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社八上1.2.1《早期国家与社会》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历社八上1.2.1《早期国家与社会》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八上1.2.1《早期国家与社会》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三门期末)距今大约400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正式开始,这个王朝是(  )
A.东周 B.商 C.西周 D.夏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 距今大约400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正式开始,这个王朝是夏。这标志着我国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2.开学了,有一位同学向大家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氏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你能由此判断出他姓什么吗?(  )
A.黄 B.唐 C.夏 D.周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夏的建立的识记。
3.开学了,有一位同学向大家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氏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三个王朝。”你能由此判断出他姓什么吗?(  )
A.黄 B.唐 C.夏 D.周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推翻纣王,建立周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D项周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三个王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的准确识记。
4.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成就的是(  )
A.司母戊鼎 B.甲骨文 C.二里头宫殿 D.鱼纹彩陶盆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A项司母戊鼎能够代表商朝时期的工艺成就,符合题意;
B项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文字,不是青铜工艺,不符合题意;
C项二里头宫殿是夏朝真正的遗址,不符合题意;
D项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使用的陶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青铜文明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
5.关于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B.在商部落首领桀的带领下,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C.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D.通过夏商周的更替可以认识民心的重要性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
AC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在商部落首领桀的带领下,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准确识记。
6.下列说法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秦朝的宫殿建筑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B.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
C.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
D.夏朝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项秦朝的宫殿建筑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与历史事实不符,我国夏朝时期就设有宫殿,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与历史事实相符,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了文字——甲骨文,符合题意;
C项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与历史事实不符,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不符合题意;
D项夏朝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与历史事实不符,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西周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周的相关知识。
7.(2018八上·杭州期中)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
A.封建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它们为诸侯,诸侯往下继续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品,要带兵随周王打仗。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就是遵守分封制的规定。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
8.(2018八上·秀洲月考)《诗经》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  )
A.郡县制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 D.世袭制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材料的意思是“普天之下都是王的土地,疆域以内的人,都是王的臣民”。此句所描述的这种现象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内容,理解材料意思即可。
9.(2017八上·嘉兴期中)《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分封制下,诸侯有向周王述职的义务,不述职将受到惩处。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山东省的简称为“鲁”,源于我国西周时实行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郡县制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故山东省的简称为“鲁”。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
11.我们现在对商朝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
A.商代有比较成熟的文字记载 B.夏朝离我们太久远了
C.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大 D.商代的遗址发现多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商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识记。
1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周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周的建立的识记。
13.西周时期,为了区别贵族的等级身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当时的(  )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礼乐制度 D.等级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礼乐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的识记。
14.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武王姬发、姜尚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武王伐纣 B.诸侯争霸 C.大禹治水 D.盘庚迁殷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所以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都与武王伐纣有关。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武王伐纣的识记。
15.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殷 D.周初分封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牧野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牧野之战的识记。
16.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
A.要重视教育,奖励科技发明 B.要任用贤能,勤政爱民
C.要加强国防军备建设 D.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的兴亡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都取得了胜利,其主要原因有: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由分析可得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的君主的启示是任用贤者勤政爱民。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夏、商的兴亡的识记。
17.(2017·杭州模拟)制度的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识记。
18.(2016八上·鄞州期末)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的文明成就。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朝文明成就的识记。
19.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夭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题文中“周成王封克做医(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故选A。
【点评】掌握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之后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朝代实行的这种政治制度的作用。
【答案】(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西周的分封制。
(3)作用:通过分封,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弊端: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禅让制和世袭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天下为公”,代表的是原始社会,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私有财产;“选贤与能”指的是在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上依据的是“贤与能”。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舜年老后,用同样的推举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原始社会末期这种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而世袭制也成为以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王位传承的重要制度。
(2)本题考查分封制。周武王灭亡商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赋,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
故答案为:(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西周的分封制。
(3)作用:通过分封,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弊端: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夏朝的建立、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1.(2018八上·柯桥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① 图② 图③
材料二:
商朝刑罚简表 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1)材料一图片中分别有哪种文字?
(2)图②、图③的文字有什么重要历史价值?
(3)文字记载历史,也反映现实。根据上述文字的记载,请你分析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答案】(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2)楔形文字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反映商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对外征战。也建立了严酷的刑法。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字的有关知识。图①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②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图③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2)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字的有关知识。楔形文字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 反映商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对外征战。也建立了严酷的刑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成就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荀子 行效》载: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哪几类人?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要履行哪些义务?(至少答三点)
【答案】(1)封制;周天子的同姓子弟、亲戚和功臣.
(2)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朝觐天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材料“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同姓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西周初年,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由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诸侯必须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定期朝觐天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1 / 1历社八上1.2.1《早期国家与社会》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三门期末)距今大约400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正式开始,这个王朝是(  )
A.东周 B.商 C.西周 D.夏
2.开学了,有一位同学向大家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氏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你能由此判断出他姓什么吗?(  )
A.黄 B.唐 C.夏 D.周
3.开学了,有一位同学向大家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氏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三个王朝。”你能由此判断出他姓什么吗?(  )
A.黄 B.唐 C.夏 D.周
4.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成就的是(  )
A.司母戊鼎 B.甲骨文 C.二里头宫殿 D.鱼纹彩陶盆
5.关于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B.在商部落首领桀的带领下,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C.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D.通过夏商周的更替可以认识民心的重要性
6.下列说法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秦朝的宫殿建筑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B.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
C.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
D.夏朝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7.(2018八上·杭州期中)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
A.封建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8.(2018八上·秀洲月考)《诗经》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  )
A.郡县制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 D.世袭制
9.(2017八上·嘉兴期中)《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10.山东省的简称为“鲁”,源于我国西周时实行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郡县制
11.我们现在对商朝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
A.商代有比较成熟的文字记载 B.夏朝离我们太久远了
C.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大 D.商代的遗址发现多
1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3.西周时期,为了区别贵族的等级身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当时的(  )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礼乐制度 D.等级制度
14.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武王姬发、姜尚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武王伐纣 B.诸侯争霸 C.大禹治水 D.盘庚迁殷
15.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殷 D.周初分封
16.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
A.要重视教育,奖励科技发明 B.要任用贤能,勤政爱民
C.要加强国防军备建设 D.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17.(2017·杭州模拟)制度的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8.(2016八上·鄞州期末)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19.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之后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朝代实行的这种政治制度的作用。
21.(2018八上·柯桥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① 图② 图③
材料二:
商朝刑罚简表 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1)材料一图片中分别有哪种文字?
(2)图②、图③的文字有什么重要历史价值?
(3)文字记载历史,也反映现实。根据上述文字的记载,请你分析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22.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荀子 行效》载: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哪几类人?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要履行哪些义务?(至少答三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 距今大约400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正式开始,这个王朝是夏。这标志着我国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夏的建立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推翻纣王,建立周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D项周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三个王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的准确识记。
4.【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A项司母戊鼎能够代表商朝时期的工艺成就,符合题意;
B项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文字,不是青铜工艺,不符合题意;
C项二里头宫殿是夏朝真正的遗址,不符合题意;
D项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使用的陶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青铜文明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
AC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在商部落首领桀的带领下,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准确识记。
6.【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项秦朝的宫殿建筑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与历史事实不符,我国夏朝时期就设有宫殿,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与历史事实相符,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了文字——甲骨文,符合题意;
C项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与历史事实不符,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不符合题意;
D项夏朝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与历史事实不符,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西周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周的相关知识。
7.【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它们为诸侯,诸侯往下继续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品,要带兵随周王打仗。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就是遵守分封制的规定。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材料的意思是“普天之下都是王的土地,疆域以内的人,都是王的臣民”。此句所描述的这种现象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内容,理解材料意思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分封制下,诸侯有向周王述职的义务,不述职将受到惩处。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故山东省的简称为“鲁”。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
1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商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识记。
1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周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周的建立的识记。
13.【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礼乐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的识记。
14.【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王伐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所以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都与武王伐纣有关。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武王伐纣的识记。
15.【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牧野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牧野之战的识记。
16.【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的兴亡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都取得了胜利,其主要原因有: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由分析可得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的君主的启示是任用贤者勤政爱民。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夏、商的兴亡的识记。
17.【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的文明成就。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朝文明成就的识记。
19.【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夭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题文中“周成王封克做医(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故选A。
【点评】掌握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
20.【答案】(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西周的分封制。
(3)作用:通过分封,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弊端: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禅让制和世袭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天下为公”,代表的是原始社会,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私有财产;“选贤与能”指的是在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上依据的是“贤与能”。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舜年老后,用同样的推举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原始社会末期这种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而世袭制也成为以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王位传承的重要制度。
(2)本题考查分封制。周武王灭亡商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赋,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
故答案为:(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西周的分封制。
(3)作用:通过分封,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弊端: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夏朝的建立、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1.【答案】(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2)楔形文字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反映商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对外征战。也建立了严酷的刑法。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字的有关知识。图①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②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图③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2)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字的有关知识。楔形文字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 反映商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对外征战。也建立了严酷的刑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成就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答案】(1)封制;周天子的同姓子弟、亲戚和功臣.
(2)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朝觐天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材料“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同姓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西周初年,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由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诸侯必须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定期朝觐天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