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说明:本试卷分Ⅰ、Ⅱ两卷,请将答案答在Ⅱ卷上,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所需的相对原子量:H—1 C—6 O---16
第Ⅰ卷(共64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
1.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官能团就是原子团
B.官能团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原子团
C.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特殊性质
D.某化合物含有多个官能团,那么该化合物就有多种特殊性质
2.把CO、CO2、H2CO3等物质不归为有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结构中没有碳链
B.分子结构中没有碳环
C.结构、性质不同于常见的有机物
D.它们不能存在于有机体中
3.下列各物质中按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其中与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类别的是( )
A.苯 B.苯乙烯   
C.甲苯 D.CH3CH2CH(CH3)2
4.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
A.碘丙烷 B.氟氯烃 C.甲苯 D.硝基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部分有机物可以从动植物的有机体中提取
B.所有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相互转化
C.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性质上的差别不是绝对的
D.有机物参与的反应一般比较复杂,速率较慢,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高二化学 第1页 (共6页)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B. 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C. 有机物不一定都难溶于水
D. 有机物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
7.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或与其他原子之间相结合的化学键是( )
A.只有极性键 B.只有非极性键
C.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只有离子键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量相同、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碳原子数相同、结构不同的烷烃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两种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则它们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10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得烷烃有4种
9.等质量的两种烃A、B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与消耗的O2的量相同,这两种烃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一定互为同系物
C.实验式一定相同
D.只能是同种物质
10.用相对分子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到芳香族产物的数目为( )
A. 3种 B.4种 C.5种 D.6种
11.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氯代物,则此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
A.CH4 B. C3H8 C.C4H10 D. C5H12
12.下列关于乙醇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三个吸收峰,峰面积之比是1:2:3     
B.只有一个吸收峰
C.有2个吸收峰,面积之比为5:1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高二化学 第2页 (共6页)
13. 实验式相同,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1-辛烯和3-甲基-1-丁烯
B.苯和乙炔
C.1-氯丙烷和2-氯丙烷
D.甲苯和乙苯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1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不变,则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的质量都相同的是( )

A.C2H4 和 C2H6O B.CH4和C3H6
C.C7H8和C3H8O3 D.C2H6O和C3H8O
16.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和3.6g水。则这两种气态烃可能是( )
A.CH4和C3H8
B.CH4和C3H4
C.C2H4和C3H4
D.C2H4和C2H6
第Ⅱ卷(共36分)
二.填空题(共13分)
17.现有CH4、C3H4、C2H4、C2H6、C3H6五种有机物,同质量的以上物质中,在相
同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 ;同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
多的是___________;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五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
的是___________;;同质量的以上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_________,
生成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在120℃、1.01×105Pa时,有三种气态烃和足量
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三种气体是

高二化学 第4页 (共6页)
三、实验题(共15分)
18.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_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
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四.计算题(共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这段信息反映的是我国“三王”时代出现了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的主体是:
A、同姓贵族 B、周朝功臣 C、殷商贵族 D、古圣后裔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主要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血缘关系、家族训戒,还记载历史家族重大事件、科举出仕、义行节烈人物等。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
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声名 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
C.褒扬贞妇烈女 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
4.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5.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6.《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7.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
A.君主专制制度动摇 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分封制的动摇 D.宗法制的瓦解
8.《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9、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
11、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权力高度集中 D.严格的等级制度
1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C.它的设立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D.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4.秦朝时,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掌握律令并监察百官 B.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管理皇族和外戚的事务
15.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官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16.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1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D.中书门下
1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9.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0.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髙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1.《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2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暴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23.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25.“(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口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朿,每半月为一包……均贵成章 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内阁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26、27、28题分别是16分、19分、15分,共计50分)
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商鞅变法: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6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 2分)材料二中,日本没有“骤然强搬硬套”,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民族传统”,请举例说明。(4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1分)
请回答:(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6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4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A点的坐标是:  
A. (10°S,170°E) B.(10°N,170°W)
C. (10°N,170°E) D.(10°S,170°W)
2、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①A点 ②B点 ③C点 ④D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阅读某海域等深线图(数字表示深度),
完成3~4题。
3、①处地形的特点是
A.坡度缓,海洋生物繁盛
B.深度大,地壳相对稳定
C.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峭
D.狭长而深凹
4、②处地形名称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读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判断5~6 题。

5、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110千米,则其最终的位置:
A.回到M点 B.在M点的正南方向
C.在M点的正东方向 D.在M点的正西方向
6、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 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共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A.100°W,40°N B.100°E,50°N C.100°E,40°N D.100°W,50°N
根据要求,完成7~8问题?
7、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 B.280米
C.460米 D.500米
8、对图中P?Q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P一定比Q高 ②P一定比Q低
③P可能比Q低500米 ④Q可能比P高150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图,回答9~10题。
9.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10.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1.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12.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B.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
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13.关于东南亚自然条件的叙述不正确是
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的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B.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地区每年6~10月吹西南风,为雨季
C.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和地震
D.伊洛瓦底江是东南亚最长、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14.有关东亚东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大陆性气候显著,经济以畜牧业为主②海洋性气候显著,工农业发达
③季风性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农业较发达④温带大陆性气候,畜牧业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甲为某地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沿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O地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16.如果发生较大的降水,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 D.西南向东北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17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17.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18.读下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读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图中表示的四地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降水较多,分配较均
B.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丙——全年高温,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丁——冬温夏热;夏秋降水多,年变化大
20.图中表示的四种气候中,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甲丁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读下列气候资料,回答21~23题。
21.该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 ) ①开普敦 ②罗马 ③孟买 ④曼谷 ⑤新加坡 ⑥哈瓦那
⑦布宜诺斯艾利斯 ⑧喀布尔 A.①②③?? B.④⑤⑧?? C.③④??? ?D.⑥⑦
22.关于这种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③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或黄麻 ④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或枣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该气候条件下,河流径流(? ?? ) A.冬季有断流?? B.季节变化大? C.有凌汛现象?D.年季变化小

全球气候的变化给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它要求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图甲)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回答24~25题。
24、对照图乙,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25、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会产生很多气体状的物质,爆炸的时候许多物质会形成微粒,这些微粒也会漂浮在空气中,一部分重的颗粒还会掉在周边的范围内,但是一部分比较轻的气溶胶,会飘洒的比较远。
材料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月13日发表报告称,大地震致使日本东部移动了12英尺(约合3.6米)。
材料三: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若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等温线,请分析A、B两处等温线的差异并解释成因。(6分)
(2)专家指出,本次日本核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请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4分)
(3)此次地震将对日本农业生产环境造成哪些危害?(4分)
27..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2分)
(2)分析图乙,说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范围并说明该纬度范围人口少的主要原因。(3分)
(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2分)
(4)综合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
和    地区的趋向性。(3分)
(5)[多选]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4分)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
2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将实行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轮廓图(图7)
(1)将下面的贸易产品填入下表:石油、苹果、服装、天然橡胶、机械、棕榈油。(6分)
贸易方向
产 品
中国→东盟
东盟→中国
(2)东盟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请分析其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6分)
(3)“昆曼公路”(昆明——曼谷)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建设的多个重点项目之一,曼谷所在国内路段已于2008年3月21日全线贯通。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简述该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4分)
从板块构造角度简析A岛南北两侧海水深度的差异及其原因。(6分)

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2006年6月l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回答1-2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 D.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一主题直接表明
A.文化活动是一种纯粹精神性活动    B.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中华民族是一个精神富有的民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红色是我国国旗的颜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颜色,因此,奥运会会徽的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这表明
A.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我国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回答4--5题:
4.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这句话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
A.文化发展始终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经济所决定
C.优秀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5.这句话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否认了
A.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6.201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
史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永恒的历史追求。因此,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文化发展的归宿。”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
A.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B.人们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提高
C.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提高
D.人们的劳动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7.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
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8.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两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两岸建
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9.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
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10.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
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1.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上的区别,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我们应这样看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应减少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D.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
13. 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①③④ ?? D.②③④
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是指人民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②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④从古至今,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A. ①②③??  ?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  D.②③
15.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是
①传播了中华文明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④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6.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等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A.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思想运动推动的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教育推动文化的发展
18.木槿花是韩国国花,象征着大韩民国历经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美国人认为玫瑰
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因而定位国花。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
达了俄罗斯人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这反映了
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B. 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C. 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D.文化的稳定性和时代性
1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
的正确态度是
A.认同本民族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否认本民族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既否定本民族文化,又否定外来文化   D.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0.龙在中国人的心中,不仅是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图腾,而且也代表着吉祥,至贵与至善;
在西方文化中龙被描述为一种怪兽,形似鳄鱼,身批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凶猛异常,破
坏力极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A.各民族间的文化水平高低不同
B.各民族间所处的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不同
C.各民族间生活习俗的不同
D.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
21.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有其必要性。表现在
①民族文化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 ②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民族文化具有深远的持久影响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23.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
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24.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
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5.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表明
A.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具体内涵D.传统文化总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起积极作用
26.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8.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进行文化创新,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全部的继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29.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
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
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0.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非选择题:共4小题,31题8分,32题6分,33题15分,34题11分,共40分。
3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4分)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
(2)这些传统文化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4分)
33.2009年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讨论并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5分)
34.材料一:“瓦萨”——瓦萨国际滑雪节的缩写,源于瑞典,是为纪念瑞典的瓦萨等民族
英雄,根据他们奔波于莫拉与萨伦两地的路线而设立的越野滑雪赛事,现代瓦萨节有80多
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滑雪赛。
材料二: “净月潭瓦萨”冰雪节由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四大板块”构成。“净月潭瓦萨”巧妙地将体育运动与娱乐结合为一起,在宣传体育活动的同时推销了时尚、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打造长春冰雪产业链创造了条件,冰雪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雪旅游大省。“净月潭瓦萨”提升长春冰雪文化品位的另一个标志就是开展了评选瓦萨“冰雪天使”活动。“冰雪天使”评出后,去瑞典参加瓦萨冰雪节。长春“冰雪天使”携手瑞典“瓦萨天使”共建友谊桥梁。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谈举办“净月潭瓦萨”冰雪节的意义。(9分)                         

一、选择题
1. 已知点M的极坐标为,下列所给出的四个坐标中能表示点M的坐标是 ( )
A. B. C. D.
2. 极坐标系中,下列各点与点P(ρ,θ)(θ≠kπ,k∈Z)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的是 ( )
A.(-ρ,θ) B.(-ρ,-θ) C.(ρ,2π-θ) D.(ρ,2π+θ)
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为 ( )
A. B.
C . D .
4. 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曲线变为曲线的伸缩变换是( )

5. 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是 ( )
A. B. C. D.
6. 曲线的参数方程为(t是参数),则曲线是 ( )
A、线段   B、双曲线的一支   C、圆   D、射线

8.设点P对应的复数为-3+3i,以原点为极点,实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点P的极坐标为 ( )
A (,) B (,) C (3,) D (-3,)
10.直线:3x-4y-9=0与圆:,(θ为参数)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直线过圆心 D.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二、填空题
11.直线x+2y=0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A,B,则|AB|=___________
14. 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则直线的倾斜角大小是 .
三、解答题
15.已知复数满足: 试判断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
16. 在极坐标系中,定点,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求当线段最短时动点的极坐标
17. 求椭圆上的动点P与定点M(1,0)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18.已知直线经过点P(1,1),倾斜角。
(1)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2)设与圆相交于两点A、B,求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
1.90×9l×92×……×100=( )
A. B. C. D.
2.i是虚数单位,=(  )
A.1+i B.-1+i C.1-i D.-1-i
4.设a=-,b=-,c=-,则a,b,c的大小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a>c>b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时,第一步应验证不等式(  )
A.1+<2 B.1++<2
C.1++<3 D.1+++<3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假设正确的是(  )
A.假设至少有一个钝角 B.假设至少有两个钝角
C.假设没有一个钝角 D.假设没有一个钝角或至少有两个钝角
7.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种子,在三块不同土地上试种,其中种子甲必须试种,那么不同的试种方法共有( )
A.12种 B.18种 C.24种 D.96种
8.函数f(x)的定义域为开区间(a,b),导函数f′(x)在(a,b)内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函数f(x)在开区间 (a,b)内有极小值点(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在复平面内的平行四边形中,点分别对应复数则点对应的复数是( )
A. B. C. D.
10.下面的四个不等式:
①a2+b2+c2≥ab+bc+ca;②a(1-a)≤;
③+≥2;④(a2+b2)·(c2+d2)≥(ac+bd)2.
其中恒成立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
11.=
12.抛物线在点(1,1)的切线方程为
13.观察下列式子:1+<,1++<,1+++<,…,则可归纳出的一般结论是:______.
14.5名乒乓球队员中,有2名老队员和3名新队员.现从中选出3名队员排成1、2、3号参加团体比赛 ,则入选的3名队员中至少有一名老队员,且1、2号中至少有1名新队员的排法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
16.已知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17.对数列,已知,(1)求的值;
(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8.设函数.
(1)求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已知函数,其中
若在x=1处取得极值,求a的值;
求的单调区间;
(Ⅲ)若的最小值为1,求a的取值范围.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请将选择题部分涂到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答到答题纸上,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表述及计算公式,只写结果不得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金属环水平固定放置,现将一竖直的条形磁铁,在圆环上方沿圆环轴线从静止开始释放,在条形磁铁穿过圆环的过程中,条形磁铁与圆环 (  ).
A.始终相互吸引
B.始终相互排斥
C.先相互吸引,后相互排斥
D.先相互排斥,后相互吸引
2、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
3、如图所示,金属棒ab置于水平放置的金属导体框架cdef上,棒ab与框架接触良好.从某一时刻开始,给这个空间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匀强磁场,并且磁场均匀增加,ab棒仍静止,在磁场均匀增加的过程中,关于ab棒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向右
B.摩擦力变大,方向向右
C.摩擦力变大,方向向左
D.摩擦力变小,方向向左
4、如图所示,由导体棒ab和矩形线框cdef组成的“10”图案在匀强磁场中一起向右匀速平动,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线框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体棒的a端电势比b端电势高,电势差Uab在逐渐增大
B.导体棒的a端电势比b端电势低,电势差Uab在逐渐增大
C.线框cdef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电流大小在逐渐增大
D.线框cdef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电流大小在逐渐增大
5、如图所示,平行导轨间有一矩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细金属棒PQ沿导轨从MN处匀速
运动到M′N′的过程中,棒上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6、图中闭合线圈都在匀强磁场中绕虚线所示的固定转轴匀速转动,能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是 (  ).
7、一正弦式电流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
A.该交变电流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
100sin 25t(V)
B.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25 Hz
C.该交变电流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 V
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为R=100 Ω的电
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是50 W
BD8、一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B.t=0.01 s时刻Φ的变化率达到最大
C.0.02 s时刻感应电动势达到最大
D.该线圈相应的感应电动势图像如图乙所示
9、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t=O到t=t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i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相同,则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10、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 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应为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
11、半径为r、电阻为R的n匝圆形线圈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abcd之外,匀强磁场充满并垂直穿过该正方形区域,如图1甲所示.当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1乙所示时,则穿过圆形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为________,t0时刻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为________.
12、电阻R1、R2和交流电源按照图甲所示方式连接,R1=10 Ω,R2=20 Ω.合上开关S后
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
值是 A,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 V
13、(2010·上海卷)如图所示,金属环A用轻线悬挂,与长直螺线管共轴,并位于其左侧.若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则金属环A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并有________(填“收缩”或“扩张”)趋势.
三、计算题(第14题12分、15题12分, 16题12分,共36分)
14、t=0时,磁场在xOy平面内的分布如图2所示,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0,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相邻磁场区域的磁场方向相反,每个同向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L0,整个磁场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若在磁场所在区间内放置一由n匝线圈组成的矩形线框abcd,线框的bc边平行于x轴.bc=LB、ab=L,LB略大于L0,总电阻为R,线框始终保持静止.求:
(1)线框中产生的总电动势大小和导线中的电流大小;
(2)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15、正方形导线框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框平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变化率为k。导体框质量为m、边长为L,总电阻为R,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求:⑴导体框在磁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⑵导体框中感应电流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16、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宽度为d=1 m,导轨间接有一个值为R=2 Ω
的灯泡,一质量为m=1 kg的金属棒跨接在导轨之上,其电阻为r=1 Ω,且和导轨始终
接触良好.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2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
下.现对金属棒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金属棒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求:
(1)若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施加的水平恒力为F=10 N,则金属棒达到的稳定速度v1是多少?
(2)若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施加的水平力功率恒为P=6 W,则金属
棒达到的稳定速度v2是多少?
(3)若金属棒与导轨间是光滑的,施加的水平力功率恒为P=20 W,经历t=1 s的过程中
灯泡产生的热量为QR=12 J,则此时金属棒的速度v3是多少?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通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基因表达载体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2.Ti质粒上有T—DNA,这种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这种质粒存在于 ( )
A.大肠杆菌 B.农杆菌 C.酵母菌 D.苏云金芽孢杆菌
3.基因与载体结合所需的条件有 ( )
①同一种限制酶 ②具有某些标记基因的质粒 ③RNA聚合酶 ④目的基因 ⑤DNA连接酶 ⑥四种脱氧核苷酸 ⑦ATP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⑦
4.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比较,正确的是 (  )
A. 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B. 所用的技术手段基本相同
C. 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D. 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5.基因治疗是指( )
A、用DNA探针修复缺陷基因 B、用DNA探针检测疾病
C、用健康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D、用健康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6.限制性内切酶可以专一地识别 ( )
A.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B.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序列
C.特定的三联体密码子 D.以上都不对
7.下列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人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效应B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诱导剂,促使浆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8.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后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 )
A.是否有抗药性 B.是否有相应的抗虫性状
C.是否能检测至标记基因 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9.下列对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正确是? (  )
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分泌蛋白 ?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C.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程中?
D.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通常在10代以后50代以内
10.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质粒DNA
11.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12.下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 )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13.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
14.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15.关于精子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 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
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 D.线粒体退化消失
16.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清、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CO2能调节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7.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8.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多个细胞,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19.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
③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根据是
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B.基因的功能 C.基因的转录产物m RNA D.以上都是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
21.基因工程是在DNA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
A.基因枪法 B.显微注射法
C.农杆菌转化法 D.花粉管通道法
23.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下列不属于这样做的原因是
A.结构简单,多为单细胞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D.性状稳定,变异少
2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②根、芽③愈伤组织④脱分化 ⑤再分化⑥植物体
A.①④③⑤②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①⑤④③②⑥ D.⑥①④③⑤②
25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26.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杰出成果,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 B.都是细胞工程的技术范围
C.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D.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
27.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和Ser构成发光环,现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蛋白质的作用(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最初是从人体细胞中发现的
B.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
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
29.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30.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②获取大量的脱毒苗
③制备人工种子 ④单倍体育种 ⑤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31.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B.参与杂种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植株
D.杂种植株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2.培育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动物可以产生许多珍贵的医用蛋白,该动物的培育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 )
①.基因工程 ②.体外受精 ③.胚胎移植 ④.动物细胞培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全能性
B.病毒既可用于细胞工程技术,也可用于基因工程技术
C.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可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导入酵母菌制成“工程菌”
D.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都可以定向改造微生物菌种
34.下图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可能代表
A.有可能是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能合成胰岛素的人类细胞;
C.一定是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D.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
35.有关卵子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
B.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
C.当放射冠和透明带之间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
D.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是在出生前完成的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1. (共 10 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和   。
(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产物是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
2. (共 8分)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__________处,DNA连接酶作用于____________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_______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3.(12分)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下图回答:
(1)图中2、5、3、7表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获得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图中3代表_________________,在它的作用下将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切成能够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
(3)经9____________的作用将7、6“缝合”形成8__________DNA分子。8往往含有________基因,以便将来检测。
(4)图中10表示将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为使此过程顺利进行,一般须将11用________处理。
(5)11表示8随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进行________________。
(6)如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发现了胰岛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分) 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
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除去_____________;
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 ____________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____ ____,所形成的D称为____________。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___________,注射后小鼠身体产生了相应的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图中B为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___种,用来培养的D的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__。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D后,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培养和________________检测。
单克隆抗体具有 和 的特点。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y did the man fail the test?
A. He didn’t study hard enough.
B. He was too nervous.
C. He was too tired.
2. Where is Ted from?
A. Spain. B. Mexico. C. England.
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will get married soon. B. She is a relative of Mary.
C. She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her appearance.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n office. B. In the library. C. At home.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home. B. In a restaurant. C. At a store.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en did the woman begin to feel bad?
A. Yesterday morning. B. Last night. C. This morning.
9.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Give her some medicine.
B. Bring some water to her.
C. Buy a warm coat for h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does the woman show the man?
A. Some photos. B. An article about a club. C. A guide book.
11. Who can join the club?
A. Students who have good grades.
B. Students who do some volunteer work every day.
C.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organizing activities.
12. What will the man do tonight?
A. Buy a shirt. B. Visit the woman. C. Attend a meeti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Speaking on the phone.
B. Chatting on line.
C. Having a talk at the woman’s house.
14. What did the doctor suggest the woman do?
A. Take some medicine for a month.
B. Stay in bed for some time.
C. Do regular exercise every day.
15. Who will look after the woman probably?
A. Her neighbors. B. A nurse. C. Her sister.
16.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ive the man?
A. A key. B. Her pet. C. Some foo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en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
A. In spring. B. In summer. C. In winter.
18. Where did the cry for help first come from?
A. From right behind the speaker.
B.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yard.
C. From the trees in the neighbor’s yard.
19. What did the speaker do when he couldn’t find anyone?
A. He started reading his newspaper again.
B. He called his neighbor.
C. He put his flashlight away.
20. Who was calling out for help?
A. The neighbor’s bird. B. The speaker’s pet. C. The neighbor’s child.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_______to you _______your great success!
---Thank you very much.
A. Celebrate, for B. Congratulate, on C. Congratulation, on D. Congratulations, on
22.You were silly __________ your car, otherwise it wouldn’t have been stolen.
A. not locking B. to not lock C. not having locked D. not to lock
23.The world will be different, and we will have to be prepared to ________ the change.
A. adapt to B. adopt to C. apply to D. devote to
26. They desired that they __________ the right to attend the meeting.
A. had B. have C. are D. were
27. The accident happened on such an evening with strong winds ________by heavy rain.
A. appeared B. happened C. accompanied D. mixed
28. Don’t turn the room __________, as I have just tidied it.
A. upside down B. inside C. outside D. inside down
29. I need time to _______ on what you offered.
A. consider B. reflect C. imagine D. suggest
30. While shopping, people sometimes can’t help ________ into buying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
A. to persuade B. persuading C. being persuaded D. be persuaded
31. Halfway up the mountain we stopped to ______________.
A. keep our breath B. hold our breath C. be out of breath D. take breath
32. Have you realized the difficulty we have ____ the problem?
A. worked out B. to work out C. work out D. working out
33. His daughter has ___________ the young politician for five years.
A. got married with B. been married to C. been married with D. got married to
34. Tom thought it was an honor ___________ to speak in the ceremony.
A. to invite B. to be invited C. inviting D. having invited
35. I was scared ___when I saw the tiger jumped out of the cage and ran to the little child.
A. to the death B. of death C. into the death D. to death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Peter’s job was to examine cars when they crossed the frontier to make sure that they were not smuggling(走私) anything into the country. Every evening he would see a factory worker coming __36__ the hill towards the frontier, __37__ a bike with a pile of goods of old straw on it. When the bike __38__ the frontier, Peter would stop the man and __39__ him take the straw off and untie it. Then he would examine the straw very __40__ to see __41__ he could find anything, after which he would look in all the man’s pockets __42__ he let him tie the straw again. The man would then put it on his bike and go off down the hill with it. Although Peter was always __43__ to find gold or other valuable things __44__ in the straw, he never found __45__. He was sure the man was __46__ something, but he was not __47__ to think out what it could be.
Then one evening, after he had looked __48__ the straw and emptied the worker’s pockets __49__ usual, he __50__ to him, “Listen, I know you are smuggling things __51__ this frontier. Won’t you tell me what it is? I’m an old man, and today’s my last day on the __52__. Tomorrow I’m going to __53__. I promise I shall not tell __54__ if you tell me what you’ve been smuggling.” The worker did not say anything for __55__. Then he smiled, turned to Peter and said quietly, “Bikes.”
36. A. towards B. down C. to D. up
37. A. filling B. pulling C. pushing D. carrying
38. A. arrived B. appeared C. came D. reached
39. A. ask B. order C. make D. call
40. A. carefully B. quickly C. silently D. horribly
41. A. that B. where C. how D. whether
42. A. before B. after C. first D. so
43. A. lucky B. hoping C. thinking D. wondering
44. A. had been B. hidden C. hiding D. have been
45. A. nothing B. something C. everything D. anything
46. A. taking B. smuggling C. stealing D. pushing
47. A. possible B. strong C. able D. clever
48. A. through B. thoroughly C. upon D. up
49. A. like B. more C. then D. as
50. A. told B. cried C. ordered D. said
51. A. cross B. past C. across D. into
52. A. thing B. work C. job D. duty
53. A. rest B. back C. retire D. retreat
54. A. everyone B. anyone C. no one D. someone
55. A. moment B. long time C. sometime D. some tim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Mr. Black and Mr. White were two very famous artists in the city. Their drawings were also very popular in the city. But they tried to see who could draw the best picture.
One day they asked an old man to be the judge. Mr. Black drew an apple tree. He put his picture in the field. Soon the birds came and tried to eat the apples. The old man saw it and said, “You have certainly won. Mr. White cannot draw so good a picture as yours. But we will go to see his picture.”
They went to Mr. White’s house. There were nothing but red beautiful curtains on the wall. The old man asked, “Where is your picture, Mr. White?” He said, “Lift the curtains, and you will find my picture.” The old man tried to lift the curtains but found that they were drawn there. They were Mr. White’s picture. The old man said, “Birds thought the apples were real. Men thought the curtains were real. So Mr. White won. His picture is the best one.”
56. Mr. Black drew .
A. an apple tree B. the best picture
C. curtains D. birds
57. Mr. White’s picture was .
A. an apple tree B. curtains C. nothing D. an old man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 birds came and ate the apples up.
B. The old man said Mr. White’s picture was the best one at last.
C. The two pictures were not so good.
D. The curtains on the wall were real.
B
Here is a question I have often asked at dinner parties: You're on an island with only one other person, your best friend. He's dying of cancer. In his final days, he tells you, "I have 100,000 dollars in a bank back home. When I die, make sure my son goes to medical school." Then he dies. But his son is a no-good playboy who has no interest in going to medical school and will waste that money away in a very short time. But your son is entering college, and he is willing to become a doctor. Which one do you give the money to for medical school? ?? I've asked this question of everyone from the president of a famous university to an ordinary young soldier, and it has never failed to get a discussion going. Everyone has an opinion, most of them different, but all of them correct. Sometimes this one topic lasts the whole evening.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to the passage? ?? A. Only the clever people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rightly. ?? B. Some people refuse to answer such a silly question. ?? C. Everyone at the dinner party seems to be interested in the question. ?? D. Most of the people have the same answer. 60. What the writer often says at dinner parties is _______. ?? A. not a true story??? B. a true story ?? C. a strange story??? D. just a joke C
I’ve loved my mother’s desk since I was just tall enough to sit above the top of it. Mother sat writing letters. Standing by her chair, looking at the ink bottle, pens, and white paper, I decided that the act of writing must be a most wonderful thing in the world.
Years later, during her final illness, Mother kept different things for my sister and brother. “But the desk,” she said again, “is for Elizabeth.”
I never saw her angry, never saw her cry. I knew she loved me; she showed in action. But as a young girl, I wanted to have heart-to-heart talks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They never happened. And a gulf opened between us. I was “too emotional (易动感情的)”. But she lived “on the surface (表面)”.
As years passed and I had my own family, I loved my mother and thanked her for our happy family. I wrote to her in careful words and asked her to let me know in any way she chose that she did forgive me.
My hope turned to disappointment, then little interest and, finally, peace – it seemed that nothing happened. I couldn’t be sure that the letter had even got to Mother. I only knew that I had written it, and I could stop trying to make her into someone she was not.
But the present of her desk told me, as she’d never been able to, that she was pleased that writing was my chosen work. I cleaned the desk carefully and found some papers inside – a photo of my father and a one-paper letter, folded and refolded many times. It was my letter.
“In any way you choose, Mother, you always chose the act that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62.The writer began to love her mother’s desk________.
A.after Mother died B.before she became a writer
C.when she was a child D.when Mother gave it to her
63.The passage shows that_________.
A.Mother was cold on the surface but kind in her heart to her daughter
B.Mother was too serious about her daughter in words
C.Mother wrote to her daughter in careful words
D.Mother wrote to her daughter in careless words
64.The underlined word “gulf” in the passage means_______.
A.deep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young
B.different ideas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C.free talks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D.part of the sea going far in land
65.What did Mother do with her daughter’s letter asking for forgiveness?
A.She had never received the letter.
B.For years, she often talked about the letter.
C.She didn’t forgive her daughter at all in all her life.
D.She read the letter again and again till she died.
66.What’s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My letter to Mother B.Mother and children
C.My Mother’s Desk D.Talks between Mother and me
D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in spring, especially for Christians, is Easter. This Christian holiday is not on the same date every year,but it’s always on a Sunday. It can be any Sunday between March 22 and April 25. Many people celebrate Easter by buying new clothes. Children celebrate by hunting for colored eggs that their parents have hidden around the house. People also give Easter baskets filled with candy and other goodies to one another to celebrate the day.
But the holiday is more than new clothes and good things to eat. On Easter, many people go to church to celebrate Jesus’ resurrection(复活)from the dead. Most people color Ester eggs. Some people hide them. Others just eat them. But no matter what one does with Easter eggs,they are an important Easter tradition throughout the Western world. People from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celebrate Easter. In both America and Belgium, children look for Easter eggs hidden on lawns and in bushes. In America, children believe the eggs are hidden by the Easter bunny (兔子).But in Belgium, the hidden eggs are supposed to have fallen from church bells. In Bulgaria (保加利亚), red Easter eggs are lucky in churches. Bulgarian families also hit these Easter eggs together to see whose is the strongest. The winner looks forward to good fortune that year. Still dozens of other Easter traditions exist. In parts of Austria,for example,children sing from door to door and are rewarded with colorful eggs.
67.Easter comes _______.
A. on the same date every year B. on Sunday on March 22
C. on Sunday on April 25 D. on a Sunday between March 22 and April 25
68.To celebrate Easter, people ___________.
A. go shopping, hide colored eggs and children hunt for them
B. give Easter baskets filled candy and goodies to one another
C. buy new clothes, hide colored eggs and children look for them around the house
D. both B and C
69.For Christians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to do on Easter is________.
A. going to church to celebrate Jesus’ resurrection
B. buying new clothes
C. eating delicious food and paint color eggs
D. exchange beautiful gifts each other
70.In some places of Austria, children sing from door to door for_______.
A. blesses B. Easter eggs C. candy and goodies D. Easter bunny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5分)
第四部分: 写作(15分)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假如你是Amy, 请你给你的网友Joan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她你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英语的一些变化和取得的进步。
1.过去:认为学英语就是背语法规则和英语单词:不喜欢读英语,更不愿意和同学练习对话。
2.现在:意识到英语是说出来的,开始喜欢讲英语并和同学用英语交流;经常上网阅读一些新的英语文章并查阅一些英语资料,对英语越学越感兴趣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注意:词数100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记入词数。
生词:互联网internet 软件 software
Dear Joan,
Hello! I’ m glad to send you an e-mail to tell you that I ‘m gett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Amy

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2庄生晓梦迷蝴蝶, 。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4人生如梦, 。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 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语言运用(每题3分,共9分)
1.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3.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每题3分,共12分)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人年垂八十 垂:将近
B.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 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
C.素由是衔之 衔:尊奉,接受
D.诏可其奏 可:认为可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其见重如此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居,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2分)
  译文:
  (3)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2分)
  译文:
 四、现代文阅读,完成9-11题(15分)
寂静钱钟书
周灿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圆日墓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升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置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2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置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0.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11.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五、诗歌鉴赏,完成12-13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六、语言表达(4分)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例相同。
14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七、作文(40分)
15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