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琅邪王,齐武成帝之三子,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太子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慧儿也,当有所成。”
及太子即位,琅邪王居北宫,礼数优僭①,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之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②;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
后嫌宰相和士开,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注:①优僭(jiàn),超越本分。②乘舆,指皇帝用的器物。
(选编自《颜氏家训》)
10.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帝及后并笃爱之 笃:甚,非常 B.及太子即位 及:到,等到
C.不与诸王等 等:等候 D.后竟坐此幽薨。 坐:因为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齐武成帝之三子 益慕圣贤之道 B.常以之为言 何以战
C.年十许岁 遂许先帝以驱驰 D.受劳而罢 而山不加增
1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B.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C.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D.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琅邪王是太子同母所生的亲弟弟,从小就特别聪明,受到武成帝的宠爱。
B.太子即位之后,琅邪王所受的待遇超越了本分,是其他兄弟所没有的。
C.琅邪王最终被处死,是因为他吃穿用度一定要和太子攀比,直至造反。
D.琅邪王的悲剧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父母溺爱的因素,后人应引以为鉴。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帝每面称之曰:“此慧儿也,当有所成。”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后数岁,随上计①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后买臣坐事免。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后拜为会稽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悉召见故人与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注释】①上计:战国秦、汉时称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情况为上计。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邑子严助贵幸 会见
B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 向来
C. 买臣徐出户 慢慢
D. 居岁余 过了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卖以给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 后拜为会稽太守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怀其印绶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 食且饱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B.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C.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D.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1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买臣家里贫穷靠卖柴为生,但他喜欢读书,挑着柴草边走边诵读文章。
B. 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到了长安,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召见,受到重用。
C. 朱买臣知恩图报,他当了会稽太守后,报答了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
D. 朱买臣领军出征,破敌有功,被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①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吕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吕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吕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咳血而盟②,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释】①亨,即“烹”。②咳血而盟:即歃血为盟,指将牲血涂在嘴边,发誓订盟。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为老妾语陵 语:告诉
B. 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卒:终于
C. 吕后不说 说:话语
D. 高帝定天下,王子弟 王:封……为王
13.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陵乃以兵属汉 神情与苏黄不属
B. 及高祖起沛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 以故后封陵 以径寸之木
D. 乃阳迁陵为帝太傅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14. 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B.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C.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D.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15.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在沛县起兵后,王陵聚集起数千人的队伍,不肯臣服于刘邦。等到刘邦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附刘邦。
B. 王陵母亲是深明大义的人,她认为刘邦忠厚可以成大事,便自杀明志,遗言给儿子要其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C. 汉惠帝驾崩,吕后临朝称制,想把族中子弟封为王侯,并与朝臣商议。王陵性格耿直,以当年高祖刑白马而盟为由,直言反对。
D. 吕后见王陵不肯合作,便直接将他降职为太傅,夺去其丞相职权。王陵很愤懑,生了一场大病,就索性以养病为由,躲在家中不肯再上朝。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九月,公①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②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③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④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⑤,必属说⑥与何忌⑦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
(选自《左传》)
【注】①公:昭公。②弗父何:孔父嘉高祖,宋湣公太子,宋厉公兄。③饘(zhān):米糊,厚粥。④臧孙纥:武仲。⑤没:善终。⑥说:南宫敬叔;⑦何忌:孟懿子。二人都是孟僖子的儿子。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苟能礼者从之 从:跟从,跟随
B. 其共也如是 是:这样看来
C. 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 属:通“嘱”,嘱托
D. 能补过者 过:错误,过失
13.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定其位”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刀劈狼首(《狼》)
B. 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C.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D.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4. 下列句子中,与“公至自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B.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C. 去以六月息(《北冥有鱼》) D.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B.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C.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D.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16.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僖子因自己不精通礼仪而感到羞愧,于是学习礼仪。
B. 孟僖子认为: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没有礼仪,就不能立身。
C. 孟僖子听说将要闻名于世的人叫孔丘,是圣人的后代,家族在宋国灭亡了。
D. 孟僖子让两个儿子跟着孔子学习礼仪,是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孔子那样的圣贤。
17.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秦闻公子①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公子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走蒙骜②。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毁公子于魏王曰:“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谢病不朝,后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③。
【注】①公子,无忌,信陵君。 ②蒙骜(ào) ,战国末期秦国名将。③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日夜出兵东伐魏 东:向东
B.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使:出使
C.诸侯徒闻魏公子 徒:只,仅仅
D.秦数使反间 数:屡次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策之不以其道
B.秦王患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毁公子于魏王曰 相与步于中庭
D.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 / 畏公子之威 / 方欲共立之
B.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 / 诸侯畏公子之威 / 方欲共立之
C.公子亦欲因此时 / 定南面而王诸侯 / 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D.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 / 王诸侯畏公子之威 / 方欲共立之
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国一开始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是因为无忌在赵国,认为是进攻的好机会。
B.秦王担忧无忌将进一步威胁秦国,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诽谤无忌。
C.魏王听信谗言,除去无忌上将军之职,无忌非常消沉,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
D.秦王虽年少,却有雄才大略,在他十八岁时即俘虏了魏王,攻占魏国都城大梁。
14.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走蒙骜。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①若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②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④。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⑤,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⑥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也,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娟然:美好的样子。②靧(huì):洗脸。③麦田浅鬣(liè)寸许:麦苗高一寸左右。④泉:汲泉水。茗:煮茶。罍(léi):端着酒杯。蹇(jiǎn):骑驴。⑥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⑥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貌
B. 偕数友出东门 偕:共同,在一起
C. 柔梢披风 披:披挂
D. 风力虽尚劲 劲:强劲有力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潭西南而望 德高望重 不负众望
B.闻水声 鸡犬相闻 耳闻目睹
C.斗折蛇行 祸不单行 一目十行
D.以其境过清 自以为是 以身殉职
14.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B.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C.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D.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15.对下列语句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鸣珮环,心乐之。
翻译:身上佩带的珮环也相互碰击发出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理解:此句体现了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萧条、冷落的氛围。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理解:这一段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岸的参差不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潭中气氛)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
理解: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寄情山水之“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16.两段文字画线语句描写的水具有什么共同特点?试分析两段文字分别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4分)
2022年山东省青岛大学附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9.(12分)文言文阅读。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至赵矣 间:偷偷地
B.臣请就汤镬 就:接近,趋向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谁,哪一个
D.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趁机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设九宾礼于廷 久而乃和
B.且秦强而赵弱 云归而岩穴暝
C.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或异二者之为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扶苏以数谏故
(3)下列各项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壁送回了赵国。
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就会把和氏璧给秦国。
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D.秦王认为杀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赵之间的友好关系。
(5)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琅邪王,齐武成帝之三子,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太子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慧儿也,当有所成。”
及太子即位,琅邪王居北宫,礼数优僭①,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之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②;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
后嫌宰相和士开,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注:①优僭(jiàn),超越本分。②乘舆,指皇帝用的器物。
(选编自《颜氏家训》)
10.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帝及后并笃爱之 笃:甚,非常 B.及太子即位 及:到,等到
C.不与诸王等 等:等候 D.后竟坐此幽薨。 坐:因为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齐武成帝之三子 益慕圣贤之道 B.常以之为言 何以战
C.年十许岁 遂许先帝以驱驰 D.受劳而罢 而山不加增
1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B.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C.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D.朝南殿见/吏进/新冰献早李/还索不得
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琅邪王是太子同母所生的亲弟弟,从小就特别聪明,受到武成帝的宠爱。
B.太子即位之后,琅邪王所受的待遇超越了本分,是其他兄弟所没有的。
C.琅邪王最终被处死,是因为他吃穿用度一定要和太子攀比,直至造反。
D.琅邪王的悲剧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父母溺爱的因素,后人应引以为鉴。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帝每面称之曰:“此慧儿也,当有所成。”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10.(2分)C 11.(2分)A 12.(2分)B 13.(2分)C
14.(共4分)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啊,(将来)应当能做出大的成就。”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后数岁,随上计①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后买臣坐事免。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后拜为会稽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悉召见故人与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注释】①上计:战国秦、汉时称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情况为上计。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邑子严助贵幸 会见
B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 向来
C. 买臣徐出户 慢慢
D. 居岁余 过了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卖以给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 后拜为会稽太守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怀其印绶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 食且饱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B.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C.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D.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1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买臣家里贫穷靠卖柴为生,但他喜欢读书,挑着柴草边走边诵读文章。
B. 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到了长安,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召见,受到重用。
C. 朱买臣知恩图报,他当了会稽太守后,报答了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
D. 朱买臣领军出征,破敌有功,被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答案】11. A 12. A 13. D 14. B
15. 守官邸的人觉得奇怪,上前扯出他的绶带,看他的印,是会稽太守的官印。)
【解析】
【11题详解】
A.会邑子严助贵幸:正好同乡严助位尊且受宠幸。会:适逢、正好赶上。故选A。
【12题详解】
A.都是连词,来,表目的;
B.动词,当作,担任/对,向;
C.代词,他的/大概,表推测语气;
D.副词,将要/况且;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正值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直上计时”表示时间,做状语,其后断开;“相与群饮”“不视买臣”的主语都是“会稽吏”,可断句为: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故选D。
【14题详解】
B.有误。结合第一段“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分析,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到朝廷上书,奏书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在公车府等待诏命,粮食吃完了,上计吏手下的役卒轮流施与他吃的东西。正好同乡严助位尊且受宠幸,举荐朱买臣。(朱买臣)得到召见。并不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召见”。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怪:认为……奇怪;前:上前。引:拉。
【点睛】参考译文: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县人。(他)家里穷,却喜欢读书,不懂治理产业,常常去砍柴,靠卖柴来供给食用,挑着两捆柴草,一边走,一边诵读书。几年后,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到朝廷上书,奏书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在公车府等待诏命,粮食吃完了,上计吏手下的役卒轮流施与他吃的东西。正好同乡严助位尊且受宠幸,举荐朱买臣。(朱买臣)得到召见,(在皇上面前)论说《春秋》《楚词》,皇上(听了)很高兴,任命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
后来朱买臣因事获罪被免职。常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后来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仍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正值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和他一道吃饭。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对此感到奇怪,就上前拿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才惊怕起来,派人前去告诉守丞,彼此相互推拥着排成队列到中庭拜谒朱买臣。买臣慢步出了门。又全部找来以前的熟人,与他们一同吃饭;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都一一报答。
住了一年多,朱买臣接到诏书领军出征,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一起打败东越国,取得战功,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①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吕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吕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吕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咳血而盟②,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释】①亨,即“烹”。②咳血而盟:即歃血为盟,指将牲血涂在嘴边,发誓订盟。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为老妾语陵 语:告诉
B. 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卒:终于
C. 吕后不说 说:话语
D. 高帝定天下,王子弟 王:封……为王
13.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陵乃以兵属汉 神情与苏黄不属
B. 及高祖起沛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 以故后封陵 以径寸之木
D. 乃阳迁陵为帝太傅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14. 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B.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C.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D.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15.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在沛县起兵后,王陵聚集起数千人的队伍,不肯臣服于刘邦。等到刘邦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附刘邦。
B. 王陵母亲是深明大义的人,她认为刘邦忠厚可以成大事,便自杀明志,遗言给儿子要其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C. 汉惠帝驾崩,吕后临朝称制,想把族中子弟封为王侯,并与朝臣商议。王陵性格耿直,以当年高祖刑白马而盟为由,直言反对。
D. 吕后见王陵不肯合作,便直接将他降职为太傅,夺去其丞相职权。王陵很愤懑,生了一场大病,就索性以养病为由,躲在家中不肯再上朝。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
【12~16题答案】
【答案】12. C 13. D 14. A 15. D
16. 现在高帝去世,太后作女主,要立吕氏作王,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
【解析】
【12题详解】
C.吕后不说:太后不高兴。说:同“悦”,高兴。故选C。
【13题详解】
A.属:动词,归属/名词,类;
B.及:动词,等到/动词,来得及;
C.以:连词,因为/介词,用;
D.为:动词,做/动词,做;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便让她向东而坐,想来招降王陵。“陵使”是主语,其前断开,“则”为连词,其前断开,“欲以招陵”是“东乡坐陵母”的目的。故断句为: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故选A。
【15题详解】
D.结合第二段末尾“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可知,吕太后想罢免王陵,就表面上提升王陵做皇帝太傅,实际是夺了他的相权。王陵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便直接将他降职为太傅,夺去其丞相职权”理解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今:现在。王:让……称王。背约:违背盟约。
【点睛】参考译文:
王陵,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俊,高祖微贱时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王陵。到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王陵也聚集了党羽几千人,在南阳,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便让她向东而坐,想来招降王陵。王陵母亲暗中送使者,哭道:“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使者送行。”便伏剑而死。项王大怒,烹杀了王陵的母亲。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和雍齿友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又本来没有服从汉的意思,所以后封王陵,做了安国侯。
王陵为人纵任意气没有文才,喜欢直言。做了右丞相两年,惠帝去世。高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问王陵。王陵说:“高皇帝杀白马盟誓说:‘不是刘氏而称王的,天下人一起攻打他。’现在立吕氏做王,不合规定。”太后不高兴。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等,都说:“高帝平定天下,立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力,要封吕姓兄弟,没什么不行的。”太后高兴。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道:“起初和高帝饮血盟誓,各位不在吗?现在高帝去世,太后做女主,要立吕氏做王,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什么脸在地下见高帝!”陈平说:“当面在朝廷争辩,我不如您;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您也不如我。”王陵无言以对。于是吕太后想罢免王陵,就表面上提升王陵做皇帝太傅,实际是夺了他的相权。王陵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十年后去世。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九月,公①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②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③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④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⑤,必属说⑥与何忌⑦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
(选自《左传》)
【注】①公:昭公。②弗父何:孔父嘉高祖,宋湣公太子,宋厉公兄。③饘(zhān):米糊,厚粥。④臧孙纥:武仲。⑤没:善终。⑥说:南宫敬叔;⑦何忌:孟懿子。二人都是孟僖子的儿子。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苟能礼者从之 从:跟从,跟随
B. 其共也如是 是:这样看来
C. 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 属:通“嘱”,嘱托
D. 能补过者 过:错误,过失
13.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定其位”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刀劈狼首(《狼》)
B. 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C.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D.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4. 下列句子中,与“公至自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B.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C. 去以六月息(《北冥有鱼》) D.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B.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C.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D.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16.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僖子因自己不精通礼仪而感到羞愧,于是学习礼仪。
B. 孟僖子认为: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没有礼仪,就不能立身。
C. 孟僖子听说将要闻名于世的人叫孔丘,是圣人的后代,家族在宋国灭亡了。
D. 孟僖子让两个儿子跟着孔子学习礼仪,是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孔子那样的圣贤。
17.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12~17题答案】
【答案】12. B 13. D 14. C 15. C 16. D
17. 沿着墙跑(快步走),也没人敢欺侮我。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B. “是:这样看来”解释不正确,“其共也如是”句意为他的恭敬就像这样,是:这样。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定其位”的“以”是“来”的意思,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A.用,介词;
B.把,介词;
C.因为,介词;
D.来,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公至自楚”的句式为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公自楚至”。
A.判断句,“……者为”是判断句标志;
B.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齐军”;
C.谓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六月息去”;
D.被动句,“感”为“被……感动”。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中“臧孙纥有言曰”是一个主谓句,“臧孙纥”是主语,“有言”是宾语,“曰”是谓语,故在“曰”后断句,故排除AB ;“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是“曰”的内容,“圣人有明德者”有标志性词语“者”,中间不能断,故在“者”后断句,排除D;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D.“是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孔子那样的圣贤”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孟僖子的话“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可知,孟僖子让两个儿子跟着孔子学习礼仪,是想以来稳定他们的地位,并非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孔子那样的圣贤。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注意句中重点字词“循(沿着)、走(跑)莫(没有人)”要正确理解,还要注意“亦莫余敢侮”的句式是宾语前置,应为“亦莫敢侮余”,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
【点睛】参考译文:
九月,昭公从楚国到达。孟僖子不满意自己对礼仪不熟悉,就学习礼仪,如果有精通礼仪的人就跟他学习。等到临死的时候,召集他手下的大夫,说:“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没有礼仪,不能自立。我听说有一个将要得志的人名叫孔丘,是聪明人的后代,而他的家族却在宋国灭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本来应当据有宋国而让给了宋厉公。到了正考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命而做了上卿就更加恭敬,所以他的鼎铭说:‘一命低头,二命弯身,三命把腰深深弯下。沿着墙赶快走,也没有敢把我欺侮。稠粥在这里,稀粥也在这里,用来糊住我的口。’他的恭敬就像这样。臧孙纥有话说:‘聪明人里具有明德的人,如果不能做国君,他的后代必然有显贵的。’现在恐怕会在孔丘身上吧!我如得以善终,一定把说和何忌托给他老人家,让他们事奉他而学习礼仪,来稳定他们的地位。”所以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把孔子作为老师来事奉。孔子说:“能够弥补过错的,就是君子啊。《诗》说,‘要取法仿效君子’。孟僖子可以学习仿效了。”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秦闻公子①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公子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走蒙骜②。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毁公子于魏王曰:“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谢病不朝,后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③。
【注】①公子,无忌,信陵君。 ②蒙骜(ào) ,战国末期秦国名将。③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日夜出兵东伐魏 东:向东
B.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使:出使
C.诸侯徒闻魏公子 徒:只,仅仅
D.秦数使反间 数:屡次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策之不以其道
B.秦王患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毁公子于魏王曰 相与步于中庭
D.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 / 畏公子之威 / 方欲共立之
B.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 / 诸侯畏公子之威 / 方欲共立之
C.公子亦欲因此时 / 定南面而王诸侯 / 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D.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 / 王诸侯畏公子之威 / 方欲共立之
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国一开始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是因为无忌在赵国,认为是进攻的好机会。
B.秦王担忧无忌将进一步威胁秦国,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诽谤无忌。
C.魏王听信谗言,除去无忌上将军之职,无忌非常消沉,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
D.秦王虽年少,却有雄才大略,在他十八岁时即俘虏了魏王,攻占魏国都城大梁。
14.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走蒙骜。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10.(2分) B 11.(2分) C 12.(2分)B 13.(2分)D
14.(共4分)诸侯们得知公子无忌担任了上将军,各自派遣将领率领军队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败秦军,使秦将蒙骜溃逃。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①若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②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④。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⑤,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⑥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也,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娟然:美好的样子。②靧(huì):洗脸。③麦田浅鬣(liè)寸许:麦苗高一寸左右。④泉:汲泉水。茗:煮茶。罍(léi):端着酒杯。蹇(jiǎn):骑驴。⑥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⑥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貌
B. 偕数友出东门 偕:共同,在一起
C. 柔梢披风 披:披挂
D. 风力虽尚劲 劲:强劲有力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潭西南而望 德高望重 不负众望
B.闻水声 鸡犬相闻 耳闻目睹
C.斗折蛇行 祸不单行 一目十行
D.以其境过清 自以为是 以身殉职
14.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B.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C.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D.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
15.对下列语句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鸣珮环,心乐之。
翻译:身上佩带的珮环也相互碰击发出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理解:此句体现了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萧条、冷落的氛围。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理解:这一段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岸的参差不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潭中气氛)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
理解: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寄情山水之“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16.两段文字画线语句描写的水具有什么共同特点?试分析两段文字分别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4分)
12. C
13.B
14. D
15.A
16.水清澈透明。《小石潭记》中作者没有直接描摹水(或侧面描写),却从鱼儿的活动、潭底的鱼影让人感受到水的清澈透明。《满井游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直接描写,生动地描绘出春天到来时河水之清澈明净。
【点睛】
参考译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满井游记》: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2022年山东省青岛大学附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9.(12分)文言文阅读。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至赵矣 间:偷偷地
B.臣请就汤镬 就:接近,趋向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谁,哪一个
D.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趁机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设九宾礼于廷 久而乃和
B.且秦强而赵弱 云归而岩穴暝
C.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或异二者之为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扶苏以数谏故
(3)下列各项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壁送回了赵国。
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就会把和氏璧给秦国。
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D.秦王认为杀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赵之间的友好关系。
(5)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分析】译文: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贤大夫,出使诸侯国,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此后秦国并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孰:仔细,认真。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乃:于是/才;
B.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接;
C.或:有的人/或者;
D.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故选:D。
(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贤大夫,出使诸侯国,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故句子断为: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错,原文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只是要杀蔺相如,并没有说明能得到和氏璧。
(5)本题考查翻译。
①句中重点词:负,辜负或对不起。间,抄小路。见……于……:译出被动句。句子翻译为: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②句中重点词:卒,终于。见,接见。之,他。句子翻译为: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答案:
(1)C
(2)D
(3)A
(4)C
(5)①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②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文言知识资料卡
走:①跑。 ②奔向,趋向。 ③使溃逃。 ④逃跑。
文言知识资料卡
走:①跑。 ②奔向,趋向。 ③使溃逃。 ④逃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