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3张PPT。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政内容?
2.涉及到哪些考点会和这个材料有联系?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中考考点:36、37、38复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长历程;掌握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曲折的表现与原因。
2.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认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3.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实践。复习方法: 运用“知识结构图”模板,进行自主、合作复习。1.清理知识点2.理清发展线3.构建知识网(面)模板(一)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成就曲折1.巩固新生政权2. 的完成(1956年) 3. “一五”计划 的完成(1957年) 成就 P16 4.国防科技成就:___________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的完成 的建立标志着标志着 制度被彻底消灭 和 运动(1958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原因?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志:
鲜明
特点:
成就:十一届
三中
全会时间:
内容:
影响:1978年1.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2.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3. 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设 时期 ;
意义 :
统一大业:
方针:
结果:香港、澳门回归 改革首先从 展开;实行 制
开放首先从 推行,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外交: 2001年(中国年)(1979年开始)———————————————194919661976共和国的发展历程19521956 1978197919581957新中国成立1980模板(二)194919661976共和国的发展历程19521956 1978197919581957新中国成立1980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完成文化大革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曲折成就 2.某班同学举行以“新中国的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2012年中考题改编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建立起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度。 ②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干部敲敲钟,社员磨洋工”现象的出现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反思提高怎样做材料题:1、是什么?2、为什么?
3、怎么办?从现象到本质回归课本,用书本上的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
尽量用书面语,少用口头语言;
材料中一般没有答案。(1)审:
先分清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一层大意。再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图表、表格题还要看标题、注释,明内容)(2)找:
针对问题寻找相关的知识点。(4)答:
给出正确答案,切忌完全照抄书本观点或张冠李戴。(3)联:
把相关的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相联系。解题小技巧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30年呵,你细细地听/30年前的那一次会议孕育了东方的涛声/涛声的壮怀激烈里从此有了春天的故事……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某一个深夜/东方的涛声在中国的土地上翻山越岭/有竹子拔节的声音,也有鲜嫩的苏醒/那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东方的涛声回响在闽粤的海岸边/远航的帆船载着闽粤故事……“人民富裕了”的捷报传遍神州/“中国强大了”的声音响彻寰宇/在东方的涛声里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探寻足迹】“30年前的那一次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上述诗歌反映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2分)
【聆听回响】“东方的涛声”是指哪一项伟大决策?在“东方的涛声里,我们可以聆听怎样的历史结论?(3分)
【畅想明天】 诗歌中“土地苏醒”“闽粤故事”这两大创新实践活动是指哪些历史事件?并简述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6分) 新中国的土地制度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私有)(私有)(公有)(公有)???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79年农村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