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一、单选题
1.读下图,回答小题。
(1)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2)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图3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  )
A.草场广,可感受草原风情 B.海拔高,可观赏蔚蓝天空
C.气温高,可享受灿烂阳光 D.气温低,可体验冰雪乐趣
2.温州某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去M国的甲、乙两个农业带研学。结合下图,回答小题。
(1)M国(  )
A.东临印度洋 B.属于大洋洲 C.地处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2)出发前,学生上网查到乙农业带附近某城的气候特征是“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符合此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3)比较图中甲、乙两农业带的畜牧业,发现甲农业带(  )
①生产的经济效益高
②潜在的生态威胁大
③天然草场的面积广
④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9·湖州)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小题。
(1)图中运河沟通了红海和(  )
A.里海 B.死海 C.地中海 D.阿拉伯海
(2)下列对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地势比较平坦
C.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D.居民以使用英语为主
4.(2019·宁波)阅读中国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小题。
(1)与上图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依次为(  )
A.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 B.上海、乌鲁木齐、北京、拉萨
C.上海、拉萨、北京、乌鲁木齐 D.北京、拉萨、乌鲁木齐、上海
(2)造成①③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夏季风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纬度的差异 D.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
5.我国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下列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
B.草场广布,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牧场
C.雪峰连绵,地处我国的第三级阶梯
D.林场广布,是我国著名的红松之乡
6.下列有关乌鲁木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经济中心 B.古老而现代的首都
C.高原上的“日光城” D.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7.读下图,回答小题。
(1)甲所示的河流是(  )
A.密西西比河 B.尼罗河 C.亚马孙河 D.湄公河
(2)乙所示区域具有明显的“稻作文化的印记”,其主要表现有(  )
①渠道河流构成水网环绕村庄
②农业上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
③“御耕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④区域内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8.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浙江省作为其中一员,将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1)长江注入   (海域名称),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   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2)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城镇众多,将对一体化的推进起到重大作用。结合图5,列举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的四个自然条件。
(3)分析图6和图7的信息,说明浙江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9.哥伦比亚鲜花种植业只有短短35年历史,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鲜花生产国。该国鲜花数量大、种类多、品质优,其中出口到美国的鲜花占美国鲜花市场的78.5%以上。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1)描述哥伦比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气候条件对哥伦比亚鲜花生产的有利影响。
(3)说明哥伦比亚成为美国最大鲜花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条件。
10.(2019·杭州)2018年,中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灌溉工程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巨大……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江南水网圩田技术发展很快……于是“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张芳《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姜席堰位于钱塘江支流灵山江,由上堰(姜堰)、引水渠、下堰(席堰)及渠首分水闸等部分组成。
(1)说说材料一中“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由于夏季风具有   ,使得灵山江流域夏秋季降水量具有年际差异大的特点。说明这一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4)依据材料三,说明渠首分水闸的主要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D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东南为长白山脉,东北为小兴安岭,西北为大兴安岭,所以甲地为我国的东北平原。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 图3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图3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气温低,可以体验冰雪乐趣。
故答案为: (1)D;(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2.【答案】(1)B
(2)D
(3)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澳大利亚的有关知识。M国为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属于大洋洲,地处中低纬度,位于东半球,B复合题意。
(2)本题考查的是气候特征。乙地区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为地中海气候,B为热带季风气候,C全年降水稀少,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澳大利亚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形成了大面积的热带草原,中部平原区地下水丰富、分布广泛,可供牲畜饮用,有利于农牧业发展,农牧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高,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比较图中甲、乙两农业带的畜牧业,发现甲农业带潜在的生态威胁大,天然草场的面积广,所以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B;(2)D;(3)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澳大利亚概况的识记,对气候柱状图的判读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3.【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主要是苏伊士运河周边地区,图中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2)据图分析,该地位于北纬28度以北,属于北半球,东经32度以东,属于东半球;该地属于苏伊士运河周边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及其分布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不是地势平坦;从地理分区的角度看,该地属于阿拉伯世界,讲阿拉伯语;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1)C;(2)C。
【点评】苏伊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4.【答案】(1)B
(2)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 (1)在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规律,可以确定①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是高山高原气候。因此,与上图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依次为 上海、乌鲁木齐、北京、拉萨。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①③两地均属于季风气候,只是两地的热量带不同,与纬度有关。造成①③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地势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是形容云贵高原的景观;
草场广布,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牧场,是形容我国青藏地区的景观;
雪峰连绵,地处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不是第三级阶梯;
林场广布,我国著名的红松之乡,是形容我国东北地区的景观。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同时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国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6.【答案】D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是北京;高原上的日光城是拉萨;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乌鲁木齐。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个地级市之一,西北第二大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市政府位于水磨沟区。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乌鲁木齐地处 中国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中亚各国,有“亚心之都”的称呼。乌鲁木齐市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
7.【答案】(1)D
(2)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网,该地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甲所示的河流是湄公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2) 乙所示区域具有明显的“稻作文化的印记” ,主要表现为: 渠道河流构成水网环绕村庄 , “御耕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水稻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没有大规模使用机械; 区域内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这与水稻生产没有直接关系。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1)D;(2)C。
【点评】 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无论是水稻的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
8.【答案】(1)东海;下
(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长江、黄河;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长江和上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注入东海,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下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3)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图6和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1)东海;下
(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流域、上海概况的识记,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1)大致位于3°S—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美洲(西)北部,西邻太平洋、北邻大西洋,东临委内瑞拉,美国(墨西哥)的东南方向。
(2)纬度较低,全年气候温暖,降水丰富,鲜花可以全年进行生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鲜花种类丰富。
(3)鲜花品质好,有竞争优势;政策支持,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距离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地理位置的判读。哥伦比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大致位于35-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美洲(西)北部,西邻太平洋、北邻大西洋,东临委内瑞拉,美国(墨西哥)的东南方向。
(2)本题考查的是气候的分布。 哥伦比亚位于赤道北侧附近,68°W-80°W,太平洋东岸,南美洲最北端;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是安第斯山脉;首都圣菲波哥大位于安第斯山脉上,海拔高,气候凉爽。这对哥伦比亚鲜花生产的有利影响:纬度较低,全年气候温暖,降水丰富,鲜花可以全年进行生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鲜花种类丰富。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哥伦比亚成为美国最大鲜花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条件:鲜花品质好,有竞争优势;政策支持,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康;距离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故答案为: (1)大致位于3°S—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美洲(西)北部,西邻太平洋、北邻大西洋,东临委内瑞拉,美国(墨西哥)的东南方向。
(2)纬度较低,全年气候温暖,降水丰富,鲜花可以全年进行生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鲜花种类丰富。
(3)鲜花品质好,有竞争优势;政策支持,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距离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分布的识记,对地理位置的判读,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1)旱涝保收。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3)不稳定性;降水多的年份易发水灾,毁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降水少的年份,易发旱灾,影响当地农作物生长
(4)控制河水进入灌溉干渠,调控进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一中的“……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可见“灌溉工程”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
(2)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而南方相对安定;材料一“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材料一“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3) 亚洲夏季风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有些年份过强,有些年份过弱;夏季风过过强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过长,会造成洪涝灾害;夏季风过过弱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雨季过短,会造成干旱灾害。
(4) 渠首分水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河水进入灌溉干渠,调控进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故答案为:(1)旱涝保收。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3)不稳定性;降水多的年份易发水灾,毁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降水少的年份,易发旱灾,影响当地农作物生长。
(4)控制河水进入灌溉干渠,调控进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18年,中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依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一、单选题
1.读下图,回答小题。
(1)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2)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图3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  )
A.草场广,可感受草原风情 B.海拔高,可观赏蔚蓝天空
C.气温高,可享受灿烂阳光 D.气温低,可体验冰雪乐趣
【答案】(1)D
(2)D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东南为长白山脉,东北为小兴安岭,西北为大兴安岭,所以甲地为我国的东北平原。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 图3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图3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气温低,可以体验冰雪乐趣。
故答案为: (1)D;(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2.温州某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去M国的甲、乙两个农业带研学。结合下图,回答小题。
(1)M国(  )
A.东临印度洋 B.属于大洋洲 C.地处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2)出发前,学生上网查到乙农业带附近某城的气候特征是“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符合此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3)比较图中甲、乙两农业带的畜牧业,发现甲农业带(  )
①生产的经济效益高
②潜在的生态威胁大
③天然草场的面积广
④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澳大利亚的有关知识。M国为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属于大洋洲,地处中低纬度,位于东半球,B复合题意。
(2)本题考查的是气候特征。乙地区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为地中海气候,B为热带季风气候,C全年降水稀少,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澳大利亚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形成了大面积的热带草原,中部平原区地下水丰富、分布广泛,可供牲畜饮用,有利于农牧业发展,农牧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高,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比较图中甲、乙两农业带的畜牧业,发现甲农业带潜在的生态威胁大,天然草场的面积广,所以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B;(2)D;(3)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澳大利亚概况的识记,对气候柱状图的判读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3.(2019·湖州)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小题。
(1)图中运河沟通了红海和(  )
A.里海 B.死海 C.地中海 D.阿拉伯海
(2)下列对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地势比较平坦
C.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D.居民以使用英语为主
【答案】(1)C
(2)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主要是苏伊士运河周边地区,图中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2)据图分析,该地位于北纬28度以北,属于北半球,东经32度以东,属于东半球;该地属于苏伊士运河周边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及其分布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不是地势平坦;从地理分区的角度看,该地属于阿拉伯世界,讲阿拉伯语;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1)C;(2)C。
【点评】苏伊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4.(2019·宁波)阅读中国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小题。
(1)与上图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依次为(  )
A.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 B.上海、乌鲁木齐、北京、拉萨
C.上海、拉萨、北京、乌鲁木齐 D.北京、拉萨、乌鲁木齐、上海
(2)造成①③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夏季风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纬度的差异 D.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
【答案】(1)B
(2)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 (1)在给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规律,可以确定①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是高山高原气候。因此,与上图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依次为 上海、乌鲁木齐、北京、拉萨。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①③两地均属于季风气候,只是两地的热量带不同,与纬度有关。造成①③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5.我国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下列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
B.草场广布,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牧场
C.雪峰连绵,地处我国的第三级阶梯
D.林场广布,是我国著名的红松之乡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地势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是形容云贵高原的景观;
草场广布,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牧场,是形容我国青藏地区的景观;
雪峰连绵,地处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不是第三级阶梯;
林场广布,我国著名的红松之乡,是形容我国东北地区的景观。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同时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国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6.下列有关乌鲁木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经济中心 B.古老而现代的首都
C.高原上的“日光城” D.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是北京;高原上的日光城是拉萨;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乌鲁木齐。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个地级市之一,西北第二大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市政府位于水磨沟区。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乌鲁木齐地处 中国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中亚各国,有“亚心之都”的称呼。乌鲁木齐市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
7.读下图,回答小题。
(1)甲所示的河流是(  )
A.密西西比河 B.尼罗河 C.亚马孙河 D.湄公河
(2)乙所示区域具有明显的“稻作文化的印记”,其主要表现有(  )
①渠道河流构成水网环绕村庄
②农业上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
③“御耕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④区域内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D
(2)C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网,该地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甲所示的河流是湄公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2) 乙所示区域具有明显的“稻作文化的印记” ,主要表现为: 渠道河流构成水网环绕村庄 , “御耕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水稻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没有大规模使用机械; 区域内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这与水稻生产没有直接关系。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1)D;(2)C。
【点评】 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无论是水稻的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
二、材料分析题
8.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浙江省作为其中一员,将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1)长江注入   (海域名称),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   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2)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城镇众多,将对一体化的推进起到重大作用。结合图5,列举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的四个自然条件。
(3)分析图6和图7的信息,说明浙江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答案】(1)东海;下
(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长江、黄河;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人口问题及对策;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长江和上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注入东海,它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等诸多便利;位于其下游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3)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图6和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1)东海;下
(2)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了过多未利用地,也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流域、上海概况的识记,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哥伦比亚鲜花种植业只有短短35年历史,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鲜花生产国。该国鲜花数量大、种类多、品质优,其中出口到美国的鲜花占美国鲜花市场的78.5%以上。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1)描述哥伦比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气候条件对哥伦比亚鲜花生产的有利影响。
(3)说明哥伦比亚成为美国最大鲜花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大致位于3°S—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美洲(西)北部,西邻太平洋、北邻大西洋,东临委内瑞拉,美国(墨西哥)的东南方向。
(2)纬度较低,全年气候温暖,降水丰富,鲜花可以全年进行生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鲜花种类丰富。
(3)鲜花品质好,有竞争优势;政策支持,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距离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地理位置的判读。哥伦比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大致位于35-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美洲(西)北部,西邻太平洋、北邻大西洋,东临委内瑞拉,美国(墨西哥)的东南方向。
(2)本题考查的是气候的分布。 哥伦比亚位于赤道北侧附近,68°W-80°W,太平洋东岸,南美洲最北端;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是安第斯山脉;首都圣菲波哥大位于安第斯山脉上,海拔高,气候凉爽。这对哥伦比亚鲜花生产的有利影响:纬度较低,全年气候温暖,降水丰富,鲜花可以全年进行生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鲜花种类丰富。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哥伦比亚成为美国最大鲜花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条件:鲜花品质好,有竞争优势;政策支持,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康;距离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故答案为: (1)大致位于3°S—11°N,68°W—78°W(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美洲(西)北部,西邻太平洋、北邻大西洋,东临委内瑞拉,美国(墨西哥)的东南方向。
(2)纬度较低,全年气候温暖,降水丰富,鲜花可以全年进行生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鲜花种类丰富。
(3)鲜花品质好,有竞争优势;政策支持,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距离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分布的识记,对地理位置的判读,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2019·杭州)2018年,中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灌溉工程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巨大……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江南水网圩田技术发展很快……于是“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张芳《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姜席堰位于钱塘江支流灵山江,由上堰(姜堰)、引水渠、下堰(席堰)及渠首分水闸等部分组成。
(1)说说材料一中“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由于夏季风具有   ,使得灵山江流域夏秋季降水量具有年际差异大的特点。说明这一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4)依据材料三,说明渠首分水闸的主要功能。
【答案】(1)旱涝保收。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3)不稳定性;降水多的年份易发水灾,毁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降水少的年份,易发旱灾,影响当地农作物生长
(4)控制河水进入灌溉干渠,调控进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一中的“……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可见“灌溉工程”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
(2)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而南方相对安定;材料一“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材料一“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3) 亚洲夏季风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有些年份过强,有些年份过弱;夏季风过过强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过长,会造成洪涝灾害;夏季风过过弱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雨季过短,会造成干旱灾害。
(4) 渠首分水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河水进入灌溉干渠,调控进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故答案为:(1)旱涝保收。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3)不稳定性;降水多的年份易发水灾,毁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降水少的年份,易发旱灾,影响当地农作物生长。
(4)控制河水进入灌溉干渠,调控进入各灌溉干渠的水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2018年,中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依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