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含听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含听力)

资源简介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 选择题(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卫生球久置后消失
2.下列能级轨道数为3的是( )
A. s能级 B. p能级 C. d 能级 D. f能级
3.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中,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3s23p1 B.3s23p2
C.3s23p3 D.3s23p4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5. 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 )
A.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B. x的电负性小于y的电负性。
C. x 的氧化性大于y的氧化性。
D. x的原子序数大于y 的原子序数
6.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
A.3s1和3s23p5 B. 3s23p4 和2s22p4
C.3s2和2s22p5 D. 2s22p2 和2s22p4
7.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B.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第一电离能越大
8. 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B. 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C. 非极性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中
D. 甲烷、氨和水都是由极性键结合而成的极性分子
10.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 Cl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 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 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三周期所包含的元素中钠的原子半径最小
B.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
D.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个小黑点都表示一个电子
12. 下列关于σ键和π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B. 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C. 双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三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D. 气体单质中一定存在σ键,可能存在π键
13.在核电荷数为1 ~ 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nS1的金属元素共有(  )
A.3种 B.4种 C. 5种 D.6种
1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非金属性Cl>S的实验依据是酸性HCl>H2S
B. 碳元素的电负性小于氧元素,每个CO2分子中有4个σ键
C.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相同
D. C、N、O三种元素,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 > O > C
15.已知信息:[Cu(NH3)4]SO4的电离方程式为
[Cu(NH3)4]SO4=[Cu(NH3)4]2++SO。 具有6个配体的Co3+的配合物CoClm·n NH3,若1 mol此配合物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只生成1 mol AgCl沉淀,则m、n的值分别是(  )
A. m=1,n=5         B. m=3,n=4
C. m=5,n=1 D. m=3,n=3
16.高温下,超氧化钾(KO2)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其晶体结构的一个基本重复单元如图所示,已知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1∶1
B. 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每个O周围有8个K+
C. 超氧化钾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2
D.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有12个
二 填空题(52分)
17.(12分)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硅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硫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排布图 (4)二氧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5)甲醛分子的结构式 (6)甲基丙烯酸分子的结构简式
18. (3分)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物质的空间构型:
① NH4+  ② NH3  ③ SO3
19.(8分)在A、B、C、D四种元素中,A为地壳这含量最多的元素;B的单质在气体中密度最小;C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和氩原子相同;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能层,各能层电子数之比为1 :4 :1。
(1)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名称:A 、B 、C 、 D
(2)写出C2+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3)指出A、B、C三种元素中所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包含化学键的类型
20.(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⑦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元素⑧位于________________区。
(2)请写出由④⑤两种元素形成的与N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其VSEPR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3)在测定①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值一般高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元素①③⑤形成的某化合物显酸性,经测定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则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5) ④和⑧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其中④显-3价),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

21.(15分) 已知:A、B、C、D、E、F、X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七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D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B原子的相同;D2- 离子与 E2+离子具有相同的稳定电子层结构;F有“生物金属”之称,F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在A元素与上述其他元素形成的分子中,其中心原子为sp3杂化的为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与C同族且位于第四周期元素所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F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F的单质晶体中,F 原子的堆积方式是 ,F原子的配位数是      。
(5)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后面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填“大”或“小”)。E与D形成化合物的熔点高,其原因是                 。
(6)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X元素与镧(La)元素的合金可作储氢材料,该合金的晶胞如上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X原子,其他X原子都在晶胞面上,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该晶胞的边长是________。(请列出算式)
答案及评分标
20、(每空2分,共14分) (1)1s22s22p63s23p63d54s1  ds
(2) NO  直线形
(3)HF分子间存在氢键,易形成缔合分子(HF)n
(4)sp2
(5)Cu3N
21、(共15分)(1)O>N>C (1分) (2)CH4、H2O、NH3(写出2种即可)(各1分)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B.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C.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 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
2.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现代科学技术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
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4.2009年《中国图书商报》刊登了“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名单中,《西学东渐记》位列其中。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西学东渐”现象的最初的表现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D.反对机会主义
6.“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8.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人民强烈要求统一
  C.普鲁士实力强大 D.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9.近年来,传统高考模式由于其考核形式的单一性一直备受诟病。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模式的高考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具有不可替代性。曾经十年文革中断了其进程。文革后恢复高考是在
A.1977年 B.1976年 C.1975年 D.1978年
10.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教育现代化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2. 郑成功冶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当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
A.奉明朝为正朔 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
C.深受西学影响 D.以“儒”教化百姓
1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14.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 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5.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分别体现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17.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18.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我国下列词语的出现时间不正确的是
  A.样板戏--------20世纪60年代 B.大跃进--------20世纪70年代
  C.大包干--------20世纪80年代 D.网民--------20世纪90年代
19.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表明住地和志趣 B.是在发恩古之幽情
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
2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21.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诗》《书》《礼》《春秋》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D.《孟子》《中庸》《书》《春秋》
2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D.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2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24.黄仁宇在 《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乙千年长期变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C.15英寸等雨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胡汉分界线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较发达
25.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主要强调
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 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
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哪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8分)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已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手和平之威胁,直至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四 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4分)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黄石有色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计50分)
26、(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4分)
共同点: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国门被迫打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分)
(2)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原因:所处时代不同;资本发展程度不同;群众基础和依靠力量不同,改革进程不同。(4分)
(3)影响: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政治上实现君主立宪。(4分)

27.(1)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约束各国行为,对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
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2分)
(3)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符合世界发展的民主化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愿 望。霸权主义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6分)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5分,共45分)
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1~2题。
1. 要取得四种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是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远眺、置身其间,求质求真
B.远眺、乘船、适当距离仰视、选择特定地点
C.选择特定地点、乘船、适当距离仰视、远眺
D.适当距离仰视、雨过天晴时、选择特定地点、远眺
2. 上图中的很多景观欣赏都应选择适当的位置,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3.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不包括
A.个人知识 B.内心对旅游地的印象
C.旅游地交通条件 D.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4. 从旅游偏好来看,少年儿童可能会更喜欢以下旅游目的地中的
A.故宫 B.天坛 C.八达岭长城 D.北京欢乐谷
5.读下面两幅图,其中左图中的A处有一洋流经过,A洋流应在右图中的
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读下图,回答6~7题。
6.有关图中①、②海域洋流叙述正确的有
A.都位于太平洋上 B.①处于北半球,②处于南半球
C.对沿岸都有增温增湿作用 D.都位于中高纬海域
7.与②海域洋流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A.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B.美国西海岸降水丰富
C.与同纬度的大洋东部相比水温低 D.北非沙漠直逼西海岸
右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甲河流域下游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9.丁所在省区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地势低平
B.热量条件相对充足
C.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D.靠近河流,水力资源丰富
10.丁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原因是
A.丁城市位于干旱区 B.大气逆辐射强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大气含氧量高
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A.70% 鼓励生育
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30% 鼓励人员出国
析资料,回答13题。
地点
原材料运费
产品运费
土地成本
工资成本
其他

3
6
3
2
5

3
6
5
3
6

2
5
5
1
3

2
3
4
3
3
甲地有某种原料,利用该原料生产的产品,其市场主要在乙地,该生产活动属于劳动力指向型。打算在①、②、③、④四个地点选择一个厂址,经过考察,四地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分析见右表(数据越大,费用越高):
13.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该厂最好建在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右图是某地区的略图,回答14~16题。
14.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
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面积广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充足 D.交通便利
沼泽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而图示
地区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但近些年来
当地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开垦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地肥力降低  
D.开发的成本太高
16.P城市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充足的劳动力 B.雄厚的科技力量
C.靠近原料产地 D.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17. 下列诗句的意境主要突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右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8~19题。
18.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9.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0.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21~22题。
21.①②③④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22.新疆采用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是为了
A.创造旅游景观 B.减少水分蒸发
C.防止水污染 D.节省建设成本
23.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4.甲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A.油橄榄、无花果、柑橘、葡萄 B.冬小麦、棉花、花生、梨
C.春小麦、甜菜、亚麻、苹果 D.水稻、油菜、茶叶、柑橘
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2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7.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28.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9.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31.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图中不同部位的土地用于不同的经济活动,从竞争环境的角度考虑,城市土地利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影响城市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和 。(3分)
依据“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在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X表示的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活动,Z表示的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活动。B区最有可能成为____________ 类功能区。(3分)
(3)图中A、B、C三种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占地面积最小的是 。(填字母)。(2分)
(4)若上图示表示的是城市附近农业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该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拟发展小麦生产、水果及蔬菜种植业、花卉三种农业活动,请将三种农业生产活动与三种作物的付租能力连线。(3分)
小麦 X


水果及蔬
菜种植业 Y


花卉 Z
32. 读图表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二: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以私家园林为主,规模较小,布局精巧,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色为主调,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到苏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旅游地的 是有限的。来自沪、江、浙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而华东其他省份较少,这说明 是旅游地的主要客源地。 、
是客源市场评价的两个最基本指标。(4分)
2.苏州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说明它具有旅游景观审美特征中的
美。苏州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色为主色调,这是为什么?(3分)
对苏州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评价。(5分)
33.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 ;B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 。(2分)
(2)图中C、D二处,分别设置了自来水厂和化工厂,请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C 。理由是:
(3分)
D 。理由是: (3分)
(3)上图城市中铁路、街道和过境干道的路线设置,最不合理的是 。理由是: (3分)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此时A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2分)
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_______,b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分)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1分)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内蒙古草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5)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__和______等灾害性天气。(2分)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山东省与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最近,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材料二
(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2分)
A.接近市场 B.接近劳动力
C.接近廉价的土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的优势在哪里?(4分)
(3)产业转移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意义?(3分)
(4)山东在吸引产业转移时应该在环境方面注意哪些问题?(2分)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31.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付租能力(或付出租金的高低)
交通通达度 和 距离市中心远近 (3分)
商业 工业 住宅 (3分)
B A (2分)
(3分)
小麦 X

水果及蔬
菜种植业 Y

花卉 Z
读图表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吸引半径 经济发达地区
客源地 客源地与旅游地距离 (4分)
人工 (1分)
苏州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色为主色调,这是为什么?
既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2分)
对苏州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苏州具有高质量的游览价值;(2)苏州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旅游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都是非常好;(3)优越的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苏州的“可进入性”高;(4)苏州靠近华东经济发达地区,有广阔的客源市场;(5)苏州经济发达,能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接待能力高;(6)苏州的旅游承载能力大。(答对五点既可得全分) (5分)
(3)最不合理的是 铁路 理由是: 铁路线穿过市区占地面积大,带来严重的交通污染(噪音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 (3分)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高 晴朗 (2分)
(2) C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3分)
(3) ②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分)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C (1分)
(5) 寒潮 和 沙尘暴 (2分)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D (2分)
(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的优势在哪里?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日、韩;工业基础好,而且工业联系较为紧密;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土地廉价;内部交易成本低等。(任答4项即可得满分) (4分)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个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其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5.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边形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④???????? ??? D.②③
9.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 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暴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暴发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暴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15. 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16.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依赖整体 B.部分影响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各自国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众多商机,也为亚洲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和保持总体稳定作出重要贡献,“10 + 1 > 11”前景无限。这表明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独立的事物
B.部分制约整体,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C.系统具有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18. 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下列包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成语是
A.集腋成裘 B.风起云涌 C.祸福相依 D.千虑一失
20.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 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的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往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3. 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4.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材料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和色情信息,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网吧,严重影响了其学业和健康。
运用辨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怎样正确发展网络文化。
26.(1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期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诗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27.(12分) 2012年5月,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确保新疆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28.(9分)2011年7月以来,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大连石油泄漏事件、南京化工厂爆炸事件、甘肃金塔矿难等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七月成为“黑色七月”。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警示人们,企业的发展需要追求利益,以实现持续的发展。但如果过分逐利,无节制地大干快上,必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
上述材料体现规律的哪些知识?
29. (12分)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等八市开展试点工作。某校高二(2)同学开展“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了下列看法:
甲: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的意识,克服浪费的思想。
乙:我们全班同学要团结起来,人人为班级、社会做贡献,摒除“不差我一个”的理念。
丙: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丁:发展低碳经济,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结合上述看法,分析同学们观点的正确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答案: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处罚,实事求是的观点。在发展网络文化中,切合我国的国情和中学的实际,切实维护好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发展网络文化要发展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的文化,对网络中那些使人悲观消沉的东西要杜绝。
3、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网络文化发展具有其固有的规律,在发展网络文化中药制定符合其规律的法律法规。
26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巨轮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听真理性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实践需要。
27答案: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改革的强大动力,努力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观点看问题。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体现了这一要求。3、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疆跨越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始终把推进新疆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29答案: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克服浪费的思想。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全班同学是整体,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节能减排从现在,从点滴做起.4、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防止节能减排负面影响的出现。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祝 考 试 顺 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某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的数学成绩的茎叶图,则中位数是 ( )
A.81
B.82
C.83
D.87
2.下列各式中值为的是 ( )
A.
B.
C.
D.
3.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平行或重合
B.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P在边CD上,现有质地均匀的粒子散落在正方形ABCD内,则粒子落在△PBA内的概率等于 ( )
A.
B.
C.
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相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等于 ( )
A.
B.
C.
D.1
6.若是2和8的等比中项,则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
B.
C.或
D.
7.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A1=2,AD=1, E为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1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8.某厂将原油精炼为汽油,需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小时,原油温度(单位:℃)为,那么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的最小值为 ( )
A.8
B.
C.-1
D.-8
A
B
C
D
10.如果若干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左右、上下平移后能够重合,则称这些函数为“互为生成函数”。给出下列函数①;②;③;④ 其中“互为生成函数”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 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
11.若,且,则  。
12.双曲线的焦距为18,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13.某班级有50名学生,现要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在这50名学生中抽出10名学生,将这50名学生随机编号1—50号,并分组,第一组1—5号,第二组6—10号,……,第十组46—50号,若在第三组中抽得号码为12的学生,则在第八组中抽得号码为 的学生。
14.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单价10元销售,每天可卖出100个。若该商品的单价每涨1元,则每天销售量就减少10个。要使利润最大,商品的销售单价为 。
15.在中,,的平分线把三角形面积分成两部分,则 。
16.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定点,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抛物线的焦点,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17.已知函数的定义域[-1,5],部分对应值如表,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
③如果当时,的最大值是2,那么的最大值为4;
④当时,函数最多有4个零点.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和值域;
(2)若函数的图象过点,.求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点E在线段AD上,且CE∥AB。
(1)求证:CE⊥平面PAD;
(2)若PA=AB=1,AD=3,CD=,∠CDA=45°,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左右顶点分别为,. 经过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1)求椭圆方程;
(2)当直线的倾斜角为时,求线段的长;
(3)记与的面积分别为和,求的最大值.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1)若求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2)求的单调区间;
(3)设若存在对于任意使 求 的范围。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2分)
答案 (1) ---3分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值域为。 ………………5分
(2)解:依题意得: ………………6分
∵ ∴
∴= ………………8分

∵=…………10分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答案】
又PA⊥平面ABCD,PA=1,所以四棱锥P-ABCD的体积等于………….12分
20.(本小题满分13分)
【答案】(Ⅰ)由题,
应从高二(2)班中抽出人,
应从高二(3)班中抽出人,
应从高一(5)班中抽出人,
应从高一(6)班中抽出人.………………………………………………
(II)记高二(2)班抽出的4人为、、、,高二(3)班抽出的两人为、,则从这6人中抽出2人的基本事件有:、、、、、、、、、、、、、、共15件, ………………
记“抽出的2人来自同一班”为事件C,则事件C含:、、、、、、共7件, ………………
故 ………………
21(本小题满分14分)
【答案】解:(I)因为为椭圆的焦点,所以又
所以所以椭圆方程为 ………………3分
(Ⅱ)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斜率为1,
所以直线方程为,和椭圆方程联立得到
,消掉,得到 ………………5分
所以
所以 ………………7分
和椭圆方程联立得到,消掉得
显然,方程有根,且 ………………10分
此时
………………11分
因为,上式,(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大值为 ………………13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答案】解:………………1分
(Ⅰ)若 ………………3分
(Ⅱ)当
当令
综上:
………………8分
(Ⅲ)由(Ⅱ)知,当时,一定符合题意;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以抛物线的焦点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A. B. C. D.
2. 200辆汽车经过某一雷达地区,时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时速超过60km/h的汽车数量为
A.65辆 B.76辆
C.88辆 D.95辆
3. 如图,矩形长为6,宽为4,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椭圆外的黄豆数为96颗,以此实验数据为依据可以估计出椭圆的面积约为
A. B. C. D.
5.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B1C和C1D与底面A1B1C1D1所成的角分别为60°和45°,则异面直线B1C和C1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6. 由直线与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 B.1 C. D.
7. 某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 30种 B.35种 C.42种 D.48种
8.函数的定义域为(0,+)且为正数,则函数
A.存在极大值 B.存在极小值 C.是增函数 D.是减函数
9. 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为双曲线上一点,以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2 D.
10. 已知函数(a,b∈R)在区间(1,1)上不单调,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1. 已知一个班20人的语文成绩的茎叶图 ,
则优秀率(不小于85分)是 %
12. 已知直线ax-by-2=0与曲线y=x3-lnx在点p(1,1)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为 .
13. 在1200的二面角-l-β内有一点P,P在平面、β内的射影A、B分别落在半平面、β内,且PA=3,PB=4,则P到l的距离为 .
14.已知函数f(x)=在[1,+∞)上为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5.已知动点在椭圆上,若A点坐标为,且,则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
16.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 求角C的大小; (2)若a+b=5,c =,求△ABC的面积.
17. 某校设计了一个实验学科的实验考查方案:考生从6道备选题中一次性随机抽取3题,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实验操作. 规定:至少正确完成其中2题的便可提前通过. 已知6道备选题中考生甲有4题能正确完成,2题不能完成;考生乙每题正确完成的概率都是,且每题正确完成与否互不影响. 求:
(1) 分别写出甲、乙两考生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并计算数学期望;
(2)试用统计知识分析比较两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9.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y=x2的焦点,离心率等于.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交y轴于M点,若
, ,求证:λ1+λ2为定值.
20. 已知函数.
(1)求的最小值;
(2)若对所有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设双曲线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垂直于x轴的直线m与双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P、Q.
(1)若直线m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为T,且,求点T的坐标;
(2)求直线A1P与直线A2Q的交点M的轨迹E的方程;
(3)过点F(1,0)作直线l与(Ⅱ)中的轨迹E交于不同的两点A、B,设,若(T为(Ⅰ)中的点)的取值范围.
高二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数学(理)
三、解答题
16.解:(1) ∵A+B+C=180°
由 …………1分
∴ ……………3分
整理,得 …………4分
解 得: ……5分
∵ ∴C=60° …………6分
(2)解: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C,即7=a2+b2-ab …………7分
∴ ……………8分
由条件a+b=5得 7=25-3ab, ab=6 ………10分
∴ …………12分
17. 解:(1)设考生甲、乙正确完成实验操作的题数分别为、,
则取值分别为1,2,3;取值分别为0,1,2,3.…………………………………2分
,,.
∴考生甲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为
1
2
3
……………………………4分
∴考生乙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为:
0
1
2
3
………………………8分
。……………………………………………9分
(2)∵,……………………………10分
。………………11分
(或)。∴。
∵,,
∴。从做对题数的数学期望考察,两人水平相当;从做对题数的方差考察,甲较稳定;从至少完成2题的概率考察,甲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因此可以判断甲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强。 ………………………………12分
18. 解:(1)M为PC的中点,设PD中点为N,
则MN=CD,且MN//CD,∴MN=AB,MN//AB
∴ABMN为平行四边形,∴BM//AN,
又PA=AD,∠PAD=900
∴AN⊥PD,
又CD⊥AN,∴AN⊥面PCD,∴BM⊥面PCD
……6分
(2)延长CB交DA于E,
∵AB=CD。AB//CD
∴AE=AD=PA,∴PD⊥PE
又∴PE⊥CD,∴PE⊥面PCD,
∴∠CPD为二面角C-PE-D的平面角;PD=AD,CD=2AD;
∴tan∠CPD=
∴cos∠CPD= ………12分
(II)方法一:设A、B、M点的坐标分别为
易知F点的坐标为(2,0).
将A点坐标代入到椭圆方程中,得
去分母整理得 ………………………………10分
………………………………12分
方法二:设A、B、M点的坐标分别为又易知F点的坐标为(2,0).
显然直线l存在的斜率,设直线l的斜率为k,则直线l的方程是
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到椭圆C的方程中,消去y并整理得
…………………………………7分
…………………………………8分
令,解得;令,解得.从而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 5分
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 ………….. 7分
(Ⅱ)解:
解法一:令,
则, ………….. 9分
① 若,当时,,
故在上为增函数,
所以,时,,即. ………….. 10分
② 若,方程的根为 ,
此时,若,则,故在该区间为减函数.
所以,时,,即,与题设相矛盾.
综上,满足条件的的取值范围是. ………….. 13分
解法二:依题意,得在上恒成立,即不等式对于恒成立 . ………….. 8分
令,则. ………….. 10分
当时,因为,
故是上的增函数,所以 的最小值是,……….. 12分
21. 解:(Ⅰ)由题,得,设

由 …………①
又在双曲线上,则 …………②
联立①、②,解得
由题意,
∴点T的坐标为(2,0) …………3分
(Ⅱ)设直线A1P与直线A2Q的交点M的坐标为(x,y)
由A1、P、M三点共线,得
…………③
由A2、Q、M三点共线,得
…………④
(Ⅲ)容易验证直线l的斜率不为0。
故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中,得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⑤
……⑥ …………8分
∵ ∴有
将⑤式平方除以⑥式,得
…………8分

…………10分



…………12分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满分40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几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它的动量的方向 B.如果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可以肯定它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 C.如果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不为零,则合外力一定能使物体的动能增大 D.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冲量不一定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2、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石头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石头的撞 击过程中 ( ) A. 玻璃杯的动量较大 B. 玻璃杯受到的冲量较大 C. 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大 D. 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快 3、某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没有运动,经时间t后( ) A.拉力的冲量为Ft   B.拉力的冲量为Ftcosθ C.合力的冲量为零    D.重力的冲量为零 4、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枪发射出一颗子弹时,关于 枪、弹、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枪和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枪、弹、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由于枪与弹间存在摩擦,所以枪、弹、车组 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5、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点,若以 2V的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
A、仍在P点; B、比P点近;
C、比P点远; D、在P点水平位移的两倍处。
6、甲球与乙球相碰,甲球的速度减少了5m/s,乙球的速度增加了3m/s,则甲、乙两球质量之比M甲∶M乙是 ( )
 A、2∶1???? B、3∶5????? C、5∶3??????? D、1∶2
7、如图1所示,A、B两物体质量mA=2m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烧断细线后(原来弹簧被压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开过程中A的速率小于B的速率
B、弹开过程中A的动量小于B的动量
C、A、B同时达到速度最大
D、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两物体同时脱离弹簧
8、如图2所示,人站在小车上,不断用铁锤敲击小车的一端.下列各种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①如果地面水平、坚硬光滑,则小车将在原地附近做往复运动 ( )
②如果地面的阻力较大,则小车有可能断断续续地水平向右运动
③因为敲打时,铁锤跟小车间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内力,小车不可
能发生运动
④小车能否运动,取决于小车跟铁锤的质量之比,跟其他因素无关
A.①② B.只有① C.只有③ D.只有④
9、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 kg,mB=2 kg,vA=6 m/s,vB=2 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 )
A、vA′=5 m/s, vB′=2.5 m/s B、vA′=2 m/s, vB′=4 m/s
C、vA′=-4 m/s, vB′=7 m/s D、vA′=7 m/s, vB′=1.5 m/s
10、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B、只要入射光的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无关
C、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光的频率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光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1、 一物体的质量为2kg,此物体竖直下落,以10m/s速度碰到水泥地面上,随后又以8m/s的速度反弹。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相碰前的动量是_____________,相碰后的动量是___________,相碰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变化量是________________。
12、质量为m的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由底端向上滑去,
经过时间t1速度为零后又下滑,又经过时间t2回到斜面底端,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的总冲量大小为
13、当具有5.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而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14、气球质量为200kg ,载有质量为50 kg的人,静止在空中距地面20m 高的地方,气球下悬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绳子,此人想从气球上沿绳慢慢下滑至地面,为了安全到达地面,则这根绳长至少应为 米?(不计人的高度)
15、两质量均为M的冰船A、B静止在光滑冰面上,轴线在一条直线上,船头相对,质量为m的小球从A船跳入B船,又立刻跳回,A、B两船最后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
16、一名质量为80kg的宇航员,到宇宙飞船外面去做实验。他相对于宇宙飞船是静止的。实验结束后,他把背着的一只质量为10kg的空氧气筒,以相对于宇宙飞船为2.0m/s的速度扔掉,则宇航员由此得到的速度大小为 。
17、甲、乙两个滑冰者,质量分别为48kg和50kg,甲手里拿着质量为2kg的球,两人均以2m/s的速度在冰面上相向滑行,冰面光滑,甲接球传给乙,乙接球传给甲,这样抛球若干次后,乙速度为0,则甲的速度为
1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六个滑块排成一条直线,第一至五的五个相同滑块质量均为m,第六个滑块质量M=3m。当用第一个滑块与第二个滑块发生碰撞,使各个滑块依次碰撞下去,设每次碰撞是对心正碰且没有机械能损失。当各滑块不再发生碰撞时,第一个滑块的速率与最后一个滑块的速率之比V1:V6= 。
三、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38分。要求有必要的文字和叙述。)
19、(8分)质量为10g,速度为300m/s的子弹,水平打进质量为20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并留在木块里,子弹进入木块后,木块运动的速度是多大?若子弹把木块打穿,穿过木块后子弹的速度减少了100m/s,这时木块的速度是多大?

21、(9分)质量分别为M、m的甲、乙两个滑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运动,假设相碰时无机械能损失。甲要想将乙能以最快的速度反弹,则他们的质量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填空题(共32分)
11 --20 kg.m/s 16 kg.m/s 36 kg m/s
12 mg (t1+t2) 13 3.5ev 14 25 m
15 M:(M+m) 16 0.25m/s
17 0 18 1:1
三、计算题(共38分)(注重过程,看步骤给分。)
19、(8分)
(1)100m/s (2)50m/s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对基因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种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遗传特性的工程 ②对基因进行人为改造 ③是体外进行的人为的基因重组 ④在实验室内,利用相关的酶和原料合成DNA ⑤主要技术为体外DNA重组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⑥在DNA分子水平进行操作 ⑦一旦成功,便可遗传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2.关于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和切开部位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所识别的序列都可以找到一条中轴线
B.中轴线两侧的双链DNA上的碱基是反向对称重复排列
C.只识别和切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在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
3.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分子运输车”——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①必须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 ②载体必须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或整合到受体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③必须带有标记基因,以便进行重组后的筛选 ④必须是安全的,不会对受体细胞有害,或不能进入到除受体细胞外的其他生物细胞中去⑤大小应合适,太大则不易操作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4.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烟草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 )
A.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 B.中心法则
C.基因分离定律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5. 下图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可能代表 ( )
A.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能合成抗体的人类细胞
C.不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D.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
6.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46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
A.540个   B.8100个   C.17280个   D.7560个
7.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8.基因治疗是指(  )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质粒上有细菌生活所必需的基因
C.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10.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任何一种假单孢杆菌都能分解四种石油成分,所以假单孢杆菌是“超级菌”
D.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11.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2.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类干扰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类干扰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B.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菌
C.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重组DNA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
D.受体细菌内能合成人类干扰素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
13.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
B.蛋白质工程能定向地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14.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工程应用的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B.可以通过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C.可以通过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获得细胞产品
D.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
15. 愈伤组织是一类 ( )
A.高度渡泡化呈无定形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B.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一群薄壁细胞
C.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组织
D.经细胞再分化过程产生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16.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的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D.离体的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17.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18.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于培养的细胞最好取自健康动物体内的组织细胞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稀释制成细胞悬液培养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
D.传代培养的细胞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减慢,以至于完全停止,所培养的细胞全部衰老死亡
19.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B.所用的技术手段基本相同
C.培养基成分相同
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20.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都发生改变
B.植物细胞只要在离体状态下即可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都是获得完整的植株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相关激素
21. 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
B.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
D.①、②过程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22. 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
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
C.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MⅡ期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D. 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核移植
23. 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02,不需要 C02 ⑥C02能调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24. 以下四种技术中,培育出的新个体同时具有两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方法有( )
①细胞组织培养 ②细胞融合 ③动物胚胎移植 ④细胞核移植
A、①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25.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②过程表示胚后发育
B.受精卵卵裂处于囊胚形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C.兔子、雄鹰和眼镜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会出现羊膜
D.原肠胚是进行胚胎移植的最好时期
26.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到的精子和卵子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B.排卵就是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
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D.卵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27. 关于体内受精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顶体反应 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核膜消失
A.③④②⑤⑥①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8. 既可进行胚胎性别鉴定,又能进行胚胎移植的最佳示意图是( )
29. 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人类“iPS细胞”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有关“iPS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
A.iPS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iPS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一般不具细胞周期
C.iPS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iPS细胞”在分裂时很容易发生突变
D.iPS细胞分化成人体多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定基因
30.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错误的组合是( )
①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 
②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③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④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的影响比对甲状腺、肾上腺的影响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32.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其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
C. 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
D. 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
33.下列哪一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  )
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B.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
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
34.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下列有关做法不必担心的是(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35.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36.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  )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7.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 “加环”,如图就是一种 “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
38.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D.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39.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0. “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 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二、非选择题(50分)
41.(11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和??????? 。
?(2)质粒运载体用EcoRI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I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 ?,产物是 ????????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 ?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
42.(8分)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能。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 和 等原理。
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3.(10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过程是 。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4)过程⑦的实验技术名称是 ,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之前,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筛选,方法分别是 , 。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44.(11分)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数字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① ② ③
(2)d操作的名称是 。
(3)图中用到的激素是 ,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受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
(4)过程h常用的方法是 。为了能确定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到受精卵,相应的载体需要有 以便于进行检测。
(5)若要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可对发育到 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 ___________ 若要对早期胚胎进行长期保存,应将其置于冷冻或液氮条件下。
(6)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同一物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
45.(10分)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 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方法是 。
(2)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A为从小鼠体内获取的 ,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
(3)若A、B是植物细胞,则之前已用 去除了细胞壁。常用来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 。
(4)若A是番茄原生质体,B为马铃薯原生质体, D要再生出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杂种植株,D个体 (可育/不育)。
(5)若A、B分别是优良奶牛的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一般要把B培养
到 期。若要通过A、B获得多个遗传物质相同的且能产奶的个体,实际操作中用到的技术有 (至少写四种)。
答案
?41、(11分)(1)平末端 粘性末端??
?(2)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与EcoRI切割产生的相同
(3)T4???? Ecoli???
?(4)mRNA? 单链DNA???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5)动植物病毒????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6)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
42、(8分)(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43. (10分)(1)逆转录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 连接酶 (3)增殖、分化
(4)细胞融合技术;用选择培养基筛选 ; 用专一抗体检测
(5)A蛋白 ; 核酸序列(或基因序列或RNA序列或核糖核苷酸序列);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44. (11分)(1)①滋养层?? ②囊胚腔?? ③内细胞团
(2)胚胎移植????(3)促性腺激素????? (4)显微注射法??? 标记基因
(5)桑椹胚或囊胚? 胚胎分割?????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6)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
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Mr. Clarke do while his wife is shopping?
A. He sits in his car.
B. He pushes the shopping cart.
C. He waits for her in a cafe.
2.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A. Cloudy. B. Windy. C. Sunny.
3. What does the man plan to do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A. Travel in a foreign country.
B. Get ready for his paper.
C. Save enough money.
4. 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A.$10.   B.$15.   C.$20.
5. Why did the woman thank the man?
A. He gave her a lift home again.
B. He helped her find a room.
C. She had been a guest in his hom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was Jack at the restaurant with his family?
A. For his grandpa’s birthday.
B. For his parents’ wedding anniversary.
C. For his grandma’s birthday.
7. How often do they go to the restaurant?
A. At least once a week. B. At least once a month. C. At least once a year.
8. When is the woman’s birthday?
A. Tomorrow. B. In February. C. In January.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y did the woman call the man?
A. To ask for directions.
B. To inform him where she is.
C. To say sorry.
10. What time is it now?
A. Around 7:30. B. Around 8:00. C. Around 8:30.
11. Where did the woman leave from?
A. The hotel. B. Her house. C. Her office.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kind of person is Rosie?
A. She’s talkative. B. She’s a real complainer. C. She’s easygoing.
13. What day is today?
A. Friday. B. Thursday. C. Wednesday.
14.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Talk with Rosie directly.
B. Not go to eat out with Rosie again.
C. Let some other people talk to Rosie.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Friends. B. Husband and wife. C. Guide and traveler.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visited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Nanjing.
B. She loves traveling.
C. She enjoyed everything in Nanjing.
17. What will they do next?
A. Enjoy the fresh air.
B. Take some pictures.
C. Look at some photos.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How long does the club stay open every day?
A. 15 hours a day, five days a week.
B. 16 hours a day, seven days a week.
C. 17 hours a day, seven days a week.
19. Who is in charge of club memberships?
A. Jack Bergman. B. Mrs. Colville. C. Mr. Solville.
2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alk?
A. The club is only open to its members.
B. The steam room is a good place for relaxation.
C. A guided tour is available at 2:15 p.m. every day
第二部分:词汇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He is quite honest, but his outspoken remarks often make him an easy ________ for the opposition.
A. aim B. target C. attack D. goal
22. I’m sure you will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better if you ________ your words with gestures.
A. advocate B. refresh C. accompany D. transform
23. --- Is the White House ________ to ordinary visitors?
--- Of course, but you need to make an appointment ahead of time.
A. available B. acceptable C. adaptable D. accessible
24. I stayed up late working on my report and was woken up the next morning by my wife; I would _________ have been late for the meeting.
A. otherwise B. moreover C. meanwhile D. therefore
25. To her dissatisfaction, her husband didn’t approve of her idea; instead he _______ everything she said.
A. contradict B. favor C. declare D. convey
26. Experts urged that healthy people not ________ vegetables and fruit with vitamin pills, which might be polluted when processed.
A. govern B. purchase C. substitute D. subscribe
27. We have a thousand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three years of hard work in senior school for those sparing no efforts in study will eventually________.
A. pull through B. get across C. come about D. pay off
28 The boy was so _______ to the cyber games that he would spend hours sitting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
A. occupied B. addicted C. dragged D. tied
29 Feeling much ______ for the poor student whose parents are both disabled, we decided to offer more help to him this year.
A. affection B. authority C. desire D. sympathy
30 The Titanic turned just in time, ________ missing the immense wall of ice which rose over 100 feet out of the water beside her.
nearly B. slightly C. narrowly D. lightly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 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Waiting for the airplane to take off, I was happy to get a seat by myself. Just then, an airline hostess 31 me and asked, “Would you mind changing your seat? A couple would like to sit together.” The only other 32 seat was next to a woman 33 both arms in casts(石膏), a black-and-blue face, and a depressed emotion. “ 34 am I going to sit there” was my immediate thought. 35 then a deeper, quieter voice spoke, “Opportunity.” Finally I took my new seat and discovered that Kathy had been in an auto accident, and she was on her way for 36 .
When the snack of nuts and juice arrived, 37 did not take me long to realize that Kathy would not be able to 38 herself. I considered offering to feed her but 39 , as it seemed too close and familiar a service to offer to a stranger. But then I decided that Kathy’s need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my 40 . I offered to help her eat, and although she too was uncomfortable about 41 it, she did. The experience was pleasant, and she and I 42 clos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43 the end of the five-hour trip, my heart was fully 44 , and the time was 45 better spent than if I had just sat by myself.
I was very glad I had reached beyond my comfort zone to sit next to Kathy and feed her. 46 sometimes flows beyond human borders and dissolves the fears 47 keep us separate. When we stretch to serve another, we grow to live in a larger, more 48 world.
Help me move 49 the small self so I can connect with the hearts of others.
When I give love to another, I 50 my own soul.
31. A. touched
?B. attracted
?C. approached
?D. conducted
32. A. suitable
?B. available
?C. acceptable
?D. comfortable
33. A. with
?B. around
?C. for
?D. from
34. A. No case
?B. No way
?C. No manners
?D. No means
35. A. So
?B. Otherwise
?C. And
?D. But
36. A. holidays
?B. treatment
?C. sightseeing
?D. interview
37. A. that
?B. what
?C. this
?D. it
38. A. help
?B. dress
?C. support
?D. drink
39. A. held up
?B. kept up
?C. gave up
?D. cheered up
40. A. discomfort
?B. guilt
?C. convenience
?D. situation
41. A. attending
?B. accepting
?C. concerning
?D. behaving
42. A. grew
?B. kept
?C. stayed
?D. remained
43. A. To
?B. In
?C. From
?D. By
44. A. awake
?B. alone
?C. alive
?D. asleep
45. A. increasingly
?B. properly
?C. reasonably
?D. certainly
46. A. Love
?B. Self
?C. Care
?D. Sympathy
47. A. what
?B. that
?C. whether
?D. when
48. A. answering
?B. demanding
?C. rewarding
?D. offering
49. A. toward
?B. across
?C. beyond
?D. through
50. A. meet
?B. calm
?C. serve
?D. fe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篇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Children have their own rules in playing games. They seldom need a referee(裁判) and rarely trouble to keep scores. They don't care much about who wins or loses, and it does not seem to worry them if the game is not finished. Yet, they like games that depend a lot on luck, so that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cannot be directly compared. They also enjoy games that move in stages, in which each stage, the choosing of leaders, the picking-up of sides, or the determining of which side shall start, is almost a game in itself.
Grown-ups can hardly find children's games exciting, and they often feel puzzled at why their kids play such simple games again and again.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a child plays games for very important reasons. He can be a good player without having to think whether he is a popular person, and he can find himself being a useful partner to someone of whom he is ordinarily afraid. He becomes a leader when it comes to his turn. He can be confident, too, in particular games, that it is his place to give orders, to pretend to be dead, to throw a ball actually at someone, or to kiss someone he has caught. It appears to us that when children play a game they imagine a situation under their control. Everyone knows the rules, and more importantly, everyone play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Those rules may be childish, but they make sure that every child has a chance to win.
51.What is true about children when they play games?
A.They can stop playing any time they like.
B.They can test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C.They want to pick a better team.
D.They don’t need rules.
52.To become a leader in a game the child has to_________ .
A. play well B. wait for his turn
C. be confident in himself D. be popular among his playmates
53.What do we know about grown-ups?
A.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games.
B. They find children's games too easy.
C.They don't need a reason to play games.
D.They don't understand children’s games.
54.The writer believes that________ .
A. children should make better rules for their games.
B. children should invite grown-ups to play with them.
C. children's games can do them a lot of good
D. children play games without reasons
B
If a child has a learning problem before he leaves the Second or Third Grade, it’s difficult for him to study well. ADHD(注意力缺乏多动症)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Even with parents and doctors working together without schools’ help, it is very hard to get rid of the disability. Sadly, even today, there are many schools that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children with these disabilities.
Fairfield Primary School is a good place for children that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ADHD. The teachers really care about all of their students and they are willing to work with parents and doctors in order to help these children. When they see the child want to act up(捣蛋) in class, they usually give the child something physical to do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excess(过多的) energy. They never punish the child for something that is beyond the child’s control.
Overall, Fairfield Primary School has all of things that a child with ADHD needs. They provide interesting class games for the child’s excess energy. They also provide the school rules the child needs. They give the child a caring environment where they are not kept apart because they are different. This is a very good school for a child who is suffering from one or more of these problems.
We believe your child with ADHD can learn, change and succeed if they come to study in Fairfield Primary School.
55.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A. a child B. a school C. a teacher D. a disease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cessary to help children with ADHD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aking them to see doctors more often.
B. Parents’ spending more time caring for them.
C. Parents, doctors and schools’ working together.
D. Choosing the best primary school for them.
57. How do the teachers deal with students with excess energy?
A. By punishing and criticizing them. B. By asking them to play games.
C. By forcing them to listen to them. D. By giving them a strict environment.
58. Who is the passage written for?
A. Teachers. B. Children. C. Doctors. D. Parents
C
Many people would interpret “the American dream” as “living like an American” --- a two-story house with a white picket fence (尖篱笆); a family with two cars; and two children.
However,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is affecting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 for 4.4 million people living in the US, according to a new census(人口普查) data. “It’s going to have a long-term impact and to say it‘s going to end is optimitic,” says Cheryl Russell,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American Demographics magazine. “We’re just in the middle of a big transition.”
So what is the new normal?
*Marrying later. The average age of the first marriage has increased to 28.7 for men and 26.7 for women, up from 27.5 and 25.9 respectively in 2006.
*Fewer babies. There were 200,000 fewer births among women aged 20 to 34 in 2010 compared with two years before. This wa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number of women of child bearing age had gone up by more than 1 million.
*Breaking up is harder. The number of divorces has been falling for 25 years as people wait longer or choose to live together before tying the knot. There were about 65,000 fewer divorces in 2010 than in 2008, a 7 percent decrease.
*Crowded living. Unemployment is forcing more people to live together. Ther number of households where people lived with “other relatives” climbed from 6.7 percent in 2006 to 7.2 percent in 2010.
*Going public. Private school enrollment decreased from 13.6 percent in 2006 to 12.8 percent in 2010.
*Fewer cars. The percentage of households without a car rose again to 9.1 percent against 8.8 percent in 2006. The percentage of households with two or more cars fell from 58 percent to 57.1 percent.
59. What i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A.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B.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C. The traditional American way of life.
D. Changes to the American lifestyle.
60. What might Cheryl Russell agree with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A. The American economy will be looking up soon.
B. A traditional lifestyle is much better and healthier.
C. American lifestyles are being reshaped and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D. The spirit of the American dream will inspire Americans to get through the economic recession.
61.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ture American lifestyle?
a. Delayed marriages.
b. A lower divorce rate.
c. Increased car ownership.
d. An increase in private school enrollment.
e. Having children later.
A. a,b,e B. a,c,e C. b,d,e D. b,c,e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A. The typical US family is expected to have a three—story house with a big yard and two children.
B. The US birth rate rose slightly 2010 compared with two years before.
C.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forced to share their homes with other relatives in the US.
D. US students prefer to go to private schools rather than public schools.
D
There are some things humans can go without. We can lose a kidney or a lung, an arm or two and still live perfectly well. But some fish put us to shame. They can get by without stomachs.
One such fish is the stout longtom. The group it belongs to carries a more appropriate name: the needlefish. All needlefish lack stomachs. Their ancestors had them, but later they were lost.
The stout longtom can reach 1.3 meters in length, and lives near the sea surface. Like all needlefish, it can jump out of the water to escape its enemies. Tropical fishermen are sometimes injured by needlefish. In 1977, a 10-year-old Hawaiian boy was killed when a needlefish jumped through his brain. The longtom eats smaller fish. Its teeth are not good at cutting fish into pieces, so it swallows fish whole.
Ryan Day from Australia and his colleagues wanted to know how the longtom digests its meaty meals without a stomach, so they ran some chemical tests about the fish.
Day’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tom can consume food without the help of a stomach. It uses a special material called trypsin that can break down proteins without acid — although the approach is less efficient than using a stomach.
Because it’s a meat-eating animal, the longtom gets a lot of protein in its food, so it can afford this slightly less efficient system for absorbing it. Two plant-eating fish that Day studies actually had higher levels of trypsin in their body, as their food was low in protein.
Day thinks that the longtom and its stomachless relatives might actually have arrived at an energy-saving solution. He says that although the stomach is critical to many kinds of animal, the organ is “a fairly expensive organ to run”. This perhaps explains why some animals have got rid of theirs.
6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get by” mean?
A. Recover. B. Fight. C. Hunt. D. Live.
64. Ryan Day ran the chemical tests in order to find out how the longtom ______.
A. catches smaller fish in the water B. digests the smaller fish in its body
C. can jump so high to escape its enemies D. uses acid to break down the protein
65. Wha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longtom’s digestion process?
A. Trypsin. B. Acid C. The stomach. D. Protein in its body.
66. Ryan Day’s results show that ______.
A. the longtom can make acid easily
B. the longtom often waste energy
C. the longtom’s high-protein food helps its unique way of consuming food.
D. meat-eating fish have higher levels of trypsin in their bodies than plant-eating fish

E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feel lonely? Hide yourself away and spend your time reading, watching TV or walking around?
You might think that feeling lonely is just like feeling happy, sad or scared--that it’s just one of your various moods. That is true. However, if you let yourself be lonely for too long without dealing with it, you could be making a serious mistake.
Doctors have known for some time that feeling lonely is bad for the mind. It can lea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stress and reduce confidence. “Being lonely means not feeling connected or cared for, it’s not about being physically alone,” Lisa Jaremka, scientist from Ohio State University, US, told Live Science in January. But there’s growing evidence that not having friends is connected with physical illness as well.
In 2006, for example, scientists studied 2,800 women who had cancer. They found that those who had few friends or family were five fimes more likely to die of their disease than women with many social contacts. Also, even healthy people had a better chance of falling ill if they felt left out by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BBC.
The results have scientists thinking that loneliness might hurt the immune system, which protects the body from diseases.
Hoping to prove this theory, Jaremka and her research team put volunteers through a stress test. During the test, volunteers were asked to make an unprepared speech in front of a group of stony-faced peole.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volunteers who said they were lonely in their daily lives felt more stress during the test. And their blood samples showed that all the stress had managed to cause harmful changes to their immune system.
“Loneliness has been thought of in many ways as a chronic stressor(慢性增压器)— a socially painful situation that can last for quite a long time,” explained Jaremka, who led the study.
The number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 loneliness is increasing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solving the problem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It won’t work to just “tell anyone to go out and find someone to love you”, said Jaremka. “We need to create support networks.”
67. If people feel lonely for a long time, ________________.
A. they won’t feel happy anymore
B.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fall ill
C. they will find the feeling goes away by itself
D. they are more mentally harmed than physically
68. What was the purpose of the stress test carried out by Jaremka’s team?
A. To find out how peopl fight diseases.
B. To prove loneliness hurts people’s immune systems.
C.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stress.
D. To see how people’s emotions change when they give unprepared speeches.
69. What makes scientists think loneliness makes the body worse at fighting diseases?
A. Growing evidence of mental problems linked to loneliness.
B. Som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cer and loneliness.
C. Some studies showed that people who suffered from loneliness fell ill or died more easily than those who didn’t.
D. Different results after comparing healthy conditions of people who suffer from loneliness and those who don’t.
70.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article that __________.
A. loneliness has become the No. 1 killer in the world
B. loneliness is increasing due to advanced technologies
C. lonely people lack the courage to make friends
D. much more work needs to be done to fight loneliness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第一节: 完成句子(共10 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根据汉语意思,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
71. Barack Obama delivered a speech to 1,000 local youths during his visit to Shanghai,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udan and Tongji University. (belong)
奥巴马总统访问上海期间向当地1000名青年人发表了演讲,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
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alth issues your teen faces today is just one of the many challenges of being a parent. (aware)
意识到你的孩子今天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只是为人父母的众多挑战之一。
73. The teacher criticized him, because i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make)
老师批评了他,因为这是他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74. The villagers are extrmely thankful to hi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road to the village couldn’t have been built. (help)
村民们非常感谢他,没有他的帮助通往山村的小路不可能修起来。
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nearby city, the parents have to work very hard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their education. (attend)
这对父母有两个儿子在附近的城市上大学,不得不辛苦工作挣钱来支付他们的教育费。
76. Do tell your mother the truth. She see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verything. (inform)
定要告诉你妈妈事实,她好像被告知了一切。
77. He fou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ting up early. (adapt)
他发现适应早起很难。
78. Today, we’ll discuss a number of cas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use the language properly. (fail)
今天我们讨论一些许多学生不能合理的使用语言的情况。
79. I wond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 they will leave for Beijing. (be)
我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要动身去北京。
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the play would start, he came late to the theatre and missed the first scene. (tell)
未告知戏剧开始的时间,他去剧院晚了错过了第一场。
第二节:短文写作(满分30分)
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结合你生活中的一个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Sharing is something that we learned as we progress through life. We share food and books. We even share knowledge and ideas. By sharing, we are helped or help people in need. By sharing, we contribute to society. By sharing, we lead a meaningful life.
注意:①无须写标题,不得照抄英语提示语;
②内容结合你生活中的一个事例;
③词数120左右。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
期中考试英语试题答案
71. most of whom belong to
72. Being aware of
73. he had made the same mistake
74. without whose help
75. (With) two sons attending college
76. to have been informed of
77. it hard to adapt to
78. where some students fail
79. when it is
80. Not having been told
范文:
As I progress through life, I gradually learn that sharing brings a lot of advantages to me. Here I’d like to share what I have learnt with you.
Three years ago, my best friend and I volunteered to help the old in our community during summer vacation. We were arranged to help Mr. Zhao, who lives alone for years. He was in his seventies and had trouble with one of his legs. For weeks, we helped Mr. Zhao to do whatever he wanted to. We told him amusing stories to delight him. As a return, he proudly shared his experience of being a soldier and how bravely he fought in battles. He even explained Chinese
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一卷
一.选择题。(5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老当益壮 一愁莫展 斐然成章 沧海一粟
B.相形见绌 沐浴清化 携幼入室 意气用事
C.骄首避观 夙遭闵凶 乐天安命 欣欣向荣
D.天高地迥 三径就荒 垂天之云 如愿以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B.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英国小说家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B.沈从文,现代小说家。其作品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C.《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而《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他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要表达的思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D.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二.社科类文本阅读。(3题,9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7.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三.文言文阅读。(3题,9分)
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9.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10.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第二卷
四.(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13.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3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两小题。(8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⑴.这首词开篇第一句有何作用?
答:
⑵.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答:

15.填空。(6分)
⑴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⑵ ,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⑶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为明天忧虑。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主啊!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不了,谢谢。”我说。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这还没到半夜呢!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一一一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16.“我”为什么觉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像“魔音”?(4分)
答:
17.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
(1)你喜欢吃山核桃吗?(3分)
答:
(2)我僵硬地笑了笑(3分)
答:
18.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9.最后一段写“生活正慢慢好转”并赞美松鼠是“天使”,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

六、语言表达题。(11分)
20.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21. “我给‘文学人物’写句话”主题活动中,赵伟同学写下的这句话(例句),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请你在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个,以“希望”开头拟写句子。要求在内容上能体现与人物相关的信息,句式、修辞等与例句基本相同。(4分)
例句:写给“祥林嫂”:希望就是你对阿毛的无尽惦念,如春天贺家墺漫山遍野的绿色,在你的心头鲜活到永远。 写给“丹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给“素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给“清兵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3分)
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七、作文。(60分)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事物的变化……你从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答案详解
解析:A项,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项,“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表意错误。C项,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4.B
解析:A项“受惠”的对象不正确。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入家庭受惠”;C项“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D项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5.C
解析:“巴尔扎克”错,应为“莫泊桑”。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而不是C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7.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项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有误。C项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的传统科技是以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D项“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
8.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A项应为论述的是伦理通过家族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C项应为“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基础上,形成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将先后顺序搞错了。D项全文首先阐述家族伦理,然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最后中国人的理想和道德追求。
文言文答案:
9. D
【解析】D项,“率”解释为“全、都”。
10. A
【解析】①表现沈通明对朋友的忠义,②表现沈通明对爱妾的情意,④是爱妾之死对沈通明的打击,表现他的情意。
11. C
  参考译文:淮安的沈通明,曾经担任前朝明代的总兵官。沈通明为人行侠仗义,不重财货,士大夫都称赞他。顺治二年,之前有个叫田仰的巡抚,向来熟悉沈通明的为人,对他礼遇优厚;至此看到明朝将要灭亡,就把自己的家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乘船渡海而去。沈通明把田仰的妻子儿女藏匿到其他地方。
  恰好清军渡过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这时,沈通明已经闭门在家很久了。追捕的人围住了他的家,沈通明走进寝门,喝了数斗酒,然后撕开束帛捆住他的爱妾,把她背在背上,牵着马,手里握着弓箭出来,大喊道:“你们这些人也知道沈将军吧!”于是把箭搭在弓上,瞄准准备抓捕他的那些人,那些人都迟疑不敢向前而退却。沈通明上马飞驰,和爱妾都得以逃脱。租住在苏州,改变了姓名,靠给人算卦养活自己。不久爱妾去世,想到自己没什么寄托,就削发做了和尚。后来,又脱下了僧衣,北上到邓州寻访老友。
  沈通明本来就是个高大的男子,胡须很漂亮,以能饮酒而自豪。每次喝醉了就在邓州街市上唱歌呼号,全街市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子篯是其州人,一向就在江淮之间很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探听到沈通明的住处,就步行前往和他谈论,沈通明沉默不答。后来询问到这个人就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吐露实情。彭子篯握着他的手说:“你的形态容貌有些不同于一般,必将有搜捕你的人,如果不是我,还有谁能够做鲁国的朱家呢?(汉初鲁地的朱家保护项羽的得力部下季布,意即欲效法之而保护沈通明)”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和沈通明尽情喝酒,很是高兴。过了很长时间,沈通明被赦免才能够复出。
  沈通明很小的时候就以勇猛力大而闻名,曾经与敌人作战,敌人射穿了他的胸,沈通明随即拔出箭来,撕裂盔甲和衣服裹住伤口,然后去追射箭的人,最终杀了那个人回来,全军的人都认为他很豪壮。现在八十多岁了,体力渐渐衰减,喝酒还不减少,自爱行侠仗义,还像原来一样。
明末战争的时候,各地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些人,一般都是风流倜傥非同寻常的,这些都是我经常听说的人。其他那些流落民间,湮没无闻,没有被我听说过而我不能够拿笔写下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在这时,有的有这样的人却不任用,有的任用了却没有发挥他的全部才能。至于那些在朝堂之上主持事务的臣子,不是淫荡邪恶相互勾结,就是拿着俸禄沉溺宠幸的人。当发生了事情,这些人不仅仅是拉别人胳膊,干扰别人,一定还要借端诬陷别人。等到有一天国家败亡,大概就要欺骗说天下缺乏人才。唉!难道天下真的缺乏人才吗?
13、15题答案见课本
诗歌鉴赏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及诗歌内容的理解。上片首句以议论开篇,“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开篇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其悲慨已见,可谓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现代文答案:
16.这种声音让“我”无法正常休息;(2分)这种声音让“我”清醒着去想自己的债务而几乎要崩溃。(2分)
17.(1)老妇人希望“我”喜欢吃山核桃,这样可以便宜卖给“我”,以表达谢意。(3分)
(2)“僵硬”是“我”听到山孩桃就联系到“魔音”而讨厌,“笑”则出于对老妇人的礼貌。 (3分)
18.阅读《圣经》是为寻求心灵的安慰,让“我”暂时摆脱山核桃的噪音带给“我”的恐惧;(2分)书中“不要为明天忧虑”的箴言为下文“我”送老妇人回家的事及“我”发现山核桃的价值作铺垫。(2分)
19.照应题目和前文;(2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2分)松鼠帮“我”渡过难关,让“我”明白永远不要绝望,机遇可能就在身边。(2分)
20.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标准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意思对即可。
评点: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当代的中学生“不会听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根基。不过,这样的题出得再生活化就更好了。比如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某天一位领导与你相遇了,领导打趣地对你说:“打老远的地方,我都看见你了,你却没有看见我!”作为相遇的你,你怎么回答呢?你可以笑着说:“领导就是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岂是我能相比的!”当然这甚有拍马的嫌疑,但这不能不说你有超强的生活表达能力,不然,我们学语文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21.【解析】这道题把变换句式、仿用句式与《外国小说》欣赏中相关人物的形象、经历、命运等结合起来考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