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 2008年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中提到,“朱开山一家……将山东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当地人也与他们结成了生死弟兄。”朱家传过去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铁农具——春秋时期  B.耧车——战国时期
C.犁——西汉      D.曲辕犁——唐朝
3.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账,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寸,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D.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5.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 《商君书》记载:“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无繁:不那么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根据材料判断,作者认为
①应保护小农经济  ②要重视工商业  ③要关注社会公平  ④应倡导“重义轻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8.“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根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9.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C.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10.“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11.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2.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D.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13.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西班牙
14.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15. 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 约3600 75% 25%
美国(1850) 约2300 87% 13%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小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16. 下图显示了英国1801、1851、1901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连年歉收 B.海外殖民掠夺 C.奢侈享乐风尚 D.工业革命影响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①
1878年 法国巴黎 ②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③
A.①火车机车  ②电话、汽车  ③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  ②电话  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汽车  ②电话  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飞机模型  ②火车机车、电话 ③汽车
19.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时,当地士绅提出在古城边树立烟囱“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提炼的信息有
①从厂名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爱国救亡的色彩
②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③新生事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成长非常艰难,
④“当地士绅”和“拱北楼面馆”均立足经济角度抵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21.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2.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农业 工业
总产量 粮 棉 总产量 钢 铁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元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际完成 比上年增长11% 3400亿元 2400万担 比上年增长8.5% 720万吨 2.17亿吨
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 D.1977年
24.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   B.手工业合作化 C.“一五”计划 D.工商业改造
25.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如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C.完全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持续稳定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D.1953-1956年的变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密不可分
26.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D.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27.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 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A.深圳 B.广州 C.厦门 D.上海
30.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二、是非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请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31.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工艺技术水平远逊于民间私营手工工场。
32.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隋唐时期。
33. 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
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
34. “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材料中的“英雄”指的是迪亚士。
35. 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改革方面首先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是蒸汽机驱动轮船。
36.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民族工业也曾出现过短暂辉煌,但最终不可避免地逐渐萎缩,以致陷入绝境,这种悲惨命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37. 1956年,我国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建立人民公社,标志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8.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其正确决策会后得到了长期贯彻。
39. 1978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40.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
41.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 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区域 1860 1880 1900
联合王国(英国) 19.9 22.9 18.5
法国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4.9 8.5 13.2
美国 7.2 14.7 23.6
请回答:
(1)结合图1说明: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什么会觉得“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2分)结合材料二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 (1分)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2分)
(2)结合图2说明:材料三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2分)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1分)
4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
国家 1895年 1899年 1913年 1918年 1921年
英国 11.7% 11.4% 8.5% 11.8
美国 9.5% 7.6% 12.8% 17.3
日本 3% 11.5% 19.5% 38% 2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
43. 近现代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二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 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 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 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 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 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 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 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联的建设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从两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你得到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3分)
(2)我国通过“一五”计划建设,工业方面有什么重要改观?列举这期间我国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企业的名称。(3分)
(3) “六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紧抓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
(4)“八五”期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此后,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分)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2. 答案:(10分)
(3)地位:受压迫,在夹缝中生存(1分)
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2分)
43. 答案:(10分)
图1
图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 I卷(三部分,共7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se the women mean
A.Tom is the tallest boy in the class.
B.Tom works very hard at his lessons.
C.Tom likes wandering in the library.
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Pets. B.Sports. C.Hobbies.
3.When does the second performance start
A.At 7:00 pm. B.At 9:00 pm. C.At 9:10 pm.
4.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Mother and son. B.Guide and visitor. C.Husband and wife.
5.How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to the airport
A.By car. B.By taxi. C.By trai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Teacher and student. B.Father and daughter. C.Classmates.
7.What will the two speakers do next
A.Get some coffee. B.Go to the office. C.Check the essa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How will the woman go to the Art Gallery
A.By car. B.By bus. C.By subway.
9.Where is the Art Gallery
A.At Stone Road. B.At Fifth Avenue. C.On Washington Stree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12题。
10.What day is it today
A.Monday. B.Wednesday. C.Friday.
11.For what purpose will the two speakers choose a girl
A.For hosting a contest.
B.For attending a debate contest.
C.For giving an English speech.
12.Who is the most suitable person for the position
A.Jane. B.Mary. C.Ros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16题。
13.What’s the woman
A.A reporter. B.A student. C.A teacher.
14.Where does the man come from
A.America. B.Russia. C.China.
15.What is the man poor at in learning English
A.Speaking. B.Writing. C.Listening.
16.Where is the man probably going next
A.To the library. B.To the English corner. C.To the classroom.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20题。
17.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The advantages of robots.
B.Robots in the future.
C.The good and bad sides of robots.
18.What’s the speaker’s attitude towards robots
A.She doesn’t care much about robots
. B.Robots are taking place of human beings.
C.Robots have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19.Where can robots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 text
A.In industry. B.In agriculture. C.In education.
20.How many advantages of robot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A.Two. B.Three. C.Four.
第二部分:词汇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多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t really shocked us that he should have made such_______ rapid progress in his study in such a short time!
--No surprising. He has been making _______ most of his spare time to study.
A. a; the B. a; / C. /; the D. /; /
22. Neither Tom nor his parents ________ at home.
A. is B. are C. has D. was
23. One-third of the area ________ covered with trees. About seventy percent of the trees _______ been planted recently.
A. is; has B. is; have C. are; have D. are; has
24. The bell ____ the end of the period rang and we had to stop our discussion
A. indicating B. indicated C. to be indicated D. being indicated
25. Does ________ matter much if they do not come tomorrow
A. this B. it C. that D. he
26. The reason why he didn't come to school was ________ he was ill.
A. that B. how C. why D. because
27. News has been put forward ________ more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will be admitted into universities.
A. while B. when C. that D. As
28. --May I put my bicycle here
-- Yes. But you should always keep it ________, in case it is stolen.
A. in relief B. in sight C. in turn D. in return
29.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uses ________ energy as the whole of Europe.
A. as twice B. twice much C. twice much as D. twice as much
30. It was not until dark __________ he found __________he thought was the correc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that; what B. that; that C. when; what D. when; that
31. ---- What does P.O._________
----Poster order, I guess.
A. call for B. fall for C. prepare for D. stand for
32. The book isn't intended for general readers probably because the author _______ too many scientific terms(术语) in it.
A. wrote B. employed C. analyzed D. introduced
33. I first met Mr Smith in America. He ________ at Stanford University then.
A. studied B. had studied C. is studying D. was studying
34.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 stand more than 180 houses, _______are in poor condition now.
A. of which half B. which half of C. half of them D. of them half
35. ---Are you going to London for a holiday
---___________.
A. That all depends B. That’s nothing
C. It doesn’t matter D. If you lik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第36至第55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e world always makes way for the dreamer !
When I was twelve years old, my father took me to see Zig Zigler. I remember sitting in that dark hall listening to Mr. Zigler 36 everyone’s spirits up to the ceiling. I 37 there feeling like I could do anything. When we got to the car, I turned to my father and said, “Dad, I want to 38 people feel like that.” My father asked me 39 I meant. “I want to be a motivational(激发积极性的)speaker just like Mr. Zigler,” I replied. A(An) 40 was born.
Recently, I began seeking my dream of motivating others. 41 a four-year relationship with Fortune 100 Company 42 as a sales-trainer and ending as a regional(地区的) sales manager, I left the company at the height of my 43 . Many people were 44 that I would leave after earning a six-figure income(收入). And they asked 45 I would risk everything for a dream.
I made my 46 to start my own company and leave my worryingless position(职位)after 47 a regional sales meeting. The vice-president of our company made a 48 that changed my life. He asked us, “If a god would offer you three wishes, what would they be ” After giving us a 49 to write down the three wishes, he then asked us, “Why do you need a 50 ” I would never forget the power I felt at that moment. I realized that 51 I had accomplished(完成;实现) in the past had prepared me for this moment. I was ready and didn’t need a god’s help to become a motivational speaker. A motivational speaker was 52 .
Having made that decision, I was immediately 53 . One week after I gave notice, my husband was laid off (下岗) from his job, and now we had no 54 . But I held fast to my dream. The wonder really began to happen. In a short time my husband found a better job. And I was able to book several 55 engagements(业务)with new customers. I discovered the unbelievable power of dreams.
36. A. rise B. do C. put D. raise
37. A. left B. came C. arrived D. reached
38. A. get B. hope C. make D. cheer
39.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if
40. A. dream B. idea C. girl D. speaker
41. A. After B. Before C. Because D. While
42. A. beginning B. working C. acting D. regarding
43. A. life B. love C. money D. career(事业)
44. A. disappointed B. moved C. surprised D. delighted
45. A. when B. why C. if D. how
46. A. plan B. promise C. decision D. mind
47. A. attending B. joining C. entering D. holding
48. A. newspaper B. book C. report D. speech
49. A. day B. second C. week D. moment
50. A. love B. worker C. god D. company
51. A. every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something
52. A. alive B. dead C. missing D. born
53. A. examined B. searched C. found D. tested
54. A. help B. harm C. income D. money
55. A. selling B. speaking C. writing D. listening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Suppose you work in a big firm and find English very important for your job because you often deal with foreign businessmen. Now you are looking for a place where you can improve your English, especially your spoken English. Here are some advertisements(广告) about 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from newspapers. You may find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Global English Centre
General English in all four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3-month (700 yuan), 6-month (1,200 yuan) and one-year (2,000) courses.
Choice of morning or evening classes, 3 hours per day. Mon.~Fri.
Experienced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lose to city centre and bus stops.
Tel: 67605272
Add: 105 Zhongshan Road, 100082
Modern Language School
Special courses in English for business, travel, banking, hotel management and office skills.
Small classes (12~16 students) on Sat. & Sun. from 2:00~5:00 p.m.
Native English teachers from Canada and USA.
Language lab and computers supplied.
3-month course: 1,050 yuan; 6-month course: 1,850 yuan.
Write or phone: Modern Language School, 675 Park Road, 100056
Tel: 67353019
The 21st Century English Training Centre
We specialize in effective teaching at all levels.
We offer morning or afternoon classes, both of which last three months and a half at a cost of 800 yuan.
We also have a six-week TOEFL preparation class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holidays.
Entrance exams: June 1 and Dec. 1.
Only 15-minute walk from city centre.
Call 67801642 for more information.
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English
Three/Six-month English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all levels at a very low cost: 60 yuan for 12 hours per week, convenient (方便的) class hours:
9:00~12:00 a.m. and 2:00~5:00 p.m.
A four-month evening programme for developing speaking skills (same cost as day classes).
Well-trained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 with experience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Free sightseeing and social activities.
Very close to the Central Park.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call 674322308.
56. You work from 9:00 a.m. to 4:30 p.m. every day. Which school will you choose
A. Global English Centre and Modern Language School.
B. Global English Centre and 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English.
C. Modern English Centre School and The 21st Century English Training Centre.
D. The 21st Century English Training Centre and 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English.
57. The 21st Century English Training Centre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hree schools in that___.
A. its teaching quality is better B. it is near to the city centre
C. its courses are more advanced D. it requires an entrance examination
58. You will probably prefer to go 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English because it________.
A. offers free sightseeing and social activities
B. has a special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
C. costs less than the other schools
D. has native English teachers
59. If you take the evening programme at 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English, you will pay____.
A. 60 yuan B. 240 yuan C. 720 yuan D. 960 yuan
B
Even before my father left us, my mother had to go back to work to support our family. Once I came out of the kitchen, complaining, “Mom, I can’t peel(剥……的皮) potatoes. I have only one hand.”
Mom never looked up from sewing. “You get yourself into that kitchen and peel those potatoes,” she told me. “And don’t ever use that as an excuse for anything again!”
In the second grade, our teacher lined up my class on the playground and had each of us race across the monkey bars, swinging from one high steel rod to the next. When it was my turn, I shook my head. Some kids behind me laughed, and I went home crying.
That night I told Mom about it. She hugged me, and I saw her “we’ll see about that” look. The next afternoon, she took me back to school. At the deserted playground, Mom looked carefully at the bars.
“Now, pull up with your right arm,” she advised. She stood by as I struggled to lift myself with my right hand until I could hook the bar with my other elbow(肘). Day after day we practiced, and she praised me for every rung I reached. I’ll never forget the next time, crossing the rungs, I looked down at the kids who were standing with their mouths open.
One night, after a dance at my new junior high, I lay in bed sobbing. I could hear Mom come into my room. “Mom,” I said, weeping, “none of the boys would dance with me.”
For a long time, I didn’t hear anything. Then she said, “Oh, honey, someday you’ll be beating those boys off with a bat.” Her voice was faint. I peeked(窥视) out from my covers to see tears running down her cheeks. Then I knew how much she suffered on my behalf(利益). She had never let me see her tears.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can be used most suitably to describe Mom’s attitude when she made the child to peel potatoes
A. Cruel. B. Serious. C. Cold. D. Strict
61. What does the sentence “I saw her ‘we’ll see about that’ look” imply(暗示)
A. Mom believed every aim could be achieved if you stuck to it.
B. The race across monkey bars was not difficult enough for a child to give up.
C. Mom was determined to prove she herself was better than the teacher.
D. What the child had said brought Mom great attraction and curiosity.
62. When the child looked down at the kids, they were standing with their mouths open because _________.
A. they felt sorry for what they had done before
B. they were afraid the author might fall off and get hurt
C. they were astonished to find the author’s progress
D. they wanted to see what the author would do on the bars
63. The most probable conclusion we can draw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is ______.
A. the last incident was sad enough to make Mom weep
B. the child’s experience reminded Mom of that of her own
C. Mom could solve any problem except the one in the last paragraph
D. in fact Mom suffered mo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ld’s growth
C
Towards the end of Middle English, a sudden change in pronunciation started, with vowels being pronounced shorter and shorter. From the 16th century the British had contact(联系) with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is means that many new words and phrases entered the language.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also meant that there was a common language in print. Books became cheaper and more people learned to read. Spelling and grammar became fixed and the dialect (方言)of London became the standard. In 1604, the first English dictionary was published.
The numbers of words in Early Modern English and Late Modern English differ. Late Modern English has a lot more words because of two main factors(因素): firstl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reated a need for new words; secondly, the British Empire covered one quarter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took in foreign words from many countries.
From around 1600, the English colonization(殖民地化)of North America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American English. Some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words froze when they reached America. In some ways, American English is more like the English of Shakespeare than modern British English. Some expressions that the British call “ Americanisms” are in fact original (原先的)British expressions that were preserved (保存) in the colonies but were lost in Britain. Spanish also had an influence on American English, with words like canyon, ranch, stampede and vigilante being examples of Spanish words that entered English. French words and West African words also influenced American English.
Today, American English is the most influential(有影响力的). But there are many other kinds of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Australian English, New Zealand English, Canadian English, South African English , Indian English and Caribbean English. They have differences.
64. What can we know from Paragraph 1
A. The dialect of London became the standard in the year 1604.
B. Vowels were pronounced longer towards the end of Middle English
C. The first English dictionary was published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D. Many new words entered English because many people moved to Britain.
65. From Paragraph 2, we know tha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__________.
A. required spelling and grammar to be fixed
B. required a greater number of English words
C. caused many old English words to be useless
D. led to the English colonization of North America.
66. The underlined word “froze” in Paragraph 3 shows that some English words in America___________.
A. became longer
B. greatly changed
C. a little changed
D. stayed as they were
67. What will the paragraph following this passage most probably discuss
A.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glish
B. How the English vocabulary became larger
C.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D. Differences between Middle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
D
What happens to a teenage kid when the world he thought he knew suddenly changes Find out in Little Brother by American author Cory Doctorow. It is a fascinating book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sci-fi readers.
Marcus Yallow, 17, from San Francisco is much more comfortable in front of a computer than obeying the rules of society. Smart, fast and wise to the ways of the networked world, he has no trouble outwitting (骗过) his high school's monitoring system. This way he and his friends get to head off to play a popular online game in real life.
While they are playing, a bomb explodes on the Bay Bridge. Marcus stops a military (军队的) vehicle to get help for his injured friend, but this simple act throws him into a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 secret prison. There he is treated as a possible terrorist(恐怖分子). He is eventually let go after four days, but his injured friend disappears.
When he returns, Marcus discovers that there are many "security measures" in place and that now all citizens are treated like potential terrorists. While some consider this government action necessary for public safety, Marcus sees this as a complete destruction of the rights he is supposed to have as a citizen.
He knows that no one will believe his story, which leaves him with only one thing to do: to take down the DHS himself. He helps organize a large network called Xnet to spread the truth, anonymously (匿名地).
The book presents a young man who is irresponsible, but learns about himself, and grow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ory. As part of this learning and growing he becomes aware of very serious issues about his society.
68. What kind of article does this passage belong to
A. A fascinating story. B. A book review.
C. News report D. A TV programme
69. Marcus Yallow was sent to prison because ________.
A. he killed his friend
B. he bombed a military vehicle
C. he did something that a possible terrorist could do
D. his injured friend disappeared
70.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
A. Marcus Yallow is much more comfortable obeying the rules of society
B. Marcus Yallow is smart, fast and wise in real life
C. Marcus Yallow always plays online games in real life
D. Marcus Yallow is expert at the network world
第Ⅱ卷 (两部分,共35分)
第四部分: 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We all have goals that we are moving towards and making a great effort to achieve. This is a good thing. Or can it be bad How many of us never reach our goals and yet we have tried so hard and really thought about nothing else I believe the mistake most of us make is that we do not focus on our present situation.
Let me explain. Most of us see our present situation as a stepping stone that we use simply as a means of reaching our final destination. We don’t take time to truly appreciate where we are today and all the great things we already have in our lives. We should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journey and not on the destination, or we will miss the beautiful scenery along the way.
Let’s use our job as an example. Now most of us want a promotion. We have plans to become the manager or general manager in our companies. Unfortunately, most of us will never reach the goal, but will watch others achieve our goal instead.
What we should be doing is focusing on the job we are currently in now. Forget where we want to get to and just focus on the present. You see, what we can control is our performance in our current job. We can decide to be the best we possibly can in our current job. Now this may mean further education to have the skills we currently do not have. It may mean working harder to produce better results than our colleagues. It could simply be a change of attitude, such as stopping complaining and becoming a more devoted and supportive employee. By doing our current job to the best of our abilities, we in fact give ourselves the best chance of promotion.
So the best thing for all of us to do to achieve our goals is to just focus on what we have and where we are now. Do the best and be the best we possibly can in our current situations, and we will give ourselves the very best chance of reaching our goals in the future. We have heard the old sayings and they are true: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Patience is a virtue”, and so on.
Have patience, have appreciation of what we already have, and take time to help ourselves be the very best we can. Do these things and we will all reach our goals, but more importantly, we will enjoy our life every day.
Title Focus on the present
Theme To (71) ________ our goals, we should focus on what we have and where we are now.
Common (72)________ ﹡We do not focus on our present situation. ﹡Most of us see our present situation as a stepping stone to our final destination.﹡We do not spend the time truly (73)________ where we are today and what we already have in our lives.
(74)_________ ——our job ﹡(75)________ the thought of getting promoted. What we should do is (76) ________ our best to do our current job.﹡To be the best in our current job, we should get further education, work harder than (77)________, stop complaining and (78)________ ourselves to our job.
Conclusion If we are (79) ________, grateful for what we have, and take time to help ourselves be the very best we can, we can not only (80) ________ in the future, but also enjoy our life every day.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学生之间是否应该在自习课上讨论问题 你所在班级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 根据下列内容要点用英语写一篇150词左右的短文.
赞成:45% 反对:55%
理由 1. 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2. 互相取长补短 1. 无法独立思考问题2. 声音大,影响他人学习
你自己的观点:… (至少两点)
注意:文章标题和开头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Should We Study by Talking in Self-study Classes
Lately our class has had a discussion on whether we should study by talking in self-study
classes. Views vary(变化)from person to person.
——————————————————————————————————————
——————————————————————————————————————
——————————————————————————————————————
——————————————————————————————————————
——————————————————————————————————————
——————————————————————————————————————
——————————————————————————————————————
——————————————————————————————————————
——————————————————————————————————————
——————————————————————————————————————
参考答案2013/4/14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已知点,,则直线的倾斜角是 ▲ .
2.在等差数列{an}中,若a2=6,a6=2,则公差d= ▲ .
3.如果直线与直线垂直,那么实数 ▲ .
4.在中,的对边分别为,则 ▲ .
5. 已知数列满足,则 ▲ .
6.若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
7. 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c的值为 ▲ .
8. 已知是等比数列,和是关于的方程的两根,且,则锐角的值为 ▲ .
9. 在中,,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10. 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 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填序号).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R,直线恒过一定点P,若直线mx + y-6=0也过点P,则m = ▲ .
12.锐角中,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
13. 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对任意的都有,则= ▲ .
14. 函数的最小值为 ▲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的顶点、、,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为.(1)求的方程;(2)求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
16. (本小题满分16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b,c.
(1)若sin C + sin(B-A)= sin 2A,试判断△ABC的形状;
(2)若△ABC的面积S = 3,且c =,C =,求a,b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直线过点
(1)若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的方程;
(2)若直线与坐标轴的正半轴相交,求使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最小时,直线的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6分)建造一断面为等腰梯形的防洪堤(如图),梯形的腰与底边所角为60°,考虑到防洪堤坚固性及石块用料等因素,设计其断面面积为m2,为了使堤的上面与两侧面的水泥用料最省,要求断面的外周长(梯形的上底BC与两腰长的和)最小.如何设计防洪堤,才能使水泥用料最省.
19. (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若,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
20. (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函数,为正整数.
(Ⅰ)求和的值;
(Ⅱ)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数列的前项和;
(Ⅲ) 设数列满足:,,设,若(Ⅱ)中的满足:对任意不小于3的正整数n,恒成立,试求m的最大值.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 (本小题满分16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b,c.
(1)若sin C + sin(B-A)= sin 2A,试判断△ABC的形状;
(2)若△ABC的面积S = 3,且c =,C =,求a,b的值
联立方程组 解得或 …………………16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直线过点
(1)若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的方程;
(2)若直线与坐标轴的正半轴相交,求使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最小时,直线的方程。
解:(1) …………………4分
18(本小题满分16分)建造一断面为等腰梯形的防洪堤(如图),梯形的腰与底边所角为60°,考虑到防洪堤坚固性及石块用料等因素,设计其断面面积为m2,为了使堤的上面与两侧面的水泥用料最省,要求断面的外周长(梯形的上底BC与两腰长的和)最小.如何设计防洪堤,才能使水泥用料最省.
【解】如图,自B作于H.
设AH = x,断面的外周长为y.
在Rt△AHB中,因为60°,
所以AB = 2x,BH = .
于是梯形ABCD的面积S =,
19. (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若,求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
(Ⅱ)由若b1=1,2bn-bn-1=0得
解:(Ⅰ)=1; …………………2分
===1; ……………4分
∴, …………………10分



∴.而为正整数,
∴的最大值为650 …………………16分
A
B
C
D
60°
A
B
C
D
60°
H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N-14 S-32 Cl-35.5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3页,第Ⅱ卷4-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内写上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
考试结束,只需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来自瑞士ETH天文研究所的Ansgar Grimberg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气体中存在大量的20Ne和22Ne。下列关于20Ne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 B.20Ne和22Ne是同一种核素
C.20Ne的原子核中有20个质子 D.22Ne的原子核中有22个中子
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Al3+>O2- B.与水反应的激烈程度:Al>Mg
C.热稳定性:HF>NH3 D.单质的氧化性:S>O2
3、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Na2O B.H2O2 C.CH2=CH2 D.NaOH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反应
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
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
5、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乙烯的最简式:CH2=CH2 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羟基: D.Cl-的结构示意图:
6、关于如图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是负极
B.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D.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高效、对环境友好
7、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淀粉 葡萄糖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 葡萄糖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 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 氨基酸 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8、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光照:CH4+Cl2 CH3Cl+HCl
B.制取氯乙烷:CH2=CH2+HCl CH2Cl-CH3
C.制取溴苯:
D.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C2H5OH+CH3COOH CH3COOC2H5
9、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对该电池的描述合理的是( )
①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Cu为负极,Zn为正极
④原电池在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溶液流向正极
⑤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②⑤ B.③⑤ C.①② D.④⑤
10、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制取镁有多种生产方法,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第④步电解制镁是由于镁是很活泼的金属
D.以上制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11、一定条件下,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5 L密闭容器中进行,10s后H2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0 mol,则10s内反应的平均速率(X)可表示为 ( )
A.(NH3)=0.008 mol/(L·s) B.(NO)=0.04 mol/(L·s)
C.(O2)=0.006 mol/(L·s) D.(H2O)=0.06 mol/(L.min)
12、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v (X): v (Y)= l:2
C.容器内X、Y、Z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X同时生成0.2molZ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3、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X>Y>Z
1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甲烷和乙烯: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
B.乙醇和乙酸:分别滴加NaOH溶液
C.苯和四氯化碳:分别与水混合、振荡、静置
D.棉花织品和羊毛织品:分别燃烧闻气味
15、有a、b、c 3种金属,将a、b放在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电流方向由a到b。把a放在c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有c析出。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b>a>c B.a>b>c C.c>b>a D.c>a>b
16、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的元素, 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 Xm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17、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能生成+3价离子化合物
C.T1(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D. 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强
1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该物质不应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①可燃烧; ②可跟溴加成;
③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可跟NaHCO3溶液反应;
⑤可跟NaOH溶液反应; ⑥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A.①③ B.③⑥ C.④⑤ D.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三、填空题:
19(8分)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Na2O2 ③NaOH ④HCl ⑤H2O2 ⑥MgF2 ⑦NH4Cl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
(4)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 __
(5)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 _
(6)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 、 _
(7)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 _ _
20、(8分)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合适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
①NO2和N2O4        ②12C和14C    ③和

⑥甲烷与丙烷
⑦乙醇(CH3CH2OH)和乙二醇(HO—CH2—CH2—OH)
注意:以上七组物质,不一定是每组物质都能找到对应填空
⑴互为同位素的是     ;⑵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⑶互为同系物的是      ;⑷同一种物质的是        。
21、(14分)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的气态化合物,则
(1)写出下列元素名称:X是________,Z是_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3)写出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阴、阳离子_______和_______,其中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向该盐溶液中加入铜和稀硫酸,溶液变蓝色,试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 __;如果将该盐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2分)已知: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 ,② ,④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④ 。
(5)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I)试剂a是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_____;
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_______。
(II)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
__ ____。
(III)写出C →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6分)为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化学式,取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A置于密闭容器中,再通入一定体积的O2 ,用电火花引燃,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水蒸气。相关方案及有关数据如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
试回答:
(1)通过计算求出A的实验式(最简式)。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气态烃A只能是哪种物质?你的根据是什么?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化学答题纸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9、(8分)(各1分)
(1) _______ _ (2) ___ __ ___
(3) ____ (4) __ __
(5) ____ _ (6) ___ 、 _
(7) _ _ _
20、(8分)(各2分)
(1) _______ _ (2) ___ _____
(3)____ (4) __ _ _
21、(14分).
(1)X是________,Z是________。(各1分)
(2)分子式是________。(2分)
(3)______ _和_______,其中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1分、1分、2分)
(4)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2分)
离子方程式____ ___(2分)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22、(22分)
(1)、A的电子式 。(2分)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各1分)
(3)、反应类型:① ,② ,④ 。(各1分)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2分)
② ;(2分)
④ 。(2分)
(5)(I)试剂a是_ ,试剂b是__ ___ ___;
分离方法①是___ ___,分离方法②是_ ,
分离方法③是___ __ __。(各1分)
(II)目的是__ _。(2分)
(III)C → D 反应的化学方式 。(2分)
23、(6分)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3、(6分)
(2)烃A只能是乙烷。根据实验式可假设烃A的分子式为CnH3n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能量
小灯泡
KOH
溶液
电极a电极b
H2O
H2O
H2
O2(空气)
氧化
水解
氧化
氧化
水解
水解
合成
光照
一定条件
浓硫酸

⑤Br-C-Br和Br-C-H
H
H
H
Br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处距地球表面的高度为( )
A.(—1)R B.R C. R D.2 R
2.人造地球卫星在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时( )
A.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短
C.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长
D.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3.如图,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
D.a卫星由于某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其线速度将增大
4.将质量为1kg的物体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当物体落回原处的速率为16m/s。在此
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大小为( )
A.200J B.128J C.72J D.0J
5.一个人站在阳台上,从阳台边缘以相同的速率v0,分别把三个质量相同的球竖直上抛、竖直
下抛、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比较三球落地时的动能( )
A.上抛球最大 B.下抛球最大 C.平抛球最大 D.三球一样大
6..如图所示,重10 N的滑块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b点接触到一个轻弹簧.滑块压缩弹簧到c点开始弹回,返回b点离开弹簧,最后又回到a点,已知ab=0.8 m,bc=0.4 m,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滑块动能的最大值是6 J
B.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6 J
C.从c到b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的功是6 J
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7.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可采取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
8.我们国家在1986年成功发射了一颗实用地球同步卫星,从1999年至今已几次将”神州”号宇宙飞船送入太空,在某次实验中,飞船在空中飞行了36h,环绕地球24圈。则同步卫星与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转相比较( )
A.卫星运转周期比飞船大
B.卫星运转速度比飞船大
C.卫星运加转速度比飞船大
D.卫星离地高度比飞船大
9.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个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正确说法有( )
A.根据,可知VA<VB<VC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A>FB>FC
C.向心加速度aA>aB>aC
D.运动一周后,A先回到原地点
10.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人造地球卫星( )
A.绕行的线速度最大为
B.绕行的周期最小为2π
C.在距地面高为R处的绕行速度为
D.在距地面高为R处的周期为2π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
A.重力势能增加了
B.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动能损失了mgh
D.机械能损失了
12.如图所示,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c的运动过程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和弹簧总机械能守恒
B.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均匀减少
C.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D.到c点时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三.填空、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3.(8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都在圆形轨道上运行,质量之比为mA∶mB=1∶2,轨道半径之比rA∶rB=1:2,则它们的
(1).线速度之比vA∶vB = ;
(2).角速度之比A:B = ;
(3).周期之比TA∶TB = ;
(4).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 = 。
14.(10分)在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三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
(1)这三组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重锤取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先计算出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_________,接着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数起,数到图中B点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他用vB=gt计算跟B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_(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这样他发现重力势能的减小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动能的增加量,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0分)
15.(8分)一个质量为m=2kg的铅球从离地面H=2m高处自由落下,落入沙坑中h=5cm深处,如图所示,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取10m/s2)
16.(10分)某一行星有一质量为m的卫星,以半径r,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行星的质量;
(2)卫星的加速度;
(3)若测得行星的半径恰好是卫星运行半径的1/10,则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17.(10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18.(12分)如图,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米,BC长1米,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从A点以4米/秒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m的D点速度为零。求:(g=10m/s2)
(1)物体与BC轨道的滑动摩擦系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物理答案
16.(10分)(1)设行星的质量为M,由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之得 (2)卫星的加速度
(3)设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行星半径为R,则行星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行星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由以上得
18.(12分)(1)分析从A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4次,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分) 解得s=21.6m
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了20次后,还有1.6m,故离B的距离为
b
a
c
地球
h
H
D
h
C
B
A
H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语言表达(20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摭(zhí)拾 粘(zhān)贴 怪癖(pǐ) 自怨自艾(ài)
B、召(zhào)唤 吮(shǔn)吸 赊(shè )账 锲(qì)而不舍
C、教诲(huì) 经传(zhuàn) 纤(xiān)巧 铩(shā)羽而归
D、悄然(qi o) 慰藉(jí) 悲怆(chuàng) 熠熠(yì)闪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寥落 潦倒 苍凉 汗流夹背   B、沉缅 诙弘 闲暇 沧海桑田
C、蒙敝 炽热 妥帖 根深缔固   D、甄别 烙印 矫饰 怡然自得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在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前,我们一定要虚心求教,邯郸学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B.现在很多影片都是借广告开路,首映日过后去看,变成了明日黄花,观者寥寥。
C.基本功要从小培养,否则,靠花拳绣腿去闯天下,难免会败倒在林教头的手下。
D.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很多珍稀动物已成了绝无仅有的一两只,保护迫在眉睫。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如“阿Q”、“WTO”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仅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C.“大部制”改革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增强其服务能力。
D.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5.下面是描写春天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话,形象地表现“人”的神态和感受。 (要求运用一种不超过40个字)(4分)
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 。
(选自冯德英《苦菜花》)
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像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精髓。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单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7.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而乐之 乐:以……为乐 B.按其图记 按:查核
C.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幸:侥幸 D.因为本其山川 本:根据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夏始饮滁水而甘 ②顺风而呼
B.①用武之地也 ②其问道也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绵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翁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3分)
译文: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中偶题 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填空:这是一首咏雪诗,描写了 、 、 三个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 (5分)
(2)对这首诗有人说它“奇绝”,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请略加阐述。(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间如梦, 。 (2)廉颇老矣, 。
(3)各抱地势, 。 (4)摄提贞于孟陬兮, 。
(5) ,思而不学则殆。 (6)出淤泥而不染, 。
(7) ,吾将上下而求索。 (8)独夫之心, 。
(9)日暮乡关何处是? 。
(10)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铁 匠 铺
李登建
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
⑧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
⑨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选自《散文·海外版》双月刊,2012年第6期,有删节)
13.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4.第⑧自然段画线内容十分精彩地描写了打铁的情景,请简要说说其表现特色。

(6分)
15.“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三字的丰富含义是什么?

(4分)
16.本文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美散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9分,每小题3分)
《Nobody》已是浮云,《PokerFace》也过时了。如今神曲界的当红炸子鸡,是一首叫做《江南Style》的韩国舞曲。
这首歌的MV于7月中旬在互联网上发布,截止到前天,点击数已达3.25亿次,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过去一年里,还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在英国,它成为本月第一周UK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在美国,它位居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小甜甜”布兰妮和罗宾 威廉姆斯加入了模仿大军,影星汤姆·克鲁斯为它卖力吆喝。在我国,它也成为从明星到草根竞相模仿的对象。不仅如此,这首歌还在全球引发了一股改编狂潮,出现了“奥巴马竞选Style”“美国海军Style”“周星驰Style”“客家话Style”等多个版本。
如今,和所有横空出世的神曲一样,关于《江南Style》,有一半人的问题是“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另一半人则在问:“这首歌为什么一夜爆红?”
歌曲描述了一个生活在江南地区(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的有钱人向性感的姑娘发出邀约的情景;整首歌的MV大部分都在该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身兼词、曲和演唱的“鸟叔”(原名朴载相)自我剖析说:“我不帅,不高,也没有肌肉。我的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这种灵魂和态度,具体到《江南Style》里,就是质疑江南地区所引领的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虽然歌词里把“我”塑造成一个“高帅富”,但在MV里,“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做着成为江南名流、左拥右抱的黄粱美梦,讽刺意味十足。而在很多韩国人心目中,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的江南地区正像一个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暴发户。对此心怀不满的大众从这首歌中找到共鸣不足为奇。
但相比于歌词,韩国以外的人们更感兴趣的似乎是MV里“鸟叔”独创的“骑马舞”。于是破解《江南Style》的走红密码,成为各路人马津津乐道的事情;种种解读又进一步构成了“《江南Style》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的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韩国的心理学家表示,《江南Style》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尤其是高潮部分,能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甚至有临床案例证明,一些精神病患者在听了这首歌以后都会开心大笑。音乐评论家则表示,《江南Style》恰好和近年来风靡欧美主流音乐界的电子乐潮流相吻合;而其副歌部分,则又是韩国音乐风格。二者相结合产生出奇妙的效应。
此外,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人们将《江南Style》分析得多么透彻,都无法决定乃至预料下一首神曲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
17.下列关于“《江南Style》”的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舞曲《江南Style》的点击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便超过3亿次,而此前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
B.整首歌的MV都在江南地区(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俨然一幅奢华生活的扫描图。
C.它从本土迅速蹿红全球,在英国和美国分别成为本月第一周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和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
D.各国从明星到草根竞相模仿《江南Style》,“小甜甜”布兰妮、罗宾·威廉姆斯甚至连奥巴马也未能脱俗,加入了模仿大军。
1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江南地区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却因为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令所有韩国大众对此心怀不满,这种情绪在《江南Style》里得以找到共鸣。
B.韩国的科研机构研究发现,《江南Style》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于是大多数人莫名就有了跟着节拍一起舞蹈的冲动。
C.韩国的心理学家认为,《江南Style》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聆听这首歌甚至能令精神病患者摆脱压抑。
D.在音乐评论家看来,《江南Style》的音乐风格是近年来风靡欧美主流音乐界的电子乐潮流和韩国音乐风格奇妙的结合。
1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歌词里“我”是一个“高帅富”,但在MV里, “我”却是一个做着成为江南名流的黄粱美梦的“屌丝”,这种意味十足的讽刺其实是在质疑江南地区引领的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
B.《江南Style》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能让听者产生“耳虫”现象,从而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提高听者的自律能力。
C.尽管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但因为全球共同存在着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等因素,才使《江南Style》得以在全球流行开来,尤其是MV里“鸟叔”独创的“骑马舞”。
D.只要人们将《江南Style》分析得透彻,深刻剖析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复制另一首神曲并非没有可能。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以“前排”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答题纸
1-4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
5.(4分)
6.答: (4分)
7-9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
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3分)
译文: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分)
译文:
11.(1)填空:这是一首咏雪诗,描写了 、 、 三个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
(5分)
(2)对这首诗有人说它“奇绝”,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请略加阐述。(5分)
答: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人间如梦, 。 (2)廉颇老矣, 。
(3)各抱地势, 。 (4)摄提贞于孟陬兮, 。
(5) ,思而不学则殆。 (6)出淤泥而不染, 。
(7) ,吾将上下而求索。 (8)独夫之心, 。
(9)日暮乡关何处是? 。
(10)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13.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4.第⑧自然段画线内容十分精彩地描写了打铁的情景,请简要说说其表现特色。

(6分)
15.“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三字的丰富含义是什么?

(4分)
16.本文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美散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17-19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
高 一 语 文 期 中 考 试 答 案
7.C。 【解析】幸:庆幸。
【参考译文】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了。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想打听当时战争情况,可是经历过的老人都早已去世了。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已达百年之久呢
11.(1)僧舍飘雪、密洒歌楼、渔人雪夜归;既突出了下雪的景象,更表现了雪景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5分,前面一空1分,后一空2分)
(2) “浅俗”在语言上: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在写景上: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生活的向往(这是一道开放题,可选择一面也可两者兼答,关键点是“浅俗”在语言,“奇绝”在写景选材,每点2分,整体表述1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2001~2007 年江苏省人口增长示意图”(图1) ,回答 1~2 题。
1.2001~2007 年江苏人口
A.迁入增多
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2.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A.历史、文化差异 B.自然环境差异
C.经济发展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图2是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3~4 题。
3.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 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b 图所示人自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a 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
D.b图表示2010年的人口结构,0~14岁男性多于女性
4.1953~2010 年,我国
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劳动力日益短缺
读表1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第5题。
5.表1反映了我国的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0~14 岁人口的比例上升 B.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下降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15~59 岁的人口总数下降
图3是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6~7题。
6.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则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人以内,这“1500万人”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8~9题。
8.广州市提出的“1500 万人”,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人是指
A.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9.提高广州人“活得舒服”指标的有效途径有
A.提高本市的消费水平
B.大力发展房地产,改善广州居住条件
C.强制人口大量外迁
D.向本市调入天然气资源
图6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11.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回答12~13题。
12.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13.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
图7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 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
A.位于上风向,污染较小 B.交通便利,地价较低
C.接近工业区,运费较低 D.远离河流,不污染水源
右上图表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依次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17.科学地规划城市有利于
A.使每一寸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生态城市
右图为某城市地价由市中心向郊区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的下列四地,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该处最有可能位于
A.高级住宅区 B.工业区
C.城市的几何中心 D.放射道路与城市环路交汇处
图10是我国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据图回答20~21 题。
20.对阶段Ⅱ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阶段Ⅱ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 B.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Ⅱ阶段
C.阶段Ⅱ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快 D.发达国家大部分处于Ⅱ阶段
21.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通达性差 B.远离商业中心
C.就业压力过大 D.地价昂贵,污染严重
表3为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根据表3 ,回答22~23题。
22.表中所示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的是
A.西北省份 B.西南省份 C.东南省份 D.东北和新疆
23.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人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A.农业生产落后 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气候条件优越
图11(在后面)中阴影区域表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24~25 题。
24.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农业一一精耕细作
B.商品谷物农业一一机械化水平高
C.大牧场放牧业一一商品率高
D.混合农业一一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5.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地震 C.旱涝 D.泥石流
26.表4为“某年江苏省某县农产品产值构成表”,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图12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27~29 题。
27.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8.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
D.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9.依图示信息,该农场最可能分布在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印度 D.英国
30.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31.在实际生活中,同一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是可以相互重叠的。
32.城市等级越高,所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3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4.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
35.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是一种精耕细作的集约型农业。
36.在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
37.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
38.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39.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分散发展而形成的,因为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40.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多则城市化水平就高。
三、综合题。(共30分)
41.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
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
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
响?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
“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42.读“某区域示意图”(图 15 )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城市功能分区,A、B、C 三地中属于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郊区建设了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了__________城市化现象。甲、乙两卫星城中,房价可能略高的是_________,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在东南郊布局钢铁城,其合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读东北地区2012年农业的有关资料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东北三省农业以_________业为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
(2)分析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3)东北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1.(2013年苏州学测模拟)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是( )
A.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C.人的身高和体重 D.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2.(2013年南京学测模拟)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有高茎352株,矮茎348株。那么,亲本的基因型应是( )
A.DD X dd B.DD X Dd C.Dd X dd D.Dd X Dd
3.(2013年苏州学测模拟)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③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
A.杂交、自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测交、杂交 D.杂交、杂交、杂交
4.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在这过程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归纳法 B.类比推理法 C.观察法 D.假说-演绎法
5.(2013年盐城学测模拟)鼠毛的黑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关下图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黑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黑色为显性
C.F1中出现黑色和白色鼠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D.若6号号鼠是雌性,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6.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7.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8.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先研究多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一对相对性状
C.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9.南瓜的果实中,白色与黄色、盘状与球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纯合白色球状品种与纯合黄色盘状品种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见下表。其中表现型丁为( )
P 白色球状×黄色盘状
F1 白色盘状
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 甲 乙 丙 丁
9 3 3 1
A.白色盘状 B.黄色盘状 C.白色球状 D.黄色球状
10.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
A.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
11.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 )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12.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形状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后代4种表现型的比是3:3:1:1,则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或yyRr
13.(2013年南通学测模拟)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为显性。一株黄色非糯的玉米自交,子代基因型不可能出现( )
A.yybb B.YYBb C.Yybb D.YYbb
1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1/16 B.3/16 C.7/16 D.9/16
1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B.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C.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D.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16.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 )
A.染色体进行复制 B.着丝点分开
C.有纺锤体形成 D.同源染色进行联会
17.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变化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①染色体复制 ②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 ④着丝点分裂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8.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19.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
A.常染色体上 B. X染色体上 C. Y染色体上 D.线粒体中
20.右图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示意图。在该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2条 B.4条 C.6条 D.8条
21.维持物种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因素是( )
A.新陈代谢和减数分裂 B.新陈代谢和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2.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B.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C.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D.如果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2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患色盲的儿子。理论上计算,他们的孩子与其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A.0 B.1/2 C.1/4 D.1/8
24.下列遗传系谱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遗传的是( )
25.创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格里菲思 D.沃森和克里克
26.某DNA分子的碱基中,鸟嘌呤(G)的分子数占22%,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 )
A.11% B.22% C.28% D.44%
27.为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28.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和五碳糖的种类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类别 T2噬菌体 细菌细胞 烟草 鼠的肝脏细胞
碱基 5种 8种 5种 4种
核苷酸 5种 8种 8种 8种
五碳糖 1种 2种 2种 8种
29.(2013年南通学测模拟)DNA分子的结构中,通过氢键连接的是( )
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脱氧核糖和磷酸
B.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
C.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配对的鸟嘌岭和胞嘧啶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配对的腺嘌呤和尿嘧啶,
30.组成DNA的碱基只有4种,4种碱基的配对方式只有4种,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原因是( )
A.脱氧核糖结构不同 B.磷酸的排列方式不同
C.DNA分子是高分子化合物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31.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如下表的实验,R型细菌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验组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
A.DNA序列 B.mRNA序列 C.tRNA序列 D.氨基酸序列
3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如下实验:①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 B.上清液、上清液
C.上清液、沉淀物  D.沉淀物、上清液
34.下面四图是来自某个二倍体生物、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B.图①与③所示细胞中核DNA含量比例为1:2
C.图①②③所示的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D.由图④可推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
35.对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
A.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 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种
C.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
36.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不具有1:1比( )
A.F1代产生雄配子的分离比 B.F1代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之比
C.F1代测交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 D.F1代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37.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B.父亲不色盲,儿子一定不会色盲
C.母亲不色盲,儿子和女儿一定不色盲 D.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
38.下图是某同学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搭建的核苷酸对,其中正确的是( )
高一生物答题纸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39.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 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 。
(2)F1红果的基因型是 ,F1红果自交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 ,基因型是 。
40.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逐对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1)子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 。
(2)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 、 。
(3)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 。
(4)子代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 。
41.下图是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1)图A属于减数分裂 时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图B细胞的名称是 。图C处于 期 。
(3)A、C两图中染色体数之比为 ,DNA数量之比为 。
42.下图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有关编号的中文名称:① ⑤ 。
(2)若某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C)/(T+G)= m ,则在另一条互补链中上述比例
为 ,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为 。
(3)图中,从主链看两条单链方向 ;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纸上)(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伴随着“民生”二字成为每年政府工
报告的关键词,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惠及亿万民众,诠释着“权为民所用、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政府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是
A.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是执政党的中心任务
B.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生问题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民生问题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
2.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阶级性 C.平等性 D.真实性
3.在我国,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是
A.行使政治权利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关注国家大事 D.维护公众的利益
4.有人认为,言论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一观点
A.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认为个人利益应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D.坚持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5.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某中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规范流动小吃摊点”项目研究,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议书。这一做法反映出他们
A.主动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活动 B.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C.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D.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6.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
A.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B.实行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制定
C.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D.参加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法律和法规的
7.2011年9月,全国各地开展打击“地沟油”犯罪专项行动,在某市开展的“我为‘食品安全’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建言献策。不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3000多条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很多合理的建议被政府采纳。材料中某市市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8.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这是国家通过 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A.信访举报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9.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 舆论监督制度 C. 社会听证制度 D. 信访举报制度
10.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①消费者协会在网上公布投诉热点 ②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学习好、宣传好十八大文件的通知 
④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13年年内发行2013年贺岁、“和”字书法系列(行书)、2014年贺岁共三枚普通纪念币。 ⑤党的十七大修改党章  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
A.②③④⑥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
11.近年以来,我国重庆等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斗争,集中力量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等。我国的“扫黑除恶”是在行使
A.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B.保障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2.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门在2009年联合开展“政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行动,这是政府在积极履行 的职能。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13.2011年9月18日,台风“洛克”登陆我国福建、浙江沿海。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转移了数十万渔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台风带来的损失。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政府在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在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
A.权力机关的监督 B.审计部门的监督
C.人民政协的监督 D.新闻媒体的监督
15.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加强监督就能杜绝腐败 B.权力必须置于监督之下
C.权力滥用将会降低效率 D.政务公开可以避免矛盾
16.政府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只有有权威的政府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造福于人民。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是
A.政府的管理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B.政府工作人员是否团结合作、廉洁高效
C.政府的工作是否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D.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17.政府是与我们公民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政府,下列选
项属于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是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 D.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18.2012 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进一步保障了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这一政策有利于
A.决定政府性质 B.提高立法质量 C.树立政府权威 D.监督政府权力
19.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1.甘肃回族农民毕红珍自200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为改善农村面貌提出了200余条建议及议案,推动了家乡的公路、坡耕地改造等建设。这体现人大代表行使了
A.提案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立法权
22.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部分人人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人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①向人大提出议案 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行使决定权 ②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 ③行使监督权 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并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表明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
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 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建国60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些政治制度有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按劳分配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2009年,江苏省改造了经济薄弱地区300所乡镇卫生院;解决了300多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帮助48.9万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如果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写一篇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为民服务,积极造福群众 B.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社会
C.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D.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27.下列选项中,存在互相监督关系的是
A.人民与人民代表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C.全国人大与国务院 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2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文明执政
29.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乐团里的演奏家各有专长,各有专职,丹药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这个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这形象地说明
A.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30.近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所以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因为中国共产党
A.具有依法治国的执政能力 B.长期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判断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纸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 )3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关。
( )32.是否遵循法律与规则是判断公民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标准。
( )33.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 )34.人民政协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国家机构。
( )35.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 )36.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 )37.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 )3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39.公民享有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 )40.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三、简答题 (30分)
41. 材料一:调查显示,从2009年至2012年,连续3年发生在云南的特大干旱,已造成云南省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水紧张,部分企业、厂矿已经处于停产停工状态,全省因干旱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亿元左右。
材料二:有关专家指出这次云南大旱除了极端气候造成降雨减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大增、城镇居民生活改善用水量大增等原因外,也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水库少,不仅对天然径流拦蓄少,而且水资源调控能力太薄弱,造成工程性缺水。还由于人们往往重洪涝轻干旱,对干旱的防御意识不强,贻误了时机。饮水困难导致民众争抢水源,加剧水资源配置难度的同时也诱发了新的安全隐患。
请你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为解决云南旱情提出合理措施?(4分)
(2)运用政府责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解决旱情,该怎么做?(4分)
42.作为新媒体,政治博客的问世开启了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从“最牛钉子户”到“山西黑煤窑”、从“华南虎照”到“孙春龙博客公开信”,对这些社会时政要闻的民意表达,政治博客已经成为监督政治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非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某些政治博客群体,显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公民通过哪些方式实行民主监督?(4分) 
(2)公民应如何运用政治博客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8分)
43、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的道理。(12分)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一政治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31-35 BAABB 36-40 ABBAB
三、简答题(共30分)
43、①由中中央共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说明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分)②中共中央在通过“十二五”规划前听取各民族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表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是参政党,(3分)中共坚持民主执政(3分)。
③《建议》提交给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既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体现了中共坚持依法执政。(3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