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特点、作用等;中国与这些新兴国际组织中及机制的关系。
关键能力:认同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越来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科学精神:分析新兴国际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中国积极推动新兴国际组织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与二十国集团的关系
2.金砖国家
3.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2.金砖国家
3.“上海精神”
4.亚投行与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广泛参加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发挥积极作用。
70多年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经历了两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对国际组织的认知与态度,从相对排斥逐渐转变为全方位积极参与;二是从国际组织的边缘参与者,逐渐成长为国际组织的引领者、促进者。
2、讲授新课
(一)二十国集团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世界经济的主角是西方发达国家,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角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组织。比如,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英语缩写为"OECD")和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七国集团(简称"G7",成员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讨论、协调全球经济问题的平台。随着新兴大国崛起以及世界经济事务日益复杂,这些机构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新兴国际组织开始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成为全球治理的新的推动力量。二十国集团(简称"G20")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成员除包含原有的七国集团成员外,还增加了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和欧盟。
问题:为什么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学生讨论交流
答案与提示:(1)二十国集团可以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首先在于它有广泛的代表性。从经济体量上讲,二十国集团减员经济总量占世界约90%,特别是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中国,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30%左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因此,二十国集团完全具备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的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2)二十国集团可以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还在于其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意愿。二十国集团成员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之间,既有中美、中俄、中欧、美俄、美欧第大国合作框架。也有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这些框架和机制的稳定运行有助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对二十国集团的稳定和机制化运作不无裨益。
材料二 2021年10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继续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重点阐述对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不断上升,关键是要拿出实际行动。第一,采取全面均衡的政策举措。必须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主要经济体应该就此加强合作。第二,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要坚持联合国主渠道地位,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石,以国际法为基础,以有效行动为导向,强化自身行动,提升合作水平。第三,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力度。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率先促进先进技术推广运用,发达国家也要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问题: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反映了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之间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答案与提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二十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知识总结:二十国集团
1.产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2.特点:二十国集团成员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3.焦点: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4.中国与二十国集团
①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②中国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二)金砖国家
相关资料
“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成员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金砖国家”英语缩写最初为"BRIC",采用了巴西(Brazil)、俄罗(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拼写和发音与英语单词"brick"(砖)相近,因此被译为“金砖国家”,2006年第61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举行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揭开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09年,首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金砖国家”英语缩写变为"BRICS"
谈谈你对“金砖国家”的印象。
提示:“金砖”说明金砖国家的重要性,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06%。据估算,2018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3.53%,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6.30%。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3.3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84%
过渡:金砖机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探究与分享
2021年9月9日晚,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今年是金砖国家合作15周年。15年来,五国坚持开放包容、平等相待,增进战略沟通和政治互信,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断探索正确的国与国相处之道;坚持务实创新、合作共赢,对接发展政策,发挥互补优势,扎实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坚持公平正义、立己达人,支持多边主义,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五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金砖合作保持发展势头,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新进展。事实证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金砖合作就能走稳走实走远。
谈谈金砖国家的作用以及我国在金砖机制中发挥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知识总结:金砖国家
1.产生背景: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2.金砖精神: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3.中国与金砖国家: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4.作用: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三)上海合作组织
探究与分享
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人口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40%,上海合作组织有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并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5年7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决定启动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人认为,扩员可以为上海合作组织拓展政治与经济空间,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提供更广阔的合作平台,也有人认为,扩员后关注的议题增多,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协调难度大,这都将使上海合作组织分散注意力。如何通过适宜的发展战略指引扩员后的上海合作组织处理地区事务、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关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
问题:你如何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国际组织如何才能与时俱进、保持活力?
学生讨论交流
答案与提示:(1)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有利于扩大合作范围,推动国家间的共同合作。但是扩员后带来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分歧,也会导致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上升。
(2)国际组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保持活力。国际组织只有适应新的国际形势,不断深化合作,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保持活力。
知识总结:上海合作组织
(1)产生背景
①“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建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
②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③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2)“上海精神”: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
(3)合作领域: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 2020年4月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为24.85亿元的人民币紧急援助贷款,用于支持北京市和重庆市抗击疫情有关的公共卫生应急支出,包括应急设备和物资采购以及医院、病房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从2016年正式运营至今,亚投行已经批准了包括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15个国家的39个贷款或投资项目,总额达80亿美元,投资或者贷款的范围涉及南亚、东南亚、东亚、中亚、西亚、北非和高加索地区,累计撬动了超过350亿美元的总投资。
问题:亚投行成立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语缩写为“AIIB”)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截至2020年1月,亚投行有102个成员国。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2)亚投行致力于支持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完善亚洲地区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经济体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知识总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产生背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
(2)亚投行的投资方向、运作原则和目标
①投资方向: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②运作原则: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③目标:精简、廉洁、绿色。
(3)作用: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3、结束新课
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工作的舞台,也是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积极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十国集团、金砖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兴国际组织,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科学的分析中国在这些新兴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一)二十国集团
(二)金砖国家
(三)上海合作组织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