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与原子一、物质是由微观例子构成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 、 、 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 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 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分子是 _______ 。3.分子是由 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_____________,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5.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课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 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 电性。核电荷数= =核外(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 ( )决定的。(4)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2.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金属元素 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个 易 电子 不稳定(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3.离子的形成(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如:Na+、Mg2+、Al3+;Cl-、S2-、O2-……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 ,2个亚铁离子: ,5个钙离子: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3-: ,7Fe3+ ,2H+(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Fe2+nCO2 , 3Cl-5SO42-(4)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S2-联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5.相对原子质量(1)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 ”(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3)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题3 元素一、元素1.元素是 的总称。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2.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电核数)不同。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二、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1)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N表示的意义有: 和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 ;3Fe表示 ;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 ,7个氯原子可记为: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 原子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联系 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 ,钠 ,钴 镁 ,铝 等。(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___________,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三、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②每一横行(即: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 个横行,有 个周期。③每—纵行(即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