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一、单选题1.下图为小西同学针对环境问题梳理的知识框架,“……”处内容应该是( )①建设人工林场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大力发展旅游业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绍兴发展依托于绿水青山。2018年绍兴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48家,关停热电企业7家,推广新能源汽车5026辆,打响了蓝天保卫战。这样做( )①是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②表明解决环境问题是绍兴当前的工作中心③体现了绍兴努力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④体现了绍兴着力追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9·金华)回首过去,汲取奋进的力量;立足当下,坚定前行的脚步。回答小题。(1)1949年5月起,金华各地陆续解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先辈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金佛庄于1926年12月被军阀孙传芳杀害。他牺牲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019年5月6日起,浦江每日向义乌输送3万吨成品水。这一调水工程( )A.缘于义乌因降水稀少而导致缺水B.将水由灵江流域调往钱塘江流域C.使浦江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D.缓解了义乌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3)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四大都市区之一。金华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促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优化都市区规划体系。结合图示信息,你认为该规划体系可能包括(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②做大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③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④加强区域合作,组团协同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9·金华)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治沙样本”。回答小题。(1)读图,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 )A.位于黄土高原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处南方地区 D.在陕西和山西交界处(2)库布齐沙漠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告诉我们( )A.荒漠化是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B.必须把治沙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C.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不要经济发展D.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材料分析题5.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浙江省作为其中一员,将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1)长江注入 (海域名称),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 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2)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城镇众多,将对一体化的推进起到重大作用。结合图5,列举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的四个自然条件。(3)分析图6和图7的信息,说明浙江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6.(2019·杭州)改革开放40多年来,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发端于政府简政放权,着力于办事流程简化,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出新招,老百姓只需用手机登录平台,便能得知办理结果,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材料二:杭州市X村过去是一个“土墙房,半年粮”的穷山窝。在村委会的引导下,当地村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科学控温控湿,提高了经济效益。X村还抓住县里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材料三:近年来,杭州的农村文化礼堂蓬勃发展。Y村立足现有文化资源,以忠孝文化为魂,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他们还结合本村实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礼莹”等活动,并通过村村结对,互学互鉴,弘扬了时代精神。这些举措增强了农村文化礼堂的生命力,坚定了文化自信。(1)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有什么现实意义?体现的政府宗旨是什么? 现实意义政府角度 人民角度 社会角度 政府宗旨: (2)X村的做法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的哪两项?选择其中一项,说明X村是如何践行该理念的。(3)运用“守望精神家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Y村的文化建设举措为什么能够坚定文化自信。7.(2019·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实施循环经济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目前宁波市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并设置对应的蓝色、绿色、红色、黑色垃圾桶。材料二:阅读“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和“2017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图表。材料三:某班举行“垃圾分类·谁的责任”主题班会,小宁和小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1)请把下列生活垃圾分类。①玻璃 ②果皮 ③餐中纸 ④剩菜⑤废灯管 ⑥旧报纸 ⑦过期药品 ⑧矿泉水瓶(2)请分别指出我国生活垃圾产生的趋势及处理的主要方法。并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3)假如你是班级一员,请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考点】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非洲环境治理的有关知识。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非洲要摆脱单一经济的发展,也需各国帮助。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图中所示的是非洲的环境问题,其治理措施是合理控制人口、建设人工林场、合理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非洲环境治理的理解。2.【答案】C【考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绍兴发展依托于绿水青山,打响了蓝天保卫战,体现了绍兴努力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是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观点错误,绍兴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为中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3.【答案】(1)A(2)D(3)C【考点】社会调查;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1)A项北伐战争时期指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金佛庄于1926年12月被军阀孙传芳杀害,1926年12月属于北伐战争时期,符合题意;B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年8月—1937年,不符合题意;C项抗日战争时期是指1931年——1945年,不符合题意;D项解放战争时期是指1946年6月——1949年4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义乌没有纵深的山垄,建不了大水库。又因近几年常住人口增加,用水量大,缺水就成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浦江每日向义乌输送3万吨水,这一调水工程有效缓解了义乌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故答案为:D.(3)金义都市区位于金华市东区与义乌市结合部,政府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区域合作。依托各自优势,致力于打造高新产业集聚、金融商务繁荣、科教文卫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化现代城区。①③④都有涉及。②项民营经济未涉及。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涉及范围较广,除了要掌握教材内容,还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分析作答。4.【答案】(1)B(2)D【考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是黄土高原以北。库布齐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其北是黄河,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属于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地处北方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内。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库布其沙区各族干部群众,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大力推进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沙漠治理总面积达到6460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中国特色沙漠综合治理之路。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人重新审视人与沙的关系,寻找人与沙共生共存的生态平衡点,沙漠治理有了质的飞越,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答案】(1)东海;下(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考点】长江、黄河;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长江和上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注入东海,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下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3)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图6和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东海;下(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流域、上海概况的识记,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6.【答案】(1)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服务(2)X村的做法体现了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X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X村抓住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3)Y村立足现有文化资源,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传统文化根基。结合本村实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礼堂”等活动,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通过村村结对,互学互鉴,使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从而坚定了文化自信。【考点】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政府的角度可以从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回答。人民的角度可以从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回答。社会角度可以从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回答。政府的宗旨根据所学,是为人民服务。(2)分析题干材料可知X村体现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具体如何践行可以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说明,即:X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X村抓住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3)本题可以从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传统文化根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及文化的交流互鉴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政府,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自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7.【答案】(1)蓝桶:①⑥⑧;绿桶:②④;红桶:⑤⑦;黑桶:③。(2)趋势:我国生活垃圾的总量逐年增加;主要方式:填埋、焚烧。必要性:垃圾总量大、增长快,垃圾分类处理,把可回收垃圾利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化);使垃圾总量减少了减量化);使焚烧填埋量减少,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土地的侵占,减少对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等。无害化)。(3)我的观点:垃圾分类是公民的责任。做好垃圾的分类投放是公民的义务。每个人要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人人关心并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才能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或我的观点:垃圾分类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所以政府对垃圾分类要认真规划,宣传教育,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实施,强制执行。或我的观点:垃圾分类既需要公民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有所作为。【考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1)本题可以从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进行分类,据此, 蓝桶:①⑥⑧;绿桶:②④;红桶:⑤⑦;黑桶:③。(2)分析数据可知, 趋势:我国生活垃圾的总量逐年增加;主要方式:填埋、焚烧。必要性可以从提高资源的利用就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3)观点可以从公民的责任,政府的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可以从保护环境的义务,政府的宗旨,及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点评】本题考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一、单选题1.下图为小西同学针对环境问题梳理的知识框架,“……”处内容应该是( )①建设人工林场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大力发展旅游业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考点】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非洲环境治理的有关知识。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非洲要摆脱单一经济的发展,也需各国帮助。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图中所示的是非洲的环境问题,其治理措施是合理控制人口、建设人工林场、合理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非洲环境治理的理解。2.绍兴发展依托于绿水青山。2018年绍兴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48家,关停热电企业7家,推广新能源汽车5026辆,打响了蓝天保卫战。这样做( )①是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②表明解决环境问题是绍兴当前的工作中心③体现了绍兴努力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④体现了绍兴着力追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考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绍兴发展依托于绿水青山,打响了蓝天保卫战,体现了绍兴努力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是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观点错误,绍兴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为中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3.(2019·金华)回首过去,汲取奋进的力量;立足当下,坚定前行的脚步。回答小题。(1)1949年5月起,金华各地陆续解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先辈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金佛庄于1926年12月被军阀孙传芳杀害。他牺牲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019年5月6日起,浦江每日向义乌输送3万吨成品水。这一调水工程( )A.缘于义乌因降水稀少而导致缺水B.将水由灵江流域调往钱塘江流域C.使浦江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D.缓解了义乌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3)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四大都市区之一。金华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促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优化都市区规划体系。结合图示信息,你认为该规划体系可能包括(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②做大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③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④加强区域合作,组团协同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D(3)C【考点】社会调查;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1)A项北伐战争时期指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金佛庄于1926年12月被军阀孙传芳杀害,1926年12月属于北伐战争时期,符合题意;B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年8月—1937年,不符合题意;C项抗日战争时期是指1931年——1945年,不符合题意;D项解放战争时期是指1946年6月——1949年4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义乌没有纵深的山垄,建不了大水库。又因近几年常住人口增加,用水量大,缺水就成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浦江每日向义乌输送3万吨水,这一调水工程有效缓解了义乌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故答案为:D.(3)金义都市区位于金华市东区与义乌市结合部,政府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区域合作。依托各自优势,致力于打造高新产业集聚、金融商务繁荣、科教文卫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化现代城区。①③④都有涉及。②项民营经济未涉及。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涉及范围较广,除了要掌握教材内容,还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分析作答。4.(2019·金华)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治沙样本”。回答小题。(1)读图,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 )A.位于黄土高原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处南方地区 D.在陕西和山西交界处(2)库布齐沙漠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告诉我们( )A.荒漠化是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B.必须把治沙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C.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不要经济发展D.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1)B(2)D【考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是黄土高原以北。库布齐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其北是黄河,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属于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地处北方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内。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库布其沙区各族干部群众,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大力推进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沙漠治理总面积达到6460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中国特色沙漠综合治理之路。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人重新审视人与沙的关系,寻找人与沙共生共存的生态平衡点,沙漠治理有了质的飞越,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材料分析题5.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浙江省作为其中一员,将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1)长江注入 (海域名称),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 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2)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城镇众多,将对一体化的推进起到重大作用。结合图5,列举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的四个自然条件。(3)分析图6和图7的信息,说明浙江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答案】(1)东海;下(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考点】长江、黄河;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长江和上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注入东海,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下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3)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图6和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东海;下(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流域、上海概况的识记,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6.(2019·杭州)改革开放40多年来,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发端于政府简政放权,着力于办事流程简化,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出新招,老百姓只需用手机登录平台,便能得知办理结果,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材料二:杭州市X村过去是一个“土墙房,半年粮”的穷山窝。在村委会的引导下,当地村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科学控温控湿,提高了经济效益。X村还抓住县里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材料三:近年来,杭州的农村文化礼堂蓬勃发展。Y村立足现有文化资源,以忠孝文化为魂,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他们还结合本村实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礼莹”等活动,并通过村村结对,互学互鉴,弘扬了时代精神。这些举措增强了农村文化礼堂的生命力,坚定了文化自信。(1)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有什么现实意义?体现的政府宗旨是什么? 现实意义政府角度 人民角度 社会角度 政府宗旨: (2)X村的做法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的哪两项?选择其中一项,说明X村是如何践行该理念的。(3)运用“守望精神家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Y村的文化建设举措为什么能够坚定文化自信。【答案】(1)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服务(2)X村的做法体现了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X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X村抓住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3)Y村立足现有文化资源,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传统文化根基。结合本村实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礼堂”等活动,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通过村村结对,互学互鉴,使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从而坚定了文化自信。【考点】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政府的角度可以从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回答。人民的角度可以从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回答。社会角度可以从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回答。政府的宗旨根据所学,是为人民服务。(2)分析题干材料可知X村体现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具体如何践行可以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说明,即:X村运用科技手段建起了葡萄种植大棚,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X村抓住绿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3)本题可以从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传统文化根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及文化的交流互鉴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政府,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自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7.(2019·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实施循环经济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目前宁波市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并设置对应的蓝色、绿色、红色、黑色垃圾桶。材料二:阅读“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和“2017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图表。材料三:某班举行“垃圾分类·谁的责任”主题班会,小宁和小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1)请把下列生活垃圾分类。①玻璃 ②果皮 ③餐中纸 ④剩菜⑤废灯管 ⑥旧报纸 ⑦过期药品 ⑧矿泉水瓶(2)请分别指出我国生活垃圾产生的趋势及处理的主要方法。并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3)假如你是班级一员,请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蓝桶:①⑥⑧;绿桶:②④;红桶:⑤⑦;黑桶:③。(2)趋势:我国生活垃圾的总量逐年增加;主要方式:填埋、焚烧。必要性:垃圾总量大、增长快,垃圾分类处理,把可回收垃圾利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化);使垃圾总量减少了减量化);使焚烧填埋量减少,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土地的侵占,减少对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等。无害化)。(3)我的观点:垃圾分类是公民的责任。做好垃圾的分类投放是公民的义务。每个人要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人人关心并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才能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或我的观点:垃圾分类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所以政府对垃圾分类要认真规划,宣传教育,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实施,强制执行。或我的观点:垃圾分类既需要公民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有所作为。【考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解析】【分析】(1)本题可以从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进行分类,据此, 蓝桶:①⑥⑧;绿桶:②④;红桶:⑤⑦;黑桶:③。(2)分析数据可知, 趋势:我国生活垃圾的总量逐年增加;主要方式:填埋、焚烧。必要性可以从提高资源的利用就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3)观点可以从公民的责任,政府的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可以从保护环境的义务,政府的宗旨,及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点评】本题考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学生版).docx 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