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从海南岛兴起的丝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C.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D.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2.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说法有误的是(  )
A.有夜市 B.有瓦子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场
3.王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5.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 D.挂年画,贴“桃符”
6.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  )
A.科举考试 B.清明踏青 C.瓦舍娱乐 D.蹴鞠游戏
7.宋代市民的服饰呈现舒适化. 非等级化的趋向,大众的衣料主要是(  )
A.纺织品 B.麻布 C.棉布 D.兽皮
8.下列词人中,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并善于运用口语的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9.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0.下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
A.秦国统一六国 B.东汉建立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隋朝开凿大运河
二、材料分析题
1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12.宋词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材料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你先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材料三是宋代哪一位著名词人的作品?这位女词人的作品,以宋室南迁为界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造成宋室南迁的是哪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1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图一 图二 图三
探究二 经济篇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三 图四 图五
探究三 文化篇
图六
(1)图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图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2)图三“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 图四“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图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因此ABD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2.【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都市生活等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和比较的能力。本题是逆向思维题,关键要看到“有误”二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宋朝人的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宋朝人的住四合院,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 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点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3.【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等相关知识。北宋时期,南方就成为经济中心,东京城市繁华,手工业发展,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点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宋代出现很多著名的词人,题目中“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说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词.准确把握宋代的著名词人.
5.【答案】C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因为甘薯原产南美,16世纪末明代时才由西班牙引种至菲律宾继而引进中国,明代的《农政全书》中已有记载。答案为C。
【点评】考查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6.【答案】D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图片中是类似是现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答案为D。
【点评】考查体育活动蹴鞠。
7.【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丝织品主要由富农享有,棉布也开始成为衣着原料。答案为B。
【点评】考查宋代城市居民衣着特征的表现。
8.【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并善于运用口语的是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故选B。苏轼、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陆游是南宋诗人。
【点评】关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史实,还可以考查的内容包括: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等。
9.【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本题考察宋元科技的特点这一知识点。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一子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内容中,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的识记能力。还可从宋元的科技成就考察。
10.【答案】A
【知识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述都有的部分是战国到汉武帝时期,A符合题意,可知答案选A。
【点评】知道《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11.【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政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
(2)印刷术 纸币 瓦舍
(3)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现象。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引进占城稻,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现象,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点评】了解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
12.【答案】(1)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2)李清照 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材料一中的词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从其词风特点中可以推出作者为苏轼;材料二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奔放.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其作者为辛弃疾。他们二人的词都属于豪放派。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委婉,是婉约派。
【点评】考查元代的书法家。
13.【答案】(1)图一:秦朝;图二是三省六部制;图三反映的是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图三“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图四“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分);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是瓦子。
(3)甲骨文。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隋、明三朝为加强君权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从材料中的图表中可以很清晰的判断出图一是秦朝在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图二是确立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三则是废除了丞相的明朝所采取的措施。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那么反映在“铜版”上,只能是印刷术了;出现于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就是“瓦子”。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由图可得知答案是甲骨文。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探究北宋都市生活·明朝君权的加强·经济中心的南移,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从海南岛兴起的丝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C.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D.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答案】C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因此ABD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2.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说法有误的是(  )
A.有夜市 B.有瓦子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场
【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都市生活等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和比较的能力。本题是逆向思维题,关键要看到“有误”二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宋朝人的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宋朝人的住四合院,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 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点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3.王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等相关知识。北宋时期,南方就成为经济中心,东京城市繁华,手工业发展,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点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4.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宋代出现很多著名的词人,题目中“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说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词.准确把握宋代的著名词人.
5.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 D.挂年画,贴“桃符”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因为甘薯原产南美,16世纪末明代时才由西班牙引种至菲律宾继而引进中国,明代的《农政全书》中已有记载。答案为C。
【点评】考查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6.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  )
A.科举考试 B.清明踏青 C.瓦舍娱乐 D.蹴鞠游戏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图片中是类似是现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答案为D。
【点评】考查体育活动蹴鞠。
7.宋代市民的服饰呈现舒适化. 非等级化的趋向,大众的衣料主要是(  )
A.纺织品 B.麻布 C.棉布 D.兽皮
【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丝织品主要由富农享有,棉布也开始成为衣着原料。答案为B。
【点评】考查宋代城市居民衣着特征的表现。
8.下列词人中,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并善于运用口语的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答案】B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并善于运用口语的是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故选B。苏轼、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陆游是南宋诗人。
【点评】关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史实,还可以考查的内容包括: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等。
9.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本题考察宋元科技的特点这一知识点。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一子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内容中,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的识记能力。还可从宋元的科技成就考察。
10.下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
A.秦国统一六国 B.东汉建立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隋朝开凿大运河
【答案】A
【知识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述都有的部分是战国到汉武帝时期,A符合题意,可知答案选A。
【点评】知道《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政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
(2)印刷术 纸币 瓦舍
(3)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现象。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引进占城稻,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现象,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点评】了解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
12.宋词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材料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你先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材料三是宋代哪一位著名词人的作品?这位女词人的作品,以宋室南迁为界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造成宋室南迁的是哪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答案】(1)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2)李清照 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材料一中的词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从其词风特点中可以推出作者为苏轼;材料二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奔放.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其作者为辛弃疾。他们二人的词都属于豪放派。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委婉,是婉约派。
【点评】考查元代的书法家。
1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图一 图二 图三
探究二 经济篇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三 图四 图五
探究三 文化篇
图六
(1)图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图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2)图三“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 图四“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图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答案】(1)图一:秦朝;图二是三省六部制;图三反映的是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图三“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图四“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分);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是瓦子。
(3)甲骨文。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隋、明三朝为加强君权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从材料中的图表中可以很清晰的判断出图一是秦朝在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图二是确立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三则是废除了丞相的明朝所采取的措施。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那么反映在“铜版”上,只能是印刷术了;出现于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就是“瓦子”。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由图可得知答案是甲骨文。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探究北宋都市生活·明朝君权的加强·经济中心的南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