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社九下5.1《两极格局的对峙》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历社九下5.1《两极格局的对峙》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九下5.1《两极格局的对峙》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拉开“冷战”序幕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ACD三项分别是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B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拉开“冷战”序幕为切入点,考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其具体表现。
2.(2020·天台模拟)下列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有(  )
  史实 结论
① 杜鲁门主义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② 新中国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③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 军备竞赛日趋严重 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①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③错误。军备竞赛日趋严重说明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④错误。
A项①②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结论的关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下图反映出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开始标志是(  )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美苏领导人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较量”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华约组织成立
C.北约组织建立 D.马歇尔计划实施
【答案】A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可知美苏关系由二战中的同盟关系变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峙,其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和遏制的冷战政策,苏联则针锋相对,采取对抗措施。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咨文,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等国。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A项杜鲁门主义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符合题意;
BCD三项所述均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应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及分析对比其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加以正确判断。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二战后,美国推行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霸权政策,具体表现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建立、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南北对峙、古巴导弹危机。“出兵朝鲜”是热战的表现。
C项①②④是“冷战”政策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掌握冷战的表现和影响。
5.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下列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49年,以苏联为首
B.其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形成
C.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D.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答案】B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194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针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为对抗这一计划,苏联于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AC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其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形成叙述不正确,1955年华约的建立,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也标志着冷战局面的形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史实。
6.下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对付日本 C.控制西欧 D.对付中国
【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中的漫画《华尔街的援助》,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弗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西欧。
C项控制西欧是题干漫画反映的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识记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
7.下列关于德国分裂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柏林危机”爆发 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③西方占领区币制改革 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引起苏联的抗议,1948年6月18日,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C项③①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德国分裂事件的识记能力。这是一道排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完整掌握,可用首尾法确定答案。排在首位的应是西方占领区币制改革,派在末位的应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由此可确定答案。
8.对如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C.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危机 D.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答案】B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图片出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一份美国报纸。图中,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正在扳手腕,他们的屁股下面各自坐着对方的核弹头,左手都在准备按下核弹按钮,两人都已大汗淋漓。此漫画反映出苏美关系极度紧张,战争已一触即发。故A、C正确。二战后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故D选项正确。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故B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看懂图片含义,看不懂图片含义,本题就无法下手。解答时,除了看懂图片含义,还要抓住关键语句“不正确”,感觉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图片含义对照。
9.如图是二战后建立的某军事集团的徽标,这个集团是(  )
A.同盟国 B.协约国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徽标中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旗。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此这个集团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选D。
【点评】本题以二战后建立的某军事集团的徽标为切入点,考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题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发表于哪一年?它的出台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战后美国的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1)1947年。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3)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
(4)“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据材料“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开始。
(2)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根据材料二可知,马歇尔计划通过对西欧的经济进行援助,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3)本题考查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及影响。为了应对来自北约的威胁,1955年5月,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4)本题考查“冷战”政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以欧洲为战略重点推行扩张政策。
故答案为:(1)1947年。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3)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
(4)“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政策。
11.读图,回答问题:
(1)这幅漫画上的两个人物是谁,该漫画有什么寓意?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这种现象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这种较量的根本原因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读了这幅漫画,你有何感想?
(5)请为该漫画起一个你认为适合它的名字,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
【答案】(1)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时期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从赫鲁晓夫满头大汗与双方随时都可能按下威胁双方导弹连接的按钮的情形,可以看了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和当时苏联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优势的情况。
(2)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结束:苏联解体。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4)感想: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5)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上的两个人物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该漫画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时期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从赫鲁晓夫满头大汗与双方随时都可能按下威胁双方导弹连接的按钮的情形,可以看了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和当时苏联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优势的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开始于赫鲁晓夫上台后,想要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争霸局面,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结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是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进行的竞赛。其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在一定程度上,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客观表明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势均力敌的第一次正 面较量,是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所以我认为可以给这幅漫画取名字为“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
故答案为:(1)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时期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从赫鲁晓夫满头大汗与双方随时都可能按下威胁双方导弹连接的按钮的情形,可以看了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和当时苏联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优势的情况。
(2)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结束:苏联解体。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4)感想: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5)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漫画为依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找准漫画的切入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材料一: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政策:冷战政策。原因:外交战略上的矛盾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
(3)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及原因。二战后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进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就是“冷战”。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强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本题考查冷战的表现和结束的标志。冷战的表现有:政治上,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1948年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组织,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华约正式解体,两极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
(3)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中“……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见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等使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故答案为:(1)政策:冷战政策。原因:外交战略上的矛盾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
(3)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冷战的形成过程: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发展——马歇尔计划;冷战的发展——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1 / 1历社九下5.1《两极格局的对峙》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拉开“冷战”序幕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2020·天台模拟)下列表格中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有(  )
  史实 结论
① 杜鲁门主义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② 新中国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③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 军备竞赛日趋严重 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图反映出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开始标志是(  )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美苏领导人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较量”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华约组织成立
C.北约组织建立 D.马歇尔计划实施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下列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49年,以苏联为首
B.其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形成
C.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D.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6.下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对付日本 C.控制西欧 D.对付中国
7.下列关于德国分裂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柏林危机”爆发 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③西方占领区币制改革 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8.对如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C.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危机 D.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9.如图是二战后建立的某军事集团的徽标,这个集团是(  )
A.同盟国 B.协约国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发表于哪一年?它的出台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战后美国的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11.读图,回答问题:
(1)这幅漫画上的两个人物是谁,该漫画有什么寓意?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这种现象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这种较量的根本原因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读了这幅漫画,你有何感想?
(5)请为该漫画起一个你认为适合它的名字,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材料一: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ACD三项分别是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B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拉开“冷战”序幕为切入点,考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其具体表现。
2.【答案】A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①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③错误。军备竞赛日趋严重说明传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危害凸显,④错误。
A项①②由史实推出的结论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结论的关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可知美苏关系由二战中的同盟关系变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峙,其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和遏制的冷战政策,苏联则针锋相对,采取对抗措施。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咨文,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等国。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A项杜鲁门主义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符合题意;
BCD三项所述均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应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及分析对比其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加以正确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二战后,美国推行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霸权政策,具体表现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建立、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南北对峙、古巴导弹危机。“出兵朝鲜”是热战的表现。
C项①②④是“冷战”政策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掌握冷战的表现和影响。
5.【答案】B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194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针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为对抗这一计划,苏联于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ACD三项叙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其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形成叙述不正确,1955年华约的建立,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也标志着冷战局面的形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中的漫画《华尔街的援助》,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弗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西欧。
C项控制西欧是题干漫画反映的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识记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引起苏联的抗议,1948年6月18日,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C项③①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德国分裂事件的识记能力。这是一道排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完整掌握,可用首尾法确定答案。排在首位的应是西方占领区币制改革,派在末位的应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由此可确定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图片出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一份美国报纸。图中,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正在扳手腕,他们的屁股下面各自坐着对方的核弹头,左手都在准备按下核弹按钮,两人都已大汗淋漓。此漫画反映出苏美关系极度紧张,战争已一触即发。故A、C正确。二战后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故D选项正确。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故B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看懂图片含义,看不懂图片含义,本题就无法下手。解答时,除了看懂图片含义,还要抓住关键语句“不正确”,感觉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图片含义对照。
9.【答案】D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徽标中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旗。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此这个集团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选D。
【点评】本题以二战后建立的某军事集团的徽标为切入点,考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题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1)1947年。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3)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
(4)“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据材料“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开始。
(2)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根据材料二可知,马歇尔计划通过对西欧的经济进行援助,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3)本题考查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及影响。为了应对来自北约的威胁,1955年5月,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4)本题考查“冷战”政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以欧洲为战略重点推行扩张政策。
故答案为:(1)1947年。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3)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
(4)“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政策。
11.【答案】(1)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时期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从赫鲁晓夫满头大汗与双方随时都可能按下威胁双方导弹连接的按钮的情形,可以看了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和当时苏联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优势的情况。
(2)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结束:苏联解体。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4)感想: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5)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上的两个人物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该漫画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时期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从赫鲁晓夫满头大汗与双方随时都可能按下威胁双方导弹连接的按钮的情形,可以看了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和当时苏联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优势的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开始于赫鲁晓夫上台后,想要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争霸局面,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结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是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进行的竞赛。其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在一定程度上,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客观表明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势均力敌的第一次正 面较量,是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所以我认为可以给这幅漫画取名字为“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
故答案为:(1)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时期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从赫鲁晓夫满头大汗与双方随时都可能按下威胁双方导弹连接的按钮的情形,可以看了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和当时苏联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优势的情况。
(2)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结束:苏联解体。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4)感想: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5)强者的较量,实力的对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漫画为依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找准漫画的切入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1)政策:冷战政策。原因:外交战略上的矛盾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
(3)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及原因。二战后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进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就是“冷战”。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强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本题考查冷战的表现和结束的标志。冷战的表现有:政治上,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1948年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组织,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华约正式解体,两极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
(3)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中“……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见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等使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故答案为:(1)政策:冷战政策。原因:外交战略上的矛盾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
(3)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冷战的形成过程: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发展——马歇尔计划;冷战的发展——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