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青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青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8科8份

资源简介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可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Na2SiO3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
D.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有机材料
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来形象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为同素异形体
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3.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
4.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H2O B.CaCl2 C.KOH D.NH3
5.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的一组是( )。
A.I2、Br、Cl2、F2 ? B.F2、Cl2、Br2、I2
C.F-、Cl-、Br-、I- ? D.Li、Na、K、Rb
6.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 B.Na C.F D.Cl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电子式:∶N∶∶∶N∶
B.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C.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钙离子的电子式:Ca2+
8.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a、Mg、Al、Si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KOH、Ca(OH) 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
9.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元素X:它的原子中M层比L层少2个电子
B.元素Y: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
C.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ⅢA 族
D.元素W: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
10.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11.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在此时间内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0 mol/(L·s)。则此一段时间是( )。
A.1秒 B.2秒 C.0.44秒 D.1.33秒
12.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 B.A>C>B
C.C>B>A?????? D.B>C>A
13.已知可逆反应2SO2+O2 2SO3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mol SO2与1 mol O2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B.2 mol SO2与1 mol O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C.2 mol SO2与1 mol O2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升高温度减慢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D.2 mol SO2与1 mol O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升高温度减慢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14.据报道,氢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氢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卤素单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16.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这一理论,判断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氯化钠溶于水 B.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
C.冰经加热变成水蒸气 D.氯化氢溶于水
17.关于金属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水反应时,比钠还剧烈 B.它的原子半径比钠的原子半径小
C.密度比钠小 D.它可以作还原剂
18.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认识到,几乎在所有的化学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例如放热、吸热、发光、放电等等。如果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认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是放热的
B.化学变化都是吸热的
C.反应物所含能量等于生成物所含能量
D.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能量会发生变化
19.对于可逆反应M+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
20.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CO和CO2 B.NO和NO2
C.CH4和NH3 D.CO2和SO2
21.X、Y都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X和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则下列关于R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 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R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R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R可能是液态物质,也可能是固态物质
22.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 )。
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氯化氢溶于水
C.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 D.锌与稀硫酸反应
23.在离子 RO中, 共有x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 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
A.A-x+n+48 B.A-x+n+24
C.A-x-n-24 D.A+x-n-24
第Ⅱ卷
二、填空题
24.(1)在H、H、H、Mg、Mg和Cu中共有______种元素,______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2)??射线是由 ??粒子组成的,??粒子是一种没有核外电子的粒子,它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质量数等于4,由此推断 ??粒子带有______个质子,______个中子。
25.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电子表所用的某种钮扣电池的电极材料为Zn和Ag2O,电解质溶液为KOH,其电极反应式为:
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
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____,正极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ⅧA
26.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ⅠA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④的名称是______,元素④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____________,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元素④具有____________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按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⑥④⑦的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氢化物的化学式)。
(3)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4)写出元素⑤形成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用电子式表示①与⑨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2)写出AB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8.为验证Cl2、Br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氯水、溴水、NaCl溶液、NaBr溶液、酒精、四氯化碳)
实验步骤如下图,填写图中的空白。

2 mL 试剂 ;
加入少量 试剂;
再加入 试剂;
现象: 。
可以证明Cl2的氧化性____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Br2的氧化性,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9.同一周期相邻的A、B、C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2O,11.6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200 mL 2 mol/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回答以下问题:
(1)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原子序数是多少?
(2)A和C各是什么元素?
(3)A、B、C的单质各1 mol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H2最多的是哪一种单质?该单质产生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
8.A
解析:B.Na、Mg、Al金属性逐渐减弱,Si体现非金属性;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减弱。
9.C
解析:依题意该元素为Al,X为S;Y为Ca;Z为Al;W为Na。
10.B
解析: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1.B
解析:t=0.6 mol/L÷0.30 mol/(L·s)=2 s。
12.C
解析:依题意知:C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金属,B为H后金属;原电池的负极材料较正极材料活泼。
解析:|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又最高正价+最低负价=6,所以最高正价=+7价,最低负价=-1价。R一定为ⅦA族元素,X可以是H,也可以是碱金属,所以R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R可能是气态物质,也可能是固态物质。
22.C
解析:依题意去寻找反应物由分子构成、生成物为离子化合物的反应。
23.B
解析: R原子的质子数为x-n-24,中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
第Ⅱ卷
二、填空题
24.(1)3 6 Cu (2) 2 2
解析: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5.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 Zn 还原反应 Zn+Ag2O=2Ag+ZnO
解析:考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
26.(1)氧 第二周期ⅥA族 氧化性 (2)PH3<H2S<H2O
(3)
 (2)结合题意知:A为Na,C为Al。
(3)由2Na~H2 Mg~H2 2Al   ~  3H2 知,1 mol Al产生H2最多。
2 mol 67.2 L
1 mol 33.6 L

(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
A.土地国有制? B.土地公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 封建土地国有制
2.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5.明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6.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7.“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8.1497年,一位葡萄牙人想去印度淘金,他应该跟随谁的船队(  )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
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
B.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世界各地传播
C.英国的工业最发达,成为“世界工厂”
D.整个世界已经完全连成一体
11..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
①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⑤垄断组织产生 ⑥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②①③⑤⑥④
12.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目的是追求高额利润
B.主要以兼并或联合的方式进行
C.最早出现在石油、钢铁等工业部门
D.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的无计划性日渐突出
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1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
A.畸形的社会性质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C.封建势力的破坏D.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
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16.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进步作用( )
A.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导致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17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8.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④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下列哪些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①一战结束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③日本全面侵华 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自然灾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
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22.对下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D.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23.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5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A.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农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26.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力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
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27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
A.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B.解决商品不足的问题
C.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28.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 B.经济活动适应供求关系????
C.给企业压力和活力,实现优胜劣汰?D.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2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放开发?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0.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并重②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③200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招商引资国家④“走出去”是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 14分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
?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83年中央决定撤消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消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到1984年底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3分)
(2)材料二表明当时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材料三的出现与材料二有何联系?(5分)
?
(3)有人认为材料三的决定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分)
?
33.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6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C
C
C
C
D
B
D
B
D
C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B
B
C
C
B
A
D
D
C
D
C
A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2小题14分,第3小题12分,共40分)
(2)材料二表明当时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材料三的出现与材料二有何联系?(5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政社合一、管理高度集中、平均分配、农民没有自主经营权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予以改革、废止。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表为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表。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人口出生率(%)
3.8
3.8
2.9
1.3
人口死亡率(%)
2.4
3.2
1.7
1.0
1.甲、乙、丙、丁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2.该国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D.南美洲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3~4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2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4.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国际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6.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7~8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
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7.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0.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表,回答11~12题。

11.1980~2010年(  )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
C.世界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1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 D.④时期
14.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个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在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据此回答15~16题。
15.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16.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17.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在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的美国、法国,大城市的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
18.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下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的等时线,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比较小的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B.交通通达度
C.土地肥力 D.距市中心的远近
二、综合题
2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
2007年
人口数
(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
1995年
1995~
2000年
2000~
2005年
2007年
中国
13.21
1.10
0.91
0.75
0.51
美国
3.03
1.00
0.83
0.71
0.9
材料2: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3: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由材料1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
(2)材料2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向南部、西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4)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
(5)从材料3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
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
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
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
二者的关系是____ 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2: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根据材料1,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
(2)根据材料2,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
答案:

政治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C.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3.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A.实践性 ?B.辩证性 ?C.革命性? D.灵活性 5.当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2011年4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是??????? ①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A.①③?? ?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 6.“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这说明 A.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C.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7.下列四个选项均是黑格尔的名言,其中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属于一类的是 A. 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B.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C. 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D. 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 8.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9.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酒店试睡员、砍价师、团购师等新的职业层出不穷。新兴的职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给了多种途径。但有专家告诫:职场新人在涉入一个新的职业之前,都应该对该职业做足够的了解。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便贸然闯入,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状况和性格特点谨慎选择。这启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该 A.做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B.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C.按客观规律办事??? ?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0.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11.“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需要对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零失误”。能做到“零失误”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 B.存在是思维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 D.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12.“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 “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B. “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 C. “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 D. “实践高于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3.右边漫画《迷信招灾》的哲学寓意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不善于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无法取得成功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痕迹。由于人类的大脑具有意识的机能,我们甚至“可上九天揽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可下五洋捉鳖”——“蛟龙号”成功突破下潜5000米水深大关。这更加印证了 ① 意识来源于人脑?? ② 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世界联系???? ③ 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建立造福人类?? ④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原有联系,建立有利于人类的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③?????????? D. ④ 15.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把草拔个精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也随之加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有了生物多样性,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异常鲜美。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人们只有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如果我们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① 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 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 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 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 “大雪纷飞/雪块加大/人类心中的烈火越来越烈/担忧脆弱不堪——/多少大雪能把地球压垮?”这是现代版的“杞人忧天”。从哲学上看,它警示我们 ①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 ②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人类必须顺其自然??? ③ 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④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应该防微杜渐,保持生态的平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谓众所周知。该理论认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但是,最近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属实,那么爱因斯坦的经典理论将被改写,或者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能错了。这说明 A.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B.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C.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 D.经实践检验确定的真理会不断被推翻,因为其根源在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19.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 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② 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 ③ 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 ④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 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 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 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④ 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1年,达斡尔族以一系列的民族优惠政策为契机,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发展结构,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民生,使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达斡尔族人民幸福指数提升得益于?? ① 正确把握了事物存在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② 自觉遵循了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③ 果断抓住了时机,积累新的量变? ④ 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了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下列关系属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有 ①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运动与静止 ③整体与部分??????????????????? ④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23.汉刘安说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此古语告诉我们要 ① 敢于怀疑、否定一切????????? ②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 关注实际,突破成规陈说??? ④ 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右图漫画说明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都是有条件的 C.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D.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25.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颁奖。有媒体用“采得百花成蜜后,确是辛苦又是甜”为题,对两位院士获奖情况进行报道。该标题反映了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D. 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
二、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1年,中国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总体来说,这一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高增长、高通胀。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请分析国家调控的具体政策,填写下表:(12分) 国 家 政 策?哲? 学?? 道?? 理(原理和方法论) 面对着严峻的通胀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1月14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 2011年6月14日第六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唯物论1:
?唯物论2: ?
?认识论: ? ? 控制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次调整增强了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不搞一刀切。?辩证法1: ?辩证法2: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会引导货币政策逐步、渐进地回归常态,将会有效地稳增长、防通胀。?辩证法3: 27. 春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要不要传承春节燃放鞭炮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挺放派”强调民俗民风,认为鞭炮声声带来的是“喜气”;“禁放派”强调安全.环保.健康,认为放鞭炮制造的是 “毒气”。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上述观点(10分) ?
?
?
?
?
?
28.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文化的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10分)
?
?
?
?
?
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的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1)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8分)
?
?
?
?
?
(2)结合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树立正确道德观念重要性的理解。(10分)
?
?
?
?
?
青光中学 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 高一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挺放派”的观点属于简单地肯定一切,它只看到了春节放鞭炮的积极合理因素;“禁放派”的观点属于简单地否定一切,它只看到了春节放鞭炮的消极因素,因此都是片面的。(4分) ?对待春节燃放鞭炮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应该辩证的否定、不断发展创新。对于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承和保留;而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燃放鞭炮中出现的新问题,则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加以克服和改造,使发展到新的阶段。(3分)
29.(18分)?? (1)(8分)① “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2分)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分) ②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分) (2)(10分,每点2分)①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深圳市通过采取一些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措,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所以,必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 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判、形成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④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扶”与“不扶”、“助”与“不助”的冲突时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 ⑤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地维护人民的利益。?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ABC中,a=1,b=,B=120°,则A等于(  )
A.30° B.45°
C.60° D.120°
2.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
A.a=1,b=2,c=3
B.a=1,b=,A=30°
C.a=1,b=2,A=100°
D.b=c=1,B=45°
3.在△ABC中,sinA:sinB:sinC=3:2:4,那么cosC=(  )
A. B.
C.- D.-
4.已知等差数列{an}中,an=4n-3,则首项a1和公差d的值分别为(  )
A.1,3 B.-3,4
C.1,4 D.1,2
5.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之积为Tn,若T5=1,则必有(  )
A.a1=1 B.a3=1
C.a4=1 D.a5=1
6.若△ABC中,a=2bcosC,则该三角形一定为(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7.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前n项的和为Sn,n∈N*如S2,S4-S2,S6-S4成等比数列,则其公比为(  )
A.()2 B.()6
C. D.
8.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5a6+a2a9=18,则log3a1+log3a2+…+log3a10的值为(  )
A.12 B.10
C.8 D.2+log35
9.递减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5=S10,则欲使Sn取最大值,n的值为(  )
A.10 B.7
C.9 D.7或8
10.小王从甲地到乙地往返的时速分别为a和b(a<b),其全程的平均时速为v,则(  )
A.a<v< B.v=
C.<v< D.v=
11.设a>0,b>0.若是3a与3b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
A.8 B.4
C.1 D.
2
4
1
2
x
y
z
12.在如图所示的表格中,如果每格填上一个数后,每一行成等差数列,每一列成等比数列,那么x+y+z的值为(  )
A.1 B.2
C.3 D.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不等式≤x的解集是________.
14.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2kx2+kx-<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已知在△ABC中,A=60°,最大边和最小边的长是方程3x2-27x+32=0的两实根,那么边BC的长为________.
16.等差数列{an}中,Sn是它的前n项之和,且S6S8,则①此数列的公差d<0;②S9一定小于S6;③a7是各项中最大的一项;④S7一定是Sn中的最大值.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你认为正确的所有序号)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共70分)
17.(10分)在△ABC中,a,b是方程x2-2x+2=0的两根,且2cos(A+B)=1.
(1)求角C的度数;(2)求c;(3)求△ABC的面积.
18.(12分)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n}中,a1=1,且a1,a3,a13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19.(12分)(2012·中山高二检测)如下图,从气球A测得正前方的河流上的桥梁两端B,C的俯角α,β,如果这时气球的高度是h,求桥梁BC的长度.

20.(12分)已知下列不等式①x2-4x+3<0;②x2-6x+8<0;③2x2-9x+a<0.要使①②成立的x也满足③,请你找一个这样的a值.
21.(12分)等差数列{an}中,a1=1,前n项和Sn满足条件=4,n=1,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和Sn;
(2)记bn=an·2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22.(12分)电视台某广告公司特约播放两部片集,其中片集甲每片播放时间为20分钟,广告时间为1分钟,收视观众为60万;片集乙每片播放时间为10分钟,广告时间为1分钟,收视观众为20万,广告公司规定每周至少有6分钟广告,而电视台每周只能为该公司提供不多于86分钟的节目时间(含广告时间).
(1)问电视台每周应播放两部片集各多少集,才能使收视观众最多;
(2)在获得最多收视观众的情况下,片集甲、乙每集可分别给广告公司带来a和b(万元)的效益,若广告公司本周共获得1万元的效益,记S=+为效益调和指数,求效益调和指数的最小值.(取=1.41)
天津市青光中学高一数学期中测试答案

(2)bn=2an=22n-1,
所以数列{bn}是以2为首项,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Sn=2+23+25+…+22n-1==(4n-1).
19解:过A作垂线AD交CB于D,则在Rt△ADB中,∠ABD=α,AB=.
又在△ABC中,∠C=β,∠BAC=α-β,
由正弦定理,得=,
∴BC==.
 (2)由bn=an·2n-1,得bn=(2n-1)·2n-1.
所以Tn=1+3·21+5·22+…+(2n-1)·2n-1,①
2Tn=2+3·22+5·23+…+(2n-3)·2n-1+(2n-1)·2n,②
①-②得
-Tn=1+2·2+2·22+…+2·2n-1-(2n-1)·2n
=2(1+2+22+…+2n-1)-(2n-1)·2n-1
=-(2n-1)·2n-1.
所以Tn=(2n-1)·2n+1-(2n+1-2)
=(n-1)·2n+1-2n+3.
22解:(1)设片集甲、乙分别播放x,y集,则有

要使收视观众最多,则只要z=60x+20y最大即可.
如图作出可行域,易知满足题意的最优解为(2,4),
zmax=60×2+20×4=200,故电视台每周片集甲播出2集,片集乙播出4集,其收视观众最多.

(2)由题意得:2a+4b=1,
S=+=(+)(2a+4b)
=6++≥6+4=11.64(万元),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所以效益调和指数的最小值为11.64万元.

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否则无效。每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零分)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
A. 速率??????????????? B.速度???????? C.加速度?????????D.合外力
2、如图1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
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3、河宽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水流速度为,则船过河的时间最短为( )
A.140s B.105s C.84s D.60s
4.质量为m的飞机,以速率v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空气对飞机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mv2/R
B. m
C.mg
D.m
5.如图2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6、如图1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
B.球A的角速度一定小于球B的角速度?
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7、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则该处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
A. B. C. D.
8.如图4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物体,若汽车和被吊物体在同一时刻的速度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做匀速运动,且
B.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且
C.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且
D.物体在做减速运动,且
D.下落至O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一定相等
9、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同样的道理,要抬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实施变轨。
右图为“嫦娥一号”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
轨道2的两个轨道的示意图,其中B、C分别为两个轨
道的远地点。关于上述变轨过程及“嫦娥一号”在两
个轨道上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B.“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C.“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
D.“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
10.质量为2 t的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30 kW,在水平公路上能以54 km/h的最大速度行驶,如果保持功率不变,汽车速度为36 km/h时,汽车的加速度为( )
A.0.5 m/s2 B.1 m/s2 C.1.5 m/s2 D.2 m/s2
第I卷答案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分,共20分)
11.子弹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进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若子弹不断深入木块直到最大深度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的距离为L,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为 ,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为

12.如图7所示,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的半径为的R,从球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使物体不沿球面下落的速度至少是 ,物体落地点到A点的距离是 。
13.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河水流速为3m/s,河宽为500m,则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         s。当小船以最短的时间渡河时,其位移的大小是          m。
14.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只记下斜槽末端重锤线y的方向,而未记下斜槽末端的位置O,根据测得的一段曲线,从中任取两点A和B。如图8所示,测得两点离y轴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并测得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则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
三、综合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为4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有结果没有文字说明和演算步骤的不能得分
15.如图9所示,长为L的轻杆两端各连一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半径可以忽略不计),以它们的中点为轴,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周期为T=2π。求:它们通过竖直位置时,上、下两球分别受到杆的作用力,并说明是支持力还是拉力。

16.如图10所示,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1.8m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点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其水平位移s1=3m,着地时由于能量的损失,着地后速度变为v=4m/s,并以此为初速度沿水平地面滑行s2=8m后停止。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m=60kg。求:
(1)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上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
(2)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m/s2)
17.(12分)我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大约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这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对月球的关注程度。以下是某同学就有关月球的知识设计的两个问题,请你解答:
⑴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且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试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
⑵若某位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在月球表面某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到抛出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求出月球的质量M月。
18.(12分)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若其总质量为5t,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g取10m/s2
⑴汽车保持其额定功率不变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当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时,速度多大?当汽车的速度为6m/s时加速度多大?
⑵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答案
一、1.B? ? 2.AB 3.C 4.B 5.CD 6. AB 7. A  8.C 9.AC 10.A
………………④(2分)
得(2分)
18.解:(1)
      由,得:
      当a1=2m/s2时, v1=4m/s;
当v2=6m/s  a2=1m/s2时。
(2)由F-f=ma,Fv=P,v=at解得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 For holidays, many people visit the Changbai Mountain _________ the northeast of China.
A. beyond B. on C. off D. in
2. Guo Jingming is known ______ a writer and he is most known _______ his novels, which is known ______ many young people.
A. to, for, as B. as, for, to C. for, to, as D. as, to, for
3. ______ number of the villagers is five thousand and ______ number of them are good at farming.
A. The, the B. The, a C. A, a D.A, the
4. This restaurant wasn’t ______ that other restaurant we went to.
A. as good as half B. as half good as
C. good as half as D. half as good as
5.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our club increased ______ fifty-two.
A. to B. of C. with D. at
6. This farm ______ Mr. White, I guess.
A. belongs to B. is belonging to C. is belonged to D. belong to
7. Each of us ______ a dictionary to help us.
A. have B. has C. is D. are
8. Mr. Green, ______ my opinion, is an easy-going man to get along with.
A. on B. in C. of D. with
9. We have made a breakthrough in astronomy, ______,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A. but B. however C. besides D. while
10. We were encouraged ______ good use of our spare time.
A. make B. making C. to make D. made
11. He was a good student and scored ______ average in most subjects.
A. below B. of C. on D. above
12. By the time he got home, the supper ______ by his wife.
A. had been cooked B. had cooked C. was cooked D. has been cooked
13. Eighty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______ in that terrible earthquake, in 1976.
A. were killed B. was killed C. is killed D. are killed
14. The scene was ______ and the boys there were all ______.
A. terrified, terrible B. terrifying, terrified
C. terrible, terrifying D. terrified, terrifying
15. He often practices ______ the piano at weekends.
A. play B. playing C. to play D. played
二、完型填空(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30分)
Mr. White works in an office. He liked reading in bed when he was at school. It was bad for his 16 and now he has near sight . 17 he wouldn’t want 18 to know about it and he never wears a pair of 19 . It often 20 him some trouble. One winter morning he 21 to a village school on business . He 22 a bus at a stop in a small town. Then he had to 23 there. The road to the village wasn’t smooth (平坦). He 24 some times and it 25 his clothes dirty. 26 he got to the village. Suddenly it began to blow and it got 27 . He 28 for the school while his 29 was blown off. He began to run after it but he couldn’t get it. He couldn’t understand 30 his hat ran into a house 31 it had 32 . And he ran into the house, 33 . A woman stopped him and shouted 34 , “ 35 are you running after my hen for?”
A. ears B. Nose C. mouth D. Eyes
A. But B. And C. However D. Then
A. anybody else B. nobody C. woman D. somebody
A. Shoes B. glasses C. trousers D. glass
A. follows B. takes C. brings D. carries
A. asks B. sent C. was sent D. ordered
A. took off B. got off C. got on D. came on
A. run B. ran C. walked D. walk
A. fell over B. Let down C. get down D. fall
A. let B. made C. gave D. felt
A. At first B. At home C. At times D. At last
A. cold B. colder C. hot D. cool
A. looks B. looked C. was looking D. had looked
A. clothes B. bag C. hat D. glasses
A. why B. what C. when D. how
A. if B. as if C. though D. like
A. legs B. hands C. shoes D. arms
A. always B. also C. either D. too
A. angry B. happy C. angrily D. happily
35. A. What B. Why C. Which D. Who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A
“Cool” is a word with many meanings.Its old meaning is used to express a temperature that is a little bit cold.As the world has changed,the word has had many different meaning. “Cool” can be used to express feelings of interest in almost anything.When you see a famous car in the street,maybe you will say,“It’s cool.” You may think,“He’s so cool,”when you see your favourite footballer. We all maximize(扩大) the meaning of “cool”.You can use it instead of many words such as “new” or “surprising”.Here’s an interesting story we can use to show the way the word is used.A teacher asked her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 waterfall(瀑布)they had visited.On one student’s paper was just the one sentence,“It’s so cool.” Maybe he thought it was the best way to show what he saw and felt. But the story also shows a scarcity(缺乏)of words.Without “cool”,some people have no words to show the same meaning.So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keep some credibility(可信性).Can you think of many other words that make your life as colorful as the word “cool”? I can.And I think they are also very cool.36.We know that the word “cool” has had ________. A.only one meaning B.no meanings C.many different meanings D.the same meaning 37.In the passage,the word “express” means“________”.   A.see B.show C.know D. feel 38.If you are _______ something,you may say,“It’s cool.” A.interested in B.angry about C.afraid of D.unhappy with 39.The writer takes an example to show he is ________ the way the word is used.   A.pleased with B.strange to   C.worried about D.careful with 40.In the passage,the writer suggests(暗示)that the word “cool”________.   A.can be used instead of many words   B.usually means something interesting   C.can make your life colorful   D.may not be as cool as it seems B
I came to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year ago .I did not know the real American society until I was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because after the accident I had to see a doctor and go to court. After the accident my roommate called a doctor for me. I was very grateful and determined to repay him one day. But the next day, he asked me to pay him $200 for what he had done. I was astonished. He had good reason to charge me, he said. And if I wanted to collect money from the person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my injury, I’d have to have a good lawyer. And only a good doctor can help me get a good lawyer .Now that he had helped me find a good doctor, it was only fair that I should pay him. But every day I went to see the doctor, I had to wait about 50 minutes. He would see two or thre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and often stop treating one so as to see another. Yet he charged me $115 each time .The final examination report consisted of ten lines, and it cost me $215. My lawyer was all smiles the first time we met. But after that he avoided seeing me at all. He knew very well the other part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yet he hardly did anything. He simply waited to collect his money. He wasn’t so responsible that I decided to dismiss(解雇) him. And he made me pay him $770. Now I had to act as my own lawyer. Due to my inexperience, I told the insurance company(保险公司) the date I was leaving America. Knowing that, they played for time…and I left without getting a cent. 41. The author’s roommate offered to help him because________. A. he felt sorry for the author B. he thought it was a chance to make some money C. he knew the doctor was a very good one D. he wanted the author to have a good lawyer 42. A good doctor is important for the author to __________. A. be properly treated B. talk with the person responsible(有责任的)for the accident C. recover (恢复)before he leaves America D. eventually get the responsible party to pay for his injury 43. The word “charge” 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s_________ . A. be responsible B. accuse (指控) C. ask for money D. claim 44. Both the doctor and the lawyer in this passage are very__________. A. friendly B. selfish C. professional D. busy 45. 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the story? A. Going to court is something very common in America. B. One must be very careful while driving a car. C. There are more bad sides in America than good sides. D. Mone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things in the US.
英语试题答题卡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非选择题(共35分)
四、单词拼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横过,穿过 6.交换
2.产品,农产品 7.引起,导致
3.收入 8.发生
4.位置 9.警告
5.拥挤的 10.积极的,活跃的
五、单句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 Paris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in the world.
2.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rt galleries, the Louvre, is also located at Paris.
3. Florence is an Italian city which became famous because the Renaissance.
4. Norway is at a top of the list, while the US is at number 7.
5. In the last ten years in China, 150 millions people move out of poverty.
6. The report shows that we are making some progresses but that we need to make efforts.
7. Tornadoes can picks up cars, trains and even houses.
8. The worst tornado of all times occurred in 1925 affecting three US states.
9. By the time it ended, more than 700 people had killed and 2,700 had been injured.
10. The disaster killed 6,000 people in the population of 37,000 and destroyed 3,600 buildings.
六、书面表达(共15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旅游,认为旅游可以增长知识,享受美食,还可以购物;但也有人不喜欢旅游,认为旅游费时、费力又费钱。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字数80左右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B
D
A
A
B
B
B
C
C
A
A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A
B
C
C
B
D
A
B
D
B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B
A
D
C
A
C
B
A
C
D
B
D
C
B
D

说明: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积累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鸡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 洿池(kuà)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俨然 迷惘 炮烙 飞湍瀑流争喧豗
B.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萧森
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 有事,不来了。
②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________。
③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④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 到今天。
A.推托 媒介 终止 流传 B.推脱 媒介 中止 流传
C.推托 媒体 终止 留传 D.推脱 媒体 中止 留传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6、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
①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林黛玉 贾惜春 妙 玉 史湘云 B、王熙凤 妙 玉 贾惜春 史湘云
C、林黛玉 妙 玉 贾迎春 李 纨 D、薛宝钗 贾迎春 妙 玉 史湘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
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
D.臣愚, 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9)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
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廉洁自侓,一心为民。
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公亲自迎接并向他祝贺。
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理东阿。
第Ⅱ卷
本卷共100分。
三、简答题(22分)
11.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分) 译文: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分)
译文:
(3)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
译文:
12、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
(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
(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
(4)、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6)、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 。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文学类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8分)
回 家
章 珺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4.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结合全文分析: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15.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
(1)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7.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4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语,写入下表。
不得体的词语
改 正
18.把三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3分)
到了德胜桥。[ ]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地,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觉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19、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3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8分)
不得体的词语
请教
不吝赐教
鼎力相助
惠赠
改正
垂询
竭诚为您服务
全(大)力相助
敬赠
18(3分) ②③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