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围绕家庭,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尽责出力
B.家庭既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还可以满足我们感情的需要
C.所有的家庭事务都应该由爸爸做决定,这样可以使家庭生活更和谐
2.对下图的法令认识错误的是( )。
A.这是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
B.这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
C.有了这部法律,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3.下列不是公共空间的是( )。
A.私立医院
B.班级教室
C.自己卧室
4.下列不是家务小妙招的是( )。
A.扫地的时候要顺着地砖或地板的纹路扫
B.把刷好的湿白球鞋表面用卫生纸包好后阴干
C.发现油锅着火用凉水浇
5.小强做完作业想看动画片,妈妈却想让他帮忙做家务,你认为,小强应该( )。
A.继续看动画片
B.离开家,出去玩
C.体谅妈妈,做完家务再看动画片
6.志愿服务精神是( )。
A.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B.奉献、关爱、友善、进步
C.奉献、团结、互助、进步
7.“百善孝为先”体现了( )。
A.爱国主义家风
B.孝心敬老的家风
C.勤俭节约的家风
8.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病毒防控,人人有责
B.这种病毒只传染给体弱的人
C.戴好口罩就行,其他的不管
D.该出门就出门,管它呢
二.填空题(共8题,共15分)
1.1912年2月12日,清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 ),特别是青年( )的觉醒。
3.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上取得巨大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4.电影院、博物馆、集市、医院等场所都是(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5.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了大批的抗日英雄,如:( )、( )、( )、( )
6.有些人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 ),严重的还会触犯( )。
7.( )是指在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
8.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 ),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
三.判断题(共8题,共8分)
1.主动关心家人和做家务,也是对家庭的贡献。( )
2.只有革命军人才会有良好的家风。( )
3.过马路走斑马线,是每个人维持公共秩序应该做到的。( )
4.关爱弱势群体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
5.与家人发生矛盾是不正常的。( )
6.维护公共秩序是大人们的事。( )
7.新中国成立时,国内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
8.优秀家风是家长的事,作为小学生,我们只管认真读好书就行了,其他与我们无关。( )
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
1.连线:将名人与其称呼连起来。
杂交水稻之父 李四光
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袁隆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孙中山
两弹元勋 林则徐
禁烟民族英雄 李大钊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邓稼先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邓小平
五.简答题(共5题,共20分)
1.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什么要推翻帝制?
2.为什么深圳人要以拓荒牛为城市的标志?
3.想一想,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就会遵守公共秩序了吗?怎样才能促进人们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呢?
4.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什么是“四心”沟通法?
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
1.寒假,几个小伙伴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已经放映了,小强看得很认真,小明却还在和其他的几个同学又说又笑,影响周围的其他人看电影,很多人向他们投来异样的眼光。小强好心提醒小明不要说话,小明却说:“我又没和你说话,你管得着吗 ”你认为小强做的对还是小明说得对?他们两个人谁需要改进?又如何改进?
七.材料题(共2题,共12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涵养德行。《朱子家训》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内容对我们小学生活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材料二:百年革命家国情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材料三:抓好家风家教,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 一所学校。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1)什么是家风?家风主要表现是什么?
(2)你从材料中学习到了哪些好家风?(每个材料至少提炼1条)
(3)培养良好的家风,家庭、个人要怎样做?
(4)你有哪些宣传优秀家风的好创意?(至少写出2条)
2.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 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韦唯一曲《爱的奉献》,脍炙人口,至今流传。其实《爱的奉献》并不是在春节 晚会上演唱的,而是当年春节前的一台节目中,韦唯唱给一位身患重病的女青 年。那充满情感的歌声让不少在场观众流下了同情的热泪。如果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美好的生活需要奉献精神,请用身边事例讲述 一个自己或周围人奉献故事,并说说做出奉献后的感受。
八.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图中的建筑是什么 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2.周末,小勇的爸爸妈妈吵架了。爸爸说:“最近有个假期博物馆,内容丰富有意义,特别适合你,小勇,我们应该一起去!”妈妈说:“咱们今天已经计划好去看看爷爷奶奶了啊!明天我还要加班,小勇,你说该怎么办?”,这时的小勇不知道该怎么办?请你给小勇支个招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C 6.A 7.B 8.A
二.填空题
1.退位;封建帝制
2.中国人民;知识分子
3.原子弹;氢弹
4.公共空间
5.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吉鸿昌
6.公共权益;法律
7.志愿者
8.义务
三.判断题
1.√2.×3.√4.×5.×6.×7.√8.×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有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通知,中国才有出路。
2.因为拓荒牛代表深圳从0开始,默默耕耘。
3.公共标志的提醒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就一定会尊重公共秩序。除了提醒意外,还需要大家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遵守。另外,还可以让人提醒、监督,必要的时候可以实施一定的惩罚。
4.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工人运动相结合;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5.答:(1)留心看。观察父母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注意父母的身体状况。
(2)细心听。听父母讲想法和需求,听父母讲担忧和压力。
(3)用心讲。外出时讲清时间地点和回家时间,主动讲自己在学校的情况。
(4)耐心说。用正常语速和语调向父母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遇到父母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要放慢语去解释。
六.辨析题
1.小强做的对;小明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公共生活中,小明要提高个人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有秩序意识,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七.材料题
1.(1)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家风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
(2)①勤俭节约②为国家、为民族不计得失③牺牲个人、献身革命的家国情怀④尊老爱幼……
(3)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每个人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成为优秀家风的传播者。
(4)①家风演讲②制作宣传板报③展示优秀家训④网络传递家书……
2.我看到我家附近环卫工人很辛苦,就去买了一些矿泉水,送给了那些环卫工人。那些环卫工人笑着说了声“谢谢”,我看着他们高兴的笑脸,心里暖融融的,我感觉到帮助别人很快乐,我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八.综合题
1.圆明园。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2.想一个折中的办法,周六,小勇一家去博物馆,周日小勇和爸爸去看爷爷和奶奶(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