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下期
半期考试政治试卷(生活与哲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8分)
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学习哲学。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哲学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2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人类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③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反映的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其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B.“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
C.“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
D.“实践高于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6.由28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9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了量化和评估。研究人员警告称,一旦9个临界点全部或者大部分被突破,人类生存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变化”。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老子的《道德经》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意思是说,当所有人都知道美是什么样的,也就知道了丑恶是什么样的。以下说法中体现的哲学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吃一堑,长一智
8.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事物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③认识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① 事物的发展就是量的积累
②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 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需要创新和完善一批与审批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审批权正确有效行使。上述观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1.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句话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回避矛盾有时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C.对立也是统一,对立和统一不是绝对的
D.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3.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蝉联世界第一,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14.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B.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D.坚持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5.国务院在总结上海增值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分批
扩大到了北京、天津、浙江省等8省市。这一做法体现了
A.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16. 近期,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被大多数除菌产品列为首个需要杀灭的细菌--葡萄球菌,不仅能起到消炎的作用,还能保护人体免受大范围炎症的困扰,它是人体皮肤的忠实“卫士”。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D.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17. 西方有句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窗会为你开启。这一谚语符合
A.可知论 B.两点论 C.实践论 D.重点论
18.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观点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A.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19.2012年l2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与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身而过并拍摄到该小行星照片。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突破并验证了卫星对小天体探测的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这同时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完成再拓展试验后完美收官。上述材料再次印证了
①社会实践不断地发展,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科技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人们能够通过正确意识不断创造出新的认识工具
④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2年,英国科学家宣称,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XNA的物质,在许多关键功能上可替代DNA,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这一主要表明
A.物质是可以人工合成的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D.规律具有客观性
2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年终总结》中的主人翁没有
A.坚持重点论
B.坚持两点论
C.做到实事求是
D.认识到真理的条件性
22.下列诗句与“冬霜茅枯无情去, 春风草青百花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23.俄罗斯名言说,“忘记过去,失去一只眼睛;沉溺于过去,失去双眼。”这启示我们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矛盾双方向相反方向转化 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2012年网络热词层出不穷,纵观今年的网络热词不乏有很多体现了中国在奋进中铿锵步伐。语文期刊《咬文嚼字》12月30日正式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枪”、“高富帅”、“中国式”、“亚历山大”、“最美”、“赞”、“接地气”。仔细品味刚刚出炉的热词无不体现网友对中国政治、民生等问题的关注。网络常见的流行词的出现和流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Ⅱ(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黑(蓝)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超出答题区域的部分无效。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顶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认识深化的表现,能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也在增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请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15分)
26.材料:在政府部门的设置中,目前世界大国普遍实行大部门制的管控方式,也就是将相近的职能,尽量归到一个部门管理,避免出现职能交叉重叠等弊端,然后通过决策、执行、监督的相对分离,实行对公权力运行的监督。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的机构还明显偏多,2013年第二轮大部制改革中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见图)
以大部门体制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需要目标明确、通盘规划、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积累经验,逐步推进。所有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机构改革也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组建大部门要有一定的限度,也要考虑部门之间力量和规模的平衡。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材料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予以揭示。(15分)
27.材料一:当前,中国的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新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新的社会格局正在形成;大量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出现。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重点,将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而改革的难度也将显著增大。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事关民主政治、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治理和官员廉洁方面,改革必须有所突破,这就对政府改革提出了新要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政府改革,可谓正当其时。
材料二:政府创新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中国有特殊的国情,不应该、实际上也不可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做法。从国际看,政府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中偏重技术性改革部分的内容。无论在何种性质的政治体制中,每个执政的政府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更强的执政能力、得到公民更多的支持。国外在政府创新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国内看,地方政府要善于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成本,取得最大的改革效益。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10分)
(2)请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知识, 分析为什么在政府创新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又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经验?(12分)
1A2C3A 4B 5C6A7A8C9C10A11A 12D 13B 14D
15C 16B 17B 18B 19B 20C 21B 22B 23A24C
25.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发挥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好发展真理。我国对海洋资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利用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以推动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
26.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大部制改革需要目标明确、通盘规划。
②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大部门体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如回答: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组建大部门要有一定的限度,要考虑部门之间力量和规模的平衡。也得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机构改革和其他改革都一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
27.(1)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解决了很多原有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寻找新的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政府改革,这是针对今后我国改革重点将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这一新情况提出的,体现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每个政府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有更强的行政能力.得到公民更多的支持,这一点具有普遍性.一些国家在政府创新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学习经验可以少走弯路.
在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之前,我一直因为没有鞋而抱怨
——波斯谚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若,则 B.若是偶数,则,都是偶数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B.
C.有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D.每一个四边形都有外接圆
3.直线过原点交椭圆于、两点,则的最小值为()
A.10 B.5 C.4 D.8
4.方程表示双曲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B.
C. D.
5.焦点在轴上,且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A.或 B.或
C.或 D.或
6.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单位:)与起跳后的时间(单位:)存在函数关系,则运动员在时的瞬时速度是()m/s
A.11.6 B. C.10 D.
7.从抛物线上各点向轴作垂线段,则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
8.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则范围是()
A. B.
C. D.
9.已知定点,动点在轴上,在轴上,为动点,且,,则动点的轨迹为()
A. 抛物线 B.圆 C.双曲线 D.椭圆
10.过点的动直线与圆交于不同两点、,在线段上取一点,满足,,且,则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2.“”的否定是
13.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14.已知,,、分别交轴、轴于、,则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15.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为椭圆上动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的最大值大于3;②的最大值为4;③的最大值为;④若动直线垂直轴,交此椭圆于、两点,为上满足的点,则点的轨迹方程为或.
以上结论正确的序号为
三.解答题(16-19每小题12分,20题13分,21题14分,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函数(且)在上单调递增;:曲线与轴无交点.
(1)若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17.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相切于点.
(1)求、值;
(2)若函数在点的切线方程为,直线∥,且与曲线相切,求直线和的方程.
18.双曲线与椭圆有公共焦点,且离心率为.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若斜率为1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且,求方程.
19.已知抛物线,焦点为.
(1)若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求证:;
(2)若直线过交抛物线于、两点,求证:为钝角.
20.如图,在中,,,,一曲线过点,动点在曲线运动,且保持的值不变.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的方程;
(2)若直线过点(0,5)与曲线相切,求直线的方程;
(3)若直线交曲线于、两点,曲线与轴正半轴交于点,且的重心恰好为点,求直线的方程.
21.如图,曲线是以原点为中心、,为焦点的椭圆的一部分,曲线 是以为顶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是曲线和的交点且为钝角,我们把由曲线和曲线合成的曲线称为“月蚀圆”。若,.
(Ⅰ)求曲线和所在的椭圆和抛物线方程;
(Ⅱ)过作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分别与“月蚀圆”依次交于、、、四点.(1)当直线轴时,求的值:
(2)当直线不垂直轴时,若为中点、为中点,问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此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下期
2014级半期考试数学(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命题人:张世永审题人:杜利超
一.选择题BCDAD BBCAD
二、填空题11.12.
13. 14.15.②③
三.解答题
16.解:命题:
命题:由,得.……4分
(1)若为真命题,则为假命题,的取值范围是.……6分
(2)由题意知与中两命题一真一假.
若真假,则,解得;……8分
若假真,则,解得.……10分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12分
17.解:(1)由已知得,则,
∴.
又点在直线上,得,即.
代入,得,则.……6分
(2)由,得,
∴,又.
∴切线方程为,即.……9分
设直线与曲线相切的切点为P(,),
由得直线斜率则从而P(,),或P(-,-).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或……12分
18.解:(1)由,得,又,得,

∴双曲线的方程为.……6分
(2)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
由弦长公式,得,
∴,则.
∴直线方程为或.……12分
19.解:(1)由,得,
设,,则,.

.
∴.……6分
(2)设直线方程为.
由,得.
设,,则,.

,
∴为钝角.……12分
20.解:(1)以所在直线为轴,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
∴动点轨迹为椭圆,,,.
∴曲线的方程为.……4分
(2)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得
,
∴,从而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或……8分
(3)设,,又,
∴由重心公式得,则,
∴中点为.……10分
由,相减化简得,则.
∴直线方程为,即.……13分
21.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则,得,……2分
设,,,
则,,
两式相减得,由抛物线定义可知,
则,或,,
又为钝角,则,舍去.……4分
所以椭圆方程为,抛物线方程为.……6分
(Ⅱ)(1)当直线轴时,直线的方程为,从而,,
所以:……9分
(2)当直线不垂直轴时,设,,,,
直线,代入得:
,即,
则,,
同理,将代入得:,
则,,
所以
为定值.……14分
C
B
A
x
y
O
F2
F1
A
B
E
D
C
C
.
x
y
O
B
C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成都七中 高2014级高二(下)半期考试
英 语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共 110分)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l. 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l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
1. What will Dorothy do on the weekend
A. Go out with her friend. B. Work on her paper. C. Make some plans.
2. 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
A. $15. B. $30. C. $50.
3. 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
A. 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
4. 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aturday
A. At l:00 pm. B. At 3:00 pm. C. At 4:00 pm.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At a hotel.
第二节 (共15小题; 每小题1. 5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自。每段对话或独自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自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
A. She prefers a room of her own.
B. She likes to work with other girls.
C. She lives near the city center.
7. What is good about the flat
A. It has a large sitting room. B. It hasgood furniture. C. It has a bigkitche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ere has Barbara been
A. Milan. B. Florence. C. Rome.
9. What has Barbara got in her suitcase
A. Shoes. B. Stones. C. Book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l2题。
l0. Who is making the telephone call
A. Thomas Brothers. B. Mike Landon. C. Jack Cooper.
11. What relation is the woman to Mr. Cooper
A. His wife. B. His boss. C. His secretary.
12. What is the message about
A. A meeting. B. A visit to France. C. The date for a trip.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l6题。
13. Who could the man speaker most probably be
A. A person who saw the accident. B. The driver of the lorry. C. A police officer.
14. What was Mrs. Franks doing when the accident took place
A. Walking along Churchill Avenue.
B. Getting ready to cross the road.
C. Standing outside a bank.
15. When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At about 8:00 a.m. B. At about 9:00 a.m. C. At about l0:00 a.m.
16. How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A lorry hit a car. B. A car ran into a lorry. C. A bank clerk rushed into the street.
听第l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is the talk mainly about
A. The history of the school. B. The courses for the term. C. The plan for the day.
18. Where can the visitors learn about the subjects for new students
A. In the school hall. B. In the science labs. C. In the classrooms.
19. What can students do in the practical areas
A. Take science courses. B. Enjoy excellent meals. C. Attend workshops.
20. When are the visitors expected to ask questions
A. During the lunch hour. B. After the welcome speech. C. Before the tour of the lab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0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0小题;每小题l分, 满分10分)
从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Lisa, _______ for months to prepare for an admission interview given by Peking University, finally, however, received an offer from Hong Kong University.
A. struggling B. struggled C. having struggled D. to struggle
22. Mr. Liu have hurried. After driving at top speed, he arrived school half an hour earlier.
A. needn’t B. wouldn’t C. mustn’t D. couldn’t
23. The lady walked around the shops, an eye out for bargains.
A. keep B. kept C. keeping D. to keep
24. --We’ve spent too much money recently.
--Well, it isn’t surprising. 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______ around all the time.
A. are coming B. had come C. were coming D. have been coming
25. Health problem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bad eating habits and a _____ of exercise.
A. limit B. lack C. need D. short
26. Small cars are economical of fuel, so they have more _________ for consumers.
A. attract B. apply C. charming D. appeal
27. Surely it doesn’t matter where the student associations get their money from; what _____is what they do with it.
A. functions B. applies C. stresses D. counts
28. Teachers give us time, space and love they can spare, and ______, we give them respect and love.
A in turn B. in fact C. in return D. in all
29. Going for a jog after the third period every morning is good and the same is true________ doing eye exercises after the first period every afternoon.
A. of B. in C. with D. to
30. I would like to have a pen pal, ______ I can write to in order to learn English.
A. which B. one whom C. what D. something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Night after night, my mother came to my bed, even long after my childhood years. She would 31 down and push my long hair out of the way, and then kiss my forehead.
I don’t remember when it first started 32 me-her hands pushing my hair that way, for they felt work-worn and rough 33 my young skin. Finally, one night, I shouted out at her, “Don’t do that any more-your hands are too rough!” she made no 34 and left quietly.
But never again did my mother do it with that familiar expression of her 35 .
With the years passing, my 36 returned to that night time after time. By then I 37 my mother’s hands and her goodnight kiss. Sometimes the incident seemed very 38 , sometimes far away, but always it was 39 in the back of my mind.
The years have passed, and I’m not a little girl any more. Mom is in her seventies, and those hands I once 40 to be so rough are still doing things for me and my family.
Now, Mom no longer has Dad and lives 41 . One night on Thanksgiving Eve, I found myself 42 to her house to spend the night with her. As I slept in the bedroom of my youth, a familiar hand hesitantly (犹豫地) ran across my face to 43 the hair from my forehead. Then a 44 , ever so gently, touched my forehead. I burst into tears.
In my memory, thousands of times, I 45 the night my young voice complained. Catching Mom’s hand in hand, I told her how 46 I was for that night. I thought she’d remember 47 I did. But Mom didn’t know what I was talking about. She had already forgotten and 48 long ago. That night, I fell asleep with a new 49 for my gentle mother and her caring hands. And the guilt that I had carried around for so long was 50 to be found.
31.A.lie B.bend C.look D.fall
32.A.annoying B.astonishing C.delighting D.disappointing
33.A.along B.above C.against D.aside
34.A.reply B.promise C.request D.agreement
35.A.pity B.sadness C.apology D.love
36.A.feelings B.opinions C.spirits D.thoughts
37.A.missed B.forgot C.held D.shook
38.A.strange B.close C.serious D.common
39.A.stressed B.existed C.hidden D.appeared
40.A.expected B.thought C.reminded D.complained
41.A.yet B.away C.alone D.long
42.A.drawn B.carried C.moved D.stayed
43.A.cut B.wash C.push D.take
44.A.tear B.kiss C.press D.hand
45.A.returned B.reminded C.realized D.recalled
46.A.sorry B.happy C.angry D.nervous
47.A.when B.how C.why D.as
48.A.disappeared B.forgiven C.apologized D.abandoned
49.A.imagination B.inspiration C.decoration D.appreciation
50.A.still B.soon C.nowhere D.anyhow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20题,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weather symbol shown for each day in the five day forecast represents the main weather expected on the day in questio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s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forecast between dawn and dusk, whereas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is the lowest temperature expected from dusk on the day to dawn the following day. Th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re the expected conditions at midday.
London, United Kingdom28,11, 2012 (Mon.)
Day Summary Max day;Min night (℃) Wind (mph) Visibility Pressure Pollution
Mon.Sunrise 08:06 Sunset 15:59 9-10 very poor 1030 low
Tue.Sunrise 08:06 Sunset 16:00 3-8 good 1023 low
Wed.Sunrise 08:06 Sunset 16:01 -1-5 good 1023 low
Thur.Sunrise 08:06 Sunset 16:02 0-2 good 999 low
Fri.Sunrise 08:06 Sunset 16:03 0-2 good 1012 low
51. If you want to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 you’d better go on ________.
A. Friday B. Tuesday C. Thursday D. Wednesday
52. On average, London has ____ hours’ daylight.
A. 16 B. 15 C. 12 D. 8
53. From Monday to Friday, the weather in London will be _______.
A. snowy B. cloudy C. rainy D. windy
5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pollution in London will be more serious on Saturday.
B. We cannot see things clearly on Monday because of rain.
C. On both Wednesday and Thursday we will have east wind.
D. From Monday to Friday the pressure will be lower and lower.
B
Solid passes sound very well. Try holding a wooden stick against part of a machine, and place your ears against the stick. The movement of the ball-bearings(滚珠轴承) can be clearly heard. This is a good way of finding the exact source of trouble in a motorcar engine which sounds as if it is wrong and yet gives no information of where the trouble is.
  It is probably a good thing that sound cannot travel through a vacuum(真空), for we are thus limited to earth-made sounds. The violent disturbances which are seen sometimes in the sun, for example, may affect our magnetism(磁力) and our radio. They do not affect our ears, which is a very good thing for our peace of mind.
  If we have used our eyes and ears, we may have realized that sound takes time to travel through the air. The sound of thunder nearly always follows the lightning flash although they happen at exactly the same time. And the appearance of white cloud above a distant ship or train tells us, before anything is heard, that its whistle has sounded. Just how fast does sound travel through the air
  The speed of sound in the air at ordinary temperature is about 100 feet per second, which is about one mile in five seconds or about 700 miles per hour. The speed of sound increases slightly with a rise in temperature and falls with a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it is not affect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air.
55. We never hear anything that happens on the sun _____.
A. because of the vacuum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sun
 B. because we are only used to earth-made sound
 C.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sun
 D. because we are likely to enjoy our peace of mind
5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how fast does sound travel through the air at ordinary temperature
 A. About 700 meters per minute. B. About 1,100 miles per hour.
 C. About 60,000 feet per minute. D. About one kilometer in five seconds.
57. How do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ffect the speed of sound
 A. The speed of sound increase with a rise in pressure.
 B. The speed of sound decrease with a rise in temperature.
 C. The speed of sound increase in lower temperature and greater pressure.
 D. The speed of sound decreases with a fall in temperature.
58.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
 A. thus we can hear anything but the sound made by the earth
 B. we can thus hear the sound from both the earth and space
 C. thus we can hardly hear any sound because of the limit of the earth
 D. thus we can only hear the sound made on the earth, not the sound coming from the outside
C
In recent years many countries of the world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how to make their workers more productive. Some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answer is to make jobs more varied. But do more varied jobs lead to greater productivity There is something to suggest that while variety certainly makes the workers’ life more enjoyable, it does not actually make him work harder. So variety is not important.
  Other experts feel that giving the worker freedom to do his job in his own way is important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is is true. The problem is that this kind of freedom cannot easily be given in the modern factory with its complicated(复杂的) machinery which must be used in a fixed way. Thus while freedom of choice may be important, there is usually very little that can be done to make it. Another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s how much each worker contributes to the product he is making. In most factories the worker sees only one small part of the product. Some car factories are said to be experimenting with having many small production lines rather than a large one, so that each worker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production of the cars on his line. It would seem that not only is degree of worker contribution important, therefore.
  To what extent on earth, however, does more money lead to greater productivity The workers themselves certainly think this important. But perhaps they want more money only because the work they do is so boring. Money just lets them enjoy their spare time more. A similar argument may explain demands for shorter working hours. Perhaps if we succeed in making their jobs more interesting, they will neither want more money, nor will shorter working hours be so important to them.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ys can’t be used to make greater productivity
 A. To make jobs more varied. B. To give the worker freedom to do his job in his own way.
 C. Degree of work contribution. D. Demands for longer working hours.
60. The last sentence in this passage means that if we succeed in making workers’ jobs more
interesting, ______.
 A. they will want more money
B. they will demand shorter working hours
 C. more money and shorter working hours are important
 D. more money and shorter working hours will not be so important to them
61. 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tells us _____.
 A. how to make the workers more productive
 B. possible factors(因素) leading to greater productivity
 C. to what extent more money leads to greater productivity
 D. how to make workers’ jobs more interesting
62.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is probably a _____.
 A. teacher    B. worker    C. manager    D. physicist
D
Three months after the government stopped giving or renewing permits for Internet cafes because of safety concerns, some cafe owners are having economy worries of their own. The permits were stopped suddenly three months ago by the government until new safeguards could be put in place to prevent misuse of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but for cafe owners it's a business breakdown with no hope in sight.
“I handed in a request to open up an Internet cafe and received the conditions.” said the businessman Obeham. “I rented a place in the Sharafiah district at SR45, 000 and prepared the place with equipment that cost me more than SR100,000. When I wen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fter finishing everything, I was surprised to find that they'd stopped giving permits for Internet cafes.”
Having an Internet cafe without Internet is much like having a coffee shop without coffee. “I'm avoiding closing the place, but it's been more than three months with the situation ongoing as it is,” Obeham said. “Who will bear the losses caused by that ”
The decision took many cafe owners by surprise. "I asked to open an Internet cafe, and I was handed a list of all the things that were needed to follow through, such as a sign for the place, filling out forms." said Hassan Al-Harbi.
“I did all that was asked and rented a place. And after the vacation I wen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y surprised me, saying that there are new rules that forbid the offering of any more Internet cafe permits and that one can't even renew his permit. I've lost more than SR80,000,” Al-harbi added.
As for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say a method to deal with it is on the way, but safety concerns come before economy.
63. The government stopped giving or renewing permits for Internet cafes .
A. to prevent misuse of new safeguards in Internet cafes
B. to make cafe owners earn less money from their business
C. to stop th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on Internet
D. to make sure of the proper use of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64.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led to the fact that many cafe owners .
A. suffered heavy economic losses B. asked to open up Internet cafes
C. continued to operate Internet cafes D. asked the government for payment
65. The underlined phrase in the last paragraph "on the way” means .
A. to be studied B. to be put into practice
C. to be changed D. to be improved
66. The cafe owners found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
A. surprising and unacceptable B. understandable and acceptable
C. reasonable but surprising D. surprising but acceptable
E
The world economy has run into a brick wall. Despite countless warnings in recent years about the need to address a potential hunger crisis in poor countries and an energy crisis worldwide, world leaders failed to think ahead. The result is a global food crisis. Wheat, corn and rice prices have more than doubl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And oil prices have increased more than three times since the start of 2004. These food-price increases, combined with increasing energy costs, will slow if not stop economic growth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nd will even affect political stability.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do exist, but we'll have to start thinking ahead and acting globally.
Here are three steps to ease the current food crisis and avoid the potential for a global crisis. The first is to promote the dramatic success of Malawi, a country in southern Africa, which three years ago established a special fund to help its farmers get fertilizer and seed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Malawi’s harvest doubled after just one year. An international fund based on the Malawi model would cost a mere $10 per person annually in the rich world, or $10 billion altogether.
Second, the U.S. and Europe should abandon their policies of paying partly for the change of food into biofuels. The U.S. government gives farmers a taxpayer-financed payment of 51 cents per gallon of ethanol (乙醇) changed from corn. There may be a case for biofuels produced on lands that do not produce foods — tree crops, grasses and wood products — but there's no case for the government to pay to put the world's dinner into the gas tank.
Third, we urgently need to weather-proof world's crops as soon and as effectively as possible. For a poor farmer, sometimes something as simple as a farm pond — which collects rainwater to be used in dry weather — can mak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ood harvest and a bad one. The world has already committed to establishing a Climate Adaptation hind to help poor regions climate-proof vital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food production and health care but has not yet acted upon the promise.
67. An international fund based on the Malawi model would______.
A. cost each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10 billion per year
B. aim to double the harvest in southern African countries in a year
C. decrease the food prices as well as the energy prices
D. give poor farmers access to fertilizer and highly productive seeds
68. With the second step, the author expresses the idea that ______.
A. it is not wise to change food crops into gas
B. it is misleading to put tree crops into the gas tank
C. we should get alternative forms of fuel in any way
D. biofuels should be developed on a large scale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A rain-collecting pond is a simple safeguard against dry weather.
B. A Climate Adaptation Fund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help poor regions.
C. The world has made a serious promise to build farm ponds.
D. It makes a great difference whether we develop wood products or not.
70.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calls on us to______.
A. slow down but not to stop economic growth
B. develop tree crops, grasses and wood products
C. achieve economic growth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D. act now so as to relieve the global food shortage
成都七中高2014级高二(下)半期考试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考室号______ 座位号_______
第一节 短文改错 (每处1 分,共计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 ),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y favorite subject in school is mathematics. It is my favorite because I never have difficulty with it and always get good mark in tests. I suppose I am lucky to be born with a clear-thinking brain. So ever since young, I dealt with numbers and figures easily. The wonderful thing about mathematics is that, besides some formulae, there is nothing else to remember. Every step in solve a problem is done logical. Other subjects like history and geography call on a lot of memory work. Remembering dates and other facts are hard comparing with the ease and simplicity of mathematical reasoning. While mathematics is simple to me, but some of my friends have a great difficulty with it. I do not really understand why. They get stuck with simple problems but often give up.
第2节 词汇运用 根据文章意思,从方框内选十个词并用其适当的形式填空完成下列文章。(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番号后的横线上 ,一空一词。(每空0.5分,共计5分)
apology, relative, account, society, analyze, considerate, criticize, symbolic, involve, privilege
It’s my turn to do the daily presentation again. It’s a 1__________ for me to report what has happened recently on behalf of my team. However, there will be a little change in the coming comment.
First, breaking news—the former British primer minister Margaret Thatcher is dead, 2_____________ the end of an era. Second, about the BRICS, whose nations are 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 and South Africa. The BRICS nations 3___________ for 1/4 of the world’s economic production. South Africa is the newest member of the group. Next year’s BRICS summit will be held in Brazil. Third, about life expectancy. A new study has found that older people who are 4___________ active might live longer than those who are alone more. But researchers say loneliness is not the main problem.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linked both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What’s the difference Andrew Steptoe is with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e says social isolation means limited or no contacts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or no 5_____________ in groups or sports.
“And when we did the statistical 6____________, what we found was that social isolation was indeed 7____________ to higher risk of dying.”
Fourth, about the Korean Peninsula situation. South Korea reported this week that North Korea has moved one of its missiles to its eastern coast. South Korean Defense Minister said the missile appears to have what he called 8 “________________ range.” Finally, the technology giant Apple has 9_____________ to customers in China after receiving the 10 ____________ over its after-sale service and warranties.
That’s all for my presentation. Now it’s time for comments. My fellow team members, please come here to take charge. Thank you!
第三节 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生活中的冲突有多种原因引起。假设你班同学李华缺乏谈话艺术,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导致关系紧张, 他觉得很痛苦。请你结合此事,并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向学校英文杂志New Babel 专栏投稿。
1. 以李华的情况为例简要说明谈话艺术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 谈谈谈话艺术,它通常包括:不以自我为中心、谨慎承诺,……等;
3. 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想,提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谈话技巧,并说明理由。
注: 1. 谈话艺术 the art of conversation 冲突 conflict
2. 词数:120字左右;
3. 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字数。
How to have conversations
It’s important to know the art of conversatio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都七中 高2014级高二(下)半期考试
英语答案
听力:1—5 BBABC 6—10 ACAAB 11—15 CACCB 16—20 BCBCA
单选:21—25 CACDB 26—30 DDCAB
完形:31—35 BACAD 36—40 DABCB 41—45 CACBD 46—50 ADBDC
阅读:51—54 BDDC 55—58 ACDD 59—62 DDBC 63—66 DABA
67—70 DAAD
改错:1. mark ---marks 2.在dealt 前加have 3. solve ---solving 4. logical ---logically
5. on ---for 6. are ---is 7.comparing-compared 8. 去掉but
9 去掉冠词a 10. but---and
词汇:1. privilege 2. symbolizing 3. account 4. socially
5. involvement 6. analysis 7. related 8.considerable
9. apologized 10. criticism
写作:A possible version:
How to have conversations
It’s important to know the art of conversations. Otherwise, troubles will arise, as is the case of my classmate Li Hua, who is often in conflict with others. Therefore, he suffers a lot from a very terrible relationship with our classmates and feels hurt. From this we can see how essential it is to apply the art of conversations to most social situations for a pleasa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art of conversation generally refers to not being too self-centered, not getting anxious during the conversation, not making promise easily, etc.
Of them not being too self-centered is the most important. If one starts each sentence with “I” and “me / my”, it will surely create an unpleasant impression. In other words, you might suggest that you are placed in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and that you consider yourself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the world, which, of course, will prevent you from develop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成都七中 高2014级高二(下)半期听力原文
第一节
Text 1
M: Do you have any plans for the weekend, Dorothy. Would you like to join me for an outing
W: Thanks, but I am going to work on my paper all weekend.
Text 2
W: So what did you buy
M: A T-shit, it was a real bargain(便宜). I got it half price(半价), saving 15 dollars.
Text 3
M: I am going to the museum (博物馆)Sunday afternoon. There is a new exhibition (展览)of Indian art. Want to come with me
W: I’d love to, but my best friend is getting married(结婚) on Sunday, and I won’t miss it for anything.
Text 4
W: National Bank, can I help you
M: Yes, please. What are your business hours
W: We open at 9:00 and close at 4:00 during the week, on Saturday we close one hour earlier at 3:00, and we are closed on Sunday.
Text 5
W: May I help you, sir.
M: Yes, I seem to have lost my room key.
W: In that case, you need to go to the front desk (前台) to get another one.
第二节
Text 6
M: Hello, Nora, I heard about a flat that might interest you girls. It’s near the central bus station on the main road, and about 75 pounds a week, quite reasonable. The problem is, it’s only got two bedrooms, but I expect two of you could share.
W: Well, as long as it’s to me, I’ve got to have my own room, because I’ve been working at home most of the time, any other information
M: Yes, it’s got a very big and well equipped kitchen, and I know you like cooking. So that’s another point in its favor, but there is a small sitting room, and not much furniture yet. So let me know quickly if you want it or it will be taken.
Text 7
M: Hello, Barbara, welcome back. You look great.
W: Rod, it’s lovely to see you again.
M: How was your trip
W: Fine but tiring. Milan was interesting, it’s bigger than I expected, noisier and dirtier, too.
M: And Florence, what did you think of Florence
W: Well, I didn’t go there. Have you been there
M: No, I’ve never been to Italy. I’d really like to go to Roma. Well, the cars are in the car park. Is this all your luggage
W: Yes, but the suitcase is very heavy.
M: Barbara, what’s in it Books or stones
W: Just 20 pairs of shoes.
Text 8
W: Hello, Thomas Brothers.
M: Hello, this is Mike Landon here. Is Jack Cooper there by any chance
W: I am afraid not, he is away for a day or two, back on, let’s see, Monday morning.
M: Oh, well perhaps I can live a message for him.
W: Yes, of course, just a minute. Now, let’s see, to Jack Cooper from Mike London.
M: No, Landon, L-a-n-d-o-n.
W: Sorry, yes, got that, and what’s the message
M: Well it’s just this: could he come to a meeting on Monday afternoon at 5:00 pm
W: That’s this coming Monday, October 12th
M: Right, it’s to discuss the new factory in France.
W: Fine, I’ve got that. I will see that he gets it as soon as he comes in on Monday.
M: Good, thank you, goodbye.
Text 9
M: Now, Mrs. Franks, I just like to read your statement back to you, and then you can write your name on it.
W: Fine.
M: I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Second National Bank building at about 8:50 am, I saw a small red car heading for the cross roads of Churchill Avenue, and York Road, it was coming towards me along Churchill Avenue at about 40 miles per hour. The traffic lights on York Road changed to green, and a delivery lorry began to move forward at about 5 miles per hour. The driver of the car probably didn’t see that his traffic light has changed from orange to red, and ran into the side of the lorry.
W: That’s correct.
Text 10
Welcome to Montfort School, thank you for choosing our school and for joining the happy Montfort family, which has been educating boys since 1916. We are so happy that you have taken time off to be with us today.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we have prepared some events that we hope will please you. At 9:00 am, our headmaster will give a welcome speech; this will be in the school hall. Please be sited by 8:45 am. Following the speech, it’s the guide tour of the exhibition at 9:30, here you can see the proud history of our school and our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exhibition is laid out in the classrooms on the 2nd floor.
Then the guide tour of science labs at 10:20 am, here you can see the subjects that new students will be studying. You will also notice that our labs have excellent equipment. At 11:00 am, you will be guided to the tool to practical areas. This covers our technical workshops, music, and other areas of our school life. At Montfort, we believe in all around development of our students.
Lunch will be at 12:00. It has been specially prepared for our guests. All our teachers and student leaders will be present to answer any questions that you have in your minds. We are so happy that you could be with us toda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成都七中 2012—2013 学年度下期高2014级半期考试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全选对得4分,选对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计48分)
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B与弹簧相连,它们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起做简谐运动。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开始记时(t=0),取向右为正方向,A所受静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2.右图是法拉第研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模型的原理图.将铜盘放在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铜盘,图中a、b导线与铜盘的中轴线处在同一平面内,转动铜盘,就可以使闭合电路获得电流.若图中铜盘半径为L,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回路总电阻为R,从上往下看逆时针匀速转动铜盘的角速度为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回路中电流大小恒定
B.回路中电流方向不变,且从a导线流进灯泡,再从b流向旋转的铜盘
C.回路中有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D.若将匀强磁场改为仍然垂直穿过铜盘的正弦变化的磁场,不转动铜盘,灯泡中也会有电流流过
3.一列简谐横波以1m/s的速度沿绳子由A向B传播,A、B间的距离为3m,如图甲所示。若质点B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质点A的振动图象为丙图中的( )
4.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放有一与线圈D相连接的平行导轨,要使放在线圈D中的线圈A(A、D两线圈同心共面)各处受到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的力,金属棒MN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加速向右 B.加速向左 C.减速向右 D.减速向左
5.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C.C点的振幅可以达到10cm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6.日光灯的主要部件有灯管、镇流器、启动器。日光灯灯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气和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涂在管壁上的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A.在日光灯正常工作后,如果取走启动器,日光灯还能正常发光
B.启动器如果被击穿了(短路),日光灯不能正常启动
C.镇流器在日光灯的灯管发光后,不再起任何作用
D.在日光灯中,镇流器的另一个作用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7.如图甲所示,一个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1,副线圈两端接三条支路,每条支路上都接有一只灯泡,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C为电容器、R为定值电阻.当原线圈两端接有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时,三只灯泡都能发光.如果加在原线圈两端的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保持不变,而将其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与改变前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仍为18V B.灯泡Ⅰ变亮
C.灯泡Ⅱ变亮D.灯泡Ⅲ变亮
8.如图所示,图线a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所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当调整线圈转速后,所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如图线b所示,以下关于这两个正弦交流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图中t=0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均为零
B.线圈先后两次转速之比为3:2
C.交流电a的瞬时值为V
D.交流电b的最大值为V
9.如图所示,L1、L2、L3是完全相同的灯泡,L为直流电阻与灯泡电阻相同的自感线圈,开关S原来接通,当开关S断开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电源内阻不计)( )
A.L1由熄灭变亮 B.L2闪亮一下后恢复原来的亮度
C.L2变暗一下后恢复原来的亮度 D.L3亮度不变
10.如图甲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固定的金属框架ABC,已知∠B=θ,导体棒DE在框架上从B点开始在外力作用下,沿垂直DE方向以速度v匀速向右平移,使导体棒和框架构成等腰三角形回路。设框架和导体棒材料相同,其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框架和导体棒均足够长,不计摩擦及接触电阻。关于回路中的电流I和电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下列四个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图乙中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输送功率为P,输送电压为U,输电线电阻为R,用户得到的电压为U1,则错误的是( )
A.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为 B.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为;
C.用户得到的功率为 D.用户得到的功率为
12.如图甲所示,等离子气流(由高温高压的等电量的正、负离子组成)由左方连续不断的以速度υ0射入P1和P2两极间的匀强磁场中,导线ab和cd的作用情况为:0~2 s内互相排斥,2~4s内互相吸引.规定向左为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线圈A内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
二.实验题(13题2分,14题10分,共计12分)
1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线长为98.00cm,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摆球的直径时示数如右图所示,则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cm。
14.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
(将所选用的器材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1m左右的细绳;(B)长30m左右的细绳;
(C)直径2 cm的铁球;(D)直径2cm的木球;
(E)秒表;(F)时钟;
(G)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直尺;(H)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
所选择的器材是▲。(填序号)
(2)实验时摆线偏离竖直线的要求是▲,
理由是▲。
(3)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T,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可求得g=▲。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共计40分)
15.(8分)一列简谐波由质点A向质点B传播.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已知A、B两点相距4 m,这列波的波长大于2 m小于20 m.求该波的传播速度。
16.(8分)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匝数n=100、电阻r=10 ,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与电阻R连接,电阻R=90Ω,与R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 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t按图(乙)所示正弦规律变化。 求:
(1)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
(2)线圈从图甲所示位置转过900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量。
17.(12分)如图甲所示,一边长为L=2.5m、质量为m=0.5kg的正方形金属线框,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整个装置放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0.8T的有界匀强磁场中,它的一边与磁场的边界MN重合。在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过5s线框被拉出磁场。测得金属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金属线框被拉出的过程中:
(1)求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及线框的电阻;
(2)写出水平力F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3)已知在这5s内力F做功为1.92J,那么在此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18.(12分)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光滑水平导轨上,用套环连着一质量为0.2kg、电阻为2的导体杆ab,导轨间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已知=3,= 6,电压表的量程为0~10 V,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导轨的电阻不计)。求:
(1)将R调到30时,用垂直于杆ab的力F=40 N,使杆ab沿着导轨向右移动且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表中有一表的示数恰好满量程,另一表又能安全使用,则杆ab的速度多大?
(2)将R调到3时,欲使杆ab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两表中有一表的示数恰好满量程,另一表又能安全使用,则拉力应为多大?
(3)在第(1)小题的条件下,当杆ab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突然撤去拉力,则电阻上还能产生多少热量?
成都七中 2012—2013 学年度下期高2014级半期考试
物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全选对得4分,选对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计48分)
1. D 2. A 3. D 4. AB 5.A 6. AB 7. AD 8. A 9. D 10. B 11. C 12. B
二.实验题(13题2分,14题10分,共计12分)
13.98.99cm(2分)
14.(1) ACEH(2分)
(2)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超过(或小于)5°(1分)。
因为只有在摆角不超过(或小于)5°的情况下,单摆的周期公式才成立(1分)。
(3)(4分);不变(2分)。
三.计算题(共计40分)
15.(10分)解析: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T=0.4 s
分析图象可知:t=0时,质点A位于+y方向最大位移处,而质点B则经过平衡位置向-y方向运动.所以AB间距为:(n+)λ=4 m得λ=m,其中n=0,1,2……
因为这列波的波长大于2 m小于20 m,所以n=0,1,
即λ1= m,λ2= m 由v=,所以v1=m/s,v2= m/s.
答案: m/s或 m/s
16.(12分)(1)(6分)交流发电机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Em=nBSω
而 m=BS ,,所以,Em=2n m/T
由 -t图线可知: m=2.0 10 -2Wb,T=6.28 10 -2s 所以Em =200 V
(2)(6分)转动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量 (1)
(2)
将(2)式代入(1)式可得流过电阻R的电量
17.(14分)试题分析:(1)(3分)由图象的面积可得:

(2)(5分) 由图象的斜率可得:

(3)(4分) 根据动能定理:
18.(14分)(1)(4分)当R=30Ω时,R与并联,有5Ω
设电流表满偏,则1=3 A,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10 V
与题意不符,故应是电压表满偏,10 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
设导体杆ab电阻为r,则电路中的总电阻为=10Ω
当ab杆具有最大速度时有=40 N 所以BL=20 N/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得v=1 m/s
(2)(4分)当R=3Ω时,R与的并联电阻值为2Ω
设电流表满偏=3 A 则电压表的示数=6 V<10 V
故满偏电表为电流表 此时,得=60 N
(3)(4分)撤去外力时ab杆具有动能,最后ab杆停下,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由串联电路的功率分配有 所以0.03J。
y/cm
t/s
O
1
2
3
4
5
6

A
B

y/cm
t/s
O
1
2
3
4
5
6
丙乙
y/cm
t/s
O
1
2
3
4
5
6
y/cm
t/s
O
1
2
3
4
5
6
y/cm
t/s
O
1
2
3
4
5
6

A. B. C. D
S
L1
L2
L3
L


A
B
L
T2
x1
x2
y1
y2
O



V
b
a
R1
R2
R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积累与应用(34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累(lěi)罪愆(qiān) 汗涔涔(cén) 解甲归田(jiě)
B. 悭吝(jiān) 蟊贼(máo) 哥哥行(háng)高屋建瓴(líng)
C. 殷红(yīn) 徇私(xùn) 刽子手(kuài)鹬蚌相争(yù)
D. 觊觎(jì) 浸润(qìn)国子监(jiàn) 前合后偃(yǎ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暮霭箫瑟甄别箪食壶浆望帝啼鹃
B. 锤炼 精粹 寒暄 纵横捭阖 声名鹊起
C. 肄业 候补 青睐 纹过饰非 跌宕起伏
D. 睥睨 通牒 脉膊 出其制胜 插科打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千百年来,锦江默默地哺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锦江之水不仅流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我们的梦境之中。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许就是这种心态,能淡然面对一切得失,即便前途渺茫,理想陨落,也能安之若素。
C.中国海监船在中国钓鱼岛领海进行例行巡航执法是中方行使管辖权的正常公务活动,这是无可厚非的。日方应正视现实。
D.科学家研究发现,用醋泡足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帮助入睡,进而有效治疗失眠。但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化学醋。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世纪初,逐渐苏醒的东方睡狮开始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的方法,长久以来被封建思想束缚下的中国国民也开始渐渐觉悟。
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零排放、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壮大,让人类看到了克服使用现有能源汽车的弊病的希望。
C.双关语的幽默和“无伴奏人声合唱”的新奇,是目前正在上演的此剧的两个特征。对于习惯了传统话剧的观众来说,它无疑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D.不仅尘霾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而且还会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使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佝偻病高发。
5.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九篇交流论文题目,推断出四川省“第四届名校长论坛”的主题。(要求:句式对仗,工整,不超过15字)(2分)
《打造强势品牌学校》《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资源》
主题:
6. 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然后说说漫画的寓意。(4分)

(1)标题: (1分)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名篇名句(10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一句一分,见错不得分)
(1),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谁怕?。(苏轼《定风波》)
(3),,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寻寻觅觅,,。(李清照《声声慢》)
(5)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遥岑远目,,。(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云树绕堤沙,,。(柳永《望海潮》)
(8),更那堪,。(柳永《雨霖铃》)
(9)已而相如出,,。
(10)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蔺列传》)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6分)
8.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 》《 》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9.“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揭示了阅读的神奇和成果的多元,请简述你所能读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哈姆莱特形象。(4分)
答:
二、阅读与鉴赏(56)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8分)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①昆仑倾砥柱②,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③,听《金缕》④。
注释:此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胡邦衡大胆上书请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言辞激切,朝野震动。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削籍。
①底事:言何事。②砥柱,用砥柱喻中原沦陷。 ③大白:酒杯。
10.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11.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9分)
赵煚(jiǒng),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及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赵煚列传》)
1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令乘虚掩袭所居掩:攻击
B.煚勒兵御之勒:命令
C.朝廷以煚晓习故事故事:过去的典章制度
D.百姓奔驰,争为祈祷祈祷:祷告祈求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以谗毁,功不见录②徒以吾二人在也
B.①遂逾狱而走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C.①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②羝乳乃得归
D.①可因兹大赦 ②衡因上疏陈事
14.请简要概括赵煚的军政才干和道德品质。(4分)
15.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
16.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3分)
译文:
(2)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2分)
译文: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3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17~19题。(9分)
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唐晓峰
2002年新发现的西周中期铜器遂公盨(xǔ)内底的98个字的铭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铭文开头讲“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仅这10来个字,就说到了中国古代地理的一桩大事,即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大禹治水的意义不只是战胜水灾,不只是把洪水疏导光就完事了,这个传说包含着一系列的整理疆土的伟业。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追溯到的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形成的起点,就是以大禹治水这件事为标志的。
大禹治水后,他所行经的地方,被称作“禹迹”。经过大禹治理的地方,就变得文明,没得到大禹治理的地方依然是野蛮世界,所以“禹迹”就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左传》),在“禹迹”的范围内又划分为九个州,于是“九州”又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九州”比“禹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演进,因为“九州”说出了一套地理分区体系、一个大范围的地理格局。从洪荒世界到“九州”的演进,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这场变革是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表述出来的。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文献中多有记载。在王朝历史时期,人们笃信大禹治水、分划九州是事实。到20世纪初,中国王朝体系崩溃,旧学沦落,新思潮涌现。在这个背景下,一批历史学家对中国早期的历史传说进行了认真地清理,指出传世文献记录的东西不都是那么可靠,于是纠正了不少对早期历史的误传。关于大禹治水这件事,传世文献的记载也受到怀疑,而确凿的证据只有东周时期的铜器铭文。所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谨慎的人只追溯到春秋战国,不敢讲得再早。现在,遂公盨的发现及其铭文的释读,将大禹治水传说的确凿证据提前到了西周时期。
大禹治水是历史“传说”,但传说背后的时代特征与传说表述的观念应当是真实的。在大禹治水、分划九州的传说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对大范围疆域得以整治的积极颂扬,和对其作一体分区的认知方式。这些东西都是西周时期地理思想史上的重大成就。一些青铜器铭文证据显示,到了春秋时期,无论是东方的齐国还是远在西方的秦国,都存在这样的颂扬和认知方式。
我们一般把“统一中国”的功劳归于秦始皇,而说周代是一个分封割据的社会。但是在许多观念上,特别是在地理观念上,“一统”化或一体化的东西早已在周代大量出现了。除了“禹迹”这个仍带有原始痕迹的一体性地域概念外,周人还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也是一体,是更成熟的一体性地域概念,“九州”则是它的分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人眼中,禹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而禹所处的夏朝是一个有成就的历史时代。不管周人做了怎样的夸张,但绝不会是无端的编造。我们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时,对于周人所传颂的事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这次发现的遂公盨铭文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地理思想史的内容。铭文中将大禹治水与“明德”密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大禹治水已成为“德”的重要例证。“德”是周人着重宣扬的精神崇拜对象,是一切事物是否具有正统性的标准。大禹治水与“德”的联结,说明“禹迹”、“九州”这些连带性观念,都具有了如“德”一般崇高地位。这一思想发展,为后世以“九州”代表的大一统地理观念之不可动摇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这是一桩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17.对“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传说的意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禹治水”的传说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开始形成。
B.“大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
C.“大禹治水”传说背后的时代特征与表述的观念,是西周时期地理思想史上的重大成就。
D.“大禹治水”及相关观念的崇高地位,奠定了以“九州”为代表的大一统地理观的地位的基础。
18.下列关于文章有关观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时期的不少国家都存在对大范围疆域得以整治的积极颂扬和对其作一体分区的认知方式。
B.普通人一般都认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周代就已经实现了中国的一统化或一体化。
C.周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点,比起“禹迹”来,是更为成熟的一体性地域概念。
D.将大禹治水和“明德”密切联系起来,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一些连带性观念都具有了崇高的地位。
19.下面关于文章相关观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迹”“九州”能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是因为古人认为经过大禹治理的地方就变得文明,没得到大禹治理的地方是野蛮世界。
B.虽然可能缺少确凿的证据,但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时,对周人所传颂的事情,还是应该多从肯定的角度加以重视。
C.即使有遂公盨的发现及其铭文的释读,我们也只能认为大禹治水是一个传说,不能证明这个传说是确切的事实。
D.一批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早期的历史传统、一些传世文献记录的东西并不都是可靠的,是因为他们在研究时太谨慎,同时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20~23题。(20分)
找不到家的天使朱成玉
⑴那年,哥哥在山里出苦力的时候被硬物砸断了腿,由于抢救不及时,只好对膝盖以下做了截肢手术。哥哥的小腿被锯掉的同时,也锯掉了他所有的骄傲。
⑵正是青春的大好年华,却遭遇如此不幸!曾经伟岸挺拔的身影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哥哥那越走越矮的身影和无数的叹息、呻吟。
⑶哥哥是个自尊心太强的人,他一度很绝望,所有通向光明快乐的通道都因为这条腿而被堵死了,无数次,哥哥想到过自杀。
⑷他屈居阴暗的谷底,不肯再攀登。
⑸哥哥再一次自杀未遂,被我们抢救过来的时候,是在落英缤纷的深秋。在医院的过道上,哥哥碰到一个弱智的女孩,她站在那里看着哥哥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路,她的眼光是那种孩子般的眼神,在这样的目光中哥哥一点也没有尴尬,她的声音却让哥哥吃了一惊,在哥哥走过她面前时她突然对哥哥说:“你慢点走啊!”然后还举起两根手指,做了一个胜利的姿势。哥哥笑着对她说:“谢谢你。”她也再没有说什么。哥哥走过去很远回头看她还站在那看他,哥哥忽然心有所动,她是让他小心不要跌倒,就这么简单。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却是一份陌生的浓浓的关爱。
⑹第二天,在过道里哥哥又遇到了她。她正在地上拾捡着一片片落叶,每拾起一片,都会放到胸口,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的样子。然后就看到她拦住过往的人,像散发广告传单一样散发她的叶子。人们都躲着她走,即使接过叶子的人也随手就扔掉了。她噘着嘴,有些不高兴的样子。哥哥好奇地问她在做什么,她说:“我是魔法师,每个叶子都被我许过愿了,谁得到了,谁就会幸福快乐。”说完就给了哥哥一片叶子,哥哥握着那片神奇的叶子,很珍惜的样子,并连声对她说谢谢。她很高兴,终于有人认可她了,很神气地冲哥哥点着头。哥哥对着她握了握拳,哥哥是要告诉她,他一定会坚强起来。
⑺哥哥后来回忆说,那个弱智的女孩让他很感动,她也许不懂得什么是怜悯和同情,但她是真的很关心别人,弱智虽然让她的心灵永远无法长大,却使她变成了一个善良的天使。同时也让他坚信,一条腿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⑻从此哥哥又像从前一样,每个细胞都注满了阳光,变得开朗快乐起来。哥哥手巧,一直喜欢根雕。他雕出的根雕作品个个形象逼真,颇具韵味,令人爱不释手。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还有人提出要给哥哥投资建一个根雕工艺品厂,哥哥成了我们小镇上的名人,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
⑼哥哥身上散发的阳光的味道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人问他,是什么使他在失去一条腿的情况下,依旧开朗乐观。他说他忘不了那个弱智的女孩,是她用最简单的善良给他的生命注入了阳光,让他坚信,即使没有腿也可以走路。
⑽哥哥经常到那个医院去,有时候会碰上一些为医药费而愁眉不展的穷人,哥哥就会慷慨解囊,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更主要的,哥哥是想再碰到那个弱智的女孩,他要把自己雕的一个根雕送给她,那是一个长着翅膀,手里还握着一个善良的魔法棒的很可爱的小天使。
⑾可是一次都没有碰到。但是哥哥并不悲观,他想她一定活得很好,因为天使,就居住在她善良的心里,会保佑她一生平安。
⑿回来的路上,哥哥领着孩子过马路。一个弱智的男孩在马路中央美滋滋地抬头望着天空,不停地比划着什么?5岁的小侄子对他的爸爸说:“看,那里有个傻子。”哥哥立刻纠正他的孩子说:“他不是傻子,只是迷路的,找不到家的天使。”
20.文中的弱智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4分)
答:
21.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任选一种简要赏析。(4分)
答:
22.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找不到家的天使”?(6分)
答:
23.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杨绛先生在《将饮茶·隐身衣》中说:“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有人说把世态人情当书读,当戏看,就必然会有一种距离。另外有人却说正是因着这种时空的距离、岁月的观照,才可以更加客观地审察、评价、记录历史的人或事。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1)哈姆莱特是一个出身高贵,举止优雅,博学多才的王子;但同时又是一个忧郁厌世、焦虑失常的人。他敬爱父亲,深爱母亲,怀有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但后来叔父弑君夺位并与母亲匆匆结婚,满朝文武向新王谄媚,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他感到深深地抑郁,母亲的背叛令他痛苦,复仇的艰难令他焦虑、失常。
(2)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不畏惧死亡,敢于承担责任的斗士;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优柔寡断、因迟疑而延宕的人。在了解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后,他决心复仇,并承担起对丹麦人民的责任,他由于敏感而犹豫,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3)哈姆莱特表面看是个装疯卖傻的人,内心其实是一个清醒的复仇者。他的装疯说疯话,一方面迷惑阴险的克劳狄斯和廷臣的视听,另一方面可以畅所欲言,暴露丑恶的现实,揭发黑暗的社会。
10.①悲愤:“天意难问”这里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忠臣被贬谪,含有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对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
②同情:情老易悲,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报国无门,无力回天,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土的共同悲剧。对友人胡铨因敢于坚持正义而获罪表达深刻的同情。
11.
1 写江边送别之景和喝酒解忧为实,写想象别后心情为虚。(1分)
2 下半阙叙别情。初秋残暑,凉生岸柳,夜色已深,景之凄凉更显人心为别而凉。胡铨要到的新州,远得难以通信,而中原的万里江山,只好梦中去寻了。想象别后,想再与胡铨同宿畅谈对床夜语,恐怕此别后难再现了。(2分)
3 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1分)

1 写景为实,抒情为虚。(1分)
2 下半阙叙别情。实写了现实的景色和想象的别后前路茫茫,音信难通,无法再现“同宿畅谈、对床夜语”的情形。二人依依惜别,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茫茫的感慨。(2分)
3 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1分)
诗歌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宋高宗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大胆上书请剑,欲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言辞激切,朝野震动。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绍兴十二年,又被削籍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敬与立谈”(岳珂《程史》卷十二),甚至“平生亲党避嫌畏祸,惟恐去之不速”(蔡戡《芦川屠士词序》)。他路过三山(今福建福州市)时,惟有寓居在三山(今福州市)的张元幹,激于义愤,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安危,“以长短句送其行”,表示对胡铨爱国行为的鼓励和支持。
上片感时,对中原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
词一开头通过“梦绕神州路”,写出了对中原故国的无限萦怀。“怅”字领起“秋风画角、故宫离黍”两句,离黍:即黍离。《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写战火遍地,满目荒凉的亡国景象。紧接着,以反诘语气,发出了“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的问句。九地:九州大地,借指遍地。黄流乱注:以黄水泛滥比喻金兵的侵扰。狐兔:指入侵的金人。这三句构成了一幅意蕴丰富的象征图画,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忍言的情事:有最高统治者的庸聩苟且,当朝权贵的恣意卖国,有主战派的被排挤、抗金名将的遭残害,也有入侵者的猖狂蛮横。谁能回答这一切现实状况的原因?作者只有在无限怨激之际发出关于“问天”的感叹,激昂的怨愤跌为深长的悲慨。“问天”自古就是怨懑激发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无可告诉之际的告诉方式。但词人在这里所要表现的不是“悠悠苍天”的问天之意,而是化用杜诗之典(《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天意:即皇帝的心意,借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含有对朝廷议和主张的不满。情老易悲,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丧失了抗金的信心。这里有着很现实的指向——苟且求和的宋高宗。无力回天,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土的共同悲剧,词人用“况”字构成两意递进句式,表现了这一悲剧内容。胡铨就是这个时代悲剧人物中的又一个,所以,下文用一“更”字递进到胡铨遭谪远别之上。
下片赠别,抒写离情,追忆往事,表现了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和共同的爱国情怀。
先写离别的时节,以写景点染离别之情。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耿斜河:指明亮的天河已转斜向,表示夜已深了。耿,明亮。断云微度:几片浮云慢慢飘过。接下四句,表达惜别之意。对床夜语:白居易《招张司业》:“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这里是作者回想从前与胡铨同宿畅谈的友情。雁不到:意谓大雁飞不到。古代传说,雁能传书,但是北雁飞到衡阳就不南飞了。胡铨现在要到衡阳以南的新州去,连雁几也难以传书了。谁与:托交给谁呢 目尽青天:眼望天空。“肯儿曹”句:岂能像小儿女那样只是说个人的恩怨得失呢!怎旨,怎能。儿曹,儿辈。尔汝,你们。但词人没有流连于这种儿女情肠,而是立即从悲苦之境中超拔出来,展开了一片英雄襟抱。目尽青天,放怀今古,儿女尔汝之情弃置不陈,连浮大白,高歌此曲。感情的崛起、振奋,既是词人慷慨情怀的表现,也是词人借以感染、劝勉行者的深衷所寓。它是一种送别挚情的特殊表达方式。
12.B,“勒”是统率的意思。
13.A,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B,①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②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C,①表判断的副词,“是”;②表条件的副词,才。D,①介词,趁;②副词,于是。
14.1,巧引外援,智获南乡,守住安蜀;2,勒兵御敌,大败陈兵;3,素有至孝;4,不计前嫌,智救宗伯,事成不言;5,存心宽厚,情动盗者,以德化民。(1点1分,答对四点即4分)
15.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错2个扣1分,3分扣完为止。)
16. (1)当时有周朝人在长江南岸修建了安蜀城来抵御陈朝人,(遇上)连续几十天下雨,城墙崩塌一百多步。(3分)(重点词:属、霖雨、颓,错一处扣1分,大意1分))
(2)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斛斯徵依靠这个而保全了性命。但赵煚始终不愿向别人谈到这事。(2分)(重点词:赖、卒,错一处扣1分,大意1分)
(3)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二个人在。(“顾”“所以” “徒”和“加兵于赵”的句式,错一处扣1分,大意1分,共3分)
文言译文:
赵煚,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伐其父墓中的树,煚对着坟墓号叫恸哭,接着抓住那人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广泛涉猎书史典籍。北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继位,赵煚调任陕州刺史。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遇上连续几十天下雨,城墙崩塌一百多步。连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带着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议事的人都劝赵煚增修城墙加紧防备,赵煚说:“不必如此,我自有办法保全。”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叫他乘虚偷袭南乡驻地,抓获了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他的徒众各自离开,陈兵也就退却了。
第二年,吴明彻多次侵扰为患,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每每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偏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不久赵煚随上柱国于翼率兵数万,从三鸦出发攻打陈朝,攻克陈朝十九城然后回来。但是因为谗言毁谤,他的功劳没有被认可,授官益州总管长史。
赵煚与宗伯斛斯徵向来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帝大怒,悬赏抓他很着急。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害怕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鲁鄙陋,但曾长期担任清明显要的职位,逃向敌国,对圣朝没有好处。现在炎热大旱成为灾害,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帝听从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最终没有说出去。
等到高祖继位的时候,授官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通晓朝典旧例,征召拜尚书右仆射。然而到任没多久,又因为抗旨,不久贬为陕州刺史,然后转冀州刺史,都在当地很有威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曾经有人偷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刺史不能宣扬德政教化的缘故,他有什么罪呢。”安慰教育后放他回家,命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
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17. C.对大范围疆域得以整治的积极颂扬和对其作一体分区的认知方式才是西周时期地理思想史上的重大成就。
18. B.只是在“许多观念,特别是地理观念上实现了中国的‘一统’化或一体化”,与秦始皇统一中国不是一回事。
19. D. “太谨慎”并不是历史学家否定文献记录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
1、氢氧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发展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氢氧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①乙醇②对二甲苯③溴乙烷④氢溴酸⑤石油裂解气⑥环己烷
A.仅②④⑤ B.仅①②③⑥ C.仅①②④⑤ D.仅①②③④⑤
3、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同分异构体中沸点最高的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数目是
A.2B.3 C.4 D.5
4、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B.聚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CH2—CH2 ]n
C.1,2-二溴乙烷的实验式:C2H4Br2 D.新戊烷的键线式: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向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水层颜色变浅,证明苯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
B.实验室制备乙炔时,使用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气体中的杂质
C.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用石墨电极电解滴有酚酞的饱和NaCl溶液,由于OH-向阴极移动而使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6、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
①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
②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
③若将该合金作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Z>W>X B.Z>Y>W>XC.W>Z>Y>X D.X>Y>Z>W
7、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两项成果,其中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在化学上经常使用的是氢核磁共振谱,它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氢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的氢原子。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氢核磁共振谱中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酯基
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不同
D.鉴别二甲醚(CH3—O—CH3)和乙醇只能通过物理方法如:红外光谱法
9、某有机物CxHmOn完全燃烧时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x倍,则其化学式中x、m、n的关系不可能是
A.x︰m︰n=1︰2︰1 B.m︰n=2︰1 C.m>2x+2 D.m<2x+2
10、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
C.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D.邻甲基苯甲酸与NaHCO3溶液反应
11、化学式为C6H12的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对于其中主链为4个碳原子、只有1个支链的烯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烃的名称:2-乙基-1-丁烯
B.该烃与氢气加成得到的烷烃的名称:3-甲基戊烷
C.该烃能在一定条件下与HCl加成,得到2种卤代烃
D.该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主链仍为4个碳原子的烯烃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12、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S2-的能力: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Mg2++2HCO+2Ca2++4OH-===Mg(OH)2↓+2CaCO3↓+2H2O
B.Cu2++H2S===CuS↓+2H+
C.Zn2++S2-+2H2O===Zn(OH)2↓+H2S↑D.FeS+2H+===Fe2++H2S↑
13、两种气态烃以一定比例混合,在105 ℃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一定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C3H6 B.C2H2、C3H6C.C2H4、C3H4 D.CH4、C2H4
14、如下表所示,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不纯物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C2H6(C2H4)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B 苯甲酸(s)(苯甲酸钠) —— 蒸馏
C 乙酸乙酯(甲酸) Na2CO3溶液 蒸馏
D 溴苯(溴) CCl4 萃取分液
15、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流流向为Mg→Mo3S4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2xe-=Mo3S
C.充电时,Mg2+向阴极迁移
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xMg2++2xe-=xMg
16、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5H12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6NA
B.电解精炼铜时每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
C.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若阴极产生2 g 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室温下,42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个
17、下列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验证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证明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了乙烯 验证铁发生
吸氧腐蚀 验证AgCl溶解度
大于Ag2S
18、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gCl、AgI两者都不溶于水,因此AgCl与AgI不能相互转化
B.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10-11mol·L-1
C.将AgCl与AgI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生成两种沉淀但以AgI沉淀为主
D.只能由Ksp较大的不溶物转化为Ksp较小的不溶物
19、某金属元素R的硝酸盐R(NO3)n溶液用Pt电极电解,阳极产生气体V L(标准状况)时,阴极质量增加m g,若R的原子量为M,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路中通过电子molB.n=
C.溶液中H+增加molD.V=
20、如下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K1,闭合K2,K3,E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Fe -2e = Fe2+
B.打开K3,闭合K1,K2,一段时间后,两只U形管中
均会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黄绿色气体
C.打开K2,闭合K1,K3,在A电极附近滴加少量的酚酞,一段时间后,酚酞变红,B电极质量减轻
D.打开K2,闭合K1,K3,一段时间后,向B电极附近加入2滴黄色的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溶液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9分)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索苯与液溴的反应是否属于取代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已知:①苯的沸点:80.1℃溴苯的沸点:156℃
②苯与液溴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试回答:(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的现象是

请写出该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3)装置B的作用是,如果没有B装置对该实验的结论有何影响?。
(4)反应后有机产物在(填“A”、“B”、“C”)装置中,将该装置中的物质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机产物在(填“上”、“下”)层,由于溶有溴单质通常颜色为褐色,可用(填化学式)除去该杂质。
22、(13分)Ⅰ.冰毒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50,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90.6%。请按要求填空:
(1)冰毒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 g/mol,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冰毒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同时符合下列三项要求的冰毒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
_____种,请写出其中的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苯环上只含有两个相邻的取代基;②分子中含有氨基(—NH2);③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
Ⅱ.有机物A的键线式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则: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其名称为 。
(2)A的同分异构体中,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简式为__ 。
(3)有机物B可能有多种结构,请用系统命名法为存在顺反异构的分子命名:
__(不用区分顺式和反式);该分子中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___个。
23、(15分)请根据以下补充知识解答本题:
(R代表烃基,下同。)
1,4-丁二醇是生产工程塑料PBT的重要原料,它可以通过下图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制备。
(1)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相应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实验室制取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1,4-丁二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24、(13分)某课外小组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I.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Cu做电极的是______。
A.银B.石墨 C.镁D.铂
(2)实验过程中,SO42-_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
(3)滤纸上发生反应的电极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发现,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4)电解过程中,X极区溶液的pH 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5)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 - 6e- + 8OH-= FeO42- + 4H2O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X极收集到896 mL气体,在Y极收集到196 mL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Y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_________g。
(7)在碱性锌电池中,用高铁酸钾作为正极材料,电池反应为:2K2FeO4 + 3Zn = Fe2O3 +ZnO +2K2ZnO2,则该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度下期2014级半期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1~5 CCBDB 6~10 BAACD 11~15 DCACA 16~20 DCBDC
21、(9分)
⑴ (2分)
⑵C中导管口有白雾产生,生成淡黄色沉淀。(1分)Ag+ + Br- = AgBr ↓ (1分)
⑶吸收挥发出的溴单质(1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挥发出的溴单质也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不能判断是否有HBr生成,无法验证是否发生了取代反应。(1分)
⑷ A(1分) 下(1分) NaOH溶液(1分)
22、(13分)
Ⅰ.⑴149(2分) C10H15N(2分)
⑵7(2分)
(共7种,任写其中2种即可,每种1分)
Ⅱ.⑴2,2,3-三甲基戊烷(1分)
⑵(CH3)3C—C(CH3)3 (1分)
⑶3,4,4-三甲基-2-戊烯(1分) 10(2分)
23、(15分)(最后一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碳碳三键、羟基
(2)(注:D写成氯代烷也可)
(3)CaC2 + 2H2O→Ca(OH)2 +C2H2↑(无气体符号扣1分)
BrCH2CH2CH2CH2Br+2NaOH → HOCH2CH2CH2CH2OH + 2NaBr(无条件扣1分);取代反应
24、(13分)
(1)C(1分)
(2)从右向左(1分)
(3)Fe + 2H2O = H2↑+ Fe(OH)2(2分,无条件扣1分)滤纸上有红褐色斑点产生(1分)
(4)增大(2分)(5)4OH- - 4e- == 2H2O + O2↑(2分)
(6)0.42(2分)
(7)2FeO42- + 6e- + 5H2O == Fe2O3 + 10OH-(2分)
放电
充电
图2
图1
Br
+Br2+ HBr


电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下期
2014级半期考试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总分:9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1页,满分9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35题每小题1分,36-40题每小题2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浆中含有的HPO与pH稳定有关
B.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核酸、脂肪等
C.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都含有P
D.P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2.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4.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层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可以由具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
B.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起作用,既能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又能在新陈代谢中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C.将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发现溶液出现紫色,说明酶的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
D.将H2O2酶和蒸馏水同时等量加入H2O2溶液中,发现在有酶的试管中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的确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具有催化作用
6.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
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7.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分离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前,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再吸取样液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不能带有芽与叶
D.通常以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8.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周期,据表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 细胞周期的时间(h)
a时期 b时期 合计
物种1 10.6 0.4 11
物种2 18 0.5 18.5
物种3 16.5 2 18.5
物种4 10.4 2.3 12.7
A.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分裂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四种植物细胞周期的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
9.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10.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11.已知某种植物紫色和红色色素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合成了红色中间产物开红花,合成了紫色物质开紫花,否则开白花。A(a)基因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紫花∶红花∶白花=9∶3∶4 B.紫花∶白花=1∶1
C.紫花∶白花=9∶7 D.紫花∶红花∶白花=9∶6∶1
12.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③处
B.“G”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G)/(C+T)的比例上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1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右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给该过程提供遗传信息的只能是DNA
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一定是酶或激素
C.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反密码子与之对应
D.该过程中有水产生
15.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由③得到的⑦植株是多倍体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抗维生素D佝偻病、哮喘和猫叫综合征三种遗传病中只有第一种病征符合遗传定律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17.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19.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病毒主要攻击B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B.在细胞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构成
D.T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21.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22.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23.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
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下列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2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 kg,生产者至少增加100 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
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B.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D.退耕还林等措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8.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如图),恰当的做法是(  )
①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②一直打开阀b通气
③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④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实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9.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下列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
30.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32.下列选项中,不是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目的的是(  )
A.除去其他微生物
B.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C.通过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
D.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
33.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的土壤稀释液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培养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
34.下列关于果胶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B.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C.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D.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35.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
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
36.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动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37.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38.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39.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 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得出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
B.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1/8
40.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5分)
41.(7分)下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③过程表示________,该过程与②过程的实质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若将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D细胞分泌的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可能的分泌物名称)。
(5)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的________的活性降低,细胞________ 的速率降低。
42.(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将A、B两种植物放置在密闭温室中培养,如表所示为相关实验数据,请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20 ℃
光照强度(klx) 0 5 10 15 20 25
CO2减少速率(mL/h) CO2浓度为0.3% A植物 0 4.5 6.5 6.5 6.5 4.1
B植物 0 0 4.1 8.3 12.5 12.5
CO2浓度为1% A植物 0 4.5 6.5 7.6 7.6 6.7
B植物 0 0 4.1 8.3 12.5 16.4
(1)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__植物更适合在荫蔽环境下生存。
(3)光照强度大于10 klx、CO2浓度为0.3%时,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还测得20 ℃、黑暗中A植物CO2的增加速率为3.4 mL/h,则CO2浓度为1%且其出现光饱和现象时,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为__________mL/h。
43.(9分)用下表中四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
亲本序号 甲 乙 丙 丁
表现型 卷曲翅♂ 卷曲翅♀ 正常翅♂ 正常翅♀
(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实验如下:(在表格横线上填上相关内容)
杂交组合序号 子代可能的性状表现 结论
卷曲翅与正常翅无性别之分
(2)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杂交实验如下:选取序号为________ 的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都为卷曲翅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果蝇杂交,子代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基因型为XBXb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卵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正常而右侧为雄性(XO型为雄性)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果蝇的眼色为:左眼________ ,右眼_______ _。
44.(10分)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神经细胞A处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 ,在此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细胞膜对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电位差,引起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_____。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组织细胞的活动。
(2)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 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神经递质受体抗体,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图中[  ]_______ 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换过程受阻,使人神经肌肉传递产生障碍。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时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________________ ,以控制相应的免疫应答。
(3)细胞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分子含量的稳定是维持机体功能所必需的,__________
(填两种)等信息分子发挥作用要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甲状腺等腺体需不断产生相应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5.(8分)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_______ ,芦苇、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________ 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5)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
46.(7分)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需采取__________ 的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 _。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A 5、D 6、B 7、B 8、B 9、D 10、D 11、A 12、B 13、C 14、D 15、D 16、D 17、B 18、D 19、A 20、D 21、A 22、B 23、B 24、C 25、C 26、D 27、C 28、A 29、B 30、C 31、B 32、C 33、D 34、D 35、C 36、D 37、D 38、B 39、A 40、A
二、非选择题:
41、(7分,每空1分)(1)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可答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3)差速离心法 (4)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等 (5)酶 新陈代谢
42、(4分,每空1分)
(1)光照强度、CO2浓度、植物种类 (2)A(3)色素的含量、酶的活性(酶的数量) (4)11
43、(9分,每空1分)(1)
杂交组合序号 子代可能的性状表现 结论
甲×丁 卷曲翅与正常翅无性别之分雌性全为卷曲翅,雄性全为正常翅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基因在X染色体上
(2)甲×乙 卷曲翅与正常翅比例接近2∶1
(3)AaXBXb∶AaXbY∶aaXBXb∶aaXbY=2∶2∶1∶1
(4)红色 红色或白色
44、(10分,每空1分)(1)外正内负 Na+ 神经递质 (2)B细胞 E 受体 化学信号向电信号 在胸腺发育成T细胞 (3)神经递质、淋巴因子(或其他合适的答案如CO2、H+也可)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
45、(8分,每空1分)(1)生产者 垂直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直接价值和间接 (5)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 次生演替
46、(7分,每空1分)(2)①高压蒸汽灭菌(98 kPa蒸汽灭菌) 有机碳 ②显微镜 ③细菌大量繁殖 等量生理盐水 低 ④吞噬细胞、浆细胞(或只答浆细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2—2013学年下期历史半期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
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读圣贤书
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B.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C.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D.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B.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D.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5.“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D.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6.中国近代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等思潮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
7.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其中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8.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普及义务教育”战略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9.在古希腊的某一天,两位哲人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围绕一些哲学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两人最有可能达成的共识应是
A.强调人类法律,否认绝对权威B.对神持怀疑态度,强调人的地位与价值
C.主张“道德就是知识” D.热衷于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10.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B.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11.下列两部著作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B.都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都深刻揭露了资本带来的罪恶 D.都反映了社会制度走向衰落
12.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13.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B.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大量的土地D. 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本段材料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15.公元485年(孝文帝太和九年),北魏统治者接受了李安世的建议并下均田令诏:“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授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该法令理解正确的是
A.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赋税和徭役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16.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 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
B.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
C.“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
D.“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
18.有人说“阿里是埃及的秦始皇”。其主要依据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统治残暴 ④遏制外来侵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20.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
A. 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B. 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 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D. 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
2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
22.“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
23.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
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B.得到清军的支持
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4.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25.“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总计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审判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罪名及结果
约40万 约4万人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6000人 501人 自愿报名、抽签、随机挑选 辩论、举手、两轮投票 慢神和蛊惑青年,多数票判其死刑
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第一轮投票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然而在短暂的法庭自辩中,苏格拉底的言论激怒了陪审团,陪审团的第二轮投票最终以360票对140票判处其死刑。而第一轮判他无罪的陪审员竟有80人转而判他死刑。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请回答:
(1)有人说,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据材料一,你认为苏格拉底案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思想的经济根源。(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8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论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四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所急也。”
材料五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4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3)材料四中“变风俗,立法度”主要有哪三方面的措施?成效如何?(7分)
(4)结合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五中的观点。(3分)
28.(12分)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3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中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4分)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2012—2013学年下期历史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D 7.C 8.C 9.B 10.A 11.B 12.A 13.D 14.B 15.A 16.A 17.B 18.C 19.A 20.C 21.A 22.C 23.C 24.B 25.A
二.非选择题
26.(20分)
(1)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狭隘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一定公正;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6分)(答出三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2)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4分)
根源: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2分)
(3)观点:自由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在近代中国,国家自由最为急迫。(4分)
  背景: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严复对其破产原因进行反思,呼吁维新变法;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探索救国之道。(4分)
27.(18分)
(1)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分)
(2)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3)富国、强兵、取士(育才)三方面。(3分)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或一定程度了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4分)
(4)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北宋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把靖康之难归罪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
28.(12分)
(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1分)
(2)措施: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3) “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分)
内容:废藩置县;(1分)废除封建等级制度;(1分)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1分)
(4)共同原因:封建统治危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3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若,则 B.若是偶数,则,都是偶数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B.
C.有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D.每一个四边形都有外接圆
3.直线过原点交椭圆于、两点,则的最大值为()
A.8 B.5 C.4 D.10
4.方程表示双曲线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B.
C. D.
5.焦点在轴上,且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A.或 B.或
C.或 D.或
6.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单位:)与起跳后的时间(单位:)存在函数关系,则运动员在时的瞬时速度是()m/s
A.11.6 B. C.10 D.
7.从抛物线上各点向轴作垂线段,则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
8.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则范围是()
A. B.
C. D.
9.已知定点,动点在轴上,在轴上,为动点,且,,则动点的轨迹为()
A. 抛物线 B.圆 C.双曲线 D.椭圆
10.过点的动直线与圆交于不同两点、,在线段上取一点,满足,,且,则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2.“”的否定是.
13.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14.已知,,、分别交轴、轴于、,则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15.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为椭圆上动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的最大值大于3;②的最大值为4;③若过作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则点的轨迹方程是;④若动直线垂直轴,交此椭圆于、两点,为上满足的点,则点的轨迹方程为或.
以上结论正确的序号为.
三.解答题(16-19每小题12分,20题13分,21题14分,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函数(且)在上单调递增;:曲线与轴无交点.
(1)若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17.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相切于点.
(1)求、值;
(2)若函数在点的切线方程为,直线∥,且与抛物线相切,求直线和的方程.
18.双曲线与椭圆有公共焦点,且离心率为.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若斜率为1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且,求方程.
19.已知抛物线,焦点为.
(1)若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求证:;
(2)若直线过交抛物线于、两点,求证:为钝角.
20.如图,在中,,,,一曲线过点,动点在曲线运动,且保持的值不变.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的方程;
(2)若直线交曲线于、两点,曲线与轴正半轴交于点,且的重心恰好为点,求线段中点的坐标;
(3)以为圆心的圆与曲线交于、两点,求中点的轨迹方程.
21.如图,曲线是以原点为中心、,为焦点的椭圆的一部分,曲线是以为顶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是曲线和的交点且为钝角,我们把由曲线和曲线合成的曲线称为“月蚀圆”.若,.
(Ⅰ)求曲线和所在的椭圆和抛物线方程;
(Ⅱ)过作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分别与“月蚀圆”依次交于、、、四点,(1)当直线轴时,求的值:
(2)当直线不垂直轴时,若为中点、为中点,问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此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下期
2014级半期考试数学(理科)试卷(参考答案)
命题人:张世永审题人:杜利超
一.选择题BCDAD BBCAD
二、填空题
11. 12.
13. 14.
15.②③
三.解答题
16.解:命题:;
命题:由,得.……4分
(1)若为真命题,则为假命题,的取值范围是.……6分
(2)由题意知与中两命题一真一假.
若真假,则,解得;……8分
若假真,则,解得.……10分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12分
17.解:(1)由已知得,则,
∴.
又点在直线上,得,即.
代入,得,则.……6分
(2)由,得,
∴,又.
∴切线方程为,即.……9分
设直线的方程为,代人得.
∴,从而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12分
18.解:(1)由,得,又,得,

∴双曲线的方程为.……6分
(2)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
由弦长公式,得,
∴,则.
∴直线方程为或.……12分
19.解:(1)由,得.
设,,则,.

,
∴.……6分
(2)设直线方程为,
由,得.
设,,则,.

,
∴为钝角.……12分
20.解:(1)以所在直线为轴,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
∴动点轨迹为椭圆,,,.
∴曲线的方程为.……4分
(2)设,,又,.
∴由重心公式得,则,
∴中点为.……8分
(3)设,,.
由,相减化简得,
即; ① ……10分
由,得,即. ②……12分
由①、②化简得,并且满足.……13分
21.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则,得,……2分
设,,,
则,,
两式相减得,由抛物线定义可知,
则,或,,
又为钝角,则,舍去.……4分
所以椭圆方程为,抛物线方程为.……6分
(Ⅱ)(1)当直线轴时,直线的方程为,从而,,
所以:……9分
(2)当直线不垂直轴时,设,,,,
直线,代入得:
,即,
则,,
同理,将代入得:,
则,,
所以
为定值.……14分
C
B
A
x
y
O
F2
F1
A
B
E
D
C
C
.
x
y
O
B
C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下期
高2014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光热、降水 B.土壤、水源 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沙尘暴C.水土流失 D.洪涝灾害
3.甲国(荷兰)有世界著名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 欧亚大陆桥西端② 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 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 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4.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甲城市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5.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6.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量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图3是尼日尔河流域图,读图回答7-8题。
7. 关于尼日尔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 从源头到库利科罗河段有凌汛现象
C. 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水量逐渐减少
D. 尼亚美以下河段流经峡谷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8. 图中P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B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表是综合国力较强的四个大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有关统计资料,结合表中信息回答9-10题。
国家 人口密度(人/km2) 人均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公顷)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森林总面积(万km2)
A 8.6 1.39 30559 754.9
B 13l 0.21 2292 133.8
C 27.5 1.64 9413 209.6
D 19.1 1.47 42975 566
9.表中四国人地关系矛盾最突出的是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10.A、B、C、D 四国分别是
A.俄罗斯、中国、美国、巴西 B.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
C.美国、中国、巴西、俄罗斯 D.美国、巴西、俄罗斯、中国
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12.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C.水产品加工业D.电子工业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3-14题。
北京时间2008年1月12日14时45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再次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
13.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位于图中数码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4.南纬60°附近海域,7月水温最低的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下面是东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与黄河中游比较,R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有春汛 C.结冰期短 D.有夏汛
16.甲所在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土层变薄,肥力不足 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可耕地面积小,耕地不足
17.影响乙国工业区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海洋运输 B.自然资源 C.铁路运输 D.技术水平
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18-21题。
18.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土壤贫瘠 B. 水分条件差 C. 热量条件差 D. 光照不足
19.图②处所代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有
A. 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 B. 风能、水能、煤炭、石油
C. 天然气、石油、地热能、水能 D.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
20.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水分条件好 B. 热量条件好 C. 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
21.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 河谷农业——小麦 B.绿洲农业——棉花
C. 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表,回答22-23题。
占全国湿地面积比(%)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黑龙江 22.13 20.97 17.67
西藏 24.17 25.55 26.75
22.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 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 气温低,蒸发弱
C. 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 地势低,排水不畅
23.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 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 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24-27题。
2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25.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26.关于图中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27.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读下图,回答28-30题。
28.有关图中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较周边高B.甲地有可能是山间小盆地
C.气温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D.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29.乙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小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结冰期较短
30.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C.气候为地中海气候,雨热同期 D.土壤肥沃,为紫色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卷共3大题,共40分。
31.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3分)
(2)据图中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5分)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欧洲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R河气候资料
(1)东欧平原典型的地貌特征是_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图6中R河的流量、汛期和流速的特征。(6分)
(3)有人建议将材料一中①城的冶金工业迁往②城,你认为是否合理,请阐述理由。(2分)
33.读下列两图(A图是我国某区域图;B图是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17分)
A图 B图
(1)A图中M、N两城所在区域是该地区重要的工业区,试分析该工业区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4分)
(2)B图①②③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填数字代号),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A图中102°E~104°E与26°N~30°N范围内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3分)
(4)在P城的研究生张某,乘火车参加一周后在哈尔滨某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请写出张某从P城出发到哈尔滨所经过的主要铁路线路及其换乘车的交通枢纽(4分)
参考答案:
1-5: AACCD 6-10:DCABA 11-15:AADAB 16-20:CABDC
21-25:BBDDB26-30:CBDCB
31(13分)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1分),北高南低(1分),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1分)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1分),集中于夏(雨)季。(1分)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1分),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1分)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1分)
(3)河流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大(1分),(山高谷深,)落差大(1分),水能资源丰富(1分),(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1分),技术力量缺乏(1分)
32(10分)
(1)波状起伏的丘陵(1分)冰川(1分)
(2)(受湿润西风的影响)降水量多(1分),河流水量丰富(1分);冬季(11月到次年3月)气温低,降水量多,积雪量大(1分),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1分);流经东欧平原,落差小,(1分)流速慢(水流平缓)(1分)
(3)(回答下列任何一种观点,必须观点和理由一致才能给分,否则不给分)
不合理——①远离资源、能源产地(1分);②污染环境;③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生产成本高。(②、③任答一点给1分,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合理——①水陆交通便利(1分);②接近消费市场;③技术力量较强。(②、③任答一点给1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3.(12分)
(1)①区内有丰富的煤、铁、铜、钛、铝土等矿产资源(至少答出两种矿产);②有二滩等水电站提供廉水电资源(答出水电站名称);③有成昆、贵昆、湘黔、川黔等铁路经过(至少答出两条铁路线),交通便利;④水资源丰富;⑤区外市场广阔(每点1分,任答4点给4分)。
(2)①(1分) 原因是位于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比较丰富;工农业发展好,是全国商品粮基地,西南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5分,每个要点1分)
(3)主要问题:水土流失(1分)导致的危害主要是:使土层变薄,肥力降低,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1分)泥沙淤塞河湖,使河床抬高,湖泊面积缩小,加剧洪涝灾害。(1分)
(4) (成都)-宝成线-(宝鸡)-陇海线(郑州)-京广线-(北京)-京哈线(4分)(每空0.5分)


北 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