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五年级 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 1课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填空题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在做“土壤是否影响种子发芽”的实验时,实验组提供土壤,对照组不提供土壤。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4.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 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5.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 温度 ,适量的 水 ,充足的 空气 。二、选择题1.把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放在常温下。一组放在冰箱内。保持低温,同时都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B )A. 光 B. 温度 C. 水2.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 B )。A.选用两颗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3.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 ) 条件发生变化。A、一个 B、二个 C、三个4.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A.选用两颗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1三、判断题1.为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 )2.做种子发芽试验时,每个玻璃皿里放3粒绿豆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3.植物种子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 )四、探究题探究: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 预测: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 3粒。不同的条件:提供土壤和不提供土壤。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玻璃皿。②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③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粒绿豆。④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⑤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实验现象:两个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第 2课 比较种子的发芽实验一、填空题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 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2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有水2.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 C )A.土壤 B.空气 C.水分3.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发芽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B.种子发芽不需要空气 C.不能说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空气三、判断题1.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应放两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2.绿豆种子只要有水就能发芽。(×)3.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实验中,两组种子的数量可以不一样。(×)四、探究题实验: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准备材料:分别在两个不漏水的盒子里垫纸巾并按三个洞,每个洞滴入适量的水,在纸巾上各放 3粒绿豆种子。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入保鲜袋内并挤出空气,另一个不做处理。实验现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未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实验现象:常温下的绿豆种子发芽,冰箱里的绿豆种子未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3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实验方法: 一个盒子盖上透明的杯子,另一个盒子盖上不透明的杯子,然后将两个盒子都放在阳光下。实验现象:两个盒子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五、简答题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哪些?答: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第 3 课 绿豆苗的生长一、填空题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3)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4.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特性。二、选择题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C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2.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的特点是( B )A.茎粗,叶子深绿且大 B. 茎细,叶子浅绿且细小 C. 茎粗,叶子浅绿且细小43.要使花盆里的绿豆苗生长的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C )A.定期浇适量的水 B.松松土,让土壤里有充足的空气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免受阳光照射4.海面上常有十级以上的大风,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 A )A.高大的水杉树 B.崖壁上的苔藓 C.低矮的灌木5.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比实验的是( C )A.干燥,湿润 B.有空气,无空气 C.有光,无空气三、判断题1.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绿豆秒的根系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养花时要尽可能的多浇水。(×)4.只要种子能发芽,就能茁壮生长。(×)四、连线题1.将下列植物与其叶片特征及生长环境连线刺叶 芭蕉 降水相对较少的山地阔叶 松树 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针叶 仙人掌 干旱的沙漠地区五、探究题1、探究: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方法:准备两盆长势基本相同的绿豆苗,- -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 -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水和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现象:项目 高度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豆苗 短而直 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 粗壮黑暗处的绿豆苗 长而弯 茎是白色,叶是黄绿色 很细5实验结论: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豆苗才能生长得更好;如果没有阳光,绿豆苗会生长不良,甚至枯萎。(1)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阳光的照射能使绿豆苗茁壮生长。(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2、探究: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水分实验方法:①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张吸水纸,把 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②在吸水纸的一端用滴管滴适量的水,使吸水纸滴水的一端湿润,中间有点潮湿,另一端水分较少,最后在上面再盖一层吸水纸。③放置在有阳光但阳光不直射的地方,每天观察,并保持吸水纸一端是湿润的。④3-5 天后,取走上层吸水纸,观察根的生长情况。实验现象:靠近水源的种子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种子生长最缓慢。种子裂开的部分都在一侧,它们的根都向水分充足的那端伸展。实验结论:绿豆苗的生长需要水分。第 4 课 蚯蚓的选择一、填空题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2.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3.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4.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5.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衔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天鹅生活于湖泊、沼泽,喙坚硬,利于捕食。青蛙生活于池塘、稻田,具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企鹅生活于南极,翅膀特化为鳍,善于游泳:有大量脂肪,能御寒。狼生活于草原、森林等,会换毛,适应季节的温度变化。蜥蜴生活于荒漠、森林等,具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6二、选择题1.下列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B )。A.黄泥浆里 B.菜地里 C.沙堆里2. 狗在春秋两季换毛是为了( B )A.换新鲜的毛,更美、更干净 B.适应温度的变化 C.没有作用3.蚯蚓喜欢生活在( C )的土壤中。A.潮湿、明亮 B.干燥、黑暗 C.潮湿、黑暗4 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使土壤孔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 A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三、判断题1.在探究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时,我们只需做一次实验。(×)2.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3.青蛙和蛇等动物在冬天就会死去。( × )四、探究题1、探究: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将盒盖的-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②将蚯蚓 10 条一组放在盒子内黑暗与明亮的交界处,盖好盖子,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③反复做几次,并记录下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实验现象:实 验 次 待在明亮一端的蚯蚓 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 待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数 数 数 数1 0 0 102 0 0 103 0 1 9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7(1)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2)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存技巧。第 5课 当环境改变了一、填空题1.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3.四季的田野季节 气候 草木 蝴蝶 青蛙春 温暖 发芽 由卵孵化成幼虫 由卵孵化成蝌蚪夏 炎热 茂盛 幼虫→蛹→成虫 蝌蚪→青蛙秋 凉爽 枯落 产卵、死亡 挖洞冬 寒冷 凋零 以卵的形式越冬 冬眠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燕子等也会迁徙。二、选择题1.一些动物在动物园里会过早地衰老,甚至死亡,原因可能是( C)。A.吃不喜欢的食物 B.参观的人过多 C.离开了适宜它们生活的野外环境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C)。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 B.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8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A.阳光 B.温度 C.水分4.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C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三、判断题1.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是为了过冬准备。( √ )2.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叶刺,这主要是为了减少身体中水分流失。( √ )3.狼为了适应环境,夏季换成长毛,冬季换成短毛。( × )4.企鹅适宜生活在寒冷的冰川。( √ )四、简答题1. 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动物的哪些行为是适应这一季节变化的?请你至少写出两个例子。答:大雁(燕子)南飞、兔子(猫狗等)换毛、蛇(青蛙)冬眠等第 6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填空题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2.食物链: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2) 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9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2.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B )。A.生产者 B.消费者 C.食物链3.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A.高粱→蝗虫→青蛙→蛇 B.蝗虫→高粱→青蛙→蛇C.高粱→青蛙→蝗虫→蛇三、判断题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 )2.我们把小麦叫作生产者;麻雀是直接吃小麦的,我们把它叫作消费者;老鹰是吃麻雀的,我们也把它叫作消费者。( √ )3.老鼠被猫吃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4.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 )四、连线题1、用箭头将下面的生物连成两条不同的食物链。10五、简答题1.田野里有很多的生物,这些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请你写出其中的三条食物链。答:(1)草→兔→鹰;(2)草→鼠→狐;(3)草→鼠→蛇→鹰。第 7课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一、填空题1、制作生态瓶所用的水是河水。2、在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3、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5、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生物数量不变,小鱼在 1分钟内浮水面上来的次数会变多。6、生态瓶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减少 ,氧气量 减少 ,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 比较多 。二、选择题1.当生态瓶中的水减少时,生活在其中的小鱼( A )。A.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多些 B.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少些 C.不会有任何的变化2.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 C)。A.减少 B.没有变化 C.增多3.生态瓶中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加是因为(B )。A.需要食物 B.缺少氧气 C.小鱼太开心了4.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氧气的是( B)。A.微生物 B.植物 C.沙5.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B)。11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6.制作生态瓶时,应该先放入( A)。A.沙子 B.水 C.植物7.制作生态瓶时,最后放入的是(C )。A.沙和水 B.水草 C.小动物8.小妹做了个生态瓶,瓶中有细沙、水、小动物,要想让生态瓶中的小动物生存得更好,还必须增加(C ) 。A.水和沙 B.动物 C.植物9.制作生态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生态瓶内植物放得越多越好,因为植物能提供氧气和养料B.生态瓶内不能放泥沙,因为泥沙会发臭C.放入生态瓶内的鱼类,要充分考虑它们的食物关系10.生态瓶中鱼的嘴巴总是不停地一张一合,它这是在(B )。A.喝水 B.呼吸 C.觅食三、判断题1、一个海洋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一条小河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2、因为植物会制造氧气,所以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3、渠水河中所有的鱼可以看作成一个生态系统。( ×)4、有些池塘中找不到一棵水草,却还是有一些小鱼小虾生活在里边,说明这些小鱼小虾生 存可以不依存植物。( ×)5、制作生态瓶时,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瓶矿泉水。(×)6、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 )7、增加或者减少生态瓶中的生物,不会影响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 ×)8、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要适量,种类不能太多。(√ )12四、探究题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 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甲生态瓶中的水是乙生态瓶中水的一半,其他的条件完全相同。丙生态瓶中的小鱼是丁生态瓶中的一半,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观察的记录表如下: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 第 1次观察 第 2次观察 第 3次观察甲 3 3 4乙 1 0 0丙 0 0 1丁 4 3 31、甲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乙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原因是:甲瓶较乙瓶中氧气含量低。2、丁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丙瓶中的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原因是:丁瓶较丙瓶中小鱼数量多,小鱼进行呼吸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丁瓶中氧气相对不足。3、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态瓶中减少水和植物会使瓶内氧气不足,鱼儿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五、简答题1、什么叫作生态系统?答: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动物的粪便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需要的营养。3、制作生态瓶的步骤?答:先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小石子这时就可以放几块),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动物。最后把写了本组组员名字的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135、生态瓶里的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氧气量减少,生态瓶中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增多。6、生态瓶里的水体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7、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多,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如果小鱼增加两倍或四倍,那么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8、生态瓶里的植物是不是越多越好?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既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又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2.1《船的历史》一、填空题1、用相同质量的垫圈拉动两艘相同形状的小船时,尖形船首的小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因此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2、世界上最早的船是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倾覆等缺点。3、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辽宁舰 。4、船是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借助船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使,还可以把货物运送到远方。5、船的比较项目 摇橹木船 轮船体积 小 庞大船体材料 木头 钢铁动力 橹 涡轮发电机载重量 很少,几百千克 可达数百吨至数十万吨二、选择题1.既可以靠人力、水力,又可以靠风力前行的船只是( D )。A.摇橹木船 B.独木舟 c.竹筏 D.帆船142 下面四种形状的船首,在水中受到阻力最小的是( A )。A.尖形船首 B.方形船首 c.梯形船首3.制作竹筏模型的步骤应该是( C )。A、小组讨论--画设计图一-寻找材料制作B、寻找竹竿等材料一-制作竹筏模型C、画设计图一-制作竹筏模型D.寻找材料制作--小组讨论一-画模型图4.测试竹筏载重量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不能让水浸湿螺母 B.在竹筏一端放置螺母C.轻轻地放置螺母 D.均匀地放置螺母三、连线题:把船的名称与图片连线15四、简答题1、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的方法:(1)船体两侧厚薄要均匀。(2)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3)装载物体时要保持平衡。2、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尖形船首的小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因此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3、舟筏时代:用桨来驱动的窄而长的无篷小船。用橹来操纵方向和驱动前进的木结构的船。4、帆船时代:船体上有桅杆,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析上,利用风力前进。5、蒸汽机船时代:用蒸汽机作为前进动力的船,两大特征便是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和巨大的明轮推进器。柴油机船时代:6、轮船:现代轮船大都由钢铁制成,使用涡轮发动机,以螺旋桨驱动船前进。7、潜艇:能潜入水下进行作战和活动的舰艇。五、实验题1.船型(船首形状)与阻力关系实验名称:船型(船首形状)与阻力关系实验材料:船形木块、垫片、线、浅盘实验步骤:1.取二块一头尖一头方的木块模拟船只。2.分别在木块一端用细线系上一个垫圈,模拟拉动船只前进。3.比较船只在水中的前行速度。4.对比船头形状不同时,船只所受到的阻力大小。注意:1.垫圈相同。 2.起点相同。3.距离相同。实验现象:尖形船首木块在水中前进速度比方形船首木块在水中前进速度快。实验结论: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162.2《用浮的材料造船》一、填空题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3、竹筏体积大、载重量大、稳定。4、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但是,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X。1、竹筏和独木舟都易浸水。( X )2、竹子和木头都可以漂浮水面。(√ )3、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强。(√ )4、竹筏模型制作后需测试改进。(√ )5、测试竹筏载重量时,螺母要对称轻放。(√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在制作竹筏模型时,下列材料不会用到的是( C )A. 竹竿 B.绳子 C.螺母2、竹筏与独木舟相比,优点是(A )A. 底部更宽、稳定性更好 B.货物不易浸水 C.载重量一样3、下列改进竹筏方法不正确的是(C )A.增加竹竿数量 B.用保鲜膜包裹 C.用皮筋直接捆扎竹竿四、实验题1、这是某组同学设计的竹筏图,请回答。选用 5根竹竿做竹筏,而不选用 2根,其目的是增大底面积,从而增加稳定性,用木条结合橡皮筋捆扎,是为了增大载重量增加牢固性。2、分析下面两组载重量测试记录数据,请回答。17独木舟模型载重量测试记录表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承载的螺母数 7 8 8竹筏的载重量多于独木舟,原因是底部更宽、稳定性更好。4、竹筏存在乘船者和货物容易浸水问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①可以用紧密黏合的木板代替竹竿②给竹筏包上防水薄膜来解决浸水问题2.3《用沉的材料造船》一、填空题1. 把小船往水中压时,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有一个向上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浮力。2. 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3. 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小船,稳定性大大提高,甲板面积较大,常用作内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4. 渡船是航行于江河、湖泊海峡及岛屿之间的运输船,主要用于载运旅客、货物、车辆和列车渡过江河、湖泊、海峡。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稳定性好。二、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要想使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B )A. 增大它的重量 B.把它做成船型 C.减小它的重量2、橡皮泥船放入水中容易侧翻,改进方法不正确的是( A )A.增加船的底部面积 B.尽量捏地匀称些 C.增加船的厚度3、钢铁能造船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B )A.钢铁和竹竿、木头都是浮的材料B.钢铁变成船形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C.钢铁的载重量大,坚固184、橡皮泥造船采用的方法是( B )A.折 B.捏 C.叠5、当放了 25 个垫圈时,铝箔船刚好没入水中,那么小船的载重量是( A )A.24 个垫圈 B.25 个垫圈 C.26 个垫圈5、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的办法是( B )A.捏成铅笔形状 B.捏成船的形状 C.捏成球的形状三、判断题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3、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改进船的形状、结构可以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4、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船型后,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5、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6、船的底部越宽阔,稳定性越高。( √)7、钢铁船坚固,载重量大。( X)8、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9、在动手做小船之前,首先要找做小船的材料。( X )10、双体帆船的驾驶舱和甲板的空间较大,稳定性强。( √)三、简答题1、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箱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橡皮泥的厚薄要捏均匀。(2)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尽可能增大底部宽度。(3)金属垫圈要均匀地放在船中,不能堆积在一处。19四、连接题(每空 1 分)根据下列物体在水中的情况连线。苹果橡皮泥 浮在水面玻璃球 沉在水中泡沫板五、实验题1、橡皮泥和铝箔纸放到水中都会下沉,把它们做成船形可以浮在水面。2、沉的材料造船,船在水中受到一种向上的浮力。3、橡皮泥船和铝箔船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承载量。分析实验数据,推测相关数据。4、实验发现橡皮泥船稳定性差,易侧翻。怎样改进小船?我的建议:增加船的底部面积或做成双体船。2.4《增加船的载重量》一、填空题1.船的载重量与船只 材料 、 结构 、 体积 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底面积 越大 ,船的载重量就 越多 。2、船舱分格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3、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不偏沉、不滚动)有利于增加船的稳定性。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X 。1、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2、铝箔船的最大载重量是指沉入水中的垫圈数。( √)3、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4、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交通和运输货物的需要。(√ )5、剪刀是制作方形铝箔船的必需工具之一。(X )20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船的载重量或稳定性的是( A )A. 增加船的高度 B.增加船的体积 C.货物轻放,均匀2、制作方形船时,转角处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B )A. 用剪刀剪掉 B.折叠与船边吻合 C.用胶水粘上3、弹球会滚动,船易侧翻,解决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B )A. 船舱分格 B.船底多做些弹坑 C.弹球放船的四角放4、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其载重量与( C )有关。A. 货物的大小 B.船的高矮 C.船的体积5、奇奇为增加橡皮泥船的装载量,下列不可行的是( A )A.把船做成薄饼状,薄饼状面积更大B.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大船內空间C.把小船分隔成多个船舱,增加船的稳定性四、实验:比较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的载重量实验材料:铝箔纸实验方法:1、用边长 12 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2、根据设计,制作 3 艘铝箔船,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21A 船体积: 8× 8× 2=128( m )B 船体积: 6× 6× 3=108( m )C 船体积: 4× 4× 4=64( m )3、用弹珠或垫圈模拟货物,比较哪一艘船的载重量大。实 验 结 论 : A 船 载 重 量 最 大 , B 船 次 之 , C 船 最 小 。 船 的 载 重 量与船只体积大小、结构、重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同质量、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五、简答题1.提高船的载重量的方法。(1)减轻船身的质量,用更轻的材料。(2)增大船身的体积,尝试不同的形状,尽量增大船排开的水量。2.什么叫排水量?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载重量就越大。3.在实验中怎样增加船的稳定性?弹珠会滚动,导致船容易侧翻,也就影响了载重量,我们可以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这样会增加船的稳定性。2.5《给船装上动力》一、填空题1、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船的动力从人力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2、给小船装上风帆,利用风扇吹风使小船行驶。通过实验发现靠风帆行驶的小船无法自行持续行驶。3、给小船装上风力推进装置,电池带动扇叶转动向 后 吹风时,小船向前运动。224.给小船装上船舵就可以控制小船行进的方向。5.要想使船保持动力,必须提供源源不断的 动力 。6、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7、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X 。1、潜艇被设计成鱼的形状,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 )2、船舵可以改变船的方向。( √)3、电动风力船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 √)4、帆船不能提供持续的动力。( √)5、帆船对风的依赖性比较强。(√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哪种方法能使小船在行驶中保持一定方向?(A )A、安装船舵 B.安装风帆 C.安装小马达2、船舵左偏,会导致船的偏转方向是(B )A.右 B.左 C.居中3、船舵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B )A.增加船的稳定性 B.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C.增加船的载重量4、常规潜水艇的动力一般来自于(B )A.水的浮力和自身重力 B.柴油 C.核能5、解决小船动力的持续供应问题的是(A )A.给小马达持续提供电能 B.增加风帆数量 C.安装船舵23四、实验题:给小船安上蒸汽装置。1、安装蒸汽船时应注意:用_注射器_、塑料管给金属管内加满水;蜡烛位置要__居中_;船放入水中后,再_点火____,保持水面平静;实验结束后,及时__吹灭蜡烛 __;注意不要被_蒸汽装置_烫伤。2、蒸汽船与风帆相比能提供持续的__动力__,速度比较快;但船的__方向_不好控制,行驶中容易偏离。3.给小船装上其他动力(1)给小船装上风力推进装置:在船尾安装带风轮的电动小马达,电池安装在小船前端,保持船体平衡。闭合开关,让小船自己行驶起来。注意不要让电池进水。(2)给小船装上蒸汽推进装置:在小船中部稍靠后位置安装金属管,管内注满水,蜡烛置于金属管下正中间位置,小船放入水中后再点火,让它自己行驶起来。4.给小船装上船舵24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5、给船装上动力一、填空1、船的动力的发展历程是 人力 → 风力 →蒸汽装置和电动机装置→核动力。2、帆船的动力来自 风力 。3、船只的体积越大,行驶时需要的 动力 越大4、可使大型船只行驶的动力有 风力 、 蒸汽 和 燃油 等。5、船只靠 船舵 来控制行驶的方向。6、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 有效减少水的阻力 。二、判断1、注意用火安全,避免被蒸汽装置烫伤。实验结束后,使蜡烛保持燃烧状态。(×)2、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3、不同类型的船动力大小不同。(√)254、大型船只需要可持续供应的动力。(√)5、所有船只运动的方向都与船舵转动的方向相反。(×)6、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三、选择1、下面是小宇制作的小船,它是靠( B )前进的。A.电力驱动 B.蒸汽驱动 C.风力驱动2、想让船只运动的时间长、距离远,我们需要( C )。A.增加船的体积 B.减轻船的重量 C.持续供应动力3、下列关于潜艇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潜艇浮在水面时浮力大于重力B.潜艇需要持续供应的动力来保持在水底下长时间航行C.潜艇自身的重力无法改变4、核潜艇的动力最有可能是( C )。A.风力 B.燃油 C.核能4.控制船只行驶的方向的装置叫作( A )。A.船舵 B.船桨会 C.船板四、连线26五、实验探究1、下图中小船的动力来源是 风力 ;能量来源于 电池 。2.小船靠 船舵 控制行驶方向,如果要使小船向左前方行驶,应该控制方向的装置向 左 转。3.如果要对小船进行改进,增加它的载重量,我们可以 加高船体,增加它的体积 。六、科学与生活1、如何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答:为了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可以在船上安装船舵,通过调整船舵的方向改变船的行驶方向。2、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答:我们可以利用风帆、电动机、蒸汽装置等给船提供动力。小帆船:利用电风扇的风力推动;电动船:利用电动机带动叶轮产生的风力推动;蒸汽船:利用蒸汽装置提供动力。我的发现风、电、蒸汽等都能给船提供动力3、怎样解决动力的持续供应问题?答:帆船需要持续的风,蒸汽船需要不断加水和更换蜡烛,电动船需要更换电池等。动力的持续供应需要其他能量不断地输入,这其实是一种转换的过程。4、如何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答:为了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可以在船上安装船舵,通过调整船舵的方向改变船的行驶方向。276、设计我们的小船一、填空1、在画船的设计图时,要标注 材料 和 结构 。二、判断1、为了造出一艘理想的船,在使用材料时可以不考虑成本。(×)2、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三、科学探究1.如下图所示,比较不同形状的船只在水中受到的阻力。(1)为了使实验公平,应该保持一致的条件是 绳子上挂的垫圈数量重量(2)你认为哪种船型会先到达终点?( √ ) ( )我这么判断的理由是 船头越小,船只受到的水的阻力越小 。五、科学与生活1、我们在设计船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答: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船的大小、形状、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制作费用等,这些也是每一位工程师在设计船舶时会考虑的问题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一、填空1、爱动脑小组设计的小船超出了成本,此时他们可以改用价格较 低 [填“低”或“高”],性能较好的材料。28二、判断1、我们设计的小船可以没有自己的动力系统。( ×)2、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需要政进设计,可以及时在设计图和经费预算上做出调整。( √ )三、选择1、下面制作小船的步骤不合理的是( B )。A 先将小组中的人员进行分工,然后进行制作B.先组装,再分装 C.按照设计图制作2、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面做法中正确的是( C )。A.没分工,自己做 B.没有互相帮助C.按照设计图制作,发现问题稍做调整五、科学与生活通过测试,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请你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项目 出现的问题 我们的改进按照设计图制作 不按照设计图制作 按照设计图制作,发现问题稍做调整载重量 未达到 200 克 增加小船的体积稳定性 不太稳定 增加小船底部的宽度航行方向 无法控制 给小船加装船舵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1、地球——宇宙的奇迹一、填空1、 地球 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2、 空气 和 水 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人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它们。3、 海洋 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29二、判断1、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 )2、目前已探测的太阳系行星,除了地球以外还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 )3、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生存条件。( √ )4、在八大行星中,地球是最适宜人类生活的行星。( √ )5、海洋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 × )6、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7、火星和金星的大气中都含有少量的氧气。( × )8、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一定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 )三、选择1、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B )。A.陆地和空气B.液态水、适于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和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C.水、大气和热量2、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的资源有( C )。A.鱼类、贝类 B.海洋植物、动物 C.海洋植物、动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3、人类的探测器已经登陆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火星与地球一样有大气、有山脉,适宜人类居住B.火星的大气成分不适宜人类呼吸,而且没有液体水,温度较低C.火星与地球一样都有阳光照射,地表温度比较高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 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B.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没有水,海洋生物就无法生存305、下列不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是( )。A 海滨旅游 B.远洋运输 C.潮汐发电 D.淡水养殖6、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适宜生命存在。A.10℃ B.15℃ C.20℃7、下列选项中,属于地球上的岩石圈的作用的是()A.提供植物养分,利于植物扎根 B.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C.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D.以上都是8、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要与动植物和谐相处B.开荒种田 C.捕猎动物,获取有用的皮毛 D.大量砍伐树木五、科学与生活1、人类未来可能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长期生活在月球上。设计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月球基地,要为生活在月球的人们提供哪些生存条件保障?答:充足的水和氧气(首先解决水的来源问题);温暖舒适的活动空间;安全保障,比如预防陨石撞击、紫外线防护等2、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为什么说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答: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水、空气、适宜的温度以及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我们的地球在人类已探索的宇宙星体中是唯一具备生命生存的适宜环境的星球,所以我们要珍爱与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3、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呢?答:无论是空间站还是进行舱外作业的宇航员,需要为他们提供的必要的生存条件有呼吸用的氧气,保温隔热的空间环境和宇航服,饮用的水以及一些食物等基本保障。4、地球上有无数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还有我们人类。那么,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答:地球为生命提供了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等必要条件。315、下列图中,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至少写出两点)答:(1)海洋运输;(2)海水养殖(3)海滨旅游。我还知道潮汐发电海地温差发电此外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围海造地、建设海地仓库和机场、发展海上旅游、建设海上城市等,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竭力扩大生存空间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一、填空1.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 导致北冰洋的浮冰面积在退缩。二、判断1、我们小区的生活环境很好,所以不需要保护环境。( × )2、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与人类的一些生产、生活活动有关。( √ )3、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不到环境。( × )4、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人类活动。( √ )5、大气污染会导致酸雨的产生,从而腐蚀建筑物,使植物无法生长,给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 )6、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给人类带来一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坏处。( √ )7、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 )8、用杀虫剂消灭害虫,不会给生物的生存及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大量的使用它。( × )三、选择1、当人们随意乱扔乱堆垃圾时,可能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 )。A.污染土壤和河流 B.噪声污染 C.大气污染2、下列环境污染对建筑造成较大损坏的是( B )。A.水质富营养化 B.酸雨 C.雾霾323、关于环境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雾霾天气不影响我们在户外的活动B.全球变暖、海洋温度升高与环境问题有关C.水污染会危害水里的鱼虾等生物,但对人类没有影响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的是( B )。A.雾霾 B.洪涝灾害 C.酸雨2.大多数的环境问题是由( A )引起的。A.人类活动 B.气候变化 C.地壳运动 D.野生动物活动3.下列现象中,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C )。A.印刷厂直接排放废水 B.肆意使用农药、化肥C.污水、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在河流湖泊里洗衣服4.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B )。A.生物污染 B.食品污染 C.噪音污染 D.土壤污染5.科学家对气候的研究表明,地球温度在逐渐升高,关于此现象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会导致一些疾病的扩散 B.会导致水资源的极度缺乏C.不会导致食品生产的减少四、连线。请将下列人类的行为与其对应的后果用线连起来。33五、科学与生活1、你认为哪些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关,试举三例。答: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臭氧层破坏等。2、地球都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你能列举出哪些事实?答:地球上人类面临着:a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b臭氧层破坏一紫外线强度增加。c 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沙漠面积增大。d 酸雨一腐蚀建筑。e 大气污染一雾霾等。3、这些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哪些危害?答:这些问题会给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比如大气污染,影响着人们的呼吸与健康、影响着交通出行,更影响着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与生长;水环境污染让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饮用的水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死亡。4、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答:人类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有毒有害物质、汽车尾气排放,增加了温室气体含量,这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工业生产或人类生活中清洗衣物、餐具使用的化学用品等废水排放到河水、海洋,大量化学物质进入水体中,让水中动植物死亡,破坏水中生态系统。乱砍滥伐树木,让动植物失去家园的同时,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环境问题。3.珍惜水资源一、填空题1、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为 14 亿立方千米,其中淡水约占 2.5 %.2、 滴灌 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3、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以 咸水 的形式存在。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自然界的水是循环往复的,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 )342、为节约用水,我们可以每天不洗澡。( × )3、“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们的眼泪吧!”这句广告语告诉我们要节约水资源。( √ )4、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多,但人均占有量丰富。( × )5、地球上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地球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c )A.地下水 B.河流和湖泊 C.山区、南极与北极地区与永久积雪2、我国人均水资源量( B )世界人均水资源量。A.高于 B.低于 C.等于3、我国各省市人均水资源分布情况是( C )A.南多北少 B.南少北多 C.极不均衡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出,要优先保护( A )水源。A.饮用水 B.工业用水 C.农业用水5、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C )A.洗澡时,适当减少淋浴时间 B.把洗菜的水用于浇花C.洗手过程中,打泡泡的时候不关水龙头,让水一直流着四、综合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为3500万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这种冰川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 30.4%。351、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B )。A.冰川 B.河流和湖泊 C.深层地下水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 C )。A.大部分 B.一半 C.很少一部分3、淡水资源主要以( A )形式储存A.冰川 B.河流和湖泊 C.深层地下水4、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 B )。A.河流和湖泊 B.深层地下水 C.浅层地下水5、淡水资源十分宝贵,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答: ①节约用水,要加强用水管理;②不往湖泊、江河等水里扔东西;③节约用水,不浪费水;④将水尽可能地循环利用。4解决垃圾问题一、选择题。1、2018 年 9 月,世界银行发布了 2050 年全球固体废弃物管理一览)报告。报告中指出,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将达 97 亿,按照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 0.96千克计算,垃圾年产生量将达( A )亿吨。A.34 B.202 C.20.2 D.3402、果果把家里的垃圾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她是按(A )分类的。A.材料 B.是否有毒 C.是否易腐烂 D.来源3、下列各种垃圾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C)。A.废旧报纸 B.罐头瓶 C.废电池 D.苹果核4、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C)。A.垃圾都是无用的 B.垃圾都是有害的C.乱丢弃的垃圾会危害环境 D.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365、我们应该把家中的垃圾(B)。A.扔到路边 B.分类装好扔到专门的垃圾箱里C.扔到没人的空地上 D.全部放在家里进行堆肥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C)。A.过期药品和果皮丢进一个垃圾桶 B.直接用手对垃圾进行分类C.把可回收的废旧物品送到回收站 D.直接将不要的剩菜倒入下水道7、对于解决垃圾问题,下列做法不好的是(D)。A.少买一些不必要的衣服B.减少食物浪费以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C.用布袋取代塑料袋D.把家里产生的垃圾都放到可回收物的垃圾箱里二、填空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堆肥箱。如将厨余垃圾掺入洗菜水或者洗拖把的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 土壤 ,让堆肥慢慢腐熟。放上 1至 3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为家庭种植花草的 底肥 。2、目前除了填埋和焚烧,我们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还有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 实验探究题。①过期的药品 ②香蕉皮 ③苹果核 ④废弃塑料盆 ⑤铝罐⑥废纸箱 ⑦废电池 ⑧坏的日光灯管 ⑨旧玻璃瓶 ⑩损坏的温度计1、将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填序号)易腐垃圾: ②③ 可回收垃圾:④⑤⑥⑨ 有害垃圾:①⑦⑧⑩372、以上垃圾中,需谨慎处理的是有害垃圾,可堆肥的是易腐垃圾(填“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3、一家人在家吃完饭后,应该(C)。A.将剩饭菜用食物粉碎机粉碎后冲入下水道B.把剩饭菜与其他垃圾混装丢到垃圾箱里C.单独用塑料袋盛装剩饭菜,再投放到指定垃圾箱里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塑料垃圾的增长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 4亿至 7亿个。长江葛洲坝岸边漂浮堆积的“白色垃圾”,足以容得下多人站立而不下沉。目前,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不仅严重污染水面,也给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利枢纽的运行发电带来严重安全隐患。清理这些“白色垃圾”迫在眉睫。1、按材料分,“白色垃圾”属于塑料垃圾。2、在上述材料的介绍中,城市塑料垃圾包含废旧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3、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减少白色垃圾?(写 2条即可)答:①用布袋取代塑料袋;②减少塑料袋的使用;5、合理利用能源一、选择题。1、目前常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其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B)。38A.煤炭、石油、天然气 B.风能、水能、太阳能C.煤炭、石油、太阳能 D.石油、天然气、太阳能2、( A )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元凶”。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氮气3、火力发电厂发电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废气,而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3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B)。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空洞4、下列行为,不能节约能源的是(D)。A.骑自行车出行 B.将照明用的普通白炽灯换成同样亮度的 LED 灯C.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D.用煤炭取暖,替代空调5、从“节能减排"角度看,选择(C)作为短途交通方式最好。A.地铁 B.小汽车 C.自行车 D.公交汽车二、填空题。1、自然界中能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 能源 。比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属于 可再生能源 ;除了这类能源,还有一类不可再生能源,比如煤 、 石油 、 天然气 。2、 电能 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3、辽阔的 水能 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 潮汐能 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4、密封塑料袋模拟 温室效应 ,相同时间内 密封袋内 的温度比 密封袋外 的温度(填“密封袋内“或“密封袋外”)要高得多,上升的快得多。5、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 二氧化碳 ,导致全球气候 变暖 、土壤 沙漠化 、大陆和两极冰川 消融 ,给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39三、实验探究某科学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否增加地球“温室效应”,做了如下实验: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甲瓶 乙瓶时间 初始温度 5分钟后 10 分钟后 15 分钟后 20 分钟后 25 分钟后甲瓶温度(℃) 18 19 22 24 26 28乙瓶温度(℃) 18 19 20 21 22 231、该实验照射相同时间,比较表格中的数据,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甲瓶比乙瓶升温快。2、有同学认为该模拟实验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实验中使用的是纯净的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神奇的能源地热能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能源总量多得多。地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如将地热能直接用于供暖,方式简单,没有污染;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还有最重要的地热利用方式一地热发电,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地表下还蕴含着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仅产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极大。据科学家估测,地球上可燃冰的总储量约为 21000 万亿立方米,若能完全开采,则可满足人类使用1000 年。1、地热能是(A)。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二次能源 D.固态能源402、下列发电方式的能量转化过程与地热发电相同的是( A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地热能可以直接用于供暖 B.热矿泉水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C.利用高温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D.可燃冰燃烧后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产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4、可燃冰燃烧时可以将 化学 能转化为 热 能,属于 不可再生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6、让资源再生一、 选择题。1、关于造纸术的发明叙述,不正确的是(D)。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D.在公元前 3-4 世纪,纸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了2、手工造纸步骤的顺序是(D)。A.捣碎——浸泡——搅拌——抄纸——晾干B.浸泡——搅拌——捣碎——抄纸——晾干C.浸泡——捣碎——抄纸——搅拌——晾干D.浸泡——捣碎——搅拌——抄纸——晾干3、“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检查项目之一,垃圾分类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破铁锅、坏车架、废弃易拉罐、旧电线和铝材下脚料等可归为类回收,它们属于(A)。A.金属材料 B.氧化物 C.塑料 D.非金属414、好多生活用品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上面会有循环利用标志,下面( C )是循环利用的标志。A B C D5、如右图所示,用废弃塑料袋编织篮子,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属于(B)。A.减少丢弃 B.重新使用C.回收加工再利用 D.分类处理二、填空题。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和火药。2、构成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纤维 ,因此节约用纸归根到底是为了少砍树木 节约资源 和 保护环境。3、纸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加工变成新的纸张,这说明纸是可回收利用的材料。4、我们常用的 玻璃 、 易拉罐 和 塑料瓶 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熔化成型。三、实验探究如图是古方造纸的过程,请参照图片以及根据教材上所介绍的造再生纸的方法,对下面的现代造纸过程进行排序。(填序号)①纸张 ②抄纸压光 ③卷纸④木屑 ⑤制浆421、正确的排序是④⑤②③① 。2、下面的材料(C )不是古方造纸的原料。A.旧渔网 B.树木 C.沙土 D.破布3、再生纸相比于原浆纸,其生产过程能节约煤炭等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4、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示例: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废旧报纸、废旧书。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玉溪日报 2019 年 08 月 16 日讯玉溪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大约 28500 吨,为了有效回收垃圾并做到无害化处理。玉溪市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并已建立 9种垃圾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要求居民对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等进行分类。1、小强家里一天产生了以下垃圾:①果汁瓶,②剩饭菜,③西瓜皮,④用过的纸巾,⑤旧报纸,⑥一次性饭盒,⑦一次性手套。上述垃圾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C)。A.①④⑤⑦ B.①④⑤ C.①⑤ D.④⑤⑦2、关于垃圾处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填埋没有任何污染,可以用来种植庄稼43B.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到周围的土壤中,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C.填埋场上可以修建稳固的地基,在上面修建房屋D.焚烧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可以用来发电等3、合理处理生活垃圾,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C)。A.对有害垃圾进行回收并特殊处理B.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C.我们可以在露天集中对垃圾进行焚烧D.对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废旧织物等进行分类回收处理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一、选择题。1、下列(D)不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措施之一。A.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B.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C.加强水污染防治,改进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等D.垃圾的随意丢弃不会造成水污染,因此可以在河道里丢弃垃圾2、人类解决水危机的方法是(D)。A.大量开采地下水 B.海水淡化 C.用海水灌溉农田D.节约用水,合理用水3、某市自然水域出现比较严重的污染,这会影响到(C)。A 水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B.周围生活的居民C.水里的各种生物,周国的土壤、空气等环境以及周围生活的居民4、在治理污染水域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 颁布法律条例,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B.根据实际平衡协调各种因素,以个人利益为重C.禁止围湖建房,治理向湖中乱排污水现象44二、填空题。1、教材中城市城中湖,由于大力发展湖水渔业养殖,加上周边地区的污水排放等问题,造成湖水水质变成劣五类,并且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中生物急剧减少。2、研究水污染情况可以采用调查法、实验法等。三、判断题。1、自然水城污染主要是由于水产养殖业对水质的破坏。( × )2、围湖建房,可以生活在水边看湖光山色,不会影响周围环境。( × )3、环境问题的解决很复杂,涉及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需要协调各种因素。( √ )四、实验探究豆豆了解到,水污染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了了解水的污染情况,她用自来水与生活污水进行对比观察,记录如下:类别 颜色 气味 透明度 杂质自来水 无色 无 好 无生活污水 有色 刺鼻 差 有1、豆豆在了解水污染情况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2、豆豆想把生活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能用 沉淀 和过滤方法。3、豆豆认为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之外,还要加人药物进行 消毒 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五、简答题1、水资源的不断污染,将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危害 (至少写 3条)为了减少水污染的危害,你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吗 (至少写 3条)答:水的污染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污染土壤,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①我们应该减少污水、废水的排放。②节约用水。③家庭选用无磷的洗涤剂。45六、请把自然水城的污染源与可能产生的破坏现象相连。大范围的围湖建房 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鱼虾死亡农田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 大量生活垃圾进入湖中水上开发餐饮 废油污染水质柴油游船增多 厨余垃圾、污水流入湖中第四单元 热1 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填空题1、水的三种形态是 固态 、液态和 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温度 来表示。3、 热量 的变化导致温度的变化。4、水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是 0 ℃和 100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规范佩戴护目镜,以防烫伤。( √ )2、水的三态变化不是循环的。( )3、沸腾时,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 √ )4、天上的云是水蒸气。( )5、使用酒精灯的内心加热温度最高。(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水的沸腾需要持续的( B )A.温度 B.热量 C.加水2、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是一个( A )的过程。A.散热 B.吸热 C.搅拌3、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是( B )A.继续升高 B.保持不变 C.开始下降4、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然后停止加热,最后再加热到沸腾,温度的变化过程是( A )46A.上升-下降-上升-不变 B.上升-不变-上升-不变 C.上升-下降-不变-上升5、关于水的凝固点和沸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水的凝固点是 0℃,沸点是 100℃ B.水的凝固点是 100℃,沸点是 0℃C. 水的凝固点和沸点与温度的变化有关四、连线题将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关系连线。水→冰冰→水 吸热水→水蒸气水蒸气→水冰→水蒸气 散热水蒸气→冰五、实验题图甲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水的内部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的现象,判定水开始 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 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47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4 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 ℃;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减低”);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说明水沸腾前体积 变大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体积 变小 。4.2 水的蒸发和凝结一、填空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2.水蒸发的现象: 湿衣服晾干了, 水洼里的水变干了。3.水蒸气凝结的现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 刚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珠。4. 云、 雾、 霜、 雪的形成原因云 雾 霜 雪(1)云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珠成小冰晶,飘浮在高空。(2)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3)霜是低空的水蒸气在 0 ℃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4)雪是高空的水蒸气在 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48二、判断题1. 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 ( √ )2. 湿衣服被太阳晒一天就变干了, 是因为衣服上的水被太阳吸收了。( × )3. 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时, 在冰里加入一些食盐可以加速升温。( × )解析: 向冰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 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当固态的冰向液态的水转化时, 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热量, 从而达到加速降温的目的。4. 露水、 白云、 雾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 √ )三、选择题1. 用湿布擦黑板, 过了一会儿, 水干了, 这是( A ) 现象。A. 蒸发 B. 冷却 C. 凝结2. 水蒸气在( B ) 的情况下能凝结成小水珠。A. 受热 B. 受冷 C. 吸收热量3. 对于我们周围水的蒸发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无处不在 B. 随时都在进行 C. 容器盖上盖子水就不会蒸发了4. 为了让烧杯中的水蒸发得更快, 我们可以( C ) 。A. 向烧杯中加入冰块 B. 向烧杯中加入食盐 C.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5.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 这是因为( A ) 。A. 太阳下温度高, 水蒸发得快 B. 水被太阳吸收了C. 以上两个原因均有6. 常温下,取三只相同的玻璃杯,第一只杯中装冰块,第二只杯中装自来水,第三只杯中什么也不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三只杯子的外壁都会出现小水珠B. 装自来水的杯子外壁会出现小水珠, 这是因为杯中的水渗出来了C. 装冰块的杯子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玻璃怀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看得见的小水珠49四、实验题: 水的蒸发和凝结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方法: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水。②将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至 80℃,另一杯水加热至 40℃。③各放置 5 分钟, 用电子秤称量每杯水的质量观察并比较水量减少得多少。●实验现象: 温度为 80℃的水质量小, 水量减少得多; 温度为 40℃的水质量大, 水量减少得少。●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 水蒸发 得越快。2、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实验方法:①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 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 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 并记录玻璃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②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 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 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实验现象:①加入冰块后, 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 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2℃, 杯外为 20℃。②加入食盐后, 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变多, 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8℃,杯外为 20℃。●实验结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加入食盐后温度降低,导致小水珠变多。50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填空。1.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 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导致高温物体温度下降, 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直至两个物体温度相同。2. 在“观察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 的实验中, 试管中的凉水从烧杯中的热水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烧杯中热水的热量向试管中的凉水传递, 温度下降。 当凉水和热水温度相同后, 凉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二者的温度在室温的影响下同时下降, 直至与室温相同。3. 生活中可以使用感温纸带、 感温粉末等来感知温度。 感温粉末遇热颜色变浅, 可以把感温粉末加入水中,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观察温度的变化。二、判断题1. 将一盒牛奶放在热水中后 , 牛奶的温度会一直上升。 ( × )解析: 牛奶的温度会逐渐上升, 热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 当二者温度相同时,牛奶的温度不再上升, 会在环境的影响下而下降。2. 测量水温时, 可以直接将温度计放入试管和烧杯中, 不需要用手提着。( × )解析: 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和侧壁。3. 当水温与周围环境的温度一样时, 水温便不会再下降了。 ( √ )51三、选择题1. 把感温粉末加入水中, 如果观察到感温粉末的颜色变浅, 这说明水的温度( A ) 。A. 比较高 B. 比较低 C. 无法确定2. 向一只大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杯 60 ℃的热水, 将盛有一定量 20℃凉水的试管下端浸入热水中,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十分钟后观察到热水的温度为 45℃,那么此时凉水的温度可能是( B )。A. 18℃ B. 28℃ C. 48℃(2)三十分钟后再次测量热水和凉水的温度, 可以观察到二者温度( C )。A. 相差很大 B. 热水温度低于凉水 C. 大致相同(3) 如果此时室温是 23℃, 那么一小时后热水和凉水的温度是( B ) 。A. 20℃ B. 23℃ C. 50℃四、实验: 观察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实验方法:①取一定量 20℃左右的凉水装在试管中。②取一只大烧杯,倒入三分之二杯 60 ℃左右的热水,然后将盛有凉水的试管下端浸入热水中。③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读数。●实验现象:温度变化记录表●实验结论:凉水的温度逐渐上升, 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最后二者趋于接近。524.4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一、填空。1. 将牛奶包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把热量传给了牛奶。 喝汤时, 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 热汤把热量传给了金属勺的勺口, 热量沿着金属勺慢慢地向末端传递, 过一会儿, 勺柄也热起来了。2. 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如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金属条、金属圆片等) ,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如热从金属条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 从金属圆片的中心向四周传递等) , 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3. 三种热传递方式(1)热传导: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2)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使热量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3)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4. 在金属条和金属圆片中热的传递方式都是热传导。二、判断题1. 热总是从冷的部位向热的部位传递。 ( × )2. 不同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导。 ( × )3. 在竖直的金属条中部加热, 只会向上传递。 ( × )4. 勺子插在热水中, 勺子的水上部分也会渐渐地热起来。 ( √ )53三、选择题1. 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方向是( C ) 。A. 向左 B. 向右 C. 向四周2. 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 在固体中, 其产生条件不包括( C ) 。A. 物体要直接接触 B. 要有温度差 C. 必须在物体中心处加热3. 在金属条的中部加热, 热传递的方向是( C ) 。A. 不确定 B. 向一端传递 C. 向两端传递4. 下列现象中, 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C ) 。A. 用毛巾反复摩擦皮肤时感到热B. 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 弯折处会发热C. 用热水袋暖手, 手会感到热解析: A、 B 两项都属于摩擦生热, C 项属于热传递。5. 用酒精灯给金属条或金属圆片加热, 最先热的地方为( B ) 。A. 金属条或金属圆片的中心位置B. 离酒精灯火焰最近的位置C. 离酒精灯火焰最远的位置四、实验探究:热的传递如图所示, 小科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 火柴都向下悬挂, 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B ) 。A.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木头哪个传热本领大54(2) 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 C ) 。A. 蜡遇火不会燃烧 B. 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C. 蜡遇热会熔化(3) 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 A ) 加热。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4) 实验中铁丝上的火柴的主要作用是( B ) 。A. 火柴会燃烧, 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B. 火柴掉下的顺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C. 火柴的颜色会改变, 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5) 如果热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 五根火柴同时掉下来B. 离酒精灯最远的火柴先掉下来C. 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来五、实验: 观察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1、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方法:①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或感温油墨) , 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②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 观察金属条上蜡(或感温油墨) 的变化。●实验现象: 金属条中部的蜡先开始熔化(感温油墨颜色变浅) , 过了一会儿, 金属条两端的蜡同时熔化(感温油墨颜色同时变浅) 。●实验结论:酒精灯火焰的热先传到金属条中部,热再沿着金属条向两端传递。这说明热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552、观察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实验方法:①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或感温油墨) 的变化情况, 推测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②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 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 观察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情况, 推测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现象:在边缘加热: 蜡从加热处开始熔化, 热从加热处向四周传递;在中心加热: 蜡从中心开始熔化, 热从中心向四周传递。●实验结论: 热在金属圆片中是从较热的部位传递到较冷的部位。4.5 热在水中的传递一、填空。1.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 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2 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 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 热的传递过程如图中箭头所示(一)。3.冬天, 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 取暖器周围的空气先热起来, 热空气上升, 房间里上部的冷空气下降变热, 冷、 热空气的相对流动使房间里的空气全部变热, 如图所示(二)。56二、判断题1. 烧杯中的水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由底部往上逐渐变热。 ( × )2. 液体或气体受热后会发生流动, 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 热对流。( √ )三、选择题1.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 C ), 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 A )。A. 热对流 B. 热辐射 C. 热传导2. 取暖器一般安放在房间的( C ) 。A. 上部 B. 中部 C. 下部3. 热在( B ) 中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A. 木头 B. 酒精 C. 玻璃4. 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A ) 给物体加热。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5. 在夏季烈日下, 我们的头发摸上去很热,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C )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解析: 太阳向地球传递热的方式是热辐射。四、实验: 探索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1、观察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热的●实验方法:①在一根细长的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 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温粉末, 搅拌均匀。②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一侧加热,观察水的流动及颜色变化。●实验现象: 试管底部水的颜色首57先变浅, 侧壁 A 处颜色逐渐变浅, 侧壁 B 处随后变浅, 最后整个试管中的水颜色均变浅。 水的流动如图中箭头所示。2、观察烧杯中的水是如何传热的●实验方法:①在一只大烧杯内注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②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 2 滴红墨水。③用酒精灯给烧杯底部一侧加热, 观察加热后的水是怎么流动的,以及水中的颜色怎样变化。●实验现象: 加热处的红墨水逐渐散开, 向上浮动, 散到烧杯右侧, 然后下沉, 最后整杯水变红。五、简答题:将木屑倒入烧杯的水中, 对烧杯进行加热,试描述木屑的运动状态。答:烧杯底部的水受热上升时会带动少量的木屑一起上升,烧杯其余部位的冷水会下降填补空间,又把上升的木屑带下来。随着水温的升高,冷、热水交换的速度加快了,带动着大量的木屑不停地,上升、下降。4.6 哪个传热快一、填空。1. 不同的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 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 塑料和木头材料传热比较慢。2.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 像塑料、 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叫热的不良导体。583. 一般来说, 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 金属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 其次是铜和铝。4. 电饭煲内胆炒菜用的锅等需要有很强的传热本领,因此大多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锅铲、 汤勺、 漏勺、 铁锅等的把手以及隔热垫则大多用塑料、 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制造, 以免烫伤手。二、判断题1. 一般情况下, 金属传热的本领比木头强。 ( √ )2. 为了增强热传递, 电饭锅全部是利用容易传热的材料制成的。 ( × )解析: 把手等部位要用塑料等不易传热的材料制造, 以免烫伤手。3. 热的良导体用途广泛, 热的不良导体用处不大。 ( × )解析: 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4.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水是热的良导体。 ( × )解析: 液体除了水银外, 都不善于传热, 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三、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 传热性能最好的是( A ) , 最差的是( C ) 。A. 铁 B. 水 C. 空气2. 家里的炒锅、 高压锅等, 绝大多数是用金属制成的, 这是因为金属是( A ) 。A. 热的良导体 B. 热的不良导体 C. 重量轻, 价格便宜3. 下列材料中, 最适合用来制作锅铲 手柄的是( C ) 。A. 铜 B. 不锈钢 C. 木头四、实验: 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1、比较木勺、 塑料勺、 金属勺传热的快慢59●实验方法:①准备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金属勺, 在三种勺子的勺柄中段涂上蜡(或感温油墨) , 晾干。②在烧杯中加入约 100 毫升开水,将三种不同材质勺子的勺部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勺柄上蜡(或感温油墨) 的变化。●实验现象: 金属勺勺柄上的蜡熔化最快, 塑料勺次之, 木勺最慢。●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 导热性能 不同。 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次之, 木勺最慢。2、比较铜、 铝、 铁传热的快慢●实验方法:①准备三根粗细、 长短相同的铜、 铝、 铁棒, 分别涂上蜡(或感温油墨) , 晾干。②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金属棒,观察蜡(或感温油墨) 的变化。●实验现象: 铜棒上的蜡熔化最快, 铝次之, 铁最慢。●实验结论: 钢传热最快, 铝次之, 铁最慢。五、简答题如图所示是一条呈“M” 形 的铁丝, 在 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A、 B、 C、 D、E、F各点上的蜡会先后熔化,请写出各点蜡熔化的顺序。D→C→E→B→F→A604.7 做个保温杯一、填空。1. 比较哪杯水凉得慢(1) 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 陶瓷杯、 塑料杯中, 分别倒入同样多、 相同温度的热水。(2) 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最快, 这是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 传热快,散热也快;陶瓷杯里的水凉得最慢, 这是因为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 传热慢,散热也慢。2. 制作保温杯的设计方案:自制保温杯可采用双层结构(如图) 。 内胆和外壳可以采用玻璃、 陶瓷等热的不良导体。 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棉质物、 羽绒等保温材料。3. 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减慢热传递的作用, 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1) 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 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杯内热量的流失。(2) 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 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外界热量进入杯内。4. 保温瓶内胆原理图61二、判断题1. 茶杯上的盖子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 √ )2. 保温杯能保持杯内的水温一直不变。 ( × )3. 因为人穿衣服会感觉热, 所以雪糕被棉被包裹很快就会融化。 ( × )4. 传热性能好的物体, 保温性能也一定好。 ( × )三、选择题1. 下面各种物质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 C ) 。A. 铁 B. 铜 C. 泡沫塑料2. 盖上保温杯的盖子有利于保持水温, 主要是因为减缓了( A ) 。A. 热传导和热对流 B. 热运动 C. 热辐射3. 下列实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C ) 。A. 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 B. 电熨斗的金属底板 C. 热水瓶的玻璃内胆4. 冬天多穿衣服能感觉暖和, 这是因为衣服( B ) 。A. 传热快, 散热快 B. 传热慢, 散热慢 C. 传热慢, 散热快5. 市面上有一种新型面料“太空棉”, 科学家将一杯水用“太空棉” 包好,放入零下 30 摄氏度的冰柜中,6 个小时后水都没有结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太空棉” 可以用来缝制御寒衣物 B. “太空棉” 是热的良导体C. 空调房的隔热窗帘可以用“太空棉” 制作6. 外卖员一般将外卖用泡沫箱装起来(如图) , 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 泡沫箱比较坚固B. 泡沫箱能降低温度C. 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 可以使外卖凉得慢些62四、实验: 怎样使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些●实验方法:①五个杯子的保温方法如下图所示, 将五个杯子放置在同一张桌子上。②同时在五个杯子中加入相同温度、 等量的热水。③同时测量、 记录各个杯子里水的初始温度。④10 分钟后再次同时测量各个杯子里水的温度, 并完成实验记录。无盖的杯子 杯上加盖 杯外包毛巾 加盖、 外包毛巾 加盖、 嵌入泡沫塑料中●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无盖的杯子保温效果最差, 杯子加盖并嵌入泡沫塑料中的方法保温效果最好。五、探究题我们常用热水瓶来储存烧开的热水, 它的构造如图所示, 最外面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壳, 里面有一个内胆, 由两层玻璃组成, 玻璃层中间是真空的。63(1) 热水瓶能较好的保温, 主要是因为( B ) 。A. 塑料材料传热能力强B. 内胆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C. 外壳坚硬, 热量不易散失(2) 我推测软木塞是( A ) 。A. 热的不良导体B. 热的良导体(3) 现有同样: 大小、 形状、 颜色、 厚薄的三种杯子, 要想使热水凉得最快, 应该把热水倒入( A ) 。A. 不锈钢杯B. 塑料杯C. 陶瓷杯6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