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下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社九下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九下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年7月,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强调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这体现了(  )
①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②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③ 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④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相较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更加错综复杂,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  )
①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需要
③保证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的需要 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需要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60年来,两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当地干部群众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结果
③实行了民族区域高度自治民族政策 ④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近年来绍兴市委组织部组织了教育、卫生、经贸等方面专家,赴阿瓦提开展一系列援疆工作。这说明 (  )
A.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C.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D.“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③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④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关的举措包括(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下列属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共有2987名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材料二: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西藏将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凡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或其他部门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可享受等额财政补贴。
材料三:2011年12月5日,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1)材料一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原则?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各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说说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体现①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④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和③ 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C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仔细分析,做出总结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我们国家精准扶贫的对象是广大地区的贫困人民,而不仅仅针对少数民族,故②选项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自治权是针对民族自治地区而言的,不是对民族地区。我们国家之所以要开展精准扶贫这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精准扶贫可以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C项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在党的领导下广西各族群众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特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当地干部群众不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都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因素,故①②④正确。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③排除。
A项①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 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组织教育、卫生、经贸等方面专家,赴阿瓦提开展一系列援疆工作,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识记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ABC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①③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②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排除。
B项①③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有识记基础知识并运用的能力。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项①②③④都是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关的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关的举措。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我国处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图中①代表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A项①属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区建立的时间。
9.【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A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不符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题意,故排除;
B项进行三大改革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赎买政策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不符合题意;
D项进行民主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少数民族民主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据“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但不是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ACD三项解读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保障了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依据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等”可知,这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依据材料二“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故答案为:(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了解这些基本史实,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在民族方面的基本国情,培养促进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12.【答案】(1)民族平等原则。
(2)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上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材料三说明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上,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
(3)①经济方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文化方面: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④社会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第一小题中,我们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材料中我们可以看见少数民族代表也比较多,则是体现了平等的原则。第二小题中,要求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信息各说明,则是要分开查找里面的信息,通过材料二可知,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材料三则是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相关的建设。第三小题,考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要看准角度,意义可以用有利于三个字来解题,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展开。
【点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九下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年7月,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强调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这体现了(  )
①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②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③ 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④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体现①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④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和③ 各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C项①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仔细分析,做出总结即可。
2.相较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更加错综复杂,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  )
①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需要
③保证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的需要 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需要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我们国家精准扶贫的对象是广大地区的贫困人民,而不仅仅针对少数民族,故②选项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自治权是针对民族自治地区而言的,不是对民族地区。我们国家之所以要开展精准扶贫这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精准扶贫可以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C项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3.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60年来,两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当地干部群众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结果
③实行了民族区域高度自治民族政策 ④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在党的领导下广西各族群众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特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当地干部群众不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都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因素,故①②④正确。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③排除。
A项①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 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近年来绍兴市委组织部组织了教育、卫生、经贸等方面专家,赴阿瓦提开展一系列援疆工作。这说明 (  )
A.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C.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D.“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组织教育、卫生、经贸等方面专家,赴阿瓦提开展一系列援疆工作,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识记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ABC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③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④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①③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②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排除。
B项①③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具有识记基础知识并运用的能力。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关的举措包括(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项①②③④都是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关的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关的举措。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我国处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下列属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图中①代表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A项①属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区建立的时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A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不符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题意,故排除;
B项进行三大改革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赎买政策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不符合题意;
D项进行民主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少数民族民主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据“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但不是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ACD三项解读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保障了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依据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等”可知,这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依据材料二“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故答案为:(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了解这些基本史实,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在民族方面的基本国情,培养促进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共有2987名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材料二: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西藏将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凡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或其他部门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可享受等额财政补贴。
材料三:2011年12月5日,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1)材料一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原则?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各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说说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答案】(1)民族平等原则。
(2)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上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材料三说明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上,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
(3)①经济方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文化方面: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④社会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第一小题中,我们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材料中我们可以看见少数民族代表也比较多,则是体现了平等的原则。第二小题中,要求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信息各说明,则是要分开查找里面的信息,通过材料二可知,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材料三则是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相关的建设。第三小题,考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要看准角度,意义可以用有利于三个字来解题,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展开。
【点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