself to lunch ,take a long relaxing bath or simply spend a few extra minutes on your appearance , you will be subconsciously (下意识地)putting yourself in a better mood.
* Finding the humor in situations can also lead to happiness. Find a way to make light of a situation that would otherwise make you happy.
* 75 .Being overweight or not eating nutritious foods ca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your mood.
A. What makes one person happy may be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makes someone else happy.
B. There are some tips in life that lead to happiness.
C. When something goes wrong, try to figure out a solution instead of being absorbed in self pity.
D. Keeping healthy is another way to achieve happiness.
E. Spend a few minutes each day thinking about the things that make you happy.
F. Surround yourself with happy people.
G. It’s also important to take some time each day to do something nice for yourself.
第二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 (共10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They are traveling at a speed that was double the legal ____________ (限制).
As far as I’m concerned, such foolish behavior won’t ____________(有益于) your work.
The police are still ____________(寻找)the men involved in last week’s robbery.
I would like to go with you, but I’m not sure whether my parents ____________ (允许) me to.
Perhaps we ought to ____________(结合)our ideas and provide a balanced menu with food full of energy and fiber.
The next morning I’d just about given myself up for lost when I was ____________(发现)by a ship.
They were in time to produce carbon, nitrogen, water vapour and other gases, which were to make the earth’s ____________(大气层).
Two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in the ____________(暴力的) incident on March 2nd.
____________(不像)what you supposed, only few people attended his birthday party.
The ____________ (疑惑的) look on her face suggested she was lost.
第二 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假如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 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 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词下面划一横线, 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从第11处不计分
Last Sunday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zoo with Lily. There was lots of people there. I found
a girl cry in the zoo. She was lost but she couldn’t find her mother. We decided to help her. I try
my best find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in the zoo. On the same time Lily played with her and looked
after her careful there. The little girl stopped crying and played with Lily. At last his mother came.
I felt very happy and thought we really did the good thing. If everyone helps with each other, the
world will become more beautiful.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李明, 最近参加了一期“澳大利亚冬令营”活动。共两周时间你住在Johnson 夫妇家中, 他们为你提供了吃、住、行及旅游方面的帮助。请写一封电子邮件感谢他们。
内容包括以下要点:
1. 安全到家
2. 感谢
3. 感受
4. 保持联系
注意:
1. 词数12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减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Dear Mr. and Mrs. Johns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高一第一次月考英语答案(2013.3.24)
听力
1—5CABCB 6—10BCBCA 11—15BACBA 16—20 CCBAB
单项填空
D. 考查交际用语。鼓励别人“别泄气”用cheer up;go ahead表示“同意、继续”等意思;No problem表示肯定答语;good luck“祝你好运”。如没有I’m afraid I can’t...则要选B。
C. 考查冠词。take a chance“冒一冒险, 碰碰运气”;have the party指举办定好的那次晚会,特指。
D. 考查prevent sb/sth from doing sth 结构,the earth与pollute是被动关系,用being polluted, from可以省去。
A. 考查名词性从句。第一空及其后的从句是介词after的宾语(从句);第二空及其引导的从句作动词短语carry out的宾语从句;两个what在从句中均做主语。
B. 考查比较级表示最高级的句型。答语意为“是的。这是睡得最好的一次。”相当于 I could never have slept better。
C. 考查情态动词。ought to have done本应该做但却没做。
B. 考查动词短语。watch out(for+宾语)“密切注意,提防”,相当于look out(for) (be careful!)“当心,小心,注意啦!”
A. 考查动词。第一空on a diet“节食”;第二空lose weight“减肥”。
D. 考查短语。句意:你们考试作弊,就不能避免惩罚。get away with“侥幸成功, 逃脱处罚”。
A. 考查短语。account for “解释,说明”;stand for“代表,象征,忍受,容忍”;answer for“负责”;go for“拥护”。
B. 考查短语。by accident“偶然;无意中”;on purpose“故意地”;by heart “牢记,凭记忆”;by mistake “错误地”,根据句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出于偶然。”应选B。
B. 考查名词性从句。根据题干意义“……问题是你是否准备努力学习”,因此选项A、D不符合句子意思;if在名词性从句中仅可以连接宾语从句,不可引导其它名词性从句,故应排除。
C. 考查名词性从句。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子意思可知,该句为一宾语从句,选项A、B不符合句子意思;选项D只可引导状语从句,只有whatever work 符合句子结构及句子意思,相当于any work that 引导的定语从句。
D. 考查动词短语。bring up“培养,养大”。A不用于被动;B无本句词义;C一般不用于人。
35. A. 考查倒装结构。主语是the walls and houses。
完形填空
36—40 CCADA 41-45 BCDAB 46—50 DBAAC 51—55 DBCDB
阅读理解
56—59 BCDA 60—63 DABB 64—67 ABCD 68—70 DBA 71—75 FCEGD
单词拼写
76. limit 77. benefit 78. seeking 79. permit(allow) 80. combine 81. spotted(found, seen) 82. atmosphere 83. violent 84. Unlike 85. puzzled
短文改错
Last Sunday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zoo with Lily. There was lots of people there. I found
were
a girl cry in the zoo. She was lost but she couldn’t find her mother. We decided to help her. I try
crying and tried
my best ∧ find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in the zoo. On the same time Lily played with her and looked
to At
after her careful there. The little girl stopped crying and played with Lily. At last his mother came.
Carefully her
I felt very happy and thought we really did the good thing. If everyone helps with each other, the
a
world will become more beautiful.
书面表达
Dear Mr. and Mrs. Johnson,
I’m writing to you from my home in China. I returned home safe and sound. When I think of the wonderful two weeks I spent in Australia, I just can’t help thinking of both of you. It was so kind of you to have provided everything to make my staying there such a happy and lucky experience. I’ve learned so much, not only English but also culture. And I really enjoyed a great deal the fun and laughter we shared with each other. Thank you very much. I’ll always remember this trip as well as your kindness.
I’ll keep in touch and write to you later. Please take care!
Yours,
Li Hua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1.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B.《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可称作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
C.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D.“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
2.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实都是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
C.“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D.文化“啃老”,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了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
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
?D.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浮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③中旨令: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
B.坐巡抚朱钦事 坐:因…受牵连
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 第:府第宅院
D.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 举:被举荐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⑤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⑥二臣无与,乞罪臣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璜治理政务政绩卓出。任职济南时,不畏权贵,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
B.赵璜恪尽职守,担任左侍郎时,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
C.尽管赵璜没有听从朝廷大臣的意见依然辞职、但朝廷对他的车马供应仍按旧例。
D.赵璜很有才干,在他人为纷乱错杂的事件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
(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3分)

(2)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也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 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__________________,是亦走也。
(3)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4)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_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直中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分)
特立独行梁漱溟
  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不依附任何势力,也不趋新媚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在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追求个性时,粱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绕过了梁先生。这不是粱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浮躁社会的悲剧。
  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一个公开场合,梁漱溟被毛泽东批得一无是处。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文革中,他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1972年毛泽东生日那天,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寿礼。这并不代表梁漱溟臣服了,他在人格上始终是平视对方的。
  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90岁高龄的他却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这是一位世纪长者的直言。粱先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甚至应该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走近梁先生,我们也许能够理解,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给我们示范了一种在中国文化中极为稀有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总是压抑人的个性,我们自身也会背叛曾经有过的自尊自强,转而依附,随大流。梁先生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
  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支配着中国知识精英,梁漱溟却坚持自己的思考。1921年,他发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极大的勇气批评“向西走”不对,宣称他就是要“向东走”。他没有把中国经典悬置起来,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要么对佛教文化想当然,甚至不少人以为只有科学或西方社会学科教授的,才称得上知识。
  1973年底,全国兴起“批林批孔”运动。在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梁漱溟一直沉默不语。众人追问他对“批林”的态度时,他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番话引起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l974午9月,对梁历时大半年的批判会告一段落时,主持人询问梁漱溟对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漱溟脱口而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持人勒令他作解释,梁漱溟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梁澈溟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的独特曾被视为迂腐,但他并非不近人情。他一生从不坐人力车,因为年轻时碰见一个老人拉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梁漱溟好布施,他自己花销少,却经常接济别人。后来成为哲学家的唐君毅,就收到过梁漱溟托人带给他的5元钱。
  晚年,梁漱溟苦于络绎不绝的访客,亲自书写了“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上写:“漱溟今年九十有二,精力就衰,谈话请以一个半小时为限,如有未尽之意,可以改日续谈,敬此陈情,唯希见谅,幸甚。”有心人看出,那“一个半小时”的“半”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他做到了自己所说的,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去世,享年95岁,他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
  (有删改,作者余世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漱溟先生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成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B.在许多中国人运用各种方式来追求个性时,梁漱溟先生已经做到了个性十足,可悲的是他曾被这个浮躁社会给忽视了。
  C.梁先生没有像一般中国人一样欠缺西方知识,排斥中国经典,对佛教文化想当然,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
  D.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虽然遭受了大半年的批判,但梁先生认为“匹夫不可夺志”,仍然坚持反对“批林批孔”的观点。
  E.梁先生的品格与言行,使他成为社会永久信赖的人;临终的话“我累了,我要休息!”表明他终身都在为华夏民族尽力。
(2)梁漱溟的“特立独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3)文章说梁漱溟先生是“重视行动的仁者”,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原因。(6分)
(4)梁先生“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这样做并非易事,有时甚至要付出代价。梁先生是怎样做到的?给了你哪些启示?结合全文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是个信息大世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但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我们对此要擦亮眼睛。
B.自从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就有人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鼓吹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法国思想家卢梭视人格的独立自由为生命,他宁肯过贫穷的日子,也决不愿被权贵招安, 这与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如出一辙。
D.截至2012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三豹与歹徒搏斗,最终把两个劫匪扭送至派出所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他的匹夫之勇,受到了人们的赞叹。
B.在众多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中,尤志心以最能抓紧零碎时间令老师刮目相看,老师总是表扬他。
C.经历了多次被骗之后,王明真的对社会失望了,他不再严格要求自己,而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D.温经理有一种果断、敏锐、大刀阔斧、不退缩的气势,是一位非常富有感染力的深孚众望国家领导人。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16.下列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何等肚肠。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六、写作(60分)
17.请以“遇见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自主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一第五次月考语文答案
1.C(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
2.C(A“都是”说法错。原文是“其中,不乏添枝加叶……”。B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这种说法不合原文。D只是“表面上”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实际上不是)
3. 【答案】 D
【解析】“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错。
4.D(举:全,尽。)
5.C(①写赵璜品行高尚;?④写赵璜恪忠职守,敢于进谏;⑥写赵璜敢于担当,不牵连他人)
6.B(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不是担任左侍卫郎时的事)
7.(1)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却忽然更改,这是向天下人显示皇帝不守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3分,“更”1分,“信”1分,“报”1分)
(2)以后发表白己的意见不断(不停止),那些有权势、受宠幸的小人,嫉恨他的很多,皇帝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疏远了。(3分。“已”“幸”“浸”各1分)
8.(6分)答: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9.(5分)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既写景又写人,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
12.(1)B3分,E2分,C1分(C原文是“要么”,表示选择关系,A“没有什么文化”不对,D不反对“批林”,只反对“批孔”。)
(2)①对待有权势的人,平视对方,体现出人格的独立。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他却反省自己,客观对待当时的事。
②对待中西文化,不随大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新文化运动时期有自己的思考,认为文化应该“向东走”,反对当时流行的“向西走”。
③在政治运动中,坚持匹夫不可夺志,保持了自己独立的操守。“批林批孔”运动中,梁漱溟“不批孔,只批林”。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受到毛泽东批评,但在毛泽东逝世后,没有批评攻击毛泽东。
②富有同情心,不坐人力车。
③好布施,常接济、帮助别人。
④仁厚,体谅他人。晚年被访客所苦,书写的“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将谈话时限,由一小时改成一个半小时。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4) 他始终坚持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
①他作为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与见解。他不依附任何势力,也不趋新媚时;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新文化运动后他坚持自己的思考,他发表著作宣称就是要“向东走”。
“批林批孔”运动中面对对他大规模的批判,他“匹夫不可夺志”的阐释体现了他深度的思考。
②他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深居简出,默默忍受着寂寞与孤独。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公开场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中,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
③他宽容的态度和不随大流的立场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善于反思,善于担当;“批林批孔”运动中,他的立场明确“不批孔,只批林”。面对对他大规模的批判,他“匹夫不可夺志”的阐释体现了他深度的思考。
(每点2分,任何两点即可。满分4分。)
启示:
①人生路途中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坎坷,要明晓自己心中的目标和自己坚守的原则。
②世事纷扰,环境复杂,压力重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③即使不被理解,也不能自暴自弃,要有承受压力的勇气,有忍受寂寞的心量。
(每点2分,任何两点即可。满分4分。)
12.【C】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D】A.“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的部分代表”有歧义。B.两面对一面。C.句式杂糅,去掉“渗透其中”。
14. D(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是贬义词。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用于同一个人的今昔对比。此处应使用“另眼相看”。 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作褒义词理解。)
15.①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②很多人对此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可行的意见。③著名学者专家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的不可行意见是不科学的。(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