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衢(qú) 卮酒(zhī) 罡风(gāng) 共其乏困(gōng) 赅人听闻
B.纾祸(shū) 缱绻(qián) 攻讦(jié) 目眦尽裂(zì) 嗔目视之
C.趿拉(tā) 两涘(sì) 飨士卒(xiǎng) 浚其泉源(jùn) 肉袒负荆
D.齑粉(jǐ) 孱头(càn) 缒而出(zhuì) 数目项王(shuò) 运筹帷幄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21世纪教育网
B.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C.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与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的基础。
D.“天下第一村”华西村328米高的“空中新农村”大楼豪华程度令人惊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3.根据语境,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5分)
作家刘震云在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正在市场买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在犹豫,是买西红柿还是买茄子,因为西红柿比茄子贵。这时,出版社的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获奖了,我当即决定——买西红柿!当天中午吃的是鸡蛋西红柿面,味道跟平时吃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鸡蛋就是鸡蛋,西红柿就是西红柿。”
答: ▲
4.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一幅传统年画,请你从中任选两个事物,说出其中寄托的美好愿望。(共4分)
答:① ▲
② ▲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去 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②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④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
【注】①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宥,通“囿”,局限。②少主:秦惠王的继承人。③中谢:官名,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谢,细人也 细:仔细 B.昭釐恶之 恶:嫉恨
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被衣冠 被:穿上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3分)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
B.那个中谢的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ZXK]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蔽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4分)
译文: ▲
(2) 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3分)
译文: ▲
(3) 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 (3分)
译文: ▲
三、古诗词鉴赏 (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 朝 欢
柳 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释】①只轮:代指车。 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浪萍风梗诚何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分析。(4分)

▲ 21世纪教育网
(3)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扬子江》)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3)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张溥《五人墓碑记》)
(4) 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
(5)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 。(屈原《离骚》)
(6)朝搴阰之木兰兮, ▲ 。(屈原《离骚》)
(7)念高危,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想馋邪,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猫 城
(日)村上春树
青年背着一只包,独自游历山水。他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坐上火车出游,哪个地方引起他的兴趣,便在哪里下车。
车窗外出现了一条美丽的河。沿着蜿蜒的河流,平缓的绿色山岗连绵一线,山麓有座玲珑的小镇,给人以静谧的感觉。这幅景致诱惑着他的心。列车刚在车站停下,青年便背着包跳下车。没有别的旅客在此处下车。他刚下车,火车便扬长而去。
小镇一片静寂,看不见一个人影。所有的店铺都紧闭着卷帘门,镇公所也空无一人。唯一的宾馆里,服务台也没有人。他按响电铃,却没有一个人出来。看来完全是个无人小镇。要不然就是大家都躲起来睡午觉了。
然而,这里其实是一座猫儿的小城。黄昏降临时,许多猫儿便走过石桥,来到镇子里。各色花纹、各个品种的猫儿。它们要比普通猫儿大得多,可终究还是猫儿。青年看见这光景,心中一凉,慌忙爬到小镇中央的钟楼上躲起来。猫儿们轻车熟路,越过石桥,来到镇里。它们走进商店购物,在宾馆的餐厅用餐,在小酒馆里喝啤酒,唱着快活的猫歌。青年在钟楼上将这些光景收尽眼底。将近天亮时,猫儿们成群结队地走过石桥,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了。
天亮了,猫儿们都走了,小镇又回到了无人状态。等到天开始暗下来,他再次爬上钟楼躲起来,彻夜观察猫儿们的行动。火车在上午和傍晚之前开来,停在站台上。只要愿意,他完全可以坐上火车,离开这座令人战栗的猫城。然而他没有这么做。他年轻,好奇心旺盛,又富于野心和冒险精神,他还想多看一看这座猫城奇异的景象。
第三天夜里,钟楼下的广场上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骚动。“你不觉得好像有人的气味吗?”一只猫儿说。“这么一说,我真觉得这几天有一股怪味。”有猫儿扭动着鼻头赞同。于是,猫儿们分成几队,开始搜索小城的每个角落。没用多少时间,它们便发现钟楼就是那股气味的来源。青年也听见了它们那柔软的爪子爬上台阶、步步逼近的声音。完蛋了,他想。猫儿们似乎因为人的气味极度兴奋,怒火中烧。它们个头很大,拥有锋锐的大爪子和尖利的白牙。如果被抓住,不知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三只猫儿爬上了钟楼,使劲儿闻着气味。
“好怪啊。”其中一只说,“明明有气味,却没人。”
“的确奇怪。”另一只说。
它们百思不解地离去了。猫儿们的脚步声顺着台阶向下,消失在夜晚的黑暗中。青年松了一口气,也莫名其妙。要知道,猫儿们和他是在极其狭窄的地方遇见的,不可能看漏。但不知为何,猫儿们似乎看不见他的身影。他把自己的手竖在眼前。看得清清楚楚,并没有变成透明的。不可思议。不管怎样,明早就去车站,得坐上午那趟火车离开小镇。留在这里太危险了。不可能一直有这样的好运气。
然而第二天上午,那趟列车没在小站停留,甚至没有减速,就那样从他的眼前呼啸而过。下午那趟火车也一样。他看见司机座上坐着司机,车窗里还有乘客们的脸,但火车丝毫没有表现出要停车的意思。正等车的青年的身影,甚至连同火车站,似乎根本没有映入人们的眼帘。下午那趟车的踪影消失后,周围陷入前所未有的静寂。
黄昏开始降临。很快就要到猫儿们来临的时刻了。他明白他丧失了自己。他终于醒悟了: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猫城。这里是他注定该消失的地方,是为他准备的、不在这个世界上的地方。而且,火车永远不会再在这个小站停车,把他带回原来的世界了。
(译者:施小炜;原文有删改)
11.小说中的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2.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6分)


13.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析。(4分)


14.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出你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并结合全文,阐释你这样理解的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干草在青草中间
唐 韧
距美加边境不远的美国小州佛蒙特首府,小城伯灵顿,一年四季是旅游胜地。它傍美国第六大湖尚普兰湖,湖有海的感觉。小城永远宁静着,就是游人聚集的市中心商业区也无人喧哗,人们当街静静坐着啜咖啡饮啤酒,偶有小摇滚组合献艺,也不闹腾,好像是为尊重小城的脾气。
每天往返的路线上,有两片墓地。墓碑密集,白杨高耸。墓地与居民区隔街相望,只围一圈稀疏的栅栏,甚至栅栏都不设,往来之人并不避讳,墓地里鲜花供奉随常,无一些儿“阴森”感。
中国的城市,是没有这种“人鬼杂居”的城区布局的。当乡村改建城市或城市扩建,中国人决不会把一片坟地留在城市里面,一定会迁走坟墓。可以想象,在中国的城市街头嵌入一片墓地,会引发多少抱怨和惊恐。除非大名人墓可以在公园等处保留,一般坟墓都须远离市区,阴阳两界泾渭分明,生怕死者的阴气冲撞了活人,会招灾上身,特别是小孩子“撞客”了会惊吓发烧甚至夭折,至多只能在家里供奉灵位。还有一说,先人所葬地的风水又关乎其后裔的发达,所以要依山要靠水的,遵从“堪舆”的说道。南方许多地方更把扫墓称做“拜山”。每年清明祭扫,需要隆重地准备家族集体的远程旅行,找车,起早,备好一年供奉一次的清明祭品和足够先人一年“花销”的冥币,是一个浩大的活动。
而在美国的城市,阴阳之大防却没这么清楚。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就像干草存留在青草中间,就像枯树与活树并肩站立。曾经活过的生命和正在成长呼吸跳跃的新鲜生命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共在一个空间很自然。
因而墓地就很敞亮。白杨沙沙,叶片油亮,一片祥和之气。可以看出坟墓都是一家一家的,有一个家族几个坟墓像小合唱队似的排成半圆。
嵌入城区的并非只有老墓地。在马里兰州CollegePark,新辟的墓地也是与居民区比邻的,没有围墙,一片开阔的绿草地上,星散着不多的墓碑,其间相距十数米数十米不等,一簇簇鲜花娇艳,宛如小花坛。
曾有意到其中一片墓地参观。前面的车上下来一男子,是来更换鲜花的,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应是经常性的拜祭。墓碑文字有各种语言的,汉语的不少,多广东台山籍,碑文镌考妣姓名生卒年月籍贯等,犹太文西班牙文看不懂,英文的则多加刻《圣经》经文一段,或者以后人口吻撰写一两句简洁哀悼语,如“他远离了我们,但走近了上帝”。特别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座童墓,在可爱的照片和种植的鲜花之外,一葬于2007年的十岁女孩墓前摆着16种各样瓷的、布的、塑料的、胶皮的、毛绒的大小玩具,墓碑最上面是家族姓,下凿三个姓名框,女孩名占其一,另两个框都还空着,似乎是哀痛的双亲为自己预留的;另一四岁女孩墓前则有大小五座天使石雕,内容风格非统一设计,应是陆续送去的,一块不同材质的褐色石板上刻了几句肝肠寸断的话:
如果眼泪能筑起阶梯
如果回忆能铺一条小路
我要走上天堂
接你回家
看过不少国外名人为自己作的墓志铭,旷达的、调侃的、深沉的,这种父母为儿女作的墓志铭还是头一次看到。
加缪在《鼠疫》一开头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城市,比较方便的途径是看那里的人们“怎样干活,怎样相爱,又怎样死去”。这样的城市墓地的布局,应该是显示着这里的人们希望让亲人就埋在附近,他们愿意只消走上几步,甚或从窗子里望出去,就看见亲人的墓,一早一晚可以去站一会儿,送些鲜花,说上几句话,而不必等待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 (2010年3期《杂文选刊》)
15.本文的题目含义丰富,请结合原文加以解释。(6分)


16.根据你的理解,伯灵顿这座小城有着怎样的“脾气”?(6分)


17.中国的“清明祭扫”与美国的“经常性的拜祭”有什么不同?包含着怎样的文化观念的差异?(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说:“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根系深广的人。”
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有人曾完整地掘出一株大树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树冠领有空间的两倍。
请根据自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20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9.(1)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萍”和“梗”来喻自己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飘荡无定。(2分)
(2)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1分);暗示行旅的艰辛(1分);烘托旅人暗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1分)。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初冬,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结合词意1分)。
四、默写(8分)
10、(1)臣心一片磁针石;(2)虽九死其犹未悔;(3)大阉亦逡巡畏义;(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肇锡余以嘉名;(6)夕揽洲之宿莽;(7)则思谦冲以自牧;(8)则思正身以黜恶。21世纪教育网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定要抓住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语句,并对此进行抽象概括。在这篇小说中应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等描写。
【答案】①好奇心旺盛;②富于野心和冒险精神;③不满足现状,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追求;④孤独、对陌生的环境的恐惧。(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
1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思考。
【答案】①渲染了一种美好、静谧的氛围;②与下文猫城的静寂和主人公的恐惧形成对比;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正是这优美的环境“诱惑”了青年的心。(每点2分,共6分)
观点二:主题是“珍惜”。青年在现实中感觉到孤独,对现实有所不满,于是想离开远行。他进入了“猫城”。猫城是一种隐喻,里面都是形形色色人样的猫在那里生活,就跟现实世界中的人是一样。在那个世界里面,青年是个异类,更加没有存在的意义,会给猫城里面的猫带来恐怖感和危机感,他更加孤独,他独自一人在猫城的塔顶偷偷眺望,窥视猫城里猫的生活,无法交流,无法呐喊变得更加压抑。反而凸显出现实世界中生存的意义,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人不是孤岛的存在,我们都是相互关联,要珍惜手中所现实拥有的幸福。(主题观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理由4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5、解析:本文的题目具有比喻意义,结合文中的写的墓地,可以理解“干草”的含义,与“干草”相对,“青草”的含义也不难把握。
【答案】(1)题目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干草”比喻“死者”,用“青草”比喻“生者”(1分);(2)“干草在青草中间”比喻“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2分);(3)其中隐含着的是一种生死观:生与死只不过是生命的两种存在形式,“它们共在一个空间”,“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3分)。
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文章第一段开始,作者就依次介绍了伯灵顿的特点:宁静、生者与死者“毗邻而居”,当地人的生活等。先切分层次,再概括即可。
【答案】(1)“小城永远宁静着”;(2)小城很明朗,“一片祥和之气”,没有阴森恐怖之感;(3)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4)坦然地面对生活,接受死亡;(5)尊重死者。(答对3点得6分)
17、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作者对美国小镇伯灵顿特点的介绍中,隐含着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对比,从中不难看出两者的不同,这种不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
【答案】中国的“清明祭扫”,每年一次,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非常隆重,非常奢华,更加注重形式。美国的则是“经常性的拜祭”,规模很小,很简朴,所做的不过就是“更换鲜花,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注重情感的表达。(3分)中国的“祭拜”表达对死者的悼念,隆重、虔诚、敬畏;迷信先人可以保佑后世平安、幸福,包含的是“阴阳”两界阻隔的观念。“美国的拜祭”更加简单、朴素、真诚;表达的是一种怀念、一种关爱、一种尊重,其中所蕴藏着的是一种生死平等的观念。(3分)
七、作文
18、参照2012年高考评分标准
最佳立意:强调“根”的重要性,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实的根基。
1、判分原则
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评分表解
分类 赋分 切题 立意 说理/记叙 谋篇布局 语言表达
一 70~63 切 题 独到、深刻 剖析透彻辩证,见解独到/记叙生动,细节感人 严谨,精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准确、鲜明、生动
二21世纪教育网 62~56 准确、正确 分析较为辩证,层次分明/记叙真实,叙议恰当 完整;有特点 恰当、清顺
三 55~49 基本切题 基本正确 列举论据,分析说理尚不足或层次清楚逻辑关联不紧/写人叙事能力一般 基本完整 平实、通顺
四 48~42 略有牵强 基本通顺
五 41~28 不切题 牵强附会、硬贴标签 “整体打包”,或堆砌几乎没有意义的论据,无分析、“油水分离”/记叙描写能力很弱 逻辑层次不清 不通顺,有明显语病和多个错别字
六 27~0 不正确 云里雾里,颠三倒四、胡编乱造 无章无法 文字表述很差
附【参考译文】
东部地区的墨家(墨子学说)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秦惠王。秦惠王问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先生,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他的用心非常险恶,他将尽力向您游说,来取悦您的继承人。”秦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待着谢先生。谢先生到了以后,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而尽力游说,又有什么损失?所说的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把采纳对方的良言作为自己的忠厚,却只因对方取悦少主而形成自己的蔽塞,秦惠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像这些花费心思,会见说客即使再多,耳朵和眼睛即使(因会客频繁)再疲困,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是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衰老,但是智慧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
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书法,昭釐很嫉恨这件事。楚威王喜欢创制一些式样(也有解释为法制的),有个协助他创制式样并担任中谢(官职名)的人,替昭釐对楚威王说:“国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担任中谢的那个人,是个小人(地位卑微的人),一句话就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所以小人的话,不可以不详加考察。况且多次激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奸佞小人仕途前进之路打通了却又厌恶贤人的仕途堵塞,这难道不是太难了吗?疾飞的箭,可以射得很远,湍急的流水汹涌澎湃,激怒的君主就会受到蒙蔽,受到蒙蔽就不可能成为君子。那些不可能被激怒的人,他们大概事先心里早有准则。
有一个和别人做邻居的人,家里有一棵枯死的梧桐树,他的邻居(一个老汉)说这棵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把树砍掉了。与他为邻的老者请他把砍下来的梧桐树给自己当柴烧。这个人不高兴地说:“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就是认知上有所局限。请求或不请求把梧桐树当柴烧,这不能用来怀疑枯死的梧桐树的好与不好啊。
有个想得到金子的齐国人,早晨起来,穿上衣服,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官吏把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他:“人都在那里,你就抢人家的金子,为什么?”他回答说:“根本就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这真是极端的认知局限啊。存在(认知)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桀。局限带来的祸害实在太大了。亡国之君,大概他们都特别有认知局限的情况吧?所以只要是人必须去除局限后才能明白事理,去除局限就可以保全自身了。
【诗歌鉴赏 赏析】
这首《归朝欢》是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作品,反映了作者飘泊生涯的苦闷情绪。
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词的上阙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别岸”是稍远的江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这图画般地写出了江乡的荒寒景象。“沙汀”即水间洲渚,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人们惊起所致。江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在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只轮”“双桨”,借指车船。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逐利求名,匆匆赶路。柳永失意无聊,辗转浪迹江南,也同这一群赶路的人们披星戴月而行。在柳永许多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较为客观地再现了社会现实。
从上阙所写的冬日早行和商贩往来道途等情况,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的困苦劳顿,令人感到厌倦。虽然那些晨景有浓郁的诗意,早起赶路的旅人是无心领略其美妙的。过片的“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阙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一望”实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像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申上“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萍”和“梗”是柳词中习见的意象,以喻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是思乡的主要原因。他在离家时已有妻室了。在入仕之后思念家乡时,他也说:“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定风波》)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 在家苦苦相忆了。柳永一生在思想、生活、情感、仕宦等方面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给他带来很多痛苦并反映在作品中。他在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这些都是真情实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很具感人的艺术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
1.不等式的解集是 ▲ .
2.函数的最小值为 ▲ .
3.下图是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若干图案,则按此规律第个图案中需用黑色瓷砖 ▲ 块.21世纪教育网
4.在中,,,,则= ▲ .
5.已知,则的值等于 ▲ .
6.在△中,已知,则= ▲ .
7.若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整数,则= ▲ .
8.在中,若,则的形状是 ▲ .
9.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2,),则的解集为 ▲ .
10.在中,, ,则= ▲ .
11.已知实数为等比数列,存在等比中项,的等差中项为,则 ▲ .
12.已知,则的值等于 ▲ .
13.数列的通项,第2项是最小项,则的取值范围是 ▲ .
14.设,且,记中的最大数为,则的最小值为 ▲ .
二、解答题
15.设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已知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角;
(2)若的外接圆半径为2,求的面积.
17.(1)如图,已知是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个角,且,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已知,且,,求的值.
21世纪教育网
18.如图,某城市设立以城中心为圆心、公里为半径的圆形保护区,从保护区边缘起,在城中心正东方向上有一条高速公路、西南方向上有一条一级公路,现要在保护区边缘PQ弧上选择一点A作为出口,建一条连接两条公路且与圆相切的直道.已知通往一级公路的道路每公里造价为万元,通往高速公路的道路每公里造价是万元,其中为常数,设,总造价为万元.
(1)把表示成的函数,并求出定义域;
(2)当时,如何确定A点的位置才能使得总造价最低?
19.已知函数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取值范围;
(2)解关于的不等式;
(3)若不等式对一切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方程有一个根为,.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数列的前项和为,求的值;
(3)是否存在不同的正整数,使得,,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数学参考答案
二、解答题
15.解:(1)设的首项为,公比为
当时,,,则,不合题意; …………2分
当时, ,两式相除得,
∴,∴ ……………………6分
∴ ……………………8分
(2)∵,∴ ……10分
当时, ……12分
当时,
综上所述:当时,,当时, …………14分
17.(1)证明:设、分别为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则,,
则, …………………3分
又∵的夹角为,
∴, …………………6分
∴ …………………7分
18. 解:(1)∵与圆O相切于A,
∴OA⊥,在中,, …………………2分
同理, …………………4分
∴,
∴, …………………6分
定义域为: …………………8分
答:当取,即A点在O东偏南的方向上,总造价最低. …………16分
19.解:(1)①当即时,,不合题意; …………1分
②当即时,
,即, ………………3分
∴,∴ ……………5分
(2)即

①当即时,解集为 …………………7分
②当即时,
∵,∴解集为 …………………9分
③当即时,
∵,∴解集为 …………………11分
(3),即,
∵恒成立,∴ ………………13分
设则,
∴,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当时,,∴ …………………16分
20.解:(1)证明∵是方程的根,

当时,,∴,
解得,∴ …………………2分
当时,,∴
化简得,∴,∴,
∴,又 ………………5分
∴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6分
(2)由(1)得,
∴,带入方程得,,∴,
∴原方程为,∴,∴ …………8分
∴ ①

① — ②得
………………11分
,∴ ………………12分
             
                         
                                   
                                   
                                   
(1) (2) (3)
......
1

O
P
Q
A
B
C
O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3年全国“两会”进一步倾听和反映民众呼声,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民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以扩大人民民主。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2.2013年1月,江苏省“两会”在南京举行。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初展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制度保障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3.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个人及法人信息安全。这表明
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②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法律保障
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国家保护公民一切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人民民主专政没有腐败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政治自由
C.游行示威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在我国,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是
A.行使政治权利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关注国家大事 D.维护公众的利益
7.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
①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政治保证
③实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④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A.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B.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
C.公民履行相同的义务 D.公民共同地参与立法21世纪教育网
9.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④享有不受限制的言论自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当公共权力被滥用、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时,公民可以举起手中的利剑,依法同腐败现象作斗争。这里的“利剑”是指公民的
A.监督权 B.咨询权 C.选举权 D.建议权
11.2012年是全国各地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之年,许多高三同学第一次有资格参加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可有的同学认为,高三复习己进入关键时期,人大代表选举与中学生关系不大,不想去参加。这些同学的观点
A.正确。这些同学坚持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错误。这些同学必须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C.正确。公民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D.错误。公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影响选举效果
12.人大代表的选举都实行差额选举,下列关于差额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公民都有直接表达意愿的机会
B.正式候选人名额等于应选名额
C.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D.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13.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建言献策。这是公民通过一定途径参与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4.2012年9月13日,环境保护部组织召开了《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专家座谈会。来自中国多家科研院所和环保组织的专家学者对完善草案建言献策。这说明公民可以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
A.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B.民主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专家咨询制度
15.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
A.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B.实行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D.充分行使政治自由
16.在我国,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A.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B.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C.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D.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17.2012年,微博反腐风生水起、格外耀眼。“微博一转,关注数万”,微博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参与反腐败的新渠道。这表明
A.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尤为重要 B.网络监督是制约行政权力的关键
C.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D.舆论监督威力大、时效快
18.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某中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规范流动小吃摊点”项目研究,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议书。这一做法反映出他们
A.主动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活动 B.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C.积极、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D.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9.2012年2月,天津“注胶虾事件”发生以后,该市相关部门对水产批发市场进行了整顿,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水产批发市场的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这里政府履行的职能主要是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20.江苏省徐州市政府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并将其作为2012年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这一做法体现出:
A.政府的权威由人民的认可程度决定 B.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C.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D.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21.2012年8月29日凌晨,台风“布拉万”袭击哈尔滨。市政府应急办通过市电台、电视台、交通台、短信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强降雨信息提醒市民减少出行,做好防范工作。如果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D.强化管理,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22.2013年1月,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报销比例不低于90%。这说明政府
A.把经济调节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C.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D.加强廉政建设
23.针对“暴力拆迁”等问题,国务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条例草案中,用“搬迁”取代了“拆迁”这一概念,“拆迁”将成为历史。这体现了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我国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③公民的利益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④我国政府是包办一切的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政府提供的法律途径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推行电子政务 D.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25.2012年8月23日,合肥市规划局公示地铁1号线芜湖路站至徽州大道站段19个站点的工程设计方案,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这表明规划局
A.确保公民当家作主 B.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C.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D.公民依法履行义务
26.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属于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形式有
A.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B.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 D.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
27.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监督
C.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监督 D.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8.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下列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有
①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②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④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9.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加强监督就能杜绝腐败 B.权力必须置于监督之下
C.权力滥用将会降低效率 D.政务公开可以避免矛盾
30.2012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进一步保障了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这一政策有利于
A.决定政府性质 B.提高立法质量
C.树立政府权威 D.彻底实现教育公平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里正确涂A,错误涂B。(本部分共10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
3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33.在我国,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4.我国公民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始终保持一致。
35.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6.在我国,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政府基层政权机关。
37.有序和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
38.政府依法行政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9.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40.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标志。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第41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
41.“表哥”、“房叔”……因广大网友提供有关线索和持续关注,多名官员落马。一方面,网络反腐充分反映了公民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网络的“运动式”反腐也充满信心泡沫,很多信息,网友不核实就发,不知情跟着瞎转发。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哪些合法渠道?
(2)结合材料,谈谈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42.2012年8月下旬,南京市进行了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会,消费者、市人大、市政协、经营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参加听证会,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南京市物价局指出,这次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会,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按照疏导上游天然气价格上调与南京市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矛盾,同时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经过价格成本监审及详细测算,提出了价格听证三种方案。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让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意义。(4分)
(2)南京市物价局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6分)21世纪教育网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环境恶化,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这让古板的英国人痛下决心,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关闭城内污染企业, 倡导低碳生活,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交通拥堵,建有大型环形绿地……
(2)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借鉴英国经验、治理雾霾污染。(6分)
美丽中国 你我责任
“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治理雾霾,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3)在“治理雾霾,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准备如何有序政治参与?(4分)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三、简析题
(2)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分)
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经过价格成本监审与详细预测,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听证方案,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该选项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的转变。以下各项,与推动这个转变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城市商业的发展
C.各国变法的推动 D.水利设施的兴修
2.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D.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 ②市坊严格分开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出现了夜市和早市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4.某学生分析“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 :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 :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 :72
① 农业税消长反映农业生产趋于削弱 ②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 政府财政日益依赖于非农业税收 ④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若生活在宋朝,你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有
①在长江流域能穿上丝绸衣服 ②在河南开封能穿上英国机器生产的棉布 ③在四川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在浙江杭州可使用精美的瓷器——青花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政策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剥削沉重
C.农民购买力低   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
7.清初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B.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
C.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D.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8.“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都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事实上,最先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迪亚士 C.亚美利哥 D.达·伽马
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0.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
A.商业资本的发展 B.商品种类的增加
C.航路中心的改变 D.贸易范围的扩大
11.“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12.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14.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
①蒸汽机的改进 ②内燃机的发明  ③炼钢技术的突破 ④石油的开采利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21世纪教育网
D.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6.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艾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戚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A.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转移贸易对象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逆差
1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0. 1915年,中国出现了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这场运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辛亥革命的发展 B.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C.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 D.日俄在中国东北发生战争
2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导向 B.外部环境有利 C.实业家自强不息 D.自然经济解体
22.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初步改变这种现象的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新中国成立
23.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出现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
B.三大改造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中
24.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
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
25. 1979—1984年是新中国粮食生产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有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实行重大转移 ②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27.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A.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指导下得到恢复发展 B.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28.国际舆论曾对中国的一重大开放举措予以高度评价:“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是中国从明朝以后的第一次开放”。这里所指的是
  A.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众多开放城市建立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2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0.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④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1.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2.宋代制瓷业非常发达,能制作精美的白瓷、青瓷和彩瓷。
33.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的改革开放由此拉开序幕。
3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
面,由沿海到内地,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
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四 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据材料指出其所有制方面最突出的特征。(2分)
(2)材料二反映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2分)
(4)据材料四分析,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秦汉时期实行该政策的主要目的。(3分)
37.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53—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二)1958一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 一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四)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0分)
38.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艰辛探索近代化道路,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的大潮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办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如何?(1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获得初步发展,请归纳其原因。(2分)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分)
(3)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试分析其出现的客观原因。(1分)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的原因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历史试题答案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土地制度:井田制;(1分)土地所有制度形式:土地国有制。(1分)
(2)变化:由井田制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3)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分)产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1分)
(4)政策:重农抑商政策;(1分)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封建统治。(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0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等,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u-64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2分,共46分)
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式:   B.白磷分子的比例模型:
C.氯化钠的电子式: D.K+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曾对化学平衡进行研究并提出平衡移动原理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勒夏特列 D.汤姆生
3.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第VIII族和零族
B.周期表中的周期分为:短周期、长周期和不完全周期21世纪教育网
C.57-71号元素放在同一位置,称为镧系元素,所以它们全部互为同位素
D.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除零族外)
4.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金刚石和富勒烯(C60)  B.CH3CH2CH2CH3和
C.12CO和14CO     D.CH3CH3 和CH3CH2CH3
5.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下潜到深海7020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蛟龙号”的耐压舱用钛合金制造。下列有关钛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48 B.电子数为26
C.中子数为22 D.质量数为48
6.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2O B.CaCl2
C.NaOH D.H2SO4
7.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C.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且稳定性比硫化氢还差的气体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8.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为: ;则下列原子中,与氧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9.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CO2和SiO2  B.CH4和H2O
C.KOH和Na2O   D. CCl4和NH4Cl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B.NaCl的晶体模型:
C.判断共价化合物的依据:是否含有共价键
D.32S与33S的中子数不等,所以是不同核素
11.下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A.H—F === H + F
B.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
C.金属钠与水反应
D.HNO3 + NaOH = NaNO3 + H2O
12.在一定温度下,向a 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X、Y、Z三种物质体积分数均相等
B.容器内X、Y、Z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消耗0.2 molY同时生成0.2molZ
1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工生产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超声波、压强和催化剂等
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的
C.可逆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相等的现象
D.化学限度(即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改变反应条件,提高产品的产率
14.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请分析下述原电池的组成,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总反应式 Zn+Cu2+=Zn2++Cu
正极 Cu Cu Zn Ag
负极 Zn Zn Cu Cu
电解质溶液 CuSO4 AgNO3 CuCl2 CuS04
A B C D
15.已知:Na2S2O3+H2SO4=S↓+SO2+H2O+Na2SO4,某同学通过不同温度,析出硫的快慢,来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①假说法 ②实验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下列各项措施中,与上述精神相悖的是
A.大力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B.利用核能、水库、潮汐等发电,可以减少火力发电对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C.H2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可用电解水的方法进行获得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照明系统,有利于实现城市的“蓝天工程”
17.下列表述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不能再生,故传统能源都为一次能源,新能源都是二次能源
B.铝热反应需要能量引发,因为铝热反应为吸热反应
C.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以减轻温室效应,因CO2密度较大
D.增加炼铁高炉(右图)的高度并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因为
化学平衡没有移动
18.下列措施是为了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保存浓硝酸时,通常用棕色瓶并放在阴凉处
B.用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C.合成氨的反应中,选择“铁触媒”作催化剂
D.在试管中进行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稍微加热
19.右图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减轻
B.电池工作时,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锌片失去的电子通过番茄汁流向铜电极
D.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20.CO、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乙醇: 2CO + 4H2 CH3CH2OH + 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增大H2的用量,有可能使CO转化率达到100℅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升高温度均可加大反应速率
D.在一定条件下,当CO的浓度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21.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单质主要集中在大气平流层中,A、E是同主族元素,B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大,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请分析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E>C
B.C、D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物的碱性: C>B
D.氢化物的稳定性:A>E
22.现欲用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实验过程中绘制出生成CO2的体积[V(CO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判断OE段、EF段、FG段、GH段反应速率(分别用v(OE)、v(EF)、v(FG)、v(GH)表示)哪个最快
A.v(OE)
B.v(EF)21世纪教育网
C.v(FG)
D.v(GH)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干冰升华时,二氧化碳分子中的共价键不发生断裂
C.C(石墨,s)=C(金刚石,s),反应中既没有电子得失也没有能量变化
D.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友情提醒:请细心作答,小心填涂■
非选择题(本部分3大题,共54分)
24.(共20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框架,请回答:
①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⑴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面问题:
(a)写出元素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元素⑦和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是 ▲ (用化学式表示)。
(b)元素②与元素⑨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 (填 “共价”或“离子”,下同)化合物。元素⑤与元素⑨的化合物属于 ▲ 化合物。
(c) 请写出元素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结构式为: ▲ ;元素①—④中的某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可以做保护气,请用电子式表示其分子 ▲ 。
⑵元素周期表中位于斜对角线的两种元素及其性质十分相似,称之为对角线法则。根据元素周期表对角线法则,金属铍(Be)与铝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十分相似。21世纪教育网
(a)写出证明Al2O3是两性物质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
(b) Be(OH)2和Mg(OH)2可用试剂 ▲ 鉴别。
25.(共18分)⑴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滴~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玻璃片与小烧杯之间粘结在一起、烧杯中产生 ▲ 的气体、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出现糊状的原因是反应中有 ▲ 生成。
③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④通过 ▲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 (填“小于”或“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⑵已知: 112.0L(标准状况下)的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放出4448kJ的热量。
①请写出CH4气体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②如果上述反应生成的是水蒸气,则反应放出的热量 ▲ 4448kJ。(填“>”或“<”或“=”)
26.(共16分)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甲)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e 极附近显红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三个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 ;
⑵乙装置的主要用途是 ▲ ;
⑶在电源中,B电极为 ▲ 极(填电极名称,下同);丙装置中Y电极为 ▲ 极;
⑷在甲装置中,石墨(C)电极上发生 ▲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装置中总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⑸丙装置在通电一段时间后,Y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
⑹如果乙装置中精铜电极的质量增加了0.64g,请问甲装置中,铁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 ▲ 升。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
24.(共20分)
⑴(a) 第三周期第ⅣA (2分)、H2SO4 (2分);
(b) 共价 (2分)、离子 (2分);
(c) (2分)、(2分)、(2分);
⑵(a) Al2O3+6H+ = 2Al3++3H2O (2分)、Al2O3+2OH―= 2AlO2―+H2O (2分);
(b) 氢氧化钠溶液 (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is Jimmy now
A. At the hotel. B. At home. C. At the lab.
2. What does the man probably do
A. A waiter. B. A taxi driver. C. A guide.
3.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 Discouraged. B. Satisfied. C. Excited.
4. How many bank robbers were there altogether
A. One. B. Three. C. Four.
5. How much will it cost the speakers to have the car repaired
A. $900. B. $600. C. $300.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man’s father do
A. A writer. B. A teacher. C. A photographer.
7. Who is not in the photograph
A. The man’s father. B. The man’s mother. C. The man’s sist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Attend a party. B. Take a holiday. C. Go on a business trip.
9. When does the woman plan to arrive
A. Late Friday. B. Midday Saturday. C. Saturday night.
10. What will the man take with him
A. A rain coat. B. An umbrella. C. A sweat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How much money does the man want to borrow
A. $10. B. $20. C. $30.
12. Why does the man need to borrow money
A. To buy a present. B. To hold a party. C. To buy a shirt and tie.
13. When does the man say he will pay his mother back
A. Next week. B. Next month. C. Next year.
听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y does the woman feel unhappy
A. The Molinas don’t treat her nicely.
B. The letter reminded her of her family.
C. She has nobody to talk to.
15.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fter the conversation
A. Go to a restaurant. B. Go shopping. C. Visit her parents.
16.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has bought a new walkman.
B. He lost the photograph of his family.
C. He doesn’t like his maths teacher.
听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hings does the speaker see in the village
A. Electric lights. B. Candle lights. C. Truck light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 How did the speaker go to Vientiane after lunch
A. By bike. B. By truck. C. By bus.
19. How did the speaker greet the old man on the Mekong
A. By putting his hands together.
B. By kissing him on the cheek.
C. By waving his arms.
20. What is the Mekong River rich in
A. Gold. B. sand. C. Fish.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Thanks to _____ help from his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he has made _______ rapid progress in his studies.
A. 不填;a B. the; 不填 C. the; a D. a; the
22. The possibility __________ pleasant smells might reduce pain has recently been suggested by new research.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that
23. The new road is __________ of the old one.
A.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e length B. three times more than the length
C. more than the length D. more three times than the length
24. His son has __________ the running of his company, including six London theatres.
A. taken up B. taken off C. taken on D. taken over
25. They were having an argument about __________ turn it was to do the cooking.
A. which B. what C. whose D. who
26. Loulan is believed __________ over by sandstorms gradually from AD200 to AD400.
A. to cover B. to be covered C. to have covered D. to have been covered
27. No one knows __________ it will be fine tomorrow and __________ we can play basketball together.
A. whether; whether B. that; whether C. whether; that D. that; that
28. Either his wife or his friends __________ his birthday party.
A. has attended B. have attended C. attends D. is attending
29. The doctor will not permit mother up __________ her leg is better.
A. if B. until C. when D. unless
30. This time next week I __________ to Guangzhou to attend a meeting with my manager.
A. will fly B. am fly C. shall be flying D. fly
31. A student in our school will be immediately sent home if he is found __________ computer games at night.
A. play B. playing C. to play D. played
32. He made a great __________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A. contribution B. progress C. distinction D. conclusion
33. If it is __________ for you to go out tonight,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me
A. practical B. necessary C. convenient D. grateful
34. He works for a club which __________ of 120 members.
A. is consisted B. consists C. consist D. are consisted
35. ---Poor Steve! I could hardly recognize him just now!
---__________. He has changed so much!
A. Never mind B. No problem C. Not at all D. Me neither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Would you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a wish is born from an idea, a simple idea imagined in the mind Back in the 19th century two men had an idea which in the end became their great 36 . The efforts they had made were rewarded(奖赏) with their success that 37 world travel.
In 1903, the Wright Brothers (Wilbur and Orville) achieved their dream. They flew the world’s first power-driven, heavier-than-air machine by which they made free, controlled and sustained(持久的) 38 . Kitty Hawk, North Carolina(美国地名) 39 this important and memorable moment.
The dream started with an idea that was planted in their minds by a 40 given to them by their father. In the words of the boys, “Our father came into the house one evening with some object in his hands, and 41 we could see what it was, he threw it into the air. Instead of falling to the floor, the toy flew across the room 42 it hit the ceiling(天花板), where it finally sank to the 43 .” This simple toy attracted the Wright Brothers and started their lifelong 44 in human flight.
The Wright Brothers 45 learning new things. 46 they opened their own printing office and then in 1893 they opened a company where they repaired bicycles. But Wilbur had his mind set on something more 47 . He decided to pursue(致力于) 48 .
The brothers spent many hours researching, 49 their machines and making improvements. What started out as a 50 soon became a career. With determination and 51 they realized their dream in 1903.
The next time you hear or see an airplane or travel on one, 52 where it all started. A simple idea was developed in the minds of the two young men who didn’t have a university degree. They were not scientists in the 53 sense of the world.
What idea are you working on Have you limited yourself by saying you are not a scientist or not 54 enough Whatever the mind can think and believe, it can be 55 .
36. A. time B. dream C. pressure D. fortune
37. A. combined B. replaced C. explored D. changed
38. A. flight B. ride C. contribution D. achievement
39. A. wanted B. witnessed C. proved D. needed
40. A. bicycle B. airplane C. document D. toy
41. A. before B. when C. after D. while
42. A. until B. since C. if D. but
43. A. desk B. floor C. street D. road
44. A. discovery B. trip C. interest D. devotion
45. A. considered B. enjoyed C. admitted D. imagined
46. A. Actually B. Finally C. Usually D. Firstly
47. A. average B. powerful C. exciting D. fortunate
48. A. dancing B. singing C. flying D. writing
49. A. testing B. watching C. designing D. examining
50. A. hobby B. gift C. trouble D. trick
51. A. distinction B. explanation C. expression D. patience
52. A. forget B. ask C. remember D. expect
53. A. hopeful B. true C. wealthy D. energetic
54. A. funny B. polite C. outgoing D. clever
55. A. defeated B. achieved C. recognized D. organiz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wo good friends, Sam and Jason, met with a car accident on their way home one night. The next morning, Sam woke up blind. His legs were broken. The doctor, Mr Lee was standing by his bed, looking at him with a thoughtful expression. When he saw Sam awake, he asked, “How are you feeling, Sam ” Sam smiled and said, “Not bad, Doctor. Thank you for doing the operation.” Mr Lee was moved by Sam. When he was leaving, Sam said, “Please don’t tell Jason about it.” “... OK.” Mr Lee replied.
Months later when Jason’s wounds (伤) healed, Sam was still very weak. Neither could he see or walk. What he could do was just stay in his wheelchair all day long. At first, Jason stayed with him for a few days. But days later, Jason felt very discouraged and embarrassed to spend time staying with a disabled man like Sam. So he went to see Sam less and less. He made new friends. From then on, he didn’t go to visit Sam any more. Sam didn’t have any family or friends other than Jason. He felt very sad.
Things went from bad to worse. Sam died a year later. When Jason came, Mr Lee gave a letter to him. It was from Sam. In the letter Sam said, “Dear Jason, I am disabled. But I want you to be a healthy man. So I gave my eyes to you so that you can enjoy life as a healthy man. Now you have new friends. I’m glad to see that you are as healthy and happy as usual. I’m glad you live a happy life. You are always my best friend ... ... Sam”. When he finished reading the letter , Mr Lee said, “I have promised that I will keep this a secret until Sam is gone. Now you know it.” Jason stood there. Tears ran down his face.
56. Why did Sam thanked the doctor
A. Because the doctor was very friendly to him.
B. Because the doctor took good care of him.
C. Because the doctor saved his eyes.
D. Because the doctor kept the secret for him.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ime
a. Jason felt very discouraged to stay with Sam.
b. Jason lost his eyes in an accident.
c. Sam donated his eyes to Jason.
d. Jason didn’t go to visit Sam any more.
e. Sam died and Jason knew the truth.
A. dacbe B. dcbea C. bcade D. bcdae
58. The underlined word “heale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closest in the meaning to “__________”.
A. recovered B. hurt C. failed D. disappeared
59.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Sam was__________.
A. kind-hearted and helpful B. discouraged and outgoing
C. optimistic and humorous D. enthusiastic and curious
B
Some people make you feel comfortable when they are around. You spend an hour with them and feel as if you have known them half your life. These people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And once we know what it is, we can try to do it ourselves.
  How is it done Here are several skills that good talkers have. If you follow the skills, they’ll help you put people at their ease,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quickly.
  First of all, good talkers ask questions. Almost anyone, no matter how shy he is, will answer a question. One well-known businesswoman says, “At business lunches, I always ask people what they did that morning. It’s a common question, but it will get things going.” From there you can move on to other matters--sometimes to really personal questions. And how he answers will let you know how far you can go.
  In addition, once good talkers have asked questions, they listen to the answers. This point seems clear, but it isn’t. Your questions should have a point and help to tell what sort of person you are talking to. And to find out, you really have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attentively.
  Real listening at least means some things. First it means not to change the subject of conversation. If someone sticks to one topic, you can take it as a fact that he’s really interested in it. Real listening also means not just listening to words, but to tones of voice. If the voice sounds dull, then, it’s time for you to change the subject.
  Last but not least, good talkers know well how to deal with the occasion of parting. If you’re saying good-bye, you may give him a firm handshake and say, “I’ve really enjoyed meeting you.” If you want to see that person again, don’t keep it a secret. Let people know what you feel, and they may walk away feeling as if they’ve known you half their life.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eason why good talkers ask questions
A. To get the conversation going smoothly.
B. To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with other matters.
  C. To make more new friends.
  D. To know how far the conversation can go.
61. How many skills does the author give us to be good talkers
A. Three. B. Four. C. Five. D. Six.
62. In general, good talkers are persons who __________.
  A. can keep the conversation interesting
B. never talk too much or too little
  C. always keep the conversation a secret
  D. can change the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properly
63. If you are willing to meet someone again, __________.
  A. you’d better let him know it    B. you’d better shake his hand firmly
  C. you’d better keep it a secret D. you’d better understand him further
C
Name: Container Gardens by Number
Cover price: $l5.95
Our price: $9.49
A unique book contains 50 easy-to-follow container designs. Each design provides a simple numbered planting plan that shows exactly how to create each display, with an instruction of the finished planter and in-depth plant information. The plans are easy to follow and for any type of living space or garden.
Name: Off the Beaten Path
Cover price: $30.00
Our price: $l9.80
The best-selling Reader’s Digest travel book has 40% new content including over 200 new sites, over 200 new full-color photographs, and all-new, up-to-date maps. It spotlights over l, 000 of the United States’ most overlooked must-see destinations.
Name: l80l Home Remedies (疗法)
Cover price: $40.00
Our price: $29.96
Plenty of health complaints can be handled at home. Each and every remedy will be tested by a doctor to make sure it is safe and sound.
Dozens of conditions are covered, from headaches, sunburn, bad breath, and blisters(水泡) to allergies(过敏), and hiccups(打嗝).
Name: Best Weekend Projects
Cover price: $l7.95
Our price: $l3.96
Choose from 80 unique ideas to create an extraordinary living space. The projects are practical, as well as attractive, and will improve your home and yard and can be made in a weekend. These 80 well-designed projects are presented in a clear, easy-to-follow style that addresses readers in an accessible, user-friendly tone.
64. You can most probably read the passage in a ___________.
A. news story B. travel guide C. newspaper D. telephone book
65. How much money can you save if you want to buy a medical book
A. $6.46. B. $l0.20. C. $l3.96. D. $l0.04.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you afford if you have only $10
A. Off the Beaten Path B. Container Gardens by Number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l80l Home Remedies D. Best Weekend Projects
67. The author writes the passage in order to ___________.
A. persuade readers to buy the books
B. encourage readers to read more about medicine21世纪教育网
C. introduce the books to readers
D. develop people’s reading habit
D
Most British people prefer to live in a house rather than a flat and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houses usually have gardens. The garden is a place where people can be outside and yet private.
If a house has a front and back garden, the front is likely to be formal(正规的) and decorative(装饰性的), with a lawn (an area of grass) or fancy flower borders. The back garden usually also has a lawn and flower beds, and sometimes a vegetable plot(菜地) fruit trees. There’s often a bird table, on which food is put for birds, and a small simple house in which garden tools are kept.
Many British people spend quite a lot of money on their gardens and even the smallest may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lowers and plants. For them gardening is a hobby and they take pride in their gardens. Some towns and villages have competitions for the best-kept small garden. People with a small garden, or no garden at all, can rent a piece of land, on which most grow vegetables.
There are garden centers near most towns, selling everything a gardener might need, from flower pots to fish ponds as well as many types of plants.
The British interest in gardening affects the appearance of whole towns. Public parks and some roads often have bright displays of flowers in summer and public buildings have windows boxes(窗口花坛) and hanging baskets. Towns and villages enter for the Britain in Bloom competition every year.
68.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a back garden _________.
A. is also formal B. has flower beds
C. doesn’t have a lawn D. has beautiful flower borders
69. What do we know about garden centers
A. They are in the centre of the town.
B. Each town has a garden center.
C. Gardeners can buy tools there.
D. They have gardens for rent.
70.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know that _________.
A. gardening improves the appearance of British towns
B. British parks are full of flowers all year round
C. the British interest in gardening is decreasing
D. Britain in Bloom is a worldwide competition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四部分: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BEIJING, Dec.21, 2012--Hundreds of college graduates yesterday attended interviews to be volunteer teachers of Chinese in Thailand, 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As many as 380 people turned out at the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for the recruitment(招募) drive organized by the Beijing Center of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Overseas.
Recruiters(招聘人员)say they’ll pick 300 people from Beijing to teach Chinese in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meet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Chinese teacher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 official of the volunteer center of the Offi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ouncil International said that Chinese teachers are in great demand because learning Chinese is now par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义务教育) in many primary schools in Asian countries such as Thailand. Chinese teachers can be found in almost all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ailand.
An official with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Language, said those who passed the interview would go through a five-month training period. Successful candidates would then become volunteers and teach Chinese to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ailand, Philippines and other neighboring countries. Each volunteer would receive $800 in subsidies(津贴), with accommodation and medical insurance covered by the school. Volunteers who perform well will be recommended to continue their graduate stud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t universities when they return.
The official added that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candidates is that they have to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pass a Chinese-level test and a College English Band Four Exam. Candidates were tested on Chinese grammar, pronunciation, blackboard writing and English. Those with skills such as singing Chinese songs or dancing were preferred, she said.
Graduates line up to teach 71._______________ overseas
Date of the interview Dec. 20, 2012
72.___________ of the interview the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asic 73. _______________ for candidates ★having a 74. _______________ degree[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5. _______________ a Chinese-level test
★passing a College English Band Four Exam
Tested subjects Chinese grammar, 76._______________, blackboard writing and English
Destination countries 77._______________, 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Rewards ★$800 a month with accommodation and 78.______________ insurance covered by the school
★ may have the 79._______________ to continue their graduate stud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t universities.
80._______________for increasing need for Chinese teachers Learning Chinese is now par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many Asian countries.
第五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叫李华,你的英国笔友John来信询问你对即将来临的暑假的活动安排。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给他回信,说明你在暑假中的活动计划和理由。
活动 理由
休息 减少压力,恢复精力
读书 获取知识,上学深造
上网 收集信息,交流思想
打工 接触社会,学会独立
旅游 欣赏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注意:
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词数150左右。
Dear John,
I’m very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nd it’s a pleasure to tell you





▲ ▲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高一英语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
任务型阅读:
71. Chinese 72. Place 73. requirement(s) 74. bachelor’s 75. passing
76. pronunciation 77. Thailand 78. medical 79. chance/opportunity 80. Reason
作文:
听力原稿:
Text 1:
W: Hello, this is Barbara from the Rainbow Hotel. Is Jimmy at home
M: No, he is at the lab, but he will be back home at 4 o’clock.
Text 2:
M: This is River Street. What number do you want to go to
W: Let me get out there in front of that tree. That’s fine.
Text 3:
M: Linda,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the translation work
W: I have written and rewritten so much that I don’t know if I’ll ever get it finished.
Text 4:
M: Did you hear the news about the bank robbers
W: Yes, but I don’t know whether they have been caught or not.
M: All except one. He escaped while the police were searching the hotel where the other three were hiding.
Text 5:
W: The mechanic said it would cost 300 dollars to have the car repaired.
M: We might as well spend 300 dollars more to buy a new one then.
Text 6:
W: What’s that
M: Just a photograph.
W: Who are they
M: Well, that’s Brenda. She’s my sister and that’s my father. He’s a writer.
W: Where’s your mother
M: Oh, she’s not in the photograph. My parents aren’t married now. They’re divorced.
W: My parents are divorced too.
Text 7:
M: When do you want to leave for that seaside town, Martha
W: I’m not sure yet, but maybe we should leave Friday after work. It’s a long drive. But I’d rather get there late Friday than midday Saturday. We have three days off this time after all.
M: How long is the drive
W: Five or six hours.
M: Say, you leave at 4:30 right after work. And you’ll be there around nine or ten.
W: I suppose so. And we could still have a good night’s sleep.
M: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 Do you think it’s going to be a bit cold at night at the seaside
M: Maybe. I’m going to take a sweater or a light coat, just in case.
W: Hope we have a good time there.
Text 8:
M: Good morning. Mum. Would you mind doing me a favor
W: What is it, Tom
M: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lend me twenty dollars.
W: That seems like a lot. What do you want so much money for
M: It’s Catherine’s birthday on Monday and she’s having a party. I’ll have to get a new shirt and tie. You know Miss Wang, our former teacher, will also go to the party.
W: But I gave you some money last week. Have you spent it already
M: No, but I need it to buy Catherine a present. If I don’t go, Mum, she’ll be angry with me, and as I’m her boyfriend, I have to look smart.
W: I don’t think girls worry about things like that any more. When will you pay me back
M: As soon as I can. Mum. Next month, perhaps.
W: Next year more likely. Oh, well, here you are.
Text 9:
W: Robbie, this new walkman is really wonderful.
M: Richard and Marilyn bought it for me for my birthday.
W: They are so kind. You are very lucky, Robbie, to have such a nice family.
M: Is something wrong, Alexandra
W: No, nothing.
M: Yes, there is. I can tell. What’s the matter Come on, you can tell me. What’s up
W: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parents this morning. I miss them very much. The Molinas treat me so nicely and I like being with your family so much ... but when I received the letter with photographs of my family, I cried.
M: You really miss your family, don’t you
W: Yes, I know I must seem silly. It’s not like I have nobody. I like the Molinas very much, and they’re so kind to me.
M: Hey, why don’t we go out for a hamburger and French fries That’ll cheer you up. And you can use my walkman.
W: That’s a good idea. But if you go out, please don’t complain about your math teacher or your math homework. I want to have fun.
Text 10:
On our third night in Laos, we slept in a village on little pieces of wood. The village had no lights. In a few houses, however, we could see candles. On the small road near the village, we heard only one truck all night. The next morning we made an early start and traveled quite far before lunch. For lunch we ate a special noodle soup. After lunch we were tired, so we put our bikes next to many other bikes on a bus and we were driven to Vientiane. The capital city of Laos was very busy. Trucks, buses, jeeps and motorbikes filled the streets. We got on our bikes again.
Early that evening we cycled south of the city and followed the river to a big waterfall. The next morning we stopped to talk to an old man fishing on the Mekong. We greeted him with our hands put together, in the way of his people. He smiled and moved his head down a bit. He told us that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 river became much larger. But, he said, the river is always rich in fish life. Indeed, he said, it has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fish than any other river in Asia. He also told us about the changes on the river he had seen over the years. For him, the river was part of the only way of life he had ever known.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两条染色体中,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为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形状和大小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2.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是指
A.一个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
B.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染色单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21世纪教育网]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的4个DNA分子
3.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粒分裂次数依次是
A.1、2、2 B.1、1、1 C.2、2、1 D.2、1、1
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 D.②③⑤
5.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6.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中有44条常染色体和2条Y染色体,则此细胞可能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细胞
7.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分离 B.形成纺锤体
C.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 D.染色体复制一次
8.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9.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①初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A和a、b与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
A.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1.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右图所示,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1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两个细胞核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核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13.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过了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D.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14.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A.A : a =1:1 B.A : a =3:1 C.A : a =1:3 D.A : a =2:1
15.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l : 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6.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表示D)和绿色彩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A.每次抓取统计后的小球重新放回桶内才进行下一次抓取
B.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30个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匀小桶中的彩球
D.在抓取10次后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
17.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一个孩子蓝眼的概率是
A.50%  B.25%     C.75%   D.12.5%
18.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19.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21世纪教育网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20.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21.下列各项中,属于孟德尔进行遗传研究获得成功原因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②豌豆异花授粉是在开花期将母本去雄后套袋
③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开始再分析两对或多对,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④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2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的哪个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23.据右下图可知,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24.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
A.1/16 B.1/8 C. 3/16 D.1/4
25.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1/8 B.ddRR,1/16和ddRr,1/8
C.ddRr,1/16 D.DDrr,1/16和DdRR,1/8
26.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aaBB:2aaBb:1aabb:1AaBB:2AaBb:1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应该是
A.AABB × AABb B.aaBb × AaBb
C.AaBb × AaBb D.Aabb × AaBb
27.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
28.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
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
球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
“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9.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 × 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 × 白眼雄果蝇
30.一对夫妇如生女孩全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生男孩全部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XBXB和XbY B.XBXb 和XBY C.XbXb和XBY D.XBXb和XbY
31.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婚配,生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基因a)又有色盲(基因b)的小孩。这位表妹的基因型、这个小孩的性别依次是
A.AaXBXb、男孩 B.AaXBXB、男孩
C.AAXBXb、女孩 D.AaXBXB、男孩
3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再生一个男孩色盲的几率是多少
A.1/4 B. 3/4 C. 1/2 D.1/8
33.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
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 1号 B.2号
C.3号 D.4号
34.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可以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家系丙不可能表示色盲遗传
C.家系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家系甲也可以表示色盲遗传
3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基因型为XhXhY患血友病的孩子,这是由于妻子产生的“XhXh”异常卵细胞所致。则下列关于形成该异常卵细胞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36.(6分)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像D→A属于_________分裂; 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图A—F中有染色单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
(3)图C细胞形成过程中可形成_________个四分体。
(4)图C细胞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37.(6分)如图I所示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假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1)图Ⅰ中曲线②表示的是_________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2)图Ⅰ中曲线①上处于D点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Ⅰ中CD段细胞内最典型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Ⅱ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图Ⅱ中DE段细胞对应图Ⅰ中________段。
(5)图Ⅱ_________(能/否)既用来表示减数分裂,又用来表示有丝分裂。
38.(6分)小麦中的抗病和易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C、c表示;种皮红色和白色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D、d表示。下表为三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21世纪教育网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21世纪教育网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易感病红种皮 易感病白种皮
一 抗病红种皮×易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红种皮×易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三 易感病红种皮×易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1)从组合_________中可以推断,对种皮颜色而言,显性性状是_________。
(2)组合二的亲本中抗病红种皮、易感病白种皮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易感病白种皮中,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4)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所遵循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9.(6分)下图是一个家族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
(1)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病。
(2)Ⅰ-1和Ⅲ-8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Ⅲ-7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
(4)如果Ⅲ-7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在婚前检查中医生会建议这对夫妇尽可能不要孩子,因为这对夫妇生出患病孩的概率为_________。
40.(6分)下图是某血友病患者家族系谱图,血友病致病基因为Xh。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个体基因型:Ⅱ4号_________,Ⅲ9_________。
(2)Ⅲ7号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如果她与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
(3)个体Ⅰ1、Ⅱ5、Ⅲ9、Ⅳ13的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
第4页(共12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水资源、能源三者之间关系的图解表述,正确的是
读右图“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A自然资源可能是
A.煤炭 B.水能 C.棉花 D.闪电
3.西北干旱区光照强、太阳光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地表植被缺乏,地面风力比较强
B.阴雨天气少,光照时间长
C.动植物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D.当地人民注意保护和利用太阳光热资源
4.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 ②能源的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 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某自然物质全球分布示意图,图中黑点是该物质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5—6题。
5.该物质主要分布在
A.中纬度沿海地区 B.高纬度两极地区
C.大江大河流域 D.亚欧大陆中部
6.目前,该物质分布的面积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用量猛增 B.开采数量激增
C.全球气候变暖 D.利用浪费严重
7.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交通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012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2题。
10.甲、乙、丙、丁四种辐射中,与大气中CO2含量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化,指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降水量减少
C.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
D.全球气候变化,指的是全球近现代气候变化
12.关于全球变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使全球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可能导致旱涝、酷寒等极端天气的频发 ③海水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④动植物分布范围向高纬、高山延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中a、b、c三条曲线判断正确的是
A.a表示的是死亡率 B.b表示的是出生率
C.b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D.c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14.下列关于图中曲线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7年左右
B.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
C.2015年之后我国人口总数开始呈负增长的趋势
D.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读某地区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15—17题。
15.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上升 B.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
16.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女性人口比重 B.男性人口比重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多少
17.近几年,该地区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 B.养老负担重 C.老龄化速度加快 D.劳动力数量短缺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8—20题。

18.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1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苏北流往苏南 B.从河北流往新疆
C.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上海流往四川
2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21—2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21世纪教育网] 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2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2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经济学家周天勇近日指出:未来十到二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加速的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 ⑥水土流失加重 ⑦社会秩序混乱 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2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A.多建房,增加建筑群密度,解决住房问题
B.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
C.大力兴建工厂,解决城市闲散人员就业问题
D.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园林和绿地面积
下图为“2013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造成深圳某大街2013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逆城市化加速 B.务工人员返乡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旅游人数增多
26.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化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地区 B.江苏城市化水平高于辽宁
C.南方各省区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北方各省区 D.山西城市化水平最低
28.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新疆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知名度高 C.经济水平高 D.矿产资源丰富
下表为“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城市具有的职务职能。据此完成第29—30题。
类型 甲城市 乙城市 丙城市 丁城市
零售21世纪教育网 日用品21世纪教育网 √ √ √ √
中级消费品 √ √ √
高档消费品 √ √
特殊定做商品 √
学校 小学 √ √ √ √
中学 √ √ √
地方性大学 √ √
重点大学 √
29.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0.服务范围最小的城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A”,错误的打“B”。共10分)
3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生存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32.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
33.从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上升,人类面临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各种威胁。
34.当某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表明该地总人口数量在减少。
35.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36.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7.大规模城市建设极易导致城市地区水系紊乱。
38.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收了第一产业释放出的劳动力。
39.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宿迁应大力培植工业企业,促进城市跨越发展。
40.城市中心气压高于郊区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题(共30分)
41.(7分)读“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城市化第I阶段,主导产业以 为主。
(2)在城市化的第II阶段,主导产业以 为主,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多,并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世界六大城市带为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 城市带、日本太平洋城市带、
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城市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 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社会问题。
(3)在城市化的第III阶段,目前主要是指 国家,城乡差距缩小,出现 现象。
42.(7分)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分析甲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为 ;乙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
(2)如果人口迁移发生在甲、乙两国之间,人口迁出的为 国,迁入的为 国。
(3)分析甲、乙两国之间人口迁移带来的积极影响。
国家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甲国
乙国 增加就业压力,形成环境问题,社会秩序混乱
43.(8分)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的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生产成本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 ,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 相对落后。
44.(8分)根据人口自然变化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甲阶段处于人类历史的 阶段。
(2)乙阶段死亡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
(3)丙阶段出生率下降,原因是 。
(4)目前处于丁阶段的主要国家类型是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
41.(1)第一产业或农业;
(2)第二产业或工业 中国长江三角洲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 环境
(3)发达 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
44.(1)农业文明
(2)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3)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变化,由多子女的大家庭向少子女的小家庭转变
(4)发达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沭阳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有关史实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
B.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D.哈雷通过观察计算出哈雷慧星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随时改变
B.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随时改变
C.曲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一定随时改变
D.曲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定随时改变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就拥有了某种能量,这种能量称之为
A.重力势能 B.动能
C.弹性势能 D.内能
4.下列物体运动现象属于离心运动现象的是
A.火箭加速升空 B.洗衣机脱水
C.航天员漂浮在空间站中 D.卫星受稀薄空气影响圆周运动轨道越来越低
5.一个重为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在相同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次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做功为W1,另一次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相同的位移做功为W2。则有
A.W1> W2 B.W1< W2
C.W1= W2 D.无法比较W1和W2的大小
6.如图所示,飞机起飞时以300km/h的速度斜向上飞,飞行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o,则飞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分别为(已经sin37o =0.6,cos37o =0.8)
A.240km/h,180km/h
B.180km/h,240km/h
C.300km/h,180km/h
D.240km/h,300km/h
7.某同学骑电动自行车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为20N,行驶速度为8m/s,则电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为
A.16W B.160W
C.1600W D.无法计算
8.汽车以额定功率从水平路面上坡时,司机通过“换挡”可以实现
A.增大速度,增大牵引力 B.增大速度,减小牵引力
C.减小速度,减小牵引力 D.减小速度,增大牵引力
9.如图所示,一个半圆环AB竖直放置(保持AB水平),一个小球从A点以任意大小速度v0水平射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撞击圆环时的速度方向反向延长线与直径AB交点为P,下列关于P点位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O点
B.在O点左侧
C.在O点右侧
D.不在线段AB上
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手牵引细线,细线栓住的小球,为了使小球绕O点做加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手的动作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手在O点保持不动
B.手在绕O点的较小圆周上运动,保持细线与小球速度方向夹角等于90 o
C.手在绕O点的较小圆周上运动,保持细线与小球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 o
D.手在绕O点的较小圆周上运动,保持细线与小球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0 o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经典力学适用的领域有
A.宏观领域 B.低速领域 C.微观领域 D.强引力领域
12.如图所示,a、b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两颗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运动的周期大
B.a运动的线速度大
C.a运动的加速度大
D.a受到的万有引力大
13.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做跷跷板游戏,小孩离转轴距离比较大,则在跷跷板转动过程中有
A.小孩的线速度比较大
B.小孩的角速度比较大
C.小孩的向心力比较大
D.小孩的向心加速度比较大
14.某老师在做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快慢的实验研究,并给运动小球拍了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小球相邻影像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运动快慢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高点附近小球相邻影像间弧长短,线速度小,运动较慢
B.最低点附近小球相邻影像间圆心角大,角速度大,运动较快
C.小球在相邻影像间运动时间间隔相等,最高点与最低点运动一样快
D.无法比较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运动快慢
15.如图所示,质量为0.4kg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斜面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下滑高度1m,拉力F做了3J的功,则在此过程中
A.重力做功为4J B.重力势能增大4J
C.合外力做的总功为5J D.外力做的总功为7J
16.如图所示,一航天飞机上方用长绳系一颗卫星,进行适当调控后关闭发动机,它们一起在赤道上空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绳长不可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绳中一定没有弹力
B.卫星的加速度比航天器的小
C.卫星只能在航天飞机的正上方
D.若长绳突然断了,卫星将做离心运动
第Ⅱ卷(共46分)
三、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7.在研究平抛小球的运动规律实验中:21世纪教育网
(1)方案一:用平行y轴的光照射小球 A,在x轴上留下A球的影子,在平抛A球的同时从同一处自由下落一B球,在小球运动程中拍得频闪照片如图甲所示,经分析知相邻影子间距相等,则该实验 ▲ (填“能”或“不能”)同时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2)方案二:如图乙所示,每次须将小球从轨道上同一处无初速释放,其目的是使小球每次 ▲
A.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
B.抛出时速度相同
C.抛出时速度方向水平
18.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实验中:
(1)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原来处于自然长度。现对弹簧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拉力缓慢拉伸弹簧,关于拉力或弹簧弹力做功与弹簧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增加
B.拉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C.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D.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减少
(2)由于拉力是变力,拉力做功可以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处理,每一小段的弹力可以近似看成是恒力,再把每一小段的功相加求和,可得W总=F1Δl+F2Δl+F3Δl+……。某次实验中作出拉力F拉与弹簧伸长量x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在弹簧被拉长L的过程中拉力做功为 ▲ 。
四、本题共4小题,共34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8分)将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落地时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o,不计空气阻力,g=10m/s2,试求:
(1)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抛出点到落地点间的距离。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8分)质量为1.4×103kg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某一弯路的半径为28m,g=10m/s2。试求:
(1)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该弯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vm;
(2)若汽车以36km/h刚驶上弯路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21世纪教育网
21.(8分)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地球自转较慢可以忽略不计时,地表处的万有引力约等于重力,这些理论关系对于其它星体也成立。若已知某星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在星球表面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一重物,经过t时间落到星表面,不计星球自转和空气阻力,引力常量为G。试求:
(1)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
22.(10分)小球用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当小球在竖直面内来回摆动(如图甲所示),用力传感器测得绳子对悬点的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已知绳长为1.6m,绳子的最大偏角θ=60 o,g=10m/s2,试求:
(1)小球的质量m;
(2)小球经过最低时的速度v。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物理参考答案
四、计算题(8+8+8+10=14分)
19.(1)物体落地时的竖直速度 (2分)
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 (2分)
(2)物体运动的水平距离 (1分)
物体下落的高度 (1分)
抛出点到落地点间的距离 (2分)
21.(1)由得 (2分)
(2分)
(2)设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
(2分)
(1分)
(1分)
37o
v
v0
B
O
A
地球
a
b
F
y

平行光
A球
A球影子
B球
x


F
F
x
L

F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